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7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pidural Blood Patches Performed with Miethke Sensor Reservoir for Continuous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1
作者 Nishant J. Modi Prem P. Darji +1 位作者 Yan C. Magram Iman A. Rabizadeh 《Case Reports in Clinical Medicine》 2023年第1期9-13,共5页
An epidural blood patch (EBP) is a procedure performed by injecting autologous blood into a patient’s epidural space, usually at the site of a suspected CSF leak. It is typically performed in patients with characteri... An epidural blood patch (EBP) is a procedure performed by injecting autologous blood into a patient’s epidural space, usually at the site of a suspected CSF leak. It is typically performed in patients with characteristic postural headaches due to low intracranial pressure. We report a case of a young female with an implanted Miethke Sensor Reservoir, which was used for continuous 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 monitoring during a two-level epidural blood patch. ICP increased only with thoracic injection, suggesting thoracic EBP may have greater efficacy than lumbar EBP in treating SIH and PDPH when the site of CSF leak is unknow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dural Blood Patch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Post Dural Puncture Headache Pain Management
下载PDF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large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to control intractable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2
作者 张赛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3期199-200,共2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DC) to decrease intractable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ICH) due to diffuse brain swelling and / or cerebral edema after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DC) to decrease intractable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ICH) due to diffuse brain swelling and / or cerebral edema after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the time window of DC to affect on prognosis. Methods The clinical record of 132 patients who underwent DC for posttraumatic intractable ICH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03 t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S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large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to control intractable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CPP
下载PDF
Effects of 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on intracranial pressure,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and brain oxygenation in acute brain injury:Friend or foe?A scoping review
3
作者 Greta Zunino Denise Battaglini Daniel Agustin Godoy 《Journal of Intensive Medicine》 CSCD 2024年第2期247-260,共14页
Background Patients with acute brain injury(ABI)are a peculiar population because ABI does not only affect the brain but also other organs such as the lungs,as theorized in brain–lung crosstalk models.ABI patients of... Background Patients with acute brain injury(ABI)are a peculiar population because ABI does not only affect the brain but also other organs such as the lungs,as theorized in brain–lung crosstalk models.ABI patients often require mechanical ventilation(MV)to avoid the complications of impaired respiratory function that can follow ABI;MV should be settled with meticulousness owing to its effects on the intracranial compartment,especially regarding 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This scoping review aimed to(1)describe the physiological basis and mechanisms related to the effects of PEEP in ABI;(2)examine how clinical research is conducted on this topic;(3)identify methods for setting PEEP in ABI;and(4)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PEEP in ABI on the outcome.Methods The five-stage paradigm devised by Peters et al.and expanded by Arksey and O'Malley,Levac et al.,and the Joanna Briggs Institute was used for methodology.We also adhered to the 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PRISMA)extension criteria.Inclusion criteria:we compiled all scientific data from peer-reviewed journals and studies that discussed the application of PEEP and its impact on intracranial pressure,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and brain oxygenation in adult patients with ABI.Exclusion criteria:studies that only examined a pediatric patient group(those under the age of 18),experiments conducted solely on animals;studies without intracranial pressure and/or 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 determinations,and studies with incomplete information.Two authors searched and screened for inclusion in papers published up to July 2023 using the PubMed-indexed online database.Data were presented in narrative and tubular form.Results The initial search yielded 330 referenc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PEEP in ABI,of which 36 met our inclusion criteria.PEEP has recognized beneficial effects on gas exchange,but it produces hemodynamic changes that should be predicted to avoid undesired consequences on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intracranial pressure.Moreover,the elastic properties of the lungs influence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forces applied by MV over the brain so they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Currently,there are no specific tools that can predict the effect of PEEP on the brain,but there is an established need for a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approach for these patients,acknowledging the etiology of ABI and the measurable variables to personalize MV.Conclusion PEEP can be safely used in patients with ABI to improve gas exchange keeping in mind its potentially harmful effects,which can be predicted with adequate monitoring supported by bedside non-invasive neuromonitoring too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brain injury Mechanical ventilation 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intracranial pressure Brain-lung crosstalk Multimodal monitoring
原文传递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去骨瓣减压应用改良Paine点穿刺监测脑室内颅内压的优势 被引量:1
4
作者 田和平 钟琦 +1 位作者 王耿焕 周海航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目的探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开颅去骨瓣减压术(DC)中应用改良Paine点穿刺行脑室内颅内压(ICP)监测探头置入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4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48例重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DC联合脑室内ICP... 目的探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开颅去骨瓣减压术(DC)中应用改良Paine点穿刺行脑室内颅内压(ICP)监测探头置入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4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48例重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DC联合脑室内ICP监护术,按照ICP监测术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3例)与对照组(25例),其中观察组行DC切口内改良Paine点穿刺脑室内ICP监测探头置入术,对照组行传统DC对侧切口颅骨钻孔经Kocher点脑室内ICP监测探头置入术。比较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手术用时、术后甘露醇使用剂量及持续时间、ICP监测持续时间、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术后3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两组一般资料、甘露醇使用剂量、甘露醇持续时间和ICP监测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用时、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明显少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传统的DC对侧切口颅骨钻孔经Kocher点行脑室内ICP监测探头置入术,重型脑外伤DC术中通过切口内改良Paine点穿刺行脑室内ICP监测探头置入术可缩短手术用时,降低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术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探头置入术 改良Paine点脑室穿刺
下载PDF
有创颅内压监测下控制性阶梯式减压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5
作者 严志东 张鹏 +4 位作者 赵昆玉 黎海滨 高忠恩 岑庆君 冯荣亮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7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下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重型颅脑外伤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1例。患者均未行手术治疗,且处...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下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重型颅脑外伤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1例。患者均未行手术治疗,且处于急性期。对照组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试验组行脑室型有创颅内压监测探头植入术。比较两组颅内压、并发症发生率(迟发血肿、术后脑梗塞)、死亡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及预后情况。结果:术后6 h、12 h、24 h,对照组颅内压指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72 h、7 d,两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对照组恢复良好率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颅内压监测下控制性阶梯式减压疗法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颅内压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患者可更快恢复意识,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控制性阶梯式减压 有创颅内压监测 并发症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预后
下载PDF
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联合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6
作者 刘欢 刘红彬 +1 位作者 叶勇强 薛芳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11期1205-1208,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联合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四川省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4例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给予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联合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四川省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4例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给予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和观察组(给予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联合颅内压监测),每组32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脑出血侧别、脑血肿体积、脑出血位置、中线偏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甘露醇用量、出院时的Rankin量表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Rankin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联合颅内压监测可显著改善HICH患者的预后,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 颅内压监测 高血压脑出血 预后
下载PDF
中重度颅脑损伤颅内压波幅监测与甘露醇应用的关系及预后情况研究
7
作者 李松林 张志伟 蒋令修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究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波幅监测与甘露醇应用的关系及患者预后情况。方法选取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监测颅内压,若患者单纯监测颅内压>22 mmHg则应... 目的探究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波幅监测与甘露醇应用的关系及患者预后情况。方法选取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监测颅内压,若患者单纯监测颅内压>22 mmHg则应用甘露醇,观察组采用平均颅内压波幅监测,若患者平均颅内压波幅(MWA)>5 mmHg则应用甘露醇。观察2组甘露醇应用总量、甘露醇应用时间、甘露醇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后3个月预后情况。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损伤原因、出血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甘露醇应用总量、甘露醇应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急性肾衰竭、血容量不足、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高渗状态、电解质紊乱、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7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平均颅内压波幅(MWA)监测并应用甘露醇治疗,在减少甘露醇应用总量、应用时间和甘露醇相关并发症的同时,可以提高预后良好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波幅监测 甘露醇 预后 并发症
下载PDF
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在大鼠脑出血后颅内压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陈鹏 高文文 +5 位作者 蒋小兵 王凤鹿 张亮 杨磊 袁致海 赵海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3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在大鼠脑出血(ICH)后颅内压(ICP)预测中的作用,为临床无创脑水肿监测提供可靠的技术和理论指导。方法对ICH造模后雄性SD大鼠先行脑室内有创ICP监测,同时采用BORN-BE-Ⅲ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监测扰动系数(DC... 目的探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在大鼠脑出血(ICH)后颅内压(ICP)预测中的作用,为临床无创脑水肿监测提供可靠的技术和理论指导。方法对ICH造模后雄性SD大鼠先行脑室内有创ICP监测,同时采用BORN-BE-Ⅲ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监测扰动系数(DC)。分析DC与脑水肿发展趋势之间规律,以及DC与ICP的相关性。结果建模第1~3天,ICP持续升高;第4~14天,ICP持续降低。建模后第1~3天DC有逐渐降低趋势,并于第3天降至最低点;第4~14天DC呈逐渐上升趋势;第10~14天DC逐渐回归至正常范围;第1~3天的DC变化幅度大于第4~14天。DC与ICP呈负相关。结论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可以监测ICH后脑水肿动态变化趋势,在ICP预测中发挥重要的参考作用;相较于颅内有创ICP监测技术,其具有安全、有效、连续动态床旁监护等优势,是ICP监测领域一项富有潜力的新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 脑出血 颅内压 脑水肿
下载PDF
术中B超指引颅内压传感器置入移位、变形脑室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施振华 罗诚 +5 位作者 唐文学 姜俊良 汪云峰 张宁 裘五四 程军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4期619-621,共3页
目的 分析探讨术中B超在重型颅脑外伤脑疝患者去骨瓣减压术中脑室型颅内压监护传感器置入变形、移位脑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4例重型颅脑外伤脑疝需先行去骨瓣减压术的患者,去骨瓣减压后在B超指导下行脑室穿刺,对这些患者脑室型颅... 目的 分析探讨术中B超在重型颅脑外伤脑疝患者去骨瓣减压术中脑室型颅内压监护传感器置入变形、移位脑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4例重型颅脑外伤脑疝需先行去骨瓣减压术的患者,去骨瓣减压后在B超指导下行脑室穿刺,对这些患者脑室型颅内压传感器穿刺到位情况、并发症情况回顾分析。结果 34例患者均成功置入脑室,其中33例首次置入成功,无术后颅内感染及穿刺相关出血病例。结论 术中B超指导去骨瓣减压术后行脑室型颅内压监护传感器置入变形移位脑室安全有效,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超声 脑室穿刺 颅内压监护 重型颅脑外伤
下载PDF
经额定位联合颅内压监测下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10
作者 覃成箭 张坤源 +6 位作者 郑传华 邓显东 罗中彬 燕鹏 梁洪岖 吕浩 罗起胜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339-344,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额简易定位软通道联合颅内压监测下微创手术治疗椭圆形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在简易定位后经额软通道微创手术治疗的70例椭圆形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经额简易定位软通道联合颅内压监测下微创手术治疗椭圆形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在简易定位后经额软通道微创手术治疗的70例椭圆形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行颅内压(ICP)监测传感器置入术将其分为监测组26例和对照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肿清除率、术后甘露醇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出血率、术后颅内感染率、术后1个月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分、预后良好率、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等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出血量、是否中线移位、是否破入脑室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为(58.72±13.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58±1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患者的术后甘露醇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3.00±2.06)d、(11.31±3.8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23±4.29)d、(14.73±6.0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出血率、术后颅内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GOS评分为(3.96±0.9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9±1.08)分,预后良好率为69.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mRS评分为(0.88±1.1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9±1.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额简易定位软通道联合颅内压监测下进行椭圆形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血肿清除率较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额简易定位软通道 有创颅内压监测 微创 椭圆形基底节区脑出血 疗效
下载PDF
神经外科ICU护士有创颅内压监测知信行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11
作者 孟晓静 高敏 +3 位作者 李翔 范晶丽 王真真 张春霞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8-24,共7页
目的编制神经外科ICU护士有创颅内压(ICP)监测知信行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以知信行理论为框架,在文献复习、质性访谈基础上,通过专家函询、预调查形成问卷初稿。调查河南省两所三级甲等医院410名神经外科ICU护士对问卷信效度进行检... 目的编制神经外科ICU护士有创颅内压(ICP)监测知信行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以知信行理论为框架,在文献复习、质性访谈基础上,通过专家函询、预调查形成问卷初稿。调查河南省两所三级甲等医院410名神经外科ICU护士对问卷信效度进行检验。结果问卷包括4个维度,33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4.581%。验证性因子分析各拟合指标均在可接受范围(χ^(2)/df=1.129,RMSEA=0.024,GFI=0.874,AGFI=0.856,IFI=0.926,CFI=0.923)。问卷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83~1.00,各条目的I~CVI为0.81~1.00;问卷的总Cronbach'sα系数值为0.992,重测信度总系数为0.988。结论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神经外科ICU护士知信行水平的评估工具,为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重症 颅内压 监测 知信行 问卷编制 信效度
下载PDF
老年人群血压变异性与无症状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直径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贺菲菲 张志勇 张艳丽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4年第3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血压变异性与无症状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直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于北京老年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经脑血管造影确诊为无症状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IA),并完成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24h ABPM)的老...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血压变异性与无症状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直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于北京老年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经脑血管造影确诊为无症状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IA),并完成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24h ABPM)的老年患者83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与24h ABPM参数,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24h ABPM参数与动脉瘤直径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直径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相比,目前吸烟、高血压病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大动脉瘤组患者目前吸烟比例更高,高血压病程更久,血清HCY、hs-CRP水平更高。大动脉瘤组24小时收缩压标准差(24hSSD)、24小时舒张压标准差(24hD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高于小动脉瘤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24hSSD、24hDSD、nSSD、nDSD与动脉瘤直径呈正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目前吸烟、高血压病程、24hDSD是动脉瘤直径大小的影响因素。结论大动脉瘤的老年患者高血压病程更长、血压变异性(BPV)更高。舒张压标准差对预测动脉瘤增长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 血压变异性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脑血管造影
下载PDF
渐进式减压应用于大骨瓣减压术中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及对BNP、t-PA和PAI-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赛虎 程宏伟 +3 位作者 叶雷 宋良树 杨浩 康飞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6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渐进式减压应用于大骨瓣减压术中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及对血清脑钠肽(BNP)、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重... 目的:探讨渐进式减压应用于大骨瓣减压术中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及对血清脑钠肽(BNP)、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两组均给予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给予常规减压治疗,观察组给予渐进式减压治疗,比较两组血清相关指标、颅内压、意识水平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1 d,两组BNP高于术前,PAI-1、t-PA水平低于术前,且观察组BNP、PAI-1、t-P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1周,观察组颅内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2%,低于对照组的2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渐进式减压应用于大骨瓣减压术中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以有效降低术后BNP、PAI-1、t-PA水平,改善颅内压和意识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瓣减压术 渐进式减压 重型颅脑损伤 血清脑钠肽 颅内压
下载PDF
颅内压监测和脑氧监测在颅脑损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云衡 卓胜华 +1 位作者 羊良旺(综述) 杨堃(审校)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4-57,共4页
颅脑损伤(TBI)的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高。继发颅内亚(ICP)增高和脑缺血缺氧严重影响TBI病人的预后。与单纯ICP监测相比,ICP联合脑氧监测可更好地评估病人脑血流灌注及脑组织氧合情况,能为矫正病人脑氧代谢失衡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 颅脑损伤(TBI)的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高。继发颅内亚(ICP)增高和脑缺血缺氧严重影响TBI病人的预后。与单纯ICP监测相比,ICP联合脑氧监测可更好地评估病人脑血流灌注及脑组织氧合情况,能为矫正病人脑氧代谢失衡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本文将简述TBI继发ICP增高和脑缺血缺氧的机制,并就近年来ICP监测和脑氧监测在TBI病人诊疗中单独及联合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TBI病人的临床诊治及神经多模态监测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颅内压监测 脑氧监测 多模态监测
下载PDF
颅内压相关参数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实施去骨瓣减压术的预测研究
15
作者 梅雷凯 张明 +3 位作者 韩冰莎 李娇 栗艳茹 冯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3-19,共7页
目的分析颅内压相关参数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其对患者实施去骨瓣减压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24h持续动态颅内压相关参数... 目的分析颅内压相关参数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其对患者实施去骨瓣减压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24h持续动态颅内压相关参数监测5~7d,并根据第1天的脑灌注压(CPP)平均值将患者分为低灌注组(CPP<60mmHg),中灌注组(CPP60~70mmHg),高灌注组(CPP>70mmHg),根据患者是否实施去骨瓣减压术分为实施组和未实施组。比较不同CPP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颅内压相关参数与CPP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去骨瓣减压术的独立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颅内压相关参数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实施去骨瓣减压术的预测价值。结果4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CPP低灌注组9例(18.8%),CPP中灌注组14例(29.2%),CPP高灌注组25例(52.1%)。3组患者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颅内压(ICP)、压力反应指数(PRx)、平均颅内压波幅(MWA)、压力波幅相关性指数(RAP)、动脉压波幅相关系数(IAA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PP与PRx(r=-0.662)、MWA(r=-0.867)、RAP(r=-0.789)和IAAC(r=-0.531)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Rx[O^R=19.076(95%CI:1.495,52.862)]、RAP[O^R=23.352(95%CI:5.443,64.837)]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去骨瓣减压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内压相关参数PRx、MWA、RAP、IAAC与CPP呈负相关,均可以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去骨瓣减压术的预测因子,为临床调整治疗决策提供依据,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颅内压 压力反应指数 脑灌注压 去骨瓣减压术
下载PDF
骨窗封闭对中重型颅脑创伤小鼠模型的影响
16
作者 赵明宇 杨晨 +3 位作者 刘宇恒 李景 于明圣 王增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5-434,共10页
目的探讨骨窗封闭对中重型颅脑创伤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控制性皮质撞击法分别构建中型和重型颅脑创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中型颅脑创伤骨窗封闭组(中型骨窗封闭组,50只)、中型颅脑创伤骨窗未封闭组(中型骨窗未封闭组,50只)、重型颅... 目的探讨骨窗封闭对中重型颅脑创伤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控制性皮质撞击法分别构建中型和重型颅脑创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中型颅脑创伤骨窗封闭组(中型骨窗封闭组,50只)、中型颅脑创伤骨窗未封闭组(中型骨窗未封闭组,50只)、重型颅脑创伤骨窗封闭组(重型骨窗封闭组,50只)、重型颅脑创伤骨窗未封闭组(重型骨窗未封闭组,50只),监测颅内压,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和脑水肿体积,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空间学习能力和记忆力,Nissl染色评估大脑皮质和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程度。结果颅内压监测,无论中型还是重型颅脑创伤模型小鼠骨窗封闭组与骨窗未封闭组颅内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00),模型制备后不同观察时间点颅内压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其中,中型骨窗封闭组模型制备后第1天颅内压高于中型骨窗未封闭组(P=0.009),重型骨窗封闭组第1天(P=0.000)和第3天(P=0.038)颅内压高于重型骨窗未封闭组;模型制备后第7天中型骨窗封闭组(P=0.000,0.000)和重型骨窗封闭组(P=0.000,0.008)颅内压均低于第1天和第3天,第3天亦低于第1天(P=0.000,0.000),仅第7天中型骨窗未封闭组颅内压低于第1天(P=0.031)。脑组织含水量测定显示,重型骨窗封闭组模型制备后第1天(P=0.028)、第3天(P=0.023)和第7天(P=0.023)脑组织含水量均低于重型骨窗未封闭组。脑水肿体积测定,无论中型还是重型颅脑创伤模型小鼠骨窗封闭组脑水肿体积均小于骨窗未封闭组(P=0.021,0.037)。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无论中型还是重型颅脑创伤模型小鼠骨窗封闭组与骨窗未封闭组模型制备后不同观察时间点mNS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其中,模型制备后第7天中型骨窗封闭组(P=0.002)、中型骨窗未封闭组(P=0.013)、重型骨窗封闭组(P=0.009)mNSS评分均低于第1天,重型骨窗封闭组(P=0.006)和重型骨窗未封闭组(P=0.002)mNSS评分低于第3天。Morris水迷宫实验,重型骨窗封闭组小鼠平台潜伏期长于(P=0.045)、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短于(P=0.025)重型骨窗未封闭组。Nissl染色显示,对于中型颅脑创伤模型小鼠,骨窗封闭组大脑皮质神经元Nissl小体密度减少,染色变浅;海马CA1区神经元Nissl小体密度减少,染色变浅,形态模糊。对于重型颅脑创伤模型小鼠,骨窗封闭组大脑皮质神经元Nissl小体染色变浅,染色模糊,可见较多异染颗粒;海马CA1区神经元胞体水肿,Nissl小体染色模糊。结论中型颅脑创伤模型小鼠,骨窗封闭虽在急性期增高颅内压,但对脑水肿程度、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重型颅脑创伤模型小鼠,骨窗封闭可导致颅内压升高、空间学习能力和记忆力减退,但可减轻脑水肿程度,应根据研究目的选择是否进行骨窗封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创伤性 减压颅骨切除术 颅内压 脑水肿 Morris水迷宫试验 虎斑小体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去骨瓣减压联合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治疗对冲性重症颅脑损伤的效果观察
17
作者 林小弟 王亚亮 杜辉标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6期44-48,共5页
目的:观察去骨瓣减压联合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治疗对冲性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福建省福清市医院2020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216例对冲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8例。对照组采用去骨... 目的:观察去骨瓣减压联合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治疗对冲性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福建省福清市医院2020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216例对冲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8例。对照组采用去骨瓣减压联合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治疗,研究组采用去骨瓣减压联合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症状、预后、意识状态、术后并发症、创伤应激反应。结果:研究组预后良好率和术后7 d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7 d对侧血肿厚度及中线移位均小于对照组,术后7 d颅内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7 d肾上腺素(E)、β-内啡肽(β-EP)、皮质醇(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联合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治疗对冲性重症颅脑损伤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清除患者脑血肿,降低颅内压,减轻中线移位和创伤应激,还可改善患者意识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骨瓣减压 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 对冲性重症颅脑损伤 创伤应激 颅内压
下载PDF
颅内压监测下脑内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术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彭演国 陈水钰 +1 位作者 吴旺春 尚占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研究颅内压监测下脑内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术应用在颅脑损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7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35例接受颅内压监测下脑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纳入联合组,另35例采取颅... 目的研究颅内压监测下脑内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术应用在颅脑损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7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35例接受颅内压监测下脑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纳入联合组,另35例采取颅内压监测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患者纳入常规组。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再次出血率、颅内压水平、神经功能缺损(NIHSS)、格拉斯哥昏迷(GCS)、简易精神状态评价表(MM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并发症。结果联合组血肿清除率(85.71%)高出常规组(62.86%),但再次出血率(11.43%)低于常规组(31.43%)(P<0.05)。手术前,各组的颅内压水平无差别(P>0.05),术后1 d、3 d、7 d的颅内压均低于手术前,同时联合组均低于常规组(P<0.05)。手术前,各组的NIHSS、GCS、MMSE及神经损伤标志物均无差别(P>0.05),两组手术后各项指标均较手术前改善,其中联合组的NIHSS、NSE、GFAP、S100B低于常规组,但GCS、MMSE较常规组更高(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11.43%)低于常规组(34.29%)(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下脑内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术的效果更为理想,可有效提高患者血肿清除率,并降低颅内压水平,促进神经功能、认知能力改善,减轻昏迷和脑损伤程度,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骨瓣减压术 颅内压监测 脑内血肿清除 颅脑损伤
下载PDF
超声ONSD联合TCCD脑中线移位为基础的无创多模态颅内压监测在大面积脑梗死救治中的应用价值
19
作者 吴云鹰 韩韬 +4 位作者 赵倩 陆海波 王东升 皋九鑫 程言博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698-702,共5页
目的 探讨超声视神经鞘直径(ONSD)联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脑中线移位为基础的无创多模态颅内压监测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宿迁市钟吾医院确诊的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 目的 探讨超声视神经鞘直径(ONSD)联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脑中线移位为基础的无创多模态颅内压监测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宿迁市钟吾医院确诊的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常规监测)和研究组(n=40,常规监测+超声多模态监测)。对比2组患者一般资料、行去骨瓣减压术比例和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NSD、TCCD脑中线移位监测值与去骨瓣减压术的关系。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结果 2组行去骨瓣减压术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超声ONSD、TCCD脑中线移位值高于保守治疗患者(P<0.05);超声ONSD、TCCD脑中线移位、二者联合预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4、0.748、0.891。结论 以超声ONSD、TCCD为基础的无创多模态颅内压监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测量结果可信度较高,有助于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鞘直径 颅内压监测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大面积脑梗死 去骨瓣减压
下载PDF
控制性减压一体化策略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颅内压、神经递质、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刘炳辉 李鑫 罗志红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 探讨控制性减压一体化策略对重型颅脑创伤(STBI)患者颅内压、神经递质、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湖南省脑科医院收治的85例STB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控制性减压组(给予控制性减压一体化... 目的 探讨控制性减压一体化策略对重型颅脑创伤(STBI)患者颅内压、神经递质、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湖南省脑科医院收治的85例STB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控制性减压组(给予控制性减压一体化策略下去骨瓣减压术,43例)和非控制性减压组(给予常规去骨瓣减压术,42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颅内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天冬氨酸(Asp)]、血流动力学水平[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7 d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后6个月的预后情况。结果 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7 d的颅内压、Asp、PI、ET-1均降低,GCS评分、GABA、Vm、Vs、NO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d,控制性减压组患者的颅内压、Asp、PI、ET-1均低于非控制性减压组,GCS评分、GABA、Vm、Vs、NO均高于非控制性减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控制性减压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非控制性减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控制性减压组患者的预后优于非控制性减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控制性减压一体化策略可有效降低STBI患者的颅内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改善,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减压一体化策略 重型颅脑创伤 颅内压 神经递质 血管内皮功能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