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tolith Morphology of the 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 in the Central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1
1
作者 Jiang Yan'e Chen Zuozhi +3 位作者 Zhang Peng Lin Zhaojin Qiu Yongsong Fang Zhanqiang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5年第5期284-289,共6页
The morphology, microstructure and demographic parameters of statolith of 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 were studied from 90 individuals captured in the central South China Sea in September and October, 2012. The marphol... The morphology, microstructure and demographic parameters of statolith of 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 were studied from 90 individuals captured in the central South China Sea in September and October, 2012. The marphologic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atolith has great lateral dome and wing dome, small dorsal dome, and long narrow rostrum dome. S. Oualaniensi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populations by statolith morphology in the central South China Sea. Five most important featured parameters including total statolith length (TSL), wing length (WL), maximum width (MW) were described by logarithmic functions with mental length (ML) (P 〈 0.05 ) ; rostnnn length ( RSL), dorsolateral length (DLL) were described by linear functions with ML( P 〈 0.05 ). With the squid growth, the size of statolith gradually develops, while the ratio of each featured parameter to ML slowly decreases, the ratio of DLL, LDL, RSL and WL to TSL almost remain the same level, corresponding to 48.05%, 60.05%, 35.44%, 67.59%, and the ratio of LDL and WL to SL show little hig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 statolith MORPHOLOGY South China Sea
下载PDF
Using LA-ICP-MS to analysis elemental composition of statoliths of Scyphozoan jellyfish
2
作者 Tiezhu Mi Shibin Zhao +6 位作者 Minzhi Qiu Bochao Xu Qingzhen Yao Yu Zhen Zhiqing Lai Fang Zhang Zhigang Yu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81-87,共7页
Scyphozoan jellyfish outbreak events are drawing increasing attentions during the past decade.Elemental compositions of statoliths are helpful to understand jellyfish life history and blooming mechanisms,but very rare... Scyphozoan jellyfish outbreak events are drawing increasing attentions during the past decade.Elemental compositions of statoliths are helpful to understand jellyfish life history and blooming mechanisms,but very rare endeavor has been focused on the Scyphozoan class.In this work,we explored the feasibility of element analysis of Aurelia aurita(a representative Scyphozoan jellyfish outbreak species in China)which may be used as proxies of environment parameters during jellyfish living and moving.Statolith crystals of Aurelia aurita were found to be a gathering of hexahedron type trigonal needle with size of 10-50μm long,and 5-10μm in diameter.By using 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LA-ICP-MS)downhole profiling method,elements such as Ca,Sr,Mg,Na and P were found to be above the limit of detection and limit of quantification.The epidermis of statocyst could significantly impact the element analyses,so the real statolith element signal section needs to be selected based on elements and Ca profiles together with care.By laser ablated a signal spot repeatedly,the analytical uncertainty was about 3%-4%for Sr/Ca content ratio and Mg/Ca content ratio,but above 10%for other element/Ca content ratios(n=3).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tatolith from temperature-control cultured jellyfish,Sr/Ca content ratios among different statoliths of the same jellyfish were about 6%(n=14),demonstrating biological processes/vital effects causing small variations compared with analytical uncertainties.Therefore,Sr/Ca content ratios may be used as a potential proxy to reveal the living environment variations the Scyphozoan jellyfish has experienced,such as temperature history,which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jellyfish bloom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statolith element/Ca content ratios Scyphozoan jellyfish Aurelia aurita
下载PDF
Using statolith shape analysis to identify fi ve commercial Loliginidae squid species in Chinese waters
3
作者 Jianzhong GUO Dan LIU +2 位作者 Chi ZHANG Yongjun TIAN Zhixin LI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3期1160-1167,共8页
Identification of squids in the family Loliginidae is a time-consuming exercise because of the highly overlapping distributions of species and their overall similarity(fin shape and size,sucker ring dentition,and colo... Identification of squids in the family Loliginidae is a time-consuming exercise because of the highly overlapping distributions of species and their overall similarity(fin shape and size,sucker ring dentition,and color).Identifying squid based on statolith morphology is considered more accurate than identifying species based on beaks or gladius morphology.We report and compare the statolith shape offive commercially Loliginidae squid(Uroteuthis(Photololigo)duvaucelii,U.edulis,U.chinensis,Loliolus beka,L.japonica)to determine how well these structures discriminate species.Based on statolith morphology,variation in the lateral and dorsal domes enables an 84.8%success rate at classifying species.Environmental factors correlate with statolith shape,and for vertically migrating squid,statolith relative size decreases with increased depth of habitation.Statolith morphology can be used to effectively and accurately identify species of Loliginidae squid occurring in Chinese waters,and may prove valuable for identifying and managing squid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olith shape analysis Loliginidae squid fishery management Chinese waters
下载PDF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对秘鲁外海茎柔鱼耳石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建华 高春霞 +2 位作者 刘必林 王岩 张伊宁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7-277,共11页
为了解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事件对茎柔鱼(Dosidicus gigas)耳石形态的影响,以不同海洋环境年的秘鲁外海茎柔鱼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ENSO对其耳石形态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海洋环境年,茎柔鱼... 为了解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事件对茎柔鱼(Dosidicus gigas)耳石形态的影响,以不同海洋环境年的秘鲁外海茎柔鱼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ENSO对其耳石形态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海洋环境年,茎柔鱼耳石均有明显的翼区、吻区、背区和侧区;雌、雄个体耳石形态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海洋环境年间耳石形态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取耳石总长、吻区长和背侧区长作为耳石长度表征参数,选取翼区宽和吻区宽作为耳石宽度表征参数。厄尔尼诺年,茎柔鱼耳石整体形态较大,吻区长且窄,翼区较大;拉尼娜年,茎柔鱼耳石整体形态较小,吻区短且宽,翼区较小。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利用耳石进行茎柔鱼种群鉴定和生活史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研究气候变化对头足类硬组织生长的影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柔鱼 耳石形态 ENSO 年间差异 秘鲁外海
下载PDF
中国南海南沙群岛海域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特性
5
作者 陆化杰 赵懋林 +1 位作者 刘凯 任品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2-181,共10页
为了解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特征,根据2017年3—5月我国灯光罩网渔船于中国南海南沙群岛海域采集的1002尾鸢乌贼样本,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分析了17枚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的组成及分布。结果显示,南沙群岛海... 为了解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特征,根据2017年3—5月我国灯光罩网渔船于中国南海南沙群岛海域采集的1002尾鸢乌贼样本,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分析了17枚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的组成及分布。结果显示,南沙群岛海域鸢乌贼耳石主要由56种微量元素组成,含量最多的前10种元素依次为Ca、Sr、Na、P、Si、K、Mg、Fe、Ba和B。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间,前10种元素Ca、Sr、Na、P、Si、K、Mg、Fe、Ba、B的分布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孵化期的群体间Ca、Sr、Na、P、Si、K、Mg、Fe、Ba、B的分布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耳石部位间Si、K、Fe无显著差异,而Ca、Sr、Na、P、Mg、Ba、B则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不同的生境会导致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的不同,且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也存在差异,但不同性别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基本一致。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利用微量元素分布特性鉴定头足类种群和研究洄游路线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耳石 微量元素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 南沙群岛 中国南海
下载PDF
冬季厄尔尼诺发生期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耳石外形的生长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子越 陆化杰 +1 位作者 刘凯 王芮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8-171,共14页
太平洋褶柔鱼是西北太平洋海域重要的头足类资源,深入了解其渔业生态学特性是充分开发该资源的基础。耳石是研究头足类年龄与生长、种群结构和生活史的重要材料。根据2018年厄尔尼诺发生期冬季(12月)我国鱿钓船在西北太平洋日本海海域... 太平洋褶柔鱼是西北太平洋海域重要的头足类资源,深入了解其渔业生态学特性是充分开发该资源的基础。耳石是研究头足类年龄与生长、种群结构和生活史的重要材料。根据2018年厄尔尼诺发生期冬季(12月)我国鱿钓船在西北太平洋日本海海域生产调查期间采集的530尾太平洋褶柔鱼样本,首次对厄尔尼诺发生期太平洋褶柔鱼的耳石外形生长特征进行了报道。结果显示,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的耳石具有较宽大的背区、侧区和翼区,以及较狭长的吻区。主成分分析表明,耳石总长(TSL)、侧区长(LDL)、翼区长(WL)和最大宽度(MW)可以作为描述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耳石外形生长特征的表征参数。协方差分析表明,耳石各外形表征参数与胴长、体重间的生长关系不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赤池信息准则表明,TSL、LDL、MW与胴长、体重的生长关系适用幂函数生长模型表示,WL与胴长、体重的生长关系适用线性生长模型表示。研究表明,随着个体的生长,太平洋褶柔鱼耳石整体外形轮廓绝对尺寸的生长逐渐减缓,但耳石整体外部轮廓的相对尺寸基本维持原状。本实验为后续利用耳石研究太平洋褶柔鱼的生活史过程提供了参考,也为研究异常气候事件对头足类硬组织生长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褶柔鱼 耳石 生长特性 厄尔尼诺 日本海
下载PDF
东海海域带鱼矢耳石形态特征与生长研究
7
作者 谢玉 玄文丹 +5 位作者 周永东 朱凯 朱文斌 王忠明 徐开达 王嘉浩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294-302,共9页
矢耳石作为重要的硬组织,被广泛用于鱼类的生长、种群结构和生活史等研究。根据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东海海域采集的331尾带鱼样本,测量了15个矢耳石形态特征参数,通过主成分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最小显... 矢耳石作为重要的硬组织,被广泛用于鱼类的生长、种群结构和生活史等研究。根据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东海海域采集的331尾带鱼样本,测量了15个矢耳石形态特征参数,通过主成分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差异法对矢耳石形态特征与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海海域带鱼矢耳石呈长梭形,基叶、翼叶区分明显;其矢耳石的主要形态特征参数为基叶到翼叶的长度(DRA)、基叶到矩口的长度(DRI)、基叶到后端的长度(DRP)、翼叶到后端的长度(DAP)和矩口到后端的长度(DIP);其矢耳石的生长受性别、体型大小和性腺发育等因素影响。东海海域带鱼矢耳石特征参数及其生长影响因素的确定,为后续利用矢耳石研究东海海域带鱼渔业生态学及资源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鱼 矢耳石 形态特征 生长 东海
下载PDF
性成熟和个体大小对西北太平洋柔鱼耳石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新军 马金 +3 位作者 刘必林 陆化杰 李思亮 曹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8-754,共7页
根据2007年7-10月我国鱿钓船在西北太平洋海域连续采集的柔鱼样本,以耳石最大宽度(MW)与其总长(TSL)之比作为耳石形态变化的指标,利用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差法分析了性成熟和个体大小对耳石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耳石的生长持续出现在柔... 根据2007年7-10月我国鱿钓船在西北太平洋海域连续采集的柔鱼样本,以耳石最大宽度(MW)与其总长(TSL)之比作为耳石形态变化的指标,利用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差法分析了性成熟和个体大小对耳石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耳石的生长持续出现在柔鱼的整个生命周期,性成熟度为Ⅰ期与Ⅱ~Ⅴ期之间的个体,其耳石MW/TSL皆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性成熟度为Ⅱ~Ⅴ期的个体,它们之间的MW/TSL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性成熟度Ⅰ期后的个体,其耳石形态不随性成熟度的增加而变化;胴长为200~280mm的4个胴长组,耳石MW/TSL大多与其它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个体大于280mm的各组间,其耳石MW/TSL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胴长大于280mm后的个体,其耳石形态不随胴长的增大而变化。性成熟度Ⅰ期和胴长范围200~280mm对耳石形态影响一致,这一时期与柔鱼开始进入亚北极海域(42~46°N)进行索饵洄游的时间相对应,柔鱼耳石的MW/TSL可以作为表征其性成熟和早期生长变化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鱼 耳石形态 耳石最大宽度与耳石总长之比 性成熟 胴长组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头足类耳石轮纹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肖述 郑小东 +1 位作者 王如才 王昭萍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3-78,共6页
头足类耳石与鱼类一样,是一种很好的信息载体,它具备2个基本条件,即:1)信息的输入稳定;2)所输入的信息能得到良好的储存。因此耳石研究可拓宽人类对头足类生物学的了解范畴,尤其是加深对繁殖生物学的认识,丰富渔业资源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头足类耳石与鱼类一样,是一种很好的信息载体,它具备2个基本条件,即:1)信息的输入稳定;2)所输入的信息能得到良好的储存。因此耳石研究可拓宽人类对头足类生物学的了解范畴,尤其是加深对繁殖生物学的认识,丰富渔业资源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本文从研究方法和应用方面,综述30年来头足类耳石及其轮纹的研究成果及进展,期望为头足类生物学研究提供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足类 耳石 生长轮 研究方法 应用
下载PDF
基于耳石微结构的西北太平洋柔鱼群体结构、年龄与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陈新军 马金 +2 位作者 刘必林 陆化杰 曹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91-1198,共8页
根据2007年7—10月在西北太平洋柔鱼传统作业渔场采集的样本,利用耳石微结构对其渔获群体结构、年龄与生长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雌性个体胴长为200~395 mm,日龄为123~258 d;雄性个体胴长为200~353 mm,日龄为127~274 d。7、8月渔获... 根据2007年7—10月在西北太平洋柔鱼传统作业渔场采集的样本,利用耳石微结构对其渔获群体结构、年龄与生长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雌性个体胴长为200~395 mm,日龄为123~258 d;雄性个体胴长为200~353 mm,日龄为127~274 d。7、8月渔获样本的优势日龄为151~180 d,9月为181~210 d,10月为211~240 d。孵化日期为2006年12月下旬至2007年6月上旬,其中1—4月为高峰期。雌性个体的胴长绝对生长率平均为(1.175±0.127)mm/d,雄性为(0.952±0.213)mm/d。其胴长、体质量与日龄的关系可分别用线性和指数方程来拟合,雌、雄个体胴长和体质量生长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认为,传统作业渔场中大多数渔获属冬春生群,7—10月各月优势日龄组呈现出随月变化一致的趋势,进一步印证了柔鱼轮纹为日周期的结论。推测认为,柔鱼孵化后,从产卵场洄游至索饵场需要4~6个月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鱼 耳石微结构 年龄 生长 渔获群体结构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阿根廷滑柔鱼两个群体间耳石和角质颚的形态差异 被引量:17
11
作者 方舟 陈新军 +2 位作者 陆化杰 李建华 刘必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5986-5997,共12页
头足类硬组织具有稳定的形态特征、良好的信息储存以及抗腐蚀性等特点。根据2007年2—5月和2010年1—3月我国鱿钓船采集的阿根廷滑柔鱼样品,提取出625对耳石和787对角质颚,测量耳石10个形态数据和角质颚12个形态数据,通过除以胴长(Mantl... 头足类硬组织具有稳定的形态特征、良好的信息储存以及抗腐蚀性等特点。根据2007年2—5月和2010年1—3月我国鱿钓船采集的阿根廷滑柔鱼样品,提取出625对耳石和787对角质颚,测量耳石10个形态数据和角质颚12个形态数据,通过除以胴长(Mantle Length,ML)校正后,对南巴塔哥尼亚群体(South Patagonic Stock,SPS)和布宜诺斯艾利斯-巴塔哥尼亚群体(Bonaerensis-Northpatagonic Stock,BNS)形态差异进行分析,并建立不同群体的判别函数。结果表明,BNS群体耳石和角质颚外形参数雌性大于雄性,而SPS群体则为雄性大于雌性。均数差异性检验认为,同一群体不同性别的耳石总长(Total StatolithLength,TSL)、最大宽度(Maximum Width,MW)、侧区长(Lateral Dome Length,LDL)、翼区长(Wing Length,WL)、翼区宽(WingWidth,WW)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性别不同群体的MW、背侧区长(Dorsal Lateral Length,DLL)、吻侧区长(RostrumLateral Length,RLL)和WW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同一群体不同性别间角质颚的上头盖长(Upper Hood length,UHL)、上脊突长(Upper Crest length,UCL)、上喙长(Upper Rostrum length,URL)、上喙宽(Upper rostrum width,URW)、上侧壁长(UpperLateral wall length,ULWL)、下喙长(Lower Rostrum length,LRL)存在显著差异(P<0.01),同一性别不同群体角质颚的下头盖长(Lower Hood length,LHL)、下脊突长(Lower crest length,LCL)、LRL、下喙宽(Lower Rostrum width,LRW)、下侧壁长(LowerLateral wall length,LLWL)、下翼长(Lower Wing length,LWL)存在显著差异(P<0.01)。耳石形态参数经主成分分析,认为BNS群体雌雄的主成分因子主要集中在TSL/ML、DLL/ML、RW/ML和MW/ML,SPS群体主要集中于TSL/ML、RW/ML、WW/ML和DDL/ML;角质颚形态参数经主成分分析,认为BNS群体主成分因子主要集中在UHL/ML、UCL/ML、ULWL/ML和LRW/ML,SPS群体主要集中在UHL/ML、UCL/ML、ULWL/ML、URL/ML、LWL/ML和LRL/ML。利用角质颚和耳石对两群体样本分性别建立了判别函数,判别正确率均高于60%,所划分群体在部分形态指标上差异明显,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今后应加强样本采集个体大小和时间跨度,以更好的分析其群体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根廷滑柔鱼 耳石 角质颚 形态差异 群体判别
下载PDF
南海中部海域鸢乌贼耳石形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24
12
作者 江艳娥 陈作志 +2 位作者 林昭进 邱永松 方展强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5-90,共6页
根据2012年9月~10月于南海中部海域采集的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样本90尾,对其耳石形态特征及计量学参数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耳石样本具有明显的背区、侧区、吻区和翼区结构,背区小,侧区和翼区宽大,吻区长窄。南... 根据2012年9月~10月于南海中部海域采集的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样本90尾,对其耳石形态特征及计量学参数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耳石样本具有明显的背区、侧区、吻区和翼区结构,背区小,侧区和翼区宽大,吻区长窄。南海中部海域鸢乌贼按照耳石形态的差异可分为3个不同的群体。耳石总长(total statolith length,TSL)、翼区长(wing width,WL)、最大宽(maximum width,MW)与胴长之间呈对数函数关系(P〈0.05),吻区长(rostrum length,RSL)、背侧区长(dorsolateral length,DLL)与胴长之间呈线性函数关系(P〈0.05)。随着胴长的增加,耳石绝对尺寸逐渐增大,相对尺寸逐渐减小,耳石的形态结构比例基本不变,即背侧区长、侧区长、吻区长、翼区长同耳石总长之比基本保持一致,分别为48.05%、60.05%、35.44%和67.59%,其中侧区长、翼区长与耳石总长的比值随胴长增大而增加的趋势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耳石 形态特征 南海中部海域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柔鱼耳石形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13
作者 马金 陈新军 +3 位作者 刘必林 李思亮 曹杰 张广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5-220,共6页
耳石是头足类生态的重要信息载体,掌握其形态特征是渔业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根据2007年7~10月我国鱿钓船在西北太平洋海域连续采集的202尾柔鱼,对其耳石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测量。研究发现,柔鱼耳石具有宽大的翼区和长窄的吻区。对耳石9... 耳石是头足类生态的重要信息载体,掌握其形态特征是渔业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根据2007年7~10月我国鱿钓船在西北太平洋海域连续采集的202尾柔鱼,对其耳石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测量。研究发现,柔鱼耳石具有宽大的翼区和长窄的吻区。对耳石9项形态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耳石总长(TSL)、吻区长(RL)、翼区长(WL)可以作为耳石长度特征的代表,吻区宽(RW)、翼区宽(WW)则可代表耳石宽度特征。耳石长度参数TSL、RL和WL与胴长存在显著的幂函数关系(P<0.05),而耳石宽度参数RW和WW与胴长之间则无显著函数关系(P>0.05)。性成熟对耳石生长有一定的影响。性成熟等级为Ⅰ~Ⅱ期的个体,其TSL增长较快,而Ⅲ~Ⅳ期个体的TSL增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鱼 耳石 形态特征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利用耳石鉴定头足类年龄与生长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马金 刘必林 +3 位作者 陈新军 陆化杰 李思亮 曹杰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6-324,共9页
年龄和生长是头足类生物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利用耳石轮纹鉴定其年龄、分析其生长特性是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方法。耳石经提取、研磨、抛光后制备成切片,对切片观察面轮纹进行计数可得到日龄。研磨平面的选择是头足类耳石制片的最关键步骤,... 年龄和生长是头足类生物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利用耳石轮纹鉴定其年龄、分析其生长特性是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方法。耳石经提取、研磨、抛光后制备成切片,对切片观察面轮纹进行计数可得到日龄。研磨平面的选择是头足类耳石制片的最关键步骤,通常选择纵截面研磨。轮纹计数时,一般选择轮纹相对比较清晰的背区计数。适合头足类的生长模型有线性、指数、幂函数、逻辑斯谛、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等多种。分析认为,同一种头足类在不同生长阶段以及不同种群间,其年龄组成、生长率以及适合的生长模型往往不同,因此,建议应先对研究对象进行不同产卵季节或地理种群的划分,然后根据不同种群分别研究其生长并建立生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足类 耳石 研磨平面 年龄 生长率 生长模型
下载PDF
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耳石微结构及生长特性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陆化杰 陈新军 +1 位作者 方舟 刘必林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25,共11页
根据我国鱿钓船2007、2008和2010年在西南大西洋作业期间采集的3462尾阿根廷滑柔鱼样本(其中2007年308尾、2008年262尾、2010年2 892尾),测量了491枚耳石外部形态参数和耳石重量(雌性274枚、雄性217枚),结合耳石的日轮,对耳石微结构及... 根据我国鱿钓船2007、2008和2010年在西南大西洋作业期间采集的3462尾阿根廷滑柔鱼样本(其中2007年308尾、2008年262尾、2010年2 892尾),测量了491枚耳石外部形态参数和耳石重量(雌性274枚、雄性217枚),结合耳石的日轮,对耳石微结构及其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根廷滑柔鱼耳石的生长纹由明暗相间的环纹组成,耳石中心为黑色,呈水滴形;从核心到侧区边缘,轮纹宽度由窄至宽,亮度由明至暗;侧区到北区边缘,轮纹则由宽至窄,亮度由暗至明。根据生长纹的宽度和颜色的明暗,可将整个耳石分为3个区域,即后核心区、暗区、外围区。不同群体间耳石总长(TSL)和最大宽度(MW)的生长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性别间无差异。冬季产卵群TSL和MW的生长适合用线性函数表示,秋季产卵群则适合用对数函数表示。耳石重量(SW)的生长存在群体和性别间差异,冬季产卵群雌、雄个体SW的生长分别适合用幂函数和指数函数表示,秋季产卵群则分别适合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表示。两个群体的TSL、MW、绝对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都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而SW的绝对生长率则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相对生长率则随着年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同一年龄段内冬季产卵群的绝对和相对生长率基本上都大于秋季产卵群,雌性个体的绝对和相对生长率要大于雄性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根廷滑柔鱼 耳石微结构 耳石生长 生长率 西南大西洋
下载PDF
性成熟和个体大小对智利外海茎柔鱼耳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陈新军 陆化杰 +2 位作者 刘必林 钱卫国 田思泉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0-547,共8页
根据2007-2008年智利外海茎柔鱼资源调查期间采集的样本,以耳石最大宽度MW与其总长TSL之比作为表征耳石生长的指标,利用方差分析研究性成熟和个体大小对耳石生长的影响。分析认为,雌性个体的耳石MW/TSL与性腺成熟度存在相关性,性成熟度... 根据2007-2008年智利外海茎柔鱼资源调查期间采集的样本,以耳石最大宽度MW与其总长TSL之比作为表征耳石生长的指标,利用方差分析研究性成熟和个体大小对耳石生长的影响。分析认为,雌性个体的耳石MW/TSL与性腺成熟度存在相关性,性成熟度Ⅰ级与Ⅲ级、Ⅱ级与Ⅲ级个体的耳石MW/TSL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雄性个体的耳石MW/TSL与性腺成熟度无关。雌性个体的耳石MW/TSL与胴长也存在着相关性,胴长300~400mm的个体与500~600mm和600~700mm、胴长400~500mm与500~600mm和600-700mm的雌性个体,它们耳石MW/TSL差异显著(P<0.05),胴长为400~500mm至500~600mm的个体,其MW/TSL增加迅速,差异极显著(P<0.01)。胴长350~400mm与400~500mm、400~450mm与450~500mm的雄性个体,它们耳石MW/TSL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胴长400~450mm时的MW/TSL值为最小。研究表明,性成熟和个体大小对智利外海茎柔鱼耳石的生长有影响,但雌雄个体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柔鱼 耳石 性成熟 智利外海
下载PDF
南海外海鸢乌贼耳石形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江艳娥 张鹏 +3 位作者 林昭进 邱永松 方展强 陈作志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7-37,共11页
2012年9月-10月于南海外海采集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样本455尾,其中体背部具发光器个体427尾,体背部无发光器个体28尾。检测发现,鸢乌贼耳石样本具明显的背区、侧区、吻区和翼区结构,其中背区略小,而侧区和翼区宽大,吻... 2012年9月-10月于南海外海采集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样本455尾,其中体背部具发光器个体427尾,体背部无发光器个体28尾。检测发现,鸢乌贼耳石样本具明显的背区、侧区、吻区和翼区结构,其中背区略小,而侧区和翼区宽大,吻区较长窄。鸢乌贼的胴长(ML)与耳石总长(TSL)之间呈二次函数关系(P〈0.05)。根据胴背部发光器,结合分层聚类分析和灰色星座聚类法分析,南海海域采获的鸢乌贼可分为3个类群:中型群、微型群、X3型群。对中型群和微型群进行种群差异系数(CD)检验,基于耳石形态参数TSL、MW、LDL、WL的CD值均小于1.28,属于种群间差异。中型群与微型群鸢乌贼胴长与耳石主要形态特征的关系大多能较好地以二次函数进行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耳石 形态特征 种群结构 南海
下载PDF
环境对头足类耳石微结构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马金 陈新军 +3 位作者 刘必林 陆化杰 李思亮 曹杰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6-622,共7页
头足类和鱼类一样,它的耳石微结构的形成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包含着许多丰富的生态信息。借助扫描电镜和核微探针技术可研究环境因子对耳石总长、轮纹和耳石中微量元素等微结构的影响。通过文献阅读,总结了温度、盐度、食物等环境因子... 头足类和鱼类一样,它的耳石微结构的形成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包含着许多丰富的生态信息。借助扫描电镜和核微探针技术可研究环境因子对耳石总长、轮纹和耳石中微量元素等微结构的影响。通过文献阅读,总结了温度、盐度、食物等环境因子对耳石微结构影响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认为目前温度对耳石中微量元素含量和分布影响的研究较多。多数学者采用耳石Sr/Ca组成作为温度影响的指标,但尚未见用实验室饲养法的证实报道,因此,这种方法可能不适用于所有头足类。此外,盐度和食物等环境因子对耳石微结构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其中,盐度对耳石微结构的影响尚无相对一致的观点,但耳石总长与饵料丰富水平正相关,其微量元素组成和含量与饵料中成分基本相对应,取得了一致性的结论。随着头足类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建议结合海洋生物化学等学科,系统地开展环境对头足类耳石微结构形成及其机理的比较研究,以便为头足类生活史的重建,以及资源量科学评估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足类 耳石微结构 温度 盐度 食物
下载PDF
基于耳石微结构的西北太平洋秋刀鱼(Cololabis saira)年龄与生长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花传祥 高玉珍 +2 位作者 朱清澄 周阳帆 李珊珊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6-53,共8页
根据2014年6月和10—11月在西北太平洋公海采集的168尾秋刀鱼样本,基于耳石微结构并结合基础生物学数据,鉴定了秋刀鱼的日龄,推算了孵化日期,并建立了生长模型和生长率。研究发现:耳石微结构从核心到透明区边缘,轮纹宽度由宽至窄,亮度... 根据2014年6月和10—11月在西北太平洋公海采集的168尾秋刀鱼样本,基于耳石微结构并结合基础生物学数据,鉴定了秋刀鱼的日龄,推算了孵化日期,并建立了生长模型和生长率。研究发现:耳石微结构从核心到透明区边缘,轮纹宽度由宽至窄,亮度由暗至明,标记轮多分布在透明区。日龄范围为204~549d,优势日龄组为231~290d和381~470d,日龄最小个体体长207mm,体质量39g,日龄最大个体体长291mm,体质量131g。孵化日期为2012年12月至2014年4月,孵化高峰期出现在1—3月和8—10月,初步推算秋刀鱼主要分为春生群和秋生群产卵群体。体长和体质量生长模型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体长平均绝对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别为0.224mm/d和0.000 88,绝对生长率随着日龄增加而减小。体质量平均绝对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别为0.293g/d和0.003 25,最大绝对生长率(0.504mm/d)和最大相对生长率(0.004 86)出现在351~40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刀鱼 西北太平洋 耳石 日龄
下载PDF
头足类耳石的微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必林 陈新军 +1 位作者 马金 钱卫国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5-321,共7页
耳石是位于平衡囊内起平衡作用的一对钙化组织,它是头足类的加速度感应器,记录其生命周期内的生物和生态信息。随着鱼类耳石微化学研究及应用的日趋成熟与完善,头足类耳石的相应研究也逐渐兴起。目前头足类耳石微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 耳石是位于平衡囊内起平衡作用的一对钙化组织,它是头足类的加速度感应器,记录其生命周期内的生物和生态信息。随着鱼类耳石微化学研究及应用的日趋成熟与完善,头足类耳石的相应研究也逐渐兴起。目前头足类耳石微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无机和有机大分子、微量元素、同位素、微化学标记等方面,其中微量元素是应用研究的重点,在头足类种群识别、生活史分析及栖息环境重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分析认为,头足类微量元素在与栖息环境尤其水温关系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好的结果,被认为是测定头足类生活水温的"温度计"。然而,涉及种群识别、生活史分析以及与盐度和食物关系的研究还不够充分,且多集中于Sr/Ca的研究。因此,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要综合多种研究方法按时间和空间序列从日轮水平分析多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足类 耳石 无机及有机大分子 微量元素 同位素 微化学标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