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ouble-channel anastomosis and tubular gastroesophageal anastomosis in gastrectomy
1
作者 Bei-Ying Liu Shuai Wu Yu X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SCIE 2024年第7期2012-2022,共11页
BACKGROUND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surgical technology and improvements in medical standards,the treatment of gastric cancer surgery is also evolving.Proximal gastrectomy is a common treatment,but double-chann... BACKGROUND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surgical technology and improvements in medical standards,the treatment of gastric cancer surgery is also evolving.Proximal gastrectomy is a common treatment,but double-channel anastomosis and tubular gastroesophageal anastomosi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terms of surgical options.Each of these two surgical methods ha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so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ir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AIM To compare the surgical safety,clinical efficacy,and safety of double-channel anastomosis and tubular gastroesophageal anastomosis in proximal gastrectomy.METHODS The clinical and follow-up data of 99 patients with proximal gastric cancer who underwent proximal gastrectomy and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18 and September 2023 were included in this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anastomosis methods use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 double-channel anastomosis group(50 patients)and a tubular gastroesophageal anastomosis group(49 patients).In the double-channel anastomosis,Roux-en-Y anastomosis of the esophagus and jejunum was performed after proximal gastric dissection,and then side-to-side anastomosis was performed between the residual stomach and jejunum to establish an antireflux barrier and reduce postoperative gastroesophageal reflux.In the tubular gastroesophageal anastomosis group,after the proximal end of the stomach was cut,tubular gastroplasty was performed on the distal stump of the stomach and a linear stapler was used to anastomose the posterior wall of the esophagus and the anterior wall of the stomach tube.The main outcome measure was quality of life 1 year after surgery in both groups,and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were based on the postgastrectomy syndrome assessment scale.The greater the changes in body mass,food intake per meal,meal quality subscale score,and total measures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score,the better the condition;the greater the other indicators,the worse the condition.The secondary outcome measures were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onditions,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long-term complications,and changes in nutritional status at 1,3,6,and 12 months after surgery.RESULTS In the double-channel anastomosis cohort,there were 35 males(70%)and 15 females(30%),33(66.0%)were under 65 years of age,and 37(74.0%)had a body mass index ranging from 18 to 25 kg/m2.In the group undergoing tubular gastroesophageal anastomosis,there were eight females(16.3%),21(42.9%)individuals were under the age of 65 years,and 34(69.4%)had a body mass index ranging from 18 to 25 kg/m2.The baseline data did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for all),with the exception of age(P=0.021).The duration of hospitalization,number of lymph nodes dissected,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and peri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for all).Patients in the dual-channel anastomosis group scored better on quality of life measures than did those in the tubular gastroesophageal anastomosis group.Specifically,they had lower scores for esophageal reflux[2.8(2.3,4.0)vs 4.8(3.8,5.0),Z=3.489,P<0.001],eating discomfort[2.7(1.7,3.0)vs 3.3(2.7,4.0),Z=3.393,P=0.001],total symptoms[2.3(1.7,2.7)vs 2.5(2.2,2.9),Z=2.243,P=0.025],and other aspects of quality of life.The postoperative symptoms[2.0(1.0,3.0)vs 2.0(2.0,3.0),Z=2.127,P=0.033],meals[2.0(1.0,2.0)vs 2.0(2.0,3.0),Z=3.976,P<0.001],work[1.0(1.0,2.0)vs 2.0(1.0,2.0),Z=2.279,P=0.023],and daily life[1.7(1.3,2.0)vs 2.0(2.0,2.3),Z=3.950,P<0.001]were all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tubular gastroesophageal anastomosis group.The group that underwent tubular gastroesophageal anastomosis had a superior anal exhaust score[3.0(2.0,4.0)vs 3.5(2.0,5.0),Z=2.345,P=0.019]compared to the dual-channel anastomosis group.Hemoglobin,serum albumin,total serum protein,and the rate at which body mass decreased one year following surgery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for all).CONCLUSION The safety of double-channel anastomosis in proximal gastric cancer surgery is equivalent to that of tubular gastric surgery.Compared with tubular gastric surgery,double-channel anastomosis is a preferred surgical technique for proximal gastric cancer.It offers advantages such as less esophageal reflux and improved quality of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ic neoplasms Proximal gastrectomy digestive tract reconstruction Dual channel reconstruction Tubular stomach reconstruction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根治性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黄传江 赵小军 +2 位作者 尤小兰 程之逸 刘贵远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根治性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术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为70例早期近端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食管胃重建组(n=31)与双通道重建组(n=39)。观...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根治性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术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为70例早期近端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食管胃重建组(n=31)与双通道重建组(n=39)。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反流性食管炎情况。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手术,双通道重建组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长于食管胃重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住院时间、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通道重建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低于食管胃重建组。结论: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术可减少近端胃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腹腔镜检查 近端胃切除术 双通道重建
下载PDF
裤形吻合与RY吻合方式在胃癌全胃切除后的应用价值比较
3
作者 王亮 赵军 +1 位作者 汪兵 史良会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462-469,共8页
目的:比较裤形吻合与Roux-en-Y(RY)吻合方式在胃癌全胃切除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行全胃切除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RY吻合组54例、裤形吻合组54例,两组均接受全胃切除术治疗,RY吻合... 目的:比较裤形吻合与Roux-en-Y(RY)吻合方式在胃癌全胃切除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行全胃切除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RY吻合组54例、裤形吻合组54例,两组均接受全胃切除术治疗,RY吻合组、裤形吻合组分别于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以RY吻合方式、裤形吻合方式行消化道重建。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营养指标[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及预后营养指数(PNI)]、生命质量(QLQ-C30)及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无意义(P>0.05)。RY吻合组术中1例由于肠管尺寸原因更换吻合器,RY吻合组术中吻合器更换率高于裤形吻合组,但两组比较无意义(P>0.05)。裤形吻合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RY吻合组(P<0.05)。裤形吻合组远期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RY吻合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营养评价指标TP、Hb、ALB、PNI均升高,且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P<0.05),在两组术后指标比较中,裤形吻合组TP、Hb、ALB、PNI高于RY吻合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生命质量QLQ-C30评分均升高,且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P<0.05),在两组术后指标比较中,裤形吻合组生命质量QLQ-C30评分高于RY吻合组(P<0.05)。结论:与RY吻合的胃癌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式比较,裤形吻合所带来的并发症较低,且裤形吻合在抗胆汁反流、反流性食管炎、食物排空障碍方面优于RY吻合,患者术后可获得更好的营养支持,患者生命质量显著提高,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裤形吻合 ROUX-EN-Y吻合 胃癌 全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下载PDF
Comparision of modified and conventional delta-shaped gastroduodenostomy in totally laparoscopic surgery 被引量:27
4
作者 Chang-Ming Huang Mi Lin +5 位作者 Jian-Xian Lin Chao-Hui Zheng Ping Li Jian-Wei Xie Jia-Bin Wang Jun L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30期10478-10485,共8页
AIM: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a modified delta-shaped gastroduodenostomy (DSG) in totally laparoscopic distal gastrectomy (TLDG).
关键词 stomach neoplasms totally laparoscopic surgery digestive tract reconstruction Modified anastomosis Treatment outcome
下载PDF
全胃切除调节型双通道间置空肠消化道重建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胃肠屏障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
5
作者 高永江 刘杰 +2 位作者 田利军 吴智斌 化建彪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期98-102,共5页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调节型双通道间置空肠消化道重建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胃肠屏障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全...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调节型双通道间置空肠消化道重建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胃肠屏障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消化道重建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全胃切除调节型双通道间置空肠消化道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观察组的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ETX)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胆囊收缩素水平、胆囊排空率、胆囊容积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清铁蛋白(S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胃切除调节型双通道间置空肠消化道重建术可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胃肠屏障功能、胆囊收缩功能及营养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胃切除术 调节型双通道间置空肠消化道重建术 进展期胃癌
下载PDF
双通道重建的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生存质量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超凡 吴新军 +6 位作者 李岩 陈炳合 薛明辉 秦蕾 魏勇 张倩倩 朱绍辉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3年第12期898-905,919,共9页
目的:探讨双通道重建的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LPG-DTR)治疗胃上部癌的安全性及生存质量。方法:对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施行LPG-DTR、食管胃吻合的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LPG-EG)、Roux-en-Y吻合的腹腔镜全胃切除术(LTG-RY)治疗的长径&l... 目的:探讨双通道重建的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LPG-DTR)治疗胃上部癌的安全性及生存质量。方法:对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施行LPG-DTR、食管胃吻合的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LPG-EG)、Roux-en-Y吻合的腹腔镜全胃切除术(LTG-RY)治疗的长径<4 cm胃上部癌患者进行队列研究。完成术后1年随访的患者共247例,其中LPG-DTR组59例、LPG-EG组91例、LTG-RY组97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1年内并发症、食管反流症状、反流性食管炎、体重、血红蛋白、红细胞参数等相关指标。结果:3组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G-DTR组术后食管反流症状、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低于LPG-EG组(P<0.0166),与LTG-RY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LPG-DTR组体重高于LPG-EG组(P<0.05),与LTG-RY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高于LPG-EG组与LTG-RY组(P<0.05);红细胞参数异常比例低于LTG-RY组(P<0.0166),与LPG-EG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LPG-EG与LTG-RY,治疗早期及肿瘤长径<4 cm的胃上部癌,LPG-DTR是生存质量更好的术式,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可减少术后食管反流,利于维持术后营养、减轻术后贫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近端胃切除术 全胃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双通道重建
下载PDF
Ω形吻合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伟祥 周连帮 +2 位作者 方征 蒋恒 张迎峰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17-220,共4页
目的通过与Roux-en-Y吻合比较来评估Ω形吻合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在我院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的患者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将患者分成Ω形吻合组(Ω组)和Roux-en-Y吻合组(R... 目的通过与Roux-en-Y吻合比较来评估Ω形吻合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在我院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的患者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将患者分成Ω形吻合组(Ω组)和Roux-en-Y吻合组(R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吻合时间、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吻合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以评估其术后生活质量。结果与R组比较,Ω组的手术时间及吻合时间更短,通气时间更早,吻合费用更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个月,EORTC-QLQ-C30量表显示,Ω组的总体健康状况评分高于R组,恶心呕吐症状评分低于R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其余功能领域及症状领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ORTC-QLQ-STO22量表显示,Ω组的反流症状领域评分低于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其余症状领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Ω形吻合用于重建腹腔镜全胃切除后消化道的连续性是安全可行的,并且能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全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磁吻合技术在大鼠全胃切除术后食管小肠吻合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陈环 单丽宇 吕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3-498,共6页
目的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操作复杂、并发症多发。本研究旨在探究磁吻合技术实现大鼠全胃切除术后食管小肠免缝线吻合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全胃切除。实验组采用磁吻合进行食管小肠重建,对照组采用... 目的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操作复杂、并发症多发。本研究旨在探究磁吻合技术实现大鼠全胃切除术后食管小肠免缝线吻合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全胃切除。实验组采用磁吻合进行食管小肠重建,对照组采用手工缝合进行吻合。记录吻合口构建时间,观察术后大鼠生存情况,监测并发症,记录磁体排出时间。术后30 d对动物实施安乐死,获取标本,对比两组吻合口大体观、机械强度和病理变化等。结果实验组吻合时间为(12.9±2.7)min,低于对照组的(23.8±4.1)min(P=0.036)。实验组磁体排出时间为(7.42±1.4)d。实验组未发现吻合口漏、狭窄和出血等并发症,对照组4只大鼠出现吻合口漏或出血,均于术后4 d内死亡。两组吻合口爆破压相近,肉眼观吻合口愈合良好,组织学观察显示各层组织排列较好。结论磁吻合技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吻合口可靠,是实现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安全可行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外科 磁吻合 全胃切除术 食管小肠吻合 消化道重建
下载PDF
Billroth Ⅱ与Roux-en-Y吻合对胃癌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辉 惠广学 +1 位作者 申永东 胡源清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3年第8期568-573,共6页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中Billroth Ⅱ与Roux-en-Y吻合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结局、营养状况及长期预后的影响,进一步明确两种吻合方式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观察并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9月接受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的125例胃癌...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中Billroth Ⅱ与Roux-en-Y吻合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结局、营养状况及长期预后的影响,进一步明确两种吻合方式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观察并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9月接受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的12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将患者分为Billroth Ⅱ组(n=68)与Roux-en-Y组(n=57),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结局、术后并发症及营养指标。使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比较两组预后结局。结果:两组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ux-en-Y组手术时间长于Billroth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5±38.3)min vs.(184.1±34.2)min,P=0.028]。两组术中失血量、淋巴结获取数量、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体重、营养指标及贫血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illrothⅡ组与Roux-en-Y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9.8%与5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6)。结论: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结局、长期营养状况及生存结果无明显影响,BillrothⅡ吻合与Roux-en-Y吻合在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中同样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远端胃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消化道重建 胃肠吻合术 吻合术 ROUX-EN-Y
下载PDF
毕Ⅱ式联合Braun吻合在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益明 陈揆龙 刘诗富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8期15-18,81,共5页
目的研究分析在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消化道重建采取毕Ⅱ式联合Braun吻合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2月永安市立医院普外科接受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远端胃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 目的研究分析在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消化道重建采取毕Ⅱ式联合Braun吻合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2月永安市立医院普外科接受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远端胃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25,采取毕Ⅱ式联合Braun吻合术治疗)与对照组(n=25,采取毕Ⅱ式吻合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量、消化道重建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8.00%则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18,P<0.05);观察组术后IL-6和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采取毕Ⅱ式联合Braun吻合治疗远端胃癌患者,与单纯毕Ⅱ式吻合相比较手术难度相当,但是联合治疗的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并且对术后炎性水平改善作用更加明显,更具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Ⅱ式吻合术 Braun吻合术 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 消化道重建 安全性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与全胃切除Roux-en-Y消化道重建术治疗早期近端胃癌患者的效果比较
11
作者 孙石平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5期150-154,共5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与全胃切除Roux-en-Y消化道重建术治疗早期近端胃癌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28例早期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与全胃切除Roux-en-Y消化道重建术治疗早期近端胃癌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28例早期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全胃切除Roux-en-Y消化道重建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流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胃肠功能指标[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营养指标(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以及手术前后体质量减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流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血清MTL水平低于术前,VIP水平高于术前,两组血清SS水平均低于术前,但研究组血清MTL、S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VI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3个月及1年,研究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3个月,研究组体质量减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8%(6/64),低于对照组的28.12%(1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胃切除Roux-en-Y消化道重建术相比,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治疗早期近端胃癌患者可加快胃肠功能恢复,缩短卧床和住院时间,改善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淋巴结清扫数量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近端胃癌 近端胃切除 双通道吻合术 全胃切除 Roux-en-Y消化道重建术 胃肠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后的两种重建术式评价 被引量:20
12
作者 肖仕明 姜淮芜 +3 位作者 吴宸 欧荣册 陈进 肖琳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682-685,689,共5页
目的探讨近端胃癌根治术后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回顾性总结2004年6月至2007年1月期间我院行近端胃癌次全胃切除连续病例59例,依据重建方式分为2组:胃食管侧端吻合重建组(GE组)和调节型双通道间置空肠重建组(GIE组),GIE组重建在残... 目的探讨近端胃癌根治术后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回顾性总结2004年6月至2007年1月期间我院行近端胃癌次全胃切除连续病例59例,依据重建方式分为2组:胃食管侧端吻合重建组(GE组)和调节型双通道间置空肠重建组(GIE组),GIE组重建在残胃与食管间增加一段长35cm的连续性间置空肠,对比分析2组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状况。结果全组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吻合口漏、倾倒综合征及中度以上贫血病例发生。术后1和6个月体重、RBC、Hb、Alb、PNI值以及其相对于术前的变化值〔术后1个月RBC(P=0.006)、Hb(P=0.001)相对于术前的变化值除外〕,GIE组和GE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IE组术后腹部症状和反流性食管炎症状的Visick评分优于GE组(P<0.001):GIE组主要为Ⅱ级(74.2%),GE组主要为Ⅲ级(64.3%)。与GE组比较,GIE组术后并未延迟首次化疗时间(P>0.05),手术时间延长(0.35±0.13)h(P=0.01)。结论调节型双通道间置空肠消化道重建在近端胃次全切除术中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防止癌细胞残留和改善近端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次全胃切除 消化道重建 间置空肠 调节型双通道
下载PDF
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探讨 被引量:20
13
作者 程应东 单志堂 +1 位作者 周培建 张永川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 86例全胃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6例患者中 ,胃癌 76例 ,恶性淋巴瘤 8例 ,平滑肌肉瘤 2例 ;Ⅱ期 17例 ,Ⅲ期 48例 ,Ⅳ期 2 1例。根治性全胃切除 48例 ,姑息性全...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 86例全胃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6例患者中 ,胃癌 76例 ,恶性淋巴瘤 8例 ,平滑肌肉瘤 2例 ;Ⅱ期 17例 ,Ⅲ期 48例 ,Ⅳ期 2 1例。根治性全胃切除 48例 ,姑息性全胃切除 3 8例 ,其中联合脏器切除 2 8例 ,肝动脉置MT药泵 2 8例。消化道重建方式 :食道十二指肠吻合术 12例 ,食道空肠袢式吻合术 15例 ,食道空肠Roux en Y吻合术 2 9例 ,间置空肠加袋术 3 0例。术后并发症 18例 ,其中吻合口漏 3例 ,胰瘘 1例。术后症状 :烧心 2 1例 ,倾倒综合症 18例 ,餐后上腹饱胀 15例 ,腹泻 12例 ,吞咽困难 9例。结论 全胃切除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切除术 胃肿瘤 外科学 消化道重建
下载PDF
全胃切除调节型双通道间置空肠消化道重建 被引量:31
14
作者 肖仕明 姜淮芜 +3 位作者 陈进 肖平 郭海燕 孙燕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6月至2006年3月期间行全胃切除病例38例。在行消化道重建时,对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FJI)术作如下改良:将输出袢适度丝线结扎改为部分缩窄缝合2~3针,适当缩短输入袢肠管至20~2...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6月至2006年3月期间行全胃切除病例38例。在行消化道重建时,对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FJI)术作如下改良:将输出袢适度丝线结扎改为部分缩窄缝合2~3针,适当缩短输入袢肠管至20~25cm,Braun吻合口距Treitz韧带10cm,以食管空肠及Braun吻合口无张力为度。结果全组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吻合口漏及倾倒综合征发生。Roux-en-Y滞留综合征2例;返流性食管炎1例;Visick分级:35例Ⅰ级,3例Ⅱ级。血清营养学指标:仅2例血红蛋白低于正常。术后6个月,36例进食量和体重恢复术前水平,仅2例体重下降。造影钡剂主要进入十二指肠通道,少量通过部分缩窄通道。结论对FJI重建术的改良,不仅保留了原法的全部优点,而且可进一步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需进行进一步的前瞻性对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术 改良 全胃切除 消化道重建
下载PDF
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的适应证及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15
15
作者 徐泽宽 徐皓 李铮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5,共4页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胃上部癌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根治性胃切除术仍然是胃上部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其主要术式为全胃切除术或近端胃切除术。近端胃切除术因其保留部分胃的功能,对患者营养状况影响较小而越来越受到关注...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胃上部癌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根治性胃切除术仍然是胃上部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其主要术式为全胃切除术或近端胃切除术。近端胃切除术因其保留部分胃的功能,对患者营养状况影响较小而越来越受到关注。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胃癌的腹腔镜治疗效果不断改善。近年来,全腹腔镜技术被应用于胃上部癌的治疗,但该手术方式在根治范围及消化道重建等问题上尚存争议。本文将重点介绍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的适应证及如何合理地选择消化道重建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腹腔镜 近端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下载PDF
双通道吻合技术在早期胃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0
16
作者 刘选文 李金秋 +2 位作者 刘通 林红 朱甲明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0年第1期21-24,29,共5页
目的:探讨双通道法应用于早期胃癌近端胃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的4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于近端胃切除术中采用双通道法行消化道重建(双通道组),22例于全胃切... 目的:探讨双通道法应用于早期胃癌近端胃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的4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于近端胃切除术中采用双通道法行消化道重建(双通道组),22例于全胃切除术中采用空肠食管吻合法行消化道重建(传统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双通道组消化道重建吻合时间[(33.76±6.95)min vs.(34.5±5.12)min]、术中出血量[(91.59±19.28)mL vs.(93.40±21.14)mL]、淋巴结清扫数量[(28.00±5.21)枚vs.(27.40±4.47)枚]、术后排气时间[(4.24±1.75)d vs.(4.25±2.10)d]及术后住院时间[(12.53±3.28)d vs.(13.60±3.62)d]与传统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3%(1/19)vs.31.8%(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23±11)个月,双通道组出现肠梗阻1例(5.3%),无远期并发症发生;传统组出现反流性食管炎2例(9.1%),营养不良5例(22.7%);两组均无肿瘤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近端胃切除术中采用双通道吻合法较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法更具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近端胃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双通道吻合术 消化道重建
下载PDF
三角吻合术对胃癌伴T2DM患者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后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增辉 鲍传庆 +5 位作者 许炳华 沈晓明 史益凡 赵天天 刘波 高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74-1180,共7页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total laparoscopic distal gastrectomy,TLDG)后行三角吻合消化道重建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TLDG的胃癌伴T2DM患者分为观察组(n=36)与对照组(n=54),观察组行三角吻合...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total laparoscopic distal gastrectomy,TLDG)后行三角吻合消化道重建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TLDG的胃癌伴T2DM患者分为观察组(n=36)与对照组(n=54),观察组行三角吻合术,对照组行Billroth-Ⅰ式吻合。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术前及术后1、3、6个月测定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用量、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网模素-1(omentin-1)、脂联素(adiponectin)、抑胃肽(gastric inhibitory peptide,GIP)、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 GLP-1)及GIP/GLP-1。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6个月,观察组的BMI、FPG、2hPG、HbAlc和血清TNF-α、IL-6、GIP、GIP/GLP-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网模素-1、脂联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伴T2DM患者行TLDG联合三角吻合消化道重建安全可行,较经典Billroth-Ⅰ式吻合更有利于改善术后糖代谢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2型糖尿病 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 三角吻合术 消化道重建 糖代谢
下载PDF
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对比 被引量:22
18
作者 邹贵军 胡时栋 +9 位作者 王迪 徐建 邹振玉 邢晓伟 马跃 王玲的 胡子龙 滕达 晏阳 杜晓辉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6年第11期820-823,共4页
目的:比较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totally laparoscopic distal gastrectomy,TLDG)中不同吻合方式的围手术期情况及短期临床疗效,探讨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在TLDG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行TLDG的49... 目的:比较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totally laparoscopic distal gastrectomy,TLDG)中不同吻合方式的围手术期情况及短期临床疗效,探讨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在TLDG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行TLDG的49例患者,其中11例采用三角吻合(delta-shaped组),14例采用BillrothⅡ式吻合(B-Ⅱ组),11例采用Roux-en-Y吻合(R-Y组),13例采用un-cut Roux-en-Y吻合(un-cut组)。回顾分析四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随访情况。结果:四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理分期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吻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组间比较,un-cut组[(92.23±3.86)min]较R-Y组[(76.91±2.91)min]、delta-shaped组[(75.91±4.54)min]、B-Ⅱ组[(70.00±3.13)min]长。delta-shaped组中1例术后出现吻合口出血,1例发生吻合口漏,均保守治疗后痊愈;B-Ⅱ组中4例于术后6个月复查胃镜时发现胆汁反流,其中2例合并吻合口溃疡;R-Y组中1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出现短暂的胃瘫,均经治疗后痊愈;un-cut组未发生并发症。随访6~12个月,均未发现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TLDG术中采用的四种重建方式均是安全、可行的。BillrothⅡ式吻合更符合生理,并发症较少;un-cut Roux-en-Y式吻合既可解决BillrothⅡ式吻合术后容易出现的碱性反流、吻合口溃疡、盲袢综合征等并发症,又解决了Roux-en-Y吻合术后出现的功能性胃排空延迟、Roux潴留综合征,且手术难度、吻合时间并不显著增高,可成为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远端胃癌根治术 腹腔镜检查 消化道重建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与全胃切除Roux-en-Y消化道重建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9
作者 余建贵 曹栀 刘建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与全胃切除Roux-en-Y消化道重建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1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35例。观...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与全胃切除Roux-en-Y消化道重建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1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对照组选择全胃切除Roux-en-Y消化道重建术。比较2组围手术期临床相关指标、术后1年并发症、营养状况、生存质量及术后5年的生存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重建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清扫淋巴结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倾倒综合征、腹泻、餐后饱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观察组体重指数大于术前的发生率和血红蛋白、白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Visick分级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组随访5年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治疗早期胃癌安全、可行,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倾倒综合征、腹泻及餐后饱胀等并发症风险,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 全胃切除Roux-en-Y消化道重建术 手术后并发症 倾倒综合征 腹泻
下载PDF
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探讨 被引量:17
20
作者 赵永亮 余佩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907-1909,共3页
自20年前Kitano等首次报道了腹腔镜胃癌手术以来,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开展,在很多医院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已被普遍接受。随着腔镜器械的发展,腔镜外科医生的腹腔镜技术迅速提高,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已经从早期胃癌扩展... 自20年前Kitano等首次报道了腹腔镜胃癌手术以来,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开展,在很多医院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已被普遍接受。随着腔镜器械的发展,腔镜外科医生的腹腔镜技术迅速提高,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已经从早期胃癌扩展到进展期胃癌,根治范围也从远端胃癌切除扩展到根治性全胃切除。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包括根治切除和消化道重建两方面重要内容,由于腹腔镜清晰的视野和良好的显露,根治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在腹腔镜下比较容易完成,但由于病人和肿瘤两方面的因素,消化道重建则困难很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腹腔镜全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食管空肠吻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