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and sulfur fixing of cleaned coal logs 被引量:1
1
作者 林愉 林群 +1 位作者 唐军 刘同成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06年第1期91-95,共5页
As special cylindrical briquettes of coal for long distance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and directly cleaned combustion the cleaned coal logs should possess two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portation in pipeline and cleaned co... As special cylindrical briquettes of coal for long distance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and directly cleaned combustion the cleaned coal logs should possess two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portation in pipeline and cleaned combustion. In order to make cleaned coal logs a rational technology for manufacturing, cleaned coal logs was designed and compound sulfur fixing binders with high effects of binding and sulfur-fixing was selected and combined. In addition, by means of characteristic experiments of strength, wear, waterproof and sulfur-fixing five different cleaned coal logs made with different compound sulfur fixing binders in different compaction conditions was tested and measured.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f cleaned coal logs was reasonable and the combination of compound sulfur fixing binders was scientific. Cleaned coal logs made up with the fourth group of coal mixture had high strength, good waterproof property, efficient sulfur-fixing, good characteristic of transportation, and achieved th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 for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and sulfur fix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eaned coal log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sulfur fixing
下载PDF
Clean Coal Technologies in China: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被引量:47
2
作者 Shiyan Chang Jiankun Zhuo +2 位作者 Shuo Meng Shiyue Qin Qiang Yao 《Engineering》 SCIE EI 2016年第4期447-459,共13页
Coal is the dominant primary energy source in China and the major source of greenhouse gases and air pollutants. To facilitate the use of coal in an environmentally satisfactory and economically viable way, clean coal... Coal is the dominant primary energy source in China and the major source of greenhouse gases and air pollutants. To facilitate the use of coal in an environmentally satisfactory and economically viable way, clean coal technologies (CCTs) are necessary. This paper presents a review of rec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four kinds of CCTs: coal power generation; coal conversion; pollution control; and 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It also outlines future perspectives on directions for technology re 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This review shows that China has made remarkable progress in the R&D of CCTs, and that a number of CCTs have now entered into the commercialization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ean coal technologies Power generation coal conversion Pollution control 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下载PDF
Advanced Strategies to Mobilize Crop Residue to Replace Coal in India
3
作者 Shahabaddine Sokhansanj Yogender Kumar Yadav +3 位作者 Anthony Lau   Yadvika Kanishk Verma Nitin Karwasra 《Journal of Sustainable Bioenergy Systems》 2023年第2期57-72,共16页
Various published data show the amount of crop residue available annually in India may range from a low of 90 to a high of 180 million tonnes. Different types of crop residue are collected from farmers depending on th... Various published data show the amount of crop residue available annually in India may range from a low of 90 to a high of 180 million tonnes. Different types of crop residue are collected from farmers depending on the geography and crop pattern for instance, in north India rice straw and cotton stalks are collected while in central India soya husk and sugarcane tops are collected. Baling and transporting straw from the field, though appear to be an option for safe disposal, will be feasible only when alternate, effective and economically viable usage methods are identified and facilities and infrastructure for ex-situ management methods are created. One immediate short term use of the residue is to replace 5% - 7% of the 670 million tonnes of coal India currently consumes to generate power. The farmers will benefit from the sale of their excess crop residue. The scheme will reduce pollution due to residue burning practices. Replacing coal will cut the GHG emissions. The challenge is to mobilize the crop residue collection and timely delivery to power plants. The data and calculations in this monogram show that it is economical for the farmer to remove the crop residue from the field quickly by using modern balers, to pelletize the biomass in small-scale distributed pellet plants, to store pellets in the modern steel bins and finally to deliver the pellets to coal plants by using rail transport. The delivered cost is estimated at around Rp 6.78/kg. The Government of India encourages the power plants to pay at least Rp 10/kg for the delivered biomass in the form of pellets. The current monogram analyzes the organization of an efficient supply chain in the State of Haryana India to ensure a sustainable modern enterpri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IA PELLETS Power Plant coal Ag pellets Supply Chain LOGISTICS storage Bins Rail Transport Cost Estimates GHG Emissions INFRASTRUCTURE
下载PDF
全清洁能源下的高品质矿区能源系统配置优化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梁睿 李嘉翔 +4 位作者 巩敦卫 黄宏旭 梁凯泽 刘海龙 李晓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69-1679,共11页
面向“30·60”双碳目标,矿区能源利用方式的绿色、经济、高效转型成为我国能源革命的迫切需求。西部矿区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但仍面临着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困难,电力设备投资成本高、利用率低以及外送输电通道有限的困... 面向“30·60”双碳目标,矿区能源利用方式的绿色、经济、高效转型成为我国能源革命的迫切需求。西部矿区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但仍面临着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困难,电力设备投资成本高、利用率低以及外送输电通道有限的困难。为提升矿区用能清洁化程度,提升矿区能源供给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增强矿区对外部电网的支撑能力,提出全清洁能源下的高品质矿区能源系统(High-quality Coal Mine Energy System,HCMES)及其配置优化方法。首先,考虑西部矿山综合能源系统的负荷特点与伴生能源利用,结合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废弃矿井抽水蓄能,构建全清洁能源下的HCMES架构。其次,考虑到矿区生产全流程负荷的需求响应能力,考虑系统的能量平衡约束,提出全清洁能源下的高品质矿区能源系统优化配置模型。最后,以系统年平均综合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将原问题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求解生成高品质矿区能源系统优化配置方案。以我国西部某年产煤量1200万t的矿区实际数据为实例,验证所提模型与方法的有效性,并分析可再生能源出力与生产负荷需求不确定性对系统优化配置结果的影响。算例仿真设置了4种矿区能源系统配置方式:不配置储能、配置抽水蓄能、配置电化学储能、配置抽水蓄能(不外购电能)。结果表明,所提出的HCMES相较于其他配置方式可减少电气一次设备投资11.11%,相较于方式3可降低年平均综合成本7.91%,且最多可减少矿区生产用能总二氧化碳排放量91.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清洁能源 伴生能源利用 废弃矿井抽水蓄能 矿山综合能源 配置优化
下载PDF
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清仓机器人位姿识别方法
5
作者 李贵虎 高贵军 +1 位作者 李军霞 贾雪峰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06,共8页
煤矿水仓巷道光照强度不均匀且结构化特征明显,传统基于视觉的机器人位姿识别方法识别不准确,而单一的机器人定位技术如自适应蒙特卡洛(AMCL)方法随着清仓机器人的长时间运行,输出的位姿信息存在较大累计误差,易出现煤泥清理不干净、与... 煤矿水仓巷道光照强度不均匀且结构化特征明显,传统基于视觉的机器人位姿识别方法识别不准确,而单一的机器人定位技术如自适应蒙特卡洛(AMCL)方法随着清仓机器人的长时间运行,输出的位姿信息存在较大累计误差,易出现煤泥清理不干净、与两侧巷道发生碰撞的情况。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多传感器融合清仓机器人位姿识别方法。首先搭建多传感器融合算法框架,建立里程计、惯性测量装置、激光雷达数据采集模型;其次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原理,以惯性测量装置角度信息建立观测方程,结合里程计位姿信息,得到第1次融合的清仓机器人位姿矩阵,利用激光雷达的位置信息与之前的位姿矩阵进行迭代,得到第2次融合的清仓机器人位姿矩阵;最后采用互补滤波算法对融合后的清仓机器人位姿矩阵进行处理,输出最终的清仓机器人位姿矩阵。实验结果表明:在直线位姿识别中2次的最大位置误差为0.04 m,最大姿态角误差为0.05 rad;在模拟巷道实验中的最大位置误差为0.1 m,最大姿态角误差为0.085 rad;与AMCL方法相比,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清仓机器人位姿识别方法在减少清仓机器人运行过程中的累计误差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水仓清理 清仓机器人 机器人位姿识别 多传感器融合 扩展卡尔曼滤波 煤泥自主清理
下载PDF
高瓦斯厚煤层综采工作面推进速度影响下的瓦斯运–储区交叉融合机理 被引量:3
6
作者 赵鹏翔 张文进 +3 位作者 李树刚 卓日升 林海飞 索亮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405-3419,共15页
裂隙结构具有复杂性和不规则性,对上覆岩层卸压瓦斯的运移和储集具有决定性影响。为了确定高瓦斯厚煤层综采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瓦斯运移区和储集区交叉融合的动态变化对瓦斯赋存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推进速度下上覆岩层中的瓦斯运储规律,采用... 裂隙结构具有复杂性和不规则性,对上覆岩层卸压瓦斯的运移和储集具有决定性影响。为了确定高瓦斯厚煤层综采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瓦斯运移区和储集区交叉融合的动态变化对瓦斯赋存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推进速度下上覆岩层中的瓦斯运储规律,采用二维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分析覆岩裂隙分布特征和瓦斯运–储区的几何变化规律,探究不同推进速度下运–储区随周期来压交叉融合的变化特征,并以工作面推进速度为关键参数,建立瓦斯运–储区的推速效应量化表征模型,揭示推进速度影响下瓦斯运–储区的对称周期性构建机制。结果表明,瓦斯的运–储区内外边界和运–储交界分别位于裂隙开合度和贯通度的突变区域,随着推进速度的增大,运–储区边界从采空区中部向两侧缩减;随着工作面推进,瓦斯储集区逐渐过渡成为运移区,两区域范围相互交叉融合,整个过程中运–储区在循环“构建—破坏—构建”,最终形成完整的对称椭圆抛物带状的覆岩裂隙场;裂隙熵的变化随工作面的推进先增大后减小,裂隙率的变化随工作面的推进分别经历了2次增大和减小,表明瓦斯运移区和储集区随工作面推进呈“初次形成—交叉融合—区域分离扩大”的动态变化;此外,在采动裂隙椭抛带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瓦斯运–储区推速效应量化表征模型,建立瓦斯运–储区边界及状态判定流程,揭示推进速度影响下的瓦斯运–储区交叉融合演化机理和对称形态的周期性构建机制,为研究采空区卸压瓦斯分布和实现瓦斯富集区定向精准抽采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瓦斯厚煤层 推进速度 覆岩裂隙 瓦斯运–储区 交叉融合
下载PDF
高比例风电渗透下考虑长短期储能的源-储-输联合规划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郑扬威 江岳文 张金辉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71,共9页
目前,世界各国正处于清洁能源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未来,随着风电比例的增加,以功率调节为主的储能技术将难以满足高比例风电渗透下长时间尺度的系统需求,亟需统筹优化短时功率和长期能量的双重调节。在源-储-输联合规划模型的基础上,... 目前,世界各国正处于清洁能源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未来,随着风电比例的增加,以功率调节为主的储能技术将难以满足高比例风电渗透下长时间尺度的系统需求,亟需统筹优化短时功率和长期能量的双重调节。在源-储-输联合规划模型的基础上,考虑长短期储能的相互配合,提出了以系统综合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优化模型。结合负荷数据刻画不同风速变化的极端场景,重点对比分析了不同风荷匹配类型下源-储-输的规划结果。算例结果表明,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过程中,所提联合优化模型能提高电网整体的经济效益,对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能源转型 高比例风电渗透 源-储-输联合规划 长短期储能 极端场景
下载PDF
煤基功能碳材料的合成及储能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永 杨琪 +2 位作者 邵渊 曾友 邱介山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522-3541,共20页
煤及其热加工转化的衍生品煤沥青等是重要的化工资源,基于分子化学工程的技术方法和多维碳材料工程的新理念,发展煤基功能碳材料是实现煤炭资源清洁高效高值利用的有效途径。煤炭及煤沥青在分子层面呈现稠环芳烃特性,可通过物理外场(微... 煤及其热加工转化的衍生品煤沥青等是重要的化工资源,基于分子化学工程的技术方法和多维碳材料工程的新理念,发展煤基功能碳材料是实现煤炭资源清洁高效高值利用的有效途径。煤炭及煤沥青在分子层面呈现稠环芳烃特性,可通过物理外场(微波、等离子体等)强化作用,利用分子化学裁剪、杂化改性、界面组装等技术手段,实现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煤基功能碳材料的可控合成,将推动煤基功能碳材料的储能应用。介绍了煤及其热加工转化衍生品的来源、种类及理化性质,系统总结了数种煤基功能碳材料如碳点、炭纤维、碳纳米管、石墨烯、炭纳米片、多孔炭、炭气凝胶、泡沫炭等的制备方法及优缺点;重点介绍了硬炭、软炭、多孔炭、杂原子掺杂炭等煤基功能碳材料的储能应用,突出了碳层取向调控、杂原子掺杂、限域空间构筑等技术策略在提升碳材料离子存储性能方面的重要作用;介绍了煤基功能碳材料与过渡金属或过渡金属化合物有机耦合制备复合材料的方法,诠释了煤基碳源之性质与高容量且体积变化明显的碳电极材料之结构性能间的本征构效关系;讨论了煤基功能碳材料面临的可控度低、前驱体分子结构演变复杂、合成方法优化等问题。基于分子化学工程理念及过程强化技术的发展,讨论了煤基功能碳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功能碳材料 储能 煤化工资源清洁高效利用 多维碳材料工程 分子化学工程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发展技术路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文钢 《中外能源》 CAS 2023年第10期7-13,共7页
我国黄河流域拥有9个工业和能源大省(区),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体系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也面临着碳排放总量和环境保护的严峻挑战。在黄河流域加快发展氢能产业,是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应对... 我国黄河流域拥有9个工业和能源大省(区),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体系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也面临着碳排放总量和环境保护的严峻挑战。在黄河流域加快发展氢能产业,是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措施。近年来黄河流域各省区都发布了氢能产业规划,同时推出部分鼓励政策,推动氢能产业迈入规模化、商业化应用。黄河流域具备发展氢能的综合条件,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应用场景、央企资源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但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和制约,如各省区氢能发展缺乏统筹规划,缺乏集群协作效应,氢产业链核心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要抓住黄河流域上游清洁能源丰富、中游传统能源富集、下游制造优势明显的特点,发挥区域协同优势,合理进行区域产业布局。上游省区加大绿氢的制取和储运;中游抓住传统能源转型机遇,统筹合理推进煤制氢、天然气制氢及风光发电制氢;下游围绕氢能装备制造和氢能应用,拓展应用场景,促进氢能的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产业链 清洁能源 绿氢制取 煤制氢 应用场景 氢能储运
下载PDF
煤化工企业储运系统VOCs治理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焕宗 朱德汉 《煤化工》 CAS 2023年第6期81-84,88,共5页
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会给环境带来很大的危害,其中煤化工企业储运系统是VOCs排放的重要来源。以煤化工企业储运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储运系统VOCs排放情况,以当前最新的相关标准、规范为基准,结合某大型煤化工公司具体情况,研究... 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会给环境带来很大的危害,其中煤化工企业储运系统是VOCs排放的重要来源。以煤化工企业储运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储运系统VOCs排放情况,以当前最新的相关标准、规范为基准,结合某大型煤化工公司具体情况,研究了储罐大小呼吸系统、常压液态物料装车系统、汽车装卸拆装鹤管过程、各动静密封点等的VOCs排放治理,强调优先考虑源头治理,确保储运系统的本质安全。应用实践表明:VOCs治理技术措施达到了预期效果,实现了储运系统VOCs超低排放,取得了良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 储运系统 VOCS 排放 治理
下载PDF
石油焦制氢装置固体原料输送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石莹 《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 CAS 2023年第3期26-30,I0002,共6页
结合国内某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石油焦制氢装置,简要阐述了其固体原料石油焦、煤和助熔剂输送系统的方案设计、能力核算和设备选型等。该煤焦储运系统具有切换灵活、可靠性高、节能环保等特点,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对煤焦储运系统设计... 结合国内某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石油焦制氢装置,简要阐述了其固体原料石油焦、煤和助熔剂输送系统的方案设计、能力核算和设备选型等。该煤焦储运系统具有切换灵活、可靠性高、节能环保等特点,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对煤焦储运系统设计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焦 储运 方案设计 设备选型
下载PDF
铁路车号识别系统在马头洗选厂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宇臻 宋拥强 《选煤技术》 CAS 2023年第1期94-97,共4页
针对原煤车辆进出铁路站场时需要人工抄车号、进行编组存在的作业效率低的弊端,为了提升铁路车辆到发车效率,马头洗选厂采用铁路车号识别系统替代人工作业。生产实践表明,铁路车号识别系统能够自动、准确识别车辆自带的电子标签,通过采... 针对原煤车辆进出铁路站场时需要人工抄车号、进行编组存在的作业效率低的弊端,为了提升铁路车辆到发车效率,马头洗选厂采用铁路车号识别系统替代人工作业。生产实践表明,铁路车号识别系统能够自动、准确识别车辆自带的电子标签,通过采集编码信息,实现了自动车辆编组。铁路车号识别系统不仅提高了站场作业效率,还实现了减人提效、降低成本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储运 铁路站场 车号识别系统 减员提效 延时费
下载PDF
长庆气田储气库井大井眼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勤 《钻探工程》 2023年第2期71-78,共8页
储气库是储备天然气战略资源和天然气生产调配的重要手段,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储气库钻井施工中,由于井眼尺寸大,会出现井眼清洁、井壁失稳、井下漏失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优化现有钻井液技术,有效减少井下复杂情况发生,形成了... 储气库是储备天然气战略资源和天然气生产调配的重要手段,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储气库钻井施工中,由于井眼尺寸大,会出现井眼清洁、井壁失稳、井下漏失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优化现有钻井液技术,有效减少井下复杂情况发生,形成了一套使储气库井大井眼井眼清洁、井壁稳定的超分子堵漏技术。现场应用表明,使用该技术钻井液动切力≥0.3 Pa,满足井眼清洁需求;完钻密度≤1.20 g/cm3,滤失量≤6 mL,保证了井壁稳定;使用超分子凝胶堵漏剂,地层承压能力可提至1.36 g/cm3以上当量密度;处理复杂情况损失时间占比由原先的10%下降至5.26%,满足储气库建设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气库井 大井眼 钻井液技术 井眼清洁 煤层防塌 防漏堵漏
下载PDF
煤制烯烃装置优化及节能思路
14
作者 祝刚 《乙烯工业》 CAS 2023年第2期57-61,I0002,共6页
煤制烯烃(MTO)工艺是目前较流行的煤炭深加工化工工艺。通过对现有流程的分析,仍可以进一步优化物料上下游布置细节,挖掘出可观的经济效益,达到生产运行过程中的节能降耗。
关键词 煤制烯烃 储运 回炼 节能降耗
下载PDF
地面煤矸石存储及输送工艺研究
15
作者 邢世坤 《煤炭与化工》 CAS 2023年第9期122-126,共5页
为满足综合机械化充填开采的矸石需求,邢东矿在地面建设了矸石存储及输送系统。通过方案对比,确定了地面的存储形式及主要生产单元的布置方式。结合该矿的实际情况,采用垂直投料系统输送矸石。根据单位时间内的投料量及工程类比法确定... 为满足综合机械化充填开采的矸石需求,邢东矿在地面建设了矸石存储及输送系统。通过方案对比,确定了地面的存储形式及主要生产单元的布置方式。结合该矿的实际情况,采用垂直投料系统输送矸石。根据单位时间内的投料量及工程类比法确定投料孔直径。现场应用表明,矸石投料量可达600 t/h,工作面最高月产达到6万t,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存储站 输送 投料孔
下载PDF
井下机械式水平储运煤仓研发方向分析
16
作者 黄尧 张鹏 《煤矿机械》 2023年第8期83-85,共3页
我国煤矿井下普遍采用井巷式煤仓,随着矿井高产高效建设的逐步发展,已不能适应煤矿生产系统对于煤仓的需求。机械式水平储运煤仓可适应现代化矿井建设需求,但在我国应用很少,其技术研发也处于起步阶段。分析机械式水平煤仓在国内的研发... 我国煤矿井下普遍采用井巷式煤仓,随着矿井高产高效建设的逐步发展,已不能适应煤矿生产系统对于煤仓的需求。机械式水平储运煤仓可适应现代化矿井建设需求,但在我国应用很少,其技术研发也处于起步阶段。分析机械式水平煤仓在国内的研发方向及应用前景,有助于促进其技术的快速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式水平储运煤仓 井巷式煤仓 煤仓需求 研发方向
下载PDF
运输机尾强力清煤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17
作者 席恒飞 《山东煤炭科技》 2023年第1期140-141,148,共3页
针对王家岭矿综采工作面运输机尾以往采用人工进行清理,作业强度大、清理效率低且安全系数小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运输机尾强力清煤装置,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现场应用表明,运输机尾强力清煤装置整体运行稳定,操作平稳、简单、可靠,减轻... 针对王家岭矿综采工作面运输机尾以往采用人工进行清理,作业强度大、清理效率低且安全系数小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运输机尾强力清煤装置,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现场应用表明,运输机尾强力清煤装置整体运行稳定,操作平稳、简单、可靠,减轻了机尾人员清货的作业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机尾 强力清煤装置 受力测算 强度校核
下载PDF
论煤地质学与碳中和 被引量:44
18
作者 桑树勋 王冉 +3 位作者 周效志 黄华州 刘世奇 韩思杰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共11页
煤基碳排放构成了中国碳排放总量中最重要的部分,做好煤基碳减排和煤炭高效洁净低碳化利用是实现“碳中和”国家目标的重要途径,碳中和背景下的煤地质学发展值得关注。系统评述与碳中和相关的煤地质学研究领域,分析煤地质学在碳中和研... 煤基碳排放构成了中国碳排放总量中最重要的部分,做好煤基碳减排和煤炭高效洁净低碳化利用是实现“碳中和”国家目标的重要途径,碳中和背景下的煤地质学发展值得关注。系统评述与碳中和相关的煤地质学研究领域,分析煤地质学在碳中和研究与工程实践中的作用和应用前景,探讨碳中和背景下煤地质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取得以下认识:推进清洁煤地质研究、服务煤的高效洁净化燃烧,勘探开发煤系天然气低碳燃料、优化一次能源结构和化石能源结构,开展煤化工资源勘查与开发地质保障研究、推动煤炭的低碳能源转化和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深化瓦斯地质研究、提高煤矿瓦斯(井下)抽采率、控制煤矿瓦斯的大气排放和泄漏,研究煤层甲烷天然逸散和煤层自燃排放、控制煤层露头的天然排放,发展煤层CO_(2)地质封存与煤层气强化开发(CO_(2)-ECBM)技术、推动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发展及其在火力电厂烟气碳减排中的商业化应用,研究煤炭勘查企业的碳足迹、实现企业净零排放,是与煤地质学紧密相关的碳减排技术路径;其中煤层甲烷与煤系气高效勘探开发、深部煤层CO_(2)-ECBM、煤层露头气体逸散与自燃发火控制、洁净煤地质与煤炭精细勘查是碳中和背景下煤地质学优先发展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地质学 碳减排 煤层甲烷利用 煤层CO_(2)封存 煤层自燃 煤高效洁净利用
下载PDF
煤层气赋存和运移规律的NMRI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唐巨鹏 潘一山 张佐刚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4-676,共3页
介绍了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成像机理以及在煤层气开采方面的应用,指出储层渗透率是反映煤层气运移规律的重要参数,它与通过核磁共振实验得到的核磁渗透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介绍了求解核磁共振渗透率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核磁共振技术... 介绍了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成像机理以及在煤层气开采方面的应用,指出储层渗透率是反映煤层气运移规律的重要参数,它与通过核磁共振实验得到的核磁渗透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介绍了求解核磁共振渗透率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对煤层气赋存和运移规律进行实时、定量研究分析更为准确、可靠,因此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煤层气赋存和运移规律为提高煤层气采收率开辟了崭新的研究手段和技术途径,对现场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RI 煤层气 赋存和运移 核磁渗透率 储层渗透率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工程中煤储运系统火灾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被引量:8
20
作者 秘义行 黄鑫 +1 位作者 杜霞 陈彦菲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5-149,共5页
针对煤直接液化工程的特点,对液化煤和储煤筒仓、室内圆形料场、带式输送机等煤储运设施的火灾危险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为相关规范的制订提供技术依据。储煤筒仓及室内圆形料场应注意监测煤层内部温度、可燃气体浓... 针对煤直接液化工程的特点,对液化煤和储煤筒仓、室内圆形料场、带式输送机等煤储运设施的火灾危险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为相关规范的制订提供技术依据。储煤筒仓及室内圆形料场应注意监测煤层内部温度、可燃气体浓度、一氧化碳浓度,控制储煤时间。带式输送机应减少转运环节,设置报警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 煤储运系统 火灾危险因素 火灾防范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