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gait properties during level walking and stair ascent and descent with varying loads 被引量:1
1
作者 Tomohiro Demura Shin-ich Demura Sohee Shin 《Health》 2010年第12期1372-1376,共5页
This study aimed to compare gait properties during level walking and during stair ascent and descent with varying loads. Fifteen healthy young men (mean age: 22.1 ± 1.6 years) walked while holding four different ... This study aimed to compare gait properties during level walking and during stair ascent and descent with varying loads. Fifteen healthy young men (mean age: 22.1 ± 1.6 years) walked while holding four different loads relative to each subject’s body mass (0, 20, 40 and 60% of body mass: BM) on their backs. Stance time, swing time, and double support times were selected as gait parameters. All parameters showed a maximal value during stair ascent and a minimum value during level walking. Stance and double support times increased significan- tly with each load during level walking and during stair ascent and descent. In conclusion, st- air ascent and descent creates more unstable movement than level walking regardless of the weight of the load. The effect of loads on gait increases with the weight of the load and becomes obvious once the load exceeds 60% of B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IT stair ASCENT stair descent LOAD
下载PDF
偏瘫患者下台阶过程下肢生物力学特征分析
2
作者 周鲁星 孟庆华 +3 位作者 刘文红 张楠 崔帅琦 刘姣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1,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偏瘫患者以不同方式下台阶过程中下肢生物力学特征,为降低患者下台阶过程中的跌倒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0名正常人和20名符合要求的偏瘫患者,使用Qualisys动作捕捉系统和Kistler三维测力台对受试者下台阶过程中的运... 目的对比分析偏瘫患者以不同方式下台阶过程中下肢生物力学特征,为降低患者下台阶过程中的跌倒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0名正常人和20名符合要求的偏瘫患者,使用Qualisys动作捕捉系统和Kistler三维测力台对受试者下台阶过程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其在下台阶过程中的生物力学特征和跌倒风险。结果相较于正常人和先用健足下台阶(steps on the healthy side,SHS),先用患足下台阶(steps on the affected side,SAS)时,患侧下肢各关节屈伸活动幅度较小;SHS降低了健侧膝关节屈伸活动幅度,患侧下肢各关节屈伸活动幅度较SAS大;SAS下台阶左右方向地面反作用力(ground reaction force,GRF)曲线变化与正常人较为一致,患侧落地瞬间垂直GRF最大为1.05倍体重,健侧为1.25倍体重,低于正常人(1.5倍体重);SHS下台阶健侧落地瞬间最大垂直GRF为1.85倍体重,高于SAS和正常人。结论相较于SAS,患者使用SHS下台阶患侧关节活动幅度和落地瞬间垂直GRF较大,更难掌握。SAS更符合偏瘫患者下台阶的生物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下台阶 跌倒 关节角度 地面反作用力
下载PDF
Practical Use of Stairs to Assess Fitness, Prescribe and Perform Physical Activity Training
3
作者 Jasem Ramadan Al Kandari Salman Mohammad +2 位作者 Ruqayyah Al-Hashem Girma Telahoun Mario Barac-Nieto 《Health》 CAS 2016年第13期1402-1410,共9页
Aim: Evaluating climbing stairs for prescrip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 regimes. Methods: Healthy females (F, n = 14), and males (M, n = 15) participated. By climbing 100 steps of stairs with 0.173 m ... Aim: Evaluating climbing stairs for prescrip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 regimes. Methods: Healthy females (F, n = 14), and males (M, n = 15) participated. By climbing 100 steps of stairs with 0.173 m height, Heart rate (HR) and oxygen uptake were measured throughout the floors;Blood pressure (BP) was measured at ground and the 5th floors only. Results: Energy increased from 2 to 7.6 was metabolic equivalents (METs = 3.5 ml O<sub>2</sub>/min.kg) at 17.3 m elevation in 2 min. at the 5th floor, and percent Heart Rate Reserve (%HRR) was 66.17% in F and 48.7% in M, proportional to their aerobic efforts. Average climbing efficiency was 15.8 ± 2.3% (n = 29). Aerobic capacity estimated dividing the highest work rate (17.3 Kg.m/2min.Kg × 0.00239 = 0.0207 Kcal/min.Kg), by fractional effort (F = 0.6617, M = 0.487) and fractional efficiency (0.158), at 5 Kcal/L O2 was 0.040 in F and 0.054 L O2/Kg.min in M. Minimum training intensity reached at the 3rd floor by F. In M the highest %HRR reached was 48.7% at the 5th floor, insufficient for training. Conclusions: Stairs used for submaximal evaluation of aerobic capacity and for target intensity prescription. Training, levels climbed, repetitions per day (if 5, 100 Kcal per day, ascending) and number of days/week are adjusted. Full regime requires up to 7.6 METs, a total of 532 and 140 MET.min/week 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respectively. Intensities >7.6 MET, climbing rate should be >8.65 m/min. Limiting ascent to 1 (3.5 METs) or 2 (5.5 METs) floors or only descents (2 - 3 METs) may be used for unfit subjects. This method is useful for those with no access to sophisticated facil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ir Climbing descent Heart Rate Reserve Aerobic Effort Oxygen Cost Work Output Efficiency Aerobic Capacity Exercise Prescription TRAINING
下载PDF
老年人下楼梯下肢关节做功模式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刚 闫士芳 +3 位作者 曹传宝 卢朝霞 孙威 王疆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10-1016,共7页
目的探究下楼梯行走过程中老龄化对老年人下肢关节做功模式的影响,丰富楼梯行走的防跌倒理论。方法采用Vicon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和Kistler三维测力台同步采集青年人和老年人下楼梯行走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利用下肢关节角度、力矩、功率... 目的探究下楼梯行走过程中老龄化对老年人下肢关节做功模式的影响,丰富楼梯行走的防跌倒理论。方法采用Vicon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和Kistler三维测力台同步采集青年人和老年人下楼梯行走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利用下肢关节角度、力矩、功率、做功贡献度指标对下肢关节做功模式进行量化评定。结果下楼梯过程中,青年组和老年组下肢三关节角度、力矩、功率的变化趋势一致。在优势腿的1个支撑相内,老年人的屈髋力矩峰值、伸膝力矩第1峰值、第2峰值、跖屈力矩第1峰值、膝负功率第1峰值、第2峰值、踝负功率峰值以及髋、膝、踝关节净功均显著降低(P<0.05);伸髋力矩峰值、髋负功率峰值、踝关节做功贡献度显著增加(P<0.05),髋、膝关节做功贡献度并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下楼梯过程中,老年人下肢关节力学特征显著降低。老年人采取不同于青年人的下肢关节做功模式。老年人通过较大的伸髋姿势抵制躯干的过度前倾,同时采取踝关节做功的代偿模式,提高下楼梯行走的身体稳定性。建议老年人在锻炼时应以增加膝、踝关节肌肉力量的项目为主,以维持下楼梯的姿势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下楼梯 力矩 功率 关节贡献度
下载PDF
老年人上下楼梯的步态特征以及下肢关节运动功能特点 被引量:1
5
作者 周胜如 盛慧媛 +1 位作者 黄招檬 李旭鸿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17-1023,共7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下楼梯的步态特征以及下肢关节运动的力学性能。方法通过17名青年人、15名老年人自然速度上下5个台阶的楼梯测试与分析,并结合红外高速运动捕捉系统和三维测力台获取步态参数、下肢关节角度以及地面反作用力,通过逆向...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下楼梯的步态特征以及下肢关节运动的力学性能。方法通过17名青年人、15名老年人自然速度上下5个台阶的楼梯测试与分析,并结合红外高速运动捕捉系统和三维测力台获取步态参数、下肢关节角度以及地面反作用力,通过逆向动力学方法计算关节力矩和功率,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年龄对上述参数的影响。结果与青年人相比,老年人上下楼梯步态周期较长,步速和步频则明显较低(P<0.05);同时,老年人上下楼梯支撑相和摆动相分别明显延长和缩短(P<0.05)。不论是青年人还是老年人,上下楼梯过程中下肢关节角度、力矩和功率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但老年人上楼主要是通过踝、膝关节功率的产生来维持,而青年人则是通过近端肢体的能量,特别动用了较多的膝关节功率。下楼过程中的能量吸收,两者皆是以膝关节为主。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下肢机能下降和肌力不足,老年人害怕在上下楼梯时发生跌倒,试图通过减少摆动时间来弥补身体的不稳定。研究结果为临床上老年患者群体的康复管理以及预测跌倒的功能性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上楼 下楼 步态 跌倒
下载PDF
上、下楼梯步态参数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峻霞 窦树斐 +1 位作者 苏海龙 曹琳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6-271,共6页
目的采集上、下楼梯过程中健康人体下肢运动学、动力学功能参数,为外骨骼助行器实现上、下楼梯这一运动形式的步态轨迹设计和驱动元件选型提供数据支持。方法设计常规楼梯实验装置,利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和三维测力台系统同步测量方法测... 目的采集上、下楼梯过程中健康人体下肢运动学、动力学功能参数,为外骨骼助行器实现上、下楼梯这一运动形式的步态轨迹设计和驱动元件选型提供数据支持。方法设计常规楼梯实验装置,利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和三维测力台系统同步测量方法测量上、下楼梯时踝、膝、髋关节运动信息,应用SPSS统计软件和Origin绘图软件分析下肢运动特点,并对比分析上、下楼梯时下肢的功能参数。结果通过实验获得健康青年人在上、下楼梯时下肢关节在矢状面关节角度、关节力矩随步态变化规律及活动极限值,上楼时踝、膝、髋关节角度依次为-10.66°-13.26°、6.85°-88.92°、1.31°-50.18°,下楼时踝、膝、髋关节角度依次为-37.42°-27.18°、9.83°-95.53°、8.01°-31.62°。上、下楼梯时所需最大踝、膝、髋关节力矩依次为1.788、1.121和0.946 N·m/kg。结论上、下楼梯时人体下肢步态参数随步态变化趋势与关节运动范围显著不同。助行器步态规划要针对上、下楼梯单独设计,驱动元件的选型上要满足上、下楼梯时各关节的最大力矩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楼梯 下楼梯 关节角度 关节力矩 步态分析
下载PDF
老年人下楼梯行走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任占兵 韩格格 +1 位作者 杜兴兰 赖勇泉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3-97,共5页
目的:探索老年人下楼梯过程踝关节和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地面反作用力以及肌肉表面肌电表现。方法:选择10名男性老年人,年龄(68.5±3.8)岁,身高(1.71±0.25)米,体重(70.2±13.5)千克,10名青年人,年龄(22.5±2.7)岁,身... 目的:探索老年人下楼梯过程踝关节和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地面反作用力以及肌肉表面肌电表现。方法:选择10名男性老年人,年龄(68.5±3.8)岁,身高(1.71±0.25)米,体重(70.2±13.5)千克,10名青年人,年龄(22.5±2.7)岁,身高(1.75±0.14)米,体重(65.9±11.3)千克。通过运动生物力学专业设备和软件,采集到老年人下楼梯行走过程的运动学、动力学和表面肌电信号。结果:老年人和青年人的运动学、动力学和表面肌电的曲线图变化趋势趋于一致;踝关节最大背屈角度、踝关节最大跖屈角度、地面反作用力垂直方向第1峰值、地面反作用力垂直方向第2峰值等指标方面,老年人和青年人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在支撑阶段,老年人股外侧肌、腓肠肌外侧肌肉的激活水平都要略高于青年人。结论:老年人与青年人下楼梯过程的动作差异可能归因于肌肉力量的差异,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发展下肢肌肉力量对下楼梯行走的身体姿势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下楼梯 运动学 动力学 表面肌电
下载PDF
步态模式对人体髋膝踝关节运动协调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马绍兴 王人成 沈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57-1261,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步态模式下髋膝踝关节的运动协调关系,为下肢智能假肢和助行外骨骼控制系统的运动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红外光点运动捕捉系统,采集10名20—35岁健康青年志愿者进行平地行走、上楼梯和下楼梯三种步态的运动轨迹,采用运... 目的:分析不同步态模式下髋膝踝关节的运动协调关系,为下肢智能假肢和助行外骨骼控制系统的运动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红外光点运动捕捉系统,采集10名20—35岁健康青年志愿者进行平地行走、上楼梯和下楼梯三种步态的运动轨迹,采用运动循环图对髋膝踝关节运动角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步态模式的髋膝踝关节运动循环图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步态模式对髋膝踝关节的运动协调关系有显著影响,下肢假肢和外骨骼可以借鉴相应的运动协调模式降低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分析 运动循环图 关节协调模式 上下楼梯
下载PDF
肿瘤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楼时的生物力学特征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王航辉 宋依芯 +5 位作者 张敏利 任玉炳 刘西纺 朱正飞 朱文侠 韩为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472-476,共5页
目的:旨在通过研究肿瘤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楼时的生物力学特征,为患者提供下楼时安全、有效的靶向康复指导。方法:采集研究对象下楼时的三维步态数据。通过下肢运动学与动力学功能参数来综合评估其下楼梯时双下肢的生物力学特征。结果... 目的:旨在通过研究肿瘤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楼时的生物力学特征,为患者提供下楼时安全、有效的靶向康复指导。方法:采集研究对象下楼时的三维步态数据。通过下肢运动学与动力学功能参数来综合评估其下楼梯时双下肢的生物力学特征。结果:肿瘤膝关节置换术后(实验组)下楼时健侧髋与膝关节屈伸角度峰值均大于患侧,实验组健侧、患侧下肢髋关节内收外展角度活动范围分别为-12°~7°、-5°~17°;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组健侧、患侧髋关节屈伸角度范围分别为14°~30°、17°~82°; KOA组健侧、患侧膝关节屈伸角度范围分别为4°~59°、3°~102°,KOA患者健侧、患侧髋关节内收外展角度范围分别为-2°~27°、-9°~38°。对照组关节力曲线出现两个波峰。实验组患者健侧关节力波峰出现在60%步态周期时刻,患侧关节力有两个波峰; KOA组患者健侧下肢关节力较小,患侧下肢关节力个体差异较大。结论:实验组术后下楼梯时以健侧补偿为主,术后良好的镇痛与超早期肌肉力量训练、神经肌肉适应性训练、户外运动、辅助个性化矫形器和手扶栏杆、改变步态等方式能提高下楼时的安全性,提升靶向康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膝关节置换术 下楼 生物力学 运动 靶向康复
下载PDF
鞋跟高度对青年女性下楼梯步态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时会娟 吴肖洁 +1 位作者 李翰君 刘卉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6-263,共8页
目的研究鞋跟高度对青年女性下楼梯步态的影响,分析女性穿高跟鞋下楼梯时的风险因素。方法利用红外高速运动捕捉系统测试17名青年女性穿4种不同鞋跟高度皮鞋下楼梯的步态,计算受试者的步态时空参数和下肢关节角度。结果与穿平跟鞋相比,... 目的研究鞋跟高度对青年女性下楼梯步态的影响,分析女性穿高跟鞋下楼梯时的风险因素。方法利用红外高速运动捕捉系统测试17名青年女性穿4种不同鞋跟高度皮鞋下楼梯的步态,计算受试者的步态时空参数和下肢关节角度。结果与穿平跟鞋相比,穿3、5、7 cm高跟鞋下楼梯时步态周期增大,支撑相和双支撑相所占步态周期比例减小,步宽显著减小。与穿平跟鞋相比,穿5、7 cm高跟鞋下楼梯时踝关节矢状面内关节活动幅度均较小,穿3、5、7 cm高跟鞋时踝关节水平面内关节活动幅度均较大。穿3、5 cm高跟鞋时膝关节矢状面内关节活动度显著小于穿平跟鞋,穿3、5、7 cm高跟鞋时膝关节水平面内关节活动幅度显著大于穿平跟鞋。穿5、7 cm高跟鞋时髋关节最大屈曲角度显著大于穿平跟鞋,穿3、5、7 cm高跟鞋时髋关节最小屈曲角度显著大于穿平跟鞋。结论随着鞋跟高度的增加,下楼梯时摆动期占步态周期百分比和步态周期都增大,而支撑相占步态周期百分比、双支撑相(后期)占步态周期百分比和步宽都减小,增加了下楼梯时跌倒的危险;同时,踝、膝关节矢状面内的关节活动幅度逐渐减小,水平面内的关节活动幅度增大。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鞋跟高度对穿着者下楼梯步态的影响特征和规律,为分析下楼时可能出现的损伤危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跟鞋 平跟鞋 下楼梯 步态分析 支撑相
下载PDF
健康青年下台阶时股内侧肌、股直肌和股外侧肌间的表面肌电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史昊楠 桂沛君 +2 位作者 徐大卫 郭辉 谢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62-1165,共4页
目的探讨健康青年下台阶时股内侧肌、股直肌及股外侧肌的肌肉收缩强度差异。方法 2016年,选取首都医科大学2015级30名健康在校大学生,将电极贴于优势侧股四头肌上,采集受试者下台阶过程中的股内侧肌、股直肌及股外侧肌的肌电信号。结果... 目的探讨健康青年下台阶时股内侧肌、股直肌及股外侧肌的肌肉收缩强度差异。方法 2016年,选取首都医科大学2015级30名健康在校大学生,将电极贴于优势侧股四头肌上,采集受试者下台阶过程中的股内侧肌、股直肌及股外侧肌的肌电信号。结果在下台阶过程中,股直肌的最大收缩幅值和平均收缩幅值显著小于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P<0.001);而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康青年在下台阶过程中股内侧肌及股外侧肌的活性显著高于股直肌;股内侧肌与股外侧肌协同收缩活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台阶 股四头肌 收缩强度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电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上下楼梯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许海飞 赵改平 +2 位作者 杨加静 王芗斌 许世雄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1-329,共9页
针对电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上下楼梯运动生物力学特性改变进行有限元仿真研究,对比分析膝关节生物力学行为改变与电针治疗疗效的相关性。基于CT和MRI图像数据,结合Mimics和Geomagic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建立人体膝关节下楼梯屈曲15°... 针对电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上下楼梯运动生物力学特性改变进行有限元仿真研究,对比分析膝关节生物力学行为改变与电针治疗疗效的相关性。基于CT和MRI图像数据,结合Mimics和Geomagic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建立人体膝关节下楼梯屈曲15°和上楼梯屈曲50°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包括股骨、胫骨、腓骨、内外侧半月板、股骨软骨、内外侧胫骨软骨结构等。通过临床力学实验,测取电针治疗前后膝关节所受支反力、力矩,并施加于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治疗前后半月板及关节软骨的应力分布情况。膝骨性关节炎在电针治疗后,内外侧半月板、股骨软骨、内外侧胫骨软骨的应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与治疗前相比,下楼梯屈曲15°时最大应力值分别减小0.543、0.236、0.194、0.239和0.327 MPa,上楼梯屈曲50°时分别减少0.253、0.31、0.227、0.112和0.122 MPa,软骨的应力峰值趋向于正常值,应力分布范围也更接近于正常膝关节,且关节内侧软骨及半月板比外侧受到的负荷大,软骨应力比更接近于正常值,这与临床上内侧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多于外侧型患者的现象相符合,从而证明电针治疗可影响膝关节中力的传递,使病变膝关节的应力吸收能力得到改善和提高。电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能有效改善关节软骨的压应力,使关节内力平衡得到恢复,延缓关节软骨退变,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电针治疗下膝关节生物力学特性的研究,可为膝关节临床治疗和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电针治疗 上下楼梯 生物力学特性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不同年龄阶段中老年男性下楼梯时的足底压力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晓梅 《山东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2-76,共5页
研究目的:研究年龄变化对中老年男性下楼梯过程中步态以及足底受力的影响,以期探讨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下楼梯过程中身体稳定性变化趋势.研究方法:筛选出30名没有骨骼、神经肌肉、视力、心理等疾病且1年之内没有住院历史的40~69岁... 研究目的:研究年龄变化对中老年男性下楼梯过程中步态以及足底受力的影响,以期探讨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下楼梯过程中身体稳定性变化趋势.研究方法:筛选出30名没有骨骼、神经肌肉、视力、心理等疾病且1年之内没有住院历史的40~69岁中老年男性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3组,每组10名.A组(40~ 49岁);B组(50 ~ 59岁);C组(60 ~ 69岁).用测力台(KISTLER-9287BA,9281 CA)采集受试者下楼梯过程中的足底压力参数.研究结果:下楼梯过程中,足底垂直压力曲线第一峰值压力随年龄的递增呈现出减小的趋势.波谷与第二峰值压力随年龄的递增呈现变大趋势.AB两组受试者压力曲线差异不大,C组受试者第一峰值压力、谷值压力与第二峰值压力与AB两组均产生显著性差异.下楼梯过程中,足底左右方向的压力曲线第一峰值压力随年龄的增长呈现递减趋势,但是第二压力峰值随年龄的增长呈现递增趋势.下楼梯过程中,足底前后方向的压力在足蹬离地面阶段产生的压力峰值,AB两组受试者差异不大,C组受试者显著低于其他两组.研究结论:认为在下楼梯运动中,40到59岁之间的中老年男性,足底压力参数差异不明显,但是60至69岁中老年男性在很多影响身体稳定性的参数与60岁以下中老年男性存在显著性差异.以60岁为临界点,中老年男性下楼梯时身体稳定性下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男性 下楼梯 步态 足底压力
下载PDF
下楼梯行走执行手机任务时下肢动态稳定性、运动协调性及关节力学的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疆娜 郑慧芬 孙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37-843,共7页
背景:人体多环节刚体的耦合协调控制是稳定行走的关键,据报道手机的使用会明显增加下楼梯行走跌倒概率,但缺乏手机介入时下楼梯行走下肢动态稳定性、运动协调性及关节力学变化特征的相关分析。目的:探讨下楼梯时手机任务的介入对人体行... 背景:人体多环节刚体的耦合协调控制是稳定行走的关键,据报道手机的使用会明显增加下楼梯行走跌倒概率,但缺乏手机介入时下楼梯行走下肢动态稳定性、运动协调性及关节力学变化特征的相关分析。目的:探讨下楼梯时手机任务的介入对人体行走时下肢多环节刚体耦合动作控制策略的影响。方法:选择20名健康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完成无干扰的下楼梯行走测试(单任务)以及下楼梯合并手机任务测试(手机任务)。采用三维运动学与动力学同步采集的方法,获取人体在两个任务条件楼梯行走时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参数,并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①手机任务的介入可显著降低人体在下楼梯行走支撑相前后及左右方向的动态稳定参数值,显著减小下肢支撑初期矢状面伸膝力矩、趾屈力矩第一峰值及髋关节屈曲力矩第二峰值,显著增大摆动相下肢髋-膝、膝-踝相对相角的平均值及标准差;②提示人体在下楼梯行走的步态时相转换时,多环节刚体间耦合控制能力下降,跌倒风险增大;③手机任务的介入降低了支撑相下肢支撑力矩及摆动相相邻关节协调控制的稳定程度,导致前后及内外方向动态稳度降低,跌倒风险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 下楼梯 行走 动态稳度 运动协调 力学
下载PDF
脑瘫青少年下台阶步态的运动学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博 李世明 +2 位作者 于云飞 韩立明 康平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4期366-370,376,共6页
通过录像解析等手段,对脑瘫青少年与正常青少年下台阶过程的步态进行对比研究.从时间参数、空间参数以及时-空参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脑瘫青少年下台阶过程中的步宽、步态周期及髋角变化幅度均大于正常青少年,而膝角和踝角的变化... 通过录像解析等手段,对脑瘫青少年与正常青少年下台阶过程的步态进行对比研究.从时间参数、空间参数以及时-空参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脑瘫青少年下台阶过程中的步宽、步态周期及髋角变化幅度均大于正常青少年,而膝角和踝角的变化幅度小于正常青少年,脑瘫青少年轻患侧腿和重患侧腿各参数差异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青少年 下台阶 运动学
下载PDF
楼梯行走足底压力与表面肌电参数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峻霞 蔡运红 窦树斐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探究上下楼梯时的足底压力和表面肌电参数,为动力式助行器足部结构设计、动力元件选型和安装位置分布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招募10名健康男性青年进行楼梯行走,利用运动捕捉系统、足底压力系统和表面肌电系统采集足底压力的峰值压强、... 目的探究上下楼梯时的足底压力和表面肌电参数,为动力式助行器足部结构设计、动力元件选型和安装位置分布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招募10名健康男性青年进行楼梯行走,利用运动捕捉系统、足底压力系统和表面肌电系统采集足底压力的峰值压强、压力中心轨迹(COP轨迹)和各块下肢肌肉的肌电参数。结果与平地行走相比,楼梯行走时站立相时间占整个步态周期的百分比增大;上楼时前足部分峰值压强增大,下楼时足趾区域的峰值压强减小;楼梯行走时,股直肌、股二头肌、内外侧腓肠肌对人体稳定性起主要作用。结论在设计动力式助行器足部结构时应充分考虑足底压力的分布情况,选择动力式助行器动力元件的安装位置和型号时应考虑主要肌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楼 下楼 步态分析 足底压力 表面肌电
下载PDF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Femoral Strains in Older Adults During Stair Ascent and Descent
17
作者 Chen Deng Jason C.Gillette Timothy R.Derrick 《Journal of Science in Sport and Exercise》 2022年第2期168-179,共12页
Purpose Understanding the femur load environment during daily activity is necessary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risk of femoral pain,pain related falls,and femoral fractures,which could help the design of osteogenic exer... Purpose Understanding the femur load environment during daily activity is necessary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risk of femoral pain,pain related falls,and femoral fractures,which could help the design of osteogenic exercises or the preventa-tive methods for older adults.Methods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femur analysis,this study was to estimate the femoral strains at 9 cross-sections along the long axis of femur for stair ascent and descent(n=17;age:50-65 years).Motion analysis and inverse dynamics were com-bined with musculoskeletal modelling and optimization,then were used as input to a 3-D femur model to estimate femoral strains.Strains at the hip contact force peaks were calculated.Results The compressive and tensile strains during stair descent were greater than ascent for all or most cross-sections,especially for the proximal cross-sections of the femur:stair ascent produced−324.0±103.8 to−483.7±191.0μεcompressive strains and descent produced−608.8±288.4 to 1016.0±444.1με;stair ascent produced 336.2±105.4 to 391.8±136.9μεtensile strains and descent produced 546.9±252.8 to 741.7±333.6με.Conclusion Strains represent the material deformation effect on the bone due to the sum of all the bone external loads.Using bone strains could help future studies analyze load conditions in a more comprehensive way for other physical activities,which predicts the risk of stress fractures and tests if alternative methods(gait type change)could reduce stress and strain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oral cross-sections Finite element method Bone strains stair ascent and descent Older adult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