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虫对低氧环境的适应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鲁玉杰 刘嘉澍 +1 位作者 卢少华 王争艳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8-225,共8页
昆虫需要利用氧气进行有氧呼吸,产生能量,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在储藏环境中,可以利用气调技术控制环境中氧气的占比,以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然而害虫低氧适应性的发展为这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带来挑战。文章围绕低氧对昆虫生长发育、生... 昆虫需要利用氧气进行有氧呼吸,产生能量,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在储藏环境中,可以利用气调技术控制环境中氧气的占比,以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然而害虫低氧适应性的发展为这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带来挑战。文章围绕低氧对昆虫生长发育、生命活动、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昆虫适应低氧环境的补偿性策略,包括内在调控机制,生物学特性调节,代谢网络重构,基因调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害虫低氧适应性的产生机制提供新的研究线索,为绿色储粮技术的研究及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储藏物昆虫 适应性 生理机制 害虫治理 绿色储粮
下载PDF
高标准农田建设参与对农民种粮收益的影响——基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应良 龚燕玲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124,共15页
基于全国10省1032份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使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参与对农民种粮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1)高标准农田建设参与显著提升农民种粮收益,且平均处理效应表明,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使农民种粮收益提高2.... 基于全国10省1032份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使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参与对农民种粮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1)高标准农田建设参与显著提升农民种粮收益,且平均处理效应表明,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使农民种粮收益提高2.77%。(2)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小农户,规模户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提升种粮收益;高标准农田建设参与不仅促进兼业农户增加种粮收益,而且促进纯农户增加种粮收益;相较于非粮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区农户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种粮收益提升效果更明显。(3)机制分析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参与通过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从而提高农民种粮收益。据此,鼓励农民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工作,制定出台农户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差异化政策,同时加快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以实现农民种粮收益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民种粮收益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内生转换回归模型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形势下广东粮食生产现状、问题与对策
3
作者 陈荣彬 潘俊峰 +3 位作者 何秀英 涂从勇 李健雄 刘婉卿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113,共7页
广东是经济强省,也是人口大省,保障粮食安全对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调研、查阅资料和系统分析,发现广东粮食生产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人均粮食产量和粮食自给率低、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下降、各地市发展不平衡、种... 广东是经济强省,也是人口大省,保障粮食安全对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调研、查阅资料和系统分析,发现广东粮食生产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人均粮食产量和粮食自给率低、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下降、各地市发展不平衡、种粮普遍亏损和种粮主体老龄化严重。这些问题严重威胁着广东粮食安全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保证粮食安全和产业发展的建议:首先是全省一盘棋,制定粤粮提升战略,建立粮食产业综合管理部门,从粮食产业链发展角度,制定约束性发展目标和落实措施;其次是突出重点,补齐各地产能短板,包括口粮为先、水稻为主、稳定水稻面积、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和以平均单产低于全省平均的地级市为重点等;三是精准施策,实现“政府要粮安和农民要效益”的协调,包括“藏粮于地”提高土地利用率、“藏粮于技”科技驱动、多措并举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合理补贴提高种粮效益与积极性,扶持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同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全产业链 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 科技创新 政策制定 广东
下载PDF
高标准农田建设能遏制耕地“非粮化”吗?
4
作者 田红宇 付玮琼 祝志勇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8,共13页
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构建连续型双重差分模型,基于省级面板数据考察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控制组,高标准农田建设使实验组耕地“非粮化”程度下降了3.64%,表明高标准农田建... 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构建连续型双重差分模型,基于省级面板数据考察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控制组,高标准农田建设使实验组耕地“非粮化”程度下降了3.64%,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非粮化”具有显著且持续强化的抑制效应,经过模型适用性和多重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可信;该政策效应因区域粮食功能定位、粮食熟制、粮食作物种类和地形条件不同而表现出明显差异,粮食主产区、高熟制地区、水稻主种植区和非平原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非粮化”的抑制效应更明显;地块规模扩张、种植模式变革和比较成本优势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抑制耕地“非粮化”的三条重要途径。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为:在建设农业强国过程中,应加快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尽快补齐耕地质量短板;同时严格落实高标准农田利用优先序,彻底扭转耕地“非粮化”势头,为实现“藏粮于地”战略目标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藏粮于地” 高标准农田建设 耕地“非粮化”
下载PDF
不同药剂对书虱的毒力及其复配与联用增效作用
5
作者 陈雨昂 涂艳清 +2 位作者 冯华月 王进军 魏丹丹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9,共7页
为书虱的抗性治理提供科学指导,本研究采用培养皿药膜法测定了4种储粮保护剂对5种书虱的触杀毒力,并采用广口瓶密闭熏蒸法测定了8种植物精油对嗜卷书虱的熏蒸活性。同时,评估了药剂复配及其与辣根素精油联用对嗜卷书虱的协同毒力。结果... 为书虱的抗性治理提供科学指导,本研究采用培养皿药膜法测定了4种储粮保护剂对5种书虱的触杀毒力,并采用广口瓶密闭熏蒸法测定了8种植物精油对嗜卷书虱的熏蒸活性。同时,评估了药剂复配及其与辣根素精油联用对嗜卷书虱的协同毒力。结果表明,书虱对马拉硫磷、甲基嘧啶磷、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均表现出较高敏感性,LD_(50)在0.041~0.977μg/cm^(2)之间,可作为敏感基线使用;辣根素精油对书虱的熏蒸活性最高。马拉硫磷和溴氰菊酯复配体积比为4∶5时,增效作用最佳;而甲基嘧啶磷和高效氯氰菊酯配比在2∶1时,增效作用最佳。此外,辣根素与甲基嘧啶磷或高效氯氰菊酯联用均具有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仓储害虫 储粮保护剂 熏蒸剂 辣根素
下载PDF
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孙学涛 张丽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9,共12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变了农业要素投入结构和相对效率,进而影响了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在“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背景下,本文运用地级市农业部门数据实证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农业... 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变了农业要素投入结构和相对效率,进而影响了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在“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背景下,本文运用地级市农业部门数据实证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农业技术进步总体上偏向于资本要素,而高标准农田建设会进一步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2)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高标准农田建设会促进贫困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要素,而促进富裕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3)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产生直接影响的同时,还会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方式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业技术进步偏向 农业产业结构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下载PDF
我国土地托管问题研究综述与展望
7
作者 张强强 周振邦 邵战林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64,共12页
梳理我国土地托管问题研究现状和热点,探究其研究前沿与主题,明确土地托管研究方向对推进农地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规模经营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以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为研究手段,基于2000—2023年CNKI土地托管领域核心期刊,绘制土地... 梳理我国土地托管问题研究现状和热点,探究其研究前沿与主题,明确土地托管研究方向对推进农地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规模经营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以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为研究手段,基于2000—2023年CNKI土地托管领域核心期刊,绘制土地托管研究领域核心关键词、关键词共现、时间轴等知识图谱,对热点研究领域以及研究主线、研究脉络进行归纳。结果表明,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土地托管以来,土地托管相关研究发文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当前土地托管研究聚焦于“土地托管”“土地流转”“粮食生产”“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等相关热点领域,围绕五条研究主线展开。土地托管研究脉络可以分为萌芽阶段(1996—2003年)、发展阶段(2003—2013年)、规范阶段(2014年至今)。未来需要加强对土地托管的对比研究,关注对不同土地托管模式的分析以及重视对土地托管参与主体行为决策逻辑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托管 农地经营 农业现代化 粮食生产
下载PDF
基于稳产视角的粮食安全:现实基础、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 被引量:1
8
作者 宋洪远 江帆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8-189,共12页
保障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大局,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保持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基于稳产视角,在分析我国粮食生产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明确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粮食播种面积总体稳定,粮食... 保障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大局,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保持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基于稳产视角,在分析我国粮食生产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明确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粮食播种面积总体稳定,粮食总产量和单产水平有所提高,粮食生产重心不断北移,粮食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水平以及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粮食生产形势总体向好。但是,我国粮食生产还存在产量进一步提升面临较大压力、播种面积和单产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区域性供需矛盾凸显、耕地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问题突出、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积极性弱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滞后等问题。鉴于此,研究提出,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提高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粮食自给水平、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和耕地质量提升工程、促进大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加大农村金融服务供给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生产 耕地保护 新型经营主体
下载PDF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种植结构调整效应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术坤 林文声 杨国蕾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136,共12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关乎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从改善灌溉设施、促进非农就业、增加农地租入和提高农业机械化的传导机制,构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进而根据2020年和2022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10省50... 高标准农田建设关乎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从改善灌溉设施、促进非农就业、增加农地租入和提高农业机械化的传导机制,构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进而根据2020年和2022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10省50县(市、区)300村4378个农户样本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定量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种植结构调整效应与政策异质性。结果表明:(1)高标准农田建设促使三大主粮作物种植比例提高了7.97%。(2)机制分析结果显示,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改善农地灌溉条件、增加农地租入规模和提高农业机械化来促进种植结构调整,而非农就业的传导机制未得到验证。(3)异质性分析表明,粮食平衡区、地形坡度和起伏度较大区域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更能显著提高粮食种植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 种植结构调整 粮食生产 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
下载PDF
耕地细碎化对农户种植业收入的影响——“非粮化”和耕地流转率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兆林 吕秋杭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124,共14页
耕地细碎化会导致农户种植活动的分散化,减少了农户的有效劳动时间,并阻碍了机械化作业的开展,不利于种植业的增产增收。采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2009—2020年的面板数据,以种植主导型农户为研究样本,分析发现:农户的耕地细碎化... 耕地细碎化会导致农户种植活动的分散化,减少了农户的有效劳动时间,并阻碍了机械化作业的开展,不利于种植业的增产增收。采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2009—2020年的面板数据,以种植主导型农户为研究样本,分析发现:农户的耕地细碎化程度提高对其种植业收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家庭种植结构“非粮化”和村庄耕地流转率提高可以显著弱化耕地细碎化对农户种植业收入增长的抑制作用;相对而言,耕地细碎化对化肥施用强度较高农户、老龄化程度较高农户、丘陵山区农户的种植业收入具有更强的负向影响。因此,应促进耕地流转市场发育,加强农村土地整治,提高粮食生产比较收益,推动化肥农药使用减量增效,拓展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在降低农户耕地细碎化程度的同时,有效缓解耕地细碎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细碎化 种植业收入 种植结构 耕地流转 粮食安全 非粮化
下载PDF
土地整治对粮食生产韧性的影响研究——基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11
作者 彭长生 黄兴宇 钟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4-105,共12页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升粮食生产韧性是复杂形势下落实“藏粮于地”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议题。利用2005—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熵权法测算粮食生产韧性,并运用连续DID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粮食生产韧性的影响效应。...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升粮食生产韧性是复杂形势下落实“藏粮于地”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议题。利用2005—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熵权法测算粮食生产韧性,并运用连续DID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粮食生产韧性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显著提升了粮食生产韧性。通过多重稳健性检验这一结论依然成立,且这一政策效应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非粮食主产区和东部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实施对粮食主产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更大。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通过降低农业化学品投入强度、提升粮食种植比例、提高农地流转率以及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从而促进粮食生产韧性提升。为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韧性,应加快落实“藏粮于地”战略,提高财政支持力度,适当向中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省份倾斜,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严格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粮食生产韧性 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 双重差分模型 粮食安全
下载PDF
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与中国粮食安全——基于农地流转市场化转型视角
12
作者 耿鹏鹏 汪成云 赵亮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0-102,共13页
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活跃农村要素市场,从而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2010-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 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活跃农村要素市场,从而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2010-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能够促进粮食生产。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推动产权交易市场化和农地经营规模化,通过优化农地资源配置、签订书面合同和扩大农地经营规模促进粮食生产。市场化水平会弱化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的粮食增产效应;社会化服务会强化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的粮食增产效应。稳定地权、明晰界定地权边界的农业制度改革方向与国家粮食安全目标兼容,应统筹降低市场交易费用,推动农地流转人格化交易向市场化交易转型,从而有效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确权 粮食安全 粮食生产 农地流转市场化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安全的内在逻辑、关键问题及实践路径
13
作者 周镕基 廖彪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3-72,共10页
粮食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基石,保障粮食安全需要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并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的技术和管理创新路径天然契合。面对土地资源配置不均... 粮食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基石,保障粮食安全需要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并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的技术和管理创新路径天然契合。面对土地资源配置不均衡、技术革新步伐跟不上、人才培育体系不完善等关键问题,我国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安全的路径选择在于:一是“藏粮于地”,通过优化耕地资源配置,创新土地整治方式,践行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促进绿色革命;二是“藏粮于技”,建立现代化的种子科技创新体系,补齐农业信息化短板,构建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农业创新生态系统;三是“藏粮于民”,解决农业劳动力技能短板,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确立新型职业农民的主体地位,增强农业劳动力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将新质生产力与保障粮食安全的多维路径相结合,赋予“藏粮于民”新内涵,有助于巩固国家粮食安全,为“端牢中国饭碗”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与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粮食安全 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 藏粮于民
下载PDF
智慧农业生产效率与农地“趋粮化”耦合协调分析
14
作者 刘诗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8期17-21,共5页
农地种植结构调整及其趋粮化是稳定粮食生产的关键,推进智慧农业技术与粮食生产融合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研究两者的关联机制对稳定我国粮食安全根基和智慧农业技术的普及具有重大意义。该文基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 农地种植结构调整及其趋粮化是稳定粮食生产的关键,推进智慧农业技术与粮食生产融合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研究两者的关联机制对稳定我国粮食安全根基和智慧农业技术的普及具有重大意义。该文基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地区)2016—202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各省份智慧农业生产效率与农地“趋粮化”的协调发展水平。研究发现,研究期内70%的省份智慧农业生产效率均值都在1以上,总体波动较小,但各地智慧农业生产效率差异较大,区域发展不均衡。我国智慧农业生产效率与农地“趋粮化”协调发展水平总体较低,耦合协调度介于0.4~0.6之间居多,其中最高的省份达到中级协调水平,最低位于严重协调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从北到南、从东到西递减趋势,整体耦合协调度有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农业 农业生产效率 农地趋粮化 超效率SBM 耦合协调度模型
下载PDF
Grain Production Driven by Variations in Farmland Use in China:An Analysis of Security Patterns 被引量:6
15
作者 龙花楼 邹健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0年第1期60-67,共8页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的耕地利用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变化直接导致粮食生产的变动。本文利用来自政府部门的农业统计数据,分析了1978-2004年间中国耕地利用水平的时空动态格局,并通过构建...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的耕地利用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变化直接导致粮食生产的变动。本文利用来自政府部门的农业统计数据,分析了1978-2004年间中国耕地利用水平的时空动态格局,并通过构建"粮耕弹性系数"来反映耕地利用变化与粮食生产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耕地投入的增加和质量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1978年以来我国耕地资源严重流失给粮食生产安全带来的压力;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耕地利用水平呈现由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普遍性提升局面,并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由东南沿海向内陆递减,耕地利用水平的提升速率也呈现由东南沿海向内陆梯级递减态势。然而,耕地集约利用程度的不断提升,并不一定会带来粮食产量的持续稳定增长。耕地集约利用增长的边际效用递减特性,使得中国粮食生产安全的保障已逐步由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升转向了耕地面积的保护,由此导致耕地资源的数量成为了左右粮食生产安全的关键,这也为当今中国制定严格的耕地保护目标和战略提供了现实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rmland quality land use farmland-grain elasticity coefficient grain production security pattern
原文传递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政策对粮食产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龚燕玲 张应良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5-190,共16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既是国家制度安排,也是一种技术革新,体现在要素上的技术进步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本质。构建“制度+技术——粮食产能”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连续型DID模型分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政策实施对粮食产能的影响及作用...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既是国家制度安排,也是一种技术革新,体现在要素上的技术进步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本质。构建“制度+技术——粮食产能”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连续型DID模型分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政策实施对粮食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其一,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政策显著提升了粮食产能,并且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显著。其二,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粮食主产区和平原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政策实施对非粮食主产区和山地地区的粮食产能提升具有更高的边际贡献;政策实施对粮食数量和粮食质量均有提升作用,对粮食质量促进效果更明显;政策实施促进粮食主产区的粮食数量增加和非粮食主产区的粮食质量提升以及促进平原地区的粮食数量增加和山地地区的粮食数量、粮食质量双提升。其三,机制分析表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政策实施通过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和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从而提升粮食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能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生产要素配置 农业规模经营 连续型DID 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下载PDF
浙北平原地区耕地非粮化时空演变特征及碳排放效应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苏越 朱峻珲 +3 位作者 朱从谋 苑韶峰 李思楠 孙涵韵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78-286,共9页
掌握耕地非粮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碳排放效应,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发展低碳绿色农业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东部浙江省平原县桐乡市为例,运用遥感技术和GIS空间分析探讨耕地非粮化类型和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评估不同耕地非... 掌握耕地非粮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碳排放效应,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发展低碳绿色农业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东部浙江省平原县桐乡市为例,运用遥感技术和GIS空间分析探讨耕地非粮化类型和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评估不同耕地非粮化类型的碳排放效应。研究表明:1)桐乡市2005—2020年耕地非粮化率由1.56%提升至7.50%,非粮化面积净增加2464.74 hm^(2),在空间上呈现团状集聚型格局,高值集聚区分布在西南远郊水网密布地区。2)耕地非粮化的坑塘养殖类型面积占比最大,其次为苗木种植和蔬菜大棚,2005—2020年耕地非粮化主导类型由苗木种植为主转变为多类型交错分布模式。3)2005—2020年桐乡市耕地非粮化导致的碳排放量由22232.56 t增长至98945.40 t,其中坑塘养殖对碳排放量的贡献最大,2020年达到83.7%;在空间上呈现西南远郊高值集聚、中部近郊低值环状分布的态势。在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应结合不同非粮化类型的碳排放效应,分区域、分类别地实施耕地非粮化管控,实现耕地保护和低碳利用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粮化 耕地保护 时空演变 碳排放 平原地区
下载PDF
基于地块尺度的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特征、驱动与管控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文广 廖宇波 +3 位作者 孔祥斌 雷鸣 温良友 张蚌蚌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4-124,共11页
掌握永久基本农田非粮生产地块特征、空间集聚及驱动因子可为优化作物种植空间布局、完善耕地精细化管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分析全区永久基本农田非粮生产现状、类型以及地块特征,采用探索性... 掌握永久基本农田非粮生产地块特征、空间集聚及驱动因子可为优化作物种植空间布局、完善耕地精细化管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分析全区永久基本农田非粮生产现状、类型以及地块特征,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最小二乘法、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识别永久基本农田非粮生产空间集聚特征、驱动因子及其作用效应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全区永久基本农田非粮生产地块主要分布在中部、西部、北部,非粮生产类型以果树和乔木为主,占非粮生产面积的88.85%;非粮生产地块的耕地质量、灌溉条件低于全区平均水平,但集中分布在地势平坦的区域,田面坡度小于等于6°的地块占77.86%;非粮生产比例在县级尺度上呈现显著空间正自相关性,H-H型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南部,L-L型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北部,H-L型集中分布在西部;田块规模、人均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各县到省会城市距离与县域非粮生产比例呈正相关,耕地质量、灌溉保证率与县域非粮生产比例呈负相关,不同驱动因子对非粮生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未来应从优化作物布局、加强质量建设、监管属性特征、完善保护补偿等方面加强全区永久基本农田非粮生产地块的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基本农田 非粮生产 地块尺度 驱动因子 管控 GWR模型
下载PDF
农地“非粮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家玉 陈洪昭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3年第2期11-15,共5页
当前,农地“非粮化”造成的粮食隐性损失已远超耕地“非农化”造成的显性损失。通过分析可知,农地“非粮化”是既定约束下农地经营主体追求收益最大化的结果,也是地方政府“寻租创租”的结果。为此,一方面,应该提高粮食的比较收益,完善... 当前,农地“非粮化”造成的粮食隐性损失已远超耕地“非农化”造成的显性损失。通过分析可知,农地“非粮化”是既定约束下农地经营主体追求收益最大化的结果,也是地方政府“寻租创租”的结果。为此,一方面,应该提高粮食的比较收益,完善精准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另一方面,增强农地利用监管力度,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引导土地有序流转,从而保证粮食生产,保护国家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 非粮化 粮食生产
下载PDF
SSPs-RCPs耦合情景下我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臻 党昱譞 +1 位作者 孔祥斌 林小睿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5-127,共13页
研究目的:服务国家粮食永续安全目标,面向未来情景确定永久基本农田管控数量和明确位置。研究方法:设定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代表性浓度路径(SSPs-RCPs)耦合情景,建立永久基本农田保有量模型,构建农业气候条件、地形和连片性、土壤环境健... 研究目的:服务国家粮食永续安全目标,面向未来情景确定永久基本农田管控数量和明确位置。研究方法:设定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代表性浓度路径(SSPs-RCPs)耦合情景,建立永久基本农田保有量模型,构建农业气候条件、地形和连片性、土壤环境健康、农田基础设施四维划定体系。研究结果:(1)2035年、2050年中国内地人均粮食需求量分别为591.37 kg/a和548.92 kg/a,粮食总需求量分别为8.54亿~8.90亿t、7.35亿~8.13亿t。(2)2035年全国粮食平均可实现生产潜力为(7 729.41±1 699.99)~(7 828.68±1 739.41) kg/hm^(2),2050年为(8 126.89±1 828.73)~(8 661.90±2 100.90) kg/hm^(2),其中水稻优势产区位于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小麦位于黄土高原区和黄淮海平原区,玉米位于黄淮海平原区。(3)2035年、2050年永久基本农田理论应保量分别为0.98亿~1.11亿hm^(2)、0.86亿~0.99亿hm^(2),黑龙江、山东、河南等省份应保量最多。研究结论:遵循底线思维和择优划入原则,2035年将1.12亿hm^(2)的1—5级耕地、2050年将1.02亿hm^(2)的划入1—4级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即可满足我国粮食安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基本农田 情景模拟 耕地保护 粮食可实现生产潜力 斑块划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