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stiffness and static dent resistance of aluminum alloy double-curved panel in viscous pressure forming 被引量:10
1
作者 LI Yi WANG Zhong-Jin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S02期312-317,共6页
The static dent resistance performance of the aluminum alloy double-curved panel formed using viscous pressure forming (VPF)was studied by finite element analysis,which mainly considers the forming process conditions.... The static dent resistance performance of the aluminum alloy double-curved panel formed using viscous pressure forming (VPF)was studied by finite element analysis,which mainly considers the forming process conditions.The whole simulation consisting of three stages,i.e.,forming,spring-back and static dent resistance,was carried out continuously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code ANSYS.The influence of blank holder pressure(BHP)and the drawbead on the stiffness and the static dent resistance of the panels formed using VPF wa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equate setting of the drawbead can increase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double-curved panel,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initial stiffness and the static dent resistance.There is an optimum BHP range for the stiffness and the static dent res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um alloy double-curved panel viscous pressure forming panel stiffness static dent resistanc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下载PDF
Vector form Intrinsic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the Two-Dimensional Analysis of Marine Risers with Large Deformations 被引量:3
2
作者 LI Xiaomin GUO Xueli GUO Haiya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3期498-506,共9页
Robust numerical models that describe the complex behaviors of risers are needed because these constitute dynamically sensitive systems. This paper presents a simple and efficient algorithm for the nonlinear static an... Robust numerical models that describe the complex behaviors of risers are needed because these constitute dynamically sensitive systems. This paper presents a simple and efficient algorithm for the nonlinear static and dynamic analyses of marine risers. The proposed approach uses the vector form intrinsic finite element(VFIFE) method, which is based on vector mechanics theory and numerical calculation. In this method, the risers are described by a set of particles directly governed by Newton's second law and are connected by weightless elements that can only resist internal forces. The method does not requir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tiffness matrix, nor does it need iterations to solve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Due to these advantages, the method can easily increase or decrease the element and change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thus representing an innovative concept of solving nonlinear behaviors, such as large deformation and large displacement. To prov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VFIFE method in the analysis of the risers, rigid and flexible risers belonging to two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marine risers, which usually have differences in modeling and solving methods, are employed in the present study. In the analysis, the plane beam element is adopted in the simulation of interaction forces between the particles and the axial force, shear force, and bending moment are also considere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and those reported in the related literature. The findings revealed that both the rigid and flexible risers could be modeled in a similar unified analysis model and that the VFIFE method is feasible for solving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complex behaviors of marine ris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ne riser vector form intrinsic finite element (VFIFE) static analysis dynamic analysis geometric nonlinearity
下载PDF
基于C#的WinForm窗体传值方法探讨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彬 《电脑知识与技术(过刊)》 2013年第6X期3999-4000,4004,共3页
基于C#的WinForm应用程序开发过程中经常用到窗体之间传值操作,通过对构造函数、属性、模态窗口、静态变量、委托事件和复制粘贴几种窗体间传值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在VS2008平台中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WINform 窗体传值 静态变量 属性
下载PDF
The Topic of Contact Zone Problems in the Shaft and Hole Joint, Taking into Account Component Form Errors
4
作者 Marian Dudziak Andrzej Kabala Andrzej Kolodziej 《Journal of Mechanics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2013年第9期586-590,共5页
In assemblies constructed from components manufactured with radial deviations, cross-section deviations and deviations being combination of both, there occur variable values of local stresses and displacements. Both t... In assemblies constructed from components manufactured with radial deviations, cross-section deviations and deviations being combination of both, there occur variable values of local stresses and displacements. Both the types of shape deviations and their values need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designing process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during machine operation. They have a crucial effect on the value and scatter of maximum reduced von Mises stresses and contact stresses. Axisymmetric joints were examined, in which shafts in selected shape variants and in variable angular positions were associated with a non-deformable hole. The aspects of contact zone problems are presented using the example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ontact between an elliptical saddle-shaped shaft placed in a rigid, non-deformable hole in different angular positions. Occurrence of both variable relative stresses and contact stresses as well as shaft's axial shift and rotary movement resistance were demonstr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m deviations static analysis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axisymmetric joints.
下载PDF
Drafting an Electrostatic Charge Control Plan for a Large Scale Scientific Instrument: Guidelines and a Case Study
5
作者 Clara Oliver Oibar Martinez +1 位作者 Silvia Ronda Jose Miguel Miranda 《Circuits and Systems》 2021年第3期23-38,共16页
Large-scale scientific instruments strongly support top-level research all around the world. Besides their intrinsic merits, they often play a valuable role as pathfinders for developing and testing instrumentation an... Large-scale scientific instruments strongly support top-level research all around the world. Besides their intrinsic merits, they often play a valuable role as pathfinders for developing and testing instrumentation and as training grounds for young researchers. Strategies and roadmaps for these facilities have become a priority for a number of private and public funding organizations. Despite the large amount of mature work done in the industrial arena,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documents providing clear and concise orientation on how to prevent or minimize the damage caused by electrostatic discharges (ESD) in research infrastructure. This paper aims to gather all this information to develop a static charge control plan for a large-scale scientific facility. The specific case of the static charge control plan for the installation of CTA-LST telescopes is added as an example and verification of the actual applicability of the measures proposed in this document, providing static charge in human body monitoring measurements. Specific tests performed on equipment with ESD sensitive components are also described, which helped to assess any possible dam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ic Charge Cherenkov Telescope Array Research infrastructures
下载PDF
电网的分散负荷安全域及其应用(二):线路静态失稳的边界-本质-形态及负荷安全域的稳定裕度
6
作者 竺炜 肖魏 +2 位作者 罗贤超 于瀚翔 郑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37-1749,I0006,共14页
交流线路承载的静态稳定边界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负荷安全域可约束线路压差、维持多级电网电压安全水平,但稳定裕度未知。传统静态功角稳定与电压稳定的概念、机理及分析方法都不相同。研究发现,针对线路两种静态稳定可形成统一的概念、... 交流线路承载的静态稳定边界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负荷安全域可约束线路压差、维持多级电网电压安全水平,但稳定裕度未知。传统静态功角稳定与电压稳定的概念、机理及分析方法都不相同。研究发现,针对线路两种静态稳定可形成统一的概念、机理,而全网静态稳定的充要条件是每条支路都满足静态稳定。基于线路的复变量状态方程,得到末端的复功率-电压(即P_(j)-Q_(j)-U_(j))、复功率-功角(即P_(j)-Q_(j)-θ_(ij))的独立方程;通过可解条件分析、偏导证明,得到唯一的P_(j)-Q_(j)稳定边界及其特征,证明两种失稳的同质性;通过解析几何分析,推导U_(j)和θ_(ij)的稳定边界及其特征,得到符合实际情况的失稳形态解释。基于P_(j)-Q_(j)稳定边界,提出线路负荷安全域的稳定裕度指标以及电压安全水平的修正方法。理论验证基于首端参考系线路模型分析的可行性,提出电网上下级拓扑的稳定域匹配方法。最后,基于状态可观性判据、方程独立性以及平衡点生成原理,分析线路功-角特性的局限性。算例表明,所提的稳定边界、稳定域匹配方法都与PSASP程序收敛性结果吻合。在新能源大量接入导致线路潮流波动性大的背景下,该研究更具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路静态稳定 稳定边界 失稳形态 线路负荷安全域 稳定裕度
下载PDF
高密度城市人口动静集聚与街坊形态关联解析——基于曼哈顿的实证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屹豪 庄宇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46,共11页
高密度城市中人口具有高度流动性,其动静态人口的集聚现象和城市空间形态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关联性。本文以曼哈顿为例,回溯其城市建设与形态演进轨迹,基于当前市域范围内静态和动态人口数据,运用空间聚类分析和曼哈顿人口探索器,识... 高密度城市中人口具有高度流动性,其动静态人口的集聚现象和城市空间形态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关联性。本文以曼哈顿为例,回溯其城市建设与形态演进轨迹,基于当前市域范围内静态和动态人口数据,运用空间聚类分析和曼哈顿人口探索器,识别出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然后分别选取两个动、静态人口密度集中的1 km×1 km城市地段切片,通过空间矩阵分析其中典型街坊形态的量值特征,结果发现4个地段的形体密度存在梯度分异格局,并且与人口动静态分布的差异化现象相关。在此基础上,辨识并抽象出高密度街坊的组构类型,并揭示构成影响城市形态的隐性秩序和关联因素,最后提出曼哈顿城市形态对我国高密度城市建设的三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态人口 高密度 城市形态 曼哈顿
下载PDF
腐蚀环境下钢/铝压印-胶接复合接头的静力学性能研究
8
作者 杨贵秋 邢保英 +2 位作者 曾凯 何晓聪 赵腾飞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3-669,共7页
为探究铝合金压印接头的静力学性能以及腐蚀对压印-胶接复合接头(简称压-胶复合接头)静力学性能的影响,以AA5052铝合金和DP590双相钢为试验板材,分别制备铝/铝组合及钢/铝组合的压印接头和压-胶复合接头,对各组接头开展拉伸试验,并结合... 为探究铝合金压印接头的静力学性能以及腐蚀对压印-胶接复合接头(简称压-胶复合接头)静力学性能的影响,以AA5052铝合金和DP590双相钢为试验板材,分别制备铝/铝组合及钢/铝组合的压印接头和压-胶复合接头,对各组接头开展拉伸试验,并结合扫描电镜分析其静力学性能和失效机理。随后,以0.02 mol/L的NaHSO3溶液作为腐蚀介质,对静力学性能最优的接头试件进行周浸加速腐蚀试验。结果表明:选用强度较大的板材作为上板可以提高压印接头和压-胶复合接头的静力学性能,可将2种接头的失效形式由颈部断裂优化为底部脱落与颈部断裂混合。使用胶黏剂可提升压印接头的静力学性能,但对其失效形式无显著影响。在酸性环境中,钢/铝压-胶复合接头的失效形式由底部脱落与颈部断裂混合逐渐转变为颈部断裂,说明腐蚀老化会导致接头上板的颈部变薄,使其成为剪力传递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而发生断裂。在腐蚀过程中,钢/铝压-胶复合接头的峰值载荷呈递减趋势,能量吸收值呈“台阶”式下降。在中长腐蚀周期下,钢/铝压-胶复合接头的峰值载荷与能量吸收值的下降幅度较小,表明堆积于板材表面的腐蚀物会抑制接头的腐蚀效应。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的汽车轻量化设计和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印接头 压印-胶接复合接头 腐蚀试验 失效形式 静力学性能
下载PDF
双腹板工字型GFRP腰梁机械连接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9
作者 郝增明 王忠胜 +6 位作者 白晓宇 章伟 张鹏飞 孙培富 包希吉 李明 闫楠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3-1439,共7页
为深入研究双腹板工字型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GFRP)腰梁机械连接节点的力学性能,基于无连接和有机械连接2种类型GFRP腰梁的静载试验,分析双腹板工字型GFRP腰梁在三分点对称加荷下的受力特征,明确2种类... 为深入研究双腹板工字型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GFRP)腰梁机械连接节点的力学性能,基于无连接和有机械连接2种类型GFRP腰梁的静载试验,分析双腹板工字型GFRP腰梁在三分点对称加荷下的受力特征,明确2种类型腰梁的极限状态和破坏形式。结果表明:GFRP腰梁采用双腹板工字型截面型式,截面的最大应力为183 MPa,是GFRP腰梁纵向抗拉强度的62%,纵向抗压强度的73%(容许压缩承载力的205%),可以使GFRP材料强度得到充分发挥,腰梁稳定性能良好;GFRP腰梁容易出现局部破坏,首先在翼缘板处发生局部失稳,随即引起腹板产生屈曲破坏,翼缘和腹板连接处出现面层剥离和鼓起,腰梁连接处增设的缀板和螺栓可有效地抑制该局部破坏变形;采用螺栓机械连接并在连接处增设同材质缀板,可降低螺栓钻孔对梁体本身截面的削弱作用,使GFRP腰梁的刚度和极限承载能力分别提高17.9%和44.9%,是GFRP腰梁的合理连接方式。研究成果可为GFRP腰梁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腰梁 机械连接 静载试验 力学性能 破坏形式
下载PDF
基于力图解原型的结构形态参数化生成
10
作者 李媛 胡英杰 +1 位作者 葛凌 李德新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24年第3期77-81,共5页
图解静力学由彼此交互的力图解和形图解组成,通过力图解生成形图解对方案阶段的结构形态推敲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首先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分析得出力图解原型应具备适宜的抽象水平,即中等抽象水平;其次,从结构内力方向、支座数量... 图解静力学由彼此交互的力图解和形图解组成,通过力图解生成形图解对方案阶段的结构形态推敲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首先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分析得出力图解原型应具备适宜的抽象水平,即中等抽象水平;其次,从结构内力方向、支座数量、构件姿态、荷载分布状态与荷载分解方式构建了二维力图解原型谱系;最后,确定参数数量、梳理参数间关系、编写程序生成多个结构形态。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提升力图解操作的交互水平,使设计师在构思方案时更容易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解静力学 中等抽象水平 原型 结构形态 参数化生成
下载PDF
冷弯型钢“框-墙”复合结构墙体上下层间受力性能研究
11
作者 王蕴哲 周天华 +3 位作者 吴函恒 隋璐 王继琴 王帅兵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41,共11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冷弯型钢“框-墙”复合结构墙体,并对2片不同层数的足尺墙体试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依据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位移延性系数等性能指标,与单层墙体对比,重点考察双层墙体上下层间的受力性能。此外,基于ABAQUS...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冷弯型钢“框-墙”复合结构墙体,并对2片不同层数的足尺墙体试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依据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位移延性系数等性能指标,与单层墙体对比,重点考察双层墙体上下层间的受力性能。此外,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双层墙体的滞回性能进行模拟,并对层间连接部位的层间边框梁屈服强度、层间抗拔螺栓间距和高宽比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全程双层墙体上下层间螺栓连接无明显滑移与拔起,具有半刚性特征,且根据位移计实测结果,墙体上下层间位移趋近于0;在考虑了上下层间连接部位后,双层墙体的位移延性系数和峰值荷载较单层墙体分别降低了1.84%和8.33%,说明冷弯型钢“框-墙”复合结构墙体上下层间传力、连接性较好;层间边框梁屈服强度和层间抗拔螺栓间距对墙体的抗剪承载力和抗侧刚度影响较小,而高宽比对双层墙体的抗侧刚度和抗剪承载力影响较大;研究成果可为该类墙体应用于多层冷弯型钢房屋住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弯型钢组合墙体 双层墙体 拟静力试验 层间受力性能 数值分析
下载PDF
集无功和谐波补偿功能于一体的构网型变流器研发
12
作者 朱克平 于彦雪 +2 位作者 胡鹏飞 李帆 沈舒仪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46,92,共6页
为了解决大规模风电并网面临的电压越限、谐波谐振、主动支撑能力变差等问题,充分利用电力电子变换装置灵活可控的优势,研发了一种集静止无功发生器(SVG)和有源滤波器(APF)功能于一体的构网型变流器。类比直流母线电容的充放电特性和同... 为了解决大规模风电并网面临的电压越限、谐波谐振、主动支撑能力变差等问题,充分利用电力电子变换装置灵活可控的优势,研发了一种集静止无功发生器(SVG)和有源滤波器(APF)功能于一体的构网型变流器。类比直流母线电容的充放电特性和同步发电机转子的加减速特性,设计有功控制环,在不引入锁相环的情况下实现电网相位跟随、谐振风险降低;基于无功-电压下垂控制原理,设计无功控制环,实现无功补偿和电压支撑;通过谐波电流检测和内环电流控制,实现负载谐波电流补偿。最后,搭建基于RT-Box的硬件在环实验平台,对所提构网型变流器的多重功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并联设计的集静止无功发生器和有源滤波器功能于一体的构网型变流器可大大改善电网谐波、功率因数,提高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控制 变流器 静止无功发生器 有源滤波器
下载PDF
AZ31镁合金板材准静态-动态冲击流体介质温热复合成形极限研究
13
作者 王元丰 徐俊瑞 +2 位作者 戴宇昕 赵雨东 汪强昆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3,共11页
基于Nakazima半球凸模胀形试验,对AZ31镁合金板材进行了成形极限试验,探究了AZ31镁合金板材在准静态-动态冲击流体温热复合成形下成形极限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会提升AZ31镁合金板材的极限应变,对比准静态与复合成形两种方式下... 基于Nakazima半球凸模胀形试验,对AZ31镁合金板材进行了成形极限试验,探究了AZ31镁合金板材在准静态-动态冲击流体温热复合成形下成形极限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会提升AZ31镁合金板材的极限应变,对比准静态与复合成形两种方式下的极限应变发现, AZ31镁合金板材在准静态-动态复合成形下极限应变值更高,塑性成形性能得到改善。对两种成形方式下的断口形貌扫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准静态-动态复合成形的韧窝比准静态成形的韧窝多且深。对不同成形方式试样在室温、 100及200℃下进行了EBSD分析,发现在室温时,复合成形出现了少量{10-12}拉伸孪晶协调变形。在100℃时,复合成形引入细而薄的拉伸孪晶片层,切割细化晶粒,塑性较准静态成形得到提升。200℃下比准静态成形产生更多的再结晶晶粒是复合成形塑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形极限图 动态冲击成形 准静态成形 流体介质 微观组织
下载PDF
基于静态充电需求的城市公共充电桩选址决策模型
14
作者 王志成 徐金辰 +1 位作者 常燕燕 巴天星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54,共7页
为科学发展新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公共充电桩的建设选址优化展开研究.首先,考虑充电行为与停车行为的强关联性,提出静态充电需求的概念.其次,结合城市停车设施分布与安全间距要求,确定备选点位集合,并构建选址优化模型,在实现满足... 为科学发展新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公共充电桩的建设选址优化展开研究.首先,考虑充电行为与停车行为的强关联性,提出静态充电需求的概念.其次,结合城市停车设施分布与安全间距要求,确定备选点位集合,并构建选址优化模型,在实现满足周边需求的同时,适应中心城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总体规律,实现投建主体的收益最大化.再次,通过引入Voronoi图,平均划分备选点位之间服务范围的空间叠加,简化原模型的约束条件,并设计“两阶段”算法,降低原问题可行域维度,提升求解迭代效率.最后,以沈阳市三环内的城市核心区为实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静态充电需求的城市公共充电桩选址决策模型可通过优先在静态充电需求旺盛的区域布局城市公共充电桩,其在给定参数下,与传统的P-中心模型和集覆盖模型相比,充电收益可提升12.7%以上,充电服务覆盖范围更广,可以更好地保障新能源汽车发展,引导城市交通绿色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公共充电桩 选址模型 静态充电需求 VORONOI图
下载PDF
一种超近程无人机热膨胀成型工艺研究及性能验证
15
作者 陈铃飞 王宣博 +3 位作者 刘其琛 邵振宇 王子龙 张浩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96,共6页
对一种超近程无人机进行了结构设计和整体成型工艺研究,采用芳纶纤维预浸料作为无人机部件的外蒙皮原材料,玻璃纤维预浸料作为无人机部件内部承力梁结构原材料,自膨胀聚氨酯泡沫芯体作为无人机部件的夹芯材料以及内胀成型时的加压材料,... 对一种超近程无人机进行了结构设计和整体成型工艺研究,采用芳纶纤维预浸料作为无人机部件的外蒙皮原材料,玻璃纤维预浸料作为无人机部件内部承力梁结构原材料,自膨胀聚氨酯泡沫芯体作为无人机部件的夹芯材料以及内胀成型时的加压材料,成功制备了机身、机翼、垂尾、平尾等部件,验证了无人机部件整体成型工艺的可行性。对无人机部件进行了静力试验,结果显示无人机结构设计合理,满足强度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复合材料 内胀成型 泡沫芯体 静力试验
下载PDF
空间自由曲面砌体拱壳的结构设计与试验研究
16
作者 刘博伟 陈剑峰 +5 位作者 杨越 来武清 郑良平 赵雪冰 封竺汐 孔德坤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8-84,共7页
目前我国在薄壳砌体结构设计方面并无相应的指导标准,薄壳砌体结构的相关案例也较少,设计时无相应参考。重庆市黄桷坪涂鸦街美术廊为一个自由曲面壳体结构,为满足视觉要求,采用砖砌拱壳结构形式,为目前国内跨度最大的自由曲面无筋砌体... 目前我国在薄壳砌体结构设计方面并无相应的指导标准,薄壳砌体结构的相关案例也较少,设计时无相应参考。重庆市黄桷坪涂鸦街美术廊为一个自由曲面壳体结构,为满足视觉要求,采用砖砌拱壳结构形式,为目前国内跨度最大的自由曲面无筋砌体拱壳结构,壳体采用多孔陶土砖和高延性混凝土砌筑。采用数值分析、材料试验、足尺荷载试验的方法,从结构的形态确立、材料试验、砌筑方式、静力分析、稳定性分析和足尺荷载试验等方面,全面介绍了项目中的关键问题。结果表明,本工程采用无筋砖砌拱壳结构是可行的,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了案例参考和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曲面 砌体拱壳 结构找形 静力分析 稳定分析 足尺荷载试验
下载PDF
复合材料与金属薄板自冲铆接成型工艺及影响因素研究
17
作者 张青 张先炼 +1 位作者 扶文生 田茂涛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6-71,77,共7页
为探究复合材料与金属异种薄板自冲铆接工艺的影响因素,选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分别与1.5、2.0 mm的AA5083铝合金,1.5 mm的镀锌钢DC54D+Z,1.2 mm的超高强钢DP1180进行自冲铆接试验;基于成型剖面对比分析研究接头的成型特点,并通... 为探究复合材料与金属异种薄板自冲铆接工艺的影响因素,选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分别与1.5、2.0 mm的AA5083铝合金,1.5 mm的镀锌钢DC54D+Z,1.2 mm的超高强钢DP1180进行自冲铆接试验;基于成型剖面对比分析研究接头的成型特点,并通过力学试验进一步研究接头在静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与失效行为。结果表明:断裂的纤维丝始终存在于铆钉脚与下板的间隙区域,导致铆钉脚不能刺入下板,对成型产生负面影响;金属板材质和厚度均对接头性能有所影响,强度越高和厚度越大,接头成型质量越差;复合材料-金属接头刚度受下板金属材料的影响较小;接头失效形式均为拉脱失效,承载能力与机械内锁强度成正比,可采取措施使铆钉刺入下板,增大钉脚张开度来防止产生拉脱失效;这4组接头成型过程中铆钉对纤维板的压溃损伤程度相同,拉脱失效后铆钉的倾斜角度和碳纤维板的破坏程度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冲铆接 复合材料 成型工艺 静力学性能 失效形式
下载PDF
软土地区桩端后注浆失效补救方法及效果验证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建华 李想 卫佳琦 《地基处理》 2024年第2期172-177,共6页
通过上海软土地区某项目桩端后注浆失效时补救的实践,提出了一种桩侧成孔埋设注浆管进行后注浆补救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尽量贴近既有桩基于桩侧对称成两个补救孔,成孔时应采用下钢套管的方式控制垂直度;(2)埋设两根注浆管... 通过上海软土地区某项目桩端后注浆失效时补救的实践,提出了一种桩侧成孔埋设注浆管进行后注浆补救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尽量贴近既有桩基于桩侧对称成两个补救孔,成孔时应采用下钢套管的方式控制垂直度;(2)埋设两根注浆管,一根伸入桩底、端部有带逆止功能的注浆器,称为“补救注浆管”,采用约1.0 m长度隔离材料对“补救注浆管”进行包裹,避免封孔时“补救注浆管”被堵塞;另一根底部位于隔离段以上,桩底以上1.0 m,用于封孔,称为“封孔注浆管”;(3)通过“封孔注浆管”进行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封孔;(4)待封孔48 h后,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加固体达到一定强度,通过“补救注浆管”进行注浆,考虑到注浆的有效性,建议补救注浆的注浆量按原设计注浆量的两倍考虑。桩基静载荷试验结果显示,通过桩侧成孔补救注浆后,桩基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不低于正常注浆桩基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端后注浆 补救方法 桩侧成孔 软土 灌注桩 静载荷试验
下载PDF
中继卫星空间静态波束的构建方法
19
作者 单长胜 俞道滨 齐斌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88,共6页
通过空间静态波束的广域覆盖,中继卫星测控服务的时效性及多目标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对中继卫星空间静态波束的构建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数字波束形成原理基础上,基于中继卫星相控阵天线和多个地面返向波束计算单元,实现了空间静态波束形... 通过空间静态波束的广域覆盖,中继卫星测控服务的时效性及多目标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对中继卫星空间静态波束的构建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数字波束形成原理基础上,基于中继卫星相控阵天线和多个地面返向波束计算单元,实现了空间静态波束形成。最后对空间静态波束构型进行仿真分析,从不同波束交叠和不同空间高度2个角度分别开展。结果表明,在工程应用中须对卫星波束覆盖和地面返向波束计算单元数量进行折中考虑,最大化发挥中继卫星空间静态波束的性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继卫星 相控阵天线 空间静态波束 数字波束形成 卫星波束构型 波束交叠
下载PDF
大数据环境下道路场景高时空分辨率众包感知方法 被引量:6
20
作者 唐炉亮 赵紫龙 +6 位作者 杨雪 阚子涵 任畅 高婕 李朝奎 张霞 李清泉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70-1090,共21页
道路场景作为人类发展演变中最重要、最复杂、最典型的载体之一,是道路基础设施与活动行为共同构成的综合体,链接和构建“人地关系”。道路场景感知从二维抽象简略到三维精细丰富、从静态过去式向动态现在时发展,成为智慧城市、智能交... 道路场景作为人类发展演变中最重要、最复杂、最典型的载体之一,是道路基础设施与活动行为共同构成的综合体,链接和构建“人地关系”。道路场景感知从二维抽象简略到三维精细丰富、从静态过去式向动态现在时发展,成为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无人驾驶的关键技术支撑,是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交通强国战略的核心技术保障。本文立足于时空交通大数据,提出基于道路场景静态基础设施“形”和动态活动行为“流”的高时空分辨率道路场景感知方法。该方法从静态路网“形”角度,以“点-线-面-体”等要素为研究脉络,构建高精度道路地图众包感知的理论体系;在活动行为“流”感知上,突破传统的点模式分析局限,发展了道路网络空间活动流的时空建模与多尺度分析方法。本文揭示了静态基础设施“形”结构与动态活动行为“流”模式交互作用下的道路场景演化规律,形成以“形”控“流”、借“流”定“形”、“形”“流”叠置的高时空精度道路场景众包感知理论体系,为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的发展提供核心技术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场景 大数据 众包感知 静态基础设施“形” 动态活动行为“流” 时空建模 交互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