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w advances in th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herapy against skin flaps necrosis 被引量:5
1
作者 Fu-Gui Zhang Xiu-Fa Tang 《World Journal of Stem Cells》 SCIE CAS 2014年第4期491-496,共6页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 multipotential cells that reside within the bone marrow, can be induced to differentiate into various cells, such as osteoblasts, adipocytes, chondrocytes, vascular endothelial progenitor...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 multipotential cells that reside within the bone marrow, can be induced to differentiate into various cells, such as osteoblasts, adipocytes, chondrocytes, vascular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and other cell types. MSCs are being widely studied as potential cell therapy agents due to their angiogenic properties, which have been well established by in vitro and in vivo researches. Within this context, MSCs therapy appears to hold substantial promise, particularly in the treatment of conditions involving skin grafts, pedicle flaps, as well as free flaps described in literatures. 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is to report the new advances and mechanisms underlying MSCs therapy against skin flaps necr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SENCHYMAL stem CELLS Skin flapS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及优势
2
作者 何波 何志军 +3 位作者 刘涛 马岁录 魏晓涛 王威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4065-4071,共7页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因具有抗氧化、抑制炎症反应和诱导血管新生等作用而被用于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目的:综述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的作用机制和最新进展,为其进一步理论研究和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检索CNK...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因具有抗氧化、抑制炎症反应和诱导血管新生等作用而被用于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目的:综述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的作用机制和最新进展,为其进一步理论研究和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检索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间充质干细胞;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条件培养基;外泌体;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血管新生”。英文检索词为“mesenchymal stem cells;flap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onditioned medium;exosomes;Oxidative stress;Inflammatory reaction;Angiogenesis”。检索2010年以来相关文献,通过阅读文章剔除研究内容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质量较差及内容陈旧文献,最终纳入74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①间充质干细胞在抗氧化、抑制炎性反应及诱导血管新生等方面作用显著,在治疗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蕴含着巨大潜力。②然而,间充质干细胞自身的缺陷及近年来治疗效果的下降使间充质干细胞的发展和应用陷入了瓶颈期,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及其外泌体和间充质干细胞可塑性研究应运而生,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间充质干细胞。③因此,更全面地了解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和最新治疗进展,对于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和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 条件培养基 外泌体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血管新生
下载PDF
提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策略
3
作者 何波 何志军 +5 位作者 李金鹏 刘涛 马岁录 魏晓涛 王威威 谢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097-3103,共7页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潜力巨大,然而其自身的缺陷及在治疗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下降等原因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目的:综述提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策略,为其进一步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提...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潜力巨大,然而其自身的缺陷及在治疗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下降等原因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目的:综述提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策略,为其进一步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PubMed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间充质干细胞,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间充质基质细胞,干细胞,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预处理,基因修饰,生物材料封装,联合运用”。英文检索词为“mesenchymal stem cell,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of skin flap,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Stem cells,skin flap,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Pretreatment,Gene modification,Biomaterial packaging,Joint application”。检索2007年以来发表的相关文献,通过阅读文章剔除研究内容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质量较差及内容陈旧的文献,最终纳入75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①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以及诱导血管新生等显著作用,在治疗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蕴含着巨大潜力。②尽管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显示出了巨大潜力,但其在治疗上存在的缺陷限制了在临床上的广泛运用,通过预处理(细胞因子、低氧、药物及其他预处理间充质干细胞)、基因修饰间充质干细胞、生物材料封装间充质干细胞以及间充质干细胞和其他药物或治疗方法联合运用等,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克服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上的缺陷,还提高了其在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的治疗效果。③因此,在未来进一步提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挖掘其治疗潜力,对于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和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干细胞 皮瓣 缺血再灌注损伤 预处理 基因修饰 生物材料封装 联合运用
下载PDF
Role of adipose-derived stromal cells in pedicle skin flap survival in 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s 被引量:4
4
作者 Pericles Foroglou Vasileios Karathanasis +2 位作者 Efterpi Demiri George Koliakos Marios Papadakis 《World Journal of Stem Cells》 SCIE CAS 2016年第3期101-105,共5页
The use of skin flaps in reconstructive surgery is the first-line surgical treatment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skin defects and is essentially considered the starting point of plastic surgery. Despite their excellent ... The use of skin flaps in reconstructive surgery is the first-line surgical treatment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skin defects and is essentially considered the starting point of plastic surgery. Despite their excellent usability, their application includes general surgical risks or possible complications, the primary and most common is necrosis of the flap. To improve flap survival, researchers have used different methods, including the use of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with significant positive results. In our research we will report the use of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in pedicle skin flap survival based on current literature on various experimental models in anim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DICLE SKIN flap Adipose STROMAL cells flap SURVIVAL stem cell SKIN defect RECONSTRUCTIVE surgery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跨区皮瓣术后血管新生的研究
5
作者 薛兰 毛春迎 +2 位作者 田荆华 张争辉 李岩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第5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跨区皮瓣术后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通过全骨髓差异贴壁法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经90%融合后消化传代扩增,至第3代后行CD29^(+)、CD90^(+)、CD34^(-)以及CD45^(-)细胞免疫表型鉴定后待检,选取40...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跨区皮瓣术后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通过全骨髓差异贴壁法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经90%融合后消化传代扩增,至第3代后行CD29^(+)、CD90^(+)、CD34^(-)以及CD45^(-)细胞免疫表型鉴定后待检,选取40只体质量为300~350g的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每组各20只,对照组切取大鼠背部一侧跨3个区皮瓣后缝回原处,观察组切取大鼠背部一侧跨3个区皮瓣,缝回原处1h后,以1mL/100g的标准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于尾静脉,浓度:1×10^(6)个/mL。观察两组SD大鼠1w后的皮瓣坏死率、choke血管的管径。结果:第3代SD大鼠分离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CD29、CD34、CD90、CD45的阳性率分别为98.2%,、0.82%、93.5%和2.22%。术后1wSD大鼠对照组皮瓣坏死率为(29.37±4.08)%,choke血管的管径为(182.17±22.24)μm,观察组SD大鼠皮瓣坏死率为(10.29±3.24)%,choke血管的管径为(225.34±22.19)μm,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够有效提高皮瓣新生率,并具有促进choke血管扩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跨区皮瓣术 血管新生
下载PDF
钝性分离联合成体干细胞结膜瓣移植对复发性翼状胬肉治疗效果分析
6
作者 刘文娟 张文静 +1 位作者 宋静 杨立媛 《武警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880-883,共4页
目的探讨钝性分离联合成体干细胞结膜瓣移植对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12至2022-12武警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130例(130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手术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分离+成体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钝性分离联合成体干细胞结膜瓣移植对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12至2022-12武警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130例(130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手术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分离+成体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钝性分离+成体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眼部症状评分(OSS)、视觉模拟评分(VAS)、角膜Shimmura评分、复发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3、5、7 d,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OSS、VAS、Shimmura评分明显更低(P<0.05),且此3项评分伴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出现复发、结瓣膜下出血的情况分别占3.08%、1.54%,对照组分别为24.62%、30.77%,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不易出现复发现象(P<0.05);观察组患者的角膜巩膜溶解发生率、结膜肉芽增生发生率分别为1.54%、1.54%,对照组分别为4.62%、18.46%,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明显减轻(P<0.05)。结论钝性分离联合成体干细胞结膜瓣移植对复发性翼状胬肉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性分离 成体干细胞结膜瓣 复发性翼状胬肉 治疗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翼状胬肉术后泪膜稳定性改变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邬羽飞 周文君 +1 位作者 吕莎 张黎明 《科学咨询》 2023年第11期148-150,共3页
目的采用Oculus无创性眼表综合分析仪,量化分析翼状胬肉手术前后泪膜稳定性的变化情况,探讨翼状胬肉手术对干眼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2例(38眼)翼状胬肉患者,手术方式均采取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移植术。分析... 目的采用Oculus无创性眼表综合分析仪,量化分析翼状胬肉手术前后泪膜稳定性的变化情况,探讨翼状胬肉手术对干眼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2例(38眼)翼状胬肉患者,手术方式均采取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移植术。分析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三个月的泪膜稳定性。结果翼状胬肉患者术后的泪河高度(TMH)和泪膜破裂时间(BUT)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移植术能提升翼状胬肉患者的泪膜稳定性,从而有助于减轻干眼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带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移植术 泪膜稳定性 干眼
下载PDF
排水型舰船加装尾板实船试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程明道 刘晓东 +2 位作者 郁俭华 许军 张建武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共7页
尾板是一种加工和安装简单的节能装置,为了验证尾板节能的效果,在某舰上进行了未装尾板和加装尾板的实船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加装尾板对某舰的快速性能有较大的改善,在相同主机功率时,巡航速度和高航速时分别比未装尾板时提高了0.97... 尾板是一种加工和安装简单的节能装置,为了验证尾板节能的效果,在某舰上进行了未装尾板和加装尾板的实船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加装尾板对某舰的快速性能有较大的改善,在相同主机功率时,巡航速度和高航速时分别比未装尾板时提高了0.97kns和0.78kns,在相同巡航速度和高航速时节能分别为16.7%和12.7%。加装尾板对操纵性和尾部振动没有影响或略有改善。此外,加装尾板后,每年可节约140吨燃油,节约40万元的燃油费用,估计在一年内就可回收尾板加工和安装的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板 节能装置 实船试验
下载PDF
人脂肪干细胞促进小鼠随意型皮瓣血管的新生 被引量:5
9
作者 曹菁 姜南 +2 位作者 徐扬阳 朱梦琳 杨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9期2993-2998,共6页
背景:脂肪干细胞是从脂肪组织中分离提取的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对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目的:观察局部移植人来源脂肪干细胞对小鼠随意型皮瓣成活能力及血管新生效应的影响。方法:体外经分离、培养及传代健康成人脂肪... 背景:脂肪干细胞是从脂肪组织中分离提取的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对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目的:观察局部移植人来源脂肪干细胞对小鼠随意型皮瓣成活能力及血管新生效应的影响。方法:体外经分离、培养及传代健康成人脂肪干细胞。于SPF小鼠背部设计蒂在头侧的随意型皮瓣设为实验组,随后于皮瓣蒂部、中部、远端分3次注射脂肪干细胞悬液、并设置以同法注射等量PBS的小鼠作对照组。移植后7 d,计算各组皮瓣成活率。移植后14 d,取皮瓣组织,随机作冰冻切片CD31免疫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皮瓣组织微血管分布情况,并对CM-Dil标记的脂肪干细胞示踪;ELISA法检测皮瓣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皮瓣组织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背部随意皮瓣成活率明显提高,皮瓣组织中微血管数目明显增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水平明显升高,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结果证实,人脂肪干细胞局部移植到随意型皮瓣后,可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表达,促进皮瓣的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脂肪干细胞 外科皮瓣 细胞移植 血管新生 细胞因子 细胞培养
下载PDF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结膜瓣转位治疗翼状胬肉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宋伟涛 夏晓波 +2 位作者 邝国平 朱俊东 武正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6-378,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结膜瓣转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将126例(214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2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58例92眼,结膜瓣转位组68例122眼,分别在手术显微镜下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和胬肉切除... 目的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结膜瓣转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将126例(214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2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58例92眼,结膜瓣转位组68例122眼,分别在手术显微镜下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和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位术,术后随访1a,观察并比较2组复发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a,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4眼复发,复发率为4.35%,结膜瓣转位组23眼复发,复发率为18.85%,2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2<0.01)。角膜缘干细胞组无一眼发生睑球粘连,而结膜瓣转位组有9眼出现睑球粘连。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翼状胬肉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 移植 结膜瓣转位
下载PDF
带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程红 张大传 王芳荣 《安徽医药》 CAS 2012年第3期333-334,共2页
目的观察带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该院自2006年4月~2009年9月91例(102眼)翼状胬肉患者,依照采取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34眼(均为原发);B组带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 目的观察带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该院自2006年4月~2009年9月91例(102眼)翼状胬肉患者,依照采取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34眼(均为原发);B组带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68眼(57例共68眼,双眼11例,65眼原发,3眼复发)。所有患者术后随访为3~12月。术后观察结膜角膜修复情况、手术后并发症及胬肉复发情况,评价其疗效。统计学分析两组手术方法的效果差异。结果两组手术方法的术后复发率比较: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组4眼复发,复发率为11.76%;带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术组无复发,复发率为0。两组均没有严重威胁到手术患者的视功能的并发症。结论两组手术方法的结果比较表明,带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组较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组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结膜瓣角膜缘 干细胞 移植
下载PDF
大鼠脂肪干细胞(rADSCs)转运VEGF基因促进随意皮瓣成活率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雷永红 付小兵 +5 位作者 盛志勇 鲁开化 赵京禹 孙同柱 韩冰 陈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65)基因转染大鼠脂肪干细胞(rADSCs)的稳定表达系统对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①培养和鉴定大鼠ADSCs,脂质体介导pcDNA3.1-VEGF165质粒转染大鼠(rADSCs),经G418筛选抗性rADSCs并继续培养4周,用ELIS... 目的:探讨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65)基因转染大鼠脂肪干细胞(rADSCs)的稳定表达系统对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①培养和鉴定大鼠ADSCs,脂质体介导pcDNA3.1-VEGF165质粒转染大鼠(rADSCs),经G418筛选抗性rADSCs并继续培养4周,用ELISA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浓度。②Brdu标记被转染rADSCs后,在大鼠背部制备8.0cm×2.5cm的随意型皮瓣模型,实验组(10只大鼠)为注射pcDNA3.1-VEGF165质粒转染的rADSCs悬液到大鼠腹腔,对照组(8只大鼠)为注射2ml被空载体pcDNA3.1(-)转染的rADSCs悬液,术后7天用透明纸描记法记录皮瓣成活范围,记数坐标纸格子并换算为成活面积百分率。分别于术后3天、5天、7天在成活皮瓣的远端切取皮瓣组织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①ELISA检测4株转染和经G418筛选抗性并继续培养2周的第二代rADSCs上清中VEGF浓度多达(4.21±0.35)pmol VEGF/1×106细胞/48h(x±s,n=4),有2株细胞培养液上清分泌VEGF较强,其余2株细胞相对较弱,均大于对照的空载体转染组和未转染组rADSCs培养液上清中的(0.49±0.15)pmol VEGF/1×106细胞/48h(x±s,n=3)和(0.62±0.86)pmol VEGF/1×106细胞/48h(x±s,n=3),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泌VEGF较强的rADSCs经Brdu标记后阳性率达到70%以上。②将获得的稳定表达VEGF165的rADSCs移植到随意型皮瓣动物模型体内,7天后实验组皮瓣的成活面积为(59.6±0.52)%,大于对照组的皮瓣成活面积(40.5±0.27)(%P<0.01)。成活皮瓣的远端组织标本切片在显微镜下可见皮下脂肪中有大量核仁深染棕黄色的细胞。结论:ADSCs可以作为载体细胞运送VEGF基因到达皮瓣远端并通过分泌VEGF提高皮瓣的成活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体干细胞 基因治疗 随意型皮瓣
下载PDF
不同手术移植方式联合胬肉切除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键 柏丽娜 +2 位作者 王晓莉 蔡方荣 陈雍华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760-766,共7页
目的比较3种不同的手术移植方式联合胬肉切除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移植方式将患者分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n=44)、结膜瓣移植组... 目的比较3种不同的手术移植方式联合胬肉切除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移植方式将患者分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n=44)、结膜瓣移植组(n=46)和羊膜移植组(n=42),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患者给予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结膜瓣移植组患者给予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羊膜移植组患者给予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观察记录3组患者术后眼部刺激症状消失时间、移植物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及胬肉复发情况。术前及术后6个月分别测定患者裸眼视力、屈光度、泪液分泌长度(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评分、结膜杯状细胞数量、眼表疾病指数(OSDI)。结果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和结膜瓣移植组患者术后眼部刺激症状消失时间、移植物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羊膜移植组(P<0.05);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与结膜瓣移植组患者的术后眼部刺激症状消失时间、移植物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前裸眼视力、屈光度、SIt、BUT、OSDI评分、CFS评分、结膜杯状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26、0.884、0.137、0.104、0.182、0.325、0.692,P>0.05)。术后6个月,3组患者的裸眼视力、SIt、BUT、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屈光度、OSDI评分、CF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6个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结膜瓣移植组患者的裸眼视力、SIt、BUT、结膜杯状细胞数量显著高于羊膜移植组(P<0.05),屈光度、OSDI评分、CFS评分显著低于羊膜移植组(P<0.05);术后6个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与结膜瓣移植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屈光度、SIt、BUT、OSDI评分、CFS评分、结膜杯状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患者发生眼部刺激感2例(4.55%),结膜肉芽肿1例(2.27%),并发症发生率为6.82%(3/44);结膜瓣移植组患者发生眼部刺激感2例(4.35%),结膜肉芽肿1例(2.17%),并发症发生率为6.52%(3/46);羊膜移植组患者发生眼部刺激感3例(7.14%),结膜肉芽肿2例(4.76%),植入性囊肿1例(2.38%),并发症发生率为14.28%(6/42);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结膜瓣移植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羊膜移植组(χ^(2)=7.523、7.541,P<0.01),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与结膜瓣移植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7,P>0.05)。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患者无复发,结膜瓣移植组患者复发2例(4.35%),羊膜移植组患者复发3例(7.14%);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结膜瓣移植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羊膜移植组(χ^(2)=6.327、7.106,P<0.05),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患者复发率低于结膜瓣移植组(χ^(2)=6.048,P<0.05)。结论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结膜瓣移植或羊膜移植对翼状胬肉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和结膜瓣移植术的治疗效果优于羊膜移植术,且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最低,综合治疗效果最佳,眼部功能恢复效果最好,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作为翼状胬肉临床治疗的最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结膜瓣移植 羊膜移植
下载PDF
翼状胬肉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康玉 蒋正轩 陶黎明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第3期265-267,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常用手术方法切除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138例(138只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成A(67只眼)、B(71只眼)两组。A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球结膜瓣移植术;B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移植术。比... 目的探讨两种常用手术方法切除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138例(138只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成A(67只眼)、B(71只眼)两组。A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球结膜瓣移植术;B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主观症状、结膜瓣充血水肿消退及角膜修复时间,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以及复发率。结果术后24 h两组主观症状有统计学差异,术后48 h、1周两组间主观症状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膜瓣充血水肿消退的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两组角膜创面修复时间:A组(3.7±1.0)d,B组(2.8±0.8)d,有统计学差异。术后3 d两组SIt均有增加,A组(15.59±1.54)d,B组(15.97±1.24)d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BUT术前与术后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2个月复发率,两组间(A组14.9%,B组2.8%)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移植术后角膜上皮修复快,术后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球结膜瓣移植
下载PDF
烟拐剔除筛的改进及烟梗分选筛清理装置的设计 被引量:3
15
作者 韩喜庆 贾涛 张志坚 《烟草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13,15,共3页
烟拐剔除筛和烟梗分选筛筛网存在烟拐和烟梗堵塞的问题,为此改进了烟拐剔除筛筛网网板的支承方式,保证了烟拐顺利前移,实现了网板的自动清理,有效地改善了烟拐、烟梗的分离效果;在烟梗分选筛筛网网板上增设了一套清理装置,可以及时清除... 烟拐剔除筛和烟梗分选筛筛网存在烟拐和烟梗堵塞的问题,为此改进了烟拐剔除筛筛网网板的支承方式,保证了烟拐顺利前移,实现了网板的自动清理,有效地改善了烟拐、烟梗的分离效果;在烟梗分选筛筛网网板上增设了一套清理装置,可以及时清除堵塞的烟梗,使筛网的开孔率保持不变,保证了长、短梗的有效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拐剔除筛 烟梗分选筛 筛网 网板 清理装置
下载PDF
局部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超比例随意皮瓣成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春丽 刘书会 刘志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5-649,共5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联合应用对超比例随意皮瓣成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人MSC,鉴定其纯度及生物学特性。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VEGF组、MSC组、M...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联合应用对超比例随意皮瓣成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人MSC,鉴定其纯度及生物学特性。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VEGF组、MSC组、MSC+VEGF联合应用组,每只大鼠背部设计2 cm×5 cm带蒂皮瓣,术后连续14 d观察皮瓣愈合情况。术后第14天处死各组动物,计算皮瓣成活百分率;切取距蒂部4 cm处皮瓣行组织学检查,观察远蒂端皮瓣的微血管数量。结果 1)经流式细胞术和成脂、成骨诱导方法鉴定,本研究分离并培养的MSC具有多向分化潜能。2)经临床观察,各组大鼠均未出现免疫排斥反应。空白对照组、VEGF组、MSC组、MSC+VEGF组动物的皮瓣成活百分率分别为55.4%±4.4%、70.7%±6.3%、65.1%±7.1%、93.4%±9.4%,3个实验组皮瓣成活百分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MSC+VEGF组成活百分率最高,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织学检查可见:与其他3组相比,MSC+VEGF组的肉芽组织最为丰富,成纤维细胞多,新生毛细血管最多。结论1)采用贴壁筛选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的方法可以得到纯化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MSC;2)人MSC具有无免疫反应性或免疫反应性低的特点,跨物种应用不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3)VEGF和MSC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在短期内重建缺血区域的血液循环,解决超比例皮瓣的远蒂端缺血问题,提高皮瓣成活率和创面组织的修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皮瓣
下载PDF
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促进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的机制初步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志宏 上官守琴 +4 位作者 杨萍 陆华 王鹏 刘小伟 田诗政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2期78-81,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缺血皮瓣动物模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大鼠背部皮肤设计超长随意皮瓣,对照组皮下注入BMSCs培养液,实验组皮下注入BMSCs,观察皮瓣的存活... 目的建立大鼠缺血皮瓣动物模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大鼠背部皮肤设计超长随意皮瓣,对照组皮下注入BMSCs培养液,实验组皮下注入BMSCs,观察皮瓣的存活情况并计算皮瓣坏死率,分别于术后1、3、7、14天检测皮瓣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LDH活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MDA含量和LDH活性均降低,SOD活性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减轻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皮瓣 缺血再灌注 修复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兔预构皮瓣成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丁志 邓辰亮 +3 位作者 郑江红 万伟东 茅广宇 杨松林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1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同种异体移植促进预构皮瓣的血管再生,从而提高预构皮瓣存活率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并标记新西兰大白兔的BMSC。在实验兔腹部两侧构建预构皮瓣,两侧皮瓣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同种异体移植促进预构皮瓣的血管再生,从而提高预构皮瓣存活率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并标记新西兰大白兔的BMSC。在实验兔腹部两侧构建预构皮瓣,两侧皮瓣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股血管周围经皮注射已标记的BMSC悬液,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后第7天追踪观察BMSC移植后的成活情况,术后第14天掀起以股动静脉为轴心血管的岛状皮瓣,分别对两组的岛状皮瓣进行BrdU/vWF的免疫荧光双标检测;对岛状皮瓣中的VEGF进行Western Blot半定量分析;岛状皮瓣形成后第7天,观察两组皮瓣的成活情况。结果 BMSC异体移植后成活良好;实验组皮瓣内VEGF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皮瓣内BrdU标记阳性细胞胞浆内有vWF信号;将预构皮瓣制成岛状皮瓣后第7天,实验组和对照组皮瓣存活率分别为(93.1±2.6)%、(51.5±7.5)%,P<0.05。结论异体移植BMSC可促进预构皮瓣的血管再生,提高预构皮瓣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预构皮瓣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17
19
作者 袁江峰 雷岳山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对比单纯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带蒂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湖北省阳新县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76例(120眼),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将其分为A组(单纯胬肉切除术)、B组(角... 目的:对比单纯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带蒂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湖北省阳新县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76例(120眼),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将其分为A组(单纯胬肉切除术)、B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C组(带蒂结膜瓣移植术),每组40眼。观察3组患者术后刺激症状、角膜云翳发生情况以及翼状胬肉复发率。结果:B组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轻度刺激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且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角膜云翳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和C组(P<0.05)。B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翼状胬肉复发率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胬肉切除以及带蒂结膜瓣移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胬肉切除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带蒂结膜瓣移植 翼状胬肉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修饰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利于超长随意皮瓣的成活 被引量:11
20
作者 金文虎 周爱婷 +3 位作者 吴中桓 范振海 王达利 魏在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3349-3356,共8页
背景:研究证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够诱导新生血管形成,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也可通过多种机制改善皮瓣移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因此,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修饰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为促进皮瓣成活提供了可能。目的:探索局部应用血管内皮生... 背景:研究证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够诱导新生血管形成,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也可通过多种机制改善皮瓣移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因此,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修饰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为促进皮瓣成活提供了可能。目的:探索局部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修饰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对超长比例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将3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Ⅰ、Ⅱ、Ⅲ组,每组10只,在其背部左右分别构建2 cm×8 cm超长缺血随意皮瓣模型,皮瓣蒂部位于髂棘水平,分别为Ⅰ-left,Ⅰ-right,Ⅱ-left,Ⅱ-right,Ⅲ-left,Ⅲ-right。皮瓣掀起后即刻,Ⅰ-left、Ⅱ-left注射0.5m LLG-DMEM培养基划分为对照组,Ⅰ-right、Ⅲ-left注射0.5m L细胞浓度为1×10~9 L^(-1)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划分为实验组1,Ⅱ-right、Ⅲ-right注射0.5 mL细胞浓度为1×109L-1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划分为实验组2,每个皮瓣共注射5点,每点注射0.1m L。移植后即刻、24,48h以及4,7d,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监测皮瓣中部和蒂部的血流灌注值,移植后7d观察各组皮瓣的成活率,取成活皮瓣组织通过组织学观察各组皮瓣毛细血管密度,荧光显微镜观察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在皮瓣内的分布及存活状况,Westernblot检测皮瓣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水平。结果与结论:①实验组2皮瓣成活率、血流灌注值、皮瓣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实验组1及对照组,实验组1皮瓣成活率、血流灌注值、皮瓣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②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实验组1、实验组2皮瓣组织内有CM-Dil标记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③各组皮瓣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均呈阳性,实验组2皮瓣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实验组1及对照组,实验组1皮瓣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④结果证实,在超长随意皮瓣中、远部位应用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可明显改善皮瓣成活率;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后能够分泌更多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进而促进超长随意皮瓣血管新生,提高皮瓣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缺血随意皮瓣模型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因转染 皮瓣成活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