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ntitative division of succession and spatial patterns among different stand developmental stages in Changbai Mountains 被引量:1
1
作者 GONG Zhi-wen KANG Xin-gang GU L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9期2063-2078,共16页
Broadleaf-Korean pine forests exhibit high species richness and distinctive species composition, which are currently becoming more dominant among natural forests in Changbai Mountains of northeastern China. Understand... Broadleaf-Korean pine forests exhibit high species richness and distinctive species composition, which are currently becoming more dominant among natural forests in Changbai Mountains of northeastern China. Understanding the ecological process of restored vegetation is quite important for ecosystem reconstruction. Distinguishing stand development stages and analyzing the dynamic spatial patterns could provide insights into significant community coexistence mechanisms. In the present study, eight permanent study areas wer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substituting space for time method in Changbai Mountains of north-eastern China. The optimal division method was used to quantify the successional series into different stand development stages, and the point pattern analysis method(L(r) function) was used to analyse the dynamic changes in spatial patterns and interspecific associations.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1) The stand development process was divided into five stages: the first three stages were poplar-birch secondary forest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recovery, the fourth stage was thespruce-fir mixed forest, and the last stage was the primary broadleaf-Korean pine forest;(2) The spatial pattern showed an aggregated distribution at a small scale and changed to a random distribution as the scale increased in poplar-birch secondary forests, but the spatial pattern appeared to be randomly distributed in spruce-fir mixed forest and broadleafKorean pine forest;(3) The interspecific associations between pioneer species and climax species changed from negative to positive among the different stand stages, and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were shared among these species. Interspecific differences in shade tolerance among the tree species were key determinants of forest dynamics and structure. Our study is vital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forest development;thus, the spatial change features should receive greater attention when forest management is being planned and restoration strategies are being developed for the Changbai Mount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 spatial patterns INTERSPECIFIC association Optimal DIVISION method stand DEVELOPMENTAL STAGES Space for time substitution
下载PDF
Spatial pattern of paulownia witches' broom and its effects on the growth of Paulownia elongata in Shaanxi Province,China 被引量:3
2
作者 LI Jin ZHANG Xing-yao TIAN Cheng-ming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09年第1期34-38,共5页
The spatial pattern of paulownia witches' broom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n Iwao's (m^*-m) model in Shaanxi Province, China. Iwao's (m^*-m) model revealed that spatial pattern of paulownia witches' broom exhib... The spatial pattern of paulownia witches' broom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n Iwao's (m^*-m) model in Shaanxi Province, China. Iwao's (m^*-m) model revealed that spatial pattern of paulownia witches' broom exhibited a uniform distribution in sample plots. In this model, characteristics of contagiousness coefficient (a) justified the probability of infection by virus-transmission vectors. For tree age less than six, susceptible individuals were aggregated as clusters in the plots and then mutually repelled over age. A preliminary survey of stand volume show that from age five to six, stand volumes of disease grade II showed excessive vegetative growth and returned to normal level between ages ten and 11. Loss rate of volume increment with disease grade II decreased, and then returned to raising trend both at grades III and IV. This phenomenon is possibly caused by an over-compensation effect and by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redundancy of growth hormones in branches, shoots, leaves, buds and roots increased the stem volume of entire tre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ulownia witches' broom spatial pattern stand volume loss rate of volume increment over-compensation effect
下载PDF
京西油松水源保护林林分结构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海翔 秦亚航 +3 位作者 杨新兵 高泽威 刘敏 郭建军 《防护林科技》 2023年第1期50-53,87,共5页
以北京西部张家口市涿鹿林场油松水源保护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林分的直径结构、树高结构、空间分布格局等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油松林树种组成式为10油-椴-栎-桦-榆-山。(2)直径径阶(树高距)划分不同,直径(树高)分布规律明显不一致;林... 以北京西部张家口市涿鹿林场油松水源保护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林分的直径结构、树高结构、空间分布格局等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油松林树种组成式为10油-椴-栎-桦-榆-山。(2)直径径阶(树高距)划分不同,直径(树高)分布规律明显不一致;林分直径不符合正态分布,峰值偏左,中小径阶株数较多;林分树高不符合正态分布,峰值偏右,树高较大的株数偏多。(3)林分角尺度大于0.524,混交度为0.193,大小比数为0.493,林木竞争指数为1.08。综合来看,油松林分整体上呈轻度的聚集分布,大小分布均匀,混交度较小,树种单一,林木竞争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林分结构 直径分布 树高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下载PDF
基于Voronoi图的林分空间模型及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刘帅 吴舒辞 +3 位作者 王红 张江 李建军 王传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36-1443,共8页
以南洞庭湖龙虎山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建立林分Voronoi图模型,通过该模型表示林分空间结构特征,提取林木空间量化信息。在此基础上,引入变异系数量化Voronoi多边形面积的变化率,将林木空间格局分析转化为计算Voronoi图变异系数,并将计算... 以南洞庭湖龙虎山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建立林分Voronoi图模型,通过该模型表示林分空间结构特征,提取林木空间量化信息。在此基础上,引入变异系数量化Voronoi多边形面积的变化率,将林木空间格局分析转化为计算Voronoi图变异系数,并将计算结果与角尺度作相关性比较。结果表明:林分Voronoi图模型能准确表达林木邻接关系、相邻木距离及角度、空间密度等重要空间信息;大尺度取样时(76m以上),变异系数趋于稳定,林分整体空间格局呈接近随机分布的轻度聚集;Voronoi图变异系数和角尺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说明本研究格局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受多种因素影响,乔木层主要树种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格局表现出强烈的时间和空间动态特性,且小径木多为聚集分布,大径木呈轻度聚集或随机分布。基于Voronoi图的林分空间模型及格局分析方法,从空间上表征林木的生长繁育特性、种内种间关系、资源及环境分布特征,为计算几何方法应用于林分空间经营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RONOI图 林分空间模型 林分空间格局 角尺度
下载PDF
红脂大小蠹种群空间格局地统计学分析及抽样技术 被引量:23
5
作者 潘杰 王涛 +2 位作者 宗世祥 温俊宝 骆有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5-202,共8页
红脂大小蠹是我国一重要林业外来入侵害虫,主要危害油松、白皮松和华山松,目前已扩散到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北京等地。为了研究其种群空间格局,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受害程度不同的油松纯林和混交林林分内红脂大小蠹种群空间分布... 红脂大小蠹是我国一重要林业外来入侵害虫,主要危害油松、白皮松和华山松,目前已扩散到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北京等地。为了研究其种群空间格局,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受害程度不同的油松纯林和混交林林分内红脂大小蠹种群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两种受害程度不同的油松纯林内红脂大小蠹的危害具有显著差异,轻度受害林分内有虫株率为4.9%,而重度受害林分则达到23.6%。全方向的变异函数曲线图分析得知:轻度受害纯林、重度受害纯林、混交林林分内红脂大小蠹种群的空间依赖范围分别为49.400、47.400、73.820m,而局部空间连续性强度分别为0.824、0.582、0.762。轻度受害纯林与重度受害纯林林分内红脂大小蠹种群均表现为较强的空间聚集性,而混交林受害林分内其种群则表现为随机分布。受害程度不同的纯林林分内红脂大小蠹种群空间格局具有一定的差异,而且纯林与混交林林分内其种群空间格局也有较大的差别。本文根据红脂大小蠹种群空间分布特性,对其种群空间抽样技术与传统抽样技术做了相应的比较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脂大小蠹 混交林 空间格局 地统计学 空间抽样
下载PDF
林分空间格局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59
6
作者 李明辉 何风华 +1 位作者 刘云 潘存德 《生态科学》 CSCD 2003年第1期77-81,共5页
森林群落中的植物种群以其特有的生态学和形态学属性,在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下,成为森林生态系统中基本结构与功能单元。研究森林群落的种群空间格局及其动态可以为森林群落演替趋势、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理论。格局分析的... 森林群落中的植物种群以其特有的生态学和形态学属性,在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下,成为森林生态系统中基本结构与功能单元。研究森林群落的种群空间格局及其动态可以为森林群落演替趋势、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理论。格局分析的数量指标还可以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等提供可靠依据。但采用何种方法进行种群分布格局的分析研究是一个争论性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林分空间格局的分析方法,根据取样的不同分为样方法和距离法。而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而本文认为空间点格局方法是一种研究空间格局的比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空间格局 样方法 距离法 点格局方法 森林群落 种群空间格局
下载PDF
采伐对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空间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5
7
作者 李建 彭鹏 +4 位作者 何怀江 谭凌照 张新娜 吴相菊 刘兆刚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8-57,共10页
探讨不同采伐强度下林分空间结构的变化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指导意义。在吉林省蛟河次生针阔混交林内,设置采伐强度分别为0%(对照,CK)、14.3%(弱度,LT)、29.4%(中度,MT)和50.4%(重度,HT)的4块样地,样地面积各1 hm^2,利用角尺度、大小... 探讨不同采伐强度下林分空间结构的变化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指导意义。在吉林省蛟河次生针阔混交林内,设置采伐强度分别为0%(对照,CK)、14.3%(弱度,LT)、29.4%(中度,MT)和50.4%(重度,HT)的4块样地,样地面积各1 hm^2,利用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和密集度4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探讨林分整体以及春榆、红松、色木槭、水曲柳和紫椴5个主要树种的林分空间结构在采伐3年后的变化。结果表明,从采伐干扰对林分整体的影响来看,LT处理后林分的水平分布格局更合理,混交度较高,林分结构相比CK处理更稳定;采伐干扰对林分大小分化程度的影响不显著;林木密集度随采伐强度增加逐渐降低,林内较稀疏的林木比例逐渐增加;从采伐干扰对主要树种的影响来看,不同树种对采伐干扰的响应差异显著,采伐对5种树种的水平分布格局均有显著影响,但对确定采伐强度不具指导意义;从树种的大小分化程度和混交度考虑,LT处理对春榆、水曲柳和紫椴更有利,MT处理对红松和色木槭更有利;除紫椴外其他树种的密集度随采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综合考虑,采伐干扰在短期内对林分整体的空间结构影响较小,对主要树种的空间结构影响较大,采伐强度在15%左右比较合理,也可以结合森林经营需求针对个别树种适当提高采伐强度,建议不超过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伐强度 林分空间结构 角尺度 大小比数 混交度 密集度
下载PDF
样方法及其在林分空间格局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关玉秀 张守攻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10,共10页
该文对测定空间格局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分类。利用定位标准地的资料,对非自然样方下测定空间格局的小样方面积进行了比较试验,提出了测定空间格局效果最好的小样方面积。应用样方法中的9种常用分布型和7种分布型指数,研究了大兴安岭林... 该文对测定空间格局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分类。利用定位标准地的资料,对非自然样方下测定空间格局的小样方面积进行了比较试验,提出了测定空间格局效果最好的小样方面积。应用样方法中的9种常用分布型和7种分布型指数,研究了大兴安岭林区落叶松天然林的林分空间格局;选出了适合此研究范围的理论分布型,用Iδ、G和Iwao指数研究了林分空间格局的个体聚集规模、个体群的分布规律、林分空间格局的时间动态以及林分空间格局变化与其他林分结构因子之间的关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 空间格局 林分结构
下载PDF
千岛湖次生林不同演替阶段林分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吴初平 张骏 +3 位作者 沈爱华 朱锦茹 袁位高 江波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21,共6页
为进一步揭示千岛湖次生林不同演替阶段林分的空间结构规律,根据马尾松不同密度设置了3个40 m×40 m的样地,进行了每木调查和坐标定位。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种结构参数结合树种组成,对3个样地中的主要树种及林分整体的空... 为进一步揭示千岛湖次生林不同演替阶段林分的空间结构规律,根据马尾松不同密度设置了3个40 m×40 m的样地,进行了每木调查和坐标定位。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种结构参数结合树种组成,对3个样地中的主要树种及林分整体的空间格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样地1中马尾松优势明显呈聚集分布,其它树种多为散生且生长被严重压制。样地2中的马尾松和青冈的优势较为明显,均呈聚集分布,而其它树种多为散生且生长被压制。样地3中苦槠优势明显呈聚集分布,林分整体混交程度较高,但苦槠的林木大小差异较小,林木生长大多处于中庸状态,缺少具有绝对优势的高大乔木。3个样地的林分整体均为聚集分布。以上结果说明,样地1和样地2均处于演替的初期,需要通过实施择伐经营,加速林分的演替。样地3已演替为以苦槠为优势种的常绿阔叶林,但发展为成熟的顶级群落尚需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 次生林 演替阶段 空间结构
下载PDF
利用SVS模型实现林分空间格局可视化方法初探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东立 杨李卫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2-156,共5页
利用景观管理系统(Landscape Management System,LMS)软件工具包中的林分可视化系统(SVS)模块对刺槐林分空间格局的可视化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调整了现实林分空间格局状况,模拟出调整后的刺槐林分空间格局可视化图形。比较了SVS与传... 利用景观管理系统(Landscape Management System,LMS)软件工具包中的林分可视化系统(SVS)模块对刺槐林分空间格局的可视化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调整了现实林分空间格局状况,模拟出调整后的刺槐林分空间格局可视化图形。比较了SVS与传统林分空间格局测定方法的优劣。从SVS模拟调整林分空间格局的结果可以看出,调整后比调整前林冠分布的均匀度提高了45%。同时指出了引用国外林分空间格局可视化软件时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空间格局 景观管理系统(LMS) 林分可视化系统(SVS)
下载PDF
不同林龄阶段的松栎混交人工林碳储量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崔秋芳 赵佳宝 +2 位作者 陈家林 郭二辉 杨喜田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44-1949,共6页
以不同林龄的马尾松-麻栎(Pinus massoniana-Quercus acutissim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为尽可能减少样木法测定生物量对森林资源的破坏,采取估算和实验测定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生态系统碳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人... 以不同林龄的马尾松-麻栎(Pinus massoniana-Quercus acutissim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为尽可能减少样木法测定生物量对森林资源的破坏,采取估算和实验测定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生态系统碳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人工混交林生态系统碳储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且主要分布在乔木层和土壤层。随着林龄的增大,乔木层碳储量增加,马尾松碳储量占乔木层的比重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20年生所占比重最大,可达61.53%,而麻栎则相反,35年生麻栎碳储量高达80.30 t·hm^(-2),占比重的55.33%,二者生长呈现互补趋势;灌木层和枯落物层碳储量随着林龄的增大呈现"n"型,20年生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3.00和1.87 t·hm^(-2);8年生林龄的草本层碳储量最大,为0.15 t·hm^(-2),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减小;土壤有机碳储量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增加,同一林龄土壤机碳碳储量在垂直分布上表现为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碳储量减少,有机碳碳储量主要集中在0~20 cm的土层。植被层碳储量的空间分布序列是:乔木层>灌木层>枯落物层>草本层,混交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布情况为8~20年生林碳储量分布一致:土壤>乔木>灌木>枯落物>草本,25~35年生分布一致:乔木>土壤>灌木>枯落物>草本。该研究认为马尾松-麻栎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随林龄增加的变化规律明显,碳汇潜力巨大,为该区人工碳汇林业的经营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混交林 林龄 时空变化 碳储量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河网桡足类群落结构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8
12
作者 高原 赖子尼 +3 位作者 曾艳艺 杨婉玲 王超 刘乾甫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2-310,共9页
为了解珠江三角洲典型河网水域浮游桡足类的生态特征,于2012年3月、5月、8月和12月对该水域进行4个季度的采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对桡足类的种类组成、现存量及生物多样性等指标进行了分析。共鉴定桡足类9科24属31种,以及桡足幼体和无... 为了解珠江三角洲典型河网水域浮游桡足类的生态特征,于2012年3月、5月、8月和12月对该水域进行4个季度的采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对桡足类的种类组成、现存量及生物多样性等指标进行了分析。共鉴定桡足类9科24属31种,以及桡足幼体和无节幼体。结果显示,该水域桡足类优势种的季节演替及空间变化明显,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跨立小剑水蚤(Microcyclops varicans)和透明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hyalinus)等种类为常见种。桡足类及无节幼体的现存量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丰水期现存量大于枯水期;桡足类现存量的平面分布较为均匀,无节幼体的现存量基本呈现自西南向东北方向降低的趋势。总体看来,丰水期桡足类的平均生物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高于枯水期,空间分布格局基本呈现自西南向东北方向降低的趋势。PCA分析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河网水域桡足类群落结构与水温、总磷、总氮、氨氮、高锰酸盐指数以及叶绿素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透明度和p H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河网 桡足类 现存量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宏翔 胡艳波 +1 位作者 赵中华 李远发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41-847,共7页
角尺度作为测度林木空间分布格局的林分空间结构参数之一,具有检验能力强,调查简单易行等优点,现已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有很多研究对这一参数应用不当并因此得出不合理的结论,究其原因是对角尺度理论基础缺乏了解。本文从角尺度概念... 角尺度作为测度林木空间分布格局的林分空间结构参数之一,具有检验能力强,调查简单易行等优点,现已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有很多研究对这一参数应用不当并因此得出不合理的结论,究其原因是对角尺度理论基础缺乏了解。本文从角尺度概念的提出、相邻木个数的选择、标准角和随机分布阈值的确定、角尺度的应用等几个方面作详细阐述与总结,并指出目前的研究方向为空间结构单元大小对角尺度分析的影响及如何利用点抽样调查数据对种群分布格局进行检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空间结构 林木分布格局 角尺度 相邻木个数 标准角
下载PDF
长白山云冷杉林不同演替阶段的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 被引量:36
14
作者 杜志 亢新刚 +1 位作者 包昱君 杨鑫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9,共6页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云冷杉针叶混交林和近原始云冷杉林是长白山区代表性的森林群落。以这3种典型群落的各1块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点格局分析法的O-ring统计,对各样地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树种间的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云冷杉针叶混交林和近原始云冷杉林是长白山区代表性的森林群落。以这3种典型群落的各1块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点格局分析法的O-ring统计,对各样地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树种间的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种群以随机分布为主,从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到云冷杉针叶混交林和近原始云冷杉林,所有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聚集分布减少,而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增多,云杉、冷杉和红松两两间的空间关联性,表现为负相关的现象增多。在小尺度上,椴树呈显著聚集分布,其他尺度上表现为随机分布,其他树种分布的规律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云冷杉林 O-ring统计 空间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性
下载PDF
一种新的基于混交度的林木种群分布格局测度方法 被引量:13
15
作者 胡艳波 惠刚盈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4,共6页
种群的空间格局分析是研究种群特征、种群间相互作用以及种群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手段,一直是生态学中的研究热点之一。混交度用来说明混交林中树种空间隔离程度,表明了混交林中任意一株树的最近相邻木为其他种的概率。迄今为止,国内外文... 种群的空间格局分析是研究种群特征、种群间相互作用以及种群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手段,一直是生态学中的研究热点之一。混交度用来说明混交林中树种空间隔离程度,表明了混交林中任意一株树的最近相邻木为其他种的概率。迄今为止,国内外文献中还未见到有关直接利用在表达树种隔离程度方面科学明了、在数据获取方面简单有效的混交度来成功分析种群分布格局的报道。本文通过研究树种混交度期望值与观测值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混交度的种群分布格局测度方法 DM,并给出了统计显著性检验方法。将这一方法应用于中国西北甘肃小陇山天然混交林中树种分布格局检验,与经典的聚集指数R相比,格局判断准确率达100%,明显克服了聚集指数的理论缺陷。这一方法的提出进一步完善了基于相邻木关系的林分空间结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度 格局测度方法 林分空间结构 种群分布格局
下载PDF
基于Voronoi图的侧柏游憩林空间结构分析 被引量:40
16
作者 汪平 贾黎明 +1 位作者 魏松坡 王奇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44,共6页
为了探究侧柏游憩林的林分结构调控途径,采用聚集指数、混交度、大小比数及开敞度4个指数,基于Voronoi图空间结构单元分析了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典型侧柏林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林分平均聚集指数为1.31,林木总体上呈均匀分... 为了探究侧柏游憩林的林分结构调控途径,采用聚集指数、混交度、大小比数及开敞度4个指数,基于Voronoi图空间结构单元分析了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典型侧柏林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林分平均聚集指数为1.31,林木总体上呈均匀分布格局;2)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427,树种空间隔离程度较低,且空间配置较为简单;3)林分平均胸径和树高大小比数分别为0.512和0.497,林木胸径及树高分化均不太明显,说明林分处于中等竞争状态;4)林分平均开敞度为0.320,林内空间较为开阔,林木生长空间基本充足。侧柏游憩林的林分空间结构基本合理,建议通过少量间伐或补植乡土阔叶树种等措施优化林分空间结构,进一步提升该地区侧柏林的游憩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憩林 林分空间结构 VORONOI图 分布格局 混交度 大小比数 开敞度
下载PDF
长白山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林木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44
17
作者 龚直文 顾丽 +2 位作者 亢新刚 杨华 赵浩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2-99,共8页
本文运用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分析长白山过伐林区各个森林演替阶段的先锋树种、顶级树种和其他树种的空间格局和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1)从杨桦次生林、云冷杉过伐林到云冷杉针阔混交近原始林演替过程中,林分整体空间分布格局由聚集过渡... 本文运用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分析长白山过伐林区各个森林演替阶段的先锋树种、顶级树种和其他树种的空间格局和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1)从杨桦次生林、云冷杉过伐林到云冷杉针阔混交近原始林演替过程中,林分整体空间分布格局由聚集过渡为随机分布,先锋树种早期呈聚集分布状态,到了演替后期呈随机分布;其他树种在总体上都是小尺度上为聚集分布,而大尺度上是随机分布;顶级乡土树种云冷杉、红松在>12m的尺度时向着均匀分布方向发展;2)次生演替过程中先锋树种和顶级树种种间关系由先期的负关联变为正关联,树种之间共同利用资源;杨桦次生林中先锋树种杨桦和其他伴生树种之间在所有尺度下均呈负关联,到15m尺度时关联显著;顶级树种与其他树种二者在所有尺度上都呈正关联。因此,分析种内或种间关联时,不同尺度有着明显多样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格局 点格局 林分动态 尺度 群落演替 杨桦林 Ripley’sK(d)
下载PDF
择伐强度对天然云冷杉林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沈林 杨华 +1 位作者 亢新刚 岳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8-74,共7页
探讨不同强度的择伐对天然云冷杉林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为合理经营森林提供依据。采用点格局分析法的O-ring统计,对天然云冷杉林在3种不同强度(弱度20%、中度30%、强度40%)择伐22年后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树种间空间关联性进行了分... 探讨不同强度的择伐对天然云冷杉林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为合理经营森林提供依据。采用点格局分析法的O-ring统计,对天然云冷杉林在3种不同强度(弱度20%、中度30%、强度40%)择伐22年后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树种间空间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块样地林分整体和主要树种均表现为随机分布,强度择伐林木多呈聚集分布,而弱度、中度择伐树种大多处于随机和均匀分布;主要树种间的空间关联性表现为弱度择伐的负相关现象多于其它择伐类型。弱度择伐更加有利于天然云冷杉林林分空间结构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云冷杉林 择伐强度 空间分布格局 O-ring统计
下载PDF
柳杉纯林改造后林分空间结构变化预测 被引量:59
19
作者 郝云庆 王金锡 +2 位作者 王启和 孙鹏 蒲春林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13,共6页
运用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和开敞度参数对柳杉林间伐前后空间结构的变化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间伐后柳杉周围的同种树种相对减少,柳杉的混交度增加;而杉木的混交度变化则相反。柳杉和杉木的大小比数都有所增加,其中杉木最为明显... 运用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和开敞度参数对柳杉林间伐前后空间结构的变化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间伐后柳杉周围的同种树种相对减少,柳杉的混交度增加;而杉木的混交度变化则相反。柳杉和杉木的大小比数都有所增加,其中杉木最为明显。在角尺度方面,间伐前后林木的分布格局均为均匀分布。开敞度则由于间伐后林木间距的增大而得以提高。由此可见,在人工择伐作业后,单木的优势地位、树种的空间隔离程度,以及所占生存空间的大小都得到了较好的改善;这有利于培育大径级材和乡土树种的侵入。而林木分布格局的调整则明显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州林场 柳杉 近自然改造 林分空间结构 混交度 大小比数 角尺度
下载PDF
崇州林场柳杉人工林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郝云庆 王金锡 +2 位作者 王启和 陆元昌 钟福林 《四川林业科技》 2005年第5期36-41,共6页
崇州林场的植被主要是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人工纯林。为了定量地描述林分的空间结构,调查共设置6个50 m×50 m固定标准样地,对样地中的林木进行每木检尺并绘出它们的坐标位置。研究运用了角尺度参数来量化林木分布的均匀性(... 崇州林场的植被主要是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人工纯林。为了定量地描述林分的空间结构,调查共设置6个50 m×50 m固定标准样地,对样地中的林木进行每木检尺并绘出它们的坐标位置。研究运用了角尺度参数来量化林木分布的均匀性(即空间分布格局);大小比数来测度树木间的优势度分化,也为种群在林分中的相对地位提供了有益的信息。而混交度则通过参照树周围最近的几株相邻木与其不同种个体所占的比例,来表征林分的物种多样性。借此以单木为基础的结构参数所描述的林分空间混交度、林木大小(胸径)分化程度以及群聚程度,使得定量比较那些具有复杂结构的林分也变得简单易行。这无疑有助于林地的可持续经营和生态管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州林场 林分空间结构 混交度 大小比数 角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