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prior austenite grain size on the critical strain for completion of DEFT through hot compression test 被引量:1
1
作者 Jing Tian Wangyue Yang +1 位作者 Zuqing Sun Jianping He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SCD 2006年第2期135-138,共4页
A low carbon steel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ritical strain εc for completion of deformation enhanced ferrite transformation (DEFT) through a series of hot compression tests. In addition, the influence of prior au... A low carbon steel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ritical strain εc for completion of deformation enhanced ferrite transformation (DEFT) through a series of hot compression tests. In addition, the influence of prior austenite grain size (PAGS) on the critical strain was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ritical strain is affected by PAGS. When γ→α transformation completes, the smaller the PAGS is, the smaller the critical strain is. The ferrite grains obtained through DEFT can be refined to about 3 μm when the DEFT is comple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carbon steel hot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enhanced ferrite transformation critical strain prior austenite grain size
下载PDF
Effect of austenitizing temperature on microstructure in 16Mn steel treated by cerium 被引量:10
2
作者 Bin Wen Bo Song +2 位作者 Ning Pan Qing-yun Hu Jing-hong M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6期652-658,共7页
The change of inclusions and microstructure of 16Mn steel treated by Ce were observed,and the effect of austenitizing temperature on the microstructure was also examin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clusions are transf... The change of inclusions and microstructure of 16Mn steel treated by Ce were observed,and the effect of austenitizing temperature on the microstructure was also examin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clusions are transformed from Si-Mn-Al composite oxide and MnS into AlCeO3,Ce2O2S,and MnS composite inclusions after being treated by Ce.Plenty of intragranular ferrites are formed in 16Mn steel containing~0.017wt% Ce.A large amount of intragranular acicular ferrites are formed after being austenitized for 20min at 1473 K.The prior austenite grain size fit for the formation of intragranular acicular ferrites is about 12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el metallurgy inclusions ferrite austenite grain size
下载PDF
Effect of austenite grain size and accelerated cooling start temperature on the transformation behaviors of multi-phase steel 被引量:2
3
作者 LI XiuCheng XIA DianXiu +2 位作者 WANG XueLin WANG XueMin SHANG ChengJia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1期66-70,共5页
The transformation behaviors and microstructures of a low carbon multi-phase steel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simulation of deformation-relaxation-accelerated cooling processing,using a Gleeble 3500 thermal-mechanical s... The transformation behaviors and microstructures of a low carbon multi-phase steel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simulation of deformation-relaxation-accelerated cooling processing,using a Gleeble 3500 thermal-mechanical simulator.A pre-treatment of solid solution at 1200°C was implemented to minimize the influence on transformation from solid solution/precipitation qualities of 0.08%Nb in this steel.On this basis,the effect of austenite grain size and accelerated cooling start temperature were studied individually.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ferrite in multi-phase steel could be significantly promoted by the refinement of austenite grains and the increase of relaxation time,while the hard phase,such as lath bainite or martensite,could still be obtained with the following accelerated cooling.In contrast,more uniform lower temperature transformed microstructure could form from coarse grain austenite.The potential benefit of austenite grain size on adjusting the proportion of phases in multiphase steel was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phase steel austenite grain size relaxation time ferrite transformation
原文传递
低碳钢奥氏体晶粒控制对应变强化相变的影响 被引量:31
4
作者 杨王玥 胡安民 孙祖庆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1055-1060,共6页
研究了在温度过冷条件下,名义变形为 50%(应变为-0.69);应变速率为 1s-1;形变温度为 800-740 ℃时,低碳钢相交前奥氏体晶粒尺寸(平均直径为 44-7 μm)对应变强化相支铁素体转变量及铁素体晶粒大小的影... 研究了在温度过冷条件下,名义变形为 50%(应变为-0.69);应变速率为 1s-1;形变温度为 800-740 ℃时,低碳钢相交前奥氏体晶粒尺寸(平均直径为 44-7 μm)对应变强化相支铁素体转变量及铁素体晶粒大小的影响形变前奥氏体晶粒小的铁素体转变量增加,相交完成后细小铁素体晶粒分布较均匀;形变前奥氏体晶粒粗大时,形变后铁素体转变不完全,铁素体晶粒粗大且不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钢 应变强化相变 奥氏体 铁素体 晶粒尺寸
下载PDF
不同形变速率条件下低碳钢过冷奥氏体形变过程铁素体超细化 被引量:13
5
作者 周荣锋 杨王玥 +1 位作者 孙祖庆 何建平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2-518,共7页
研究了低碳钢过冷奥氏体在760℃,形变速率为l s-1和10 s-1变形时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形变速率为1 s-1时真应力-应变曲线双峰特征为形变强化相变和铁索体动态再结晶的表征,相变形核集中在铁素体/奥氏体相界前沿奥氏体高畸变区,晶粒长... 研究了低碳钢过冷奥氏体在760℃,形变速率为l s-1和10 s-1变形时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形变速率为1 s-1时真应力-应变曲线双峰特征为形变强化相变和铁索体动态再结晶的表征,相变形核集中在铁素体/奥氏体相界前沿奥氏体高畸变区,晶粒长大在时间和空间上受到限制,细化能力较高;形变速率提高到10 s-1时,相变动力学提前,曲线只表现为形变强化相变的单峰特征,相变形核除了在上述铁素体/奥氏体相界前沿奥氏体高畸变区,还分布到奥氏体晶内各处,晶粒间约束有所减小,尺寸稍大.通过形变强化相变和铁素体动态再结晶可以获得平均晶粒尺寸为(1.98±1.07)μm和(2.33±1.01)μm(10 s-1)左右的微细铁素体晶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钢 形变强化相变 铁素体动态再结晶 晶粒细化 形变速率
下载PDF
粗大奥氏体晶粒中应变诱导铁素体形成特点 被引量:9
6
作者 傅云义 杨平 +2 位作者 杨王玥 孙祖庆 孙祖庆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0-173,共4页
观察粗大奥氏体经不同应变后的淬火组织,分析应变诱导铁素体的形成特点.结果表 明:奥氏体晶粒尺寸影响应变诱导铁素作的形成方式;在形变初期粗大奥氏体(~250-μm)应变诱 导铁素体主要在晶界、退火孪晶界形核,随应变增加,... 观察粗大奥氏体经不同应变后的淬火组织,分析应变诱导铁素体的形成特点.结果表 明:奥氏体晶粒尺寸影响应变诱导铁素作的形成方式;在形变初期粗大奥氏体(~250-μm)应变诱 导铁素体主要在晶界、退火孪晶界形核,随应变增加,可通过形变带形核:而尺寸较小的奥氏体 (~7 μm),铁素体形核主要在晶界;随奥氏体晶粒尺寸增大,形变带上形核比例明显提高,而在 晶界形核的比例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235钢 应变诱导铁素体 奥氏体晶粒尺寸
下载PDF
面向高性能结构材料的超细晶粒钢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9
7
作者 雷毅 许晓锋 +1 位作者 余圣甫 刘志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5-162,共8页
实现传统钢铁材料性能的全面升级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组织超细化是同时提高钢铁材料强度和韧性的最佳强化机制。大量研究成果表明,通过不同的晶粒细化工艺可使钢铁材料组织细化到微米级、亚微米级和纳米级,使得传统钢铁材料的综合... 实现传统钢铁材料性能的全面升级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组织超细化是同时提高钢铁材料强度和韧性的最佳强化机制。大量研究成果表明,通过不同的晶粒细化工艺可使钢铁材料组织细化到微米级、亚微米级和纳米级,使得传统钢铁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但目前困扰超细晶粒钢的焊接技术尚未得到彻底解决。现阶段易于工业化晶粒超细化处理工艺所制备的超细晶粒钢,其焊接问题主要表现为焊接热影响区(HAZ)存在不同程度的脆化和局部软化现象,严重影响了焊接接头与母材性能的匹配。基于氧化物夹杂诱导形核的晶内针状铁素体组织强度高、韧性好,具有很强的自身细化能力,通过氧化物冶金技术获得具有大量有益微夹杂物的超细晶粒钢有望解决其焊接性问题。深入研究钢材基体中超细夹杂物形成与作用机理和焊接HAZ晶内针状铁素体的形成规律及影响因素,制备焊接性能良好的超细晶粒钢是新一代超级钢材料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晶粒钢 组织超细化 焊接技术 氧化物冶金 超细夹杂物 针状铁素体
下载PDF
铈对低硫铁素体不锈钢抗点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李亚波 王福明 +2 位作者 李长荣 宋波 曹文奎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34,共5页
对不同铈含量低硫的铁素体不锈钢00Cr12的抗点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铈含量的增加,试验钢的点蚀击穿电位下降。利用扫描电镜、光镜等分析手段对试验钢的夹杂物、组织进行研究,分析此情况下试验钢的点蚀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对不同铈含量低硫的铁素体不锈钢00Cr12的抗点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铈含量的增加,试验钢的点蚀击穿电位下降。利用扫描电镜、光镜等分析手段对试验钢的夹杂物、组织进行研究,分析此情况下试验钢的点蚀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低硫的情况下,铁素体不锈钢的点蚀性能与晶粒尺寸相关性较强,铈的添加可细化晶粒,导致点蚀击穿电位的下降,点蚀性能与夹杂物相关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素体不锈钢 晶粒尺寸 点蚀 夹杂物
下载PDF
Q235碳素钢多道次热变形中的组织演变及性能 被引量:6
9
作者 赵磊 郑为为 +1 位作者 杨王玥 孙祖庆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7-511,共5页
利用热模拟压缩变形实验研究了Q235碳素钢多道次热变形及后续处理过程的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采用高温奥氏体的形变再结晶及过冷奥氏体的形变强化相变,可以使Q235低碳钢的铁素体晶粒细化至4-5μm,材料的屈服强度达到400MPa级,延伸率达... 利用热模拟压缩变形实验研究了Q235碳素钢多道次热变形及后续处理过程的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采用高温奥氏体的形变再结晶及过冷奥氏体的形变强化相变,可以使Q235低碳钢的铁素体晶粒细化至4-5μm,材料的屈服强度达到400MPa级,延伸率达到40%.经适当的后续处理后,渗碳体、珠光体等第二组织弥散分布于细晶铁素体晶界上,使Q235低碳钢在保持细晶钢原有强度级别和塑性的基础上,屈强比有效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素钢 多道次热变形 细晶铁素体 第二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国内外结构钢产品的晶粒度要求与检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滨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15年第8期564-569,共6页
对国内外结构钢产品的晶粒度要求和晶粒度检验标准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发现不同标准之间存在一定的技术差异,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结构钢产品标准和晶粒度检验标准的修订建议。
关键词 晶粒度 铁素体 奥氏体 结构钢产品
下载PDF
ER70S-6盘条拉拔断裂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晓华 关玉佐 +1 位作者 孙孝男 张利红 《天津冶金》 CAS 2002年第6期26-27,共2页
对ER70S-6气保焊丝钢在拉拔过程中的断裂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化学成分、力学性能、金相组织、夹杂物与表面缺陷、晶粒度的检验,认为断裂是由于成分不稳定、冷速过快、吐丝温度高及夹杂物造成的。
关键词 ER70S-6盘条 气保焊丝钢 铁素体 晶粒度 夹杂物 拉拔 断裂
下载PDF
低合金高强钢中针状铁素体控制的综述 被引量:4
12
作者 姚浩 任强 张立峰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0,24,共11页
在低合金高强钢中,形成大量的针状铁素体是满足高强度和高韧性的主要方法。影响针状铁素体体积分数的几个关键因素在不同的文献均有体现,也有综述文献总结了针状铁素体形核机制和有利于形核的夹杂物特征,但是并没有系统地总结各因素变... 在低合金高强钢中,形成大量的针状铁素体是满足高强度和高韧性的主要方法。影响针状铁素体体积分数的几个关键因素在不同的文献均有体现,也有综述文献总结了针状铁素体形核机制和有利于形核的夹杂物特征,但是并没有系统地总结各因素变化带来的影响。本文总结了奥氏体晶粒尺寸、冷却速率、夹杂物成分、夹杂物尺寸的变化对针状铁素体体积分数的影响。得出结论如下:奥氏体晶粒尺寸为100~200μm、冷却速率为5~10℃/s、夹杂物尺寸为1~2μm和(Ti、Mg、Zr)O_(x)夹杂物均有利于促进针状铁素体形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状铁素体 奥氏体晶粒尺寸 冷却速率 夹杂物成分 夹杂物尺寸
下载PDF
奥氏体化温度对Ti–Zr处理钢中针状铁素体转变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姚浩 刘承军 张立峰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07-914,共8页
Ti、Zr的复合氧化物可以有效诱导针状铁素体形核,从而细化晶粒.为了研究Ti–Zr处理钢中针状铁素体转变机理,使用25 kg真空感应炉中熔炼试验所需钢种,向低合金钢中添加了质量分数为0.038%钛和0.008%锆.利用高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原位观察... Ti、Zr的复合氧化物可以有效诱导针状铁素体形核,从而细化晶粒.为了研究Ti–Zr处理钢中针状铁素体转变机理,使用25 kg真空感应炉中熔炼试验所需钢种,向低合金钢中添加了质量分数为0.038%钛和0.008%锆.利用高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原位观察了奥氏体化温度对针状铁素体转变行为的变化,使用扫描电镜观察了Ti–Zr处理钢种的夹杂物成分和针状铁素体在夹杂物表面形核,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奥氏体化温度下的微观组织变化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奥氏体化温度从1250℃增加至1400℃,奥氏体晶粒尺寸从125.6μm增加至279.8μm,针状铁素体开始转变温度和侧板条铁素体开始转变温度先增加,在1350℃条件下达到最大值,后又降低,针状铁素体的体积分数由39.6%增加至83.6%;Ti–Zr处理钢中核心为Zr–Ti–O,外部为Al–Ti–Zr–O的氧化物为核心表面析出MnS的复合氧化物主要集中在1.5~3μm,可以有效促进针状铁素体形核,贫Mn区和夹杂物与铁素体之间的良好晶格关系为该型夹杂物能够促进针状铁素体形核机理.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增加导致多边形铁素形核位点的减少和针状铁素体的形核空间的增加,钛锆复合处理形成大量的有效诱发针状铁素体形核的夹杂物,这共同导致了针状铁素体体积分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Zr处理钢 奥氏体晶粒尺寸 针状铁素体 原位观察 转变温度 夹杂物
下载PDF
出口用S355J0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的研发和生产
14
作者 李祥才 张虎 柯家祥 《山东冶金》 CAS 2018年第5期1-3,共3页
根据客户需要,青岛特钢采用LD转炉→LF精炼炉→RH真空脱气→CC连铸→轧制工艺开发生产了出口用S355J0低合金高强度结构圆钢。产品实物质量表明,其产品化学成分满足客户协议要求,同时氧氮氢含量较低,钢质纯净,奥氏体晶粒度≮5级,表面质... 根据客户需要,青岛特钢采用LD转炉→LF精炼炉→RH真空脱气→CC连铸→轧制工艺开发生产了出口用S355J0低合金高强度结构圆钢。产品实物质量表明,其产品化学成分满足客户协议要求,同时氧氮氢含量较低,钢质纯净,奥氏体晶粒度≮5级,表面质量较好,其尺寸、夹杂物、低倍、拉伸性能、冲击性能和表面硬度指标均满足客户协议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355J0钢 晶粒度 夹杂物 拉伸性能 冲击性能 表面硬度
下载PDF
渐进式固溶处理对316H不锈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荆雪 辛光瀚 +1 位作者 耿鑫 姜周华 《特殊钢》 2025年第1期99-105,共7页
针对316H奥氏体不锈钢中残余铁素体含量≤1%与晶粒尺寸大小控制在4~6级的要求。基于Thermo-calc热力学计算和固溶处理过程中组织性能变化规律研究,提出了渐进式固溶处理方法。热力学计算结果显示,316H钢形成单一奥氏体组织的固溶温度为9... 针对316H奥氏体不锈钢中残余铁素体含量≤1%与晶粒尺寸大小控制在4~6级的要求。基于Thermo-calc热力学计算和固溶处理过程中组织性能变化规律研究,提出了渐进式固溶处理方法。热力学计算结果显示,316H钢形成单一奥氏体组织的固溶温度为975.5~1281℃。固溶实验研究显示,单段固溶处理的实验钢在1050、1100℃时,即可满足残余铁素体含量要求,但1100℃时晶粒大小分布不均匀,混晶现象严重,导致实验钢塑性和韧性增高,但强度明显下降。采用1000℃(1 h)+1100℃(1 h)渐进式固溶处理,在保证铁素体含量和晶粒尺寸满足要求前提下,使得组织均匀性得到明显改善,强韧性高于单段固溶处理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H奥氏体不锈钢 δ-铁素体 晶粒尺寸 渐进式固溶处理 力学性能
下载PDF
Al-Ti-Mg复合脱氧对钢中夹杂物及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宋宇 李光强 杨飞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14-1219,共6页
通过采用Fe-50%Ti、Ni-16.7%Mg和Fe-70.74%Si等合金对工业纯铁脱氧,研究了Al-Ti-Mg复合脱氧低碳钢中夹杂物的类型和尺寸分布规律以及钢的铸态组织.实验结果表明:Ti处理比未加Ti处理试样夹杂物总量增加400mm-2,而且夹杂物明显细化;Ti-Mg... 通过采用Fe-50%Ti、Ni-16.7%Mg和Fe-70.74%Si等合金对工业纯铁脱氧,研究了Al-Ti-Mg复合脱氧低碳钢中夹杂物的类型和尺寸分布规律以及钢的铸态组织.实验结果表明:Ti处理比未加Ti处理试样夹杂物总量增加400mm-2,而且夹杂物明显细化;Ti-Mg复合脱氧,钢中夹杂物的总量相对于Mg单独处理增加200 mm-2;Ti处理后,奥氏体晶粒内出现大量针状铁素体.对比而言,Al-Ti-Mg复合处理钢中针状铁素体分布最为均匀,无块状铁素体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钢 夹杂物 脱氧 氧化物冶金 晶粒细化 针状铁素体
原文传递
基于07MnNiMoDR钢热处理工艺窗口的热处理工艺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峰 庞玉华 +3 位作者 罗远 孙琦 王海 刘东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7-143,共7页
研究了07MnNiMoDR钢淬火和回火制度与晶粒尺寸和多边形铁素体含量的关系,建立了淬火保温时奥氏体尺寸窗口和回火保温时多边形铁素体含量窗口,确定了更为精准的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奥氏体晶粒尺寸随淬火温度的升高、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变... 研究了07MnNiMoDR钢淬火和回火制度与晶粒尺寸和多边形铁素体含量的关系,建立了淬火保温时奥氏体尺寸窗口和回火保温时多边形铁素体含量窗口,确定了更为精准的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奥氏体晶粒尺寸随淬火温度的升高、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变大,均匀性存在最佳区间,合理的淬火制度为加热温度(940±10)℃保温(80±10)min;随回火温度升高,约650℃出现多边形铁素体,其含量随回火温度的升高、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合理的回火制度为:加热温度(665±5)℃、保温时间(165±15)min。优选后最佳热处理工艺为940℃×80 min淬火和660℃×180 min回火,最终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伸长率、冲击吸收能量和屈服强度相比国标分别提升了40.88%、206.25%和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7MnNiMoDR钢 奥氏体晶粒尺寸窗口 多边形铁素体含量窗口 最佳热处理工艺 性能测试
原文传递
奥氏体化温度对La脱氧16Mn钢组织的影响
18
作者 李红科 宋波 +2 位作者 王利勇 杨玉厚 陈毛川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共6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技术观察了La脱氧钢组织及其夹杂物的变化,研究了不同奥氏体化温度对La处理16Mn钢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La处理后钢中夹杂物由原来的MnS夹杂及Si-Mn-Al复合氧化物夹杂转变为LaAlO3、La2O2S及MnS...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技术观察了La脱氧钢组织及其夹杂物的变化,研究了不同奥氏体化温度对La处理16Mn钢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La处理后钢中夹杂物由原来的MnS夹杂及Si-Mn-Al复合氧化物夹杂转变为LaAlO3、La2O2S及MnS的复合夹杂物。当La含量为0.013wt%时,钢中夹杂物分布的最为细小弥散,晶内铁素体形核效果较好,钢的组织最细小。当奥氏体化温度为1200℃并保温20 min时,钢中可形成大量晶内铁素体,有利于晶内铁素体形核的最佳奥氏体晶粒尺寸约为10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MN钢 La夹杂物 晶内铁素体 奥氏体化温度 晶粒尺寸
原文传递
稀土Ce对铸造Cr30Mo2超级铁素体不锈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段超辉 宁礼奎 +6 位作者 祝洋洋 谭政 刘恩泽 佟健 李海英 王增睿 郑志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288-3294,共7页
研究了不同Ce含量对铸造Cr30Mo2超级铁素体不锈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r30Mo2超级铁素体不锈钢中夹杂类型主要为富Cr氧化物和Al-Si复合氧化物,且形状不规则,加入Ce后转变为Ce_(2)O_(3)和心部富Al、Si,外层富Al、Ce的圆球状... 研究了不同Ce含量对铸造Cr30Mo2超级铁素体不锈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r30Mo2超级铁素体不锈钢中夹杂类型主要为富Cr氧化物和Al-Si复合氧化物,且形状不规则,加入Ce后转变为Ce_(2)O_(3)和心部富Al、Si,外层富Al、Ce的圆球状复合夹杂,尺寸较小,形状圆润,夹杂含量显著降低;Ce_(2)O_(3)可以作为异质形核核心,增加铸件形核率,减小晶粒尺寸,但Ce含量过高,晶粒尺寸反常增大;Ce可显著改善Cr30Mo2超级铁素体不锈钢的室温塑性,添加质量分数0.07%Ce能将Cr30Mo2超级铁素体不锈钢铸件的断后延伸率由1.5%提高至2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30Mo2超级铁素体不锈钢 铸造 CE 晶粒尺寸 氧化物夹杂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诱发IAF夹杂物与原晶粒的尺寸匹配关系 被引量:11
20
作者 孙立根 刘云松 +2 位作者 郝剑桥 朱立光 雷鸣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68,78,共7页
对于氧化物冶金船板钢而言,细小弥散分布的夹杂物会对其原始晶粒产生钉扎和诱发晶内铁素体的双重作用,且研究发现诱发晶内铁素体的夹杂物尺寸与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存在一定的匹配关系。围绕上述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和数据统计,结... 对于氧化物冶金船板钢而言,细小弥散分布的夹杂物会对其原始晶粒产生钉扎和诱发晶内铁素体的双重作用,且研究发现诱发晶内铁素体的夹杂物尺寸与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存在一定的匹配关系。围绕上述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和数据统计,结果表明,不同晶粒尺寸下,诱发晶内铁素体的夹杂物尺寸与原奥氏体晶粒度间存在近似线性关系,且随着奥氏体晶粒度的增大,诱发晶内铁素体的夹杂物尺寸则相应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冶金 IAF诱发 夹杂物尺寸 奥氏体晶粒度 匹配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