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颐和园万寿山前山核心区现存石雕考察与研究
1
作者 王佳音 《古建园林技术》 2023年第5期23-29,共7页
石雕制品因较好的耐久性,通常更利于保存建筑群的时代信息。颐和园万寿山前山核心区在经历火劫和重建后,就沿用了大量制作于乾隆时期的石雕制品,其中建筑基础、台基、栏板和望柱具备尤为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对现存排云殿、佛... 石雕制品因较好的耐久性,通常更利于保存建筑群的时代信息。颐和园万寿山前山核心区在经历火劫和重建后,就沿用了大量制作于乾隆时期的石雕制品,其中建筑基础、台基、栏板和望柱具备尤为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对现存排云殿、佛香阁台基进行了详细考察,发现排云殿台基是在原大报恩延寿寺大雄宝殿的台基基础上改造而成,而佛香阁台基则全部拆除重建。这一认识从实物资料的角度对颐和园营建档案进行了细化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雕 排云殿 佛香阁 万寿山
下载PDF
试论边疆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构建--以宋代天涯亭、清代“天涯”石刻为中心
2
作者 刘栋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02-110,共9页
宋代广南西路钦州天涯亭的设立者并非余靖,而是地方社会人士设立,充当着宋代南部边疆的标识。清代琼州府崖州的“天涯”石刻,并非程哲镌刻,而是雍正十一年(1733),崖州地方人士设立,表明此时清代的南部边疆已转移至此。南部边疆地区不断... 宋代广南西路钦州天涯亭的设立者并非余靖,而是地方社会人士设立,充当着宋代南部边疆的标识。清代琼州府崖州的“天涯”石刻,并非程哲镌刻,而是雍正十一年(1733),崖州地方人士设立,表明此时清代的南部边疆已转移至此。南部边疆地区不断重构历史书写,并制造历史遗址正是历史时期华夏国家南部疆界的构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国家认同 边疆地区 宋代天涯亭 清代“天涯”石刻
下载PDF
汉画像中的亭榭建筑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亚利 滕铭予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2-90,共9页
本文以汉代画像石上发现的亭榭建筑画像为研究对象,对汉代亭榭建筑进行了识别和命名,梳清了亭榭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中所处的位置及其发展轨迹,即汉代亭榭是对先秦时期台榭建筑的继承和发展,随着木结构建筑技术的发展和高大夯土台基的... 本文以汉代画像石上发现的亭榭建筑画像为研究对象,对汉代亭榭建筑进行了识别和命名,梳清了亭榭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中所处的位置及其发展轨迹,即汉代亭榭是对先秦时期台榭建筑的继承和发展,随着木结构建筑技术的发展和高大夯土台基的衰落,在东汉时期逐渐取代了台榭,成为一个新的建筑类型。随着历史的发展,亭榭建筑中一支又进一步的发展成了为唐代水榭的雏形。并结合画像内容和文献记载对亭榭进行了建筑功能和文化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像石 画像 建筑 亭榭
下载PDF
《牡丹亭》《红楼梦》“至情”主题之异同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松来 方立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56-60,共5页
"至情"堪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核心主题之一,也是打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深层文化意蕴的一把钥匙。如果说"至情"主题的文化意蕴在《牡丹亭》中得到了充分彰显,那么《红楼梦》则是这一主题在小说文体中最高的呈现方式... "至情"堪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核心主题之一,也是打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深层文化意蕴的一把钥匙。如果说"至情"主题的文化意蕴在《牡丹亭》中得到了充分彰显,那么《红楼梦》则是这一主题在小说文体中最高的呈现方式。本文认为,《红楼梦》继承了《牡丹亭》"以情抗礼"的思想理路,而且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梦的表现形式,这是二者的共同之处。它们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梦之悲喜———"至情"主题不同的色彩基调;梦之阴阳虚实———"至情"主题不同的心理与哲学意蕴;梦之归路———"至情"主题不同的人生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红楼梦》 至情 主题 异同
下载PDF
唐代石灯名义考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怀宇 《唐宋历史评论》 2015年第1期56-94,共39页
尽管学者一般将石灯称作“灯幢”,但本文通过考察目前所保 存下来的石灯铭文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认为在唐代石灯的主要名称是 “灯台”,而早期的另一称呼是“灯楼”.“灯幢”之名并不常见,与毗沙 门信仰联系在一起出现在中晚唐.唐初佛... 尽管学者一般将石灯称作“灯幢”,但本文通过考察目前所保 存下来的石灯铭文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认为在唐代石灯的主要名称是 “灯台”,而早期的另一称呼是“灯楼”.“灯幢”之名并不常见,与毗沙 门信仰联系在一起出现在中晚唐.唐初佛教文献也说明在佛教社区“台” 与“楼”两种建筑名称可以通用.韩国和日本现存的灯台铭文和文献材料 也说明灯楼和灯台的名称较为常见.唐代道教石灯的铭文亦证明灯台系石 灯常用名称.灯台之得名或许因为来自传统灯具的常用名称,而在佛教中 主要指用于支持燃灯的灯室和顶部作为佛之光明象征的摩尼珠的楼台状建 筑.灯台之兴起可能在北朝后期特别是北齐,但目前没有确切的文献证 明,学者只能从艺术风格判断太原龙山童子寺石灯来自北齐时代.但北朝 至初唐出现一系列宣扬燃灯功德的佛教译经,可能为石灯之兴起提供了文 本基础和教义基础.同时,来自道教的灯仪以及当时在北齐较为活跃的祆 教之拜火仪式可能也激发了佛教石灯的兴起.总之,石灯之出现是中古时 期一个因缘际会的现象.主要流行于唐代,宋明时期有少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灯台 灯楼 灯幢 唐代佛教 寺院建筑
下载PDF
浅析汉画“长亭送别” 被引量:1
6
作者 皇甫昱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6-7,共2页
"送别"是人们离别之时相送的一种行为。自古至今,送别的形式很多,有折柳相送、长亭宴别、诗歌寄情等。汉画像石中出现长亭宴饮送别的内容十分少见,芒山出土的这幅"长亭送别"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习俗以及汉代人的生活... "送别"是人们离别之时相送的一种行为。自古至今,送别的形式很多,有折柳相送、长亭宴别、诗歌寄情等。汉画像石中出现长亭宴饮送别的内容十分少见,芒山出土的这幅"长亭送别"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习俗以及汉代人的生活和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别 长亭 芒山 汉画像石
下载PDF
论汉代中枢藏书之确立、变迁及其影响
7
作者 刘红 李笔浪 《唐都学刊》 2011年第4期30-34,共5页
两汉中枢藏书史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中国藏书文化产生发展的重要转折点。随着两汉政权相继建立、巩固和藏书业的发达成长,势必积极创造条件对图籍予以重视和爱护,藏书机构和典藏处所也就应运而生了。当然,其中... 两汉中枢藏书史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中国藏书文化产生发展的重要转折点。随着两汉政权相继建立、巩固和藏书业的发达成长,势必积极创造条件对图籍予以重视和爱护,藏书机构和典藏处所也就应运而生了。当然,其中难免厄运丛生,即使在秦末、王莽、董卓一时战火动荡的年代,有志之士也并未忽视图籍存在的价值与地位,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征集、保护和研究体制,这是讨论的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藏书 天禄阁 熹平石经
下载PDF
笔架山三清阁建筑结构研究
8
作者 张淑英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70-173,共4页
从研究石材建筑的角度出发,对锦州笔架山三清阁的建筑平面布局、内部石材构造以及从细部节点的构造都做了详细的剖析。笔架山三清阁创造了承重墙和石抬梁式双重结构形式结合了中外建筑风格。这种建筑形式在中国石建筑史中都没有文献记载... 从研究石材建筑的角度出发,对锦州笔架山三清阁的建筑平面布局、内部石材构造以及从细部节点的构造都做了详细的剖析。笔架山三清阁创造了承重墙和石抬梁式双重结构形式结合了中外建筑风格。这种建筑形式在中国石建筑史中都没有文献记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建筑 石结构 三清阁
下载PDF
福清瑞云塔的建筑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探究
9
作者 孙群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68-72,78,共6页
从塔身造型、塔体结构、塔檐样式、雕刻艺术以及塔心室构造等方面探析福清瑞云塔的建筑特征,指出其建筑造型上承福建唐、五代楼阁式石塔、受两宋、元以及明代早期楼阁式石塔影响较大,并对福建明末和清代楼阁式石塔具有深远的影响力,真... 从塔身造型、塔体结构、塔檐样式、雕刻艺术以及塔心室构造等方面探析福清瑞云塔的建筑特征,指出其建筑造型上承福建唐、五代楼阁式石塔、受两宋、元以及明代早期楼阁式石塔影响较大,并对福建明末和清代楼阁式石塔具有深远的影响力,真实地反映了明代福建沿海地区古塔的建筑形制与石刻工艺水平,并具有多样化的文化内涵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云塔 楼阁式石塔 建筑样式 浮雕艺术 文化内涵
下载PDF
析泉州石狮六胜塔的建筑艺术特征与传承
10
作者 孙群 《建筑与文化》 2013年第10期47-50,共4页
分析六胜塔建筑的艺术特征,并与东西双塔等福建楼阁式石塔进行比较,指出其参照了东西塔的建筑样式,借鉴了福建传统楼阁式空心石塔的造型,同时又继承江南及中原地区古塔的塔心室构造。
关键词 六胜塔 建筑艺术 东西双塔 楼阁式空心石塔
下载PDF
石渠阁:西汉国家图书档案馆及其沿革再考——兼探析司马迁在此地编撰《史记》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光华 刘艳 +2 位作者 杨娟 曹铭婧 任颖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62-67,96,共7页
汉高祖7年(前200)由杨成延总体设计的、丞相萧何主持建造的未央宫建筑群中位于北面的石渠阁(与东面的天禄阁大体平行)为西汉时代的“王朝中央档案馆、皇家藏书阁”,“御史律令图书藏之”,多位群贤司马迁、杨雄等先后工作、探究、“校书... 汉高祖7年(前200)由杨成延总体设计的、丞相萧何主持建造的未央宫建筑群中位于北面的石渠阁(与东面的天禄阁大体平行)为西汉时代的“王朝中央档案馆、皇家藏书阁”,“御史律令图书藏之”,多位群贤司马迁、杨雄等先后工作、探究、“校书著述”于此地,并利用其丰富的档案及图书资料编撰了众多经典文献,其中“史家之绝唱”《史记》也诞生于此;石渠阁“硥石为渠以导水”——防火防盗,时为图书档案馆建筑一伟大之创举,也为西汉国家图书档案馆之“创新性”见证!调研后,有纠错足立喜六观点:“沧池”应在“台地(前殿)”西南;且有补充内容:考古图中所注“马家寨”应为“东马寨”,西边对称位置有“西马寨”;石渠阁毁于王莽末年之兵火中;石渠阁“王莽新政”时期改为铸造钱笵之场所?——发现有“大泉五十背面笵”等文物,待进一步考证——此乃一重大发现之探讨!该背笵呈红色,阴文。并对司马迁在此地所编撰的《史记》进行了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渠阁 “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硥石为渠以导水” 西汉国家图书档案馆 大泉五十背面钱笵 司马迁与《史记》
下载PDF
福州连江护国天王寺塔建造年代考证
12
作者 孙群 《华中建筑》 2015年第9期159-162,共4页
通过护国天王寺塔的平面、须弥座、塔檐、雕刻、塔心室等五个方面,分析天王寺塔不具有唐代古塔的基本特征,并把它与崇妙保圣坚牢塔、东岩山塔、三峰寺塔、龙山祝圣塔等福建沿海大型楼阁式石塔进行对比,从而推断出其应建造于北宋中期,代... 通过护国天王寺塔的平面、须弥座、塔檐、雕刻、塔心室等五个方面,分析天王寺塔不具有唐代古塔的基本特征,并把它与崇妙保圣坚牢塔、东岩山塔、三峰寺塔、龙山祝圣塔等福建沿海大型楼阁式石塔进行对比,从而推断出其应建造于北宋中期,代表了我国南方地区宋代楼阁式空心石塔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研究北宋时期的佛塔建筑、宗教文化、雕刻艺术和民风民俗等方面,具有宝贵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国天王寺塔 建筑特征 唐代古塔 楼阁式石塔 建造年代
下载PDF
绍兴传统石亭调查与研究
13
作者 吴玫 杨斯杨 王欣 《华中建筑》 2013年第10期126-130,共5页
绍兴以"水乡"和"石乡"闻名于世。在绍兴石桥被广泛研究的同时,绍兴石亭的研究却成为一大空白。或精致或简朴的绍兴石亭,与水乡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是构成水乡景色的重要点缀。而随着城市的发展,石亭正在从人... 绍兴以"水乡"和"石乡"闻名于世。在绍兴石桥被广泛研究的同时,绍兴石亭的研究却成为一大空白。或精致或简朴的绍兴石亭,与水乡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是构成水乡景色的重要点缀。而随着城市的发展,石亭正在从人们视线中消失。文中笔者通过实地调研,从古亭的选址、造型,以及文化角度,对1949年以前建造的具有绍兴传统特色的石亭,进行简单的介绍以及粗浅的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亭 路亭 碑亭 古亭文化
下载PDF
天一阁藏书楼南北园的石景艺术探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文丽 《园林》 2020年第3期46-51,共6页
天一阁藏书楼筑造于明朝中期,历经清代、民国,逐步形成现在南北园的园林格局。本文从选石、筑山、叠石、理水、点石五个方面,对天一阁南北园石景的建造手法进行了分析,以探究造园的独特匠心。天一阁南北园的石景艺术与地方自然环境和文... 天一阁藏书楼筑造于明朝中期,历经清代、民国,逐步形成现在南北园的园林格局。本文从选石、筑山、叠石、理水、点石五个方面,对天一阁南北园石景的建造手法进行了分析,以探究造园的独特匠心。天一阁南北园的石景艺术与地方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质高度结合,在造型意境、色彩取舍、环境营造、人文底蕴上存在独特内涵,既体现了道法自然和小中见大的传统,又围绕藏书功能,体现了"形式服从功能"的思想,是艺术与实用的高度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一阁 园林 石景
下载PDF
重新解读汉画石像中的水榭图
15
作者 王磊 《建筑与环境》 2009年第5期187-189,共3页
汉石画像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描绘了大量的当时的建筑、礼仪、生活等等各方面的信息和内容,正确的解读它们,有助于我们对那个已经离我们远去的时代的生活情境以及建筑形态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本文试图从新的角度.结合... 汉石画像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描绘了大量的当时的建筑、礼仪、生活等等各方面的信息和内容,正确的解读它们,有助于我们对那个已经离我们远去的时代的生活情境以及建筑形态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本文试图从新的角度.结合出土明器,对汉画石像中的水榭图进行了重新解读,进而提出了解读汉石画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石画像 水榭图 重新解读
下载PDF
唐敬宗庄陵陵园遗址考古勘探发掘简报
16
作者 张建林(领队/执笔) 胡春勃(绘图/执笔) +2 位作者 张蕊侠(绘图) 张博 田有前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5-75,共11页
2013年3~10月,陕西考古研究院对唐庄陵陵园遗址及陪葬墓进行了全面考古调查和勘探。2014年7~10月,对陵园南门外西侧蕃酋殿遗址和封土南侧的石块遗迹及陵园石刻进行了考古发掘与清理,为今后更深入研究唐代陵寝制度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关键词 唐敬宗 庄陵 蕃酋殿 陵园石刻
下载PDF
西安唐长安城大明宫太液池遗址的新发现 被引量:5
17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6,共4页
2005年2月至5月,中日联合考古队对西安唐长安城大明宫太液池遗址进行了第六次考古发掘。
关键词 唐太液池皇家园林 水榭 水上廊道 石栏板
原文传递
试析泰顺罗阳石亭建筑及文化意义
18
作者 王际昕 《文物建筑》 2017年第1期161-171,共11页
罗阳石亭是泰顺仅存的明代石亭,地处泰顺明代最重要的对外交通线路之上,有明确的建造年代和鲜明的特色。对罗阳石亭建筑结构和文化内涵的调查剖析,有助于研究明代泰顺的交通发展状况和人文历史情况。
关键词 石亭 明代 交通
原文传递
懋勤殿本《淳化阁帖》入宫、鉴定和著录的相关资料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祎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1-109,共9页
懋勤殿本《淳化阁帖》是故宫博物院所藏众多《淳化阁帖》中最为知名的一部。本文由《石渠宝笈》著录入手,结合实物特征,确认懋勤殿本《淳化阁帖》曾经《石渠宝笈续编》著录。又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中相关史料,推断懋勤殿本《淳... 懋勤殿本《淳化阁帖》是故宫博物院所藏众多《淳化阁帖》中最为知名的一部。本文由《石渠宝笈》著录入手,结合实物特征,确认懋勤殿本《淳化阁帖》曾经《石渠宝笈续编》著录。又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中相关史料,推断懋勤殿本《淳化阁帖》于雍正十二年(1734)入藏宫廷,并被重新装裱。此后于乾隆三年(1738)鉴定为宋代拓本,被列为上等。由此基本厘清了懋勤殿本《淳化阁帖》入藏清宫的经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淳化阁帖 懋勤殿本 石渠宝笈 内务府造办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