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for severe vertebral artery orifice stenosis: effects on cerebellar function remodeling verified by 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被引量:3
1
作者 Bo Liu Zhiwei Li Peng Xie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3期2095-2101,共7页
Vertebral artery orifice stenting may improve blood supply of the posterior circulation of the brain to regions such as the cerebellum and brainstem. However, previous studies have mainly focused on recovery of cerebr... Vertebral artery orifice stenting may improve blood supply of the posterior circulation of the brain to regions such as the cerebellum and brainstem. However, previous studies have mainly focused on recovery of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perfusion in the posterior circulation afte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functional recovery of local brain tissue on cerebellar function remodeling using 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 nance imaging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A total of 40 Chinese patients with severe unilateral vertebral artery orifice stenosi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Patients were equally and randomly assigned to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drug treat- ment only. The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vertebral artery orifice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 identical drug treatment to the control group. At 13 days after treatment, the 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 score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s. Cerebellar function remodeling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using 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he improvement in dizziness handicap and cerebellar function was more obviou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severe vertebral artery orifice stenosis may effectively promote cerebellar function remodeling and exert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DIZZINESS 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 vertebral artery stenosis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endovasculartreatm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erebellar function remodeling cerebral vessels atheromatous plaque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颈动脉钙化斑块影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孙雨蒙 杨萌 +2 位作者 胥海洋 汪振佳 于薇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177,共6页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重要原因,早发现和早治疗可显著降低其致死率和致残率。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及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是临床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两...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重要原因,早发现和早治疗可显著降低其致死率和致残率。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及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是临床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两种血运重建方式。不稳定斑块与IS的发生密切相关。斑块成分影响斑块稳定性。然而,钙化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尚未被完全阐明。且既往研究大多探讨钙化的单一影像特征(如大小、数量、位置、形状、成分等)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研究结果之间也存在争议。钙化作为CAS的相对禁忌证,与CAS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既往文献进行回顾,进一步梳理钙化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以及钙化与CAS术后并发症的关系,同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思路,旨在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
下载PDF
轻中度狭窄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与缺血性卒中责任斑块形成的相关性
3
作者 李莹 师毅冰 +3 位作者 华荣 王颖 白胜杰 王晴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63-169,共7页
目的 采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VW-HRMRI)分析导致轻中度狭窄的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探讨其与责任斑块形成的相关性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大脑中动脉轻中度狭窄的有症状患者(n=33)和无症... 目的 采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VW-HRMRI)分析导致轻中度狭窄的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探讨其与责任斑块形成的相关性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大脑中动脉轻中度狭窄的有症状患者(n=33)和无症状患者(n=19),所有患者均行VW-HRMRI检查,共识别出68个斑块,将识别出的斑块分为责任斑块组(n=33)与非责任斑块组(n=35)。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分析斑块特征与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关联及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相较于非责任斑块,责任斑块表现出更高的重构指数(P=0.03)与强化等级(P=0.01)以及更大的斑块体积(P=0.003)与陡峭度(P=0.00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正性重构(OR=5.400;95%CI:1.334~21.857)、强化等级(OR=4.431,95%CI:1.750~11.219)、斑块体积(OR=1.09,95%CI:1.014~1.171)及陡峭度(OR=1.122,95%CI:1.038~1.214)均与责任斑块独立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正性重构、强化等级、斑块体积与陡峭度4种危险因素的曲线下面积分别0.631、0.696、0.705、0693,而预测模型(4种危险因素联合)的曲线下面积为0.875,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818与0.800。结论 正性重构、强化等级、斑块体积与陡峭度为责任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4种影像特征联合应用能更好的预测责任斑块的发生,为及早进行临床治疗提供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磁共振高分辨血管壁成像用于脑卒中相关血管床斑块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郑艳龙 赵启利 +2 位作者 刘博 张曦 苑春红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 探究磁共振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VWI)在脑卒中相关血管床斑块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及与梗死灶体积、软脑膜侧支循环(LMC)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以50例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为对照... 目的 探究磁共振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VWI)在脑卒中相关血管床斑块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及与梗死灶体积、软脑膜侧支循环(LMC)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以50例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为对照,患者均接受磁共振三维HR-VWI成像检查。对比2组MCA斑块定量指标,包括病变层面(MLN)和参考层面(RL)管腔面积(LA)、血管外壁面积(OWA)、病变层面管壁面积(WAMLN)、血管狭窄程度、斑块负荷、重构指数。分析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率、斑块负荷、重构指数与梗死灶体积、易损斑块相关性。比较软脑膜侧支循环(LMC)不良组与良好组MCA斑块定量指标,绘制ROC曲线探究斑块定量指标预测LMC不良价值。结果 脑卒中组LAMLN明显小于TIA组(P<0.05),OWAMLN、WAMLN、斑块负荷、重构指数均明显大于TIA组(P<0.05)。脑卒中患者MCA狭窄率与梗死灶体积呈正相关(P<0.05),斑块负荷与梗死灶体积、易损斑块均呈正相关(P<0.05),重构指数与易损斑块呈正相关(P<0.05)。LMC不良组狭窄率、斑块负荷、重构指数明显高于LMC良好组(P<0.05)。MCA狭窄率、斑块负荷、重构指数及三者联合预测LMC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分为0.755、0.862、0.676、0.919(P<0.05)。结论 脑卒中MCA狭窄斑块进行HR-VWI定量分析有助于患者病情、斑块易损性及软脑膜侧支循环状态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MR-VWI技术评价症状性颈动脉斑块易损特征的价值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芳 刘四斌 谢中凯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0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管壁成像(MR-VWI)技术评价症状性颈动脉斑块易损特征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够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入组后完成双侧颈动脉MR-VWI检查。对入组对象进行颈动脉狭... 目的探讨磁共振管壁成像(MR-VWI)技术评价症状性颈动脉斑块易损特征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够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入组后完成双侧颈动脉MR-VWI检查。对入组对象进行颈动脉狭窄分级,比较不同分级患者斑块易损特征,相关性分析颈动脉斑块易损特征与卒中量表神经功能(NIHSS)评分的关系;比较症状侧与非症状侧斑块负荷水平[最小管腔面积(Min LA)、平均管壁面积(Mean WA)、最大管壁厚度(Max WT)、管壁体积标准化指数(PWV)、不同斑块成分[富脂质核(LRNC)、出血(IPH)、钙化(CA)、纤维帽(FCR)]及其大小差异。结果轻度、中度和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分别有32例、37例和29例。随着颈动脉狭窄分级增高,Min LA水平不断降低,Max WT、PWV水平和NIHSS评分不断升高;CA、LRNC、IPH、FCR发生率逐渐增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IH SS评分与Min LA呈负相关(r=-0.704),与Max WT、PWV呈正相关(r=0.719、0.565)。症状侧Min LA水平低于非症状侧,Mean WA水平、Max WT水平、PWV水平均高于非症状侧(P<0.05)。症状侧CA、FCR发生率高于非症状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侧LRNC、IPH、CA水平均高于非症状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VWI技术对症状性颈动脉斑块易损特征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以评估动脉狭窄斑块患者斑块特征和血管壁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在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作用及影像学特征
6
作者 马文尧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在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作用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于本院检查的1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无糖尿病史者80名作为正常组。两组均进行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在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作用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于本院检查的1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无糖尿病史者80名作为正常组。两组均进行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比较两组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检出率及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血流量与血管内径,以X线数字造影血管造影术作为诊断依据,分析超声诊断效能。结果病例组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检出率为56.25%,高于正常组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血流量均少于正常组,血管内径均小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X线数字造影血管造影术作为诊断依据,诊断为下肢周围血管病变84例,超声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95.24%、86.84%、91.25%。结论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诊断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
下载PDF
基于3.0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的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7
作者 贾泽军 赵瑞 +4 位作者 杨志刚 黄清海 邓晓群 洪波 刘建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4-158,F0003,共6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ICAD)是国人缺血性卒中主要原因,防治难点在于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及有效治疗方法的选择(药物治疗/介入治疗)。3.0 T HR MRI具有在体、无创、无电离辐射等优势,能够从管壁结...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ICAD)是国人缺血性卒中主要原因,防治难点在于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及有效治疗方法的选择(药物治疗/介入治疗)。3.0 T HR MRI具有在体、无创、无电离辐射等优势,能够从管壁结构及斑块特性的视角筛选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狭窄的卒中高危因素,观察疾病进程和临床疗效,具有潜在的预判介入手术获益人群的优势,临床应用前景广阔。目前HR MRI在MCA狭窄患者评估中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方法学可行性、诊断与鉴别诊断、病因学等3方面,缺乏临床疗效评估及预后因素分析(尤其是术后再狭窄)相关实践,值得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郭玉林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第11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该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总结分析患者病变血管分布情况、血管斑块类型,同时记录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该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总结分析患者病变血管分布情况、血管斑块类型,同时记录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检出情况。结果经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发现病变血管共190支,主要分布于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左主干、左旋支血管,其中左前降支血管的占比最大(41.58%);血管斑块类型主要包括钙化斑块、软斑块、纤维斑块、混合斑块,其中钙化斑块的占比最大(47.89%)。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诊断中,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显示轻度狭窄57例,占比为61.96%;中度狭窄27例,占比为29.35%;重度狭窄8例,占比为8.70%。结论在冠心病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价值非常高,可有效判定患者病变血管分布及斑块性质,具有准确率高、无创、可重复操作等特点,是一种值得临床推荐与应用的诊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CT
下载PDF
头颈CT血管造影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责任血管检出效果及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石犇 肖静 +3 位作者 刘铁山 赵继军 王国兴 孟庆波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9年第5期305-306,309,共3页
目的探讨头颈CT血管造影(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责任血管检出效果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1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CTA对患者头颈血管进行检查,观察患者责任血管分布、动脉狭窄程度、... 目的探讨头颈CT血管造影(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责任血管检出效果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1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CTA对患者头颈血管进行检查,观察患者责任血管分布、动脉狭窄程度、斑块部位及性质。结果患者动脉狭窄检出率为79.5%(248/312)。责任血管为大脑中动脉的患者最多,占42.0%(131/312);责任血管为大脑后动脉的患者最少,占1.9%(6/312)。血管狭窄共计859处,其中,颈总动脉分叉处狭窄最多,占21.30%(183/859),基底动脉狭窄最少,占2.56%(22/859),血管轻度及中度狭窄显著多于重度及闭塞。血管斑块共计554处,钙化斑块检出率为60.29%(334/554),显著多于非钙化斑块的31.59%(175/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CTA可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责任血管、血管狭窄程度,判断患者斑块性质,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下载PDF
CT对冠状动脉狭窄及斑块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月琦 宋扬 孙世元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9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对冠状动脉狭窄伴钙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本院152例接受64层CTCA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影像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目的探讨应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对冠状动脉狭窄伴钙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本院152例接受64层CTCA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影像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作为金标准,对CTCA检出狭窄及斑块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同金标准的结果比较,64层CTCA对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的检出上有较高的一致性,在检出的372个病灶中软斑块多出现在重度狭窄病灶,钙化斑块与混合斑块出现在轻度狭窄病灶。结论应用64层CTCA对伴钙化斑块的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效果满意,这可为冠状动脉心脏病的早期诊治提供有利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CT
下载PDF
冠状动脉高位开口与斑块形成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艳 潘存雪 +1 位作者 刘文亚 杨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17-520,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高位开口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是否存在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574例冠状动脉血管CT成像资料,对其中51例临床资料完整的冠状动脉高位开口图像进行1∶1匹配回顾性分析。结果高位开口组与非高位开口组在斑块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高位开口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是否存在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574例冠状动脉血管CT成像资料,对其中51例临床资料完整的冠状动脉高位开口图像进行1∶1匹配回顾性分析。结果高位开口组与非高位开口组在斑块段数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0,P>0.05);两组在狭窄程度>50%的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段数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8,P>0.05);两组在斑块各分布部位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冠状动脉共同高位开口、左冠状动脉高位开口、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分别与匹配组、高位开口组与非高位开口匹配组在狭窄段数分布上和狭窄积分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右冠状动脉均开口于或分别开口于冠状窦嵴上方或升主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并无明确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颈动脉高危斑块CT定量参数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任思勰 陈君辉 +1 位作者 姚海波 何代忠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16期2115-2119,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高危斑块CT定量参数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以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临床诊断为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应用SOMATOM Drive双源计算机断层... 目的探讨颈动脉高危斑块CT定量参数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以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临床诊断为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应用SOMATOM Drive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进行头部灌注和头颈部血管检查,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确定有无近期脑梗死病灶。借助西门子syngo-via后处理工作站,测量灌注参数值并计算其相对值(病变侧/对侧),即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和达峰时间(rTTP/rTMAX),并对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的表面形态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灌注参数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定量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颈动脉管腔不同程度狭窄之间的rMTT、rTMAX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者的rMTT、rTMAX明显高于轻、中度狭窄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钙化斑块不同表面形态之间的rMTT、rTMAX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斑块者的rMTT、rTMAX明显高于斑块表面光滑、不规则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管腔狭窄程度加重或斑块表面越接近高危斑块形态,rMTT、rTMAX明显延长;非钙化斑块厚度(D非)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Z=16.24,P<0.05),灵敏度为95.83%,特异度为81.48%;相比其他定量参数,D非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较高。结论颈动脉管腔重度狭窄者及溃疡斑块者脑组织处于缺血状态;非钙化斑块厚度可作为预测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指标,指导临床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冠状动脉管腔内对比度衰减梯度对钙化斑块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曦蕊 方正 +1 位作者 杨国华 韩飞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56-360,共5页
目的:以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为金标准,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时管腔内对比度衰减梯度(TAG)诊断钙化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冠状动脉有钙化斑块的患者,共112支血管,所有患者均做了CCTA (采用320排容... 目的:以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为金标准,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时管腔内对比度衰减梯度(TAG)诊断钙化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冠状动脉有钙化斑块的患者,共112支血管,所有患者均做了CCTA (采用320排容积CT)和ICA检查。以血管为单位,计算TAG;并以CCTA目测法评价钙化斑块处管腔的狭窄程度。以ICA结果将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组(<50%)、中度组(50%~69%)和重度组(≥70%)。比较TAG在3组间的差异;计算并对比分析TAG、CCTA和TAG+CCTA诊断钙化斑块处狭窄程度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ROC曲线下面积。结果:轻度组85支,中度组40支,重度组14支。3组的TAG分别为-14.400±7.024、-27.307±6.222和-37.325±11.187,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判断中度及以上狭窄时,TAG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4.44%和81.03%,TAG、CCTA和TAG+CCT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0、0.579和0.934,其中TAG与CCTA (P<0.001)、CCTA与TAG+CCTA (P<0.001)间有显著性差异;判断重度狭窄时,TAG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5.71%和87.76%,TAG、CCTA和TAG+CCT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0、0.551和0.926,其中TAG与CCTA(P<0.001)、CCTA与TAG+CCTA (P<0.001)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TAG随着冠状动脉钙化斑块处狭窄程度增加而降低;应用TAG可显著提高CCTA对钙化斑块处狭窄程度诊断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下载PDF
LEAD应用无创周围血管配合下肢动脉彩超检测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白晋平 刘永利 许斌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21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病变(LEAD)应用无创周围血管配合下肢动脉彩超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在本院确诊为糖尿病的14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81例为病变组,未发生下肢血管病变68例为健康对照组。均采用...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病变(LEAD)应用无创周围血管配合下肢动脉彩超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在本院确诊为糖尿病的14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81例为病变组,未发生下肢血管病变68例为健康对照组。均采用动脉造影检查、无创周围血管配合下肢动脉彩超检测,比较两种检查方式下的周围血管弹性、血管功能、检出情况以及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病变组两种检测方式的PWV、ABI、脉压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两种检测方式的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创周围血管配合下肢动脉彩超检测的准确率为97.99%(146/149),漏诊率2.47%,误诊率1.47%,灵敏度为97.53%,特异度为98.53%。结论:无创周围血管配合下肢动脉彩超检测具有较高的检出率、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可代替动脉血管造影,作为临床诊断LEAD的重要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D
下载PDF
CT-A血管成像在颈部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忠凯 李力 +1 位作者 张丽波 王甦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06年第2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CT-A血管成像在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对20例临床高度怀疑有颈部血管狭窄的病例进行了颈部的CT-A检查,临床为颈动脉系统缺血表现的6例,表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的14例,采用GE(HispeedNX/i)双层螺旋CT设备进行CT-A三个重... 目的探讨CT-A血管成像在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对20例临床高度怀疑有颈部血管狭窄的病例进行了颈部的CT-A检查,临床为颈动脉系统缺血表现的6例,表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的14例,采用GE(HispeedNX/i)双层螺旋CT设备进行CT-A三个重要步骤和图像后处理重建技术A、MIP(最大密度投影)B、SSD(表面遮盖法)C、MPR&Curve(多平面重建和曲面重建)D、CTVE(血管内镜)进行分析。结果经CT-A检查发现颈动脉系统狭窄和钙化斑块的4例,主要发生在颈内动脉的起始段,钙化斑块主要分布在颈动脉分叉处;2例经CTVE发现分叉处血管内壁的钙化斑,椎动脉狭窄的12例,有2例椎动脉仅表现蜿蜒和迂曲,经曲面重建未见狭窄。结论CT-A技术快捷方便、安全无创,可清晰地显示颈部的主要的血管结构。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
下载PDF
DSCT联合miR-10b-3p在脑卒中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
16
作者 司延栋 陈昆涛 +1 位作者 刘亮 彭兴慧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96-1601,共6页
本文探讨双源CT(DSCT)联合miR-10b-3p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择133例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了DSCT检查,测量狭窄率和钙化情况。通过RT-qPCR检测患者血清miR-10b-3p水平。结... 本文探讨双源CT(DSCT)联合miR-10b-3p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择133例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了DSCT检查,测量狭窄率和钙化情况。通过RT-qPCR检测患者血清miR-10b-3p水平。结果显示,DSCT诊断50%狭窄的AUC为0.995,敏感性为100.00%,特异性为94.20%。随着狭窄率的升高,血清miR-10b-3p水平呈逐渐降低的趋势(P<0.05)。与软斑块组和纤维斑块组比较,钙化斑块组患者的血清miR-10b-3p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miR-10b-3p诊断钙化斑块的AUC为0.823。miR-10b-3p诊断50%颈动脉狭窄的AUC为0.815。DSCT联合miR-10b-3p诊断50%颈动脉狭窄的AUC、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95、100.00%和94.20%。DSCT对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高,血清miR-10b-3p可作为DSCT检查颈动脉狭窄的辅助指标,可作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iR-10b-3p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严重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钙化斑块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龙自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第13期1902-1904,共3页
目的探究动脉粥样硬化性严重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钙化斑块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严重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550例,根据CT检查结果中斑块情况,分为钙化组(478例)和非钙化组(72例)。... 目的探究动脉粥样硬化性严重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钙化斑块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严重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550例,根据CT检查结果中斑块情况,分为钙化组(478例)和非钙化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情况,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临床危险因素比较斑块钙化特征。结果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史是患者发生粥样硬化斑块钙化的危险因素,均和钙化的发生呈正相关(均P<0.05)。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与钙化斑块部位相关,糖尿病与钙化斑块类型相关。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是严重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斑块钙化的影响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与钙化斑块的发生部位有关,而糖尿病与钙化斑块类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分析冠状动脉钙化斑块对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魏徐巍 谷翔 +1 位作者 刘广林 赵云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7期34-35,共2页
目的:探析冠状动脉钙化斑块对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的影响。方法:以在我院治疗的57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时段选取范围2017年8月—2020年11月,所有患者均给予CTA诊断,分析血管钙化容积及狭窄段钙化积分对诊断结果的影响。结果:... 目的:探析冠状动脉钙化斑块对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的影响。方法:以在我院治疗的57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时段选取范围2017年8月—2020年11月,所有患者均给予CTA诊断,分析血管钙化容积及狭窄段钙化积分对诊断结果的影响。结果:血管钙化容积越小,狭窄段钙化积分越低,CTA诊断准确性越高。结论:血管钙化容积与狭窄段钙化积分均对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有着一定的影响,应予以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积分与钙化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心瓣膜钙化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康秋满 《中国民康医学》 2021年第23期134-135,138,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积分与钙化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心瓣膜钙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瓣膜厚度、管腔狭窄程...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积分与钙化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心瓣膜钙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瓣膜厚度、管腔狭窄程度,以及不同心瓣膜钙化程度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积分,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积分与心瓣膜钙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瓣膜厚度、管腔狭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评级心瓣膜钙化程度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心脏瓣膜病钙化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积分与心瓣膜钙化程度呈正相关(r=0.537、0.635,P=0.000、0.000)。结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积分与钙化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心瓣膜钙化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脑小血管病MRI总体负担的相关性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兆耀 王雨轩 +7 位作者 周婷婷 黄辉 刘牛 王毅 陈虎 姜亚军 吴明华 李辉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0期743-749,共7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MRI影像学标志物以及总体负担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中心收治的颈动脉斑块厚度≥2 mm的患者。应用...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MRI影像学标志物以及总体负担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中心收治的颈动脉斑块厚度≥2 mm的患者。应用对比增强超声(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评价颈动脉斑块易损性。所有患者均进行头颅MRI检查,记录腔隙性梗死、脑白质高信号、脑微出血、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并计算CSVD总体负担。应用二分类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颈动脉易损斑块与CSVD各影像学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应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颈动脉易损斑块与CSVD总体负担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12例患者,其中易损斑块组61例(54.5%),非易损斑块组51例(45.5%)。易损斑块组糖尿病(49.2%对19.6%;χ^2=10.580,P<0.001)、腔隙性梗死(54.1%对31.4%;χ^2=5.829,P=0.016)和脑白质高信号(41.0%对19.6%;χ^2=5.907,P=0.015)患者的构成比与非易损斑块组存在显著差异。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后,腔隙性梗死[优势比(odds ratio,OR)2.77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39~6.765;P=0.025]和脑白质高信号(OR 3.969,95%CI 1.465~10.753;P=0.007)与颈动脉易损斑块存在显著独立相关性。不同CSVD总体负担组年龄(F=4.275,P=0.003)、既往卒中史(χ^2=11.100,P=0.025)和易损斑块(χ^2=9.829,P=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颈动脉斑块CEUS分级增高,CSVD总体负担也显著增高(χ^2=28.525,P=0.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卒中史和吸烟后,CSVD总体负担依然与易损斑块存在显著独立相关性(OR 3.753,95%CI 1.678~8.392;P=0.001)。结论颈动脉易损斑块与腔隙性梗死、脑白质高信号以及CSVD总体负担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