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Trichoderma harzianum in the control of basal stem rot of oil palms 被引量:1
1
作者 Abdullah F Ilias G N M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1-391,共1页
The palm, Elaeis guineensis, has its origins in Africa but is planted on a commercial basis in several countries. Statistics for 2002 showed that in the lead for land mass under oil palm cultivation is Indonesia, at 3... The palm, Elaeis guineensis, has its origins in Africa but is planted on a commercial basis in several countries. Statistics for 2002 showed that in the lead for land mass under oil palm cultivation is Indonesia, at 3,769,000. ha, followed by Malaysia at 3,376,000. ha; however, the world’s leading producer of palm oil is still Malaysia, since the 1970’s. Both countries are predicted to produce 82.4% of the world’s palm oil production by the year 2005. However, the palm is susceptible to basal stem rot, a devastating disease which results in direct loss of field stands and to which no effective chemical control is yet available. Caused by Ganoderma boninense, infected palms appear symptomless, at the first sign of disease, at least 50% of the internal trunk tissue stem would have actually rotted.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icacy of Trichoderma harzianum (isolate FA 1132) as a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 using 6-month old oil palm seedlings as models and the experiment performed in a greenhouse at 29- 30 ℃. ambient conditions. The plants were artificially infected with G. boninense and a conidial suspension of 1×109-9×109 spores/mL was applied as a soil drench at 1L/plant every 2 weeks for 20 weeks. The parameters examined were efficacy of the biocontrol agent and the effect of Trichoderma- incorporated mulch in addition to the soil drench. Efficacy was assessed in terms disease severity index (DSI) where a higher percentage indicates a higher severity. Results showed that infection first sets in on untreated plants at week 12 and got worse progressively. The completely untreated plants were all infected and the DSI at 20 weeks after infection (wa.i.) was 92.5%. Plants given only a Trichoderma -infused food base supplement without conidial suspension gave a DSI of 70% whereas those given a conidial soil drench without supplemental food base gave a DSI of 85% at 20 w.a.i. Infected plants given a conidial treatment together with a food base supplement gave a DSI of 5% at 20 w.a.i. This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there is potential in the use of T. harzianum (isolate FA 1132) as a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 of basal stem rot and warrant further studies in its mass propagation for field t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棕榈 茎腐病 生物防治 病害 木霉素
下载PDF
旱黄瓜茎基腐病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2
作者 金鸽 闵康 +5 位作者 陈怡铭 曹蜢 张宇萍 韩亚梅 高玉峰 贺字典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2-18,共7页
为明确昌黎旱黄瓜茎基腐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和针刺法对其病原物进行分离培养和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学、ITS序列分析方法鉴定旱黄瓜茎基腐病原菌种类后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旱黄瓜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为拟轮枝... 为明确昌黎旱黄瓜茎基腐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和针刺法对其病原物进行分离培养和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学、ITS序列分析方法鉴定旱黄瓜茎基腐病原菌种类后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旱黄瓜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为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该病菌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为6.0,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NH_(4)NO_(3),致死温度为69℃,10 min;大型分生孢子生长最适温度为25℃,小型分生孢子生长最适温度为30℃;两种孢子生长的最适pH,碳源,氮源均为5.0,蔗糖,NH_(4)NO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黄瓜茎基腐病 致病性 生物学特性 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
下载PDF
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茎基腐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学梅 崔静英 +2 位作者 于蓉 谢华 冯志红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4-66,共3页
茎基腐病是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重要病害之一。通过对宁夏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连续3a的多点温室田间调查研究与综合防治示范,初步掌握了茎基腐病在该地区的田间发病条件及发生规律,并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态防治及化学防治等方面... 茎基腐病是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重要病害之一。通过对宁夏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连续3a的多点温室田间调查研究与综合防治示范,初步掌握了茎基腐病在该地区的田间发病条件及发生规律,并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态防治及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提出综合防治对策,以指导生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番茄 茎基腐病 发生规律 防治
下载PDF
西葫芦软腐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林 徐作珽 +3 位作者 李长松 齐军山 李凡 郑继法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89-1194,共6页
2004~2006年,在山东省的临淄、聊城、寿光、临沂等12个县市保护地栽培的西葫芦中发现一种严重危害茎基部的细菌性病害。从22批次55株西葫芦病株标本中,经分离纯化获得135个菌株,从中选出部分菌株按柯赫法则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均产生... 2004~2006年,在山东省的临淄、聊城、寿光、临沂等12个县市保护地栽培的西葫芦中发现一种严重危害茎基部的细菌性病害。从22批次55株西葫芦病株标本中,经分离纯化获得135个菌株,从中选出部分菌株按柯赫法则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均产生与田间相同症状。对病原菌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和生理生化等几项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亚种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茎基部 软腐病 病原鉴定 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亚种
下载PDF
油棕茎基腐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朱辉 余凤玉 +2 位作者 吕烈标 覃伟权 马子龙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9期465-469,共5页
由灵芝菌引起的茎基腐病是油棕生产上的最主要病害之一,在亚洲、非洲、中南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均有报道,给东南亚的油棕产业带来了巨大损失。综述了油棕茎基腐病的分布与危害、病害症状学、病原物与传播途径、防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油棕 灵芝菌 茎基腐病
下载PDF
药土围根法预防番茄茎基腐病的效果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永杰 陈涛 +5 位作者 薄晓峰 梁明珠 贾强生 焦连成 王耀东 赵鑫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2期262-264,共3页
通过试验,比较了不预防、浸苗盘法、淋茎灌根法和药土围根法4种方法对番茄茎基腐病的预防效果。结果表明,不预防处理的番茄植株茎基腐病预防率最低,达21.82%,淋茎灌根法和浸苗盘法分别为81.27%和73.45%;不同配方处理的药土围根法对番茄... 通过试验,比较了不预防、浸苗盘法、淋茎灌根法和药土围根法4种方法对番茄茎基腐病的预防效果。结果表明,不预防处理的番茄植株茎基腐病预防率最低,达21.82%,淋茎灌根法和浸苗盘法分别为81.27%和73.45%;不同配方处理的药土围根法对番茄茎基腐病预防效果不同,使用35%精甲霜灵可湿性粉剂配制的药土,药土比在(1∶150)~(1∶175)内预防率达到99.99%,对番茄苗不产生药害;药土比高于1∶150时,预防率虽高(100%),但对番茄苗会产生药害,药害率达6.1%~35.3%;药土比低于1∶175时,预防率降低,达82.5%~97.04%。因此,药土比在(1∶150)~(1∶175)对番茄茎基腐病的预防效果最佳,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苗 茎基腐病 药土围根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几种药剂对番茄茎基腐病的室内和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4
7
作者 祁凯 张博 +4 位作者 张悦丽 马立国 徐作珽 齐军山 李长松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116-118,共3页
为筛选防治番茄茎基腐病的有效药剂,进行了室内抑菌活性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发现,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抑菌活性最强,恶霉灵和噻·恶·铜次之,3种制剂对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的EC_(50)值分别为0.9181、1.7174、2.2363... 为筛选防治番茄茎基腐病的有效药剂,进行了室内抑菌活性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发现,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抑菌活性最强,恶霉灵和噻·恶·铜次之,3种制剂对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的EC_(50)值分别为0.9181、1.7174、2.2363μg/mL;甲壳胺和甲基硫菌灵的EC_(50)值分别为2.4279μg/mL和4.3926μg/mL,二者1:1混合后的EC_(50)值为2.6062μg/mL。棉隆消毒土壤后再用40%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WP1 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WP 1 000倍液+6%甲壳胺水剂1 000倍液灌根对番茄腐霉茎基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79.18%,棉隆消毒土壤后用50%噻·恶·铜WP 6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WP 1 000倍液+6%甲壳胺水剂1 000倍液灌根对番茄腐霉茎基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76.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茎基腐病 终极腐霉 抗菌活性
下载PDF
5种杀菌剂防治番茄茎腐病的室内筛选和田间使用效果 被引量:3
8
作者 任凤山 高亮 张博 《农学学报》 2016年第5期18-22,共5页
笔者旨在通过筛选防治番茄茎腐病的有效药剂,为田间防治提供指导。室内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终极腐霉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恶霉灵、唑醚·代森联、硫酸铜钙、甲基硫菌灵和恶酮·霜脲氰为有效杀菌剂。研究结果表明:恶霉灵的EC50为0.3... 笔者旨在通过筛选防治番茄茎腐病的有效药剂,为田间防治提供指导。室内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终极腐霉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恶霉灵、唑醚·代森联、硫酸铜钙、甲基硫菌灵和恶酮·霜脲氰为有效杀菌剂。研究结果表明:恶霉灵的EC50为0.364 mg/L,抑菌效果最好;唑醚·代森联效果次之,EC50为9.247 mg/L,其他药剂防治效果相对较差。在田间药剂筛选试验中,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与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组合防治效果为95.57%,均优于其它供试药剂组合,可应用于番茄茎腐病的田间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终极腐霉 茎腐病 杀菌剂 化学防治
下载PDF
纳豆菌发酵制作鱼内脏有机肥与抑制立枯丝核菌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叶日英 孙力军 +3 位作者 王雅玲 吉宏武 徐德峰 廖建萌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41-247,共7页
为了探索纳豆菌有机肥对作物的生长作用及其提高作物对茎基腐病原菌-立枯丝核菌的抗性能力,以纳豆菌作为发酵菌兼功能菌制作鱼内脏有机肥,将成品有机肥进行作物对立枯丝核菌的抗性应用实验:将番茄和辣椒种子播种于感染立枯丝核菌的园土... 为了探索纳豆菌有机肥对作物的生长作用及其提高作物对茎基腐病原菌-立枯丝核菌的抗性能力,以纳豆菌作为发酵菌兼功能菌制作鱼内脏有机肥,将成品有机肥进行作物对立枯丝核菌的抗性应用实验:将番茄和辣椒种子播种于感染立枯丝核菌的园土及原园土中,对比植株在两种园土中的生长情况,并进行纳豆菌与立枯丝核菌平板对峙培养试验。结果发现,成品有机肥对两种种子发芽的作用都不明显,两种作物在两种园土中加肥组的植株生长量均达到无肥组的3倍左右,染菌园土中不加肥的番茄和辣椒苗茎基腐病苗率分别是55%和50%,加肥组的番茄和辣椒苗茎基腐病苗率分别是11%和17%;平板对峙培养的菌落状况显示立枯丝核菌生长受到抑制。结果表明,纳豆菌对立枯丝核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用纳豆菌发酵制作的有机肥提高番茄和辣椒的生长量,并减少这两种作物的茎基腐病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菌 鱼内脏 有机肥 立枯丝核菌 抗性应用 茎基腐病
下载PDF
广州地区西洋杜鹃根腐与茎基腐病病原种类鉴定 被引量:11
10
作者 姜子德 戚佩坤 +4 位作者 陈永青 陆小军 陈永强 朱纯 阮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33-336,共4页
西洋杜鹃是近些年广东新引进的一种重要盆栽花卉 ,但根腐和茎基腐发生严重 ,常造成大量死亡。通过病组织分离、接种试验及病原菌鉴定 ,结果表明该病是由帚梗柱孢霉 (CylindrocladiumscopariumMorgan)、烛台帚梗柱孢霉 (C candelabrumVie... 西洋杜鹃是近些年广东新引进的一种重要盆栽花卉 ,但根腐和茎基腐发生严重 ,常造成大量死亡。通过病组织分离、接种试验及病原菌鉴定 ,结果表明该病是由帚梗柱孢霉 (CylindrocladiumscopariumMorgan)、烛台帚梗柱孢霉 (C candelabrumViegasBragantia )和柑橘褐腐疫霉 [Phytophthoracitrophthora (R E Smith)Leonian]引起。当Cylindrocladiumspp 与P citrophthora复合侵染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杜鹃 根腐 茎基腐 柑橘褐腐疫霉 帚梗柱孢霉
下载PDF
黄瓜茎基腐病菌拮抗真菌的分离和筛选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爱芝 赵培宝 孔祥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260-3261,共2页
[目的]分离和筛选黄瓜茎基腐病菌的拮抗真菌。[方法]从病田土壤采集21个土壤标本,分离得到5种对瓜果腐霉、瓜类腐皮镰孢菌和立枯丝核菌有拮抗作用的拮抗菌,并进行温室盆栽防病试验。[结果]经鉴定,5种拮抗菌分属于长枝木霉、橘绿木霉、... [目的]分离和筛选黄瓜茎基腐病菌的拮抗真菌。[方法]从病田土壤采集21个土壤标本,分离得到5种对瓜果腐霉、瓜类腐皮镰孢菌和立枯丝核菌有拮抗作用的拮抗菌,并进行温室盆栽防病试验。[结果]经鉴定,5种拮抗菌分属于长枝木霉、橘绿木霉、康氏木霉、哈慈木霉和绿色木霉,对瓜果腐霉、瓜类腐皮镰孢菌和立枯丝核菌的生长都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人工接种条件下,5种拮抗菌对立枯丝核菌引起的茎基腐病的防效在60%以上,对瓜果腐霉引起的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差些。[结论]该研究筛选出的5种拮抗菌对瓜果腐霉、瓜类腐皮镰孢菌和立枯丝核菌引起的黄瓜茎基腐病均有一定的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茎基腐病 生物防治 木霉
下载PDF
几种杀菌剂对番茄茎基腐病的毒力筛选(英文)
12
作者 张博 张悦丽 +3 位作者 马立国 祁凯 李长松 齐军山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1期168-171,共4页
采用菌丝生长法测定了几种杀菌剂对终极腐霉的毒力,结果表明,噁霉灵、唑醚·代森联、硫酸铜钙、甲基硫菌灵和恶酮·霜脲氰对终极腐霉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其中噁霉灵的毒力最强,EC50值分别为2.631 2 mg/L,唑醚·代森联次之,E... 采用菌丝生长法测定了几种杀菌剂对终极腐霉的毒力,结果表明,噁霉灵、唑醚·代森联、硫酸铜钙、甲基硫菌灵和恶酮·霜脲氰对终极腐霉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其中噁霉灵的毒力最强,EC50值分别为2.631 2 mg/L,唑醚·代森联次之,EC50分别为5.303 3 mg/L,其他药剂效果相对较差。在田间药剂筛选试验中,70%噁霉灵wettable powder与70%甲基硫菌灵wettable powder组合防治效果为95.57%,均优于其它供试药剂组合,可应用于番茄茎基腐病的田间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终极腐霉 茎基腐病 杀菌剂 毒力筛选
下载PDF
几种药剂混配对番茄茎基腐病的防治试验 被引量:6
13
作者 邢光耀 《长江蔬菜》 2013年第14期61-62,共2页
进行了几种药剂混配对番茄茎基腐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均对番茄安全,对番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以处理1(68.75%银法利悬浮剂+30%噁霉灵水剂)防效最高,为94.02%,其次为处理2(10%氰霜唑悬浮剂+30%噁霉灵水剂)、处理3(... 进行了几种药剂混配对番茄茎基腐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均对番茄安全,对番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以处理1(68.75%银法利悬浮剂+30%噁霉灵水剂)防效最高,为94.02%,其次为处理2(10%氰霜唑悬浮剂+30%噁霉灵水剂)、处理3(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30%噁霉灵水剂)和处理4(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30%噁霉灵水剂),其防效都在90%以上,在生产实践中建议用以上4种配方防治番茄茎基腐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茎基腐病 混配药剂
下载PDF
槟榔茎基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 被引量:6
14
作者 程乐乐 李增平 蒙汉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9-125,共7页
对槟榔茎基腐病的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病原菌为狭长孢灵芝[Ganoderma boninense Pat.]。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28℃、pH5~7、连续黑暗、蔗糖、大豆蛋白胨或酵... 对槟榔茎基腐病的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病原菌为狭长孢灵芝[Ganoderma boninense Pat.]。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28℃、pH5~7、连续黑暗、蔗糖、大豆蛋白胨或酵母浸膏是菌丝生长最适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茎基腐病 狭长孢灵芝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BR和农艺措施防控大棚秋番茄TY病毒病和茎基腐病的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岩文 周建华 +1 位作者 雒娜 王广印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0-64,共5页
为完善大棚秋番茄TY病毒病及茎基腐病的绿色防控体系,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BR(油菜素内酯)和农艺措施防控大棚秋番茄TY病毒病和茎基腐病的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棚外种植3行玉米可使棚内秋番茄TY病毒病的发病率降低40.71%,防效达70.... 为完善大棚秋番茄TY病毒病及茎基腐病的绿色防控体系,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BR(油菜素内酯)和农艺措施防控大棚秋番茄TY病毒病和茎基腐病的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棚外种植3行玉米可使棚内秋番茄TY病毒病的发病率降低40.71%,防效达70.53%。对大棚番茄植株喷施不同浓度BR可降低大棚秋番茄TY病毒病发病率,其中,0.5 mg·L^-1 BR处理的番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低,防效最好。同一种植年份,晚定植的大棚秋番茄比早定植的茎基腐病发病率降低了217.84%,前茬为春黄瓜的大棚秋番茄比前茬为春番茄的茎基腐病发病率降低了110.81%。综上所述,大棚外种植玉米和喷施适宜浓度的BR均可减轻大棚秋番茄TY病毒病,而适当晚定植和选择春黄瓜为前茬作物对大棚秋番茄茎基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番茄 大棚 TY病毒病 茎基腐病 绿色防控
下载PDF
3种农艺措施对大棚土温、秋番茄生长和茎基腐病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广印 马学军 +4 位作者 陈碧华 郭卫丽 朱雨 杜倩 赵彬彬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4-50,共7页
为了寻求番茄茎基腐病的绿色防控措施,研究了土壤耕作、银黑地膜覆盖和春番茄秸秆还田等农艺措施对大棚秋番茄田土温、番茄前期生长和茎基腐病的影响。结果表明,耕翻大棚土壤提高了土壤温度,减缓了大棚秋番茄前期的生长,加重了秋番茄茎... 为了寻求番茄茎基腐病的绿色防控措施,研究了土壤耕作、银黑地膜覆盖和春番茄秸秆还田等农艺措施对大棚秋番茄田土温、番茄前期生长和茎基腐病的影响。结果表明,耕翻大棚土壤提高了土壤温度,减缓了大棚秋番茄前期的生长,加重了秋番茄茎基腐病的发生,耕翻区域发病率比对照提高了66.14%。采用银黑地膜覆盖土壤使得晴天0~20 cm深度土壤平均温度升高3℃,抑制了大棚秋番茄前期的生长,同时也比对照茎基腐病的发病率提高了171.9%。春番茄秸秆还田处理对于大棚秋番茄前期生长也有抑制作用,比对照茎基腐病发病率提高了425.5%。综上所述,在6—7月份大棚高温条件下,不宜采取耕翻土壤、银黑地膜覆盖和春番茄秸秆还田等栽培大棚秋番茄的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番茄 大棚 土壤温度 茎基腐病
下载PDF
利凉处理对大棚环境、秋番茄生长与结果及其茎基腐病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广印 陈碧华 +1 位作者 郭卫丽 刘素平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1期62-67,共6页
为验证利凉的应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利凉处理下大棚环境、秋番茄生长、结果和茎基腐病的状况。结果表明:在晴天和阴天条件下,利凉处理棚膜均起到降低大棚内的地温、气温和光照强度的作用,同时可提高大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为秋... 为验证利凉的应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利凉处理下大棚环境、秋番茄生长、结果和茎基腐病的状况。结果表明:在晴天和阴天条件下,利凉处理棚膜均起到降低大棚内的地温、气温和光照强度的作用,同时可提高大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为秋番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与对照大棚相比,利凉处理大棚提高了秋番茄植株的生长速率,可使秋番茄第一花序坐果率提高18.51%,第一层果实产量提高82.66%,同时可降低大棚秋番茄茎基腐病的发病率达15.28%。综上,利凉可以在大棚秋番茄生产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棚 秋番茄 大棚环境 利凉 茎基腐病
下载PDF
西葫芦根腐和茎基腐病新病原-露湿拟漆斑菌Paramyrothecium roridum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苏琴 文朝慧 +3 位作者 张广荣 白滨 荆卓琼 马忠明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3-690,共8页
2013年12月,甘肃省白银市水川镇日光温室中的西葫芦发生了严重的根腐和茎基腐,部分棚室病株率达50%,从病根和病茎上分离得到拟漆斑菌属真菌3株,病株分出率27.3%。采用胚根和茎基部接种法测定了菌株FG-62对西葫芦的致病性:茎基部接种后27... 2013年12月,甘肃省白银市水川镇日光温室中的西葫芦发生了严重的根腐和茎基腐,部分棚室病株率达50%,从病根和病茎上分离得到拟漆斑菌属真菌3株,病株分出率27.3%。采用胚根和茎基部接种法测定了菌株FG-62对西葫芦的致病性:茎基部接种后27 d,植株开始出现凋萎;接种后40 d,两种接种法的西葫芦苗均呈现严重根腐和茎基腐症状,茎基部接种的西葫芦凋萎株率达30%;从病根和病茎上均可再分离出原接种菌。菌株FG-62在PDA平板上25℃培养14 d,产生大量墨绿色至黑色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无色至淡榄黑色,单胞,杆状或腰鼓状,两端钝圆,大小为(7.04~9.15)μm×(1.97~2.46)μm,聚集的分生孢子呈黑色。BLASTn分析结果显示,菌株FG-62(GenBank登录号MK252098)的rDNA-ITS序列与露湿拟漆斑菌Paramyrothecium roridum分离物E-469(GenBank登录号KY582183.1)和CBS 357.89(源自模式材料,GenBank登录号NR_145077.1)的序列相似性分别达99.65%和96.83%。依据病原菌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将其鉴定为露湿拟漆斑菌P.roridum(Basionym:Myrothecium roridum)。这是露湿拟漆斑菌引起西葫芦根腐和茎基腐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根腐 茎基腐 露湿拟漆斑菌
原文传递
甜瓜茎基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植物源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
19
作者 齐泽铮 于璐 +4 位作者 郭旭语 康越 张超 刘秀杰 王芳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33-38,共6页
为明确2023年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甜瓜栽培基地的甜瓜幼苗茎基腐病的发病原因,筛选出对其具有高毒力的植物源杀菌剂,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发病茎基部的甜瓜幼苗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得到两株病原真菌,经形态学及ITS-rDNA分子鉴定,分别... 为明确2023年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甜瓜栽培基地的甜瓜幼苗茎基腐病的发病原因,筛选出对其具有高毒力的植物源杀菌剂,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发病茎基部的甜瓜幼苗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得到两株病原真菌,经形态学及ITS-rDNA分子鉴定,分别为Fusarium oxysporum和Fusarium nirenbergiae。致病性试验表明两株镰孢菌都能够侵染甜瓜幼苗茎部,导致茎基腐病的发生。5种植物源杀菌剂对两株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和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20%丁子香酚、0.5%苦参碱和2.1%丁子·香芹酚的所有有效浓度对两种致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均能达到30%以上。20%丁子香酚、0.5%苦参碱、0.5%小檗碱、2.1%丁子·香芹酚、80%乙蒜素对F.oxysporum的EC 50值分别为9.413,21.497,36.670,48.342和48.575 mg·L^(-1);对F.nirenbergiae的EC 50值分别为13.768,14.697,43.260,32.475和34.158 mg·L^(-1)。综合分析表明,5种植物源杀菌剂中,20%丁子香酚对甜瓜茎基腐病致病菌的毒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镰孢菌 茎基腐病 植物源杀菌剂
下载PDF
丹参茎基腐病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飞 杨瑾 +6 位作者 李雪梦 高素霞 文艺 刘玉霞 秦艳红 戚文平 鲁传涛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50-958,共9页
近年来,河南丹参产区发生一种新的病害,将其命名为茎基腐病害。为明确该病害的病原,课题组从河南丹参产区采集典型病害标本并进行病原菌分离,共获得25株真菌分离物,其中23个分离物(SM1-SM23)形态与链格孢属真菌一致,2个分离物(SM24-SM25... 近年来,河南丹参产区发生一种新的病害,将其命名为茎基腐病害。为明确该病害的病原,课题组从河南丹参产区采集典型病害标本并进行病原菌分离,共获得25株真菌分离物,其中23个分离物(SM1-SM23)形态与链格孢属真菌一致,2个分离物(SM24-SM25)形态与镰刀菌属真菌一致。选取代表性菌株SM10和SM24对丹参茎基进行致病性测定,分离物SM10能够引起与病样一致的症状,并且在发病部位重新分离出该病原菌,完成科赫氏法则验证。通过形态及分子特征鉴定确定引起丹参芝基腐的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在温度为28℃,光暗交替(12 h)最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pH值在5~11之间该菌生长良好,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氮源为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产孢的最适碳氮源为乳糖和酵母浸出物。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参试的5种药剂均对A.tenuissima有抑制效果,其中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43%戊唑醇悬浮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质量浓度为50 mg·L^(-1)时抑菌率分别为78.4%、100%和93.3%,可作为防治丹参茎基腐病的主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茎基腐病 细极链格孢 杀菌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