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立腰椎动静力不稳山羊模型用于椎间盘退变研究
1
作者 陈致介 周志 +2 位作者 田子扬 王震炜 李展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6-383,共8页
目的:建立有应用价值的腰椎动静力不稳的山羊模型,模拟人体局部因素的影响和病理生理的应力负荷对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的作用。方法:通过腰椎动静力不稳手术(lumbar dynamic and static instability,LDSI... 目的:建立有应用价值的腰椎动静力不稳的山羊模型,模拟人体局部因素的影响和病理生理的应力负荷对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的作用。方法:通过腰椎动静力不稳手术(lumbar dynamic and static instability,LDSI)破坏山羊脊柱的后柱结构,包括离断竖脊肌、背阔肌、腰最长肌、棘肌等破坏腰椎动态力学稳定,离断腰椎棘突、棘上韧带、棘间韧带等破坏腰椎静态力学稳定,使腰椎产生动态力和静态力的失衡,造成脊柱后柱稳定性的丧失。以生物力学稳定性为突破点,而不破坏椎间盘结构的完整性,建立腰椎动静力不稳的山羊模型,并通过52周的术后随访,利用腰椎X线片、磁共振以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等技术手术评估山羊的椎间盘高度指数(disc height index,DHI),Pfirrmann MRI分级和Masuda组织学评分等。结果:LDSI组山羊腰椎的DHI在术前0周(0.184±0.015),术后26周(0.105±0.006)和术后52周(0.075±0.007)存在差异(0周vs.26周,P<0.05;26周vs.52周,P<0.05)。LDSI组山羊腰椎的Pfirrmann分级在术前0周(1.167±0.408),术后26周(2.333±0.516)和术后52周(3.667±0.817)存在差异(0周vs.26周,P<0.05;26周vs.52周,P<0.05)。LDSI组山羊腰椎的Masuda组织学评分在术前0周(3.500±0.577),术后26周(6.250±0.957)和术后52周(8.000±0.816)存在差异(0周vs.26周,P<0.05;26周vs.52周,P<0.05)。结论:LDSI能够造成山羊椎间盘高度降低、终板边界模糊和含水量降低,在不破坏椎间盘结构完整的基础上模拟了人体长期反复劳损而导致的IVDD,更符合人体实际,有助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山羊模型 腰椎动静力不稳
下载PDF
动静加载下煤体失稳破坏能量阈值研究及应用
2
作者 王永涛 杜明浩 +2 位作者 任志伟 王俊 胡亚波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9期227-231,共5页
采用霍普金森压杆进行了一维、三维动静组合加载试验,研究了动静组合加载下煤体破裂过程中能量演化规律,确定了动静组合加载作用下煤体失稳破坏能量阈值,并对新河煤矿7305工作面冲击危险区进行划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动载应力逐渐增加... 采用霍普金森压杆进行了一维、三维动静组合加载试验,研究了动静组合加载下煤体破裂过程中能量演化规律,确定了动静组合加载作用下煤体失稳破坏能量阈值,并对新河煤矿7305工作面冲击危险区进行划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动载应力逐渐增加,煤体相继经历压密与弹性阶段,此阶段煤体输入能量较小,相应的吸收能比率ξ也缓慢增加;但煤体裂纹快速扩展时,随着外部动载持续增加,煤体吸收能快速增高,且吸收能比率ξ也相应增加,待煤体发生宏观破坏时,吸收能比率ξ达到极限值。吸收能比率ξ的极限值可作为动静组合加载作用下煤体失稳破坏的指示点,其对应的煤体吸收能可作为煤体失稳破坏能量阈值。提出了三维动静组合加载作业下煤体失稳破坏能量阈值与静载和外界冲击速度的量化关系式,并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圈定了工作面冲击危险区域。此项研究对矿井动力灾害防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加载 煤体 失稳 能量阈值
下载PDF
静稳定快速变化的飞行器驾驶仪极点配置设计
3
作者 胡牡丹 赵志权 +1 位作者 庄宇 李智军 《教练机》 2024年第2期33-37,共5页
从伪攻角三回路自动驾驶仪的数学模型出发,分析了系统稳定边界,给出了最大允许的机体不稳定度经验公式。结合工程应用情况,建立了控制参数与闭环极点的简便解析关系,并对控制参数进行了预测校正。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便捷有效,收敛速度快... 从伪攻角三回路自动驾驶仪的数学模型出发,分析了系统稳定边界,给出了最大允许的机体不稳定度经验公式。结合工程应用情况,建立了控制参数与闭环极点的简便解析关系,并对控制参数进行了预测校正。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便捷有效,收敛速度快,适用于静稳定性快速变化的飞行器三回路自动驾驶仪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回路自动驾驶仪 静不稳定飞行器 极点配置 预测校正 带宽
下载PDF
Stability analysis of rib pillars in highwall mining under dynamic and static loads in open‑pit coal mine 被引量:5
4
作者 Haoshuai Wu Yanlong Chen +3 位作者 Haoyan Lv Qihang Xie Yuanguang Chen Jun G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CAS CSCD 2022年第3期120-135,共16页
The retained coal in the end slope of an open-pit mine can be mined by the highwall mining techniques.However,the instability mechanism of the reserved rib pillar under dynamic loads of mining haul trucks and static l... The retained coal in the end slope of an open-pit mine can be mined by the highwall mining techniques.However,the instability mechanism of the reserved rib pillar under dynamic loads of mining haul trucks and static loads of the overlying strata is not clear,which restricts the safe and efcient application of highwall mining.In this study,the load-bearing model of the rib pillar in highwall mining was established,the cusp catastrophe theory and the safety coefcient of the rib pillar were considered,and the criterion equations of the rib pillar stability were proposed.Based on the limit equilibrium theory,the limit stress of the rib pillar was analyzed,and the calculation equations of plastic zone width of the rib pillar in highwall mining were obtained.Based on the Winkler foundation beam theory,the elastic foundation beam model composed of the rib pillar and roof under the highwall mining was established,and the calculation equations for the compression of the rib pillar under dynamic and static loads were develop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rib pillar width,the total compression of the rib pillar under dynamic and static loads decreases nonlinearly,and the compression of the rib pillar caused by static loads of the overlying strata and trucks has a decisive role.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were also performed in this study.I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the coal seam with a buried depth of 122 m and a thickness of 3 m is mined by highwall mining techniques.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rib pillar instability model of the highwall mining system,it is found that when the mining opening width is 3 m,the reasonable width of the rib pillar is at least 1.3 m,and the safety factor of the rib pillar is 1.3.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s of theoretical calculation,which verif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rib pillar stability.This resear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stability analysis of rib pillars under highwall m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pit coal mine Dynamic and static loads Highwall mining Rib pillar Catastrophe instability
下载PDF
Control of static unstable airframes 被引量:2
5
作者 Junfang Fan Defu Lin +1 位作者 Zhong Su Qing L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0年第6期1063-1071,共9页
The challenge and control problems of static unstable missiles are presented. The steady-state benefits of static instability are illustrated, while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challenge is described both by the charact... The challenge and control problems of static unstable missiles are presented. The steady-state benefits of static instability are illustrated, while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challenge is described both by the characteristic lag of airframe and the increment of necessary control usage. Control limitation led by unstable zero-pole pair is analyzed for preliminary design and evaluation. Linear control strategy is examined wherein two and three loop acceleration autopilots with different control usages are developed using an optimal control approach combined with frequency domain constraint. The weights selection and relation with system performance are detailed. Then the nonlinear backstepping recursive method is detailed to determine how well it is able to follow command and its engineering feasibi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static unstable missile is controllable, while the actuator bandwidth is the crucial limited factor. There should be a compromise between overall performance and actuator pay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sile control static instability optimal control BACKSTEPPING weight matrix unstable zero-pole pair.
下载PDF
Catastrophe model and its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static loading rock system under impact load 被引量:2
6
作者 左宇军 李夕兵 +3 位作者 王卫华 张义平 马春德 闫长斌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6年第3期281-285,共5页
According to the catastrophe model for impact buckling of static loading structures, a new catastrophe model for impact loading failure of a static loading rock system was established, and one dimension (1D) catastrop... According to the catastrophe model for impact buckling of static loading structures, a new catastrophe model for impact loading failure of a static loading rock system was established, and one dimension (1D) catastrophe model was analyzed. The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urcation collection where catastrophe may take place is not only decided by mechanical system itself but also relates to exterior loading,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results obtained under mono-static loading where the bifurcation collection is only determined by mechanics of the system itself and has nothing to do with exterior loading. In addition, the corresponding 1D coupled static-dynamic loading experiment is designed to verify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catastrophe model. The test is done with Instron 1342 electro-servo controlled testing system, in which medium strain rate is caused by monotony rising dynamic load. The parameters are obtained combining theoretical model with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curves of critical dynamic load vs static load are rather coincided, thus the new model is proved to be corr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ic loading rock system impact load instability catastrophic model coupled static-dynamic loading
下载PDF
Π型叠合梁斜拉桥建造全周期静风失稳模式及机理研究
7
作者 薛晓锋 吕盛昌 +1 位作者 曹体锁 高广中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04-213,共10页
为了研究低抗扭转刚度斜拉桥建造全周期的静风稳定特征,采用风洞试验获得施工、运营阶段±10°风攻角区间主梁静风三分力系数,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采用内、外双层迭代算法同时计入斜拉桥几何非线性和风荷载非线性,对主跨跨... 为了研究低抗扭转刚度斜拉桥建造全周期的静风稳定特征,采用风洞试验获得施工、运营阶段±10°风攻角区间主梁静风三分力系数,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采用内、外双层迭代算法同时计入斜拉桥几何非线性和风荷载非线性,对主跨跨径为480 m的Π型钢混叠合梁斜拉桥进行了建造全周期非线性静风响应分析。追踪该桥各典型施工阶段主梁变位和拉索索力随风速的变化,以揭示低抗扭刚度斜拉桥建造运营全过程中的静风失稳模式及失稳机理。分析结果表明:随施工阶段发展,静风失稳模式多次变化;各工况下的静风失稳均是三向变位的复杂耦合行为,本桥扭转和竖向变位交替占主导地位;最大单悬臂阶段为各施工阶段中最不利的一个工况,其失稳风速仅为72 m/s且结构响应较大。扭转为主导的失稳是由于拉索系统的应力降低而引起的结构破坏,而竖向变位为主的失稳是由结构较大变位引起的整体刚度的丧失导致的。静风失稳的内在机理是结构在风载下的附加风攻角反作用于风荷载使升力和升力矩迅速变化,同时结构的非线性变形导致拉索系统应力降低和结构刚度降低使结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斜拉桥 静风稳定 施工过程 失稳模式 失稳机理
下载PDF
大跨度矩形巷道围岩失稳破坏机制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继兵 岳鹏威 魏晓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91-997,共7页
巷道围岩的失稳破坏是资源开采阶段面临的重要问题。首先,对巷道围岩失稳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探究巷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基于ANSYS/LS-DYNA仿真平台对不同跨度巷道(4、6、8、10 m)进行动静荷载耦合响应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当巷道... 巷道围岩的失稳破坏是资源开采阶段面临的重要问题。首先,对巷道围岩失稳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探究巷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基于ANSYS/LS-DYNA仿真平台对不同跨度巷道(4、6、8、10 m)进行动静荷载耦合响应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当巷道埋深、底板梁厚度等因素一定时,巷道跨度是影响巷道围岩失稳的主要因素。巷道围岩在初始静应力场作用时,第一主应力随着跨度的增加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跨度的增加(10 m)会使巷道围岩x和y方向的应力发生突增现象,均在巷道底板处有相对较大的拉应力。巷道跨度的增大,导致左右两帮的移近量有所增加;顶板下沉和底板隆起的程度显著增加,加剧巷道失稳破坏风险。在静动荷载耦合作用下,巷道围岩发生失稳破坏,破坏程度随跨度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围岩 大跨度 数值模拟 动静荷载耦合 围岩失稳
下载PDF
防屈曲支撑外伸连接段破坏失效机理及试验研究
9
作者 吴克川 陶忠 +4 位作者 潘文 戴必辉 兰香 余文正 张龙飞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49,共9页
防屈曲支撑(BRB)外伸连接段的稳定控制是保证其正常发挥耗能作用的关键。基于已有试验中出现的BRB外伸段破坏形式及特征,分析BRB外伸连接段的失稳破坏过程及破坏失效机理,研究不同失效模式下外伸连接段失稳破坏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改善... 防屈曲支撑(BRB)外伸连接段的稳定控制是保证其正常发挥耗能作用的关键。基于已有试验中出现的BRB外伸段破坏形式及特征,分析BRB外伸连接段的失稳破坏过程及破坏失效机理,研究不同失效模式下外伸连接段失稳破坏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改善外伸连接段稳定性能的端部构造形式。基于理论分析推导不同失效模式下相应外围约束单元与外伸连接段控制截面上的轴力与弯矩计算公式,建立不同失效模式下外伸连接段的稳定分析模型,并通过拟静力试验验证所提出端部构造形式的合理性及稳定分析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BRB外伸连接段的失稳破坏为约束单元或外伸段控制截面上的压弯作用效应超过其极限承载力;外伸段的稳定性与支撑端部转角变形的大小密切相关,且BRB耗能单元的高阶多波屈曲变形是引起支撑端部转动变形的直接原因;满足稳定设计准则条件下,减小外伸段长度及耗能单元与约束单元间的间隙值,增加约束过渡段长度,可进一步提高外伸段工作性能的稳定性;符合外伸段稳定条件及端部构造形式的3根BRB在试验过程中未出现外伸段的失稳破坏,其外伸段控制截面上的压弯作用效应均处于弹性范围内。研究为BRB外伸连接段的稳定设计及相应的稳定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屈曲支撑 外伸连接段 失稳破坏 拟静力试验
下载PDF
自走式农业机械静态稳定性研究现状及展望
10
作者 姜欢龙 严重勇 +3 位作者 李青涛 梁丽 李佳阳 谭芸颖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32-41,共10页
自走式农业机械的失稳问题一直是困扰农业机械发展的难题。对自走式农业机械的静态稳定性进行研究,有利于降低其工作时发生失稳的概率,避免失稳带来的危害,同时保证其作业的可靠性。文章首先总结了国内现有的自走式农业机械静态稳定性... 自走式农业机械的失稳问题一直是困扰农业机械发展的难题。对自走式农业机械的静态稳定性进行研究,有利于降低其工作时发生失稳的概率,避免失稳带来的危害,同时保证其作业的可靠性。文章首先总结了国内现有的自走式农业机械静态稳定性的研究现状,并与国际标准进行对比,突出了国内外对带摇摆轴的自走式农业机械静态稳定性分析的不同;其次介绍了附着系数、重心高度、轮/轨距、轴距、轮胎/履带宽度等因素对静态稳定性能影响的研究现状,并总结了能够提高自走式农业机械静态稳定性的底盘调平、可变底盘和动量飞轮3种技术的研究成果;最后分析了目前自走式农机静态稳定性研究尚存的不足,并对提升静态稳定性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走式农业机械 静态稳定性 失稳 翻倾 滑移
下载PDF
动静载作用下房柱式采空区煤柱失稳时间预测研究
11
作者 王东昊 李文 +2 位作者 张彬 张豪哲 杜明泽 《中国矿业》 2023年第6期123-130,共8页
针对动静载作用下大面积房柱式采空区失稳时间难以预测的问题,以鄂尔多斯市敬老院煤矿为研究背景,通过室内循环加卸载与单轴加载试验对比分析了煤柱在动载与静载作用下力学承载特征。选取开尔文体模型,基于蠕变理论,结合顶板-煤柱系统... 针对动静载作用下大面积房柱式采空区失稳时间难以预测的问题,以鄂尔多斯市敬老院煤矿为研究背景,通过室内循环加卸载与单轴加载试验对比分析了煤柱在动载与静载作用下力学承载特征。选取开尔文体模型,基于蠕变理论,结合顶板-煤柱系统力学模型,得出了房柱式采空区煤柱保持稳定的最小时间函数表达式。考虑时间因素,通过施加循环加卸载荷模拟动静载作用方式,建立了房柱式采空区数值模型,研究了动静载作用下房柱式采空区煤柱随时间失稳的动态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煤样在循环加卸载作用下比在固定载荷作用下的极限破坏强度偏低;煤柱在蠕变作用下的有效承载时间与煤柱横截面积的对数正相关,与煤柱的高度和顶板刚度的对数负相关;将煤柱的破坏过程分为稳定阶段、发育阶段和失稳阶段。通过理论模型、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验证了煤柱有效承载函数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柱式采空区 蠕变特征 失稳时间 动静载作用 循环加卸载
下载PDF
雷暴潜势预报中几个基本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110
12
作者 王秀明 俞小鼎 周小刚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9-399,共11页
基于雷暴发生三要素的雷暴潜势预报思路已被广为接受,文章旨在讨论其在业务预报应用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澄清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内容包括大气层结不稳定与对流;雷暴触发机制与抬升作用及其与天气系统的关系;如何处理雷暴发生三要素"... 基于雷暴发生三要素的雷暴潜势预报思路已被广为接受,文章旨在讨论其在业务预报应用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澄清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内容包括大气层结不稳定与对流;雷暴触发机制与抬升作用及其与天气系统的关系;如何处理雷暴发生三要素"足够"的问题;"流型识别"与"配料法"的综合应用等。层结不稳定是雷暴发生三要素之一,也是短时预报分析的重点.文章讨论了各种中尺度不稳定在雷暴发生中的作用,给出了估计CAPE值时空演变的着眼点,对位势不稳定和对称不稳定概念及其判据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潜势预报 配料法 静力不稳定 位势不稳定
下载PDF
拱的静动力稳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爱荣 李晶 黄永辉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1-12,共12页
拱是一种以受压为主的结构体系,当其所承受的荷载达到某个临界值时,整个结构随即失去平衡,通常可表现为面内或面外失稳.拱的失稳具有类似于脆性断裂的特征,往往无明显征兆、突然发生,且一旦失去稳定,即会造成灾难性的破坏,危及生命财产... 拱是一种以受压为主的结构体系,当其所承受的荷载达到某个临界值时,整个结构随即失去平衡,通常可表现为面内或面外失稳.拱的失稳具有类似于脆性断裂的特征,往往无明显征兆、突然发生,且一旦失去稳定,即会造成灾难性的破坏,危及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从深层次探究拱的稳定性,分析拱的失稳机理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分别从拱的静、动力稳定性角度系统地回顾了单拱、拱桥的面内外稳定性研究进展,综述拱静动力稳定理论与实验研究概况,指出目前关于拱的稳定性分析和研究方法存在的不足,展望拱的稳定性研究发展趋势,为今后拱的稳定性研究提供指导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桥 静力失稳 动力失稳 面内失稳 面外失稳
下载PDF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姿势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4
作者 尹彦 罗冬梅 +1 位作者 刘卉 于冰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67,共7页
姿势稳定性可以从整体上反映人体的姿势控制能力,对姿势稳定性进行评价是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损伤预防的重要方面。明确了姿势稳定性比平衡更适合作为反映人体姿势控制能力的专业术语,详细综述了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静态和动态姿势稳定性... 姿势稳定性可以从整体上反映人体的姿势控制能力,对姿势稳定性进行评价是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损伤预防的重要方面。明确了姿势稳定性比平衡更适合作为反映人体姿势控制能力的专业术语,详细综述了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静态和动态姿势稳定性的主观和客观评价方法,概括分析了现有评价方法的局限性,为今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姿势控制能力测量与评价的方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姿势控制 静态姿势稳定性 动态姿势稳定性
下载PDF
扰动诱发高应力岩体开挖卸荷围岩失稳机制 被引量:21
15
作者 赵光明 许文松 +1 位作者 孟祥瑞 刘崇岩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36-948,共13页
地下开挖过程中高应力区域围岩易发生动力破坏,对地下工程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构成了重大威胁。采用真三轴卸荷扰动岩石测试系统对砂岩进行单面卸荷扰动试验,研究高应力岩体开挖单面卸荷围岩渐进性破坏规律,分析不同初始应力、不同扰动... 地下开挖过程中高应力区域围岩易发生动力破坏,对地下工程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构成了重大威胁。采用真三轴卸荷扰动岩石测试系统对砂岩进行单面卸荷扰动试验,研究高应力岩体开挖单面卸荷围岩渐进性破坏规律,分析不同初始应力、不同扰动振幅、不同扰动频率静动组合条件下高应力岩体单面卸荷力学、破坏特征。结果表明:①单面瞬时卸荷时,轴向应变存在瞬时回弹-压缩流变现象,轴向应力越大,回弹量越小,压缩量越大;②随着第二主应力的增大,破坏强度呈现一个先升高后降低的一个过程,第二主应力为20 MPa处是破坏强度的转折点;③高应力岩体单面卸荷破坏为拉伸-劈裂-剪切复合破坏,第二主应力对卸荷破坏的最终形态呈现着关键因素,在第二主应力为10 MPa时,试样出现拉伸-劈裂-剪切裂纹,随着第二主应力的增加,试样内部剪切现象逐渐消失,出现的劈裂裂纹增加,在第二主应力为20 MPa时,试样内部基本全部处于劈裂破坏;④动静组合作用下,静载的大小与岩样的强度是决定破坏的主要因素,同等扰动条件下,当静载为破坏强度的80%时,破坏强度为148.6 MPa,静载为破坏值的90%时,岩样的整体破坏强度为142.4 MPa,静载越大岩体破坏所需的触发能量越小破坏值越低,静载相同时,随着扰动振幅、频率的增加,岩体的破坏强度越低,对高应力岩体开挖卸荷围岩支护理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面卸荷 扰动 动静组合 失稳机制
下载PDF
十字形和X形艉舵航行体的水动力特性对比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纪军 潘子英 +3 位作者 彭超 夏贤 邱耿耀 李永成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16,共9页
[目的]对于水下航行体的艉布局而言,相较十字形艉布局,X形艉布局具有不超宽、降低舵卡严重后果等优点。由于X形艉布局及其操纵较为特殊,其水动力特性与十字形不同。以SUBOFF为原型,通过数值计算对比十字形和X形艉布局航行体的操纵性水... [目的]对于水下航行体的艉布局而言,相较十字形艉布局,X形艉布局具有不超宽、降低舵卡严重后果等优点。由于X形艉布局及其操纵较为特殊,其水动力特性与十字形不同。以SUBOFF为原型,通过数值计算对比十字形和X形艉布局航行体的操纵性水动力特性。[方法]首先,对比十字形艉布局线性水动力的数值计算与模型试验数据,确定数值计算的网格参数;其次,对全动舵面积相同的X形艉布局航行体线性水动力进行预报,并与十字形艉布局进行对比;最后,采用体积力模拟螺旋桨抽吸,对比研究两方案操纵性水动力特性的差异。[结果]结果表明:在相同全动舵面积下,相较十字形艉,X形艉布局航行体水平面静不稳定系数略小,垂直面静不稳定系数略大;受相邻两舵干扰影响,X形航行体垂直面、水平面舵力特性具有较为明显的不对称性,舵导数减小约27%;抽吸显著改变了十字形和X形艉布局航行体的水动力,舵导数增大约15%~18%。[结论]研究成果可为水下航行体操纵性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OFF 操纵面 水动力特性 静不稳定系数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从不稳定能量角度对条件不稳定相关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10
17
作者 章丽娜 周小刚 徐丽娅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7-526,共10页
大多数深厚的局地对流是在条件不稳定的层结中发生的,这就有必要考虑较厚气层对由底部上升气块所可能产生的总影响。从能量角度讨论了条件不稳定问题中的不稳定能量和对流有效位能,并利用观测资料、结合实例分析了单站地面湿静力能与条... 大多数深厚的局地对流是在条件不稳定的层结中发生的,这就有必要考虑较厚气层对由底部上升气块所可能产生的总影响。从能量角度讨论了条件不稳定问题中的不稳定能量和对流有效位能,并利用观测资料、结合实例分析了单站地面湿静力能与条件不稳定中不稳定能量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从能量观点,对对流有效位能的两种定义进行了讨论,认为对流有效位能定义为正、负不稳定能量之差时,其与动能相联系的表达式中包含了低层抬升速度,可以更全面地用于强对流天气预报,尤其是中国南方暖季的强对流预报。(2)气块从底层上升时,无论经历的是干绝热还是湿绝热过程,湿静力能守恒,所以总能量的变化就是动能的变化,等于外界合力对气块做功的大小,不存在湿静力能向动能的转换。(3)从本质上来说,单站低层湿静力能的时序变化用于对流预报的意义在于预示着正、负不稳定能量的改变,从而影响不稳定能量的值。这可以弥补由于高空探测时间分辨率较粗,不能计算逐时正、负不稳定能量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不稳定 不稳定能量 对流有效位能 湿静力能
下载PDF
饱和黄土的静态液化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9
18
作者 金艳丽 戴福初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293-3298,共6页
利用GDS三轴测试系统,对原状黄土进行了等压/偏压固结不排水剪(ICU/ACU)、常剪应力排水剪(CQD)试验。ICU和ACU试验表明:土体的应力-应变模式为强烈应变软化型,得到了其稳态线和潜在不稳定区,提出液化发生的必要条件就是土体状态位于或... 利用GDS三轴测试系统,对原状黄土进行了等压/偏压固结不排水剪(ICU/ACU)、常剪应力排水剪(CQD)试验。ICU和ACU试验表明:土体的应力-应变模式为强烈应变软化型,得到了其稳态线和潜在不稳定区,提出液化发生的必要条件就是土体状态位于或被带到潜在不稳定区域内。CQD试验表明,土体破坏的启动摩擦角远小于稳态摩擦角。当其应力路径试图穿越不稳定区时发生不完全排水剪缩破坏,具有突发性,检验了提出的不稳定区域的有效性。基于潜在不稳定区域的位置和斜坡土体的应力状态,提出了饱和黄土静态液化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态线 不稳定区 应力路径 静态液化
下载PDF
放宽静稳定性在空空导弹总体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邢晓岚 刘代军 《飞行力学》 CSCD 2002年第3期55-58,共4页
将主动控制技术引入空空导弹总体设计中 ,研究了空空导弹放宽静稳定性设计问题。讨论了放宽静稳定性设计对导弹性能的改善 ,最后给出了静不稳定弹体的系统稳定性判定条件 ,并着重讨论了静不稳定弹体的人工稳定问题。
关键词 主动控制技术 放宽静稳定性 总体设计 空对空导弹
下载PDF
ESA对DFIG风电场并网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建平 丁权飞 +1 位作者 胡丹梅 王昊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18-1124,共7页
针对双馈式风电场接入电网影响原有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的问题.采用潮流方程雅可比矩阵的特征结构分析法(ESA),结合相关节点的参与程度和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裕度,给出了正常负荷下的弱稳定区和极限负荷下的失稳区.风电场并网的简化模... 针对双馈式风电场接入电网影响原有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的问题.采用潮流方程雅可比矩阵的特征结构分析法(ESA),结合相关节点的参与程度和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裕度,给出了正常负荷下的弱稳定区和极限负荷下的失稳区.风电场并网的简化模型在标准IEEE39节点测试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接入风电场后系统的静态稳定裕度降低,弱稳定区域扩大;风电场的接入使得系统的负荷裕度降低,但不影响失稳区和失稳模式;随着风电场有功出力的减小,风电场所在节点的参与因子逐渐增大,系统的静态稳定裕度逐渐减小,风电场所在节点逐渐成为影响系统电压稳定的关键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IG 风电场 ESA 静态电压稳定性 静态稳定裕度 弱稳定区域 负荷裕度 失稳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