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脑纹状体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莲香 何仲义 +3 位作者 文玉军 李军平 牛建国 秦毅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1121-1124,共4页
目的:研究影响大鼠脑出血(ICH)后神经功能的因素。方法:将88只SD大鼠随机分为NCG、SCG、ICHG,各组根据术后时间又分为12h、1d、2d、3d、7d5个亚组;用胶原酶/肝素/生理盐水液注入大鼠脑纹状体制备ICH模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对大... 目的:研究影响大鼠脑出血(ICH)后神经功能的因素。方法:将88只SD大鼠随机分为NCG、SCG、ICHG,各组根据术后时间又分为12h、1d、2d、3d、7d5个亚组;用胶原酶/肝素/生理盐水液注入大鼠脑纹状体制备ICH模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干湿重法测脑水含量;TUNEL法观察凋亡细胞;电镜观察血肿周围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1ICH后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在ICH3d神经功能损害最严重;2ICHG脑水含量明显高于SCG,以ICH3d脑水含量最高;3在ICH12h血肿周围出现TUNEL阳性细胞,3dTUNEL阳性细胞数最多,范围最广,以神经细胞为主;4电镜观察到ICHG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出现凋亡细胞的形态改变。结论:ICH后血肿对周围神经组织的压迫、炎症反应、脑水肿以及细胞凋亡均为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化学诱导 脑出血/病理学 脑出血/超微结构 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采用IV型胶原酶建立小鼠脑出血模型 被引量:4
2
作者 谭敬 肖新莉 +3 位作者 陈新林 徐曦 高燕凤 刘勇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522-525,共4页
目的:用脑内注射胶原酶方法建立小鼠脑出血模型。方法:在动物脑立体定位仪下将不同剂量Ⅳ型胶原酶0.5μl注射到昆明小鼠左侧纹状体处,分别在术后24h对小鼠运动功能进行检测,并对出血部位脑组织进行尼氏染色,光镜观察染色结果来验证模型... 目的:用脑内注射胶原酶方法建立小鼠脑出血模型。方法:在动物脑立体定位仪下将不同剂量Ⅳ型胶原酶0.5μl注射到昆明小鼠左侧纹状体处,分别在术后24h对小鼠运动功能进行检测,并对出血部位脑组织进行尼氏染色,光镜观察染色结果来验证模型制作是否成功。结果:术后小鼠即表现右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形态学观察证实左侧纹状体内血肿形成,且在一定范围内,出血灶大小与肢体偏瘫症状发展过程基本一致。不同个体间相同单位的胶原酶出现的血肿体积和部位基本一致。结论:应用Ⅳ型胶原酶脑内注射方法建立的小鼠脑出血模型,是一种方法简单,效果可靠,易于大批量制作的动物模型。脑内注射0.02U的IV型胶原酶制备的脑出血模型能较好满足实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化学诱导 脑出血 病理学 胶原酶 模型 动物 小鼠
下载PDF
牛磺酸对脑出血大鼠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世伟 张黎明 张峰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520-522,558,共4页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脑出血大鼠的神经细胞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脑出血模型组、牛磺酸剂量治疗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测定神经细胞凋亡程度,研究牛磺酸对脑出血后神经细胞的作用,及其影响程度。结果:与模型组相比...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脑出血大鼠的神经细胞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脑出血模型组、牛磺酸剂量治疗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测定神经细胞凋亡程度,研究牛磺酸对脑出血后神经细胞的作用,及其影响程度。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牛磺酸治疗组细胞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5)。结论:牛磺酸可能通过多种途径来对大鼠脑出血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化学诱导 脑出血/药物疗法 牛磺酸/治疗应用 神经元 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胃癌病因:人N-亚硝酰胺暴露 被引量:25
4
作者 邓大君 鄂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250-252,共3页
胃癌死亡率居我国恶性肿瘤之首。其危险因素包括:①化学因素,如胃内合成的亚硝基化合物(NOC)和高盐饮食;②生物因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摄入生物毒素;③营养因素,如维生素C、硒和其他抗氧化剂等缺乏。NOC的胺类前体物和亚硝化剂(亚硝酸... 胃癌死亡率居我国恶性肿瘤之首。其危险因素包括:①化学因素,如胃内合成的亚硝基化合物(NOC)和高盐饮食;②生物因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摄入生物毒素;③营养因素,如维生素C、硒和其他抗氧化剂等缺乏。NOC的胺类前体物和亚硝化剂(亚硝酸根和各种氧化氮)广泛存在于人体内外环境中,研究发现NOC暴露,可能与上消化道肿瘤的发生有关。高盐饮食和某些微量营养素缺乏,则能够增强NOC的致癌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腺癌发生的关系尚未确定,但与胃粘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ALT)的存在关系密切,机制不明。已知感染该菌能引发萎缩性胃炎和胃酸缺乏,间接促进NOC胃内合成,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病因学 亚硝基化合物 化学诱导 致癌物
下载PDF
内毒素致新生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的特点与肺出血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杜悦 蔡栩栩 +1 位作者 吴玉斌 韩玉昆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1-293,299,F003,共5页
目的 :探讨感染致新生鼠肺损伤以至于肺出血的发病机理。方法 :用 LPS腹腔注射法制备新生和成年大鼠肺损伤模型 ,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特点 ,并用 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 Col ,LN的表达变化。结果 :病理改变证实了 LPS可导致新生大... 目的 :探讨感染致新生鼠肺损伤以至于肺出血的发病机理。方法 :用 LPS腹腔注射法制备新生和成年大鼠肺损伤模型 ,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特点 ,并用 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 Col ,LN的表达变化。结果 :病理改变证实了 LPS可导致新生大鼠发生肺出血 ,L PS作用后 ,Col 和 LN的表达减少 ,于 8h差异显著 ( P<0 .0 1 )。结论 :LPS可导致新生大鼠发生肺出血 ,Col 和 LN表达的减少可能是导致新生大鼠发生肺出血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肺组织 病理改变 肺出血 化学诱导 胶原Ⅳ型
下载PDF
新癀片致药源性胃出血6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林义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8年第S2期390-390,共1页
目的体会新癀片所致而引起胃大出血的保守治疗无效采取手术探查的治疗效果.方法我科从1992/1996共收治6例,其中4例经保守治疗痊愈.2例经手术治疗而愈.2例之中,例1为男性25岁因咽喉部肿痛自购新癀片服用;例2为女性53例,因风湿性... 目的体会新癀片所致而引起胃大出血的保守治疗无效采取手术探查的治疗效果.方法我科从1992/1996共收治6例,其中4例经保守治疗痊愈.2例经手术治疗而愈.2例之中,例1为男性25岁因咽喉部肿痛自购新癀片服用;例2为女性53例,因风湿性关节炎服用新癀片.2例都在服用后2d~3d感胃不适,反复呕血多次,量约800mL~1000mL,都经保守治疗后呕血一度停止,d2~d3后再次反复呕血且量多.急行剖腹探查,行胃大部切除.结果药源性急性胃出血是因药物引起的,以胃粘膜糜烂和出血为特征的胃炎,胃粘膜糜烂多为浅表性,较少穿透粘膜肌层,病变多发生在胃体和胃底可遍及全胃.消炎痛或类固醇激素等药为致病因引起出血已有报道,新癀片为致病因引起的较少见.发病机制尚需探讨,治疗上经保守治疗无效或出血一度停止又复大出血者,即应果断手术探查,以免延误治疗时机,术式应视探查情况而定.本报告2例都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出血停止,痊愈出院.结论对新癀片所致药源性胃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即行手术探查治疗效果好,可获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出血/化学诱导 胃出血/治疗 胃出血/外科学 胃切除术 新癀片/副作用
下载PDF
Hp感染与胃癌组织HIF-1α表达相关性及生物学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吴军 郑海燕 +1 位作者 张志广 王斌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6-419,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HIF-1α的表达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以及两者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学改良Giemsa染色法联合检测130例胃癌组织与70例慢性胃炎组织中Hp感染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HIF-1α的表达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以及两者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学改良Giemsa染色法联合检测130例胃癌组织与70例慢性胃炎组织中Hp感染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检测130例胃癌组织与70例慢性胃炎组织中HIF-1α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明确感染Hp的患者有100例,Hp阳性感染率为72.0%,明显高于胃炎组的46.0%,χ2=9.703,P<0.01;胃癌组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6.0%,明显高于胃炎组的14.0%,χ2=24.138,P<0.01;Hp(+)组HIF-1α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3.9%,明显高于Hp(-)组的35.7%,χ2=6.495,P<0.05;胃癌组织中Hp感染与HIF-1α蛋白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r=0.255,P<0.05;Hp感染与胃癌组织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值均<0.05,而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HIF-1α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组织浸润深度(P<0.05)及有无淋巴结转移(P<0.01)有关,而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Hp感染与HIF-1α蛋白表达可能在胃癌的发生中起协同作用,并与胃癌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病理学 螺杆菌 幽门 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一贯煎抗无水乙醇性胃粘膜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林 王竹立 +2 位作者 刘芭 吴小林 张静 《华人消化杂志》 1998年第6期519-520,共2页
目的研究一贯煎对实验性胃粘膜损伤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的主要成分和机制.方法给大鼠胃饲不同剂量一贯煎煎液,观察对无水乙醇所致胃粘膜损伤的影响.另用一贯煎去生地煎剂胃饲和预先肌注消炎痛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胃饲一贯煎6,1... 目的研究一贯煎对实验性胃粘膜损伤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的主要成分和机制.方法给大鼠胃饲不同剂量一贯煎煎液,观察对无水乙醇所致胃粘膜损伤的影响.另用一贯煎去生地煎剂胃饲和预先肌注消炎痛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胃饲一贯煎6,12和24g/kg,随着剂量增加,显著减轻无水乙醇性胃粘膜损伤,损伤指数依次为1007±147,661±133和67±38,损伤抑制率依次为67%,374%和934%.一贯煎去生地煎剂24g/kg对胃粘膜损伤无明显影响.消炎痛5mg/kg不能取消一贯煎抑制胃粘膜损伤作用.结论一贯煎能有效防止无水乙醇对胃粘膜的损伤,其作用与主药生地密切相关,而与前列腺素(PGs)的合成和释放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 胃疾病 一贯煎 中医药疗法
原文传递
非甾体抗炎药物致消化道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许昌泰 潘伯荣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7年第9期582-584,共3页
目的研究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引起消化道损伤.方法符合本研究的消化道病变患者123例(17%),其中男88例,女35例,年龄394±126岁.入院后均进行上消化道内镜(EGD)或纤维结肠镜检查,粪潜血(... 目的研究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引起消化道损伤.方法符合本研究的消化道病变患者123例(17%),其中男88例,女35例,年龄394±126岁.入院后均进行上消化道内镜(EGD)或纤维结肠镜检查,粪潜血(FOBT),全血细胞计数,肝肾功能测定等,同时排除NSAID以外因素引起的消化道损伤.确诊NSAID胃肠道损伤标准是:①1周内曾服用NSAID类药.②有上消化道或/和下消化道症状,烧心,咽下困难,上腹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呕血,便血或黑便、下腹痛等.③消化道内镜下发现有充血,点状,线状或弥漫性出血,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结果NSAID所致消化道损伤中上消化道损伤包括食管炎6例,食管糜烂,溃疡7例,出血性胃炎37例,胃糜烂,溃疡21例,十二指肠炎13例,十二指肠粘膜糜烂,溃疡7例,其它13例;下消化道损伤包括结肠炎9例,结肠糜烂,溃疡4例,其它2例;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均有损伤4例.FOBT有2次阳性者115例(945%).59例(48%)伴有轻中度贫血(Hb93g/L±38g/L),有19例给予了输血治疗,有16例(271%)患者确诊为缺铁性贫血(IDA),包括食管炎1例,胃糜烂出血8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疾病 消炎药 非甾类 副作用 药源性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