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泸县宋墓石刻武士像背景“留白”的审美内涵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朱晓丽 张春新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2-145,共4页
四川南部泸县出土的大量南宋石室墓葬石刻表现内容丰富,造型生动浑厚、雕刻精美细腻。而作为泸县宋墓石刻武士像较为普遍的形式特征之背景"留白",更是使石刻突显出了一种韵味悠远的空灵意境,具有极为丰富的审美内涵。文章围... 四川南部泸县出土的大量南宋石室墓葬石刻表现内容丰富,造型生动浑厚、雕刻精美细腻。而作为泸县宋墓石刻武士像较为普遍的形式特征之背景"留白",更是使石刻突显出了一种韵味悠远的空灵意境,具有极为丰富的审美内涵。文章围绕这一问题,从泸县石刻"留白"形式的技法渊源、审美追求、实现可能及其精神内核等4个方面对其展开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县宋墓武士石刻 背景留白 审美内涵
下载PDF
对曾侯乙编磬“闲(间)音”的再认识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安潮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5年第2期41-44,共4页
曾侯乙墓出土编磬铭辞“闲(间)音”,业界对之尚存歧义。立足于曾磬出土现状,笔者进行了合乎实际的乐律学分析,得出了与现存各说及其论证方式不同的结论。
关键词 曾侯乙编磬 闲音 间音 乐律学 铭文
下载PDF
明代帝陵神道比较研究——以明皇陵与明孝陵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肖晴 郑艺鸿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年第5期152-156,共5页
神道是通往陵寝的必经之路,两边置有石像生,其规制与雕刻等都代表着当时的帝陵制度。明皇陵、明孝陵均属明代帝王陵墓,在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明皇陵和明孝陵神道的布局、石刻规模和石刻造型,加强对明代帝陵制度演变的了解... 神道是通往陵寝的必经之路,两边置有石像生,其规制与雕刻等都代表着当时的帝陵制度。明皇陵、明孝陵均属明代帝王陵墓,在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明皇陵和明孝陵神道的布局、石刻规模和石刻造型,加强对明代帝陵制度演变的了解,为更好地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皇陵 明孝陵 神道 石刻
下载PDF
河北定县北庄汉墓题铭的整理 被引量:2
4
作者 何慕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37-43 53,53,共8页
河北定县北庄汉墓的墓石题铭记录了丰富的地名和人名,对于研究东汉中山国疆域政区有重要意义。遗憾的是,原发掘报告只公布了一部分题铭。整理北庄汉墓全部能辨认字迹的题铭,在原发掘报告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作出436块墓石的释文,比原报... 河北定县北庄汉墓的墓石题铭记录了丰富的地名和人名,对于研究东汉中山国疆域政区有重要意义。遗憾的是,原发掘报告只公布了一部分题铭。整理北庄汉墓全部能辨认字迹的题铭,在原发掘报告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作出436块墓石的释文,比原报告的174条释文又增加了200多条,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庄汉墓 题铭 东汉 中山国
下载PDF
金陵南朝石刻遗存艺术特征分析——以萧景墓神道石刻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何召锋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41-43,共3页
基于中国古代雕塑史上占有独特地位的南京南朝石刻遗存,以最具代表性的萧景墓神道石刻为例,分析了南朝石刻的具体数据信息,举例说明了南朝石刻具有代表性的艺术纹样特征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金陵 南朝 石刻 萧景墓神道
下载PDF
杨维桢撰《张氏通波阡表》不同文本的差异及其成因探析——兼论正德《松江府志》在保存元代石刻文献方面的贡献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晓春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0-88,共9页
元末知名文士杨维桢的《张氏通波阡表》尚保存着墨迹(中间有阙文),是其书法的代表作。同时,在《杨铁崖先生文集全录》和正德《松江府志》中均录有《张氏通波阡表》的文字。《杨铁崖先生文集全录》本文字和墨迹本十分接近,而与正德《松... 元末知名文士杨维桢的《张氏通波阡表》尚保存着墨迹(中间有阙文),是其书法的代表作。同时,在《杨铁崖先生文集全录》和正德《松江府志》中均录有《张氏通波阡表》的文字。《杨铁崖先生文集全录》本文字和墨迹本十分接近,而与正德《松江府志》本差异较大。这种情况形成的原因,在于《杨铁崖先生文集全录》是根据墨迹过录的(过录过程中还带来不少错字),正德《松江府志》根据的是石刻,而石刻则改正了墨迹中颇多错误(特别是张氏的家族世系),有可能墨迹系初稿,石刻根据定稿。《张氏通波阡表》的例子,也显示了正德《松江府志》在保存元代石刻文献方面的独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氏通波阡表》 杨维桢 正德《松江府志》 文本 石刻
下载PDF
碑志所见明清镇安县移民的地缘结构及其它 被引量:6
7
作者 杨增强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3期23-27,共5页
明清以来,随着政府禁山政策的逐步松动和撤消,大量外省籍移民迁入陕西境内。他们来陕后多选择陕南山地。商洛市镇安县以其独特的山川地貌,成为迁入户的优先选择地。大量墓志也证明了这一点。他们不仅给镇安带来了大量人口,增加了劳动力... 明清以来,随着政府禁山政策的逐步松动和撤消,大量外省籍移民迁入陕西境内。他们来陕后多选择陕南山地。商洛市镇安县以其独特的山川地貌,成为迁入户的优先选择地。大量墓志也证明了这一点。他们不仅给镇安带来了大量人口,增加了劳动力,也将他们原籍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传播开来。他们的开拓精神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和西部大开发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移民 镇安 墓志 经济开发 住民融合 镇安县 移民 明清 结构 地缘
下载PDF
南阳汉代画像石墓志题记题刻和现存汉代碑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曾宪波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23-128,共6页
南阳目前发现的汉代画像石墓题记题刻有许阿瞿墓志汉画像石、唐河郁平大尹冯孺人画像石墓题记题刻、杨官寺西汉画像石墓题记题刻、方城"胡奴门"画像石题记等。现存的汉代碑刻主要有:张景造土牛碑、李孟初神祠碑、赵蓟碑、南... 南阳目前发现的汉代画像石墓题记题刻有许阿瞿墓志汉画像石、唐河郁平大尹冯孺人画像石墓题记题刻、杨官寺西汉画像石墓题记题刻、方城"胡奴门"画像石题记等。现存的汉代碑刻主要有:张景造土牛碑、李孟初神祠碑、赵蓟碑、南阳都乡正为弹碑等。这些珍贵的汉画像石墓墓志题记和汉代碑刻记录了汉代的社会历史、书法等内容。对研究汉代的历史文化、书法艺术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 汉代 画像石墓志题记题刻 碑刻 研究
下载PDF
潞王陵石刻文献与《全唐诗》字句异同研究——兼论家教的重要教材及唐诗碑刻的家教榜样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日新 刘卫东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23-27,共5页
明代潞王陵石刻由潞王朱常淓创建。朱常淓书选唐诗,与《全唐诗》对照,有语句差异。认真考定其字句异同及篇章互见情况,对开辟唐诗研究新领域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对进一步确立潞王陵碑刻唐诗300首作为家庭教育的教材及广泛传播... 明代潞王陵石刻由潞王朱常淓创建。朱常淓书选唐诗,与《全唐诗》对照,有语句差异。认真考定其字句异同及篇章互见情况,对开辟唐诗研究新领域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对进一步确立潞王陵碑刻唐诗300首作为家庭教育的教材及广泛传播唐诗碑刻中的家教榜样,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潞王陵石刻文献 家庭教育 唐诗研究
下载PDF
都兰吐蕃三号墓石刻考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恰嘎.旦正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F0003,共5页
都兰吐蕃三号墓石刻中的"谢乌"是古代藏族之姓氏名称,"伦谢乌"是对吐蕃政权的军政大事有过重大功勋的谢乌氏重臣,吐蕃政权为了纪念和感恩他的丰功伟绩,在他行使职权之地都兰境内建墓立碑。
关键词 吐蕃陵墓 石刻文献 谢乌重臣
下载PDF
从北魏墓表的解读看当代魏碑书法研习
11
作者 王强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2-15,共4页
北魏时期的楷书艺术独树一帜,为后世竞相研习,影响极为深远。北魏墓表的书写有以下特点:方圆兼备、曲直相辅、轻重有度、笔意糅合。今人追捧魏碑的原因是:清代尚碑之风延续;追求审美多元化;研究资料的丰富化。
关键词 北魏 墓碑墓表 审美 研习取法
下载PDF
洛陽西朱村曹魏墓出土石牌銘文零札(五則)
12
作者 范常喜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0年第1期124-132,共9页
洛陽西朱村曹魏墓出土石牌200餘枚,其上銘文多是對隨葬品的名稱、數量等的記録,研究價值頗高。本文着重對銘文中的“甑覆”“■覆槃”“辟方”“竹■箱”“杵臼”等五處字詞作了補釋。
关键词 西朱村曹魏墓 石牌銘文 古文字
下载PDF
定县北庄汉墓墓石题铭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孟龙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1-80,共10页
1959年,河北省文物工作队发掘了定县北庄东汉中山简王刘焉墓。墓中除出土大量器物外,还出土4000余块墓石。墓石为青砂岩,被凿刻成长宽约1米、厚约0.25米、重约300公斤的方形石块。其中174块墓石带有铭刻或墨书题字,大多填埋于墓室... 1959年,河北省文物工作队发掘了定县北庄东汉中山简王刘焉墓。墓中除出土大量器物外,还出土4000余块墓石。墓石为青砂岩,被凿刻成长宽约1米、厚约0.25米、重约300公斤的方形石块。其中174块墓石带有铭刻或墨书题字,大多填埋于墓室顶部。发掘报告随文附有174块墓石题铭的释文及拓本。就内容来看,题铭主要记录石料的产地以及凿刻工匠的籍贯和姓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庄汉墓 石刻文字 诸侯王墓葬 中山国疆域 东汉政区
原文传递
四川泸县宋墓研究两题 被引量:4
14
作者 霍巍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5-92,共8页
本文通过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的比较研究,对四川泸县宋墓中所谓"背火箭武士"、"蒙古装女武士"图像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这两说均无法成立。实际上,这两种图像在过去的宋代考古发现和文献中都有反映,可以正确解释其含... 本文通过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的比较研究,对四川泸县宋墓中所谓"背火箭武士"、"蒙古装女武士"图像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这两说均无法成立。实际上,这两种图像在过去的宋代考古发现和文献中都有反映,可以正确解释其含义而不致误判和误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墓 宋代石刻 服饰史
原文传递
洛阳曹魏大墓出土石牌铭文分类考释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零 《博物院》 2019年第5期5-20,共16页
洛阳西朱村曹魏大墓出土石质随葬品签牌,铭文内容丰富,对了解古代名物制度和随葬习俗有高的学术价值。本文将其铭文初步分为饮食、衣服、起居、骑乘、佩剑、佩饰、礼乐、文房、游戏、海贝、树木、骨殖、其他,共计十三类,并做释文和简注... 洛阳西朱村曹魏大墓出土石质随葬品签牌,铭文内容丰富,对了解古代名物制度和随葬习俗有高的学术价值。本文将其铭文初步分为饮食、衣服、起居、骑乘、佩剑、佩饰、礼乐、文房、游戏、海贝、树木、骨殖、其他,共计十三类,并做释文和简注,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西朱村曹魏大墓 随葬品签牌 石牌 铭文 释文
原文传递
试论汉代石阙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顾大志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5-92,共8页
石阙作为一种模型化建筑,其出现的时间可早至西汉晚期,源头或可追溯至西汉早中期墓前设立的楬、柱等物。通过对早期石阙的梳理,可见其在形态上有从柱形阙向仿木构形石阙发展的趋势。石阙的演化发展,是汉代丧葬制度逐渐松弛、踰制之风日... 石阙作为一种模型化建筑,其出现的时间可早至西汉晚期,源头或可追溯至西汉早中期墓前设立的楬、柱等物。通过对早期石阙的梳理,可见其在形态上有从柱形阙向仿木构形石阙发展的趋势。石阙的演化发展,是汉代丧葬制度逐渐松弛、踰制之风日益盛行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阙 桓表 汉代石刻 墓外设施
原文传递
洛阳西朱村曹魏大墓墓主身份浅析——兼谈石牌铭文所记来自一带一路的珍品 被引量:11
17
作者 曹锦炎 《博物院》 2019年第5期21-28,共8页
洛阳西朱村曹魏大墓出土刻铭石牌200余件,记载随葬品的名称、质地、尺寸和数量,内涵丰富。石牌记载有"玄三纁二",为赠币,是天子的葬仪;"绛九流(旒)一",是象征天子身份的九旒旗帜。有三枚石牌记载用翡翠(彩石)、白... 洛阳西朱村曹魏大墓出土刻铭石牌200余件,记载随葬品的名称、质地、尺寸和数量,内涵丰富。石牌记载有"玄三纁二",为赠币,是天子的葬仪;"绛九流(旒)一",是象征天子身份的九旒旗帜。有三枚石牌记载用翡翠(彩石)、白珠和金珠挍成"蝉"形饰,是天子所戴通天冠上的"金博山"。石牌记有九彩衮服的腰带、配有黄金制带钩、玉琢带扣,只有帝王才配服用;所记的"袿袍""玳瑁钗",以及戴"翡翠、金镂、白珠挍"之"胜",皆是汉代帝后用的上等服饰。石牌记有两合填金的墓志,犹如后世帝王随葬之填金玉哀册。石牌记载随葬不少来自一带一路的奇珍,从另一方面显示了墓主的地位和身份。从石牌铭文分析,M1应是曹魏的帝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魏大墓 石牌 铭文 墓主身份 一带一路
原文传递
《汝帖》摹刻汉墓石兽刻字考辨 被引量:1
18
作者 陶喻之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75,共5页
东汉“天禄、辟邪”刻字分别见于宗资和州辅墓前石兽。依据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发现,《汝帖》“天禄、辟邪”刻字是以宗资墓前石兽膊间拓本为底本,又摭拾了州辅墓碑间残剩十字摹刻入帖,因此《汝帖》辑存了古碑书法善之善者。
关键词 北宋《汝帖》 东汉宗资墓石兽 “天禄 辟邪”刻字
原文传递
山东莒县小店镇大岭顶东汉画像石墓清理简报
19
作者 刘云涛 赵均茹(摄影) +2 位作者 陈雪梅 王媛媛 刘云涛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27,共8页
大岭顶两座画像石墓位于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小店镇,共发现画像石13块,画像内容以龙虎为多,其次为伏羲、女娲、门吏、宴饮等。画面组合场景十分独特,为汉画像石和莒地汉文化提供了新的材料。一号墓的一块画像石带有“和平二年”题记66字,... 大岭顶两座画像石墓位于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小店镇,共发现画像石13块,画像内容以龙虎为多,其次为伏羲、女娲、门吏、宴饮等。画面组合场景十分独特,为汉画像石和莒地汉文化提供了新的材料。一号墓的一块画像石带有“和平二年”题记66字,墓主陈季高不见于文献记载。汉桓帝和平年号仅用一年(150年),题记中出现“和平二年”,应是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所致,题记雕刻和下葬时间应在改元元嘉之后不久,即元嘉元年(151年)初。大岭顶汉画题记对汉代社会和书法史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莒县 东汉 画像石墓 题记 和平二年
原文传递
洛阳西朱村曹魏墓石牌“肉兜”“饼咸笼”考
20
作者 范常喜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14,共4页
洛阳西朱村曹魏大墓出土M1:143号石牌所记"肉兜"是指盛肉的篓兜,与古书中训为"受肉笼"的"簝"相类似;M1:317号石牌所记"饼咸笼、茅笼各一具,兜自副"中的"饼咸笼""茅笼"都... 洛阳西朱村曹魏大墓出土M1:143号石牌所记"肉兜"是指盛肉的篓兜,与古书中训为"受肉笼"的"簝"相类似;M1:317号石牌所记"饼咸笼、茅笼各一具,兜自副"中的"饼咸笼""茅笼"都是指蒸饼用的笼屉。"咸笼"似即"椷笼",指木制函箧形的蒸笼"。兜自副"之"兜"疑指蒸笼顶部所配兜鍪、斗笠形的盖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朱村曹魏墓 石牌铭文 “肉兜” “饼咸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