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泥河湾盆地西白马营遗址1985-1986年出土的石制品
1
作者 周振宇 王法岗 关莹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6,共12页
西白马营遗址位于泥河湾盆地中部,于1985年调查发现并进行了试掘;次年正式发掘并获取了石制品、骨制品、动物化石等丰富的文化遗物。铀系法测年遗址距今约1.8万年,推测为临时石器加工场所。石器技术属于中国北方的小型石片石器传统。新... 西白马营遗址位于泥河湾盆地中部,于1985年调查发现并进行了试掘;次年正式发掘并获取了石制品、骨制品、动物化石等丰富的文化遗物。铀系法测年遗址距今约1.8万年,推测为临时石器加工场所。石器技术属于中国北方的小型石片石器传统。新的田野工作和测年数据表明,遗址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段。我们对1985年试掘及1986年正式发掘出土的石制品进行了类型划分及技术分析,并结合最新的年代测定结果,对遗址文化面貌及属性进行了重新厘定及研究成果重要性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盆地 旧石器时代晚期 西白马营遗址 石制品 技术
下载PDF
兴县碧村遗址石材初探
2
作者 王小娟 张光辉 《文物季刊》 2024年第2期84-95,共12页
碧村遗址是晋西高原距今4000年前后的一处大型石城聚落,石材使用范围广,主要作为高级别建筑用材。通过对采集石块样品的观察、测量和岩相鉴定分析,显示碧村先民主要选用块状的条石,其次是少量的卵石用于砌筑墙体。条石均为沉积岩类,以... 碧村遗址是晋西高原距今4000年前后的一处大型石城聚落,石材使用范围广,主要作为高级别建筑用材。通过对采集石块样品的观察、测量和岩相鉴定分析,显示碧村先民主要选用块状的条石,其次是少量的卵石用于砌筑墙体。条石均为沉积岩类,以长石砂岩类石材为主,其次是长石石英砂岩、杂砂岩、石英砂岩等;卵石岩性多样。碧村遗址所用石材均为就地取材,条石类石材取自遗址附近裸露的中生代三叠系的基岩层,卵石可能取自遗址附近的蔚汾河和黄河的河漫滩,以及河谷阶地的砾石层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村遗址 石材种类 石料来源
下载PDF
泥河湾盆地马圈沟遗址鱼咀沟1号地点2017-2018年发掘出土的石制品
3
作者 刘连强 蒲昱晓 +1 位作者 侯佳岐 王法岗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54,共15页
马圈沟遗址鱼咀沟1号地点位于泥河湾盆地东缘,大田洼台地的北坡,为该遗址最北的一处地点,2017-2018年发掘80 m2,发现7个文化层、4个化石层,发现207件石质标本和一部分动物化石。石制品152件,类型包括石锤、石核、石片、石器、残废品以... 马圈沟遗址鱼咀沟1号地点位于泥河湾盆地东缘,大田洼台地的北坡,为该遗址最北的一处地点,2017-2018年发掘80 m2,发现7个文化层、4个化石层,发现207件石质标本和一部分动物化石。石制品152件,类型包括石锤、石核、石片、石器、残废品以及备料等,其中石器包括刮削器、凹缺器、尖状器、钻器、砍砸器等,具有中国北方小石器工业的典型特征。原料主要为燧石(39.6%),其次是白云岩(27.5%)与硅质灰岩(19.3%),最后是玄武岩等其他岩类(13.6%)。遗址埋藏于早更新统泥河湾组的地层内,第4、第7文化层分别与马圈沟遗址第I、第III文化层对应,年代分别为距今155万年、166万年,整体年代处于距今166-150万年之间。该地点地层序列清晰,年代古老明确,文化层序众多,文化遗物丰富,进一步丰富了马圈沟遗址早更新世古人类的文化序列,为探索东亚地区早期人类的出现与演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盆地 马圈沟遗址 石制品 早更新世 小石器工业
下载PDF
重复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疗效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4
作者 彭忠帆 李云飞 +2 位作者 何涛 汤琪 张桃桃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47-352,共6页
目的分析重复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上尿路结石(UUC)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根据独立影响因素构建重复ESWL治疗UUC疗效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2月十堰市人民医院接受重复ESWL治疗的203例UUC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重复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上尿路结石(UUC)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根据独立影响因素构建重复ESWL治疗UUC疗效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2月十堰市人民医院接受重复ESWL治疗的203例UU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效果分为成功组(117例)和失败组(8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结石特征:结石体积(SV)、结石表面积(SA)、皮肤至结石距离(SSD)、结石最大CT值、平均结石密度(MSD)、结石异质性指数(SHI)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重复ESWL治疗UUC的独立预测因素,纳入有意义的变量(P<0.05)建立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递减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的效能,并进行内部验证。结果逐步回归显示,SV、SSD、MSD、SHI是重复ESWL治疗UUC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下面积(AUC)=0.793,95%CI:0.674~0.911;当最佳阈值为0.619时,其敏感度为77.1%,特异度为74.0%。DCA曲线在两条极端曲线之上。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χ^(2)=5.526,P=0.489),矫正C指数为0.746。结论SV、SSD、MSD、SHI是重复ESWL治疗UUC的独立预测因素,由上述指标建立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体外冲击波碎石 上尿路结石 列线图 平均结石密度 结石异质性指数 结石体积 皮肤至结石距离
下载PDF
天津蓟州区朝阳洞遗址2号地点发掘简报
5
作者 魏天旭 王春雪 +2 位作者 张雪微 王家琪 盛立双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320,共7页
朝阳洞遗址是天津市首个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该遗址在2015年旧石器专项调查中发现。2019年7-9月,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对其进行发掘。该遗址由1号地点和2号地点组成,1号地点出土了陶器、石制品和动物化石,... 朝阳洞遗址是天津市首个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该遗址在2015年旧石器专项调查中发现。2019年7-9月,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对其进行发掘。该遗址由1号地点和2号地点组成,1号地点出土了陶器、石制品和动物化石,2号地点仅出土了石制品。本文只研究2号地点出土的石制品,包括石片和石器。从石片特征判断,2号地点剥片技术为直接锤击法。石器的类型简单,只有刮削器和凹缺器两类,均以石片为毛坯。通过地质地层对比以及石器工业面貌,推测其年代应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朝阳洞遗址的发现不仅为构建天津地区旧石器时代的年代序列增添了新材料,而且对揭示该地区的早期人类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更新世 石制品 天津蓟州区 朝阳洞遗址
下载PDF
重庆老鼓楼衙署遗址强度劣化规律及渗水病害防治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仉文岗 王硕 +4 位作者 刘汉龙 林思成 杨阳 王鲁琦 张艳梅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36,共11页
为研究饱水作用下石质遗址的力学强度劣化特征,掌握地下水的渗流迁移路径,多尺度联合开展室内微观试验、宏观试验和现场渗水检测。微观试验包括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和孔隙度测试,宏观试验包括吸水试验和单轴抗压强度软化试验,现... 为研究饱水作用下石质遗址的力学强度劣化特征,掌握地下水的渗流迁移路径,多尺度联合开展室内微观试验、宏观试验和现场渗水检测。微观试验包括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和孔隙度测试,宏观试验包括吸水试验和单轴抗压强度软化试验,现场检测主要采用高密度电阻法对含水岩层成像分析。岩相鉴定结果表明:整体岩性为砂质泥岩,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黏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则此类岩石抗干湿循环能力差;砂质泥岩饱和系数在0.84~1.00之间,软化系数在0.55~0.65之间,属于工程地质软岩,高软化性是地层结构变形的主要原因;地表水作用下泥岩裸露并产生构造裂隙,部分岩石表面出现盐析病害,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坡体失稳变形;高密度电阻率法现场检测发现,地下水渗漏导致城墙遗址下呈现低阻带,电阻率在20Ω·m以下,主要为水渠渗水所致。建议对遗址地上和地下结构进行排水和防渗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质遗址 强度软化 渗水病害 电阻法
下载PDF
四川三星堆遗址蛇纹石质玉石器的石料来源
7
作者 肖倩 刘建成 +2 位作者 向芳 王运生 王奖臻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9-91,共13页
四川省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玉石器,为了确定三星堆遗址中蛇纹石质玉石器的原料来源,在研究成都平原周缘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三星堆遗址蛇纹石质玉石器和大玉料、湔江河道蛇纹岩样品及龙门山构造带的彭州大宝山地区蛇纹岩样品的宏... 四川省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玉石器,为了确定三星堆遗址中蛇纹石质玉石器的原料来源,在研究成都平原周缘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三星堆遗址蛇纹石质玉石器和大玉料、湔江河道蛇纹岩样品及龙门山构造带的彭州大宝山地区蛇纹岩样品的宏观特征、显微特征、矿物及岩石组合特征进行研究,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进行大玉料和彭州大宝山地区代表性蛇纹岩样品的化学成分测定,并与前人公布的三星堆蛇纹石质玉石器、彭州蛇纹岩的化学成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星堆蛇纹石质玉石器、大玉料、湔江河道和大宝山地区蛇纹岩样品在颜色、结构、构造、硬度、主要矿物组分和含量、化学成分特征等方面相同或相近。在综合分析蛇纹岩矿产资源、代表性岩石样品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古代史料,认为三星堆遗址蛇纹石质玉石器的石料应该主要来源于彭州大宝山地区的蛇纹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遗址 玉石器 蛇纹岩 彭州大宝山
下载PDF
纤维沥青碎石柔性下封层在沥青路面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袁战文 董杰 +2 位作者 詹易群 吴昊 靳石成 《北方交通》 2023年第8期26-30,共5页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和层间病害问题是其耐久性劣化的主要原因。以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层间病害防治技术为研究背景,对纤维沥青碎石柔性下封层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检测开展研究,依托工程铺筑了纤维沥青碎石柔性下封层试验段(包...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和层间病害问题是其耐久性劣化的主要原因。以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层间病害防治技术为研究背景,对纤维沥青碎石柔性下封层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检测开展研究,依托工程铺筑了纤维沥青碎石柔性下封层试验段(包括路基段和桥面段),验证了纤维沥青碎石柔性下封层的现场应用效果,完善了柔性下封层的施工工艺;并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对纤维沥青碎石柔性封层和传统同步碎石封层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纤维沥青碎石柔性下封层相比传统同步碎石封层有着更好的层间黏结能力,纤维沥青碎石柔性封层相对于传统同步碎石封层其成本仅增加了16%左右,但是其等效年度费用相比传统同步碎石封层减少了46%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沥青碎石柔性下封层 施工工艺 现场试验 同步碎石封层 全寿命周期成本
下载PDF
史前石城遗址保护与利用策略研究——以内蒙古赤峰市三座店遗址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宋晋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3年第1期62-70,共9页
石城作为一类特殊的史前文化遗产类型,由于远离核心文化区且规模有限,极易被忽视,但其区别于主流城址的独特体系意义和作为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贡献作用,必将成为未来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对象。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城作为一类特殊的史前文化遗产类型,由于远离核心文化区且规模有限,极易被忽视,但其区别于主流城址的独特体系意义和作为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贡献作用,必将成为未来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对象。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座店石城遗址为例,阐释其遗产价值,分析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从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3个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遗址保护措施和展示利用策略。解决的主要问题有:(1)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理清造成破坏的自然和人为原因,进而将遗址除险加固与动态监测相结合;(2)将保护拓展到遗址组群和周边环境,实现风貌整治、生态修复、环境治理与遗址数字化展示技术相结合,促进遗址保护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和谐共处;(3)探索了在城镇周边地区建设有吸引力、可持续的考古遗址公园的可能性,并据此提出区域性文化遗产联动发展策略。为北方地区史前石城遗址的保护利用提供了思路、策略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城 史前遗址 保护与利用 价值阐释 考古遗址公园
下载PDF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2015~2016年出土的石制品
10
作者 李三灵 杜水生 李占扬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5,共13页
灵井许昌人遗址2015、2016年共出土石制品1213件,光释光年代为距今约12.5~9万年。石制品原料以脉石英为主,以硬锤直接打击法进行剥片,出现少量高效率的盘状石核,工具有刮削器、锯齿刃器、尖状器、凹缺刮器、钻和砍砸器等,表现出中国北... 灵井许昌人遗址2015、2016年共出土石制品1213件,光释光年代为距今约12.5~9万年。石制品原料以脉石英为主,以硬锤直接打击法进行剥片,出现少量高效率的盘状石核,工具有刮削器、锯齿刃器、尖状器、凹缺刮器、钻和砍砸器等,表现出中国北方小石器工业的特点。许昌人所使用的压制法与西方旧石器文化中的压制法剥片技术不同,它仅仅是对优质脉石英原料强化利用时所使用的一种修理技术,和“指垫法”修理技术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井许昌人遗址 石制品 脉石英 压制技术
下载PDF
新疆托里县那仁苏墓地考古发掘简报 被引量:2
11
作者 阿里甫江·尼亚孜(文\绘图) 阿力木·阿卜杜(绘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7,F0002,F0003,共17页
2021年4至8月,为配合基本建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托里县那仁苏引水工程水坝淹没区发掘古墓葬72座、祭祀遗迹1处、殉马坑1座。根据墓葬形制、随葬器物等推断,M2、M4、M5代表的墓葬遗存属于阿凡纳谢沃文化铜石并用时期。此次发掘发现... 2021年4至8月,为配合基本建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托里县那仁苏引水工程水坝淹没区发掘古墓葬72座、祭祀遗迹1处、殉马坑1座。根据墓葬形制、随葬器物等推断,M2、M4、M5代表的墓葬遗存属于阿凡纳谢沃文化铜石并用时期。此次发掘发现国内最早的铁器、玛瑙、绿松石等遗物,不仅填补了塔城地区历史文化的诸多空白,也为探讨准噶尔盆地西缘人群和文化的变迁与演变提供了珍贵材料,对中亚地区与欧亚草原游牧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那仁苏 石堆墓 铜石并用时代 陨铁 珠饰 蛋形尖底罐
下载PDF
高原聚居与盆地城址:工具史视野下长江上游流域新石器聚落遗存的文化技术特色
12
作者 徐辉 夏海松 杨子龙 《华中建筑》 2023年第11期31-36,共6页
以“高原聚居与盆地城址”合一的视域审视新石器时代长江上游流域聚落遗存。通过对高原聚居遗存的考察,论述云贵高原聚落遗存中的“土木石墙”特征;通过对盆地城址遗存的考察,论述四川盆地聚落遗存中的“竹木泥墙”特征。揭示了新石器... 以“高原聚居与盆地城址”合一的视域审视新石器时代长江上游流域聚落遗存。通过对高原聚居遗存的考察,论述云贵高原聚落遗存中的“土木石墙”特征;通过对盆地城址遗存的考察,论述四川盆地聚落遗存中的“竹木泥墙”特征。揭示了新石器时代长江上游先民将采集狩猎与农业栽培经济相结合,产生了以干栏式、高台式为特色,半地穴式、地面式相结合的聚落居址空间,其空间格局具备同一性与均质性,并呈现出为满足生产生活功能的均质内聚性特征,反映了氏族集团的共同利益与集体意志,维系了氏族部落的生产生活秩序,是长江上游新石器时代文化技术体系的物化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聚居 盆地城址 聚落遗存 土木石墙 竹木泥墙
下载PDF
丹江口北泰山庙旧石器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35
13
作者 周振宇 王春雪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6-261,共16页
北泰山庙遗址位于汉水右岸第三级基座阶地。2006年11月—2007年1月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800m2,出土石制品277件,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石器。石器以大型为主,砍砸器和刮削器为主要类型;多采用锤击法加工石器。石制品面貌具... 北泰山庙遗址位于汉水右岸第三级基座阶地。2006年11月—2007年1月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800m2,出土石制品277件,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石器。石器以大型为主,砍砸器和刮削器为主要类型;多采用锤击法加工石器。石制品面貌具有中国南方旧石器主工业的特点。根据地貌、地层和文化面貌对比,推断遗址形成于中更新世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 丹江口 北泰山庙遗址 石制品 中更新世早期
下载PDF
甘肃省徐家城旧石器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锋 陈福友 +6 位作者 王辉 刘德成 王山 张东菊 李罡 张晓凌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9-227,共19页
徐家城遗址主要埋藏于水洛河右岸第二级阶地上覆的马兰黄土中,出土石制品5500余件、动物化石近600件,并筛选出大量碎屑(石/骨)等。遗址共有分4个文化层,包括第5,第4C,第4B和第4A文化层;各文化层石制品类型与技术相近,反映了中国北方石... 徐家城遗址主要埋藏于水洛河右岸第二级阶地上覆的马兰黄土中,出土石制品5500余件、动物化石近600件,并筛选出大量碎屑(石/骨)等。遗址共有分4个文化层,包括第5,第4C,第4B和第4A文化层;各文化层石制品类型与技术相近,反映了中国北方石片石器技术传统的特征。石制品以中、小型为主,包括搬入石材(7.1%)、石核(2.6%)、石片(24.6%)、断块(12.6%)、碎块/片(49.4%)、石器(3.2%)和无法分类者(0.4%);石器类型以边刮器、尖状器为主,石锥、砍砸器为重要类型,凹缺器、端刮器、锯齿刃器等较少且不典型。石器毛坯选择以片状为主,绝大多数为单面加工,加工程度较低。主要文化层第4B、第4C层为原地埋藏,据地貌、地层分析和AMS-14C年龄测定,推断其年龄在约36ka-43ka BP(未校正)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水洛河 徐家城 石制品 晚更新世晚期
下载PDF
陕西佳县石摞摞山遗址龙山遗存发掘简报 被引量:24
15
作者 张天恩 丁岩 +9 位作者 梁亚栋 史来兴 刘峰 史全平 齐文军 齐军 郑文斌 杜红艳 卫峰 臧中秋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3,共11页
石摞摞山遗址,位于陕西省佳县的一座名为石摞摞山及其附近区域,距离黄河约15公里,2003年7~10月对此遗址做了考古发掘。本次工作揭露遗址面积约900平方米,清理灰坑、窖穴93座、房址18座、陶窑1座,以及用石块包崖镶坡所筑的内外城... 石摞摞山遗址,位于陕西省佳县的一座名为石摞摞山及其附近区域,距离黄河约15公里,2003年7~10月对此遗址做了考古发掘。本次工作揭露遗址面积约900平方米,清理灰坑、窖穴93座、房址18座、陶窑1座,以及用石块包崖镶坡所筑的内外城墙、宽大的护城壕和保存较好的石砌护坡等遗迹;出土陶器、石玉器、骨器等遗物200多件。这些发现,为认识石摞摞山遗址的文化内涵和特征,为了解陕北及相邻地区的龙山时代及商时期考古学文化的面貌,以及陕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序列等等,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科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佳县 石摞摞山 石城 龙山文化
下载PDF
龙骨坡遗址第7水平层石制品新材料 被引量:6
16
作者 侯亚梅 李英华 +2 位作者 黄万波 徐自强 鲁娜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55-561,共7页
文章记述并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重庆巫山龙骨坡遗址出土于第7水平层的16件石制品,包括若干各具特色的工具类型,如原型手镐、原型薄刃斧、大型尖刃器、直刃砍砸器、凸刃砍砸器、长刃石刀、短刃石刀、刮削器、凿刃器等,反映出石器制作... 文章记述并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重庆巫山龙骨坡遗址出土于第7水平层的16件石制品,包括若干各具特色的工具类型,如原型手镐、原型薄刃斧、大型尖刃器、直刃砍砸器、凸刃砍砸器、长刃石刀、短刃石刀、刮削器、凿刃器等,反映出石器制作者明确的工作目标和为了达到目标所经历的一个又一个中间过程;说明了当时的人类对工具制作的具体需求和适当利用自然环境的事实。研究证据还体现了大约200万年前华南早期人类工具类型的多样性与特殊性,标志着中国早期人类在当时阶段所达到的技术发展水平。龙骨坡遗址很可能是东亚早期人类文化的一个发祥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骨坡 石制品 华南 早期人类
下载PDF
辽宁阜新查海遗址早期生业经济研究——来自石器表层残留物淀粉粒的证据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文婉 辛岩 +2 位作者 王海玉 靳桂云 杨晓燕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0-113,共4页
对查海遗址出土的4件石磨盘和石磨棒表层残留物进行的淀粉粒提取和分析表明当时人类的植物性食物较丰富,包括禾本科(Poaceae)植物种子和块根块茎类等,还有一些尚未能确定种属的植物,在各类植物中以禾本科植物最多。结合动物考古及炭化... 对查海遗址出土的4件石磨盘和石磨棒表层残留物进行的淀粉粒提取和分析表明当时人类的植物性食物较丰富,包括禾本科(Poaceae)植物种子和块根块茎类等,还有一些尚未能确定种属的植物,在各类植物中以禾本科植物最多。结合动物考古及炭化植物分析结果,推测狩猎采集经济在查海先民的生业经济中应占主要地位。同时,数量较多的狗尾草属植物淀粉粒的发现暗示查海遗址可能已经出现对这类植物的集中利用甚至是初期栽培活动。石器表层各类淀粉粒的数量比说明禾本科植物是查海遗址石磨盘和磨棒最主要的加工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海遗址 石器 淀粉粒 生业经济
下载PDF
泥河湾盆地三棵树旧石器遗址2008年试掘报告 被引量:10
18
作者 侯亚梅 刘扬 +1 位作者 李英华 刘慧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7-241,共15页
三棵树旧石器遗址发现于河北省阳原县东谷坨村东北部。2008年秋,该遗址经过小规模试掘,出土251件石制品及一些碎骨和牙化石。石制品包括石核、石片、工具和断块、碎片等;工具有刮削器、尖状器、端刮器、凹缺器、锯齿刃器、雕刻器、石锥... 三棵树旧石器遗址发现于河北省阳原县东谷坨村东北部。2008年秋,该遗址经过小规模试掘,出土251件石制品及一些碎骨和牙化石。石制品包括石核、石片、工具和断块、碎片等;工具有刮削器、尖状器、端刮器、凹缺器、锯齿刃器、雕刻器、石锥、石钻、鸟喙状器等。石制品以小中型为主,其原料主要为石英砂岩、石英、燧石、白云岩、玄武岩等,全部为就地取材。三棵树遗址与后沟遗址同处泥河湾层上部,处于后沟遗址下部和马梁遗址上部,时代属于中更新世中后期。该遗址的发现有助于探讨我国华北小石器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探索细石器文化传统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盆地 三棵树 旧石器时代 石制品 东谷坨石核
下载PDF
汉中盆地龙岗寺遗址第3地点出土的石制品 被引量:9
19
作者 夏文婷 王社江 +9 位作者 夏楠 鹿化煜 王先彦 孙雪峰 张红艳 张文超 卓海昕 邢路达 于青瑶 冯武明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29-541,共13页
汉中盆地梁山龙岗寺遗址地处秦岭南麓汉水上游,是我国发现较早的一处旧石器地点群。龙岗寺遗址第3地点位于汉江右岸第四级阶地之上。2014年2~6月,为了配合国家大遗址保护和龙岗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从根本上廓清龙岗寺旧石器遗存的... 汉中盆地梁山龙岗寺遗址地处秦岭南麓汉水上游,是我国发现较早的一处旧石器地点群。龙岗寺遗址第3地点位于汉江右岸第四级阶地之上。2014年2~6月,为了配合国家大遗址保护和龙岗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从根本上廓清龙岗寺旧石器遗存的石器工业面貌,我们对该地点进行了正式发掘,发掘面积36m2,出土不同类型的石制品4441件。龙岗寺第3地点石制品原料为来自于遗址附近河流阶地及河漫滩中的砾石,以石英为主,火成岩次之,石英岩、细砂岩和燧石等偶有使用。锤击法为主要剥片方法,存在少量砸击技术产品。石制品尺寸以小型为主。工具类型主要是以石片为毛坯加工而成的刮削器,有少量的尖状器和雕刻器。石器加工方向多为正向或反向。从出土石制品的情形看,龙岗寺第3地点石制品的面貌更接近于更新世期间华北地区常见的小型石片和修理小石片工具为主体的石器工业类型,这与以往对汉中盆地旧石器工业面貌为华南砾石石器传统的认识有较大的差距。遗址相关的地层年代学研究工作表明,龙岗寺第3地点埋藏石制品的地层堆积形成于距今120~70万年间,属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早期阶段。龙岗寺遗址第3地点及其出土的石制品为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汉中盆地旧石器遗址群的地层埋藏状况、遗址年代和石器工业内涵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中盆地 龙岗寺遗址第3地点 石制品 第四级阶地 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早期
下载PDF
鄂尔多斯乌兰木伦遗址石制品拼合研究及其对遗址成因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扬 侯亚梅 杨泽蒙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1-54,共14页
乌兰木伦遗址是继上世纪20年代发现萨拉乌苏和水洞沟遗址以来,在鄂尔多斯高原时隔近90年新发现的重要旧石器遗址。自2010年发现以来,该遗址已进行了5个年度的连续性发掘,发现了丰富的石制品、动物化石以及用火遗迹等。光释光和碳14年代... 乌兰木伦遗址是继上世纪20年代发现萨拉乌苏和水洞沟遗址以来,在鄂尔多斯高原时隔近90年新发现的重要旧石器遗址。自2010年发现以来,该遗址已进行了5个年度的连续性发掘,发现了丰富的石制品、动物化石以及用火遗迹等。光释光和碳14年代测定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活动的时间为距今5~6.5万年。本文对乌兰木伦遗址1号地点2010-2012年发掘出土的11934件石制品进行拼合研究,辨别出28个拼合组,含64件石制品,拼合率约为0.53%;其拼合形式可分为拼对(conjoin)和拼接(join)两种类型。石制品拼合组空间分布等相关信息显示,乌兰木伦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为原地埋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乌兰木伦遗址 石制品拼合 遗址成因 旧石器时代中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