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负压吸引清石鞘对复杂性肾结石患者肾功能及肾血流的影响
1
作者 张明路 李开利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联合负压吸引清石鞘(VMP)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76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行微通道PCNL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联合负压吸引清石鞘(VMP)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76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行微通道PCNL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VM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肾功能指标、肾血流指标、应激反应、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82.63±6.25)min、(6.85±1.15)d,均短于对照组的(98.74±7.89)min、(8.41±1.26)d,术中出血量为(61.32±5.89)mL,少于对照组的(80.41±6.87)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分别为(8.95±1.17)mmol/L、(87.04±7.34)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1.48±1.26)mmol/L、(97.74±7.89)μmol/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肾主动脉收缩峰值流速为(67.35±5.89)cm/s,快于对照组的(62.41±5.76)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皮质醇、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分别为(98.65±8.34)nmol/L、(228.63±20.35)ng/mL、(28.56±2.81)ng/L,均低于对照组的(113.29±11.54)nmol/L、(246.73±22.47)ng/mL、(34.63±3.15)n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结石清除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通道PCNL联合VMP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效果更佳,可缩短手术用时,进一步减轻机体创伤,利于保护患者肾功能及肾血流,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肾结石 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 负压吸引清石鞘 肾功能
下载PDF
负压吸引MPCNL一期治疗结石性脓肾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黄建荣 宋乐明 +5 位作者 刘泰荣 杜传策 姚磊 郭树林 钟久庆 叶章群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787-789,共3页
目的探讨微造瘘经皮肾镜负压吸引碎石清石鞘治疗结石性脓肾的价值。方法将182例结石性脓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91)和对照组(n=91),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微通道经皮肾镜(MPCNL)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肾微造瘘负压吸引碎石清石鞘进行治疗。结... 目的探讨微造瘘经皮肾镜负压吸引碎石清石鞘治疗结石性脓肾的价值。方法将182例结石性脓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91)和对照组(n=91),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微通道经皮肾镜(MPCNL)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肾微造瘘负压吸引碎石清石鞘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均一期手术治疗,对照组14例行一期造瘘,其余一期取石。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6%;观察组一期清石率为96.7%,对照组73.6%;观察组手术时间(54.5±14.5)min,对照组(70.2±11.7)min;观察组出血量(126.4±47.2)mL,对照组(321.6±82.5)mL;观察组住院天数(6.4±2.3)d,对照组(10.6±3.7)d。以上各项指标比较,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造瘘经皮肾负压吸引碎石清石鞘在一期治疗结石性脓肾中安全、经济、实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石性脓肾 负压吸引 负压吸引清石鞘 微通道经皮肾镜(MPCNL)
下载PDF
双套管结合负压吸引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 被引量:10
3
作者 蒙勇燕 曾四平 +3 位作者 管刚云 陈光 詹谊 何金参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23期2779-2781,2785,共4页
目的观察双套管结合负压吸引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方法将150例单侧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双套管组100例与对照组50例。双套管组采用双套管结合负压吸引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对照... 目的观察双套管结合负压吸引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方法将150例单侧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双套管组100例与对照组50例。双套管组采用双套管结合负压吸引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清石率、术后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天数、术后血红蛋白下降程度、术后发热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疼痛天数及血红蛋白下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双套管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发热发生率均少于或低于对照组,清石率高于对照组(均P <0. 05)。结论双套管结合负压吸引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确切,可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发热发生率,提高结石清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双套管 负压吸引
下载PDF
3种术式治疗直径>2 cm的肾结石疗效对比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杰 彭钺强 +2 位作者 赵鑫 昌亮亮 唐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2-327,共6页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输尿管软镜及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2 cm肾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采用经皮肾镜、输尿管软镜及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治...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输尿管软镜及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2 cm肾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采用经皮肾镜、输尿管软镜及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2 cm肾结石的90例患者(每组30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结果:经皮肾镜组手术时间为(54.1±22.7)min,输尿管软镜组为(53.9±27.0)min,短于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组的(81.0±28.2)min,有统计学差异(P<0.05)。输尿管软镜组术中出血量为(3.2±2.1)mL,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组为(5.7±4.5)mL,少于经皮肾镜组的(16.1±17.2)mL,有统计学差异(P<0.05)。输尿管软镜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2±0.5)d,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组为(1.5±1.7)d,短于经皮肾镜组的(6.4±5.2)d,有统计学差异(P<0.05)。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组住院费用为(2.3±0.4)万元,少于输尿管软镜组的(2.7±0.4)万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皮肾镜组为(2.6±0.7)万元,与其余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输尿管软镜组发热发生率为33.3%,高于经皮肾镜组的10.0%,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组为3.3%,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皮肾镜组肾盏撕裂出血发生率为3.3%,输尿管软镜组为0.0%,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组为0.0%,无统计学差异(P>0.05)。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组肾盂肾盏黏膜损伤发生率为3.3%,低于经皮肾镜组的26.7%和输尿管软镜组的40.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皮肾镜组肾周血肿发生率为3.3%,输尿管软镜组为0.0%,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组为0.0%,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皮肾镜组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为73.3%,输尿管软镜组为20.0%,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组为46.7%,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镜、输尿管软镜及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2 cm肾结石都是可选择的,经皮肾镜在清石率方面最有优势,但并发症发生率高且较严重。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清石率高于输尿管软镜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智能控压吸引系统安全高效值得推广应用,3种术式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 输尿管软镜 智能控压 吸引系统 肾结石
下载PDF
自制负压吸引输尿管导管在MPCNL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梁平 王亮 +2 位作者 李沙丹 赵友光 贾康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8年第9期821-823,共3页
目的探讨自制负压吸引输尿管导管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F6输尿管导管远端剪除,在前段管壁穿刺侧孔6个,制作成负压吸引输尿管导管。采用MPCNL治疗肾结石患者32例,术中先将自制输尿管导管插入后制造人工肾积... 目的探讨自制负压吸引输尿管导管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F6输尿管导管远端剪除,在前段管壁穿刺侧孔6个,制作成负压吸引输尿管导管。采用MPCNL治疗肾结石患者32例,术中先将自制输尿管导管插入后制造人工肾积水,成功建立经皮肾工作通道后,将自制输尿管导管连接负压吸引器后行MPCNL。统计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清除率。结果 3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0~110 min,平均73 min。2例出现术后发热(6.3%),未发生输尿管损伤及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29例一次性取尽结石,结石清除率90.6%。结论 MPCNL术中应用自制负压吸引输尿管导管治疗肾结石安全有效,具有术后并发症少、结石清除率高等优点,并且制作简便快捷,无附加医疗费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导管 肾穿刺 取石术 负压吸引 肾结石
下载PDF
负压吸引在脓肾患者二期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彭毅 杜恒彬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在脓肾患者二期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7年8月我院70例合并脓肾的上尿路结石患者,均先采用造瘘引流脓液并使用敏感抗生素或经验性使用抗生素,后行二期PCNL术,依据结石最大直径与结...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在脓肾患者二期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7年8月我院70例合并脓肾的上尿路结石患者,均先采用造瘘引流脓液并使用敏感抗生素或经验性使用抗生素,后行二期PCNL术,依据结石最大直径与结石类型分为负压吸引组(n=36)和常规组(n=34),记录两组手术一般资料,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并记录两组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负压吸引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血清BUN、SCr、CRP、PCT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负压吸引组上述指标升高幅度小于常规组(P<0.05);负压吸引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2周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负压吸引组术后发热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负压吸引应用于脓肾患者二期PCNL术中,具有安全、有效、结石清除率高等优势,且能减少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降低炎症水平及发热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吸引 脓肾 二期 经皮肾镜取石术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使用负压清石鞘对经皮肾镜碎石术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加桥 余虓 +8 位作者 姚炜敏 李聪 崔磊 卫超 吴维松 依日夏提江·阿米尔 杨帆 郭小林 王少刚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56-158,161,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负压清石鞘是否可以降低经皮肾镜碎石术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行单通道(F20)经皮肾镜碎石术的226例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使用负压清石鞘分为负压组(n=85)... 目的探讨使用负压清石鞘是否可以降低经皮肾镜碎石术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行单通道(F20)经皮肾镜碎石术的226例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使用负压清石鞘分为负压组(n=85)及对照组(n=141)。所有手术均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建立F20经皮肾通道。统计所有患者基本资料、手术相关参数、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负压组患者年龄大于对照组[(55.00±10.01)vs.(51.95±12.83)岁,P=0.138]。负压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比、BMI、术前尿培养阳性史比例、结石大小、手术时间等均无统计学差异。负压组术后全身系统炎症综合征(SIRS)或脓毒血症(sepsis)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35%vs.9.93%,P=0.031),且负压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更短[(5.035±1.742)vs.(5.823±2.370)d,P=0.004]。结论采用负压清石鞘可以降低经皮肾镜碎石术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碎石术 手术后并发症 感染 负压吸引
下载PDF
双鞘负压吸引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白灿 晏鑫 +5 位作者 司鹏辉 曹远飞 库尔班·托合提 吴中华 王行环 刘同族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023-1027,共5页
目的探讨双鞘负压吸引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0年7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139例行MPCNL治疗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即双鞘负压... 目的探讨双鞘负压吸引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0年7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139例行MPCNL治疗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即双鞘负压吸引组(术中采用双鞘负压吸引)72例与非负压鞘组(术中采用非负压鞘)6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及围手术期指标。结果双鞘负压吸引组和非负压鞘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46.72±9.55)min和(57.22±11.31)min,一期清石率分别为83.33%和70.15%,血尿素氮水平分别为(5.07±1.65)mmol/L和(5.75±1.83)mmol/L,术后血白细胞计数分别为(9.45±2.46)×10^(9)个/L和(10.71±3.14)×10^(9)个/L,患者术后发热发生率分别为1.39%和11.94%,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其余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鞘负压吸引M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安全、有效,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感染并发症、提高清石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鞘负压吸引 经皮肾镜碎石术 肾结石 钬激光
下载PDF
负压吸引鞘在感染性肾结石PCNL术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4
9
作者 曾繁浩 颜汝平 +1 位作者 张克 李祥孟 《云南医药》 2021年第5期407-409,433,共4页
目的分析负压吸引鞘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治疗感染性肾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0例行经皮肾镜治疗感染性肾结石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2组,负压吸引鞘组(A组)和Peel-away组(B组),比较2组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长、术后发... 目的分析负压吸引鞘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治疗感染性肾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0例行经皮肾镜治疗感染性肾结石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2组,负压吸引鞘组(A组)和Peel-away组(B组),比较2组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长、术后发热(T>38.5℃)情况、炎症指标(白细胞、感染三项)、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手术时长A组(40.2±2.1)min,B组(60.7±3.6)min;A组住院时间(5.4±0.7)d,B组(6±0.9)d;术后发热A组9例,B组23例;术后A组炎症指标均低于B组;A组结石清除率为97.1%,B组结石清除率为90.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吸引鞘在经皮肾镜治疗感染性肾结石中,具有安全、有效、结石清除率高、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肾结石 经皮肾镜取石术 负压吸引
下载PDF
负压吸引清石鞘辅助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及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林川 王海波 +2 位作者 章久武 吴涛 权良明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8期768-772,共5页
目的 探讨负压吸引清石鞘辅助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应用于肾结石的治疗效果,分析术后并发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并行PCNL术的肾结石病人260例,根据术中是否应用负压清石鞘分为负压吸引组(118例)与对照组(14... 目的 探讨负压吸引清石鞘辅助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应用于肾结石的治疗效果,分析术后并发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并行PCNL术的肾结石病人260例,根据术中是否应用负压清石鞘分为负压吸引组(118例)与对照组(142例),统计两组基线资料、围术期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根据术后是否并发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重新校正两组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肾结石病人PCNL术后并发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结石位置、结石长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结石清除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负压吸引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压吸引组和对照组术后血常规异常发生率分别为6.78%、17.61%,全身系统炎症综合征(SIRS)发生率分别为5.08%、14.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5 kg/m^(2)(OR=4.329)、合并糖尿病(OR=3.096)、结石直径≥3.0 cm为影响肾结石病人PCNL术后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05,P<0.05),负压吸引清石鞘为肾结石病人PCNL术后并发感染的保护因素(OR=0.305,P<0.05)。结论 负压吸引清石鞘辅助PCNL术应用于肾结石病人,能够明显降低病人术后感染发生率,有利于术后快速恢复。BMI≥25 kg/m^(2)、伴糖尿病、结石直径≥3.0 cm为术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负压吸引清石鞘 经皮肾镜取石术 疗效 术后感染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微通道联合负压吸引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丽祯 欧阳惠娴 +2 位作者 陈洁仪 龙兆麟 黄韬 《广州医药》 2018年第4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吸引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确诊鹿角形肾结石并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病例138例;根据通道大小、有无负压吸引装置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6...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吸引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确诊鹿角形肾结石并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病例138例;根据通道大小、有无负压吸引装置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6例,采用20F微通道联合持续负压吸引,对照组72例,采用22F标准通道,无负压吸引。比较两组的术中生命体征变化、肾盂内压力以及术后发热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术中血压和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肾盂内压力以及术后发热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通道联合负压吸引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可以有效降低肾盂内压力,有效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减少术后发热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 负压吸引 微通道 术中护理
下载PDF
微通道经皮肾镜一期联合逆行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疗效及血液指标观察
12
作者 金晓华 范波 +4 位作者 朱海亮 丁琪 曹程 范志江 屠文健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85-389,共5页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一期联合逆行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效果及血液指标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1月医院采用微通道经皮肾镜一期联合逆行输尿管软镜治疗的3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资料,纳入A组,同期采用可弯曲负压...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一期联合逆行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效果及血液指标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1月医院采用微通道经皮肾镜一期联合逆行输尿管软镜治疗的3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资料,纳入A组,同期采用可弯曲负压吸引鞘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的3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资料,纳入B组。查阅患者资料,记录研究所需结果资料,包括: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血液指标(血红蛋白下降值、红细胞压积下降值、C反应蛋白、血白细胞值及血肌酐值)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及C反应蛋白值高于B组,术后住院天数较B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红细胞压积下降值、血白细胞值、血肌酐值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通道经皮肾镜一期联合逆行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相较可弯曲负压吸引鞘联合输尿管软镜,虽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幅度高、住院时间长,但结石清除率更高,效果更好,血液指标变化在安全范围,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肾结石 经皮肾镜取石术 输尿管软镜 可弯曲负压吸引鞘 结石清除率 血液指标
下载PDF
微造瘘经皮肾镜吸引清石系统结合超声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观察
13
作者 陈杲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707-709,共3页
目的探讨微造瘘经皮肾镜吸引清石系统结合超声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108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54例,观察组采取微造瘘经皮肾镜吸引清石系统结合超声治疗,对照组常规开放手术取... 目的探讨微造瘘经皮肾镜吸引清石系统结合超声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108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54例,观察组采取微造瘘经皮肾镜吸引清石系统结合超声治疗,对照组常规开放手术取石,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取石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取石率分别为100%、96.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9,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微造瘘经皮肾镜吸引清石系统结合超声治疗鹿角形肾结石效果显著,较开放手术出血量小,手术及出院时间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造痿 经皮肾镜吸引清石系统 超声检查 肾结石
下载PDF
输尿管软镜联合可弯曲负压吸引鞘治疗直径2~3 cm肾结石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谢恩杰 吴杰民 黄毅彬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3期2854-2856,共3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联合可弯曲负压吸引鞘治疗直径2~3 cm肾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安溪县医院收治的240例直径2~3 cm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输尿管软镜组(RIRS组)、输尿管软镜联合...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联合可弯曲负压吸引鞘治疗直径2~3 cm肾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安溪县医院收治的240例直径2~3 cm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输尿管软镜组(RIRS组)、输尿管软镜联合可弯曲负压吸引鞘组(联合组)和经皮肾镜组(PCNL组)。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术后血尿时间和感染发生率、术后平均血红蛋白下降量。结果:联合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较其他两组长,但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78、47.35,P<0.05);术中失血量、术后平均血红蛋白下降量较RIRS组无明显差异,但明显少于PCNL组。联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其他两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19,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联合可弯曲负压吸引鞘治疗直径2~3 cm肾结石的效果优于输尿管软镜手术,并发症少于经皮肾镜手术,具有结石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可弯曲负压吸引鞘 经皮肾镜碎石术 肾结石 结石清除率
下载PDF
负压清石技术联合肾上盏穿刺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
15
作者 王珂 韩成贤 +3 位作者 陈汉轩 王亚绒 李兆民 郑伟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24年第4期577-581,共5页
目的探讨负压清石技术联合肾上盏穿刺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行PCNL手术中结石负荷接近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 目的探讨负压清石技术联合肾上盏穿刺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行PCNL手术中结石负荷接近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于PCNL手术中应用负压清石技术联合肾上盏穿刺,对照组于PCNL手术中应用常规的可撕开鞘经肾中盏或肾下盏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肾功能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石时间、术中肾盂内压力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石清除率较对照组升高(均P<0.05)。术后7 d两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皮质醇(COR)及去甲肾上腺素(NE)等肾功能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均较术前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的各肾功能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中、术后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PCNL手术中应用负压清石技术联合肾上盏穿刺不仅能够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损伤及肾盂内压力,提高结石清除率,还可有效减轻患者的肾损伤及氧化应激反应,且有降低并发症发生的趋势,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负压吸引 经皮肾镜取石术 肾上盏
原文传递
自制T型负压吸引鞘应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可行性分析
16
作者 李斌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第17期59-61,共3页
目的:自制T型负压吸引鞘应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肾结石患者,采用患者自愿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的治疗为经皮肾镜取石术,观察组的治疗将自制T型负压吸引鞘应... 目的:自制T型负压吸引鞘应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肾结石患者,采用患者自愿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的治疗为经皮肾镜取石术,观察组的治疗将自制T型负压吸引鞘应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观察组的排石时间要短于对照组,排石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但是观察组的降幅要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T型负压吸引鞘应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的疗效确切,可以保证较高的清石率,并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体现出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制T型负压吸引鞘 经皮肾镜取石术 肾结石
下载PDF
微造瘘经皮肾镜吸引清石系统结合超声在治疗鹿角形肾结石中的价值 被引量:20
17
作者 宋乐明 范地福 +8 位作者 杜传策 刘泰荣 杨忠圣 钟久庆 彭光华 胡敏 姚磊 彭作锋 朱伦锋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4-258,共5页
目的探讨微造瘘经皮肾镜吸引清石系统结合超声在治疗鹿角形肾结石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1年4月302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8例,女144例。年龄3.5~65.0岁,平均41.0岁。合并集合系统积水216例,合并集... 目的探讨微造瘘经皮肾镜吸引清石系统结合超声在治疗鹿角形肾结石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1年4月302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8例,女144例。年龄3.5~65.0岁,平均41.0岁。合并集合系统积水216例,合并集合系统积脓37例;34例有开放取石手术史。患者均应用微造瘘经皮肾镜吸引清石系统结合超声治疗。硬膜外或全麻下,俯卧位,肾脏不固定,术中应用B超引导穿刺建立14—16F通道,利用硬质工作鞘活动灵活的特点,在连续大流量灌注持续低负压吸引下,采用100w钬激光碎石,术中结合B超引导同步吸引取石。结果302例均成功建立通道,共建立通道329个。291例一期手术,11例合并集合系统积脓行造瘘后二期取石。手术采用单通道280例(92.7%)、双通道17例(5.6%)、三通道5例(1.7%);低位人路通道322个(97.9%),高位入路通道7个(2.1%)。平均每个通道建立时间3.2rain,平均取石时间55.4min。一期结石清除率为89.7%(271/302),单通道一期结石清除率为90.0%(252/280),ESWL或二期经皮肾镜手术后结石清除率为98.0%(296/302)。输血11例(3,6%),术后介入治疗4例(1.3%),术后发热25例(8.3%),无周围脏器损伤,无死亡病例。结论微造瘘经皮肾镜吸引清石系统结合超声治疗鹿角形肾结石,工作鞘活动度大,取石方便灵活。术中应用超声引导快速、安全、准确,通道设计更合理,能够提高单通道一期清石率,手术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取石术 微造瘘 吸引 超声 鹿角形肾结石
原文传递
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负压吸引清石鞘在复杂性肾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18
作者 刘聪 陈冰 +1 位作者 周文杰 胡振兴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第3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负压吸引清石鞘在复杂性肾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微通道经皮肾镜取...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负压吸引清石鞘在复杂性肾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观察组患者采取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负压吸引清石鞘,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前肾功能(Vmax、尿素氮、血肌酐)、肾血流指标(RI、S/D)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手术后,两组患者的尿素氮、血肌酐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的Vmax、RI、S/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二次手术率和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结石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腹腔脏器损伤、术后出血、腹膜后血肿和感染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负压吸引清石鞘在复杂性肾结石治疗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清石率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二次手术率低,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实施,但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还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的手术方式,以进一步保证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 负压吸引清石鞘 复杂性肾结石 应用价值
原文传递
负压吸引在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效强 张晓静 +4 位作者 徐月秀 潘爱民 刘鹏 武迪 袁荫田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6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负压吸引的应用及其可行性。方法 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对肾结石及上段输尿管结石72例患者按床号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单号)33例采用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实验组(双号)39例,采用获得国家专利的自... 目的探讨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负压吸引的应用及其可行性。方法 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对肾结石及上段输尿管结石72例患者按床号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单号)33例采用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实验组(双号)39例,采用获得国家专利的自制能连接负压吸引装置的碎石通道行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术中连接负压吸引,记录术中肾盂压力、碎石取石时间、术后患者体温变化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肾盂压力、碎石取石时间(结石体表面积/开始碎石取石到取石结束时间)、术后平均体温及发热持续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肾盂适当低压能减少术后发热发生率及持续时间。自制负压吸引碎石通道能降低肾盂内压并提高碎石取石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经皮肾镜 微创 负压吸引 钬激光
原文传递
负压清石辅助工具在复杂性肾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
20
作者 张加桥 许楚瓯 +5 位作者 钟明亮 乾孝园 吴维松 余虓 陈忠 王少刚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负压清石辅助工具配合钬激光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1年7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单通道(F20)经皮肾镜取石术的96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资料。根据术中... 目的:探讨负压清石辅助工具配合钬激光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1年7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单通道(F20)经皮肾镜取石术的96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应用负压清石辅助工具分为负压组(47例)和对照组(49例)。所有手术均采用超声引导经12肋下或11肋间穿刺目标盏或结石,建立20F经皮肾手术通道,并采用钬激光碎石。统计所有患者基本资料、手术相关参数、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负压组患者年龄大于对照组。负压组与对照组的性别、体重指数(BMI)、是否合并糖尿病、术前尿培养阳性史占比、结石最长径、手术时长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输血率、结石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负压组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12%vs 16.33%,P=0.042),且负压组术后恢复时间更短[(5.04±1.37) d vs (6.16±1.51) d,P<0.01]。负压组术后血常规白细胞基本正常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95.74%vs 73.47%,P=0.004),多因素分析显示使用负压清石辅助工具是术后血常规白细胞正常与否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复杂性肾结石,应用负压清石辅助工具有助于减少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从而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取石术 手术后并发症 感染 负压吸引 复杂性肾结石 鹿角形结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