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Ancient Charm of the southern Dynasty Mausoleum Stone Carvings
1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6年第1期28-29,共2页
IN the Qthe field to the south-east of Naning there Squat several stone aniInals. These sfoneanimals of the Southern Dynasty(420-557 A.D.) tombs are treasurs ofart emforying the cfor Of Naningcapital of sin dynastieS.
关键词 The Ancient Charm of the southern Dynasty Mausoleum stone Carvings
下载PDF
无人机遥感在大型不可移动文物三维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2
作者 于丙辰 陈刚 +2 位作者 段淼然 曹飞飞 张笑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3-46,61,共5页
针对大型不可移动文物三维重建技术存在的困难,本文基于无人机遥感等平台,利用基于图片的三维重建技术,设计了一种低成本、简便高效、较高精度的大型不可移动文物的表面精细几何纹理获取与三维重建的技术流程,对建模中的技术问题进行了... 针对大型不可移动文物三维重建技术存在的困难,本文基于无人机遥感等平台,利用基于图片的三维重建技术,设计了一种低成本、简便高效、较高精度的大型不可移动文物的表面精细几何纹理获取与三维重建的技术流程,对建模中的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精度和实用性进行了评价。其结果较好地满足了文物测量的精度要求;为文物保护与展示等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能全方位、近距离面向公众做三维展示;结果带有精确的地理位置信息,可作为三维GIS平台新的数据采集方法和数据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陵墓石刻 无人机遥感 不可移动文物 三维重建 地理信息采集
下载PDF
岷江上游新出南朝石刻造像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15
3
作者 霍巍 罗进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1-99,共9页
岷江上游曾在本世纪 30年代发现过四川地区现存有明确南朝纪年中年代最早的佛教造像。本文介绍了近年在岷江上游新出土的另一尊南朝佛教造像 ,并结合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分析了岷江上游与南朝的陆路交通 。
关键词 岷江上游 南朝 佛教 石刻造像 四川 考古研究 交通
下载PDF
南朝陵墓石刻三维数字化保护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葛怀东 邓抒扬 《城市勘测》 2014年第6期14-16,27,共4页
南朝陵墓石刻为南朝帝王、贵族陵墓神道石刻。由于千余年来不断遭受自然及人为破坏,南朝陵墓石刻已处于濒危境地。而三维数字化技术能够使石刻文物本体及其所处遗址环境的方位信息得以永存。文章介绍了南朝陵墓石刻的艺术价值与保存状况... 南朝陵墓石刻为南朝帝王、贵族陵墓神道石刻。由于千余年来不断遭受自然及人为破坏,南朝陵墓石刻已处于濒危境地。而三维数字化技术能够使石刻文物本体及其所处遗址环境的方位信息得以永存。文章介绍了南朝陵墓石刻的艺术价值与保存状况,并针对南朝陵墓石刻体态庞大、形态复杂、不可移动以及多数暴露在荒郊野外等特点,引入自适应三维重建系统与三维全景空间测量技术,构建南朝陵墓石刻数字化保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陵墓石刻 数字化保护 三维重建 文物保护
下载PDF
雄浑高古 南朝气韵——我看南朝帝陵石刻造像 被引量:1
5
作者 吴为山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28,I0011,共6页
南朝石刻造像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六朝,创生于个性解放的时代。所谓"魏晋风度",正反映了当时文人放浪形骸,高谈玄理、超然自得的精神状态。雄浑高古的石刻形制水准达到了中国陵墓雕刻史的一大高峰,其程式化的夸张风格凌逾事物表... 南朝石刻造像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六朝,创生于个性解放的时代。所谓"魏晋风度",正反映了当时文人放浪形骸,高谈玄理、超然自得的精神状态。雄浑高古的石刻形制水准达到了中国陵墓雕刻史的一大高峰,其程式化的夸张风格凌逾事物表象,是汉唐之气的纽带和符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时期 帝陵石刻 夸张风格 程式化
下载PDF
南朝石刻原地保护的现实困境刍议 被引量:4
6
作者 杨祥民 《民族艺林》 2021年第4期108-116,共9页
南朝石刻包括石柱、石碑、石兽等内容,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和宝贵的艺术价值。通过全面调研获取全新的石刻数据,对相关保护方式进行总结和思考。南朝石刻布局零落分散,是开展有效保护的主要难题。当代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发展,为南朝石刻... 南朝石刻包括石柱、石碑、石兽等内容,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和宝贵的艺术价值。通过全面调研获取全新的石刻数据,对相关保护方式进行总结和思考。南朝石刻布局零落分散,是开展有效保护的主要难题。当代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发展,为南朝石刻的原地保护带来空前压力。现实中发生的石刻盗拓、偷窃等问题,防范措施和应对方案都是力所不逮。未来南朝石刻的保护还有大量工作需要探索,进行集中和建馆保护为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石刻 原址保护 现实困境 雕塑艺术
下载PDF
南朝陵墓石刻艺术及其在中外交流中的民族特征
7
作者 尚荣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09-115,共7页
石刻始见于南阳,后传至襄阳,并随国家文化政治中心的转移而至建康。南朝陵墓石刻初融合秦代装饰写实与汉代雄浑写意造型风格,之后不断吸收波斯文化和佛教文化艺术形式,在不同文化艺术持续频繁的交流中形成其经典造型。南朝陵墓石刻具有... 石刻始见于南阳,后传至襄阳,并随国家文化政治中心的转移而至建康。南朝陵墓石刻初融合秦代装饰写实与汉代雄浑写意造型风格,之后不断吸收波斯文化和佛教文化艺术形式,在不同文化艺术持续频繁的交流中形成其经典造型。南朝陵墓石刻具有民族装饰化、调和折中化、中外融合性等艺术风格。南朝陵墓石刻承袭了传统艺术,并积极汲取北方和海外的艺术风格,创作题材得到了拓展,传统技法得到进一步丰富,这对后世石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 陵墓石刻 艺术风格 中外交流 文化特质 民族特征
下载PDF
石刻艺术品的公园化展示——以南宋石刻公园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安居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0-64,共5页
从以石刻艺术品做公园化展示的角度出发,剖析现存南宋石刻文物的现状,阐述石刻文化传统的传承发展。以南宋石刻公园的营造为例,讨论了南宋时期古石刻文物的保护、展示和南宋以后明清时期民间雕刻艺术品的公园化主题陈列和景观塑造。主... 从以石刻艺术品做公园化展示的角度出发,剖析现存南宋石刻文物的现状,阐述石刻文化传统的传承发展。以南宋石刻公园的营造为例,讨论了南宋时期古石刻文物的保护、展示和南宋以后明清时期民间雕刻艺术品的公园化主题陈列和景观塑造。主张使人文艺术(景观)融入自然生态,让生态也成为一种艺术,创造"天趣与人情"融为一体的造园意境。打造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反映场地自然历史风貌,满足市民旅游、休闲和求知等需求的文化名胜景区,使之成为宁波东钱湖的人文胜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南宋石刻 明清雕刻 民间艺术
下载PDF
丹阳南朝陵墓及石刻 被引量:4
9
作者 杨再年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34-40,共7页
六朝文化是镇江历史文化的颠峰,六朝陵墓石刻是名城镇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丹阳南朝陵墓及其石刻艺术对探索南朝齐梁时期的陵寝制度具有极高的史料、文化、艺术价值。保护和利用这些具有高度文化艺术水平的陵墓石刻,对增强民族凝聚力、... 六朝文化是镇江历史文化的颠峰,六朝陵墓石刻是名城镇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丹阳南朝陵墓及其石刻艺术对探索南朝齐梁时期的陵寝制度具有极高的史料、文化、艺术价值。保护和利用这些具有高度文化艺术水平的陵墓石刻,对增强民族凝聚力、传承文明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阳 南朝陵墓 石刻
下载PDF
明代祖皇二陵石刻上的龙纹 被引量:2
10
作者 秦士芝 《东南文化》 2001年第7期37-40,共4页
明皇陵的龙纹元代遗风浓郁,祖陵的龙纹已展示出新的风貌。作为皇家陵墓石刻内容,祖皇二陵的石刻水平代表了当时的上层审美情趣,并对同时期的竹、木、牙、玉、金属、陶瓷等工艺品上的龙纹装饰影响颇深。
关键词 明代 祖陵 皇陵 石刻 龙纹
下载PDF
南朝陵墓神道石兽造型设计分析——以萧梁王侯墓为例
11
作者 何乐君 卢小慧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4-168,共5页
南朝陵墓石刻的现代学术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神道石兽的造型艺术研究因精确测绘数据和线图的缺乏一直难以深入到对造型设计的探讨层面,而多视角影像三维重建技术的引入则使该问题迎刃而解。文章利用该技术所得的测绘数据和线图,以萧... 南朝陵墓石刻的现代学术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神道石兽的造型艺术研究因精确测绘数据和线图的缺乏一直难以深入到对造型设计的探讨层面,而多视角影像三维重建技术的引入则使该问题迎刃而解。文章利用该技术所得的测绘数据和线图,以萧梁王侯墓神道石兽为例,探析其造型设计方法,指出石兽的高度存在四肢、躯干、头颈为1∶2∶2的比例关系,且石兽的动势强弱与头部、胸部、臀部三处的控制圆相对位置关系有关。在造型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指出,在由形象设计向实物雕制转化的过程中,可能采取了类似"田字格"与"控制圆"相结合的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陵墓神道石兽 造型设计 设计方法
下载PDF
南朝陵墓神道石刻谱系传承嬗变研究
12
作者 李晨洁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27-31,共5页
考察南朝陵墓神道石刻的制式、造型,发现南朝陵墓石刻与东汉石刻之间具有传承关系,特别是东汉时期洛阳与南阳、襄阳地区石兽造型之间有相互影响与传承关系。南朝陵墓神道石刻致力于继承汉制,发展晋制,形成了石兽、石柱、石碑陵墓雕刻的... 考察南朝陵墓神道石刻的制式、造型,发现南朝陵墓石刻与东汉石刻之间具有传承关系,特别是东汉时期洛阳与南阳、襄阳地区石兽造型之间有相互影响与传承关系。南朝陵墓神道石刻致力于继承汉制,发展晋制,形成了石兽、石柱、石碑陵墓雕刻的丧葬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 陵墓石刻 传承 造型
下载PDF
南朝陵墓神道石刻渊源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杨晓春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4-82,共9页
南京、江宁、句容、丹阳一带的南朝帝陵、王侯墓的神道石刻至今还保存着30多处,但大多只存一二件。而具有当时规模的有丹阳三城巷梁文帝萧顺建陵存石兽2件、石柱2件、石碑座2座,南京尧化门外甘家巷梁安成康王萧秀墓存石兽2件、石碑座... 南京、江宁、句容、丹阳一带的南朝帝陵、王侯墓的神道石刻至今还保存着30多处,但大多只存一二件。而具有当时规模的有丹阳三城巷梁文帝萧顺建陵存石兽2件、石柱2件、石碑座2座,南京尧化门外甘家巷梁安成康王萧秀墓存石兽2件、石碑座2座、石柱础1件、石柱1件、石碑2座,南京张库村梁临川靖惠王萧宏墓存石兽2件、石柱2件、石碑1件、石碑座1座。虽有例外,仍可推知石刻规制为石兽、石柱、石碑各2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陵墓 神道石刻 石兽 石柱 渊源
原文传递
论明代皇陵墓石雕艺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艾永生 《雕塑》 2009年第4期68-69,共2页
明代皇陵石雕是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阐释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世界观和权力观,对当前城市发展和文化保护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 陵墓 明陵 雕塑 石雕 保护与发展
原文传递
四川南朝石刻“罐生莲台”图像研究
15
作者 董华锋 闫月欣 《考古学集刊》 2021年第1期188-214,共27页
在四川南朝晚期石刻造像上常见一种"罐生莲台"图像。这种图像是由罐形器和器内伸出的莲台两部分组成。通过比对相关材料可知,不应将"罐生莲台"图像视为普通的瓶花图像,二者之间存在诸多显著的差异。"罐生莲台&... 在四川南朝晚期石刻造像上常见一种"罐生莲台"图像。这种图像是由罐形器和器内伸出的莲台两部分组成。通过比对相关材料可知,不应将"罐生莲台"图像视为普通的瓶花图像,二者之间存在诸多显著的差异。"罐生莲台"图像应源自印度,自萧梁时传入四川后,迅速成为该区域造像体系中的新图样,一直延续至唐代。包括"罐生莲台"图像在内的诸多印度因素是推动四川南朝石刻造像创新发展并最终定型的重要动力。从来源上讲,由建康入益州是这些印度因素最重要的传播路线。不过,建康与益州两地南朝造像上的印度因素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可能是由两地佛教艺术不同的发展轨迹及其对外来文化因素的不同吸纳方式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石刻 罐生莲台 佛教考古 南朝
原文传递
南朝陵墓石刻的整体性保护与多样化展示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晨希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0-25,共6页
南朝陵墓石刻是重要的文化遗产,长久以来一直是南京、镇江和江苏省文保部门讨论的话题。基于南朝陵墓石刻的现状,应尝试实施整体性保护与展示,诸如构建完整的阐释体系,坚持"原址保护"的原则,兼顾保护效果和美学因素,并采取因... 南朝陵墓石刻是重要的文化遗产,长久以来一直是南京、镇江和江苏省文保部门讨论的话题。基于南朝陵墓石刻的现状,应尝试实施整体性保护与展示,诸如构建完整的阐释体系,坚持"原址保护"的原则,兼顾保护效果和美学因素,并采取因地制宜的多样化形式,展示陵墓原貌,更好地弘扬南朝石刻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保护 南朝陵墓石刻 阐释体系 整体性保护 原址保护 石刻博物馆 数字化展示
原文传递
丹阳三城巷(1)南朝陵墓石兽墓主身份及相关问题考订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志高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64,65-74,共11页
镇江丹阳云阳镇三城巷(1)神道石兽的墓主身份,以往先后有梁文帝、齐武帝、梁简文帝、齐明帝、齐宣帝、梁敬帝诸说,是争议最多的现存南朝陵墓神道石刻之一。根据文献记载、三城巷陵区排葬规律,这组石兽与三城巷(2)同属梁建宁陵陵园组成部... 镇江丹阳云阳镇三城巷(1)神道石兽的墓主身份,以往先后有梁文帝、齐武帝、梁简文帝、齐明帝、齐宣帝、梁敬帝诸说,是争议最多的现存南朝陵墓神道石刻之一。根据文献记载、三城巷陵区排葬规律,这组石兽与三城巷(2)同属梁建宁陵陵园组成部分,墓主更有可能是梁武帝萧衍祖父母萧道赐夫妇。其样式属于典型梁代风格,与丹阳陵口、三城巷(4)、南京狮子冲等处石兽肖似,推测制作于梁大同十二年(546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阳三城巷(1) 南朝陵墓石兽 建宁陵 萧道赐
原文传递
试析南朝陵寝制度的两大取向 被引量:3
18
作者 付龙腾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8-125,共8页
南朝陵寝制度建设大致有师古与任己两大取向,这于不同方面均有表现。陵墓石刻方面,有明暗两条线索表明其对汉晋文明进行了延袭,同时也以之为基础进行改造。墓葬形制与随葬品方面,从前朝制度获取灵感,并依丧葬观念的改变做出调整。壁画... 南朝陵寝制度建设大致有师古与任己两大取向,这于不同方面均有表现。陵墓石刻方面,有明暗两条线索表明其对汉晋文明进行了延袭,同时也以之为基础进行改造。墓葬形制与随葬品方面,从前朝制度获取灵感,并依丧葬观念的改变做出调整。壁画装饰方面,在特殊政治文化背景下于南朝初形成了"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拼镶壁画,却因时代的发展而于南朝末衰落并最终被陵寝制度体系所扬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 陵寝 石刻 墓葬形制 随葬品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拼镶壁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