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下步态训练对脑瘫患儿行走和平衡能力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范闪闪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648-650,共3页
目的:评估水疗对脑瘫患儿行走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至2023年期间收治的58名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采取步行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水下步态训练.采用20米步行实验比较两组8 w后... 目的:评估水疗对脑瘫患儿行走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至2023年期间收治的58名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采取步行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水下步态训练.采用20米步行实验比较两组8 w后的步态参数;关节角度尺检测下肢关节活动度;三维测力平台检测静态平衡能力.结果:训练8 w后,两组的步伐距离、步伐速度均比训练前显著提升,步伐宽度均比训练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的步伐距离、步伐速度均比对照组显著提升,步伐宽度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训练后,两组的足背屈角度腘窝角度均比训练前显著提升,足背屈角度均比训练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足背屈角度腘窝角度比对照组显著提升,足背屈角度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训练后,两组的压力中心移动轨迹长度(Lng),90%压力中心移动轨迹椭圆面积(Area),X轴方向最大移动距离(DeltaX),Y轴方向最大移动距离(DeltaY),单位面积轨迹长(Lng/A)均比训练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Lng、Area、DeltaX、DeltaY、Lng/A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水疗对于脑瘫患儿的行走及平衡能力康复效果高于普通步行训练,有助于提高患儿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疗 脑瘫患儿 步态 平衡检测 静态压力中心测定
下载PDF
NOVEL FORMULATION OF STATIC STABILITY FOR A WALKING QUADRUPED ROBOT 被引量:4
2
作者 Chen XuedongSchool of Mechanical Scienceand Engineering,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and Technology,Wuhan 430074,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0-122,共3页
By defining the static stable area for foot placement, a new approach toanalysis of quadruped robot stability is presented. Unlike conventionally, the method avoids solvingcomplicated direct kinematics of quadruped ro... By defining the static stable area for foot placement, a new approach toanalysis of quadruped robot stability is presented. Unlike conventionally, the method avoids solvingcomplicated direct kinematics of quadruped robot and shows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obot stabilityand the selection of swing leg. Especially,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be used as real-timeoperation for on-line gait generation and control for quadruped robot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proposed approach is shown through a practical crawling experiment of the quadruped robotTITAN-VI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druped robot static stability gait generation
下载PDF
Typical Gait Analysis of a Six-legged Robot in the Context of Metamorphic Mechanism Theory 被引量:14
3
作者 XU Kun DING Xilun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4期771-783,共13页
The equivalent mechanism of the system is often considered as one specific mechanism in most existing studies of multi-legged robots, however the equivalent mechanism is varying while the robot moves on the ground. Fo... The equivalent mechanism of the system is often considered as one specific mechanism in most existing studies of multi-legged robots, however the equivalent mechanism is varying while the robot moves on the ground. Four typical tripod period gaits of a radial symmetrical six-legged robot are analyzed. Similar to the metamorphic mechanism, the locomotion of multi-legged robot is considered as a series of varying hybrid serial-parallel mechanisms by assuming the constraints of the feet on the ground with hinges. One gait cycle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periods, and in different walking period there is a specific equivalent mechanism corresponding to it, and the walking process of multi-legged robot is composed by these series of equivalent mechanisms. Walking performance can be got by analyzing these series of equivalent mechanisms. Kinematics model of the equivalent mechanism is established, workspaces of equivalent mechanisms are illustrated by simulation and a concept of static stability workspace is proposed to evaluate the static stability of these four gaits. A new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stride length of multi-legged robots is presented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orkspace of two adjacent equivalent parallel mechanisms in one gait cycle. The stride lengths of four gaits are given by simulations. Comparison of stride length and static stability among these four typical tripod gaits are given.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mixed gait and insect-wave gait II have better static stability than mammal kick-off gait and insect-wave gait I. Insect-wave gait II displays its advantage on stride length while the height of robot body lower than 87 mm, mammal kick-off gait has superiority on stride length while the height of robot body higher than 115 mm, and insect-wave gait I shows its shortcoming in stride length. The proposed method based on metamorphic theory and combining the footholds and body height of robot provides a new method to comprehensive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of multi-legged rob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legged robot gait comparison stride length static stability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后静态站立及步行时的平衡和步态特征 被引量:6
4
作者 马圣楠 柯竟悦 +4 位作者 董洪铭 沈双 丁浩 李建萍 李古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6期5784-5789,共6页
背景:前交叉韧带断裂是常见运动损伤之一,一般采用前交叉韧带重建治疗,术后常出现平衡及步行能力下降,目前缺少相关的全面对比研究。目的:探究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静态站立和步行时的平衡及步态特征,并与健康人做全面对比分析,为康复... 背景:前交叉韧带断裂是常见运动损伤之一,一般采用前交叉韧带重建治疗,术后常出现平衡及步行能力下降,目前缺少相关的全面对比研究。目的:探究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静态站立和步行时的平衡及步态特征,并与健康人做全面对比分析,为康复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选择前交叉韧带重建后6-8周患者和健康人(健康对照组)各23例,利用足底压力平板采集静态站立时足底压力中心95%置信椭圆面积、路径长度、平均移动速度及长短轴长度,同时采集步行时的足底压力中心位移、步态线长度、最大移动速度、步态时相占比以及三足区的最大压力。结果与结论:(1)静态站立平衡:前交叉韧带重建组的足底压力中心95%椭圆面积、路径长度、平均移动速度、长短轴长度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同时站立时前交叉韧带重建组前足负重大于健康对照组(P<0.05);(2)步行平衡特征:前交叉韧带重建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足底压力中心内外侧位移显著变大(P<0.05),前后方向位移和最大移动速度无明显差异;前交叉韧带重建组患侧与健侧、患侧与健康对照组、健侧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前者的步态线和单支撑线长度均小于后者(P<0.05);(3)步态周期特征:前交叉韧带重建组的步宽及双支撑期均大于健康对照组(P<0.05),跨步长小于健康对照组(P<0.05);前交叉韧带重建组患侧与健侧比较,站立相、单腿支撑期、摆动前期及足跟到前足时间均减少(P<0.05),而承重反应期和摆动期增加(P<0.05);患侧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足偏角、承重反应期和摆动前期增加,单腿支撑期降低(P<0.05);健侧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站立相、承重反应期、摆动前期及足跟到前足时间均明显增加,摆动期减少(P<0.05);(4)三足区最大压力:患侧与健侧比较,前足、足弓和足跟的最大压力均显著降低(P<0.05);患侧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三足最大压力也明显减少(P<0.05);健侧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前足最大压力降低明显(P<0.05),而足弓与足跟无显著差异;(5)结果表明,前交叉韧带重建后6-8周患者的静态及动态平衡能力均明显低于健康人,且健侧的平衡功能也显著下降;在步行中患者出现跨步长缩短、步宽增加,患侧支撑期减少、摆动期增加等步态问题;提示术后康复时要注重患者双侧的平衡及步态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静态平衡 步态周期 足底压力中心 步态线长度 前后方向位移 内外侧位移 最大移动速度 足底压力
下载PDF
高孔隙度可再生骨支架仿真与实验研究
5
作者 徐淑波 赵晨浩 +4 位作者 刘建营 张森 薛现猛 柳婷婷 林少宇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0-127,共8页
目的 确定单元体与股骨的最佳孔隙度骨支架结构。方法 通过扫描电镜分析选区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melting,SLM)成形试样的微观结构;通过静力学模拟与实验分析不同孔隙度下标准结构与Voronoi多孔结构的压缩变形规律;通过生物力学仿... 目的 确定单元体与股骨的最佳孔隙度骨支架结构。方法 通过扫描电镜分析选区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melting,SLM)成形试样的微观结构;通过静力学模拟与实验分析不同孔隙度下标准结构与Voronoi多孔结构的压缩变形规律;通过生物力学仿真实验分析步态周期下标准结构与Voronoi多孔结构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在选区激光熔化成形的316L不锈钢微观组织中,均匀分布着细小的近六边形、伸长六边形的胞状结构和条柱状亚结构,受压时有利于分散应力,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在压缩变形时,标准结构应力集中于垂直棱柱,易导致棱柱断裂引起试样倾斜;Voronoi结构连接杆的不均匀分布有利于分散应力,使Voronoi结构的最大等效应力(250.34 MPa)远低于标准结构(738.07 MPa),保证了整体受力均匀与结构稳定;在步态周期下,2种骨支架结构的应力随孔隙度的增加而增加,75%孔隙度的Voronoi结构具有更优异的承压能力与缓解应力屏蔽的作用。结论 通过模拟与试验分析,确定了单元体与股骨的最佳孔隙度及Voronoi结构优异的力学性能,验证了在步态周期下高孔隙度Voronoi骨支架结构的可靠性,为股骨置换手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区激光熔化 静力学仿真模拟 生物力学仿真实验 Voronoi多孔结构 高孔隙度 步态周期
下载PDF
解痉纠偏针联合静态平衡仪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临床研究
6
作者 周阳阳 冯金苹 潘录录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24期144-148,共5页
目的:观察解痉纠偏针联合静态平衡仪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静态平衡仪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解痉纠偏针治疗,2组均治疗4周。... 目的:观察解痉纠偏针联合静态平衡仪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静态平衡仪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解痉纠偏针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步态参数,以及简易平衡评定系统测试量表(mini-BESTest)、Berg平衡功能评定量表(BBS)、Ashworth分级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23%,高于对照组80.77%(P<0.05)。2组步速、步频、步长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步速、步频、步长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2组mini-BESTest、BB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mini-BESTest、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Ashworth分级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Ashworth分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痉纠偏针联合静态平衡仪治疗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缓解痉挛状态,改善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解痉纠偏针 静态平衡仪 步态参数 平衡功能
下载PDF
崎岖地形环境下四足机器人的静步态规划方法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帅帅 荣学文 +1 位作者 李贻斌 李彬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87-1296,共10页
为了使四足机器人能够通过姿态调整提高其自身的地形适应性,给出了机器人姿态调整角的计算方法。四足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通过躯干的摆动增加稳定裕度,并使用五次曲线对躯干运动轨迹进行规划,保证了整个运动过程的连续性。另外,为克服机... 为了使四足机器人能够通过姿态调整提高其自身的地形适应性,给出了机器人姿态调整角的计算方法。四足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通过躯干的摆动增加稳定裕度,并使用五次曲线对躯干运动轨迹进行规划,保证了整个运动过程的连续性。另外,为克服机器人无法获取地形信息的不足,规划了一种矩形摆动足足底轨迹。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提出的静步态规划方法,四足机器人可以在未知地形信息的情况下,实时、自主、稳定地通过复杂度较高的崎岖地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控制技术 四足机器人 静步态规划 躯干运动曲线 足底轨迹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四足机器人静步态优化方法 被引量:9
8
作者 韩宝玲 赵锐 +2 位作者 罗庆生 徐峰 赵嘉珩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61-465,共5页
针对四足机器人机身因实现平衡稳定而进行横向调整的静步态稳定性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四足机器人机身横向调整参数优化方法.算法以运动过程中机身的横向调整参数为设计变量,其目标函数综合考虑了四足机器人躯体稳... 针对四足机器人机身因实现平衡稳定而进行横向调整的静步态稳定性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四足机器人机身横向调整参数优化方法.算法以运动过程中机身的横向调整参数为设计变量,其目标函数综合考虑了四足机器人躯体稳定性、行走直线性等运动性能,并利用Matlab与Adams软件对所提出的优化方法进行了一系列仿真实验验证.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优化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寻求全局最优参数,使四足机器人能够实现具有良好运动性能的静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足机器人 粒子群算法 横向调整参数 躯体稳定性 静步态
下载PDF
背向行走训练对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及步态的影响 被引量:38
9
作者 张胜年 林中宝 +1 位作者 袁泳虹 吴新凡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4-307,共4页
目的:研究老年人背向行走训练对其平衡能力及步态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30名健康老年女性分为实验组(18人)和对照组(12人),实验组受试者进行为期12周、每周3次、每次40分钟、训练强度控制在心率110-120次/分之间的背向行走训练。... 目的:研究老年人背向行走训练对其平衡能力及步态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30名健康老年女性分为实验组(18人)和对照组(12人),实验组受试者进行为期12周、每周3次、每次40分钟、训练强度控制在心率110-120次/分之间的背向行走训练。运用红外自动示踪运动分析系统(Motion Analysis)、测力台(KistlerForce Plate)、DJ2L-Ⅱ型电子单脚站立测试仪对受试者实验前后静态平衡能力、正常行走的步态特征进行了测量。结果:(1)实验组训练后左、右侧单脚站立时间较训练前显著延长(P〈0.05),较之对照组也明显延长;静态闭目站立时前后方向上的身体压力中心波动,实验组较之训练前和对照组均显著减小(P〈0.05)。(2)步态运动学测试:实验组训练后躯干最大扭转幅度明显增大(P〈0.05)、躯干左右晃动幅度明显减小(P〈0.05);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均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正常行走时摆动腿抬膝高度、脚前部离地高度均显著提高(P〈0.05);组间比较,实验组左侧抬膝高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3)步态动力学测试:实验组训练后正常行走缓冲时相的最大地面约束力明显降低、蹬伸时相的最大地面约束力显著增加(P〈0.05),最大制动力与推进力较实验前也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的两次测试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各项动力学指标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结论:背向行走训练能够提高老年人的静态平衡与运动控制能力,提高老年人行走中的下肢蹬伸力量及缓冲控制能力,改善双侧步长的均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向行走 人体平衡 步态分析
下载PDF
四足机器人坡面静步态平衡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冯华山 王润孝 +2 位作者 赵国斌 李军 王雄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6-441,共6页
着重分析了四足机器人在坡面行走的过渡状态下姿态的平移、俯仰和滚转变化情况。建立了微冲击足尖轨迹模型,消除了机器人坡面行走的平移滑动。采用经滤波处理的姿态反馈角度对中位点各参数进行连续调节,实现过渡状态下对姿态在纵向和横... 着重分析了四足机器人在坡面行走的过渡状态下姿态的平移、俯仰和滚转变化情况。建立了微冲击足尖轨迹模型,消除了机器人坡面行走的平移滑动。采用经滤波处理的姿态反馈角度对中位点各参数进行连续调节,实现过渡状态下对姿态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倾斜补偿。提出了利用姿态角反馈形成对角腿弯曲平衡方法,以动态方式稳定坡面行走姿态。试验表明:四足机器人采用该方法能够稳定实现过渡状态下的坡面行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足机器人 静步态 姿态控制
下载PDF
可直立行走的电动助步轮椅的步态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沈林勇 王代芹 +1 位作者 章亚男 钱晋武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5-20,共6页
现代社会的老年人和下肢残疾人日益增多,由于他们行动不便,他们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代步工具:助步轮椅,不仅能够起到轮椅的作用,还可以站立起来直立行走,帮助使用者跨越障碍或者上下楼梯等。根据助步轮椅的设计要... 现代社会的老年人和下肢残疾人日益增多,由于他们行动不便,他们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代步工具:助步轮椅,不仅能够起到轮椅的作用,还可以站立起来直立行走,帮助使用者跨越障碍或者上下楼梯等。根据助步轮椅的设计要求,分析了助步轮椅的运动模型和力学模型。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助步轮椅的静态行走步态,并分析了这种静态步态的运动稳定性,最后计算了助步轮椅各个关节所需要的运动参数,为以后的机械结构设计、驱动系统设计和控制系统设计做好了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步轮椅 拟人 步态 静态稳定
下载PDF
一种基于静态和动态特征的步态识别新方法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志勇 冯国灿 邹小林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61-264,共4页
最近,利用步态对个人身份进行识别受到越来越多生物识别技术研究者的重视。步态能量图(Gait EnergyImage,GEI)是一种有效的步态表征方法。把步态能量图分解为身体相关能量图(Body-Related GEI,BGEI)、步态相关能量图(Gait-Related GEI,G... 最近,利用步态对个人身份进行识别受到越来越多生物识别技术研究者的重视。步态能量图(Gait EnergyImage,GEI)是一种有效的步态表征方法。把步态能量图分解为身体相关能量图(Body-Related GEI,BGEI)、步态相关能量图(Gait-Related GEI,GGEI)、身体步态相关能量图(Body-Gait-Related GEI,BGGEI)3部分,利用傅立叶描绘子对身体相关能量图(BGEI)、身体步态相关能量图(BGGEI)进行描述,利用Gabor小波提取步态相关能量图(GGEI)的幅值特征,分别研究了它们的识别能力,并在Rank层和Score层融合步态相关能量图(GGEI)、身体步态相关能量图(BGGEI)这两部分信息用于步态识别。该算法在CASIA数据库上进行的试验取得了较高的正确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能量图 静态特征 动态特征 融合 步态识别
下载PDF
头针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足底静态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绍华 张天奉 +1 位作者 王玉龙 肖鹏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在头针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足底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脑卒中后呈偏瘫步态的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34例)、下肢机器人组(34例)和联合治疗组(34例)。头针组予针刺头皮运动区域治疗,下肢机器人组予下肢... 目的探讨在头针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足底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脑卒中后呈偏瘫步态的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34例)、下肢机器人组(34例)和联合治疗组(34例)。头针组予针刺头皮运动区域治疗,下肢机器人组予下肢康复机器人进行步行训练,联合治疗组采用头针与下肢康复机器人相结合进行治疗。康复治疗前及康复治疗3月后以步态分析仪测定患者站立相双侧足底触地面积、负重比、平衡参数的变化。结果干预结束后,3组患者健侧足底触地面积、负重比等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0.01),患侧足底触地面积、负重比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0.01),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头针组和下肢机器人组(P<0.05~0.01)。联合治疗组球长度、椭圆面积、球长度/椭圆面积、椭圆倾斜角度、长轴、短轴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明显优于头针组和下肢机器人组(P<0.05~0.01)。结论头针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静态平衡能力,较单纯头针治疗和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 下肢康复机器人 脑卒中 偏瘫步态 静态平衡
下载PDF
四足步行机器人稳定行走时的步态生成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赫 张文志 李伟娟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0-52,共3页
分析了步行机器人的静态稳定性以及步行过程中重心产生的偏移对稳定性的影响,针对这个不稳定因素,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法,对静态稳定性计算进行了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对原有机器人的步态生成方法做了一定程度的改进。
关键词 四足步行机器人 静态稳定性 步态
下载PDF
六足步行机器人全方位步态的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苏军 陈学东 田文罡 《机械与电子》 2004年第3期48-52,共5页
研究六足步行机器人全方位行走步态,分析其静态稳定性;规划了典型直线行走步态和定点转弯步态,确定了直线行走步态最大跨步和定点转弯步态最大转角;进行了步态控制算法模拟仿真及实地步行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工作正确、有效。
关键词 六足步行机器人 全方位步态 静态稳定性 最大跨步 最大转角
下载PDF
三肢体机器人足部力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樊继壮 朱延河 赵杰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563-2566,共4页
针对一种三肢体机器人的足部三维力/力矩传感器,设计了其信号采集调理电路.对传感器进行静态标定,以提高其测量精度.最后通过结合机器人在各种步态下的移动实验,检测传感器系统的工作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对分... 针对一种三肢体机器人的足部三维力/力矩传感器,设计了其信号采集调理电路.对传感器进行静态标定,以提高其测量精度.最后通过结合机器人在各种步态下的移动实验,检测传感器系统的工作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对分析并控制机器人的运动步态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力/力矩传感器 信号处理系统 静态标定 步态分析
下载PDF
四足步行机器人步态规划与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林砺宗 张松 +1 位作者 王启春 李志豪 《机械与电子》 2010年第1期53-57,共5页
通过对各种步态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得出了稳定行走的最佳步态.为了得到稳定、易于控制的机器人系统,研究和分析了四足机器人的静态稳定性,并给出了系统稳定性的判断方法.
关键词 四足步行机器人 步态规划 静态稳定性
下载PDF
四足机器人步态生成算法研究与仿真 被引量:5
18
作者 权震华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97-401,共5页
在四足机器人行走动态控制的研究中,为使四足机器人能在复杂地面状况下行走,提出了一种四足机器人在不平坦地面爬行时的平动步态生成算法。首先构建四足机器人步行机构模型,根据静态稳定性对角线原理的判定确定机器人腿的摆动顺序;以平... 在四足机器人行走动态控制的研究中,为使四足机器人能在复杂地面状况下行走,提出了一种四足机器人在不平坦地面爬行时的平动步态生成算法。首先构建四足机器人步行机构模型,根据静态稳定性对角线原理的判定确定机器人腿的摆动顺序;以平动步态为例根据机器人前行方向、初始位姿、地面不平坦等因素计算一个步态周期后机器人的位姿从而实现平动直线行走的连续步态算法。考虑了机器人机构约束以及状态变化因素使机器人在每一个步态周期都能跨出尽可能大的步幅实现行走效率的最大化。通过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仿真结果对四足机器人步态稳定性的研究及实现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足机器人 静态稳定性 对角线原理 步态 位姿 步幅
下载PDF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四足机器人静态稳定步态规划
19
作者 韩宝玲 宋明辉 +1 位作者 罗庆生 张天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5年第7期2363-2365,2370,共4页
针对现有技术文献中广泛使用的多种静态稳定步态中速度稳定性与稳定裕度不可兼得的通病,在随动质心的静态步态基础上,利用参数化坐标变换矩阵方法规划出一种四足机器人前进过程中质心以曲线轨迹移动的静态步态方法,使该步态方法以连续... 针对现有技术文献中广泛使用的多种静态稳定步态中速度稳定性与稳定裕度不可兼得的通病,在随动质心的静态步态基础上,利用参数化坐标变换矩阵方法规划出一种四足机器人前进过程中质心以曲线轨迹移动的静态步态方法,使该步态方法以连续性速度运动的过程中保证一定稳定裕度;通过D-H法求得四足机器人的逆运动学坐标变换矩阵,分别在三维空间中对四足机器人的四组足端轨迹方程进行规划,并带入MATLAB软件后以逆运动学方程计算出关节夹角驱动方程,利用步态规划图求出机器人四条腿各自对应的夹角驱动方程以及机体质心轨迹方程;最后在MSC.ADAMS软件中建立四足机器人虚拟样机并对规划的步态进行虚拟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步态对提升四足机器人对于速度连续性以及稳定裕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足机器人 逆运动学 步态规划 静态稳定步态
下载PDF
一种四足仿生机器人步态协调控制的策略 被引量:3
20
作者 谭云福 党培 《微计算机信息》 2010年第32期152-154,共3页
四足仿生机器人的步态协调控制,是四足机器人的研究热门之一,仿照狗的骨骼结构,构建了四足仿生机器人的腿部机构,并对步态协调控制进行了研究;其次,提出了"步态协调"的两层涵义,并且基于静态稳定性分析规划了四足仿生机器人... 四足仿生机器人的步态协调控制,是四足机器人的研究热门之一,仿照狗的骨骼结构,构建了四足仿生机器人的腿部机构,并对步态协调控制进行了研究;其次,提出了"步态协调"的两层涵义,并且基于静态稳定性分析规划了四足仿生机器人腿的协调摆动顺序;然后,采用指数加减速控制算法对单腿关节的运动速度进行规划,依据这个规划结果,实现多关节的协调控制。经验证,这种控制方法能够很好的满足机器人关节运动的协调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足机器人 机器人步态 静态稳定性 关节协调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