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hesiolysis for Liver Resection in a Patient with a Reconstructed Stomach Tube after Esophagectomy
1
作者 Shigeru Fujisaki Motoi Takashina +2 位作者 Kenichi Sakurai Ryouichi Tomita Tadatoshi Takayama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20年第6期371-376,共6页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to provide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surgical procedure for adhesiolysis and hepatectomy in patients who have undergone esophagectomy and reconstruction. We performed a hepati...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to provide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surgical procedure for adhesiolysis and hepatectomy in patients who have undergone esophagectomy and reconstruction. We performed a hepatic resection of the left medial segment in a patient with a reconstructed stomach tube after esophagectomy for the esophageal carcinoma. The reconstructed stomach tube overlapped with the left medial segment of the liver and the hepatoduodenal ligament and was extensively and strongly adhered to them. It is important for clinicians to know how to perform the detachment procedure successfully in order to secure a surgical field for liver resection without damaging the fragile reconstructed gastric</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tube. In order to avoid vascular injury of the stomach tube, it was decided that detachment around the hepatoduodenal ligament preceded detachment of the stomach tube from the liver. After complete separation of the hepatoduodenal ligament from the stomach tube, the hepatoduodenal ligament was encircled with tape. Subsequently, adhesiolysis was performed between the stomach tube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and the liver. Finally, parenchymal transec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intermittent hepatic inflow occlusion and crush clamping techniques to dissect the parenchyma. The patient was discharged two weeks after surgery without com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tachment of Adhesions Liver Resection Reconstructed stomach tube
下载PDF
胃癌患者照顾者鼻肠管肠内营养照护能力评估量表的编制
2
作者 刘璇璇 李洁琼 +3 位作者 郝楠 汪静容 汤逸蘋 高雅 《中华护理教育》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45-851,共7页
目的编制胃癌患者照顾者鼻肠管肠内营养照护能力评估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根据照顾者技能模型,结合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专家函询和预调查构建初始量表。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4月—9月西安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442名胃... 目的编制胃癌患者照顾者鼻肠管肠内营养照护能力评估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根据照顾者技能模型,结合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专家函询和预调查构建初始量表。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4月—9月西安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442名胃癌术后患者照顾者作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并进行项目分析和信效度检验。结果最终版量表包括照护认知、照护者素质、照护技能、照护者情绪管理和人际关系及资源利用5个维度,共35个条目。量表水平内容效度指数为0.93,条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为0.81~1.00;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共提取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8.137%;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932。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胃癌患者照顾者鼻肠管肠内营养照护能力评估量表信效度良好,可为评价胃癌患者照顾者的鼻肠管肠内营养照护能力提供可靠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鼻肠管 肠内营养 亲属照护 量表
下载PDF
间歇口-胃管管饲法对脑卒中后行吞咽障碍治疗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乐琳 郭君 +2 位作者 郭钢花 李哲 王颖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6-430,共5页
目的:研究间歇口-胃管管饲法对脑卒中后行吞咽障碍治疗患者吞咽功能、营养水平、生活质量、置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入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其中观察组采取间歇... 目的:研究间歇口-胃管管饲法对脑卒中后行吞咽障碍治疗患者吞咽功能、营养水平、生活质量、置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入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其中观察组采取间歇口-胃管管饲法,对照组采取持续鼻-胃管管饲法,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变化情况,比较吞咽障碍程度评分(VGF)、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情况,并统计治疗期间置管成功情况(一次成功、二次成功、插管失败)及并发症(吸入性肺炎、消化道出血、鼻腔黏膜损伤)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BMI、HB、TP、ALB水平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VGF评分、WHOQOL-BREF量表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期间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行吞咽障碍治疗患者使用间歇口-胃管管饲法,可保证营养供给,有助于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生活质量的改善,同时对于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间歇口-胃管管饲法 营养指标 生活质量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留置胃管方法在昏迷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董玉兰 杨永清 +6 位作者 张晓华 张彩霞 杨雪梅 扈雅 张丽琼 苟晓霞 陆冬梅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14期1306-1308,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留置胃管方法在昏迷伴舌后坠和昏迷并气管切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将昏迷且Glasgow评分低于6分的262例患者分为两个组。昏迷伴舌后坠组20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改良置管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胃管... 目的探讨改良留置胃管方法在昏迷伴舌后坠和昏迷并气管切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将昏迷且Glasgow评分低于6分的262例患者分为两个组。昏迷伴舌后坠组20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改良置管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胃管法;昏迷并气管切开组56例直接应用改良置管法。观察和评价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监测患者置管前后心率、血压、经皮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昏迷伴舌后坠实验组103例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90.29%;置管时间(1.49±0.41)min;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置管前后自身心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血压、SpO2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103例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20.38%,置管时间(5.21±1.10)min;黏膜损伤32例(31.1%),误插23例(22.3%),盘曲打折80例(77.7%),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置管前后自身比较心率、血压、SpO2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昏迷并气管切开56例一次置管成功率82.1%;置管时间(2.07±0.40)min;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置管前后自身比较心率、收缩压、SpO2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改良置管法置管成功率高,置管时间短,无不良反应发生,置管操作对患者刺激、影响较少,是一种适合于昏迷伴舌后坠及气管切开患者安全有效的置管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留置胃管法 常规留置胃管法 舌后坠 气管切开 昏迷
下载PDF
管状胃替代食管对食管癌术后胃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周钢 邢宇彤 +1 位作者 乔峰 窦鹏挥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3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最佳的胸腔胃解剖形态与蠕动排空功能的关系,以正确指导食管癌的手术治疗,减少术后消化道并发症和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将70例食管癌病例依据手术中胸胃剪切后胃的形状不同随机分为2组,管胃组35例和全胃组35例。利用食...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最佳的胸腔胃解剖形态与蠕动排空功能的关系,以正确指导食管癌的手术治疗,减少术后消化道并发症和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将70例食管癌病例依据手术中胸胃剪切后胃的形状不同随机分为2组,管胃组35例和全胃组35例。利用食管胃功能测试仪在术前和术后对食管癌病例进行了胸胃静息压、蠕动收缩压和蠕动频率的检测,以及术后胸胃排空功能的X线消化道造影评价。结果 2组胸胃功能术后较术前均下降,管胃组术后胸胃的静息压为(6.20±1.55)mmHg,蠕动收缩压(36.40±3.86)mmHg,蠕动频率(5.30±1.95)次/分;全胃组分别为(4.70±1.42)mmHg,(27.50±3.63)mmHg和(4.60±1.26)次/分。前者静息压和收缩压数值明显大于后者,但蠕动频率两者无差异(P分别是0.012,0.000和0.373)。管胃组术后胸胃的排空率明显高于全胃组(P<0.05)。结论食管癌切除胃替代食管手术管状胃的胃动力学参数和胃排空功能等均优于全胃,管状胃的术后并发症也少于全胃,建议食管癌手术中尽量采取管状胃替代食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胃替代食管 胸胃形态 管状胃
下载PDF
注水诱导插胃管法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梅美銮 辜娜 +2 位作者 邵晓春 张蓉蓉 徐秋胜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37-938,共2页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插胃管的方法,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 将需要插胃管患者91例,随机分成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插胃管方法,实验组插胃管至14~16cm时,在患者健侧口角...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插胃管的方法,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 将需要插胃管患者91例,随机分成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插胃管方法,实验组插胃管至14~16cm时,在患者健侧口角注入5~8ml的生理盐水,当患者吞咽时顺势将胃管推进所需长度。结果 实验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缩短了插管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结论 注水插胃管法优于常规的插胃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插胃管法 脑卒中 意识障碍 感觉性失语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7
作者 陈桂兰 王芬 +1 位作者 戴秀娟 周红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8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主题,通过现状调查、分析原因、拟定对策并实施,比较QCC活动前后2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 QC...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主题,通过现状调查、分析原因、拟定对策并实施,比较QCC活动前后2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 QCC活动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1.0%低于活动前6.5%,(P<0.05),目标达成率107.8%,进步率84.6%,圈员技能等8个方面得到提高。结论 QCC活动能有效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提高护理管理执行力和患者的依从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留置胃管 非计划性拔管
下载PDF
胃管胃内留置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越野 谭笑红 田东川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年第4期10-11,共2页
目的 确定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胃管胃内一次持续留置时间。方法 84例脑血管病患者(32~89岁),按患病住院的先后及胃内置管一次持续时间分为甲组(11~20d),乙组(21~30 d)和丙组(31~40 d)。结果 在甲、乙、丙 3组患者的胃管外口、... 目的 确定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胃管胃内一次持续留置时间。方法 84例脑血管病患者(32~89岁),按患病住院的先后及胃内置管一次持续时间分为甲组(11~20d),乙组(21~30 d)和丙组(31~40 d)。结果 在甲、乙、丙 3组患者的胃管外口、咽部、剑突部、内口等5个部位采样进行细菌培养,均无致病菌生长。结论 胃管胃内留置一次持续时间可延长至30d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胃管 一次持续留置时间 急性脑血管病 胃肠道营养 营养支持
下载PDF
口含液体置胃管法用于中毒洗胃的研究 被引量:49
9
作者 常乃秀 鞠贞会 +1 位作者 曲静 王燕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 2005年第1期5-6,共2页
目的 探讨对各种口服药物中毒且清醒合作的患者采用口含液体插胃管法的可行性。方法 将 88例患者随机分为口含液体组和对照组各 4 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插胃管法 ,口含液体组在插胃管时口含温开水 ,随吞咽动作将胃管插入。结果 口含... 目的 探讨对各种口服药物中毒且清醒合作的患者采用口含液体插胃管法的可行性。方法 将 88例患者随机分为口含液体组和对照组各 4 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插胃管法 ,口含液体组在插胃管时口含温开水 ,随吞咽动作将胃管插入。结果 口含液体组一次插管成功率95 .4 % ,对照组 6 5 .9% (P <0 .0 1)。结论 对各种口服药物中毒且清醒合作的患者 ,宜采用口含液体置胃管法 ,不仅能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 ,而且能减少胃肠道刺激症的发生 ,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对照组 置胃管 中毒 口服药物 插管成功率 插胃管法 洗胃 吞咽动作 胃管插入
下载PDF
洗胃过程中胃管置入长度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牟灵英 谭桂兰 +3 位作者 董秀红 杨寒冰 柴春香 王林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2期12-13,共2页
目的 探讨洗胃过程中胃管置入的最适长度 ,提高洗胃效果。方法 将 12 6例中、重度口服中毒患者随机分为 A、B、C三组。洗胃时 A组置入胃管长度为鼻尖 -耳垂 -剑突实测距离 (实测长度 ) ;B组置入实测距离再增加 5 cm ;C组置入实测距离... 目的 探讨洗胃过程中胃管置入的最适长度 ,提高洗胃效果。方法 将 12 6例中、重度口服中毒患者随机分为 A、B、C三组。洗胃时 A组置入胃管长度为鼻尖 -耳垂 -剑突实测距离 (实测长度 ) ;B组置入实测距离再增加 5 cm ;C组置入实测距离增加 10 cm。结果 三组洗胃过程中均出入量平衡 ,而洗出血性液体者 A组占 2 .12 % ;B组占 19% ;C组占 30 %。三组间两两比较 ,P均 <0 .0 5。结论 经口置入洗胃管的长度以实测长度最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胃 胃管置入 出血性 口服中毒 置入胃管 患者 重度 过程 距离 结论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减压效果与胃管置入长度的探讨 被引量:10
11
作者 谢帅华 马爱萍 +2 位作者 张馨心 蒋衍 王宇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12期1123-1124,共2页
近年来,我国早产儿的出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5%上升为8.1%[1]。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贲门括约肌松弛[2],胃容量小,消化功能弱,易发生呕吐、腹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 EC )发病率高。持续胃肠减压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近年来,我国早产儿的出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5%上升为8.1%[1]。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贲门括约肌松弛[2],胃容量小,消化功能弱,易发生呕吐、腹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 EC )发病率高。持续胃肠减压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 IC U )针对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的一项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减压效果直接影响其病情进展、住院时间、甚至预后。由于极低出生体重儿体表发育不成熟,前额发际模糊不清,采用前额发际到剑突的体表测量不能准确判断胃管置入深度;故本研究采用鼻尖和外耳廓的体表测量标志置入胃管,以探讨适合其胃肠减压时留置胃管的深度,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胃管 胃肠减压 护理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在困难胃管置入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牛艳红 王昕 赵伟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42-744,共3页
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在困难胃管置入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87例常规胃管置入困难危重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置入和纤维支气管镜明视置入胃管,观察胃管置入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 187例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置入胃管135例,均... 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在困难胃管置入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87例常规胃管置入困难危重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置入和纤维支气管镜明视置入胃管,观察胃管置入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 187例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置入胃管135例,均1次成功置入,无明显鼻咽部黏膜损伤并发症;行纤维支气管镜明视置入胃管52例,1次成功置入49例,3例改为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成功置入。结论对预测或常规胃管置入困难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或明视置入,能明显提高胃管置入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尤以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法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胃管置入 危重症
下载PDF
一例胃管被误判进入气管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桂杰 李景凤 +1 位作者 李春艳 苑洪玉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612-1613,共2页
留置胃管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在I临床工作中,由于患者昏迷、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以及呼吸机辅助通气等客观因素,导致胃管置入困难较为普遍,而由于特殊情况影响造成操作者判断失误导致重置胃管较为罕见。笔者就此次操作相... 留置胃管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在I临床工作中,由于患者昏迷、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以及呼吸机辅助通气等客观因素,导致胃管置入困难较为普遍,而由于特殊情况影响造成操作者判断失误导致重置胃管较为罕见。笔者就此次操作相关情况进行报告并分析原因,希望护理同仁能引以为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管 留置胃管 护理
下载PDF
留置胃管患者获得性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4
14
作者 程小禾 费益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7-198,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留置胃管患者获得性肺部感染(ALI)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对神经内科近2年留置胃管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3例留置胃管患者发生医院感染87例,其中57例发生获得性肺部感染,占医院感染的65.52%。结论留置胃管患者误...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留置胃管患者获得性肺部感染(ALI)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对神经内科近2年留置胃管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3例留置胃管患者发生医院感染87例,其中57例发生获得性肺部感染,占医院感染的65.52%。结论留置胃管患者误吸、胃→咽→下呼吸道逆行感染的发病率增加是发生获得性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制酸剂的应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机体抵抗力低下也是发生获得性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临床上必须加强对留置胃管患者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以降低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胃管 获得性肺部感染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合成胶胃管留置时间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谢佩卿 郑冬香 +1 位作者 罗洪 蔡叶艳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73-974,共2页
目的探讨严重脑卒中后长期鼻饲老年患者留置一次性合成胶胃管适宜的胃管更换时间。方法对7例严重脑卒中后长期鼻饲的老年患者胃管的留置时间进行临床观察。比较不同的置管时间对患者鼻、咽部黏膜的影响,以及胃管前端颜色、老化程度的变... 目的探讨严重脑卒中后长期鼻饲老年患者留置一次性合成胶胃管适宜的胃管更换时间。方法对7例严重脑卒中后长期鼻饲的老年患者胃管的留置时间进行临床观察。比较不同的置管时间对患者鼻、咽部黏膜的影响,以及胃管前端颜色、老化程度的变化。结果不同的置管时间对老年患者鼻、咽部黏膜的影响无明显差异,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胃管前端颜色由黄色到灰色,老化程度由无到逐渐加重。结论需长期留置胃管鼻饲的严重脑卒中后患者,使用一次性合成胶胃管置管更换胃管的适宜时间为14 d,最长不应超过21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胶胃管 留置时间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后胃管置入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亚娟 贾素红 +1 位作者 梁战海 杜叶平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16期1527-1528,共2页
重症监护病房多数病人因病情以及治疗需要,常常需要气管插管,不能经口进食,为保证营养供给、保护胃黏膜,常需行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1],同时为防止误吸,往往需要留置胃管。采用常规方法置胃管失败率很高[2]。为减轻患者痛苦,... 重症监护病房多数病人因病情以及治疗需要,常常需要气管插管,不能经口进食,为保证营养供给、保护胃黏膜,常需行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1],同时为防止误吸,往往需要留置胃管。采用常规方法置胃管失败率很高[2]。为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插管成功率,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们对IC U 70例气管插管患者采用可视喉镜直视引导下胃管置入法与传统胃管置入法进行比较,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喉镜 气管插管 胃管 护理
下载PDF
动态改变胃管位置对洗胃效率影响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戴素萍 黄丽丽 金丽君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14期1304-1305,共2页
目的探讨动态改变胃管位置对洗胃效率的影响。方法将254例用自动洗胃机洗胃的成年AOPP患者,分为两组,2006年12月~2008年11月共118例为对照组,按常规洗胃法洗胃;2008年12月~2011年11月共136例为观察组,在常规洗胃的基础上动态改变胃管... 目的探讨动态改变胃管位置对洗胃效率的影响。方法将254例用自动洗胃机洗胃的成年AOPP患者,分为两组,2006年12月~2008年11月共118例为对照组,按常规洗胃法洗胃;2008年12月~2011年11月共136例为观察组,在常规洗胃的基础上动态改变胃管位置洗胃。对两组患者洗胃时间、洗出血性液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136例洗胃时间平均为(21.24±4.32)min,洗出血性液体发生率2.94%;对照组118例洗胃时间平均为(28.43±6.67)min,洗出血性液体发生率8.47%。观察组洗胃时间和洗出血性液体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改变胃管位置能缩短洗胃时间,减少洗出血性液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有机磷中毒 洗胃 胃管 动态改变 护理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全麻手术患者安置胃管时机的探讨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静言 付光新 +1 位作者 胡运桃 陈群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2期309-311,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插管全麻手术需鼻饲流质的患者安置胃管的最佳时机。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我科口腔颌面部手术后需安置胃管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我科口腔颌面部手术后需安置胃管的患者60例作为观...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插管全麻手术需鼻饲流质的患者安置胃管的最佳时机。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我科口腔颌面部手术后需安置胃管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我科口腔颌面部手术后需安置胃管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于手术结束后、麻醉拔管前在麻醉师的协助下利用可视喉镜安放胃管,对照组于术后第一天患者清醒状态下在病房安置胃管。比较两组患者安置胃管的一次性成功率,安置胃管失败例数,安置胃管前和安置胃管时心率、血压变化,拒绝安置胃管的例数,术后患者对安置胃管时机的选择。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安置胃管失败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基础值比较,观察组在安置胃管时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对照组拒绝安置胃管的人数明显高于观察组;留管期间调查,患者要求手术结束后、麻醉拔管前安置胃管率为100%。结论口腔颌面部插管全麻手术需鼻饲流质的患者安置胃管的最佳时机是手术结束后、麻醉拔管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口腔颌面部 胃管 时机
下载PDF
中药胃管注入治疗肠梗阻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名扬 于庆生 +3 位作者 张琦 刘举达 王振 黄龙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9-22,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胃管注入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仅给予外科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辨证给予具有行气活血通腑、活血解毒通腑、健脾润肠功效的中药经胃管注入治... 目的观察中药胃管注入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仅给予外科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辨证给予具有行气活血通腑、活血解毒通腑、健脾润肠功效的中药经胃管注入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中转手术率。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中转手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外科基础治疗之上,经胃管辨证给予具有行气、活血、解毒、通腑、健脾、润肠功效的中药能提高肠梗阻的临床疗效,降低中转手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胃管注入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在胃管置入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殷骏 王绍林 +7 位作者 刘小彬 俞蕾 张进 王斌 陈俊 程庆余 何磊 张晶晶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2期339-341,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应用在胃管置入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拟行消化系统择期手术的全麻患者,年龄40~65岁,体重45~65 kg,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n=30)。A组术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1μg·kg-1(1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应用在胃管置入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拟行消化系统择期手术的全麻患者,年龄40~65岁,体重45~65 kg,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n=30)。A组术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1μg·kg-1(10 mL,10 min泵完)。B组术前静脉泵注生理盐水10 mL(10 min泵完)。泵注结束后,留置胃管。记录患者泵药前(T0)、胃管置入前(T1)、胃管置入口腔时(T2)、胃管置入成功时(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记录胃管置入操作用时、胃管置入一次成功的例数。观察相关不良反应。评价患者舒适程度。结果 B组T2、T3时SBP、DBP、HR显著高于B组T0时SBP、DBP、HR(P〈0.05)。A组T2、T3时SBP、DBP、HR均显著低于B组T2、T3时SBP、DBP、HR(P〈0.05)。A组胃管置入操作用时显著少于B组(P〈0.05)。A组胃管置入一次成功例数显著多于B组(P〈0.05)。A组相关不良反应显著少于B组(P〈0.05)。A组患者舒适程度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胃管置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胃管置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