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and in vitro bioactivity of yam starch-polyphenol complex
1
作者 Weimei Zhang Xueqian Zhang +5 位作者 Hongyue Tian Chunxiu Wen Lingdi Liu Wei Tian Wenyuan Gao Xia Li 《Sci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3年第2期98-106,共9页
Background:Chinese yam(Dioscorea opposita Thunb.),with medicinal and edible properties,holds a significant position in both traditional medicine and food in China.It is rich in resistant starch(RS),which imparts vario... Background:Chinese yam(Dioscorea opposita Thunb.),with medicinal and edible properties,holds a significant position in both traditional medicine and food in China.It is rich in resistant starch(RS),which imparts various beneficial effects,including anticonstipation,regulation of blood lipids,and prevention of gastric ulcers.However,the resistance of native yam starch to digestion diminishes during cooking,necessitating suitable modifications.Objective:In this article,yam starch was complexed with five different polyphenols to create RS5.The goal was to explore how these diverse polyphenols influence th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bioactivities associated with yam RS.Method:Yam starch-polyphenol complexes,involving five different polyphenols,namely,magnolol(MAG),ferulic acid(FA),resveratrol(RES),apple polyphenols(APs),and green tea polyphenols(GTPs),were prepared.The investigation encompassed the assessment of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structural traits,in vitro cholate binding capacity,and in vitro antidigestive effects of these complexes.Results:The results highlight the pronounced affinity of MAG for yam starch,followed by FA.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reveals that starch-polyphenol binding primarily involves noncovalent interactions.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discloses V-type crystal structures in YS-MAG,YS-APs,and YS-GTPs complexes.The incorporation of polyphenols reduces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starchwhile enhancing its in vitro cholate binding capacity,restraining starch digestion,and elevating RS content.Notably,YS-FA exhibits an impressive RS content of up to 54.15%.In addition,YS-MAG and YS-FA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production of short-chain fatty acids.These findings deepen our comprehension of the interplay between yam starch and polyphenols,offering valuable insigh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food products with enhanced health benef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m starch Yam starch-polyphenol complex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Short-chain fatty acids
原文传递
直链淀粉含量对玉米淀粉-茶多酚乳液凝胶稳定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47,共7页
将不同直链含量的玉米淀粉分别与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进行共热反应,制备玉米淀粉-TP凝胶,并将其用于稳定食品级乳液凝胶。通过检测不同直链含量的玉米淀粉-TP凝胶及其稳定的乳液凝胶的微观结构、流变学特性和乳化性能,探究直链... 将不同直链含量的玉米淀粉分别与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进行共热反应,制备玉米淀粉-TP凝胶,并将其用于稳定食品级乳液凝胶。通过检测不同直链含量的玉米淀粉-TP凝胶及其稳定的乳液凝胶的微观结构、流变学特性和乳化性能,探究直链淀粉含量对玉米淀粉-TP凝胶稳定的乳液凝胶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直链含量的玉米淀粉凝胶中TP的保留量不同,致使玉米淀粉-TP凝胶的微观结构不同。随着直链淀粉含量减少,玉米淀粉-TP凝胶稳定乳液凝胶中的油滴尺寸减小,乳液凝胶的黏度和黏弹性增加,说明乳液凝胶中形成了网络结构。通过冷冻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随着直链淀粉含量减少,乳液凝胶中形成了结构紧密的网络基质。这些凝胶网络基质附着在油滴周围,阻碍油滴聚结,从而保持乳液凝胶长期稳定。本研究为食品工业开发淀粉基乳液凝胶以及生物活性成分递送载体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茶多酚 乳液凝胶 微观结构 流变性
下载PDF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淀粉多酚相互作用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3
作者 朱秀灵 戴清源 +4 位作者 郭玉宝 李玉锋 周仁杰 朱森 林安琪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137-148,共12页
为了解淀粉多酚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出版日期为2010-01-01至2024-04-18的论文为研究对象,进行可视化分析,为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淀粉多酚相互作用研究领域... 为了解淀粉多酚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出版日期为2010-01-01至2024-04-18的论文为研究对象,进行可视化分析,为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淀粉多酚相互作用研究领域的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国研究机构在该领域发文数量优势明显,但在影响力方面与新西兰、澳大利亚和西班牙等国的研究机构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该领域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食品科学技术与化学学科方向,但同时也展示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消化、特性、相互作用、生物利用度、抗菌活性、分子对接、复合物、纳米颗粒、活性膜等方面是该领域的研究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多酚相互作用 Web of Science VOSviewer 可视化分析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淀粉基凝胶-多酚递送体系:从结构设计到食品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蔡杰 桂玥 张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7-316,共10页
多酚是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的一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然而,在食品加工、储藏和消化的过程中,多酚容易遭受外界不利因素(如高温、光照、碱性环境等)的影响而降低甚至丧失生物活性。淀粉基凝胶体系不仅具有天然... 多酚是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的一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然而,在食品加工、储藏和消化的过程中,多酚容易遭受外界不利因素(如高温、光照、碱性环境等)的影响而降低甚至丧失生物活性。淀粉基凝胶体系不仅具有天然来源多糖类物质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安全性,而且自身三维网络结构对小分子表现出优异的包封能力和有效的控释作用。近年来,通过不同方式(如3D打印、共价或非共价交联以及作为凝胶填充物)所构建的淀粉基凝胶,在提高多酚类小分子活性成分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介绍了多酚的生物活性以及自身的局限性,着重探讨了淀粉自身的特性(如糊化、老化、胶凝性等)以及不同交联方式与淀粉基凝胶形成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分析了多酚在淀粉基凝胶形成中的作用,以及所构建的淀粉基凝胶对多酚封装和释放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淀粉基凝胶-多酚体系在食品中的应用前景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 生物活性 递送体系 淀粉 凝胶
下载PDF
淀粉-多酚复合膜的研究进展:从功能特性到食品包装应用
5
作者 王芷静 陈倩茜 蔡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6-343,共8页
塑料包装污染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因此开发生物可降解材料已成为食品包装领域的研究热点。淀粉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多糖,具有价格低廉、安全无毒和易加工等优势,在环境友好型的食品包装材料开发中表现出较大潜力。然而,纯淀粉膜的阻隔性能... 塑料包装污染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因此开发生物可降解材料已成为食品包装领域的研究热点。淀粉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多糖,具有价格低廉、安全无毒和易加工等优势,在环境友好型的食品包装材料开发中表现出较大潜力。然而,纯淀粉膜的阻隔性能较差、功能特性单一,无法满足人们对食品贮存期和新鲜程度逐步升高的要求。多酚是具有多种保健作用的天然抗氧化剂,因此可将不同类型的多酚引入到淀粉基薄膜中制成具有多种功能特性的淀粉-多酚复合膜。本文以挤出成型、静电纺丝和溶剂浇铸3种制备方法为主,综述淀粉-多酚复合膜的制备流程、影响因素和方法的优缺点,阐释淀粉与多酚的相互作用,分析添加多酚对淀粉基复合膜物化性能的影响以及在食品包装领域的应用,并对未来淀粉-多酚复合膜的发展与挑战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多酚 复合膜 抗氧化性能 抗菌性能 食品包装
下载PDF
多酚对莲藕淀粉和玉米淀粉理化和消化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王杰 何燕 +1 位作者 李洁 严守雷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102,共10页
为探究多酚对莲藕淀粉和玉米淀粉性质的影响,将莲藕淀粉、玉米淀粉分别与藕节汁、儿茶素以及没食子儿茶素混合制备了淀粉多酚复合物。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快速黏度分析仪(RVA)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复合... 为探究多酚对莲藕淀粉和玉米淀粉性质的影响,将莲藕淀粉、玉米淀粉分别与藕节汁、儿茶素以及没食子儿茶素混合制备了淀粉多酚复合物。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快速黏度分析仪(RVA)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复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同时使用体外消化模型评估了消化率。结果显示,莲藕淀粉和玉米淀粉对儿茶素的吸附量为4.22 mg/g和3.79 mg/g。多酚降低了淀粉的整体黏度,其中,儿茶素对玉米淀粉的峰值黏度影响最为显著,降低了14.61%,且显著提高玉米淀粉颗粒的稳定性。FT-IR、XRD结果表明,在2种淀粉的老化过程中,藕节汁多酚可以显著降低其结晶度,并抑制2种淀粉的回生。莲藕淀粉和玉米淀粉的水解率均低于其淀粉-多酚复合物的水解率,其中儿茶素使莲藕淀粉的抗性淀粉质量分数增加了5.6%,藕节汁多酚使玉米淀粉的抗性淀粉质量分数增加了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藕淀粉 玉米淀粉 藕节 儿茶素 多酚 理化特性 体外消化特性
下载PDF
螺旋藻多酚复合纳米微胶囊的制备与稳定性分析
7
作者 钟秋帆 李崴 +2 位作者 孙玮鸿 李方巍 曾名湧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8-206,共9页
为通过微胶囊化提高螺旋藻多酚的稳定性。利用玉米醇溶蛋白(Zein)和多孔淀粉(porous starch,PS)对螺旋藻多酚(polyphenol,Phe)进行包埋,制备了螺旋藻多酚-多孔淀粉(Phe-PS),螺旋藻多酚-多孔淀粉-玉米醇溶蛋白(Phe-PS-Zein)两种微胶囊,并... 为通过微胶囊化提高螺旋藻多酚的稳定性。利用玉米醇溶蛋白(Zein)和多孔淀粉(porous starch,PS)对螺旋藻多酚(polyphenol,Phe)进行包埋,制备了螺旋藻多酚-多孔淀粉(Phe-PS),螺旋藻多酚-多孔淀粉-玉米醇溶蛋白(Phe-PS-Zein)两种微胶囊,并对Phe,Phe-PS和Phe-PS-Zein进行了微观结构和稳定性、抗氧化性及体外模拟消化性质的比较。结果表明,Phe-PS微胶囊在芯壁比1:10、温度80℃、磁力搅拌时间120 min条件下,包埋率为60.29%;Phe-PS-Zein微胶囊在芯壁比1:10、壁材比1:1、搅拌时间90 min、温度60℃和pH7时包埋率最高,达86.93%。XRD和XPS图谱结果表明,添加Zein后,晶体衍射峰强度有所降低,主要与Zein的无定型结构有关。DSC分析结果表明,蛋白做壁材改善了微胶囊热稳定性。通过对抗氧化性、稳定性以及体外缓释效果的测定发现,与游离Phe和Phe-PS相比,Phe-PS-Zein对DPPH自由基清除力和Fe3+的还原力提高。综上,Phe-PSZein颗粒可以作为螺旋藻多酚的有效递送载体。本研究结果有望为Phe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多酚 多孔淀粉 玉米醇溶蛋白 微胶囊 结构表征 稳定性 抗氧化活性 体外消化
下载PDF
负载茶多酚的玉米淀粉/聚乙烯醇膜的结构表征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8
作者 余谢天 孙程熠 杜先锋 《现代食品》 2024年第13期218-221,共4页
本文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负载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的玉米淀粉(Corn Starch,CS)/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静电纺丝膜,研究不同浓度TP对膜的微观结构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当TP添加量为4%时,电纺膜呈现良好的微观... 本文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负载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的玉米淀粉(Corn Starch,CS)/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静电纺丝膜,研究不同浓度TP对膜的微观结构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当TP添加量为4%时,电纺膜呈现良好的微观形貌和紧致结构,ABTS清除率提高至76%。随着TP添加量进一步增加,珠状纤维增多,分子间氢键作用有所减弱。综上,TP添加量为4%时静电纺丝膜纺丝效果好、分子间相互作用最强且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玉米淀粉 聚乙烯醇 茶多酚 抗氧化
下载PDF
挤压处理协同多酚对玉米淀粉理化性质与结构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肖志刚 李凡 +6 位作者 王可心 于小帅 马雨心 毕崇慧 王莉 王娜 王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99-206,共8页
为探究挤压处理协同多酚对玉米淀粉(corn starch,CS)理化性质与结构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了4种多酚(阿魏酸、没食子酸、槲皮素、姜黄素),对共混挤压处理的CS溶解度、膨胀力、糊化性质、热特性、抗氧化能力、体外消化特性及晶体结构进... 为探究挤压处理协同多酚对玉米淀粉(corn starch,CS)理化性质与结构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了4种多酚(阿魏酸、没食子酸、槲皮素、姜黄素),对共混挤压处理的CS溶解度、膨胀力、糊化性质、热特性、抗氧化能力、体外消化特性及晶体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挤压处理协同多酚小分子会导致CS的溶解度、膨胀力和糊化温度升高,而糊化焓、峰值黏度和回生值降低,显著提高CS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及抗消化性;在挤压过程中,多酚与CS的结合以氢键为主,降低了CS的短程有序性,形成了特殊的V型晶体结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挤压处理协同多酚小分子使CS的结构变得更加致密。本研究可为多酚在挤压加工淀粉基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 玉米淀粉 结构特性 抗氧化性 体外消化性
下载PDF
甘薯加工过程酶促褐变及控制研究 被引量:37
10
作者 姜绍通 罗志刚 +1 位作者 郑志 潘丽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甘薯加工过程中极易产生酶促褐变。应用分光光度法 ,研究了甘薯中多酚氧化酶 (PPO)的特性及褐变的控制方法。结果表明 ,甘薯皮部的 PPO活性和褐变强度是心部的 2倍左右 ,在 p H值为 4.5时其活性较低。在甘薯淀粉生产过程中 ,结合去皮工... 甘薯加工过程中极易产生酶促褐变。应用分光光度法 ,研究了甘薯中多酚氧化酶 (PPO)的特性及褐变的控制方法。结果表明 ,甘薯皮部的 PPO活性和褐变强度是心部的 2倍左右 ,在 p H值为 4.5时其活性较低。在甘薯淀粉生产过程中 ,结合去皮工艺 ,分别选择添加 0 .0 1%~ 0 .0 5 %柠檬酸或 0 .0 0 5 %~ 0 .0 1%抗坏血酸或 0 .0 5 %~ 0 .1%亚硫酸钠 ,均可有效控制 PPO产生的褐变 ,提高甘薯淀粉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淀粉 多酚氧化酶 褐变控制 抑制剂 农产品 加工
下载PDF
多孔淀粉对茶多酚的吸附性能及其复合物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骆慧敏 宁敏 +2 位作者 徐迎波 王程辉 杜先锋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3-480,共8页
采用双酶法制备玉米多孔淀粉,以玉米多孔淀粉作为载体吸附茶多酚,研究玉米多孔淀粉吸附茶多酚的影响因素,正交实验优化吸附条件。探讨了吸附热力学规律,用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拟合并绘制等温吸附线,研究表明吸附过程比较符合Langm... 采用双酶法制备玉米多孔淀粉,以玉米多孔淀粉作为载体吸附茶多酚,研究玉米多孔淀粉吸附茶多酚的影响因素,正交实验优化吸附条件。探讨了吸附热力学规律,用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拟合并绘制等温吸附线,研究表明吸附过程比较符合Langmuir吸附规律(R2>0.99)。根据Langmuir等温吸附线计算微分吸附热,吸附热符合氢键键能范围,通过测定该复合物对DPPH与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见复合物仍保持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多孔淀粉复合后的茶多酚自氧化速度显著减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淀粉 茶多酚 吸附 抗氧化
下载PDF
FT-NIR法预测陈化烟叶的淀粉、多酚和色素含量 被引量:5
12
作者 付秋娟 申国明 +2 位作者 高春亮 王浩军 司西高 《烟草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8-41,55,共5页
应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FT-NIR)法和化学分析法测定了400个陈化烤烟烟叶样品的NIR光谱数据和淀粉、多酚、色素含量,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法将光谱数据和化学测定值进行拟合,建立了淀粉、多酚、色素的NIR预测模型,进行了模型的内部... 应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FT-NIR)法和化学分析法测定了400个陈化烤烟烟叶样品的NIR光谱数据和淀粉、多酚、色素含量,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法将光谱数据和化学测定值进行拟合,建立了淀粉、多酚、色素的NIR预测模型,进行了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并用未参与建模的100个样品进行了外部验证。结果表明,淀粉、多酚、色素的NIR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97.64%、86.97%、87.08%,交互校验均方差(RMSECV)分别为0.338、0.283、0.011;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化学分析法无显著性差异,其RSD均<5%。FT-NIR光谱法可用于批量陈化烟叶样品淀粉、多酚和色素含量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NIR预测 烟叶 陈化 淀粉 多酚 色素
下载PDF
玉米多孔淀粉对茶多酚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吴培龙 张黎明 +1 位作者 杨鑫 刘俊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10年第9期938-941,共4页
采用α-淀粉酶与葡萄糖淀粉酶水解玉米淀粉制备多孔淀粉,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其表面具有独特的多孔结构,并向内部延伸,比表面积增大,说明多孔淀粉可以作为良好的吸附载体。研究探讨了玉米多孔淀粉作为载体吸附茶多酚的性能,确定了多... 采用α-淀粉酶与葡萄糖淀粉酶水解玉米淀粉制备多孔淀粉,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其表面具有独特的多孔结构,并向内部延伸,比表面积增大,说明多孔淀粉可以作为良好的吸附载体。研究探讨了玉米多孔淀粉作为载体吸附茶多酚的性能,确定了多孔淀粉吸附茶多酚的最佳条件为茶多酚初始浓度4mg/mL、温度20℃、吸附时间60min、pH值为7,在此条件下,多孔淀粉对茶多酚的吸附达到饱和,最大吸附量达到68.65mg/g,比原淀粉提高了2.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淀粉 茶多酚 Α-淀粉酶 葡萄糖淀粉酶
下载PDF
茶多酚对小麦淀粉理化特性和面包品质的影响及机理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南 陈龙 +2 位作者 何强 孙群 曾维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8-16,共9页
目的:研究茶多酚对小麦淀粉理化特性和面包品质的影响及机理。方法:分析茶多酚对小麦淀粉透光率、糊化特性、老化特性及微观结构等理化特性的影响;分析茶多酚对面包的比容、质构和颜色等品质指标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探究茶... 目的:研究茶多酚对小麦淀粉理化特性和面包品质的影响及机理。方法:分析茶多酚对小麦淀粉透光率、糊化特性、老化特性及微观结构等理化特性的影响;分析茶多酚对面包的比容、质构和颜色等品质指标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探究茶多酚与小麦淀粉的分子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茶多酚可降低淀粉糊的透光率,促进淀粉的糊化,抑制淀粉的老化,改变淀粉凝胶的微观结构;不同添加量的茶多酚对面包的比容、质构及颜色影响差异明显;茶多酚通过影响分子内氢键与分子间氢键的形成而改变淀粉分子的空间构型,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与淀粉分子的结合更稳定,氢键比例更高,结合自由能更低。结论:茶多酚具有改良小麦淀粉理化特性及面包品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淀粉 理化特性 面包品质 机理
下载PDF
方便面面身复合食品添加剂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宏梁 彭丹 +4 位作者 姚科 黄峻榕 王建中 杨军 赵总科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3年第3期26-30,34,共6页
本文探讨了复合食品添加剂在油炸方便面面身中的主要作用 ,研究了醋酸酯化淀粉、谷朊粉、分子蒸馏单甘酯、瓜尔豆胶、复合磷酸盐、茶多酚的不同添加量对方便面面身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当每1 0 0kg面粉添加水分 37kg ,醋酸酯化淀... 本文探讨了复合食品添加剂在油炸方便面面身中的主要作用 ,研究了醋酸酯化淀粉、谷朊粉、分子蒸馏单甘酯、瓜尔豆胶、复合磷酸盐、茶多酚的不同添加量对方便面面身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当每1 0 0kg面粉添加水分 37kg ,醋酸酯化淀粉 4kg ,谷朊粉 0 .3kg ,复合磷酸盐 0 .2kg ,碘盐 0 .2kg ,纯碱 0 .1kg ,白砂糖 0 .1kg ,茶多酚 0 .0 5kg时 ,可以做出爽滑、筋斗、复水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便面 复合食品添加剂 应用研究 醋酸酯化淀粉 谷朊粉 茶多酚 面身品质
下载PDF
膳食多酚对淀粉消化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吕霞 叶发银 +1 位作者 刘嘉 赵国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4-139,共6页
近年来基于食品成分之间相互作用调节食品质地与功能特性的研究成为食品学科的研究热点。多酚与淀粉的相互作用在食品中广泛发生,二者的相互作用对调控加工食品的风味和质地、提高多酚的生物利用度、抑制淀粉的老化以及降低淀粉的消化... 近年来基于食品成分之间相互作用调节食品质地与功能特性的研究成为食品学科的研究热点。多酚与淀粉的相互作用在食品中广泛发生,二者的相互作用对调控加工食品的风味和质地、提高多酚的生物利用度、抑制淀粉的老化以及降低淀粉的消化吸收速度等具有重要作用。综述了多酚与淀粉的复合作用、多酚对淀粉消化酶活性的抑制以及多酚对肠道葡萄糖吸收转运的抑制作用,为利用食物成分与淀粉的相互作用开发预防和控制高血糖症的新型食品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多酚 淀粉 消化吸收 葡萄糖转运 淀粉酶
下载PDF
橡子淀粉基本理化特性和多酚类物质组成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牛鹏飞 石晓晴 李林强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4-39,共6页
探讨橡子淀粉基本理化特性和其多酚组成。进行橡子淀粉碘液鉴定,润胀能力、水解能力、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测定,特征官能团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黏度变化流变仪分析,形貌显微镜观察,酚类物质组成HPLC和LC-MS分析。结果表明:橡子... 探讨橡子淀粉基本理化特性和其多酚组成。进行橡子淀粉碘液鉴定,润胀能力、水解能力、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测定,特征官能团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黏度变化流变仪分析,形貌显微镜观察,酚类物质组成HPLC和LC-MS分析。结果表明:橡子淀粉碘液生蓝紫色;润胀能力为(178. 00±13. 35) g/g;葡萄糖转化率为(0. 23±0. 025) g/g;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质量分数分别为19%和81%;橡子淀粉红外光谱峰型特征与马铃薯淀粉和糯米淀粉基本相似,黏度随温度变化类似马铃薯淀粉,形貌显微镜观察呈球形,多酚的质量百分数为(1. 60±0. 11)%,主要组分为鞣花酸(1. 54 g/100 g)和少量槲皮素(0. 064 g/100 g)。橡子淀粉具有一般淀粉的基本特性,其中酚类物质主要为鞣花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子 淀粉 理化特性 多酚组成
下载PDF
马铃薯淀粉改性及其吸附茶多酚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华 康丹辉 陆启玉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19年第5期62-69,共8页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在70℃、40~44 s条件下制备改性淀粉,考察温度、pH、茶多酚浓度和吸附时间对原淀粉和改性淀粉吸附茶多酚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正交试验,确定吸附茶多酚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原淀粉温度20℃、pH 3.0、茶多酚浓...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在70℃、40~44 s条件下制备改性淀粉,考察温度、pH、茶多酚浓度和吸附时间对原淀粉和改性淀粉吸附茶多酚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正交试验,确定吸附茶多酚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原淀粉温度20℃、pH 3.0、茶多酚浓度16 mg/mL和吸附时间120 min,茶多酚吸附量为113.5mg/g;改性淀粉条件为温度25℃、pH 2.0、茶多酚浓度28 mg/mL和吸附时间80 min,茶多酚吸附量为301.1mg/g。在最优条件下改性淀粉吸附茶多酚量为原淀粉的2.65倍,为制备富含茶多酚的淀粉质材料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淀粉 改性淀粉 茶多酚 吸附量
下载PDF
多孔淀粉对石榴多酚的吸附性能及其复合物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新龙 蒋益花 +3 位作者 王纯洁 朱志友 金文浩 沈佳琦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4-49,共6页
针对石榴多酚抗氧化稳定性差的问题,采用复合酶-间歇超声制备多孔淀粉,以玉米多孔淀粉作为载体吸附石榴多酚,研究玉米多孔淀粉吸附石榴多酚的影响因素,正交实验优化得到吸附的最佳条件为:石榴多酚质量浓度为5.0 mg/mL,溶液pH为2,吸附时... 针对石榴多酚抗氧化稳定性差的问题,采用复合酶-间歇超声制备多孔淀粉,以玉米多孔淀粉作为载体吸附石榴多酚,研究玉米多孔淀粉吸附石榴多酚的影响因素,正交实验优化得到吸附的最佳条件为:石榴多酚质量浓度为5.0 mg/mL,溶液pH为2,吸附时间60 min,吸附温度30℃。同时探讨了吸附热力学规律,用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拟合并绘制等温吸附线,研究表明吸附过程更符合Freundlich吸附规律(R^2>0.99),其吸附主要是一个自发放热的物理吸附过程。多孔淀粉复合后的石榴多酚自氧化速率显著减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淀粉 石榴多酚 吸附 抗氧化
下载PDF
茶多酚红薯粉条的研制及其抗氧化活性评价 被引量:7
20
作者 郭卫芸 陈振毫 +4 位作者 高雪丽 李光辉 王永辉 孙思胜 黄继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56-161,共6页
本文考察了茶多酚的添加量和添加时机对红薯粉条断条率、碘蓝值、感官品质、质构特性的影响,并以面条为对照,探讨了粉条对茶多酚分别在干燥常温贮藏和鲜湿冷冻贮藏条件下的保留率和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效果。结果发现,糊化前添加茶多酚... 本文考察了茶多酚的添加量和添加时机对红薯粉条断条率、碘蓝值、感官品质、质构特性的影响,并以面条为对照,探讨了粉条对茶多酚分别在干燥常温贮藏和鲜湿冷冻贮藏条件下的保留率和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效果。结果发现,糊化前添加茶多酚所制红薯粉条品质普遍优于糊化后添加,茶多酚在粉条中的最适添加量为每100 g红薯淀粉中添加0.15 g。经60 d贮藏后,干燥常温贮藏条件下粉条中茶多酚的保留率为60.73%,自由基清除率降幅为16.29%;鲜湿冷冻贮藏条件下粉条中茶多酚的保留率为71.54%,自由基清除率降幅为10.38%。而且,粉条对两种贮藏条件下的茶多酚含量及活性保护作用均明显优于面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粉条 茶多酚 品质 自由基清除率 贮藏 干燥 鲜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