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可变密度预估模型研究
1
作者 杜超群 袁慧 +2 位作者 林虎 刘华 许业洲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8-147,共10页
利用6~59年生杉木人工林190个标准地资料和517株样木生物量测定数据,以建立的单木生物量估算方程为基础推算出各林分单位面积生物量,并基于林龄、立地指数以及7种不同林分密度指标构建并选择最优的全林分生物量预估方程,研究湖北杉木人... 利用6~59年生杉木人工林190个标准地资料和517株样木生物量测定数据,以建立的单木生物量估算方程为基础推算出各林分单位面积生物量,并基于林龄、立地指数以及7种不同林分密度指标构建并选择最优的全林分生物量预估方程,研究湖北杉木人工林林分生物量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区域杉木人工林平均单株生物量为52.8893 kg,以胸径和树高为变量的二元单木生物量方程的拟合优度为0.91,其拟合优度和精度更高;林分平均单位面积生物量为101.4923 t/hm^(2),总体上呈随林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基于多元回归技术的经验方程构建了含7个林分密度指标和不含密度指标共计16种林分生物量预估模型,包含林分立木株数和林木大小信息的林分密度指标的模型均达到了较理想的拟合效果,其中密度指数SDI的Schumacher修正收获模型精度最高,确定系数为0.95,检验精度为97%,对本区域杉木生物量估算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能为其人工林经营和质量提升提供参考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人工林 生物量 林分密度 林分模型
下载PDF
桂西北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微量元素积累及年净积累量
2
作者 温中林 满德强 +2 位作者 黄颖 曹继钊 何斌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4期474-480,共7页
为探究桂西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微量元素积累及其年净积累量的变化特征,为杉木人工林丰产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以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5、10、15和20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5种微量元素[铁(Fe)、锰... 为探究桂西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微量元素积累及其年净积累量的变化特征,为杉木人工林丰产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以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5、10、15和20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5种微量元素[铁(Fe)、锰(Mn)、锌(Zn)、铜(Cu)和硼(B)]含量、积累量和年净积累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在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乔木层中,Mn或Fe含量最高,其次为Zn含量,Cu或B含量最低。5、10、15和20年生杉木人工林微量元素积累总量分别为6.868、13.445、17.662和22.087 kg/hm^(2),其中乔木层占比分别为71.03%、85.46%、79.29%和72.34%,林下植被占比分别为15.35%、5.48%、4.97%和5.65%,凋落物占比分别为13.63%、9.06%、15.75%和22.01%;乔木层微量元素积累量增长总量表现为5~10年生(6.612 kg/hm^(2))>10~15年生(2.514 kg/hm^(2))>15~20年生(1.973 kg/hm^(2))。4个林龄林分微量元素年净积累总量分别为0.976、1.149、0.975和0.811 kg·hm^(-2)·a^(-1);Mn年净积累总量均最高,其次为Fe和Zn,Cu或B年净积累总量最低。在杉木人工林5~10年生时,可施用B、Cu和Zn肥料,促进杉木生长;在杉木人工林10~20年生时,可不用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龄 微量元素 积累量 年净积累量 桂西北 杉木人工林
下载PDF
间伐保留密度对基于大径材培育下杉木人工林生长和材种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佳琪 马东旭 +6 位作者 蓝伟立 陈块明 郑鸣鸣 叶义全 江先桂 江祥庆 林开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8,共9页
【目的】探究间伐保留密度对基于大径材培育下杉木人工林的生长、径阶分布和材种结构等方面的影响规律,为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的间伐密度控制技术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9年生的杉木人工林... 【目的】探究间伐保留密度对基于大径材培育下杉木人工林的生长、径阶分布和材种结构等方面的影响规律,为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的间伐密度控制技术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9年生的杉木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设置高间伐保留密度(H:2 250株/hm^(2))、中间伐保留密度(M:1 800株/hm^(2))、低间伐保留密度(L:1 200株/hm^(2))3个处理,进行连续观测5 a。【结果】1)林分胸径随间伐保留密度的减小而增大,表现为L>M>H,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林龄为11 a时,出现极显著性差异(P<0.01),间伐对树高的影响不显著;2)单株材积随间伐保留密度的减小而增大,表现为L>M>H,林分蓄积量表现为H>M>L;3)总出材量随间伐保留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表现为H>M>L;总出材率随间伐保留密度的减小而增大,表现为L>M>H;4)小径材出材量随间伐保留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表现为H>M>L,H处理显著大于L处理(P<0.05),出材率表现为随间伐保留密度的减小而增大。中径材出材量随间伐保留密度的减小而增大,与林龄呈正相关,出材率随间伐保留密度的减小而增大。大径材出材量与出材率随间伐保留密度的减小而增大,且L处理显著大于H处理(P<0.05)。【结论】抚育间伐能促进杉木人工林的生长,优化林分结构,有利于大径阶林木培养,这些作用随间伐保留密度的减小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间伐保留密度 生长 林分结构 大径材
下载PDF
大同山杉木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与种内竞争关系
4
作者 曹雨婷 叶生晶 +2 位作者 张超 周维 宁晨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2,18,共6页
为了解大同山国有林场不同龄组杉木人工林林分空结构特征与种内竞争强度的相关性,以大同山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幼龄、中龄、近熟、成熟4个龄组共设置8块标准地,应用样地数据,通过计算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林分的空间结... 为了解大同山国有林场不同龄组杉木人工林林分空结构特征与种内竞争强度的相关性,以大同山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幼龄、中龄、近熟、成熟4个龄组共设置8块标准地,应用样地数据,通过计算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林分的空间结构特征和林分竞争关系。结果表明:(1)杉木人工林在水平维度上普遍处于密集状态,除幼龄林外,其他龄组的林木密集度指数较高,各个龄组杉木人工林的林分密度集分布在0.436 3~0.863 6,各龄组林分内对象木的密集程度处于密集状态。(2)杉木人工林的林分垂直结构较为简单,垂直空间的利用率较低,各龄组样地的林层指数随林龄增加而呈现减小-增大-减小的趋势,且各龄组大部分对象木的林层指数为0~0.33。(3)杉木人工林的密度集和竞争指数的相关性比林层指数和竞争指数的相关性相对较强,林分密集度和竞争指数的相关系数随林龄的增加呈规律性变化;林层指数和竞争指数也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但随林龄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林分空间结构 种内竞争 大同山国有林场
下载PDF
不同密度对杉木林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及共生格局的影响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丽艳 李虹茹 +3 位作者 黄文超 刘春江 吴巧花 罗坤水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1-162,共12页
【目的】杉木是我国栽植面积最广的用材树种,阐明杉木根际土壤微生物特征,对通过密度调控科学间伐抚育经营杉木人工林有指导意义。【方法】为明确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F)对杉木林种植密度变化的响应特征。基于高通量测序,评估不同密... 【目的】杉木是我国栽植面积最广的用材树种,阐明杉木根际土壤微生物特征,对通过密度调控科学间伐抚育经营杉木人工林有指导意义。【方法】为明确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F)对杉木林种植密度变化的响应特征。基于高通量测序,评估不同密度杉木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F)群落的多样性、结构和共生模式。【结果】从1 950、2 250、2 700、3 300株/hm~2密度杉木林根际土壤中共得到163个AMF-OTUs,分属于1门1纲5目6科8属,28个种。α多样性指数表明,丛枝菌根真菌群落Chao1、Shannon指数随着杉木林分密度增大而减小,但不同密度间差异不明显。β多样性指数表明,不同密度杉木间AMF群落组成差异明显。Bray-Curtis相异性分析显示,20个AMF群落样本被聚为2个组,与高密度和中低密度对应。共线性网络分析揭示了AMF真菌组成的非随机模式。Glomus-MO-G23-VTX00222、Glomus-viscosum-VTX00063、Glomus-Glo7-VTX00214被确定为共生网络中的关键分子种。冗余分析表明,土壤碱解氮AN、铵态氮(NH_(4)^(+)-N)共同影响AMF群落结构。【结论】杉木林分密度显著影响根际土壤AMF群落结构。碱解氮和铵态氮是影响AMF特性的主要土壤环境因子,在共线性网络中铵态氮NH_4~+-N和碱解氮AN网络中心系数为0.943 4。在林分密度变化过程中,林下植被辛普森指数与根际土壤AMF群落多样性辛普森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494)。土壤理化性质和分类群之间潜在的相互作用可能共同影响杉木林地AMF真菌群落结构。林分密度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后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又会影响地上植被,最终土壤群落与地上植被协同响应密度变化。这一结果为AMF介导植物地上地下协同作用的生态网络构建研究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密度 根际土壤 高通量测序 丛枝菌根群落 多样性 共线性网络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其环境对不同间伐强度的短期响应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涵 郭弘婷 +3 位作者 陈睿 薛国华 王丽艳 姜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0274-10284,共11页
以江西省官山林场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间伐强度(0%、20%、40%)物种多样性、地上生物量、林分光环境和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林下物种数量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林下灌木层优势种不断变化,而草本层... 以江西省官山林场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间伐强度(0%、20%、40%)物种多样性、地上生物量、林分光环境和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林下物种数量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林下灌木层优势种不断变化,而草本层一直不变。(2)林下植物各多样性指数均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除Margalef指数外,其余各指数均在间伐40%与未间伐间呈显著差异。(3)灌木层地上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主体,且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不同间伐强度间差异显著,而草本层却呈相反趋势。(4)叶面积指数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下降,冠层开度、林下直射光、散射光、总光照随之上升,但仅在间伐40%后显著。(5)土壤全氮含量间伐后显著上升,但土壤磷、钾、有机质含量均显著下降(6)灌木层多样性指数与灌木层地上生物量、土壤全氮呈显著正相关,与草本层地上生物量、速效磷、全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草本层多样性指数与冠层开度、林下直射光、林下散射光、林下总光照呈显著正相关,与草本层地上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总之,林下植物地上生物量、土壤化学性质是影响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变化的主要控制因子,林分光环境是影响草本层的主要控制因子。就本研究3种间伐强度而言,该地杉木人工林的最适宜间伐强度为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间伐强度 林下植物多样性 生物量 林分光环境 土壤化学性质
下载PDF
3种类型杉木林分生长、密度和材质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赵林峰 高建亮 +1 位作者 彭劲松 姜小文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1期29-35,共7页
为了给杉木良种选育和木材合理利用提供依据,以3种类型(无性系苗、实生苗和萌芽苗)的杉木林分生长性状、密度和木材材性为研究对象,进行方差分析、重复力计算和相关性分析,采用布雷金多性状评定法进行排序,最后比较杉木3种类型林分生长... 为了给杉木良种选育和木材合理利用提供依据,以3种类型(无性系苗、实生苗和萌芽苗)的杉木林分生长性状、密度和木材材性为研究对象,进行方差分析、重复力计算和相关性分析,采用布雷金多性状评定法进行排序,最后比较杉木3种类型林分生长性状、密度和木材材性的遗传增益和现实增益。方差分析表明:杉木3种类型林分的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变异系数相差较大(8.94%~70.53%),重复力均较高(91.98%~99.9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木材密度与材质存在着高强度的正相关,而生长性状与密度和材质性状之间存在着中等强度以上的负相关。布雷金多性状评定法发现,以生长性状或综合性状为评定指标时,无性系苗林分得分均排序第一,且遗传增益和现实增益均增益最大。杉木各性状的变异明显受到林分类型的影响,且无性苗林分的性状变异幅度更大,具有良好的选择潜力;林木生长与密度、材质性状间存在中等强度的负相关。通过性状的综合评价和遗传增益分析,发现无性系苗林分明显更为优秀,可作为高产优质的育种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林分 生长性状 密度性状 材质性状
下载PDF
湖北咸宁杉木短周期栽培模式密度效应试验 被引量:3
8
作者 韩武孝 袁慧 +3 位作者 杜超群 王起富 许业洲 邓湘雯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2-90,98,共10页
【目的】探讨不同密度造林试验中林木生长差异和直径结构分布规律,为杉木短周期经营模式合理密度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湖北咸宁4~6年生杉木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A(2 500株/hm^(2))、B(3 333株/hm^(2))、C(4 444株/hm^(... 【目的】探讨不同密度造林试验中林木生长差异和直径结构分布规律,为杉木短周期经营模式合理密度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湖北咸宁4~6年生杉木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A(2 500株/hm^(2))、B(3 333株/hm^(2))、C(4 444株/hm^(2))和D(6 666株/hm^(2))4种不同造林密度对杉木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单位面积蓄积量及直径结构分布规律及其差异。【结果】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及其连年生长量和年平均生长量均随密度增大依次递减,总生长量的递减幅度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而密度对林分平均树高的影响无差异,对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的各生长量的影响也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及其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随密度增大依次增大,且不同种植密度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0.05),B、C、D密度比A密度大30.5%~128.0%,但其增幅随着林龄增大而递减;林分直径结构分布均呈单峰右偏曲线、总体上尖削度较大,较高密度林分≥8 cm径级的立木株数比例较低密度林分略小,但立木株数均显著高于低密度林分(P <0.01),其中6年生D密度林分≥8 cm径阶的立木株数是A密度林分的两倍。【结论】造林密度对中幼林林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影响不显著,而较高密度林分的单位面积蓄积及≥8 cm径阶立木株数显著增加,即较高密度可能收获较多的木材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生长量 短周期 高密度 林分直径结构
下载PDF
不同强度修枝对杉木木材密度、硬度及无节材比例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陈明旭 沙子舟 +3 位作者 范少辉 叶代全 马祥庆 何宗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8-112,共5页
为揭示修枝对杉木木材密度、硬度及无节材比例的影响规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4年生杉木林中开展4种不同修枝强度(分别修除树干直径6、8、10、12 cm位置以下的枝条)处理试验。在修枝后20 a,按照平均标准木法选择不同修枝强度和对照处理... 为揭示修枝对杉木木材密度、硬度及无节材比例的影响规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4年生杉木林中开展4种不同修枝强度(分别修除树干直径6、8、10、12 cm位置以下的枝条)处理试验。在修枝后20 a,按照平均标准木法选择不同修枝强度和对照处理标准木进行不同指标测定,研究修枝强度对杉木木材密度、硬度、干形、无节材比例等指标的长期影响。结果表明:修枝强度对杉木木材尖削度有显著影响,未修枝杉木木材尖削度为1.05%,修枝杉木尖削度均小于0.92%,修枝后杉木干形更趋于通直,树干形率增大。不同修枝强度处理杉木木材指标存在差异,修枝降低了杉木木材密度、硬度,但显著提高杉木无节材的比例,不同修枝处理无节材比例比未修枝提高5%~15%。10 cm修枝强度能明显增加无节材比例,但对杉木生长的影响不明显,是值得杉木无节材培育中推广的修枝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修枝强度 干形 木材密度 木材硬度 无节材
下载PDF
杉木主伐林分材种结构及其出材率模型研建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昕 李骏 +3 位作者 孙帅超 陈明华 华伟平 江希钿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4-93,共10页
【目的】明晰杉木主伐林分的材种结构规律并构建合理的林分出材率模型,为我国杉木人工林木材产量提高、营林技术提升以及经营方案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福建省6个国有林场近15年的杉木人工林492块伐区调查数据,选用林分平均胸... 【目的】明晰杉木主伐林分的材种结构规律并构建合理的林分出材率模型,为我国杉木人工林木材产量提高、营林技术提升以及经营方案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福建省6个国有林场近15年的杉木人工林492块伐区调查数据,选用林分平均胸径、平均高、年龄、蓄积量、密度、立地质量等林分因子,探讨林分规格材、非规格材、经济材、薪材、商品材、废材6种材种出材率对各因素的响应。在此基础上筛选影响材种出材率的主要林分因子,构建杉木主伐林分材种出材率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适用性评价。【结果】杉木主伐林分的各林分因子中,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高对各材种出材率的影响最大,且远高于其他林分因子,其次为林分蓄积量、年龄和密度,立地质量的影响相对较小。以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高为自变量构建杉木主伐林分的规格材、经济材、薪材出材率模型,模型拟合及检验效果均良好,以此为基础构建非规格材、商品材、废材出材率模型。对不同径阶的各材种出材率模型进行预测误差计算,预测误差均较小,且误差分布较为均匀。【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杉木主伐林分的材种结构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建立的出材率模型体系可用于杉木主伐林分的出材率测算,为杉木人工林合理生产计划的制定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材种结构 出材率 林分密度 立地质量
下载PDF
密度调控对杉木人工林及套种阔叶树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建中 曾素平 +7 位作者 王书韧 臧毅明 郭利娜 王辉 朱亚军 徐夏云 谢小艇 姜春前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3期71-77,共7页
合理改造杉木人工纯林,可提高林分的稳定性、维持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本研究以安徽省青阳县窑西林场内14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低密度(675株/hm^(2),KL)、中密度(825株/hm^(2),KM)、高密度(1050株/hm^(2),KH)和对照(1740株/hm^... 合理改造杉木人工纯林,可提高林分的稳定性、维持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本研究以安徽省青阳县窑西林场内14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低密度(675株/hm^(2),KL)、中密度(825株/hm^(2),KM)、高密度(1050株/hm^(2),KH)和对照(1740株/hm^(2),CK)共4种林分密度,抚育间伐后在林下套种阔叶树(浙江楠和檫木),测定密度调控后4年内乔木及林下植被的胸径、树高等因子,分析林分密度对杉木及林下阔叶树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密度调控后同一时期,杉木林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均随林分密度减小而增大,低密度林分生长指标显著大于其他林分;②相同密度杉木林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均表现为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大,密度调控4年后林分生长指标与刚调整时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③适度的密度调控可促进杉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量的增加,中密度林分生长量最大,但是随时间的推移杉木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量下降;④林下套种阔叶树地径和树高均表现为随林分密度减小而增大,低密度林分下阔叶树生长最佳。研究表明,减小林分密度可促进杉木及林下套种阔叶树的生长,低密度林分内杉木和套种阔叶树生长最佳。由此可见,适度降低林分密度是杉木纯林实现可持续经营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林分密度 生长 套种 阔叶树
下载PDF
择伐强度对杉阔混交人工林生长及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成军 巫志龙 +2 位作者 周新年 曾浩 曾灵秀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53,62,共9页
探讨择伐强度对杉阔混交人工林生长及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促进林分生长和提高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以闽北杉阔混交人工林为对象,2011年8月实施不同强度择伐,择伐强度(蓄积量强度)分别为中度择伐(medium intensi... 探讨择伐强度对杉阔混交人工林生长及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促进林分生长和提高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以闽北杉阔混交人工林为对象,2011年8月实施不同强度择伐,择伐强度(蓄积量强度)分别为中度择伐(medium intensity, MI)34.6%、强度择伐(high intensity, HI)48.6%和极强度择伐(extra-high intensity, EHI)67.6%,并设未采伐(non-cutting,NC)为对照;基于不同择伐强度后当年及3、5、10 a跟踪调查数据,分析择伐强度对林分生长和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分平均胸径年增长量由大到小为MI、HI、EHI、NC,MI比NC提高17.2%,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林分平均树高年增长量略低于NC,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林分单株胸高断面积年增长量由大到小为MI、EHI、HI、NC,MI比NC提高了84.8%,单株蓄积年增长量由大到小为MI、EHI、HI、NC,MI比NC提高了82.6%,MI、HI和EHI都显著高于NC(P<0.05);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由大到小均为EHI、HI、MI、NC,EHI显著高于NC(P<0.05),分别是NC的1.76倍、1.43倍和1.13倍;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由大到小均为EHI、HI、MI、NC,EHI显著高于NC(P<0.05),分别是NC的2.17倍和1.92倍,各处理间草本层物种均匀度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短期内,择伐有效促进了杉阔混交人工林林分生长和提高了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植被物种多样性,其中中度择伐最有利于促进林分生长,极强度择伐最有利于促进林下灌草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伐强度 林分生长 物种多样性 杉阔混交人工林
下载PDF
不同密度混交林条件下杉木生长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欣蓉 王芝悦 +2 位作者 万志兵 鲍学峰 孙国胜 《安徽林业科技》 2023年第5期22-25,共4页
营造针阔混交林可有效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土壤微生物种类、数量、活性,增强林分稳定性,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改善一系列人工林生态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密度混交林内杉木的调查分析,探讨更有利于杉木、枫香混交林中杉木良... 营造针阔混交林可有效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土壤微生物种类、数量、活性,增强林分稳定性,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改善一系列人工林生态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密度混交林内杉木的调查分析,探讨更有利于杉木、枫香混交林中杉木良好生长的密度条件。结果表明,(1)4种不同密度处理对杉木、枫香混交林中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冠幅、平均单株材积、单位面积蓄积量均具有显著影响。(2)密度为1350株/hm^(2)的混交林中杉木的平均胸径为15.60 cm、平均树高为9.43 m、平均单株材积为0.10 m3,在4个处理中表现最优,有利于杉木大径材培育。(3)单位蓄积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密度最大(5100株/hm^(2))的林分,蓄积量最高,为240.60 m3/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混交林 林分密度 生长量
下载PDF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细根生物量的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高超 苏香萍 +4 位作者 王思荣 陈晓琳 胡明艳 鞠雯 邹秉章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7期41-47,共7页
为了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细根生物量随林龄和土层深度的变化特征,研究了福建省龙岩市白砂国有林场7、10、23、29和42年生杉木人工林60 cm土层内细根生物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杉木细根总生物量在10、23、29和42年... 为了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细根生物量随林龄和土层深度的变化特征,研究了福建省龙岩市白砂国有林场7、10、23、29和42年生杉木人工林60 cm土层内细根生物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杉木细根总生物量在10、23、29和42年生之间无显著差异,且均显著高于7年生;(2)当不区分林龄时,0~1 mm的平均细根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而1~2 mm的平均细根生物量在各土层间无显著差异;(3)当区分林龄时,杉木细根生物量在7年生时在各土层间均无显著差异,垂直分布较为均匀;而在42年生时,10~20 cm土层内的细根生物量最大,但并未显著高于0~10 cm土层内的细根生物量;(4)吸收根/运输根生物量比值在7和23年生时在各土层间无显著差异,而在20、29和42年生时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5)0~10 cm土层内吸收根/运输根生物量比值在29年生最大,在42年生反而略有降低。综上所述,在林分发育后期,杉木细根的养分获取可能更偏保守,但是需要维持较大的生物量,这将可能是导致杉木在发育后期生产力下降的一个因素,这为揭示杉木人工林生产力下降的可能原因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细根生物量 林龄 土层深度 径级
下载PDF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细根形态性状的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高超 苏香萍 +4 位作者 王思荣 陈晓琳 胡明艳 鞠雯 邹秉章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8期17-25,共9页
为了探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细根觅食能力随林龄和土层深度的变化特征,研究了福建省龙岩市白砂国有林场7、10、23、29和42年生杉木人工林60 cm土层内杉木细根形态性状(包括比根长、比表面积、组织密度和根平均直径)的变化特征... 为了探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细根觅食能力随林龄和土层深度的变化特征,研究了福建省龙岩市白砂国有林场7、10、23、29和42年生杉木人工林60 cm土层内杉木细根形态性状(包括比根长、比表面积、组织密度和根平均直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对于0~60 cm土层内总细根形态性状,比根长、比表面积均为7年生最大,29年生最低;组织密度7年生最小,29年生最大;根平均直径在各林龄间无显著差异。(2)杉木细根比根长、比表面积在各土层内随林龄的变化特征相似,均为7或10年生最大,29年生最低。(3)对于各林龄细根形态性状在同一土层内的平均值,杉木细根的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而且区分不同林龄时可以发现这一变化趋势在7年生时尤为明显。(4)7年生细根形态性状在各土层间的差异显著,塑性变化较为活跃;而29和42年生细根形态性状在各土层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塑性变化相对较弱。因此,在林分发育的后期,杉木细根自身觅食能力的下降,以及形态性状在各土层间可塑性的降低可能会导致杉木细根在林分发育后期的资源获取潜力下降,这可能会是导致杉木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在林分发育后期下降的一个因素,这为揭示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变化机理以及杉木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比根长 林龄 土层深度 径级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对林分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彭文成 杨佳 +2 位作者 黄士绮 王如 段左俊 《热带林业》 2023年第3期23-27,共5页
对近自然改造8a的杉木人工林的林分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了杉木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的初步效果。结果表明:近自然改造后,试验林分的直径结构呈现出由同龄林的正态分布逐渐向异龄林的倒“J”型过渡的趋势,树高级结构呈单峰型... 对近自然改造8a的杉木人工林的林分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了杉木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的初步效果。结果表明:近自然改造后,试验林分的直径结构呈现出由同龄林的正态分布逐渐向异龄林的倒“J”型过渡的趋势,树高级结构呈单峰型,主要分布在2m~8m。同时,主林层林木数量大幅降低,林下更新的乔木和灌木表现出逐步进入主林层的趋势。试验林分乔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的均匀度指数与对照林分无显著差异,表明伐除杉木对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无显著影响。试验林分灌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林分。因此,近自然改造促进了杉木人工林下乡土树种的更新和生长,使林下乡土树种生长更新加快,物种多样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近自然改造 林分结构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间伐强度杉木套种闽楠生长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国厂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9期142-146,共5页
以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24年生杉木近熟林不同间伐强度保留密度(525、675、825株/hm^(2))林冠下套种闽楠(975、825、675株/hm^(2))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12年后林分生长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杉木林分密度增加,杉木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和... 以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24年生杉木近熟林不同间伐强度保留密度(525、675、825株/hm^(2))林冠下套种闽楠(975、825、675株/hm^(2))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12年后林分生长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杉木林分密度增加,杉木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和闽楠树高、冠幅、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减少;杉木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闽楠树高差异不显著,冠幅差异显著,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差异极显著。杉木间伐保留525株/hm^(2)林冠下套种闽楠1050株/hm^(2)林分生长最优,总蓄积量491.51 m^(3)/hm^(2),36年生杉木胸径、树高、单株立木材积平均值分别为33.72 cm、23.86 m、0.9511 m^(3),比不间伐套种增加26.01%、17.36%、75.09%;13年生闽楠平均胸径9.06 cm、平均树高8.46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闽楠 林分密度 生长效果
下载PDF
湖南会同连作杉木林凋落物量20年动态特征 被引量:44
18
作者 宁晓波 项文化 +3 位作者 王光军 方晰 闫文德 邓湘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122-5129,共8页
在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试验基地的第Ⅲ集水区,对连作杉木林的凋落物量进行连续20a的定位观测,研究凋落物的组成特征、季节和长期动态变化格局。结果表明:连作杉木林从第8年起开始收集到凋落物,第8~20年间,凋... 在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试验基地的第Ⅲ集水区,对连作杉木林的凋落物量进行连续20a的定位观测,研究凋落物的组成特征、季节和长期动态变化格局。结果表明:连作杉木林从第8年起开始收集到凋落物,第8~20年间,凋落物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生物量为(1109.86±117.27)kg·hm-2。凋落物中针叶、小枝、落果和碎屑所占比例分别为63.75%,25.87%,5.11%和2.19%。会同杉木人工林有明显的季节性凋落节律,1月至6月份,凋落物量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从6月份至12月份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凋落物量的峰值出现在6月份,11月份则全年最低。凋落物与林龄呈显著的二次曲线相关,模拟凋落物量与林龄的关系,得到二次曲线方程关系:y=-10.06x2+361.1x-1747,R2=0.920,p<0.001。凋落物中的小枝、针叶、落果与林龄呈显著二次曲线方程关系(p<0.05),而碎屑与林龄的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连作 凋落物量 季节变化 林龄 湖南会同
下载PDF
杉木人工混交林对土壤铝毒害的缓解作用 被引量:18
19
作者 雷波 刘彬 +3 位作者 罗承德 张健 薛元杰 刘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884-2891,共8页
以四川盆周山地现有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划分林分类型并采用因子分析建立地上部分树种指标系统的基础上,经主成分分析,建立铝毒害指标综合评价函数,应用典范相关分析探讨树种与土壤铝毒害两组变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分... 以四川盆周山地现有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划分林分类型并采用因子分析建立地上部分树种指标系统的基础上,经主成分分析,建立铝毒害指标综合评价函数,应用典范相关分析探讨树种与土壤铝毒害两组变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分成6种林分类型,其中杉木纯林、杉木+柳杉和杉木+茶树林仍遭受铝毒害,杉木长势差,而以杉木+木荷为主,混栽如栎(栗)类、毛泡桐、桤木、檫木等阔叶树种的林分类型,由于提高了土壤pH值、Ca含量,降低了土壤Al含量,因此未遭受铝毒害,或者铝毒害已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杉木长势相对较好;缓解铝毒效果明显的树种有木荷、毛竹、桤木、檫木、黄绒润楠、香樟、连香和青冈;从缓解铝毒害的角度,茶树和柳杉等不宜与杉木混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人工混交林 铝毒害 缓解作用 林分类型
下载PDF
湖南省杉木林植被碳贮量、碳密度及碳吸存潜力 被引量:27
20
作者 李斌 方晰 +1 位作者 项文化 田大伦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32,共8页
基于湖南省2005和2010年森林资源调查统计数据,结合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观测数据,估算湖南省杉木林植被碳贮量、碳密度及碳吸存潜力。结果表明:2005和2010年湖南省杉木林植被碳贮量分别为30.39... 基于湖南省2005和2010年森林资源调查统计数据,结合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观测数据,估算湖南省杉木林植被碳贮量、碳密度及碳吸存潜力。结果表明:2005和2010年湖南省杉木林植被碳贮量分别为30.39×106和32.92×106t,均以中龄林的碳贮量最高,分别为17.64×106和17.31×106t;2010年各地州市杉木林植被碳贮量为0.34×106~6.45×106t;杉木林碳密度随林分龄级增加而增高,过熟林最大(23.90tC·hm-2以上),2005和2010年湖南省杉木林平均碳密度分别为10.83和12.05tC·hm-2,各地州市杉木林植被碳密度为6.03~16.58tC·hm-2,基本上呈现出南高北低的趋势;湖南省杉木林植被的现实碳吸存潜力为90.75×106t,不同龄级林分的现实碳吸存潜力表现为中龄林(53.62×106t)>近熟林(32.77×106t)>幼龄林(4.36×106t),各地州市杉木林植被的现实碳吸存潜力为1.18×106~17.39×106t;湖南省(2010年)现有未成熟杉木林到2020年时的固碳潜力为176.77×106t,年固碳潜力为17.68×106t·a-1,到达成熟阶段(26年生)时固碳潜力为211.67×106t。湖南省杉木林分质量不高,中幼龄林所占比重较大,若能对现有杉木林加以更好的抚育管理,湖南省杉木林仍有很大的碳汇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植被 碳贮量 碳密度 碳吸存潜力 湖南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