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disaster caused by the linkage failure of the residual coal pillar and rock stratum during multiple coal seam mining:mechanism of progressive and dynamic failure
1
作者 Yunliang Tan Qing Ma +4 位作者 Xiaoli Liu Xuesheng Liu Derek Elsworth Ruipengg Qian Junlong Sh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22-135,共14页
Multi-seam mining often leads to the retention of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coal pillars for purposes such as protection,safety,or water isolation.However,stress concentration beneath these residual coal pillars can sig... Multi-seam mining often leads to the retention of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coal pillars for purposes such as protection,safety,or water isolation.However,stress concentration beneath these residual coal pillars can significantly impact their strength and stability when mining below them,potentially leading to hydraulic support failure,surface subsidence,and rock bursting.To address this issue,the linkage between the failure and instability of residual coal pillars and rock strata during multi-seam mining is examined in this study.Key controls include residual pillar spalling,safety factor(f.),local mine stiffness(LMS),and the post-peak stiffness(k)of the residual coal pillar.Limits separating the two forms of failure,progressive versus dynamic,are defined.Progressive failure results at lower stresses when the coal pillar transitions from indefinitely stable(f,>1.5)to failing(f,<1.5)when the coal pillar can no longer remain stable for an extended duration,whereas sud-den(unstable)failure results when the strength of the pillar is further degraded and fails.The transition in mode of failure is defined by the LMS/k ratio.Failure transitions from quiescent to dynamic as LMS/k.<1,which can cause chain pillar instability propagating throughout the mine.This study provides theoretical guidance to define this limit to instability of residual coal pillars for multi-seam mining in similar m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seam mining Residual coal pillars Rock stratum Linkage instability mechanism Local mine stiffness
下载PDF
Composite active control system of roof and side truss cable for large section coal roadway in fold coal pillar area 被引量:5
2
作者 Sheng-Rong XIE Er-Peng LI Fu-Lian HE Shou-Bao ZHANG Guang-Chao ZHANG Mao-Yu PANG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13年第2期126-132,共7页
In order to solve the surrounding rock control problem of large section gangue replacement roadway under complicated condition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mpact to the roadway controlling produced by the geological con... In order to solve the surrounding rock control problem of large section gangue replacement roadway under complicated condition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mpact to the roadway controlling produced by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such as high ground stress, folded structure tilted roof asymmetry and soft wall rock, and built the tilt layered roof structural mechanics model to clarify the increase span mechanism of the weak coal instability. Then, we proposed the combined control system including roof inclined truss cable, coal-side cable-channel steel and intensive bolt support. And then by building the structural mechanics model of roof inclined truss cable system, the support principle was described. Besides, according to this model, we deduced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of cable anchoring force and its tensile stress. Finally surrounding rock control technology of large section roadway in fold coal pillar area was formed. Field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greatest roof convergence of gangue replacement roadway is 158 mm and coal-side deformation is 243 mm. Roadway deformation is controlled effectively and technical support is provided for replacement m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ld coal pillar area increase span mechanism roof inclined truss cable system coal-side cable-channel steel structural mechanics model
下载PDF
Ground pressure and overlying strata structure for a repeated mining face of residual coal after room and pillar mining 被引量:10
3
作者 Jiang Bangyou Wang Lianguo +2 位作者 Lu Yinlong Sun Xiaokang Jin G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6年第4期645-652,共8页
To investigate the abnormal ground pressures and roof control problem in fully mechanized repeated mining of residual coal after room and pillar mining, the roof fracture structural model and mechanical model were dev... To investigate the abnormal ground pressures and roof control problem in fully mechanized repeated mining of residual coal after room and pillar mining, the roof fracture structural model and mechanical model were developed us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roof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a repeated mining face were revealed and the ground pressure law and roof supporting condi- tions of the repeated mining face were obtain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en the repeated mining face passes the residual pillars, the sudden instability causes fracturing in the main roof above the old goal and forms an extra-large rock block above the mining face. A relatively stable "Voussoir beam" structure is formed after the advance fracturing of the main roof. When the repeated mining face passes the old goaf, as the large rock block revolves and touches gangue, the rock block will break secondarily under overburden rock loads. An example calculation was performed involving an integrated mine in Shanxi province, results showed that minimum working resistance values of support determined to be reason- able were respectively 11,412 kN and 10,743 kN when repeated mining face passed through residual pillar and goaf. On-site ground pressure monitoring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echanical model and support resistance calculation were reason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idual coal after room and pillar mining Repeated mining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face roof control Support resistance
下载PDF
两次采动影响下小煤柱巷道切顶卸压围岩控制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汉璞 张百胜 +2 位作者 郭俊庆 杨依卓 崔俊彪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97,共8页
为解决多次采动影响下留小煤柱巷道矿压显现剧烈、围岩变形量大的问题,提出了“切顶卸压+顶、帮锚索补强”联合控制技术。以贾家沟煤矿10115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切顶卸压位置、高度与巷道围岩垂直应力分布的关系,给出切顶卸压关键参... 为解决多次采动影响下留小煤柱巷道矿压显现剧烈、围岩变形量大的问题,提出了“切顶卸压+顶、帮锚索补强”联合控制技术。以贾家沟煤矿10115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切顶卸压位置、高度与巷道围岩垂直应力分布的关系,给出切顶卸压关键参数,并研究了留小煤柱巷道在切顶卸压后受两次采动影响下的矿压显现规律。结果表明:切顶卸压后,煤柱上的应力峰值随切顶深度的增加呈指数降低;10115运输巷在邻近工作面一次采动过程中巷道围岩变形依次呈现出无变形、缓慢变形、快速变形和围岩稳定的变化规律,本工作面二次采动过程中巷道围岩变形依次呈现出明显变形和剧烈变形的规律;巷道围岩在受二次采动影响时变形更加剧烈,巷道变形量为一次采动时的3.0~7.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顶卸压 小煤柱 矿压显现 二次采动 综放工作面 围岩控制
下载PDF
坚硬顶板切顶卸压技术对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常辛 李晓旭 +2 位作者 石蒙 冀瑞锋 张焱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4,共8页
针对特厚煤层坚硬顶板、宽煤柱条件下临空巷道面临的高围岩应力、大变形等问题,以老石旦煤矿16403综放工作面为工程研究背景,从宽煤柱顶板侧向破断结构角度对临空巷道大变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对16402运... 针对特厚煤层坚硬顶板、宽煤柱条件下临空巷道面临的高围岩应力、大变形等问题,以老石旦煤矿16403综放工作面为工程研究背景,从宽煤柱顶板侧向破断结构角度对临空巷道大变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对16402运输巷实施不同切顶卸压方案时,临近采空区的16403回风巷侧向顶板采动应力传递规律,并在现场施工水力压裂钻孔进行切顶卸压,实现临空巷道围岩变形控制。研究结果表明:“低位坚硬岩层悬臂梁+高位坚硬岩层砌体梁”破断结构是特厚煤层宽煤柱临空巷道大变形的主要原因,可采用切顶卸压技术破坏宽煤柱顶板侧向破断结构来控制临空巷道围岩大变形;切顶角变化可使关键块B长度发生改变,切顶角越大,则关键块B长度越小,临空侧顶板载荷向煤柱传递的程度越弱,临空巷道围岩承受的采动应力越小,切顶角为100°时临空巷道围岩垂直应力与变形量最小;在16402运输巷以切顶角100°施工水力压裂钻孔后,16403回风巷顶底板变形量较未实施切顶卸压的16402回风巷减小86.5%,两帮变形量减小87.1%,临空巷道围岩稳定性得到极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留煤柱护巷 临空巷道 围岩变形控制 切顶卸压 水力压裂
下载PDF
工作面停采煤柱宽度的确定与实践
6
作者 石龙飞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14-17,24,共5页
燕子山矿采用宽煤柱方式护巷,煤柱宽度约60 m,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通过对回风巷的受力变化规律进行监测分析,得出工作面回采对巷道压力影响的临界距离为35 m。以此为依据,在综合考虑8210工作面特殊性的基础上,分析得出该工作面最佳停... 燕子山矿采用宽煤柱方式护巷,煤柱宽度约60 m,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通过对回风巷的受力变化规律进行监测分析,得出工作面回采对巷道压力影响的临界距离为35 m。以此为依据,在综合考虑8210工作面特殊性的基础上,分析得出该工作面最佳停采煤柱宽度为38~45 m。为检验8210工作面煤柱宽度,该矿在回风大巷开展了顶板钻孔窥视工作,检测顶板煤层回采期间和停采后的变化情况,窥视检测结果表明,工作面留设38~45 m煤柱宽度能够保证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面 停采煤柱 阻力检测 顶板窥视
下载PDF
李家楼煤业煤柱合理宽度确定及切顶卸压方法研究
7
作者 李柠奇 《煤矿现代化》 2024年第2期73-76,81,共5页
针对李家楼煤业综采工作面煤柱尺寸留设大及巷道变形严重问题,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1206工作面煤柱合理宽度及其切顶卸压方法。结果表明:对1206回风顺槽实施切顶后,侧向支承应力集中系数可由切顶前17.3 MPa降至12.... 针对李家楼煤业综采工作面煤柱尺寸留设大及巷道变形严重问题,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1206工作面煤柱合理宽度及其切顶卸压方法。结果表明:对1206回风顺槽实施切顶后,侧向支承应力集中系数可由切顶前17.3 MPa降至12.1 MPa,切顶可取得明显的卸压效果;对于10 m煤柱宽度,巷道处于应力降低区且整体变形较小,确定合理煤柱宽度为10 m。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超前深孔预裂爆破切顶方法,以及巷道顶板采用“锚杆+金属网+W钢带+锚索”联合支护,两帮采用“锚杆+金属网+钢筋梯子梁+煤柱帮锚索”联合支护方法。通过现场实践,巷道整体变形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煤柱宽度 切顶卸压 支护
下载PDF
车村煤矿一号井综采工作面沿空留巷技术实践
8
作者 周海涛 《陕西煤炭》 2024年第8期134-140,共7页
为了提高煤炭回采率,实现煤炭完全、绿色开采,车村煤矿一号井综采工作面借鉴临近煤矿的成功经验,进行了预裂切顶沿空留巷技术实践。运用放炮预裂,控制炮眼位置、角度及装药量,增加单体液压支柱临时支护,切断“砌体梁”“传力岩梁”的应... 为了提高煤炭回采率,实现煤炭完全、绿色开采,车村煤矿一号井综采工作面借鉴临近煤矿的成功经验,进行了预裂切顶沿空留巷技术实践。运用放炮预裂,控制炮眼位置、角度及装药量,增加单体液压支柱临时支护,切断“砌体梁”“传力岩梁”的应力传递,改变老顶位态,优化围岩应力分布。将3101综采工作面运输顺槽留做3102综采工作面回风顺槽使用,取消上下工作面间预留煤柱,排除煤柱引发的煤层自然发火隐患,减少煤炭资源浪费,缓解工作面接续,从而实现综采工作面沿空留巷的安全高效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沿空留巷 预裂切顶 运输顺槽 预留煤柱
下载PDF
苇町煤业92309工作面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技术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李丹曦 《晋控科学技术》 2023年第1期31-34,共4页
针对苇町煤业92309综采工作面沿空留巷无煤柱技术进行研究,提出对92218进风巷超前支护段顶板切顶卸压,并提出超前、架后主动支护设计及留巷支护设计,现场实践表明围岩变形控制效果显著。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薄煤层 无煤柱 切顶卸压 沿空留巷
下载PDF
李家楼煤业小煤柱切顶卸压护巷技术研究
10
作者 高飞 《山东煤炭科技》 2023年第12期32-36,共5页
针对李家楼煤业综采工作面煤柱尺寸留设大及巷道变形严重问题,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1206工作面小煤柱切顶卸压护巷技术可行性。结果表明:对1206回风顺槽实施切顶后,侧向支承应力由切顶前17.21 MPa降至12.03 M... 针对李家楼煤业综采工作面煤柱尺寸留设大及巷道变形严重问题,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1206工作面小煤柱切顶卸压护巷技术可行性。结果表明:对1206回风顺槽实施切顶后,侧向支承应力由切顶前17.21 MPa降至12.03 MPa,在0~25 m范围内的支承应力降幅明显,切顶可取得明显的卸压效果;相较于8 m煤柱宽度,10 m煤柱宽度与12 m煤柱宽度条件下,煤柱弹性区面积大于50%,巷道整体变形较小,考虑煤柱稳定及煤炭资源高效回收需要,确定合理煤柱宽度为10 m。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小煤柱超前深孔预裂爆破切顶,以及巷道“锚杆+金属网+W钢带+钢筋梯子梁锚索”补强支护方法。通过现场实践,巷道顶板及底板变形量分别降低35.4%与43.1%,巷道煤柱帮与回采帮变形量分别降低30.4%与40.3%,巷道整体变形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 小煤柱 切顶 爆破
下载PDF
青云煤业留设窄煤柱切顶卸压技术研究与应用
11
作者 张赟 《山东煤炭科技》 2023年第10期27-31,共5页
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方法,研究了020205工作面窄煤柱切顶卸压技术,设计在巷道中部顶板实施超前深孔预裂切顶卸压。对巷道实施切顶后,巷道围岩变形呈非对称特征,以顶板及煤柱帮变形为主,相较于7 m煤柱宽度,8 m宽煤柱... 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方法,研究了020205工作面窄煤柱切顶卸压技术,设计在巷道中部顶板实施超前深孔预裂切顶卸压。对巷道实施切顶后,巷道围岩变形呈非对称特征,以顶板及煤柱帮变形为主,相较于7 m煤柱宽度,8 m宽煤柱与9 m宽煤柱下,煤柱弹性区面积大于50%,巷道整体变形较小。考虑煤炭资源高效回收需要,确定合理煤柱宽度为8 m。为进一步保证巷道的稳定,提出了“锚网索+钢筋梯子梁+W型钢带”支护技术。实践结果表明,巷道顶板及底板变形量分别降低47.1%与34.8%,煤柱帮与实体煤帮变形量分别降低36.8%与46.8%,巷道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 窄煤柱 切顶 支护
下载PDF
采空区煤柱-顶板系统失稳的力学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贺广零 洪芳 王艳苹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12-16,31,共6页
基于温克尔假设,把坚硬顶板视为弹性板(突破把坚硬顶板视为弹性梁的传统思想),把煤柱等效为连续均匀分布的支撑弹簧,从而形成煤柱-顶板相互作用系统。同时,将煤柱视为应变软化介质,采用近似的Weibull分布描述它的损伤本构模型,依据板壳... 基于温克尔假设,把坚硬顶板视为弹性板(突破把坚硬顶板视为弹性梁的传统思想),把煤柱等效为连续均匀分布的支撑弹簧,从而形成煤柱-顶板相互作用系统。同时,将煤柱视为应变软化介质,采用近似的Weibull分布描述它的损伤本构模型,依据板壳理论和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对采空区煤柱-顶板系统失稳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系统失稳的突变机制,并给出了系统失稳的数学判据和力学条件。最后以马脊梁矿为工程实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理论分析值与工程实测数据吻合颇好。本文为进一步研究煤柱-顶板相互作用系统和制定相关规范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柱-顶板相互作用系统 失稳 突变理论
下载PDF
煤柱-顶板系统失稳的突变理论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贵 张华兴 徐乃忠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1-103,共3页
假设顶板岩层处于弹性工作状态情况下,建立了煤柱-顶板系统的力学模型。根据力学模型,应用突变理论建立了条带煤柱突变破坏失稳的尖点突变模型,导出了条带煤柱破坏失稳的主要条件表达式。分析表明,煤柱失稳与条带煤柱顶板的受破坏程度有... 假设顶板岩层处于弹性工作状态情况下,建立了煤柱-顶板系统的力学模型。根据力学模型,应用突变理论建立了条带煤柱突变破坏失稳的尖点突变模型,导出了条带煤柱破坏失稳的主要条件表达式。分析表明,煤柱失稳与条带煤柱顶板的受破坏程度有关,煤层顶板受开采扰动的影响产生塑性区,塑性区越大,其弹性刚度kd越小,越易发生突变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柱-顶板系统 失稳 突变理论 尖点突变模型 顶板有效刚度kd
下载PDF
采空区煤柱-顶板系统失稳的力学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贺广零 洪芳 王艳苹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31-36,共6页
基于温克尔假设,突破把坚硬顶板视为弹性梁的传统思想,把坚硬顶板视为弹性板,将煤柱等效为连续均匀分布的支撑弹簧,从而形成煤柱-顶板相互作用系统;同时,将煤柱视为应变软化介质,采用近似的Weibull分布描述它的损伤本构模型,依据板壳理... 基于温克尔假设,突破把坚硬顶板视为弹性梁的传统思想,把坚硬顶板视为弹性板,将煤柱等效为连续均匀分布的支撑弹簧,从而形成煤柱-顶板相互作用系统;同时,将煤柱视为应变软化介质,采用近似的Weibull分布描述它的损伤本构模型,依据板壳理论和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对采空区煤柱-顶板系统失稳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系统失稳的突变机制,并给出了系统失稳的数学判据和力学条件;最后,以马脊梁矿为工程实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理论分析值与工程实测数据吻合较好,为进一步研究煤柱-顶板相互作用系统和制定相关规范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煤柱-顶板相互作用系统 失稳 突变理论 力学分析
下载PDF
采空区煤柱-顶板系统失稳的力学分析 被引量:72
15
作者 贺广零 黎都春 +1 位作者 翟志文 唐光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97-901,共5页
基于温克尔假设,将坚硬顶板视为弹性板(突破将坚硬顶板视为弹性梁的传统思想),将煤柱等效为连续均匀分布的支撑弹簧,从而形成煤柱-顶板相互作用系统.同时,将煤柱视为应变软化介质,采用近似的W eibull分布描述它的损伤本构模型,依据板壳... 基于温克尔假设,将坚硬顶板视为弹性板(突破将坚硬顶板视为弹性梁的传统思想),将煤柱等效为连续均匀分布的支撑弹簧,从而形成煤柱-顶板相互作用系统.同时,将煤柱视为应变软化介质,采用近似的W eibull分布描述它的损伤本构模型,依据板壳理论和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对采空区煤柱-顶板系统失稳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系统失稳的突变机制,并给出了系统失稳的数学判据和力学条件.最后以马脊梁矿为工程实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工程实测数据吻合颇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柱-顶板相互作用系统 失稳 突变理论
下载PDF
局部薄弱煤柱影响下临近煤柱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淑坤 王来贵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59-364,共6页
为了研究采空区煤柱—顶板结构安全稳定性,以白羊岭煤矿留煤柱开采为例,借助前期研究已建立多煤柱—顶板结构简化为连续梁力学模型,根据煤柱与顶板变形协调关系进一步建立了局部薄弱煤柱影响下相邻煤柱竖向应力分布函数,推导了局部煤柱... 为了研究采空区煤柱—顶板结构安全稳定性,以白羊岭煤矿留煤柱开采为例,借助前期研究已建立多煤柱—顶板结构简化为连续梁力学模型,根据煤柱与顶板变形协调关系进一步建立了局部薄弱煤柱影响下相邻煤柱竖向应力分布函数,推导了局部煤柱承载力衰减影响下临近煤柱竖向应力分布计算公式,研究了煤柱—顶板结构荷载传递规律。结果表明:煤柱内部竖向应力分布理论计算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较为吻合,但在煤柱外侧竖向应力相差较大;3#煤柱承载力由q0l衰减为q0l/2时,两侧相邻煤柱承载力增加了11q0/32,顶板和围岩共同分担了剩余的竖向荷载21q0/32;煤柱承载力的衰减,不但对临近其他煤柱形成了应力传递效应,同时转移的荷载增量对顶板稳定性威胁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煤柱-顶板 应力分布 荷载传递 力学模型
下载PDF
非均布荷载作用下煤柱-顶板系统的失稳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贺广零 洪芳 李倩妹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37-41,共5页
针对实际工程中作用在煤柱-顶板系统上的荷载为非均布荷载的现象,研究了煤柱-顶板系统在非均布荷载下的失稳机制。基于温克尔假设,把坚硬顶板视为弹性梁,把煤柱等效为连续均匀分布的支撑弹簧,从而形成煤柱-顶板相互作用系统的力学模型;... 针对实际工程中作用在煤柱-顶板系统上的荷载为非均布荷载的现象,研究了煤柱-顶板系统在非均布荷载下的失稳机制。基于温克尔假设,把坚硬顶板视为弹性梁,把煤柱等效为连续均匀分布的支撑弹簧,从而形成煤柱-顶板相互作用系统的力学模型;基于尖点突变理论,对采空区煤柱-顶板系统失稳机理进行了探索,导出了该系统失稳的充要力学判据,并得出了顶板破坏的临界厚度;同时,分析了影响系统失稳的主要参数,并给出了若干工程建议;最后以甘肃省某煤矿为例,计算了该矿体的临界顶板厚度。所得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煤柱-顶板系统的失稳机制和制定相关规范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布荷载 煤柱-顶板系统 突变理论 失稳机理 临界厚度
下载PDF
采空区顶板塌陷破坏的力学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贺广零 黎都春 +1 位作者 翟志文 唐光寅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103-108,共6页
为了获得精细化的采空区顶板塌陷机理,从而更好地指导实际工程设计,本文基于温克尔假设,把坚硬顶板视为弹性板,利用板壳力学理论对顶板—煤柱相互作用系统中的顶板进行力学分析,获得了顶板塌陷破坏机理。在分析过程中,利用机动法对温克... 为了获得精细化的采空区顶板塌陷机理,从而更好地指导实际工程设计,本文基于温克尔假设,把坚硬顶板视为弹性板,利用板壳力学理论对顶板—煤柱相互作用系统中的顶板进行力学分析,获得了顶板塌陷破坏机理。在分析过程中,利用机动法对温克尔地基板(弹簧支撑板)进行了塑性极限分析,得出了煤柱抗压强度的临界值。最后以马脊梁矿为工程实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理论分析结果与工程实际情况吻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柱-顶板系统 破坏机制 板壳理论
下载PDF
厚煤层坚硬顶板综采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凯 华心祝 金声尧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35,共3页
为了研究厚煤层坚硬顶板综采工作面的支承压力分布,以潘北矿11313工作面为例,采用现场实测和数值分析的方法,对综采工作面的支承压力的分布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得出综采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变化的规律,以及走向和倾向支承压力峰值大小及... 为了研究厚煤层坚硬顶板综采工作面的支承压力分布,以潘北矿11313工作面为例,采用现场实测和数值分析的方法,对综采工作面的支承压力的分布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得出综采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变化的规律,以及走向和倾向支承压力峰值大小及其分布范围,为今后的工作面围岩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 坚硬顶板 综采工作面 支承压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宝鼎矿区水害发生机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金永飞 李山山 李海涛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5-177,181,共4页
为了掌握宝鼎矿区水害的发生机理,根据宝鼎矿区矿井的充水因素,重点分析了矿区煤层顶板透水机理,建立上覆岩体渗流失稳判据的FLAC数学模型,并以透水因子作为判定保护煤柱是否发生透水的判定准则,结合室内渗流试验的数据,总结出宝鼎矿区... 为了掌握宝鼎矿区水害的发生机理,根据宝鼎矿区矿井的充水因素,重点分析了矿区煤层顶板透水机理,建立上覆岩体渗流失稳判据的FLAC数学模型,并以透水因子作为判定保护煤柱是否发生透水的判定准则,结合室内渗流试验的数据,总结出宝鼎矿区煤层透水发生机理,用以指导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害特征 透水机理 顶板 保护煤柱 水文地质 充水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