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self-centering steel beam-column connections with bottom flange friction devices 被引量:3
1
作者 Guo Tong Song Lianglong Zhang Guodo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1年第2期229-238,共10页
A new type of steel moment resisting frame with bottom flange friction devices (BFFDs) has been developed to provide self-centering capacity and energy dissipation, and to reduce permanent deformations under earthqu... A new type of steel moment resisting frame with bottom flange friction devices (BFFDs) has been developed to provide self-centering capacity and energy dissipation, and to reduce permanent deformations under earthquakes. This paper presents a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elf-centering beam-column connections with BFFDs, in which the gap opening/closing at the beam-column interfaces is simulated by using pairs of zero-length elements with compression-only material properties, and the energy dissipation due to friction is simulated by using truss elements with specified hysteretic behavior. In particular, the effect of the friction bolt bearing against the slotted plate in the BFFDs was modeled, so that the increase in lateral force and the loss of friction force due to the bolt bearing c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Parallel elastic-perfectly plastic gap (ElasticPPGap) materials in the Open System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 Simulation (OpenSees) were used with predefined gaps to specify the sequence that each bolt went into the bearing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crease in bending stiffness. The MinMax material in OpenSees is used to specify the minimum and maximum values of strains of the ElasticPPGap materials. To consider the loss of friction force due to bok bearing, a number of parallel hysteretic materials were used, and the failure of these materials in sequence simulated the gradual loss of friction force. Analysis results obtained by using the proposed numerical model are discuss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test results under cyclic loadings and the seismic loading,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merical simulation post tensioned SELF-centerING moment resisting steel frame bottom flange frictiondevice bolt bearing
下载PDF
Test and simulation of full-scale self-centering beam-to-column connection 被引量:8
2
作者 Deng Kailai Pan Peng +2 位作者 Alexandre Lam Pan Zhenhua Ye Liepi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3年第4期599-607,共9页
A new type of beam-to-column connection for steel moment flames, designated as a "self-centering connection," is studied. In this connection, bolted top-and-seat angles, and post-tensioned (PT) high-strength steel... A new type of beam-to-column connection for steel moment flames, designated as a "self-centering connection," is studied. In this connection, bolted top-and-seat angles, and post-tensioned (PT) high-strength steel strands running along the beam are used. The PT strands tie the beam flanges on the column flange to resist moment and provide self-centering force. After an earthquake, the connections have zero deformation, and can be restored to their original status by simply replacing the angles. Four full-scale connections were tested under cyclic loading. The strength, energy-dissipation capacity, hysteresis curve, as well as angles and PT strands behavior of the connections are investigated. A general FEM analysis program called ABAQUS 6.9 is adopted to model the four test specimens. The numerical and test results match very well. Both the test and analysis results suggest that: (1) the columns and beams remain elastic while the angles sustain plastic deformations for energy dissipation when the rotation of the beam related to the column equals 0.05 tad, (2) the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is enhanced when the thickness of the angle is increased, and (3) the number of PT strands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behavior of the connections, wherea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trands is not as important to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nn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el frame CONNECTION ANGLE post-tensioned prestressing SELF-centerING
下载PDF
杭州电竞中心结构设计重难点概述 被引量:2
3
作者 熊森 冯孝宾 +3 位作者 张卫 罗俊 鲁伟 郑小庆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9-15,共7页
杭州电竞中心内圈主体结构采用钢框架-支撑结构,外圈采用“大倾角梭形斜柱+多段钢折梁框架”,是集承重与抗侧力于一体的结构体系,屋盖采用车辐式索承网格自平衡结构形式。详细介绍了地下结构、中央场馆结构的设计要点,门厅处利用建筑造... 杭州电竞中心内圈主体结构采用钢框架-支撑结构,外圈采用“大倾角梭形斜柱+多段钢折梁框架”,是集承重与抗侧力于一体的结构体系,屋盖采用车辐式索承网格自平衡结构形式。详细介绍了地下结构、中央场馆结构的设计要点,门厅处利用建筑造型空间设计为多段钢折梁与跨层桁架相结合的结构形式;室内二层至三层楼面设计一浮空弧形人行桥,截面形式为薄壁钢箱梁,桥宽2.2m,跨度57m,采用“上挂下支”的稳定结构形式。对整体结构进行了静力弹性、动力弹塑性、振动台试验、典型节点有限元、整体稳定以及局部稳定等系列分析与试验。结果表明:结构在静力荷载和地震作用下强度和刚度均满足规范要求;典型节点极限承载力为荷载设计值的4.17倍;结构整体稳定性安全系数为3.79;斜柱局部稳定安全系数为2.52。合理的设计保证了结构的安全、经济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亚运会 杭州电竞中心 钢框架-支撑 大倾角梭形斜柱 多段钢折梁 车辐式索承网格自平衡结构
下载PDF
预应力耗能钢框架抗连续倒塌机制研究
4
作者 王述红 陈浩 +1 位作者 单思镝 魏崴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52-59,共8页
针对预应力耗能(PTED)钢框架结构的连续倒塌问题,采用ABAQUS软件建立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对框架结构拆除承重构件后不平衡荷载重分配的行为展开研究。并将有限元结果与1/3缩尺PTED钢框架的准静态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针对预应力耗能(PTED)钢框架结构的连续倒塌问题,采用ABAQUS软件建立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对框架结构拆除承重构件后不平衡荷载重分配的行为展开研究。并将有限元结果与1/3缩尺PTED钢框架的准静态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PTED钢框架抗连续倒塌受力机制的研究,并分析了初始预应力、预应力钢绞线数量、钢构件材料强度和梁翼缘宽厚比四种因素对钢框架抗连续倒塌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PTED钢框架抗连续倒塌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初始阶段、压拱机制有利阶段和压拱机制不利阶段;倒塌抗力由预应力钢绞线拉力和梁柱之间的竖向作用力共同提供;提高初始预应力、预应力钢绞线数量、钢材屈服强度和降低梁翼缘宽厚比,均会使峰值荷载增大;钢绞线数量的增多使框架在失效柱位移较小时可以提供较大的抗力;增强梁柱构件抵抗局部屈曲变形的能力会提升预应力钢框架抗连续倒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结构 预应力耗能钢框架 连续倒塌机制 抗力
下载PDF
SMA碟簧群的循环受压性能及简化模型
5
作者 赵秋红 孙泽旺 谭志伦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3-175,共13页
该研究提出将多个形状记忆合金(SMA)碟簧片并联排列形成碟簧组,然后在碟簧组间加入垫片分隔、串联排列形成碟簧群,以提供更高的承载力及变形能力。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一系列SMA碟簧群的三维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非线性循环... 该研究提出将多个形状记忆合金(SMA)碟簧片并联排列形成碟簧组,然后在碟簧组间加入垫片分隔、串联排列形成碟簧群,以提供更高的承载力及变形能力。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一系列SMA碟簧群的三维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非线性循环受压分析。结果表明:与钢碟簧的“三角形”荷载-位移曲线相比,SMA碟簧群的荷载-位移曲线呈现鲜明的“旗帜形”特性,具有明显的正向及反向转变平台。随着碟簧片数的增加,碟簧组的总可恢复变形量基本不变,极限承载力及割线刚度近似成比例增加,而随着碟簧组数的增加,碟簧群的总可恢复变形量增加,极限承载力不变,割线刚度近似成比例降低。因此,可根据碟簧群总极限承载力及变形能力的需要,灵活调整碟簧片及碟簧组的数量及布置方式。碟簧组的各层碟簧片由于边界条件不同,应力分布存在明显差异,而变形量亦呈现两端大中间小的哑铃形分布模式,其中加载端碟簧片变形量最大,若超过极限变形量可能发生翻转失效,值得注意。提出了SMA碟簧群的简化模型,通过简化及精细模型的非线性循环受压分析,发现该简化模型的循环受压荷载-位移曲线与精细模型吻合良好,而计算效率提高约38倍。将SMA碟簧群应用于自复位NZ梁柱节点中,并对自复位钢框架进行了验证性的滞回分析。结果表明:采用SMA碟簧群的自复位钢框架最大侧移为4%时可完全复位,且二次刚度相比采用预应力钢绞线的传统自复位钢框架提高近100%,极限承载力提高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碟簧 碟簧群 循环受压性能 简化模型 自复位钢框架
下载PDF
自复位支撑钢框架抗震性能评估与损伤演化分析
6
作者 徐龙河 鞠子薇 江浩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8-77,共10页
为研究自复位耗能(SCED)支撑失效前后支撑钢框架结构的抗震韧性及损伤演化规律,设计了一单榀三层自复位支撑钢框架(SCBSF)并对其进行精细化有限元模拟,探究了支撑第二刚度和摩擦力在考虑支撑失效时对结构宏观响应和关键构件损伤状态的... 为研究自复位耗能(SCED)支撑失效前后支撑钢框架结构的抗震韧性及损伤演化规律,设计了一单榀三层自复位支撑钢框架(SCBSF)并对其进行精细化有限元模拟,探究了支撑第二刚度和摩擦力在考虑支撑失效时对结构宏观响应和关键构件损伤状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SCED支撑作为SCBSF第一道抗震防线,激活工作后为结构提供了稳定的耗能与卓越的复位能力,相比屈曲约束支撑(BRB)框架残余变形角最大减小了84.9%,显著降低结构震后修复成本;支撑达到最大行程破坏失效后,结构层间变形加剧,框架梁和柱塑性耗能占比增加了92.33%,主体结构损伤值增加了48.45%,结构的抗震性能与韧性水平明显降低。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提升支撑的第二刚度和摩擦力能有效降低结构响应,但具有较大第二刚度和摩擦力的支撑框架仍抵抗不了强震作用时,可能导致更多的支撑失效破坏,结构损伤加剧。因此,设计SCED支撑时,需要适当提高支撑第二刚度和摩擦力,建议第二刚度取值为第一刚度的7/50~4/25,支撑摩擦力与预压力比值取为1~1.2;提升支撑第二刚度相比提升摩擦力对结构损伤值控制效果更好,随着地震动强度增大,摩擦力与第二刚度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耗能支撑 钢框架 抗震韧性 损伤分析 耗能能力 残余变形
下载PDF
中心支撑半刚性连接钢框架抗震性能
7
作者 王新武 程菁康 +2 位作者 刘欢欢 孙海粟 李向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72,M0006,M0007,共11页
为研究单边螺栓与T型钢连接的中心支撑钢框架的抗震性能,对1个1∶2缩尺的单跨单层的钢框架进行拟静力加载试验。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子精细化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在验证子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与精度基础上,通过改变支撑的孔径尺寸、... 为研究单边螺栓与T型钢连接的中心支撑钢框架的抗震性能,对1个1∶2缩尺的单跨单层的钢框架进行拟静力加载试验。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子精细化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在验证子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与精度基础上,通过改变支撑的孔径尺寸、壁厚以及形状等变量对框架整体抗震性能进行参数化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良好,可用于半刚性连接钢框架在循环荷载下的性能研究。随着支撑孔径和壁厚的增加,框架的滞回曲线更加饱满,刚度、耗能能力和延性皆有明显提升。方形截面支撑的抗震性能对比圆截面更加优异。梁柱节点的半钢性连接方式较刚性连接方式抗震性能更加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钢 中心支撑 钢框架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广州航空轮胎大科学装置主体结构设计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光雨 刘宁 高峰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4,共10页
广州航空轮胎大科学装置作为科学试验、产业吸引的重要建筑,方案新颖奇特,为竖向及水平圆组合的造型。结构设计时,通过设置防震缝将其分割成两个独立的结构主体,同时考虑建筑造型、试验设备、超高大跨吊车等的相关需求。竖向圆为中部通... 广州航空轮胎大科学装置作为科学试验、产业吸引的重要建筑,方案新颖奇特,为竖向及水平圆组合的造型。结构设计时,通过设置防震缝将其分割成两个独立的结构主体,同时考虑建筑造型、试验设备、超高大跨吊车等的相关需求。竖向圆为中部通高的六层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充分利用吊车支撑做成强支撑框架,减少中部30m高跃层柱的长度系数,同时充分利用建筑形体,在30m以上做成半圆柱面单层网壳结构,实现建筑效果的同时也节约了材料;水平圆为钢框架结构,针对屋面大跨楼盖,采用单向密肋实腹钢梁,钢梁截面最大高度为1.9m,以满足建筑净空和结构挠度等要求;幕墙与主体间采用桁架式铰接支座,实现外鼓幕墙造型;10台半埋式试验台基础采用灌注桩基础,并设置隔振沟以减轻动力试验对主体结构的影响。设计最终很好地实现了建筑功能及结构安全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轮胎 防震缝 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 钢框架结构 跃层柱 网壳结构
下载PDF
半刚接柱脚自复位装配式钢框架拟动力试验研究
9
作者 张艳霞 沈森 +1 位作者 李杨龙 赵微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32,共11页
为解决刚接柱脚自复位装配式钢框架结构在中震或大震下底层柱可能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的问题,设计一种半刚接柱脚自复位装配式钢框架结构。对其子结构进行拟动力试验,对比框架在Taft地震波、LOS000地震波和El-Centro地震波输入及不同等... 为解决刚接柱脚自复位装配式钢框架结构在中震或大震下底层柱可能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的问题,设计一种半刚接柱脚自复位装配式钢框架结构。对其子结构进行拟动力试验,对比框架在Taft地震波、LOS000地震波和El-Centro地震波输入及不同等级地震下的节点开口、耗能能力、刚度退化、预应力损失和应变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钢框架在大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自复位功能和耗能能力。钢绞线平均预应力损失最多仅为1.58%,说明施加预应力的方法是可靠的。钢框架柱脚能够始终保持弹性状态,因此震后仅需修复钢梁,大大降低了修复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刚接柱脚 钢框架 拟动力试验 自复位功能 预应力损失
下载PDF
PEC柱-钢梁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组合框架抗震试验研究
10
作者 方有珍 高怡 +2 位作者 杨勇 孙敏 孙国华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8,共9页
为系统研究梁柱采用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的抗震机理,选取预拉杆长度设置、PEC柱截面强弱轴布置和柱脚连接方式3个设计参数,设计制作了4榀PEC柱-钢梁梁柱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1∶2缩尺试件并进行拟静力抗震试验。通过试验现象... 为系统研究梁柱采用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的抗震机理,选取预拉杆长度设置、PEC柱截面强弱轴布置和柱脚连接方式3个设计参数,设计制作了4榀PEC柱-钢梁梁柱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1∶2缩尺试件并进行拟静力抗震试验。通过试验现象观察和数据分析,对试件的滞回特性、抗侧刚度退化、复位能力、滞回耗能等抗震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通过T形件长圆孔合理设置实现了“设计地震水平阶段实现复位,大震设计水平阶段自复位连接连接转化为伴随出现螺栓承压型受力实现部分自复位”的性能化设计目标;设计地震阶段,试件主要通过辅助摩擦耗能件耗能,且卸载残余侧移小于自复位结构侧移限值(0.3%),在大震作用阶段,试件通过辅助摩擦耗能件与结构构件损伤联合耗能,承载能力仍继续增大,且仍具有部分自复位能力;预拉杆设置有限长度可显著增强结构整体性,PEC柱弱轴布置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结构整体性,而PEC柱脚采用铰接可显著削弱结构整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 PEC柱-钢梁组合框架 复位能力 滞回耗能 拟静力试验
下载PDF
基于数据中心产品的模块-钢框架复合体系探讨
11
作者 米琳琳 刘佳迪 《绿色建筑》 CAS 2024年第6期63-68,共6页
随着人们沟通方式的丰富和多样化,数据中心作为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渠道和平台,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22年2月,我国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对数据中心的建设提出了新的需求。然而,传统的数据中心建设周期长、施工过... 随着人们沟通方式的丰富和多样化,数据中心作为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渠道和平台,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22年2月,我国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对数据中心的建设提出了新的需求。然而,传统的数据中心建设周期长、施工过程复杂,模块化数据中心的建筑层数有限、抗侧性较差。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数据中心产品的模块-钢框架复合体系,该体系可以在提高建设效率的同时,保证结构的安全性,降低建设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 模块-钢框架 复合体系 模块化
下载PDF
新一代算力中心发展之快速建造方案比较
12
作者 王斌 《建设科技》 2024年第21期89-93,共5页
通过对比传统数据中心,集装箱数据中心,撬块+集装箱数据中心,模块化钢结构拟框架数据中心的建造方式的优劣和各国学者研发的最新进展,可以得出:(1)传统数据中心建设周期太长,远不能满足现在数据中心的发展需求;2)集装箱数据中心通过十... 通过对比传统数据中心,集装箱数据中心,撬块+集装箱数据中心,模块化钢结构拟框架数据中心的建造方式的优劣和各国学者研发的最新进展,可以得出:(1)传统数据中心建设周期太长,远不能满足现在数据中心的发展需求;2)集装箱数据中心通过十余年的发展已日渐成熟,但其劣势也很明显,对于平面和空间的利用率过低;(3)通过定制化的撬块结合集装箱技术组成撬块+集装箱数据中心,只解决平面利用率,空间利用率仍未得到解决;(4)采用模块化钢结构拟框架数据中心,可以完美解决平面和空间利用率的问题,同时可以保证快速发货,在满足海运、陆运的同时,现场快速灵活部署,可实现大开敞式拟框架钢结构体系,管线和设备不仅有充足的空间布置,如需要改建,可直接拆卸下来重复利用,市场应用价值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数据中心 集装箱数据中心 模块化钢结构拟框架数据中心
下载PDF
Probabilistic safety assessment of self-centering steel braced frame
13
作者 Navid RAHGOZAR Nima RAHGOZAR Abdolreza S. MOGHADAM 《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8年第1期163-182,共20页
The main drawback of conventional braced frames is implicitly accepting structural damage under the design earthquake load, which leads to considerable economic losses. Controlled rocking self-centering system as a mo... The main drawback of conventional braced frames is implicitly accepting structural damage under the design earthquake load, which leads to considerable economic losses. Controlled rocking self-centering system as a modem low-damage system is capable of minimizing the drawbacks of conventional braced frames. This paper quantifies main limit states and investigates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self-centering braced frame using a Probabilistic Safety Assessment procedure. Margin of safety, confidence level, and mean annual frequency of the self-centering archetypes for their main limit states, including PT yield, fuse fracture, and global collapse, are established and are compared with their acceptance criteria. Considering incorporating aleatory examined. Results of the investigation indicate that the provide the adequate margin of safety against exceeding and epistemic uncertainties, the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is design of low- and mid-rise self-centering archetypes could the undesirable limit-st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f-centering steel braced frame mean annual frequency safety assessment confidence level margin of safety
原文传递
具有自复位能力的钢结构体系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潘振华 潘鹏 +2 位作者 邱法维 叶列平 钱稼茹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03-410,共8页
传统的钢结构在地震中通过梁柱构件的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导致地震后可能产生较大的残余变形,难以修复,具有自复位能力的新型建筑结构可以有效解决此问题。在国内外关于自复位新型钢结构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其体系结构与受力特点... 传统的钢结构在地震中通过梁柱构件的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导致地震后可能产生较大的残余变形,难以修复,具有自复位能力的新型建筑结构可以有效解决此问题。在国内外关于自复位新型钢结构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其体系结构与受力特点进行总结与分析:该类节点的梁柱间通过角钢栓接,沿梁长布置高强预应力钢绞线;通过对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将梁柱压紧,使节点具备足够的抗弯刚度以满足正常使用情况下的功能性要求,钢绞线同时提供回复力使节点在震后具有自复位的能力;震中通过角钢的塑性破坏来耗能,而梁柱等主体构件则保持弹性;由于主体构件没有受到破坏,而且节点在预应力作用下自动回复原位,故震后仅替换角钢便可恢复节点至无损状态。研究表明,自复位钢结构体系具有有效性和工程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自复位 耗能 框架 节点
下载PDF
自复位平面钢框架推覆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艳霞 叶吉健 +2 位作者 赵微 李瑞 刘学春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76-483,490,共8页
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一榀四层两跨平面钢框架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分别计算钢材强度为Q345、Q420和Q460三榀自复位钢框架,探讨自复位平面钢框架的抗震性能,并着重讨论钢材强度对自复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材强度的提高对减小结构... 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一榀四层两跨平面钢框架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分别计算钢材强度为Q345、Q420和Q460三榀自复位钢框架,探讨自复位平面钢框架的抗震性能,并着重讨论钢材强度对自复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材强度的提高对减小结构塑性、残余侧移有较明显的作用,但未彻底避免柱底塑性的产生。对相对内转角和摩擦耗能也有一定影响,但是对钢绞线预应力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平面钢框架 钢结构 平面框架 静力弹塑性 高强钢
下载PDF
自复位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动力时程分析 被引量:32
16
作者 张艳霞 叶吉健 +1 位作者 杨凡 陈媛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0-40,共11页
文中主要针对梁腹板带有摩擦阻尼器的自复位钢框架整体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和自复位性能的研究。首先提出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连接单元实现整体结构自复位梁柱节点双旗帜滞回模型的模拟方法。将用该方法模拟的自复位梁柱节点弯矩-转角滞... 文中主要针对梁腹板带有摩擦阻尼器的自复位钢框架整体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和自复位性能的研究。首先提出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连接单元实现整体结构自复位梁柱节点双旗帜滞回模型的模拟方法。将用该方法模拟的自复位梁柱节点弯矩-转角滞回曲线与课题组已经完成的3个节点试验滞回曲线相对比,结果表明:节点刚度和弯矩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证明了该模拟分析方法的可行性。然后对同条件的自复位钢框架和刚接框架(仅梁柱节点形式不同)进行了24条地震动下的时程分析,结果显示:自复位钢框架各层最大绝对速度、绝对加速度和自振周期与刚接框架均十分接近,层间位移角接近或略大于刚接框架,基底剪力、结构塑性发展和震后残余层间位移角均远小于刚接框架,结构震后自动复位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钢框架结构 抗震性能 动力时程分析 双旗帜滞回模型
下载PDF
BRS板部分自复位连接新型卷边PEC柱-钢梁组合框架边节点抗震机理试验 被引量:12
17
作者 方有珍 赵帅领 +2 位作者 徐飞 金晶 汪逸萍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9-316,共8页
为了研究BRS板部分自复位连接新型卷边PEC柱-钢梁组合框架边节点的抗震性能,对考虑PEC柱布置方式和柱顶竖向力的3个缩尺试件进行水平低周往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基于试验结果,从试件的承载力、刚度衰减规律、自复位功效、耗能... 为了研究BRS板部分自复位连接新型卷边PEC柱-钢梁组合框架边节点的抗震性能,对考虑PEC柱布置方式和柱顶竖向力的3个缩尺试件进行水平低周往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基于试验结果,从试件的承载力、刚度衰减规律、自复位功效、耗能能力和节点传力机理等方面分析试件的抗震机理。研究结果显示:(a)BRS板部分自复位连接可通过BRS板屈服耗散地震能和预拉杆实现自复位功效,且整个加载过程中结构主要构件处在弹性状态。(b)PEC柱顶竖向力明显提高了其初始抗弯刚度,且其二阶效应加快了连接的耗能发展进程,而PEC柱的布置对初始抗弯刚度、刚度退化和耗能发展进程影响较小。(c)试件SYJ1加载至中震层间侧移限值1/50时其残余相对侧移角小于0.005 rad,而加载至大震层间侧移限值1/30时其残余相对侧移角仍小于0.01 rad,表明该试件具有极佳的自复位功效;试件SYJ3的自复位功效稍劣于试件SYJ1,前者在加载至中震层间侧移限值1/50之前时自复位功效尚好,但加载后期其自复位功效退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结构 卷边PEC柱-钢梁组合框架 部分自复位连接 BRS板耗能 自复位功效 水平低周往复荷载试验 抗震机理
下载PDF
自定心钢框架抗震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郭彤 宋良龙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9-56,共8页
自定心(Self-Centering,SC)钢框架是一种新型的抗震结构体系。其中,预应力构件提供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复位功能,角钢、摩擦件等构件则提供了耗能能力。主体结构在地震作用后可基本保持完好,并且无残余变形(或很小),附属构件的更换或... 自定心(Self-Centering,SC)钢框架是一种新型的抗震结构体系。其中,预应力构件提供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复位功能,角钢、摩擦件等构件则提供了耗能能力。主体结构在地震作用后可基本保持完好,并且无残余变形(或很小),附属构件的更换或修复也非常方便。介绍了自定心钢框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节点试验、自定心抗弯钢框架(SC-MRF)、自定心中心支撑钢框架(SC-CBF)的动力试验结果表明,自定心钢框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自复位能力,有望发展成为实用的结构形式。指出了自定心钢框架结构体系中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定心 抗震性能 钢框架 节点区 耗能
下载PDF
新型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的抗侧刚度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先铁 刘立达 +2 位作者 周绪红 贺博 郑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9-825,共7页
提出一种新型绕梁腹板销轴转动的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梁柱连接节点.推导了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的抗侧刚度计算公式,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研究了钢绞线截面面积和初始预应力大小对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自复位能力... 提出一种新型绕梁腹板销轴转动的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梁柱连接节点.推导了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的抗侧刚度计算公式,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研究了钢绞线截面面积和初始预应力大小对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自复位能力的影响,探明了自复位框架的失效机制.结果表明: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具有良好的自复位能力,框架构件保持弹性.随着钢绞线截面面积增大,自复位框架刚度和承载力增大;钢绞线处于弹性时,初始预应力大小对自复位框架刚度影响很小.初始预应力合理取值可避免自复位框架失效机制的发生,并给出了初始预应力取值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 抗侧刚度 初始预应力 自复位性能 失效机制
下载PDF
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自复位钢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建平 刘生文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16,共7页
建立了1榀2跨3层以角钢为耗能元件的自复位钢框架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详细介绍了模型的模拟与分析方法。钢绞线的预应力采用等效降温法施加,通过钢绞线提供的回复力可使结构在震后具有自复位能力。在加载过程中,为确保结构的自复位能力... 建立了1榀2跨3层以角钢为耗能元件的自复位钢框架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详细介绍了模型的模拟与分析方法。钢绞线的预应力采用等效降温法施加,通过钢绞线提供的回复力可使结构在震后具有自复位能力。在加载过程中,为确保结构的自复位能力,预应力钢绞线要保持弹性。对结构模型施加由位移控制的往复荷载,并通过改变结构的初始预应力值及钢绞线的数量分析参数的改变对结构自复位性能及耗能能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钢框架相比,自复位钢框架的震后残余位移明显减小;在4%的层间位移角下,自复位钢框架梁柱及钢绞线均保持弹性状态,结构通过角钢的塑性耗散能量,震后框架具有自复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 角钢 钢绞线 自复位 预应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