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ed Production for Tenebrio molitor L. by Fermentation of Corn Stalks 被引量:2
1
作者 XU Shi-cai XI Zeng-jun +1 位作者 SHEN Xue-jian AI Jia-le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3年第5期244-248,共5页
In order to reduce the economic costs for breeding Tenebrio molitor L. and increas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corn stalk, with corn, wheat bran and corn stalk as the raw materials, 13 different compound feed were design... In order to reduce the economic costs for breeding Tenebrio molitor L. and increas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corn stalk, with corn, wheat bran and corn stalk as the raw materials, 13 different compound feed were designed by Minitab (R) 15.1.0.0. The design was then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ased on addition or without addition of vegetable leave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compound feed and vegetable leaves on growth and de- velopment of T. molito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dy weight, duration, crude protein content and pupation rate of larvae and emergence rate of adults we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compound feed and vegetable leaves ( P 〈 0.05). The larvae bred with feed 5 had the largest body weight, with the shortest duration; the larvae bred with feed 3 had the highest pupation rate; the larvae bred with feed 7 had the highest crude protein content; the adult bred with feed 9 had the largest emergence rate. Overall breeding effect of feed 7 + vegetable leaves was better than any other groups, with ideal indicators, higher utilization rate and lower breeding cost. Its formula was w (wheat bran) = 33.33%, w (corn) = 33.33%, w (corn stalks) = 33.33%. Therefore, the growth of T. molitor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feed types, and feed 7 + vegetable leaves could be promoted in the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nebrio molitor L. Corn stalks Compound feed desig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下载PDF
The Cotton Stalk and Its Utilization as Ruminant Feed Resource in Xinjiang 被引量:2
2
作者 Halidai REHEMUJIANG Aibibula YIMAMU Reshalaitihan MAIMAITI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6年第9期90-94,共5页
Two separat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he first one involved a study of the chemical and some intrinsic feed characteristics of raw cotton stalk( CS) and the efficiency of chemical,biological treatments on the im... Two separat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he first one involved a study of the chemical and some intrinsic feed characteristics of raw cotton stalk( CS) and the efficiency of chemical,biological treatments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feed value of CS. CS was treated with chemical treatment by mixing 3% Ca( OH)2( CS + Ca),3% urea( CS + U),3% urea +3% Ca( OH)2( CS + Ca + U). Moreover,CS was treated with biological treatment by inoculation of either Lentinus edodes( CS + Po) or Pleurotus ostreatus( CS + Pl) or crushing CS by adding minor ingredient processed into pellet feed,samples from all treatment were analyzed for the nutrients,In vitro dry matter digestibility( INDMD) and free gossypol detoxification rate. The second investigated was the use of crushed or granulation CS as a test feed followed by voluntary feed intake and preference test with sheep. CS + Ca + U treatment can reach up the CP and IVDMD to 9% and 36%,respectively. CS + Po decreased the fiber component and improved CP content and IVDMD. The free gossypol content declined and the free gossypol detoxification rate reached more than 50%. By feeding sheep under the same level of concentrate and corn silage,the voluntary feed intake and daily weight gain in granulation group is higher than in crushing group( P < 0. 05). Crushing CS by adding minor ingredient processed into a pellet feed was best in terms of improved nutritional quality,feed intake and preference,and it was safe and practical method that can be widely used in sheep production systems,to promote the CS feed utilization in similar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tton stalk Pre-treatment GRANULATION feed intake SHEEP
下载PDF
中草药混菌固态发酵玉米秸秆饲料及工艺条件的研究
3
作者 蒋鑫 沈旭 +3 位作者 吴波 庄勇 刘林培 何明雄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44-150,共7页
目前农作物秸秆存在综合利用效率低以及其生物转化产品饲料附加值低的问题,为提高干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率,本研究以干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辅以中草药(黄连、黄芪、黄芩等)、混合菌液(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运动发酵单胞... 目前农作物秸秆存在综合利用效率低以及其生物转化产品饲料附加值低的问题,为提高干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率,本研究以干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辅以中草药(黄连、黄芪、黄芩等)、混合菌液(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运动发酵单胞菌比例1:1:1:1)、豆粕和葡萄糖混合发酵制作饲料。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各个因素的添加范围为水分含量(60%、65%、70%)、菌液添加量(1%、2%、3%)、尿素添加量(1%)以及葡萄糖添加量(4%、6%、8%),再通过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探究混菌固态发酵玉米秸秆饲料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混菌固态发酵玉米秸秆饲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含水量70%,葡萄糖添加量8%,混合菌液添加量3%,尿素添加量1%,30℃发酵30 d,此条件下,真蛋白含量最高为7.61%;对该发酵工艺条件进行工艺结果验证,混菌固态发酵玉米秸秆饲料中真蛋白含量为7.47%,且添加中草药后能够促进乳酸菌的数量由6.09 Log10CFU/g增加到7.01 Log10CFU/g,增加15.10%,乳酸含量由24.93 g/kg增加到29.38 g/kg,相较对照组(-TCH)提高了17.84%。同时添加中草药能够明显地抑制腐败菌如霉菌和大肠菌属的滋生,以及促进玉米秸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部分降解。此外,添加中草药可提升干物质质量,增加饲料营养保存的完整性。因此,在玉米秸秆中添加中草药添加剂利用混合固体发酵有助于提高饲料发酵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微贮饲料 正交试验 中草药添加剂
下载PDF
不同廉价培养基对青贮玉米秸秆微生物的影响
4
作者 杨仕钰 张兰兰 +5 位作者 燕志宏 吴光松 李平 龚涔 曹莉丽 邱雪松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08-112,共5页
为研究青贮廉价培养基对青贮微生物的影响情况,从贵州优质青贮全株玉米秸秆发酵饲料中采集样本,进行16S rRNA测序,通过对青贮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将复合青贮微生物菌剂分别接种到MRS肉汤培养基、乳清粉培养基、番茄汁培养基、玉米面培养基... 为研究青贮廉价培养基对青贮微生物的影响情况,从贵州优质青贮全株玉米秸秆发酵饲料中采集样本,进行16S rRNA测序,通过对青贮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将复合青贮微生物菌剂分别接种到MRS肉汤培养基、乳清粉培养基、番茄汁培养基、玉米面培养基中37℃厌氧培养48 h,测定其pH变化、生长曲线、活菌数、菌剂产量等。研究表明:青贮玉米秸秆发酵微生物中魏斯氏菌属(Weissella)丰度值为51.2%,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丰度值为34.25%,片球菌(Pediococcus)丰度值为12.75%;MRS肉汤培养基活菌数、吸光值(OD)、pH显著优于其他试验组(P≤0.05),乳清粉培养基发酵青贮微生物的OD值显著高于玉米面培养基组、番茄汁培养基组(P≤0.05)。综上所述,乳清粉培养基可替代MRS肉汤培养基作为更低成本的廉价培养基,进而推动青贮微生物添加剂的高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秸秆微生物 廉价培养基 青贮微生物添加剂 玉米秸秆 发酵饲料
下载PDF
对棉花秸秆饲用价值的基本评价 被引量:92
5
作者 魏敏 雒秋江 +1 位作者 潘榕 李春兰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1-4,共4页
本实验分析了棉花秆中概略养分含量 ,并采用尼龙袋法和体外产气技术对棉花秸秆的营养价值进行了初步评定 ,结果表明 :(1 )棉花秸秆中营养成分等含量为粗蛋白 6 .5 %、半纤维素 1 0 .7%、纤维素 4 4 .1 %、木质素1 5 .2 %、钙 0 .6 5 %、... 本实验分析了棉花秆中概略养分含量 ,并采用尼龙袋法和体外产气技术对棉花秸秆的营养价值进行了初步评定 ,结果表明 :(1 )棉花秸秆中营养成分等含量为粗蛋白 6 .5 %、半纤维素 1 0 .7%、纤维素 4 4 .1 %、木质素1 5 .2 %、钙 0 .6 5 %、磷 0 .0 9%、游离棉酚 0 .0 3%。粗蛋白、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高于主要农作物秸秆 ;且棉花秆各部位营养成分含量不同。 (2 )棉花秆的干物质有效降解率较低 ,为 33.3% ,分别为玉米秸秆、稻草和小麦秸秆干物质有效降解率的 5 4 .1 % ,6 7.7% ,88.3% ;代谢能为 5 .2 3MJ·kg-1 DM ,分别为玉米秸秆、稻草和小麦秸秆代谢能的6 4 .6 % ,6 9.7% ,87.8%。 (3)体外产气技术对棉花秸秆饲用价值研究的结果与尼龙袋法研究的结果一致。因此 ,棉花秸秆是一类有一定粗蛋白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秸秆 饲用价值
下载PDF
菌酶协同发酵甜高粱秸秆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8
6
作者 岳丽 王卉 +3 位作者 再吐尼古丽·库尔班 茆军 涂振东 山其米克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21年第2期49-53,共5页
以产朊假丝酵母、黑曲霉混菌为发酵菌种,添加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探究菌酶协同发酵对高粱秸秆营养价值的改善效果。试验以甜高粱秸秆粉为原料,通过添加不同酶,比较单一酶、混合酶对发酵后秸秆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 以产朊假丝酵母、黑曲霉混菌为发酵菌种,添加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探究菌酶协同发酵对高粱秸秆营养价值的改善效果。试验以甜高粱秸秆粉为原料,通过添加不同酶,比较单一酶、混合酶对发酵后秸秆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菌酶协同发酵高粱秸秆生产蛋白质饲料的条件,考察发酵时间、酶菌比例、pH值和发酵温度对高粱秸秆发酵饲料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5 d,酶菌混合比例1∶3,pH 4.5,温度40℃。在此条件下,发酵产品的粗蛋白质质量分数达15.51%,菌酶协同处理可以提高甜高粱秸秆的饲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秸秆 饲用品质 发酵 菌种
下载PDF
微生物转化玉米秸秆用于饲料生产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孙芹英 葛春梅 +1 位作者 张洁 徐娟娟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9-152,共4页
为开辟新的饲料资源,在采用混合酶液对玉米秸秆进行初步酶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接种混合菌进行固态发酵。接种15 d测定发现,秸秆中木质纤维素各成分降解显著,其中木质素含量由开始的16.8%降至7.3%,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也分别由最初的27.2%... 为开辟新的饲料资源,在采用混合酶液对玉米秸秆进行初步酶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接种混合菌进行固态发酵。接种15 d测定发现,秸秆中木质纤维素各成分降解显著,其中木质素含量由开始的16.8%降至7.3%,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也分别由最初的27.2%、39.0%降至13.4%、16.1%;同时固体基质中蛋白质、还原糖含量迅猛提升,分别比对照高出341%和77%。以上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经微生物转化后,其营养成分大幅增加,完全可成为动物饲料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转化 玉米秸秆 蛋白饲料 酶解 固态发酵
下载PDF
秸秆菌糠在肉羊育肥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8
作者 程云辉 钱勇 +3 位作者 钟声 丁成龙 张俊 周卫星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95-496,共2页
关键词 菌糠 肉羊 育肥 作物秸秆
下载PDF
玉米、小麦、水稻秸秆自然发酵的生化变化 被引量:20
9
作者 高丽娟 王小芬 +3 位作者 崔宗均 胡跃高 杨洪岩 张涛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7-52,共6页
测定玉米、小麦、水稻干秸秆在自然发酵中的生化变化。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气味香甜,pH下降迅速并保持在4.2 以下,挥发性发酵产物种类有13种,主要为乙醇、乙酸、乳酸及甘油等利于提高饲料品质的物质;而小麦和水稻秸秆质地 生硬,生料气... 测定玉米、小麦、水稻干秸秆在自然发酵中的生化变化。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气味香甜,pH下降迅速并保持在4.2 以下,挥发性发酵产物种类有13种,主要为乙醇、乙酸、乳酸及甘油等利于提高饲料品质的物质;而小麦和水稻秸秆质地 生硬,生料气味,pH下降困难,挥发性发酵产物多达20种,其中乳酸和乙酸较少,而产生丁酸等影响发酵品质的物质较 多;发酵物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优劣;当发酵初期可溶性糖较多时,pH下降迅速,后期可溶性糖 含量平稳;而当初期可溶性糖含量较低时,pH下降缓慢,后期可溶性糖含量则一直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饲料 干秸秆 气质联机 生化变化
下载PDF
厌氧混合菌群处理香蕉秸秆制取饲料原料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晓玲 李十中 +1 位作者 刘建双 田梦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6-48,共3页
采用厌氧混合微生物菌群处理香蕉秸秆,研究纤维素等难消化物质的降解率,并探讨了香蕉秸秆制取饲料原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厌氧混合微生物菌群可显著降解纤维素等难消化物质,从而提高香蕉秸秆中可溶性物质的含量。处理后,纤维素在... 采用厌氧混合微生物菌群处理香蕉秸秆,研究纤维素等难消化物质的降解率,并探讨了香蕉秸秆制取饲料原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厌氧混合微生物菌群可显著降解纤维素等难消化物质,从而提高香蕉秸秆中可溶性物质的含量。处理后,纤维素在香蕉秸秆中的含量下降了62.2%,而可溶性物质的含量提高了51.1%。但与前两种物质相比较,半纤维素在处理后降解率相对较低。同时,检测发现香蕉秸秆中的汞、镉、铅和铜的含量皆远低于饲料用重金属所允许量的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混合菌群 香蕉秸秆 处理 饲料
下载PDF
木薯嫩茎叶饲料化利用品质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4
11
作者 徐缓 林立铭 +2 位作者 王琴飞 陈常女 张振文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8-22,共5页
木薯是典型的热带、亚热带作物,具有高生物量的特性,同时其嫩茎叶含有丰富的粗蛋白和脂肪等营养物质,是南方重要的饲料蛋白质来源。文章以4个不同木薯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嫩茎叶进行刈割,测定嫩茎叶产量、干物质含量、粗蛋白、氰... 木薯是典型的热带、亚热带作物,具有高生物量的特性,同时其嫩茎叶含有丰富的粗蛋白和脂肪等营养物质,是南方重要的饲料蛋白质来源。文章以4个不同木薯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嫩茎叶进行刈割,测定嫩茎叶产量、干物质含量、粗蛋白、氰化物、粗脂肪和粗纤维等指标,分析品种间的差异并进行主成分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野生木薯种嫩茎叶产量(0.95kg/株)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干物质含量(22.84%)也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但营养品质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SC9,且氰化物的含量(202~30mg/kg)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说明与其他品种相比野生木薯不利于饲料化利用。进一步通过主成分综合评价也表明,第1刈割期野生木薯的F值仅6.5064,极显著低于SC205的F值(26.6042),并根据F值将4个品种饲料化利用评价为SC205〉SC9〉SC5〉野生木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嫩茎叶 饲料 品质评价
下载PDF
不同配伍生物制剂对水稻秸秆青贮品质及饲喂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冯鹏 吴宏达 +4 位作者 孟凡坤 郑海燕 杨曌 王建丽 申忠宝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22-128,共7页
为研究不同配伍生物制剂对水稻秸秆青贮发酵品质、营养价值及饲喂价值的影响,筛选高效青贮生物添加剂,探索实用的水稻秸秆饲料转化技术,以水稻品种龙粳31秸秆为试验材料,生物制剂共设置15个处理,其中4个酶制剂处理组,1个菌制剂处理组,9... 为研究不同配伍生物制剂对水稻秸秆青贮发酵品质、营养价值及饲喂价值的影响,筛选高效青贮生物添加剂,探索实用的水稻秸秆饲料转化技术,以水稻品种龙粳31秸秆为试验材料,生物制剂共设置15个处理,其中4个酶制剂处理组,1个菌制剂处理组,9个酶菌混合处理组。青贮60 d后,对水稻秸秆青贮饲料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并计算饲喂价值。结果表明:水稻秸秆青贮饲料各处理组及对照组感官评定均达到了优级;MCL_(2)处理组(木聚糖酶1 g/3 kg、果胶酶1 g/3 kg、β-葡聚糖酶1 g/3 kg、乳杆菌3 g/3 kg、纤维素酶1 g/3 kg)pH、氨态氮占总氮百分比最低,分别为3.63、8.58%,乳酸含量最高,为4.14%DM(P<0.05);酶制剂处理组及酶菌混合处理组水稻秸秆青贮饲料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及纤维素含量显著降低,其中MCL_(2)处理组NDF、ADF、纤维素含量最低,分别为53.06%DM、31.84%DM、21.76%DM;酶制剂、酶菌复合处理组水稻秸秆青贮饲料饲喂价值指标总可消化养分(TDN)、可消化干物质(DDM)、干物质采食量(DDI)、相对饲喂价值(RFV)、相对饲喂质量(RFQ)显著高于对照组及乳杆菌处理组(P<0.05)。生物制剂可改善水稻秸秆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提高营养物质的保存量,提高秸秆饲喂价值,从而提高水稻秸秆的可利用率,其中MCL_(2)处理组效果最佳;酶制剂、乳杆菌、酶菌复合处理均对纤维素、半纤维素、DNF、ADF、木质素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且酶菌复合处理添加效果优于酶制剂、乳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生物制剂 青贮发酵 饲喂价值
下载PDF
刮板式生物质粉喂料机的喂料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永军 易维明 +2 位作者 柏雪源 李志合 何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5-359,共5页
以刮板式生物质粉喂料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研究与数值拟合的方法,对该装置的喂料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刮板转速低于37r/min时,实测喂料速率比理论值略小,在37~55r/min区间内,实测喂料速率比理论值略大,进一步增加... 以刮板式生物质粉喂料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研究与数值拟合的方法,对该装置的喂料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刮板转速低于37r/min时,实测喂料速率比理论值略小,在37~55r/min区间内,实测喂料速率比理论值略大,进一步增加转速到55r/min以上时,喂料速率增加趋于缓慢,低于且逐渐远离理论值。相同工况状态下,物料粒径越小,喂料速率越大,且料筒内原始料位越高,喂料速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喂料机 玉米秸粉 喂料特性 闪速热解 粒径 刮板
下载PDF
秸秆应用生物膨化技术制备优质颗粒饲料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有光 杨志生 马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8-470,共3页
介绍一种生物、膨化新技术,目的是使农业秸秆的结构发生变化、淀粉糊化、蛋白质变性、可溶性纤维增加、抗营养因子减少,可制备优质牛羊蛋白颗粒饲料,从而全面提升秸秆的营养价值,扩大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
关键词 秸秆 应用 生物膨化技术 制备技术 颗粒饲料 营养价值
下载PDF
沙打旺茎秆的饲用价值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格根图 刘燕 +1 位作者 贾玉山 娜日苏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75,共5页
为了阐明沙打旺茎秆的真实饲用价值,正确指导其饲喂利用技术,以玉米秸秆为对照,从营养物质含量、绒山羊采食量和瘤胃降解率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含叶片的沙打旺茎秆营养品质明显下降,粗蛋白质含量仅为8.36%/DM,NDF和ADF的... 为了阐明沙打旺茎秆的真实饲用价值,正确指导其饲喂利用技术,以玉米秸秆为对照,从营养物质含量、绒山羊采食量和瘤胃降解率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含叶片的沙打旺茎秆营养品质明显下降,粗蛋白质含量仅为8.36%/DM,NDF和ADF的含量高达81.51%/DM和65.26%/DM;沙打旺茎秆的可食性较差,绒山羊对其干物质采食量为58.2g/kg.W0.75,低于玉米秸秆,作为单一日粮饲喂绒山羊无法满足其维持营养需要;沙打旺茎秆干物质在绒山羊瘤胃内的有效降解率非常低,只有13.96%,基本上失去了饲用价值,成为劣质粗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打旺茎秆 营养物质 采食量 瘤胃降解率
下载PDF
香蕉茎秆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现状与分析 被引量:23
16
作者 郑丽丽 韩冰莹 +6 位作者 盛占武 袁德保 李芬芳 陈娇 谭琳 李奕星 郑晓燕 《热带农业科学》 2013年第7期63-67,共5页
介绍中国香蕉种植情况及香蕉茎秆废弃物状况,阐述国内外香蕉茎秆废弃物在纺织、造纸、饲料、肥料、能源等领域的利用状况及研究进展,结合香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香蕉茎秆废弃物综合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 香蕉茎秆 纺织 造纸 饲料 肥料 能源 综合利用
下载PDF
秸秆饲料加工处理方法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强 刘德军 +1 位作者 李征明 高连兴 《中国农机化》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35,共2页
主要论述了秸秆饲料加工处理方法,在进行比较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秸秆丝化加工优点及经济实用性。
关键词 秸秆饲料 加工处理 化学方法 物理加工
下载PDF
自走式棉秆联合收获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3
18
作者 王锋德 陈志 +2 位作者 董世平 孙玉峰 吴丽丽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7-70,66,共5页
阐述了自走式棉秆联合收获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对总体结构、底盘配置及喂入切碎机构进行了设计和参数计算,采用纵向对称配置、简化喂入机构、交错对称布置切碎滚筒动刀等方法,实现了棉秆收割、切碎、集箱、自卸的一体化。试验结果... 阐述了自走式棉秆联合收获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对总体结构、底盘配置及喂入切碎机构进行了设计和参数计算,采用纵向对称配置、简化喂入机构、交错对称布置切碎滚筒动刀等方法,实现了棉秆收割、切碎、集箱、自卸的一体化。试验结果表明作业流程安排合理,适用性较好,是棉秆资源规模化工业利用的适用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秆联合收获机 自走式 喂入切碎机构 设计 试验
下载PDF
三种处理的玉米秸型优化日粮肥育肉牛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苏秀侠 张国梁 +5 位作者 祁宏伟 于秀芳 原慎一郎 野中和久 甘利雅扩 李艳彦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3年第6期36-39,55,共5页
将15头草原红牛平均分成3组,1、2、3组依次饲喂青黄贮玉米秸型日粮、玉米秸饲料块型日粮和玉米酒糟型日粮,进行268d的饲养试验,然后屠宰。1、2、3组试验牛的日增重依次为1022g、1140g和1186g;屠宰率依次是57.44%、58.73%和58.31%;净肉... 将15头草原红牛平均分成3组,1、2、3组依次饲喂青黄贮玉米秸型日粮、玉米秸饲料块型日粮和玉米酒糟型日粮,进行268d的饲养试验,然后屠宰。1、2、3组试验牛的日增重依次为1022g、1140g和1186g;屠宰率依次是57.44%、58.73%和58.31%;净肉率依次是48.35%、50.06%和49.45%。各种饲料和活牛价格按时价计算,经济效益最好的日粮是玉米酒糟型,其次是玉米秸饲料块型,青黄贮玉米秸型效益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杆 肉牛 肥育效果 加工处理方法 青黄贮玉米秸型日粮 玉米秸饲料块型日粮 玉米酒糟型日粮
下载PDF
鲜食玉米采穗后不同植株部位饲用品质的变化及适宜收获方式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董臣飞 许能祥 +2 位作者 丁成龙 顾洪如 张文洁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6-177,共12页
利用江苏地区的鲜食玉米品种苏科糯5号,鲜穗采摘后秸秆继续在田间生长,分别在采穗后1、2和3周取样,研究采穗后秸秆不同节位茎秆、叶片和叶鞘的产量、饲用品质分布及变化规律,为选择鲜食玉米秸秆的适宜收获时间、收割部位提供依据。结果... 利用江苏地区的鲜食玉米品种苏科糯5号,鲜穗采摘后秸秆继续在田间生长,分别在采穗后1、2和3周取样,研究采穗后秸秆不同节位茎秆、叶片和叶鞘的产量、饲用品质分布及变化规律,为选择鲜食玉米秸秆的适宜收获时间、收割部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采穗后秸秆干物质产量升高,采穗2周后秸秆的干物质产量最高,其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NSC)含量也达到最高,为39.56%,主要集中在穗位的倒6节及以下节位,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ater soluble carbohydrates,WSC)是NSC的主要成分;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含量随着时间的推迟持续升高,主要集中在基部节位;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含量以上部和中部茎节的叶片中含量高,但随着采穗后时间的延长持续下降。带穗的玉米秸秆产量随时间的推迟持续下降,NSC含量和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n vitro dry matter digestibility,IV DMD)显著低于同时期采穗的秸秆(P<0.01),NDF含量显著高于采穗秸秆(P<0.01)。因此,采穗有利于NSC在茎秆中的积累、干物质产量的提高和饲用品质的改善。在生产中鲜食玉米秸秆的适宜收割利用期为鲜穗采摘后2周,收割高度可控制在倒10节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秸秆 植株部位 收获方式 饲用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