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compound starter cultures based on pasting properties and its improvement of glutinous rice flour and dough 被引量:1
1
作者 Dengyu Wang Linlin Liu +4 位作者 Bing Wang Wenjian Xie Yanguo Shi Na Zhang Hongchen Fan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2090-2101,共12页
The effects of 5 lactic acid bacteria(LAB)fermentation on the pasting properties of glutinous rice flour were compared,and suitable fermentation strains were selected based on the changes of viscosity,setback value,an... The effects of 5 lactic acid bacteria(LAB)fermentation on the pasting properties of glutinous rice flour were compared,and suitable fermentation strains were selected based on the changes of viscosity,setback value,and breakdown value to prepare LAB compound starter cultures.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Latilactobacillus sakei HSD004 and Lacticaseibacillus rhamnosus HSD005 had apparent advantages in increasing the viscosity and reducing the setback and breakdown values of glutinous rice flour.In particular,the compound starter created using the two abovementioned LAB in the ratio of 3:1 had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at using a single LAB in improving the pasting properties and increasing the water and oil absorption capacity of glutinous rice flour.Moreover,the gelatinization enthalpy of the fermented sampl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For frozen glutinous rice dough stored for 28 days,the viscoelasticity of frozen dough prepared by compound starter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dough,and the freezable water content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dough.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mpound LAB fermentation is a promising technology in the glutinous rice-based food processing industry,which has significance for its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utinous rice flour Glutinous rice dough lactic acid bacteria compound starter cultures Pasting properties VISCOELASTICITY
下载PDF
Selec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Isolated from San Simón da Costa Cheese (PDO) in Order to Develop an Autochthonous Starter Culture 被引量:3
2
作者 Leticia González Araceli Fernández Cuadrillero +2 位作者 José María Castro Ana Bernardo María Eugenia Tornadijo 《Advances in Microbiology》 2015年第11期748-759,共12页
Traditional cheeses are an important reservoir of microbial diversity that can have important bio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especially with a view to impro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unique to each type of cheese, and i... Traditional cheeses are an important reservoir of microbial diversity that can have important bio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especially with a view to impro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unique to each type of cheese, and in this respect, starter cultures consisting of autochthonous lactic acid bacteria strains are of particular interest.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investigated lactic acid bacteria population diversity in San Simón da Costa cheese (PDO, Galicia, Spain) and found a predominance of the genus Lactobacillus, which by the end of ripening accounted for 78% of the strains isolated in Rogosa agar, around 40% of those in M17 agar and about 10% of those in MSE agar. The main species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identified were 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lactis, Lactobacillus casei subsp. casei, Lb. paracasei subsp. paracasei, 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and Enterococcus faecalis. Virtually all the strains studied from a technological point of view yielded more than or equal to 0.24 g 100 mL-1 lactic acid. 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lactis (SS 194), Lactobacillus paracasei (SS 1695 and SS 1689) and Enterococcus faecalis (SS 1378 and SS 1449) strains exhibited the greatest proteolytic capacity. Based on the overall technological aptitude of the tested strains, we can propose starter cultures and co-cultures that include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previous strains with a view to manufacturing San Simón da Costa cheese from pasteurised mil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W Milk CHEESE lactic acid bacteria Enzymatic Activities AUTOCHTHONOUS starter
下载PDF
Use of Starter Cultures in Olives: A Not-Correct Use Could Cause a Delay of Performances
3
作者 Marianne Perricone Maria Rosaria Corbo +1 位作者 Milena Sinigaglia Antonio Bevilacqua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3年第7期721-726,共6页
The role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for a correct course of fermentation of table olives has been extensively reviewed and it is a common idea that the inoculum of selected strains could exert a strong benefit for produc... The role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for a correct course of fermentation of table olives has been extensively reviewed and it is a common idea that the inoculum of selected strains could exert a strong benefit for product quality;however, the basic assumption of this research is that a not-correct preparation of starter could affect its performances in brines and delay the benefit of a starter inoculum. Thus, some selected strains of LAB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yeasts were inoculated into brines of Bella di Cerignola olives (Spanish style), as a single starter (LAB or yeasts) or a combined preparation (LAB + yeasts) and compared to a natural fermentation, focusing on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process (acidification, production of lactic acid) and trying to verify the basic assumption. LAB and yeasts were grown in the opportune lab media and then directly inoculated in brine after the lye treatment. LAB exerts a kind of benefit (increased content of lactic acid) only for 2 - 3 weeks;then, the inoculated samples behave in the same way as not-inoculated ones. Thus, this research underlined that a starter culture, not prepared in the correct way, could not be useful to guide the ferme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IVES lactic acid bacteria Yeasts DELAY in Fermentation starter
下载PDF
不同乳酸菌接种发酵对泡白菜理化特征及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史梅莓 伍亚龙 +2 位作者 吕鹏军 汪冬冬 张其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8,共9页
为评估泡白菜中乳酸菌的发酵特性,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C295、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PC137、柠檬明串珠菌(Leuconostoc citreum)PC222、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PC311、清酒乳杆菌(Lactoba... 为评估泡白菜中乳酸菌的发酵特性,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C295、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PC137、柠檬明串珠菌(Leuconostoc citreum)PC222、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PC311、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PC229、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PC330为发酵菌株,分析不同乳酸菌接种发酵对泡白菜pH、总酸、还原糖、微生物数量、有机酸、游离氨基酸、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经6种乳酸菌接种发酵后,泡白菜的pH、还原糖、柠檬酸、苹果酸、游离氨基酸总量以及大肠杆菌数量均下降;不同种乳酸菌表现出不同的发酵性能,植物乳杆菌PC295和短乳杆菌PC330发酵速度快,还原糖消耗量和产酸量高,抑制大肠杆菌效果好;异型发酵菌株产较多的乙酸和乙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56种,所有泡菜组均以醇类化合物为主,主要包括乙醇、1-辛烯-3-醇、顺-2-戊烯-1-醇等;清酒乳杆菌PC229和短乳杆菌PC330发酵的泡白菜中,反,反-2,4-庚二烯醛、己醛等醛类化合物和乙酸的相对含量高于其他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肠膜明串珠菌PC137和柠檬明串珠菌PC222发酵的泡白菜成熟后其挥发性风味相似。不同种乳酸菌在泡白菜发酵速度、风味类型和底物消耗上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白菜类泡菜发酵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 泡菜 乳酸菌 风味 发酵剂
下载PDF
传统发酵食品来源乳酸菌在酸奶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惠文彦 史颖甜 +3 位作者 高敏 周丽凡 程吕麦 郑茹月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6-8,14,共4页
本研究以山西地区传统发酵食品来源的70株乳酸菌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单菌株发酵特性的研究,将发酵性能优良菌株同酸奶基础发酵剂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进行复合发酵,通过测定酸乳滴定酸度、pH、质构性质和感官特性,筛选可用于酸奶... 本研究以山西地区传统发酵食品来源的70株乳酸菌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单菌株发酵特性的研究,将发酵性能优良菌株同酸奶基础发酵剂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进行复合发酵,通过测定酸乳滴定酸度、pH、质构性质和感官特性,筛选可用于酸奶发酵的潜在菌株。在对70株乳酸菌进行单菌株发酵特性的研究中发现,菌株M6-2、M8-2、M10-1、M10-2在脱脂乳中培养24 h后,发酵特性较好,酸度分别可达到72.30±2.76°T、60.57±5.53°T、68.39±8.29°T、121.15±11.05°T;pH可达到5.16±0.02、5.19±0.02、4.78±0.01、4.03±0.06,且凝乳状态较好。在进一步通过与基础发酵剂复合发酵脱脂乳中发现,四株菌分别与基础发酵剂发酵酸奶中,M10-2的感官评价得分较高,总分为85.45。滴定酸度和pH分别为90.12±10.16°T、4.37±0.01。硬度、凝胶强度、弹性、内聚性、胶着性等质构特性分别为21.77±2.35 gf、38.62±3.86 gf、0.63±0.05、0.36±0.01、7.88±0.32 gf。经综合评定,菌株M10-2较适用于酸乳发酵剂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发酵食品 乳酸菌 发酵特性 发酵剂
下载PDF
促熟干酪的非发酵剂乳酸菌筛选及其对干酪浆模型蛋白质降解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周蕊 李晓东 潘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135,共5页
从中国传统发酵食品酸菜中分离筛选促进干酪成熟的非发酵剂乳酸菌,并研究其对干酪浆蛋白质降解的影响。应用ROGOSA琼脂从东北农家酸菜中分离菌株,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法进行复筛,通过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筛选菌株,最后研究筛选菌株对... 从中国传统发酵食品酸菜中分离筛选促进干酪成熟的非发酵剂乳酸菌,并研究其对干酪浆蛋白质降解的影响。应用ROGOSA琼脂从东北农家酸菜中分离菌株,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法进行复筛,通过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筛选菌株,最后研究筛选菌株对干酪浆蛋白水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酸菜中筛选出一株可以促进干酪成熟的非发酵剂乳酸菌S-1,经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ubsp.plantarum ST-Ⅲ),此菌株产酸能力低,具有较高的自溶度与氨肽酶活力,在干酪浆模型成熟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蛋白水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 促熟 酸菜 非发酵剂乳酸菌 筛选 鉴定 蛋白质降解
下载PDF
浓缩型乳酸菌发酵剂制备中几个技术关键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77
7
作者 山丽杰 田洪涛 +2 位作者 贾英民 孙纪录 李雅乾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6-69,共4页
对浓缩型乳酸菌发酵剂制备中菌株的选择、菌体增殖培养、细胞浓缩分离、生物保藏等技术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进一步发展浓缩型乳酸菌发酵剂提供依据。
关键词 浓缩型乳酸菌发酵剂 制备 菌株选择 菌体增殖培养 发酵乳制品
下载PDF
功能性乳酸菌发酵剂在食品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元莉 吕欣 +2 位作者 陈晓红 姜梅 董明盛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5-38,共4页
功能性乳酸菌发酵剂是具有一种或几种固有功能特性的发酵剂,其在感官、技术、营养或健康方面的各种优势使之在食品发酵工业中的应用潜力巨大:它可用于食品防腐、提高食品安全性,改善食品质构和风味,加速奶酪成熟,可产生功能因子、去除... 功能性乳酸菌发酵剂是具有一种或几种固有功能特性的发酵剂,其在感官、技术、营养或健康方面的各种优势使之在食品发酵工业中的应用潜力巨大:它可用于食品防腐、提高食品安全性,改善食品质构和风味,加速奶酪成熟,可产生功能因子、去除毒副因子从而使食品具有保健功效;某些抗噬菌体发酵剂还可解决乳品工业中的噬菌体污染问题。通过基因工程或菌株筛选可以获得所需的功能性发酵剂,它使人们可以更好地控制发酵过程,为消费者提供新型健康食品,此外还有利于食品企业的多样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发酵剂 乳酸菌 应用
下载PDF
浓缩乳酸菌发酵剂的现状 被引量:47
9
作者 乔发东 吴秀芳 +1 位作者 南庆贤 兰凤英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2-23,共2页
总结了浓缩乳酸菌发酵的应用及研究概况,并对不同的加工方法加以分析。
关键词 浓缩乳酸菌 发酵剂 酸奶 工艺
下载PDF
乳酸菌对中国传统主食馒头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马先红 刘景圣 +1 位作者 张文露 陈翔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13,共4页
传统馒头发酵剂由多种微生物群体组成,乳酸菌是馒头传统发酵剂中的重要微生物类群,其种类和数量与馒头的品质存在内在联系。该文针对馒头传统发酵剂中乳酸菌菌群的发展过程以及乳酸菌发酵与馒头品质的关系进行了综述,为馒头发酵剂的研... 传统馒头发酵剂由多种微生物群体组成,乳酸菌是馒头传统发酵剂中的重要微生物类群,其种类和数量与馒头的品质存在内在联系。该文针对馒头传统发酵剂中乳酸菌菌群的发展过程以及乳酸菌发酵与馒头品质的关系进行了综述,为馒头发酵剂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馒头 发酵剂 乳酸菌 品质
下载PDF
传统馒头发酵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1
作者 滕超 曲玲玉 +3 位作者 孙伟哲 戴浩晨 孙宝国 李秀婷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共5页
本文总结了我国馒头的主要发酵剂类型,并详细论述了传统发酵剂中主要微生物的种类及其对馒头品质的影响,介绍了传统发酵剂对馒头风味的影响以及当前馒头发酵剂多菌种复合发酵方式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馒头 传统发酵剂 酵母菌 乳酸菌
下载PDF
酸乳高自溶度复合发酵剂配方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洁 王希卓 +3 位作者 刘鹭 文一 张书文 吕加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72-279,共8页
乳酸菌的自溶特性可对发酵乳制品品质产生影响,发酵剂菌体快速自溶不仅缩短酸乳发酵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菌体自溶之后释放的胞内物质又决定着酸乳的风味和感官特性。为了复配出一种高质量的复合型酸乳发酵剂,该文对前期研究筛... 乳酸菌的自溶特性可对发酵乳制品品质产生影响,发酵剂菌体快速自溶不仅缩短酸乳发酵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菌体自溶之后释放的胞内物质又决定着酸乳的风味和感官特性。为了复配出一种高质量的复合型酸乳发酵剂,该文对前期研究筛选出的3株高度自溶的酸乳发酵剂菌株: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sp. Bulgaricus)LD3-A3、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ssp.)GS1-A8和乳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lactis)S15-A3进行复配,运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复合发酵剂中各菌株比例,并讨论了3株菌株之间的共生关系和交互作用,根据所建模型优选结果,最后确定3种菌株最优组合方案为:GS1∶LD3-A3∶S15-A3为45∶1∶3。使用该复合发酵剂制作的酸乳感官性状优良,具有较好的风味和质地,在货架期贮藏条件下(10~15℃)后酸化程度小,可极好的满足生产需要。该文所得高自溶度复合发酵剂具有很好的生产实践指导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剂 发酵 乳酸菌 自溶 酸乳
下载PDF
泡菜复合发酵剂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丽 宗绪岩 +2 位作者 张静 卫春会 罗惠波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2-184,共3页
为了获得泡菜复合发酵剂的培养基配方,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方式等数学方法研究培养条件,并根据数学模型绘制各因素间的响应面图,讨论各因素对两种乳酸菌混菌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脱脂乳酶解液添加量为16.3%、葡萄... 为了获得泡菜复合发酵剂的培养基配方,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方式等数学方法研究培养条件,并根据数学模型绘制各因素间的响应面图,讨论各因素对两种乳酸菌混菌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脱脂乳酶解液添加量为16.3%、葡萄糖含量为1.9%、VC含量为0.9%的条件下,经过30℃培养6h后,发酵剂菌数可达1.6×1010 CFU/mL,与理论值接近,且效果优于传统MRS乳酸菌培养基,各因素对于菌数的影响顺序为酶解液>葡萄糖含量>VC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 复合发酵剂 乳酸菌 培养基
下载PDF
传统面食发酵剂中菌群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杨浣漪 张国华 何国庆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115-2119,共5页
我国传统面食发酵剂的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制作的馒头、包子等发酵食品因风味独特而深受大家喜爱,但对传统面食发酵剂中微生物菌群的研究却非常薄弱。本文以河南地区的传统面食发酵剂为对象,采用分离培养及分子鉴定技术对其微生物生... 我国传统面食发酵剂的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制作的馒头、包子等发酵食品因风味独特而深受大家喜爱,但对传统面食发酵剂中微生物菌群的研究却非常薄弱。本文以河南地区的传统面食发酵剂为对象,采用分离培养及分子鉴定技术对其微生物生态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微生物基本形态特征观察结合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鉴定技术,将分离到的30株酵母菌鉴定为4类,其中11株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6株为异常毕赤酵母(Pichia anomala),8株为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5株为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其中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为优势酵母菌种;分离的28株乳酸菌中13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8株为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7株为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其中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为优势乳酸菌。此外,样品中还分离到了一株霉菌,经鉴定为米根霉(Rhizopus oryz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食发酵剂 酵母菌 乳酸菌 霉菌
下载PDF
米发糕的双菌发酵剂工艺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玉芳 刘小翠 +2 位作者 鲍方芳 熊善柏 赵思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8-92,共5页
以早籼米为原料,利用酵母菌和乳酸菌复配制成米发糕的专用发酵剂,研究两种菌的培养及比例对米发糕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工艺配方。结果表明:采用马铃薯培养基对酵母菌进行培养和增菌;采用麦芽浸汁粉培养基对乳杆菌进行培养和增菌;将菌... 以早籼米为原料,利用酵母菌和乳酸菌复配制成米发糕的专用发酵剂,研究两种菌的培养及比例对米发糕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工艺配方。结果表明:采用马铃薯培养基对酵母菌进行培养和增菌;采用麦芽浸汁粉培养基对乳杆菌进行培养和增菌;将菌悬液按数量比为酵母菌∶乳酸菌=107∶107进行混合后浓缩至6.5%,加入8.5%米粉,0.3%白糖和0.15%单甘酯,混匀于32℃下热风干燥至含水量为13%。发酵剂贮藏一段时间后制作的米发糕品质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发糕 酵母菌 乳酸菌 发酵剂
下载PDF
不同酸奶发酵剂菌株发酵性质的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毛健 宁佳 +1 位作者 赵建新 张灏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11,共4页
为了筛选出优良的酸奶发酵剂,对5株乳酸菌进行了单菌的酸奶发酵实验。根据酸奶的物理性质(黏度、质构)、生长特性(活菌计数)、感官评定以及后酸化等指标进行筛选评定。结果表明:LG23的发酵乳具有较好的粘度、较小的硬度、最好的黏着力,... 为了筛选出优良的酸奶发酵剂,对5株乳酸菌进行了单菌的酸奶发酵实验。根据酸奶的物理性质(黏度、质构)、生长特性(活菌计数)、感官评定以及后酸化等指标进行筛选评定。结果表明:LG23的发酵乳具有较好的粘度、较小的硬度、最好的黏着力,其菌株具有较好的生长性,而54号菌株的发酵乳综合感官评价指标最好;S28菌株发酵乳的后酸化现象较为严重,其他菌株的发酵乳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奶 发酵剂 乳酸菌 分离 筛选 评价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剂高密度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34
17
作者 熊晓辉 于修鑑 +1 位作者 熊强 陆利霞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7-21,共5页
研究了乳酸菌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温度、接种量、起始pH等)和培养基组成(氮源、碳源、缓冲盐等),优化确定了乳酸菌发酵剂的适宜培养条件为:起始pH值为6.5,培养温度为37℃,培养基配比为麦芽糖∶乳糖(1∶1)2%、牛肉膏1.0%、缓冲盐A0.5%、N... 研究了乳酸菌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温度、接种量、起始pH等)和培养基组成(氮源、碳源、缓冲盐等),优化确定了乳酸菌发酵剂的适宜培养条件为:起始pH值为6.5,培养温度为37℃,培养基配比为麦芽糖∶乳糖(1∶1)2%、牛肉膏1.0%、缓冲盐A0.5%、NaCl0.25%、MgSO40.1%,接种量4%,进一步探索了半连续法进行高密度培养,结合优化的培养条件,可使乳酸菌的液体发酵活菌密度至1.1×1012CF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发酵剂 高密度培养
下载PDF
酸奶发酵剂和乳酸菌生物技术育种 被引量:36
18
作者 徐成勇 郭本恒 +2 位作者 吴昊 夏宏钢 诸葛健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55-59,共5页
由新鲜牛奶制成的酸奶由于其丰富的营养、特殊的风味、爽滑的质构和良好的生理功能 ,倍受人们青睐。对酸奶乳酸菌的微生物种类、功能及其组成的酸奶发酵剂进行了综述 ,并简要介绍了乳酸菌生物工程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及酸奶乳酸菌研究领... 由新鲜牛奶制成的酸奶由于其丰富的营养、特殊的风味、爽滑的质构和良好的生理功能 ,倍受人们青睐。对酸奶乳酸菌的微生物种类、功能及其组成的酸奶发酵剂进行了综述 ,并简要介绍了乳酸菌生物工程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及酸奶乳酸菌研究领域一些令人感兴趣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奶 乳酸菌 微生物 发酵 发酵剂
下载PDF
具有降解亚硝酸盐特性的泡菜发酵剂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闫亚梅 吕嘉枥 +2 位作者 王霄鹏 杜冰 王笋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41,共7页
选用从西北地区泡菜中分离出的6株乳酸菌(植物乳杆菌、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发酵乳杆菌、戊糖乳杆菌、短乳杆菌)进行降解亚硝盐能力测试,筛选得到具有较强亚硝酸盐降解力的4株供试菌。然后选用10种蔬菜对供试菌进行增菌培养基的初筛,... 选用从西北地区泡菜中分离出的6株乳酸菌(植物乳杆菌、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发酵乳杆菌、戊糖乳杆菌、短乳杆菌)进行降解亚硝盐能力测试,筛选得到具有较强亚硝酸盐降解力的4株供试菌。然后选用10种蔬菜对供试菌进行增菌培养基的初筛,在此基础上扩大培养复筛。并对供试菌离心浓缩后,按照等比例与保护剂混合进行菌体悬浮,再喷雾干燥制备菌粉。按照不同的接菌量进行泡菜发酵实验,最后验证了泡菜发酵剂的保存时间。结果表明:亚硝酸盐的降解率依次为87%,93%,88%,88%,83.2%,85.5%,同时选取黄瓜汁作为4株供试菌的增菌培养基时,活菌数都达到1011 cfu/mL以上;L1,L3和L4的最佳离心条件为4℃下离心转速为6000r/min,离心10min;L2的最佳离心条件为4℃下离心转速为6000r/min,离心20min,泡菜发酵过程中接种量为4%时最佳,发酵120h亚硝酸盐含量降为0mg/kg;不同的保存条件对发酵剂中活菌数下降的速度影响差异很大,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发酵剂中活菌数呈指数下降趋势,与室温相比较,4℃条件下活菌数下降比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 泡菜 乳酸菌 发酵剂
下载PDF
干酪加工中的牛奶内源酶和非发酵剂乳酸菌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非 张寒冰 刘晓玲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2-54,共3页
介绍了干酪加工中起作用的牛奶内源酶及微生物,包括血浆酶、组织蛋白酶D、半胱氨酸蛋白酶、脂蛋白脂肪酶和非发酵剂乳酸菌及它们的作用机制和特性。
关键词 血浆酶 组织蛋白酶D 脂蛋白脂肪酶 半胱氨酸蛋白酶 非发酵剂乳酸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