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Study on Corrosion of Stainless Steel in Low Temperature Multi effect Seawater Desalination
1
作者 Shiyi Zhang Xinggang Ma 《Frontiers of Metallurgical Industry》 2024年第2期25-31,共7页
Starting from the corrosion mechanism,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types of stainless steel and selects the best performance composite plate composite plate stainless steel.Analyze and select the... Starting from the corrosion mechanism,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types of stainless steel and selects the best performance composite plate composite plate stainless steel.Analyze and select the most suitable corrosion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specific practical multi working conditions,discuss the interference factors that affect metal corrosion during experimental simulation,and the advantages of newly developed sheet metal.The new development of composite board panels,with the substrate and composite materials applying their respective capabilities for MED,will bring breakthrough progress to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composite boa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water desalination corrosion mechanism of stainless steel composite board lamination corrosion rate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of stainless steel and partially stabilized zirconia
2
作者 张文泉 谢建新 +1 位作者 杨志国 王从曾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3年第1期140-144,共5页
To fabricate the metal-ceramics multi-layer hollow functionally gradient materials(FGMs) that might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repeated service and long working time of high temperature burners, such as spacecraft engine... To fabricate the metal-ceramics multi-layer hollow functionally gradient materials(FGMs) that might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repeated service and long working time of high temperature burners, such as spacecraft engine,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of stainless steel and partially stabilized zirconia were investigated. Samples of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stainless steel to partially yttria-stabilized zirconia were fabricated by powder extrusion and sintering method. Shrinkage, relative density, microstructure, micro-Vickers hardness, compression strength, bending strength, fractography morphology and electrical resistivity of sintered samples with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stainless steel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reshold of metallic matrix composite(MMC) is approximately equal to 60%(volume fraction) stainless steel. The samples with 0 to 50%(volume fraction) stainless steel indicate ceramic brittleness and non-cutability, and the samples with 70% to 100%(volume fraction) stainless steel indicate metallic plasticity and cu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梯度材料 高温火炉 无应变钢 氧化锆 显微结构
下载PDF
Tensile and wear properties of TiC reinforced 420 stainless steel fabricated by in situ synthesis 被引量:2
3
作者 汪黎 孙扬善 +2 位作者 樊泉 薛烽 段志超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4年第4期486-491,共6页
TiC particle reinforced 420 stainless steel matrix composites were fabricated, and the microstructure, tensile properties and wear resistance of the composites were studi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 TiC particle reinforced 420 stainless steel matrix composites were fabricated, and the microstructure, tensile properties and wear resistance of the composites were studi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TiC particles with size of 5 to 10 μm in diameter is uniform if the volume fraction of TiC is lower than 6%. However, slight agglomeration can be observed when the TiC content exceeds 6%. With the increase of TiC content the tensile and yield strength of the composites prepared increases and reaches the maximum when the volume fraction of TiC increases to 5%. Further increase of TiC content causes reductions of yield and tensile strength. The ductility of the composites shows a monotone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iC addi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TiC into 420 stainless steel results in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n wear resistance, which reaches a steady level when the volume fraction of TiC increases to 11% and does not show obvious variation if the TiC content is further in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GLOMERATION composite materials In situ processing Microstructure stainless steel Tensile properties Wear resistance
下载PDF
A novel laminated metal composite with superior interfacial bonding composed of ultrahigh strength maraging steel and 316L stainless steel
4
作者 Le Zhang Wei Wang +2 位作者 M.Babar Shahzad Yi-yin Shan Ke Yang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4期433-439,共7页
A 5-layer laminated metal composite composed of ultrahigh-strength maraging steel and ductile 316L stainless steel was fabricated by hot pressing in vacuum and post-heat treatment.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n hi... A 5-layer laminated metal composite composed of ultrahigh-strength maraging steel and ductile 316L stainless steel was fabricated by hot pressing in vacuum and post-heat treatment.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n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the composite before and after heat treatment was made by optical microscopy,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 technique,respectively.Meanwhile,the difference of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n both sides of the interface was characterized by nano-hardness testing.Uniaxial tensile test showed that superior interfacial bonding was achieved due to the micro-‘bite’structure between the two steels without obvious defects or oxides at the interface and with coordinated deformation of the two components.Thus,a laminated metal composite consisting of two different constituents with extreme difference in strength can be well fabric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aging steel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laminated metal composit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INTERFACIAL
原文传递
直升机复合材料拉扭条扭转性能分析
5
作者 朱慧玲 杨磊 《直升机技术》 2024年第2期35-38,45,共5页
拉扭条作为直升机旋翼桨毂的主要承力结构,承受桨叶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并通过自身的大变形实现桨叶的变距,其所承载的离心力和扭角变形随直升机飞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针对复合材料拉扭条组件,基于ABAQUS建立仿真模型并求解应变和角度变... 拉扭条作为直升机旋翼桨毂的主要承力结构,承受桨叶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并通过自身的大变形实现桨叶的变距,其所承载的离心力和扭角变形随直升机飞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针对复合材料拉扭条组件,基于ABAQUS建立仿真模型并求解应变和角度变形云图;设计静力试验台架进行验证试验来验证仿真模型,并进一步分析离心力、扭角对其扭转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拉扭条的扭转刚度随扭角的增大而减小,随离心力的增大而增大,且离心力对复合材料拉扭条的扭转刚度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拉扭条 静力试验 离心力 扭角 扭转性能
下载PDF
SUS441不锈钢/Al金属间化合物微叠层复合板的界面结构与力学性能
6
作者 黄蔚泓 袁文铮 +4 位作者 吴宇星 刘淳熙 满达 魏振雄 祖国胤 《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59-65,共7页
采用“表面预处理—交替层叠—热轧复合—热处理”的工艺流程制备了SUS441不锈钢/Al金属间化合物微叠层复合板。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检测与表征方法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复合板界面形貌、微观组织、物相组成、... 采用“表面预处理—交替层叠—热轧复合—热处理”的工艺流程制备了SUS441不锈钢/Al金属间化合物微叠层复合板。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检测与表征方法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复合板界面形貌、微观组织、物相组成、维氏硬度、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板界面结合良好;热处理后,固–液反应界面氧化严重,易导致界面分层而开裂;固–固、固–半固、固–液热处理后,金属间化合物层由均匀层和两相层组成,均匀层的物相组成为Fe_(2)A_(15),两相层的物相组成为Fe_(4)Al_(13)和Al_(13)Cr_(2),且两相层具有韧性特征,固–半固反应所得到的复合板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441不锈钢/Al 微叠层复合板 热轧复合 合金化 界面
下载PDF
等离子增材制造WC-316L梯度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侯若松 王炜康 +2 位作者 王宇航 赵晨曦 李敏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50,共5页
采用等离子体增材制造技术,以不同比例的WC-316L不锈钢粉末为熔覆材料,在Q235钢基体上逐层制造出WC-316L块体梯度复合材料。块体材料从下到上,WC粉末的比例逐渐从0增加到40%。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DS)、X射线衍射仪、... 采用等离子体增材制造技术,以不同比例的WC-316L不锈钢粉末为熔覆材料,在Q235钢基体上逐层制造出WC-316L块体梯度复合材料。块体材料从下到上,WC粉末的比例逐渐从0增加到40%。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DS)、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等设备对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块体材料由下至上组织结构与性能各不相同,底层组织为γ-Fe基体和网状的α-Fe。随着WC的加入,材料出现Fe_(3)W_(3)C、W_(2)C、WC等物相。WC颗粒部分溶解,游离态的W、C原子可与基体元素反应形成碳化物并消除了网状的α-Fe组织。块体材料的硬度值呈不均匀分布,整体上从下向上呈递增趋势。块体顶部平均硬度可达600 HV,耐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增材制造 梯度复合材料 碳化钨 316L不锈钢
下载PDF
不锈钢复合板压力容器在富Cl^(-)环境下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屺 万娟 +2 位作者 李科 施辉明 毛翔 《机械》 2023年第6期74-80,共7页
奥氏体不锈钢复合板压力容器广泛用于从井口及节流后到单井站、集气站工艺流程中。由于气井开采的后期带有大量富含氯离子的气田水,不少复合板压力容器的不锈钢覆层焊缝及热影响区出现针孔腐蚀现象,影响安全生产。为解决这种腐蚀情况,... 奥氏体不锈钢复合板压力容器广泛用于从井口及节流后到单井站、集气站工艺流程中。由于气井开采的后期带有大量富含氯离子的气田水,不少复合板压力容器的不锈钢覆层焊缝及热影响区出现针孔腐蚀现象,影响安全生产。为解决这种腐蚀情况,通过深层次分析氯离子对不锈钢的腐蚀机理以及对现场实际工况信息的收集和试验后,一方面采取控制工艺流程降低设备运行温度;另一方面采用抗腐蚀行更强的镍基焊材对覆层焊缝进行盖面修复,待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开罐检查发现点腐蚀情况明显减少。因此表明,控制温度以及采用镍基焊材盖面能有效控制不锈钢覆层焊缝及热影响区点蚀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复合板 压力容器 氯离子 针孔腐蚀 镍基焊材
下载PDF
某浆塔不锈钢复合板局部缺陷的堆焊修复工艺研究
9
作者 杨正华 《山西冶金》 CAS 2023年第6期175-177,180,共4页
对损纸浆塔不锈钢复合板局部缺陷后的堆焊修复工艺进行研究分析发现,缺陷修复工艺除了需要选用适当的焊接工艺外,还需要采取合理的防变形手段以及相应的过渡层处理措施,在控制复合层变形量的同时,确保过渡层不出现过量元素迁移偏析,保... 对损纸浆塔不锈钢复合板局部缺陷后的堆焊修复工艺进行研究分析发现,缺陷修复工艺除了需要选用适当的焊接工艺外,还需要采取合理的防变形手段以及相应的过渡层处理措施,在控制复合层变形量的同时,确保过渡层不出现过量元素迁移偏析,保障堆焊区质量,避免裂纹生成。在完成损纸浆塔复合层缺陷修复后,采取相应的检测手段,验证缺陷焊接修复工艺的合理性、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复合板 覆层材料 碳素钢 焊接工艺
下载PDF
爆炸焊接钢/钢复合板接合界面微观结构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胡兰青 卫英慧 +2 位作者 许并社 黄源 李欣田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6-48,共3页
用HRTEM、TEM和SEM研究了 0 0Cr18Ni5Mo3Si2 16Mn爆炸接合复合板性能及接合界面微区组织结构。结果表明 ,0 0Cr18Ni5Mo3Si2 16Mn复合板强度不低于 16Mn基板的强度 ,180°扭转无裂纹出现 ;接合区形貌近似呈正弦波形 ,接合界面附近... 用HRTEM、TEM和SEM研究了 0 0Cr18Ni5Mo3Si2 16Mn爆炸接合复合板性能及接合界面微区组织结构。结果表明 ,0 0Cr18Ni5Mo3Si2 16Mn复合板强度不低于 16Mn基板的强度 ,180°扭转无裂纹出现 ;接合区形貌近似呈正弦波形 ,接合界面附近形成微细晶区 ;接合界面处的白亮带可能是严重塑性变形和绝热熔化条件下急冷形成的纳米晶结构层和非晶态组织 ;爆炸方法可望用来制备纳米晶和非晶态薄膜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接合 界面 纳米品结构 非晶态
下载PDF
填充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在水润滑下的摩擦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焦素娟 周华 +3 位作者 杨华勇 龚国芳 陈建敏 周惠娣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5-389,共5页
研究了水润滑下炭纤维、石墨及聚四氟乙烯填充聚醚醚酮复合材料与不锈钢对摩时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磨损表面和磨屑形貌,利用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分析了磨损表面的元素组成.结果表明:炭纤维含量对摩擦副的摩擦系... 研究了水润滑下炭纤维、石墨及聚四氟乙烯填充聚醚醚酮复合材料与不锈钢对摩时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磨损表面和磨屑形貌,利用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分析了磨损表面的元素组成.结果表明:炭纤维含量对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影响不大,磨损率随着炭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载荷增大,摩擦系数先降低而后升高,当载荷较小时,填充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磨损率随载荷增大而缓慢增加,当载荷超过一定值后,磨损率急剧增加;填充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在较低载荷下主要呈现疲劳磨损特征,在较高载荷下主要呈现微切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炭纤维 复合材料 水润滑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CdSe-TiO_2复合材料对304不锈钢的光生阴极保护性能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亮 王秀通 +3 位作者 李红 孙好芬 庄囡 侯保荣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8-262,共5页
采用电化学二次阳极氧化法制备了二氧化钛纳米管,采用动电位沉积法在纳米管上进行CdSe沉积;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方法来观察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与晶相特征。采用开路电位(OCP)、电化学阻抗谱(EIS)、Tafel极化曲线等... 采用电化学二次阳极氧化法制备了二氧化钛纳米管,采用动电位沉积法在纳米管上进行CdSe沉积;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方法来观察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与晶相特征。采用开路电位(OCP)、电化学阻抗谱(EIS)、Tafel极化曲线等电化学方法来研究其光电转化性能及其对304不锈钢的阴极保护效果。结果表明,可见光照射下,304不锈钢的开路电位从-190mV(SCE)降至约-500mV(SCE),闭光后,电极电位缓慢上升至约-250mV(SCE),说明暗态下材料仍能维持对不锈钢的保护作用。在可见光范围内,与纯二氧化钛相比,制备的CdSe-TiO2复合材料对304不锈钢的阴极保护性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生阴极保护 CdSe-TiO2复合材料 腐蚀 不锈钢 电化学
下载PDF
流延法制备ZrO_2/不锈钢功能梯度材料(英文)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康 李军 +1 位作者 汤玉斐 徐雷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42-1046,共5页
采用流延法制备了ZrO2/316L不锈钢功能梯度材料,利用成分分布函数设计梯度层厚度来减小各层间的残余应力,通过改变黏合剂添加量得到各梯度层中ZrO2的体积分数(φ)和黏合剂与混合粉体积比(M)的关系:M=1.029φ+1.652,并研究了烧结工艺对... 采用流延法制备了ZrO2/316L不锈钢功能梯度材料,利用成分分布函数设计梯度层厚度来减小各层间的残余应力,通过改变黏合剂添加量得到各梯度层中ZrO2的体积分数(φ)和黏合剂与混合粉体积比(M)的关系:M=1.029φ+1.652,并研究了烧结工艺对材料组织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真空无压条件下,1350 ℃烧结可得到成分呈梯度变化,各梯度层界面结合良好的ZrO2/316L功能梯度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梯度功能材料 流延法 氧化锆/不锈钢
下载PDF
不锈钢复合材料用于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系统及其耐腐蚀性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蔡焕青 周明 +3 位作者 邵瑰玮 付晶 曾云飞 陈怡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938-2944,共7页
为减少因接地网腐蚀损坏造成的电网事故,开发了不锈钢复合材料防腐蚀技术,设计了新型耐酸性土壤腐蚀接地装置。基于电化学法和失重法的腐蚀试验结果表明:在强酸性土壤中,铜的腐蚀速率(0.002 4 mm/a)远大于不锈钢复合材料的腐蚀速率(0.00... 为减少因接地网腐蚀损坏造成的电网事故,开发了不锈钢复合材料防腐蚀技术,设计了新型耐酸性土壤腐蚀接地装置。基于电化学法和失重法的腐蚀试验结果表明:在强酸性土壤中,铜的腐蚀速率(0.002 4 mm/a)远大于不锈钢复合材料的腐蚀速率(0.000 2 mm/a),且2者偶合时,铜的腐蚀速率将大大增加;同时开发的不锈钢复合材料接地体在中性、强碱性和盐渍土壤中也有较好的适用性。从实际应用情况中发现,不锈钢复合材料接地装置的耐腐蚀性远远优于镀锌钢及其他接地材料,且可推算其使用寿命>60 a,其全寿命周期成本约为热镀锌钢接地装置的38.1%,满足电网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复合材料 接地装置 电化学法 失重法 腐蚀速率 使用寿命 全寿命周期成本
下载PDF
不锈钢复铝三层复合板材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朱旭霞 袁鸽成 +5 位作者 黎祚坚 彭大暑 朱兆华 尹德艳 周敬闽 梁惠冬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8-40,共3页
通过对热轧复合工艺生产的不锈钢-铝(或铝合金)-不锈钢三层复合板材各组元变形量分布、相互结合强度、深冲性能、显微硬度、力学性能、微区成分的分析研究,探讨了这种包覆型复合材料的变形特点及其综合性能。
关键词 热轧复合 不锈钢 三层复合板 深冲性能
下载PDF
TC4钛合金/304不锈钢异种材料扩散焊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彦峰 白佳铭 +2 位作者 张美丽 李春 王献辉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6-90,共5页
在真空条件下制备TC4钛合金/304不锈钢双金属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显微硬度计对结合区的显微组织和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当温度为1 025℃、保温60 min时,扩散连接得到的TC4/304双金属复合材料过渡层... 在真空条件下制备TC4钛合金/304不锈钢双金属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显微硬度计对结合区的显微组织和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当温度为1 025℃、保温60 min时,扩散连接得到的TC4/304双金属复合材料过渡层界面清晰、焊接缺陷较少,结合区的硬度曲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峰值硬度为613.5HV;当扩散温度高于975℃时,TC4/304界面处形成A、B、C新相层,A层为混合铁基固溶体,B层主要为Fe_2Ti、FeTi和TiCr_2多元复杂脆性金属间化合物,C层靠近TC4侧为β-Ti基的单相固溶体组织;并且过渡层的厚度随连接温度的升高而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 304不锈钢 双金属复合材料 真空扩散焊接
下载PDF
不锈钢表面溶胶凝-胶微/胶囊复合膜层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朱立群 刘晨敏 李雪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3-136,共4页
介绍了用溶胶 凝胶 微胶囊的手段制备复合涂层的方法 ,具体讨论了将有机硅树脂以微胶囊的方式加入到氧化锆溶胶 凝胶中 ,并使微胶囊包封技术应用于表面复合膜层的制备 .试验结果表明 ,制得的氧化锆溶胶 凝胶 微胶囊复合涂层具有良好的... 介绍了用溶胶 凝胶 微胶囊的手段制备复合涂层的方法 ,具体讨论了将有机硅树脂以微胶囊的方式加入到氧化锆溶胶 凝胶中 ,并使微胶囊包封技术应用于表面复合膜层的制备 .试验结果表明 ,制得的氧化锆溶胶 凝胶 微胶囊复合涂层具有良好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对其机理的分析认为 ,由于微胶囊在高温氧化过程中囊皮破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复合材料 涂覆 微胶囊 无机材料
下载PDF
铝热-离心法制备的不锈钢内衬复合钢管不锈钢层裂纹成因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席文君 殷声 赖和怡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7-40,共4页
研究了铝热 -离心法制备的不锈钢内衬复合钢管中的残余热应力及不锈钢层的组织结构 ,分析了复合钢管不锈钢层中裂纹产生的原因。研究表明 。
关键词 不锈钢层 热应力 裂纹 燃烧合成 不锈钢内衬复合钢管 铝热-离心法 制备 成因 组织 结构
下载PDF
等离子喷涂钼基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13
19
作者 樊自拴 孙冬柏 +3 位作者 俞宏英 李辉勤 孟惠民 王旭东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0-93,共4页
一种多元素钼基非晶纳米晶合金粉末(含C、Si、B、Cr、Fe、Ni、Mo等)作为喷涂材料,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在316L不锈钢基体上制备涂层,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显微硬度仪分析测量涂层的组织和性能,并用谢乐公式计算晶粒尺寸。结... 一种多元素钼基非晶纳米晶合金粉末(含C、Si、B、Cr、Fe、Ni、Mo等)作为喷涂材料,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在316L不锈钢基体上制备涂层,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显微硬度仪分析测量涂层的组织和性能,并用谢乐公式计算晶粒尺寸。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涂层均匀致密,涂层含有非晶和纳米晶,颗粒尺寸为10~5 0nm ;这种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别高达10 5 5HV和2 14 .4 0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基合金 非晶-纳米晶 等离子喷涂 组织与性能
下载PDF
Cr-Ni-N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摩擦磨损性能初探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明 孙嘉奕 +1 位作者 翁立军 刘维民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1-134,共4页
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9Cr18钢基体上制备了Cr-Ni-N复合薄膜,初步研究了复合薄膜的制备工艺、结构、摩擦学性能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薄膜具有纳米尺寸的多相结构;氮气流量对薄膜的相组成有明显影响;复合薄膜的硬度较高,韧性... 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9Cr18钢基体上制备了Cr-Ni-N复合薄膜,初步研究了复合薄膜的制备工艺、结构、摩擦学性能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薄膜具有纳米尺寸的多相结构;氮气流量对薄膜的相组成有明显影响;复合薄膜的硬度较高,韧性和抗磨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薄膜 制备工艺 相组成 纳米尺寸 韧性 摩擦磨损性能 氮气 多弧离子镀 钢基体 硬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