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ovel Computerized Water Level Control System of PWR Steam Generator of Nuclear Power Plant 被引量:1
1
作者 M.Tahir Khaleeq Lang Wenpen He Guosen (School of Automation) 《Advances in Manufacturing》 SCIE CAS 1998年第3期56-66,共11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method to solve old problem of water level control system of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PWR) steam generator (SG) of nuclear power plant (NPP) .The level control system of SG plays an impo...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method to solve old problem of water level control system of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PWR) steam generator (SG) of nuclear power plant (NPP) .The level control system of S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which effects the reliablity,safty,cost of SG and its mathematical models have been solved.A model of the conventional controller is presented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discussed. A novel rule based realtime control technique is designed with a computerized water level control (CWLC) system for SG of PWR NPP.The performance of this is evaluated for full power reactor operating conditions by applying different transient conditions of SG′s data of Qinshan Nuclear Power Plant (QN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am generator (SG)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PWR) Nuclaer Power Plant (NPP) Rule based Real time Control (RRC)
下载PDF
The R-W Metric Has No Constant Curvature When Scalar Factor R(t) Changes with Time
2
作者 Xiaochun Me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2011年第4期177-182,共6页
The true meaning of the constant in the Robertson-Walker metric is discussed when the scalar factor s the function of time. By strict calculation based on the Riemannian geometry, it is proved that the spatial curvatu... The true meaning of the constant in the Robertson-Walker metric is discussed when the scalar factor s the function of time. By strict calculation based on the Riemannian geometry, it is proved that the spatial curvature of the R-W metric is K=(κ-R2)/R2 .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R-W metric has no constant curvature when R(t)≠0 and κ is not spatial curvature factor. We can only consider κ as an adjustable parameter with κ≠0 in general situations. The result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which is based on the precondition that the scalar factor R(t) is fixed. Due to this result, many conclusions in the current cosmology such as the densities of dark material and dark energy should be re-estimated. In this way, we may overcome the current puzzling situation of cosmology thorough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mology General RELATIVITY R-W METRIC RIEMANNIAN Geometry Space-time Curvature DARK Material DARK Energy HUBBLE constant
下载PDF
New Approach to Synchronize General Relativity and Quantum Mechanics with Constant “K”-Resulting Dark Matter as a New Fundamental Force Particle
3
作者 Siva Prasad Kodukula 《Journal of High Energy Physics,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CAS 2024年第1期292-302,共11页
Planck scale plays a vital role in describing fundamental forces. Space time describes strength of fundamental force. In this paper, Einstein’s general relativity equation has been described in terms of contraction a... Planck scale plays a vital role in describing fundamental forces. Space time describes strength of fundamental force. In this paper, Einstein’s general relativity equation has been described in terms of contraction and expansion forces of space time. According to this, the space time with Planck diameter is a flat space time. This is the only diameter of space time that can be used as signal transformation in special relativity. This space time diameter defines the fundamental force which belongs to that space time. In quantum mechanics, this space time diameter is only the quantum of space which belongs to that particular fundamental force. Einstein’s general relativity equation and Planck parameters of quantum mechanics have been written in terms of equations containing a constant “K”, thus found a new equation for transformation of general relativity space time in to quantum space time. In this process of synchronization, there is a possibility of a new fundamental force between electromagnetic and gravitational forces with Planck length as its space time diameter. It is proposed that dark matter is that fundamental force carrying particle. By grand unification equation with space-time diameter, we found a coupling constant as per standard model “α<sub>s</sub>” for that fundamental force is 1.08 × 10<sup>-23</sup>. Its energy calculated as 113 MeV. A group of experimental scientists reported the energy of dark matter particle as 17 MeV. Thorough review may advance science fur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ral Relativity Quantum Mechanics Space time Dark Matter A New Fundamental constant “K”
下载PDF
Planck Quantised General Relativity Theory Written on Different Forms
4
作者 Espen Gaarder Haug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24年第6期2281-2301,共21页
This paper is a brief review of our work on the Planck quantized version of general relativity theory. It demonstrates several straightforward methods to rewrite the same equations that we have already presented in ot... This paper is a brief review of our work on the Planck quantized version of general relativity theory. It demonstrates several straightforward methods to rewrite the same equations that we have already presented in other papers. We also explore a relatively new general relativity-inspired field equation based on the original Newtonian mass, which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oday’s kilogram mass. Additionally, we examine two other field equations based on collision space-time, where both energy and matter can be described simply as space and time. We are thereby fulfilling Einstein’s dream of a theory where energy and mass are not needed, or are just aspects of space and time. If this is extended beyond the 4-dimensional space-time formalism of general relativity theory to a 6-dimensional framework with 3 space dimensions and 3 time dimensions, this ultimately reveals that they are two sides of the same coin. In reality, it is a three-dimensional space-time theory, where space and time are just two sides of the same co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ral Relativity Planck Quantization Compton Frequency Composite constant G Quantum Gravity Unification Collision Space-time
下载PDF
基于暂态能量的电力系统切机控制措施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佳丽 刘涤尘 +3 位作者 廖清芬 岑炳成 李顺 齐晓曼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共9页
为了实现更准确有效的电力系统紧急控制,提出了一种考虑惯性时间常数变化的切机量计算方法,并在加速机群进行分配。该方法基于系统等值二机系统的暂态过程能量进行求解,所需数据均可通过广域测量得到,不需要依赖电力系统的具体模型和参... 为了实现更准确有效的电力系统紧急控制,提出了一种考虑惯性时间常数变化的切机量计算方法,并在加速机群进行分配。该方法基于系统等值二机系统的暂态过程能量进行求解,所需数据均可通过广域测量得到,不需要依赖电力系统的具体模型和参数,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实时控制,计算量小,方便灵活。同时考虑了在切机过程中系统的惯性时间常数的变化,使得切机控制更加准确。通过对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算例的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稳定 切机 惯性时间常数 实时控制
下载PDF
基于双馈风电机组有效储能的变参数虚拟惯量控制 被引量:101
6
作者 田新首 王伟胜 +3 位作者 迟永宁 李庚银 汤海雁 李琰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26,33,共8页
双馈风电机组采用电力电子变流器控制使得机械部分与电气部分解耦,大规模风电并网后电力系统总有效转动惯量下降,增加了系统的调频压力。文中通过对双馈风电机组运行及控制特性的分析,研究给出了反映机组有效储能的等效虚拟惯性时间常... 双馈风电机组采用电力电子变流器控制使得机械部分与电气部分解耦,大规模风电并网后电力系统总有效转动惯量下降,增加了系统的调频压力。文中通过对双馈风电机组运行及控制特性的分析,研究给出了反映机组有效储能的等效虚拟惯性时间常数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基于双馈风电机组有效储能的变参数虚拟惯量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通过检测电网频率变化以及动态识别机组运行状态,修改控制参数控制机组有功输出,释放或吸收机组有效动能,对电网提供动态频率支撑。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进行时域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双馈风电机组变参数虚拟惯量控制在机组各种运行工况下实现了对系统频率的有效支撑,提高了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性,且保证了机组调频过程中自身运行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感应发电机 变参数 虚拟惯量控制 等效虚拟惯性时间常数 频率稳定性
下载PDF
风电场等效虚拟惯性时间常数计算 被引量:58
7
作者 李世春 邓长虹 +2 位作者 龙志君 周沁 郑峰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2-29,共8页
随着风电渗透率不断提高,应用虚拟惯性控制技术解决频率事故下的频率安全问题是未来电网发展的必然需求,含风电虚拟惯性控制的动态频率特性研究也将是电力系统要面临的新问题。文中研究了双馈型风电场等效虚拟惯性时间常数HeqWF的定量... 随着风电渗透率不断提高,应用虚拟惯性控制技术解决频率事故下的频率安全问题是未来电网发展的必然需求,含风电虚拟惯性控制的动态频率特性研究也将是电力系统要面临的新问题。文中研究了双馈型风电场等效虚拟惯性时间常数HeqWF的定量表征方法。定义HeqWF并阐明了其物理意义,分析了求解HeqWF与研究电网动态频率特性的关系;建立了含虚拟惯性控制的双馈风电机组简化模型和风电场模型,计算求得了HeqWF频域和时域解析解。通过计算值与仿真值比较验证了HeqWF的正确性和精确性,并探明了HeqWF的时变特性和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惯性控制 动态频率特性 双馈型风电场 等效虚拟惯性时间常数 时变特性
下载PDF
风光储混合系统的协调优化控制 被引量:59
8
作者 刘霞 江全元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95-100,共6页
为解决光伏和风电场的输出功率剧烈波动引起的电能质量下降和电网电压波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复合储能技术分别平抑风光联合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在不同时段内的波动。在平抑功率波动过程中,提出了可变时间常数控制,不断实时优化低通滤波... 为解决光伏和风电场的输出功率剧烈波动引起的电能质量下降和电网电压波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复合储能技术分别平抑风光联合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在不同时段内的波动。在平抑功率波动过程中,提出了可变时间常数控制,不断实时优化低通滤波器的时间常数,实现了对储能系统充放电功率的灵活、快速控制,改善了储能系统的运行,减小了储能容量;同时提出最大输出功率限制控制保护储能运行在合理的范围。通过建模仿真验证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电池 光伏发电 风力发电 协调控制 超级电容器 混合储能 可变时间常数控制
下载PDF
蒸汽发生器液压胀接保压时间及拉脱力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倪鹏 惠虎 +3 位作者 王晓东 林绍萱 张丽艳 陈清琦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34-2238,共5页
蒸汽发生器是核电站的核心设备,若在正常工作中发生泄漏,将影响整个核动力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蒸汽发生器中管板和换热管的连接主要靠液压胀接来完成,液压胀接处最容易发生泄漏,针对蒸汽发生器液压胀接的研究变得至关重要。本文进行... 蒸汽发生器是核电站的核心设备,若在正常工作中发生泄漏,将影响整个核动力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蒸汽发生器中管板和换热管的连接主要靠液压胀接来完成,液压胀接处最容易发生泄漏,针对蒸汽发生器液压胀接的研究变得至关重要。本文进行了胀接试验及拉脱力试验,确定了合理的保压时间。对胀接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了不同厚度管板的残余接触压力,并给出蒸汽发生器拉脱力的理论计算公式。结果表明,保压时间应控制在6~8s,蒸汽发生器拉脱力的计算应使用修正后的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发生器 保压时间 胀接试验 拉脱力
下载PDF
基于负载电压阶跃试验的发电机组转动惯量辨识方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跨宇 卢岑岑 +2 位作者 顾益磊 熊鸿韬 赵一琰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25,60,共6页
简述了发电机组转动惯量、惯性时间常数和飞轮转矩的物理定义及其对电力系统稳定分析计算的作用和影响。分析推理了PSASP、PSD-BPA和PSS/E发电机模型中采用的惯量参数及相互之间的转换计算方法。从小干扰稳定分析的数学模型出发,推导了... 简述了发电机组转动惯量、惯性时间常数和飞轮转矩的物理定义及其对电力系统稳定分析计算的作用和影响。分析推理了PSASP、PSD-BPA和PSS/E发电机模型中采用的惯量参数及相互之间的转换计算方法。从小干扰稳定分析的数学模型出发,推导了发电机组机械惯性参数与本机振荡频率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将现场甩负荷试验和仿真计算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发电机负载电压阶跃试验的转动惯量仿真辨识方法。最后,基于一台600 MW汽轮发电机组为实际计算范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机组 转动惯量 惯性时间常数 飞轮转矩 系统稳定 仿真 辨识
下载PDF
逆变型微网状态空间方程的分析与建立 被引量:5
11
作者 肖朝霞 赵倩宇 方红伟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9-45,共7页
通过对逆变型微网中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滤波环节、等效线路等的惯性时间常数和系统特征值分析,提出了不同电压等级微网可以采用不同状态空间方程进行微网小信号稳定性分析。对400V母线的逆变型微网,其电网络方程应采用稳态方程;对10kV... 通过对逆变型微网中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滤波环节、等效线路等的惯性时间常数和系统特征值分析,提出了不同电压等级微网可以采用不同状态空间方程进行微网小信号稳定性分析。对400V母线的逆变型微网,其电网络方程应采用稳态方程;对10kV母线及以上电压等级的逆变型微网,其电网络方程应采用微分方程。系统特征值分析和时域仿真证明了该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网(微电网) 逆变器 惯性时间常数 状态方程 特征值 分布式电源
下载PDF
蒸汽发生器实时动态仿真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可 张琴舜 +4 位作者 沈秀中 蔡日基 陈培培 刘洋 邹文进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6,32,共7页
主要针对CANDU9型蒸汽发生器,建立了模块化的蒸汽发生器模型,并用图形化的仿真语言LabVIEW编制了蒸汽发生器仿真程序,通过对CANDU 9型SG满功率运行工况的计算,表明本仿真程序的稳态计算结果与AECL的实际... 主要针对CANDU9型蒸汽发生器,建立了模块化的蒸汽发生器模型,并用图形化的仿真语言LabVIEW编制了蒸汽发生器仿真程序,通过对CANDU 9型SG满功率运行工况的计算,表明本仿真程序的稳态计算结果与AECL的实际结果比较吻合,对于引入单参数的阶跃扰动,该文对CANDU 9型SG的动态响应作了仿真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分析完全一致,另外,单机计算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发生器 实时仿真 层次化 模块化 动态分析 CANDU9核反应堆 核电站
下载PDF
双馈风机等效惯性时间常数计算及转差率反馈惯量控制策略 被引量:24
13
作者 刘皓明 任秋业 +2 位作者 张占奎 李琰 许波峰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49-57,共9页
通过对并网的双馈风电机组实施惯量控制可以使其在电网频率变化时提供有功功率短时支撑,以改善电网频率偏差。在分析双馈风电机组的数学模型及其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建立了含惯量控制的双馈风电机组的简化数学模型,通过计算等效惯性时间常... 通过对并网的双馈风电机组实施惯量控制可以使其在电网频率变化时提供有功功率短时支撑,以改善电网频率偏差。在分析双馈风电机组的数学模型及其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建立了含惯量控制的双馈风电机组的简化数学模型,通过计算等效惯性时间常数,对双馈风电机组惯量响应能力进行定量表征,提出将转差率控制应用于矢量控制框架的基于转差率反馈的双馈风电机组惯量控制方法。基于DIgSILENT搭建仿真模型,仿真对比分析表明:转差率反馈惯量控制环节能够在电网负荷波动时减小频率偏差,且转速恢复快,不造成频率的二次跌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感应发电机 惯量控制 等效惯性时间常数 转差率反馈
下载PDF
双绕组交直流发电机直流侧突然短路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孙俊忠 马伟明 宋振海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95-100,共6页
根据3/12相双绕组发电机的基本磁链方程和电压方程以及等效电路,该文建立了双绕组发电机交流侧带负载时直流侧突然短路的基本电压方程;通过进行适当的近似,用解析的方法分析了突然短路的过渡过程,给出了定转子时间常数的简明表达式和整... 根据3/12相双绕组发电机的基本磁链方程和电压方程以及等效电路,该文建立了双绕组发电机交流侧带负载时直流侧突然短路的基本电压方程;通过进行适当的近似,用解析的方法分析了突然短路的过渡过程,给出了定转子时间常数的简明表达式和整流绕组交流侧的短路电流表达式以及直流侧最大短路电流的近似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交流负载对直流侧短路电流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物理解释。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交流侧负载的大小对直流侧短路电流有较大的影响,而功率因数对直流侧短路电流的影响很小,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侧 直流发电机 短路分析 3/12相双绕组发电机 短路电流 近似计算公式 电压方程 突然短路 交流侧 等效电路 过渡过程 时间常数 物理解释 交流负载 试验结果 功率因数 表达式 定转子 准确性 磁链
下载PDF
贵广二回直流输电系统次同步振荡问题分析 被引量:36
15
作者 李立浧 洪潮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0-93,共4页
针对贵广二回直流输电系统可能引起整流站附近汽轮发电机组次同步振荡的问题,采用机组作用系数法和时域仿真方法进行了分析。时域仿真采用NETOMAC程序,建立了适用于次同步振荡问题仿真的详细模型。通过对不同运行方式的分析,得出了在整... 针对贵广二回直流输电系统可能引起整流站附近汽轮发电机组次同步振荡的问题,采用机组作用系数法和时域仿真方法进行了分析。时域仿真采用NETOMAC程序,建立了适用于次同步振荡问题仿真的详细模型。通过对不同运行方式的分析,得出了在整流站与外部交流系统弱联系以及孤岛方式下会发生次同步振荡不稳定问题的结果,提出了必须设计直流输电附加的次同步振荡阻尼控制器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输电 汽轮发电机组 次同步振荡 机组作用系数 时域仿真
下载PDF
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余热发电机机组励磁控制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辉 王亚菲 +1 位作者 王红君 岳有军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3,共6页
水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中低温余热,利用余热发电是水泥生产企业节能的重要手段。为维持余热发电系统的电能稳定,以单机无穷大电力系统为例,建立余热发电机组励磁系统数学模型,设计基于指数型终端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的同步发电机励磁... 水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中低温余热,利用余热发电是水泥生产企业节能的重要手段。为维持余热发电系统的电能稳定,以单机无穷大电力系统为例,建立余热发电机组励磁系统数学模型,设计基于指数型终端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的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器。针对电力系统中三相短路和三相断路故障利用Matlab进行时域仿真,与采用快速终端滑模变结构控制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指数型终端滑模变结构励磁控制系统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发电 励磁控制系统 汽轮发电机 指数型终端滑模变结构控制 时域仿真
下载PDF
励磁突变对无刷励磁同步发电机整流系统负载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叶志浩 蒋心怡 张晓锋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3-18,共6页
分析了无刷励磁同步发电机整流系统突加 /突卸励磁时的过渡过程 ,得到了影响负载电流上升和下降时间的主要时间常数 ,并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 ,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吻合良好 .实验波形所反映的变化趋势亦与仿真及理论分析... 分析了无刷励磁同步发电机整流系统突加 /突卸励磁时的过渡过程 ,得到了影响负载电流上升和下降时间的主要时间常数 ,并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 ,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吻合良好 .实验波形所反映的变化趋势亦与仿真及理论分析结果较为符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发电机 无刷励磁 整流系统 负载电流
下载PDF
微量热法测细菌生长的热谱及其热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海涛 张洪林 +3 位作者 刘永军 南照东 单庆祝 孙秀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4年第4期40-42,51,共4页
利用热活性检测仪测定了5种弧菌在4个温度下完整的生长热谱图。根据这些热谱图所反映出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它们在各个温度下的生长速率常数,激活能和传代时间。
关键词 细菌 热谱图 生长速率 激活能 热动力学
下载PDF
平抑风电波动的混合储能协调优化控制方法 被引量:12
19
作者 郭金金 吴红斌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695-2702,共8页
为充分利用混合储能系统的互补特性,提高混合储能系统的响应能力并防止其过充过放,有必要对混合储能的功率分配方案进行协调优化控制。采用一阶低通滤波作为风电平抑方法,根据不同时间尺度提出混合储能两级协调优化控制方法,在长时间尺... 为充分利用混合储能系统的互补特性,提高混合储能系统的响应能力并防止其过充过放,有必要对混合储能的功率分配方案进行协调优化控制。采用一阶低通滤波作为风电平抑方法,根据不同时间尺度提出混合储能两级协调优化控制方法,在长时间尺度上采用模糊控制方法调整滤波时间常数,以蓄电池的荷电状态(state ofcharge,SOC)为优化目标完成对混合储能的第1级控制;第2级控制即在短时间尺度内采用功率转移使超级电容SOC处于活跃状态,实现功率的最终分配。通过算例系统仿真,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混合储能 模糊算法 滤波时间常数 功率转移
下载PDF
双馈风力发电及变流控制的数/模混合仿真方案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24
20
作者 刘其辉 李万杰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3-86,95,共5页
数/模混合仿真(D/PHS)是风电技术的一种极具前景的研究手段。文中介绍了实时数字仿真器(RTDS)的特点,对能量型和信号型D/PHS系统的原理和稳定性进行了对比分析。采用RTDS和自主开发的变流器控制系统,设计了双馈变速风力发电机的信号型D/... 数/模混合仿真(D/PHS)是风电技术的一种极具前景的研究手段。文中介绍了实时数字仿真器(RTDS)的特点,对能量型和信号型D/PHS系统的原理和稳定性进行了对比分析。采用RTDS和自主开发的变流器控制系统,设计了双馈变速风力发电机的信号型D/PHS方案,详细阐述了数字模型和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法。针对一台2 MW风电机组的D/PHS算例验证了文中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数字仿真器 双馈变速恒频 风力发电 控制系统 数/模混合仿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