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agnostic Analysis on A Hail Storm Occurred in Dalian Area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桂春 于晓俐 +1 位作者 刘晓初 宋若宁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0年第2期19-23,共5页
By using regular meteorological data and Doppler radar data,causes for a hail storm over northern area of Dalian on Oct.13,2009 were analyzed from several aspects,including synoptic background,T-LnP charts and the cha... By using regular meteorological data and Doppler radar data,causes for a hail storm over northern area of Dalian on Oct.13,2009 were analyzed from several aspects,including synoptic background,T-LnP chart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adar reflectivity factor evolu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ail storm occurred in downstream of 500 hPa trough.The 500 hPa cold trough turned zonally and triggered the formation of shear line on lower level.Before the hail event,instability energy and moisture supply were observed.The shear line on lower level intensified the atmospheric instability,promoted the release of potential energy,caused the hail event.The cooperation of upper and lower level jet streams provided favorable dynamic condition for strong convection development.The Doppler radar analysis showed that strong convection was comprised of multiple convection cells,which demonstrated 'L' and 'V' shapes during mature stage,with peak intensity of 50-60 dB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lian area Hail storm Synoptic system Diagnostic analysis China
下载PDF
1300—2019年江苏沿海风暴潮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2
作者 李亮 郭俊丽 +1 位作者 时连强 张永战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1-254,共14页
历史上江苏沿海曾频发2类风暴潮灾害,给当地带来了巨大损失。建立该地区长时间尺度的风暴潮灾害序列对了解过去与预测未来意义重大。以历史文献、地方志、海洋灾害公报等记载的风暴潮资料为基础,建立了风暴潮灾害识别体系,重建了1300—2... 历史上江苏沿海曾频发2类风暴潮灾害,给当地带来了巨大损失。建立该地区长时间尺度的风暴潮灾害序列对了解过去与预测未来意义重大。以历史文献、地方志、海洋灾害公报等记载的风暴潮资料为基础,建立了风暴潮灾害识别体系,重建了1300—2019年江苏沿海风暴潮灾害序列,分析了风暴潮灾害时空变化规律,探究了其与气候异常和黄河、长江入海口变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江苏沿海地区主要受台风风暴潮灾害的影响,1300—2019年间共发生246次风暴潮灾害,平均周期为2.9年,且近100年来发生频率有增大的趋势;小波分析结果显示,风暴潮灾害年际变化存在17年、61年和115年的时间尺度周期,其中115年周期最为明显。海气相互作用影响下,厄尔尼诺活跃年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灾害偏少;气温与台风风暴潮灾害频次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但其影响机制尚不明确。盐城、南通和苏州为风暴潮灾害高发地区,常州和无锡发生频率较小。在气候变暖与江苏海岸冲淤变化的作用下,1855年后盐城和南通地区风暴潮灾害发生频率增加,连云港地区明显增加;随着海岸线的变迁与长江河口的演变,镇江、扬州、泰州与苏锡常地区受风暴潮灾害影响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沿海 风暴潮灾害 厄尔尼诺 海岸冲淤
下载PDF
浙闽海域冬季悬沙锋的次中尺度现象
3
作者 乔璐璐 王祥宇 +1 位作者 刘世东 郭锦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1,共11页
次中尺度运动是海洋中重要的动力过程,但是目前对浙闽海域悬沙锋的次中尺度现象及其动力特征的关注较少。本文基于高时空分辨率的GOCI卫星遥感影像、实测表层悬沙浓度数据以及海表涡流数据等,研究了悬沙锋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次中尺度过程... 次中尺度运动是海洋中重要的动力过程,但是目前对浙闽海域悬沙锋的次中尺度现象及其动力特征的关注较少。本文基于高时空分辨率的GOCI卫星遥感影像、实测表层悬沙浓度数据以及海表涡流数据等,研究了悬沙锋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次中尺度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浙闽近岸的悬沙锋在冬季普遍发育,主要分布在浙闽海域20~25m等深线附近,但在浙江北部约29°N海域和台湾岛北部26~27°N海域锋面向海突出,指示了近海高浓度悬浮泥沙的向海输运;浙闽悬沙锋次中尺度现象显著,多表现相对涡度的气旋性涡旋;悬沙锋位置逐步向南移动,主要与冬季偏北风产生的西南向沿岸流有关;冬季大风事件有利于锋面次中尺度过程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中尺度涡旋 悬沙锋 浙闽近海 大风 冬季
下载PDF
普光地区侏罗系大安寨段湖相混积岩储层特征及成因
4
作者 黄蕾 颜瑞晶 +3 位作者 周凯 曾传富 冯国奇 王璇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0-628,共9页
四川盆地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是重要的陆相致密气勘探层系之一。基于野外露头与岩心宏观观察、薄片鉴定、X衍射及储层物性质等分析测试数据,证实普光地区大安寨段混积岩储层规模发育。研究结果表明:1)大安寨段混积岩储层岩性可划分... 四川盆地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是重要的陆相致密气勘探层系之一。基于野外露头与岩心宏观观察、薄片鉴定、X衍射及储层物性质等分析测试数据,证实普光地区大安寨段混积岩储层规模发育。研究结果表明:1)大安寨段混积岩储层岩性可划分为黏土质混积岩、砂质混积岩和灰质混积岩等3种主要类型;2)储集空间类型以晶间(溶)孔、无机孔、壳缘缝及微裂缝为主;3)混积岩储层主要发育在浅湖—半深湖相区,受湖平面波动、地形坡度与风暴、重力流的共同控制,是相混合与间断混合沉积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沉积 风暴流 重力流 大安寨段 普光地区
下载PDF
台风天气下通州湾港区附近海域风暴增水分布研究
5
作者 陈自怡 潘毅 +1 位作者 罗广胜 于普兵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5,共10页
为规划通州湾港区建设,考虑极端天气下海域风暴增水的影响。以Holland台风模型和ERA5再分析气象资料作为驱动,基于Delft3D模型与ADCIRC模型构建大小嵌套的风暴潮数学模型。根据移行路径对1945—2021年间影响通州湾海域的台风进行科学分... 为规划通州湾港区建设,考虑极端天气下海域风暴增水的影响。以Holland台风模型和ERA5再分析气象资料作为驱动,基于Delft3D模型与ADCIRC模型构建大小嵌套的风暴潮数学模型。根据移行路径对1945—2021年间影响通州湾海域的台风进行科学分类,包括北侧掠过型、东侧掠过型、南侧掠过型、西侧掠过型和直接穿过型,每类选取3场典型台风,复演选取的15场典型台风过程,计算分析极端天气下通州湾港区海域的风暴增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通州湾港区附近海域在台风风暴极端天气下最大增水为0.5~1.0 m,以大洋港深槽、冷家沙外侧水道为中心往外海逐渐减小,南侧掠过型台风期间出现风暴增水极大值。通州湾增水大小与台风风场引起的风暴流场时空变化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风暴增水 通州湾港区
下载PDF
有效不透水面分布对城市雨水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郑自琪 庞博 +2 位作者 李钰 陈浩铭 周斯聪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6,共12页
城市区域不透水面分布错综复杂,汇流路径多样,不透水面有效性及其产流机制成为城市水文学的热点问题。研究以北京市主城区为对象,构建了基于汇水路径的有效不透水面的识别方法,拟合出总不透水面与有效不透水面的经验公式,定量识别了不... 城市区域不透水面分布错综复杂,汇流路径多样,不透水面有效性及其产流机制成为城市水文学的热点问题。研究以北京市主城区为对象,构建了基于汇水路径的有效不透水面的识别方法,拟合出总不透水面与有效不透水面的经验公式,定量识别了不透水面有效性对北京市主城区雨水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不透水面有效性能显著提升模型模拟精度,针对不同城市化阶段,在各种重现期降雨情景下设置不同有效不透水面比例并进行模拟,发现有效不透水面对低重现期降雨产流过程的影响远大于高重现期降雨产流过程,且城市化前期有效不透水面增加会导致较大洪峰增长率,而城市化后期影响减小。研究可为优化城市地面格局,减缓城市洪涝灾害损失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不透水面 汇流路径 暴雨洪水管理模型 城市洪涝 洪峰流量
下载PDF
基于Storm的智能电网广域测量系统数据实时加密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少敏 孙婕 王保义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23-127,167,共6页
针对智能电网广域测量系统(WAMS)数据的安全问题,分析了现有数据加密方案的特点。结合WAMS数据量大、实时性要求高的特点,引入Storm分布式实时计算平台进行WAMS数据的实时加密处理。设计了基于云平台的WAMS数据存储系统,并在此系统之上... 针对智能电网广域测量系统(WAMS)数据的安全问题,分析了现有数据加密方案的特点。结合WAMS数据量大、实时性要求高的特点,引入Storm分布式实时计算平台进行WAMS数据的实时加密处理。设计了基于云平台的WAMS数据存储系统,并在此系统之上设计了基于Storm框架的高级加密标准(AES)算法。该算法将加密过程分为数据接入、快速并行数据加密及加密结果云存储等几个过程,并在Storm预定义的编程组件中进行了编程实现。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方案具有低延迟、加密效率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域测量系统 云计算 storm 数据加密
下载PDF
混合沉积特征精细刻画:以江苏徐州寒武系馒头组为例
8
作者 文祖超 沈玉林 +5 位作者 李壮福 敬宇鸿 党志英 祝玉琳 孟艳 李林超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6-862,共17页
江苏徐州地区寒武系馒头组发育极具特色的陆源碎屑组分与碳酸盐组分混合沉积现象。本研究以寒武系馒头组一套典型的混合沉积序列为例,依据剖面实测与镜下特征,对该序列中的混合沉积组合类型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沉积环... 江苏徐州地区寒武系馒头组发育极具特色的陆源碎屑组分与碳酸盐组分混合沉积现象。本研究以寒武系馒头组一套典型的混合沉积序列为例,依据剖面实测与镜下特征,对该序列中的混合沉积组合类型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沉积环境中的混合沉积特征,建立了陆表海近岸背景下陆源碎屑组分与碳酸盐组分混合沉积模式,探讨了各种混合沉积组合类型的混积成因类型、混积过程及主控因素等。结果表明:徐州地区寒武系馒头组混合沉积序列中主要发育含砂鲕粒灰岩、含内碎屑砂质灰岩、灰质细砂岩、含灰粉砂岩等11种混合沉积组合类型;混合沉积序列整体为陆表海海侵背景下次级海平面频繁波动且伴随多期次风暴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海侵作用下由近岸的混积潮坪逐渐演化为混积局限台地;混合沉积主要为相混合与间断混合,局部发育原地混合与母源混合。气候、陆源输入程度、海平面变化、碳酸盐产率是形成相混合的主控因素,同时也受到生物活动、水动力条件的调控;多期次风暴作用在主导间断混合形成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会促进相混合与母源混合的发育;在各因素叠加影响下,研究区具有多种混积成因类型组合发育的特征。厘清各种混积成因类型的分布与混积过程可为华北板块寒武纪古环境恢复与沉积演化提供参考,并为“深时”陆表海台地混合沉积相关研究提供典型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沉积 陆表海 风暴沉积 沉积模式 馒头组 寒武系 徐州地区
下载PDF
应对极端风暴潮的粤港澳大湾区海堤建设研究
9
作者 侯堋 刘晓建 +1 位作者 朱小伟 王强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3期70-75,共6页
海堤是防御风暴潮侵袭、减轻海洋灾害的重要工程措施。在海平面上升和风暴潮加剧的双重影响下,大湾区海堤防潮能力被动降低,防潮安全备受挑战。通过现场调查梳理了大湾区海堤典型破坏形式,有防浪墙倾覆、迎水坡损毁及背水坡垮塌等,其中... 海堤是防御风暴潮侵袭、减轻海洋灾害的重要工程措施。在海平面上升和风暴潮加剧的双重影响下,大湾区海堤防潮能力被动降低,防潮安全备受挑战。通过现场调查梳理了大湾区海堤典型破坏形式,有防浪墙倾覆、迎水坡损毁及背水坡垮塌等,其中案例中背水坡破坏占比近1/2。为应对极端风暴潮灾害,迫切需要对大湾区海堤进行提标加固,但以提高堤顶高程为主的传统提标方式与城市亲水景观需求矛盾突出,基于此提出大湾区海堤建设应由防浪防潮垂向一体式向防浪防潮横向分离式转变,即利用堤身“挡高潮”,利用堤前措施和堤身“消大浪”。相较于传统提标方法,该方法实现了不抬高堤顶高程却提升防潮能力的目标,成果可为粤港澳大湾区海堤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风暴潮 海堤破坏 海堤提标 生态海堤
下载PDF
平原城市高度建成区暴雨内涝模拟及防治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谭清乾 程发顺 +2 位作者 高阳 蔡帅 王洵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5,共8页
针对平原城市高度建成区暴雨引发的城市内涝问题,以珠三角城市东莞市为例,基于MIKE FLOOD平台,利用MIKE URBAN、 MIKE 11和MIKE 21构建了城市内涝耦合模型。同时,结合历史暴雨事件提出一种长历时暴雨设计雨型,分析50 a一遇设计降雨重现... 针对平原城市高度建成区暴雨引发的城市内涝问题,以珠三角城市东莞市为例,基于MIKE FLOOD平台,利用MIKE URBAN、 MIKE 11和MIKE 21构建了城市内涝耦合模型。同时,结合历史暴雨事件提出一种长历时暴雨设计雨型,分析50 a一遇设计降雨重现期下东莞市中心城区暴雨内涝过程和积水特征,提出改善“大排水系统”排水能力的内涝治理措施并评估其实施效果。结果表明:东莞市中心城区内涝的主要原因为河道水流顶托及道路排水不畅,河道拓宽整治结合道路竖向调整可使管网溢流程度降低45%,内涝淹没面积减小73%。提高研究区内河、道路排水通道等“大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对改善研究区域的内涝现状效果显著。研究成果可为平原城市高度建成区的内涝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涝防治 长历时设计暴雨 大排水系统 内涝耦合模型 高度建成区 平原城市
下载PDF
Dust storms evolution in Taklimakan Desert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climatic parameters 被引量:8
11
作者 XIAO Fengjin ZHOU Caiping LIAO Yaomi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8年第4期415-424,共10页
Based on the sand dust storms data and climatic data in 12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around sand dust storm originating areas of the Taklimakan Desert, we analyzed the trends of the number of dust storm days from 1960 t... Based on the sand dust storms data and climatic data in 12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around sand dust storm originating areas of the Taklimakan Desert, we analyzed the trends of the number of dust storm days from 1960 to 2005 as well as their correlations with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wind speed and the number of days with mean wind speed 〉 5 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equency of dust storm events in the Taklimakan region decreased with the elapse of time. Except Ruoqiang and Minfeng, in the other 10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the frequency of dust storm events reduces, and in 4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of Kuqa, Korla, Kalpin and Hotan, the frequency of dust storm events distinctly decreases. The temperature has an increasing trend, while the average wind speed and the number of days with mean wind speed ≥ 5 m/s have decreasing trends.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number of days of dust storms and climatic parameters demonstrates that wind speed and the number of days with mean wind speed 〉 5 m/s have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number of days of dust storms, with the correlations coefficients being 0.743 and 0.720 (p〈0.01), respectively, which indicates that strong wind is the direct factor resulting in sand dust storms. Whereas precipitation has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number of days of dust storms (p〈0.01), and the prior annual precipitation has also negative correlation,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prior precipitation restrains the occurrence of sand dust storms, but this restraining action is weaker than the same year's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has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number of dust storm days, with a correlations coefficient of -0.433 (p〈0.01), which means that temperature change also has impacts on the occurrence of dust storm events in the Taklimakan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 dust storm climatic parameter dust storm originating area Taklimakan Desert
下载PDF
城市建成区海绵容量评估与排水系统优化设计
12
作者 宁波 高徐军 +5 位作者 焦永宝 吕鹏 薛树红 白向荣 杨霄 赵江锋 《市政技术》 2024年第10期156-163,共8页
低影响开发理念成为解决我国城市化所带来的洪涝灾害、面源污染、水生态破坏等城市水问题的新思路。灰-绿基础设施联用可同时达到削减径流量和污染负荷的目的。但区域本底海绵容量、绿色基础设施调蓄量与关键设计参数缺乏定量依据。该... 低影响开发理念成为解决我国城市化所带来的洪涝灾害、面源污染、水生态破坏等城市水问题的新思路。灰-绿基础设施联用可同时达到削减径流量和污染负荷的目的。但区域本底海绵容量、绿色基础设施调蓄量与关键设计参数缺乏定量依据。该研究通过SWMM模型模拟、数值计算和现场实测评估研究区域本底海绵容量,结合综合径流系数法明确了研究区域水敏感区分级,其海绵容量分级为优、良、中、差、极差5级的子汇水区占比分别为8.6%、9.1%、24.6%、55.0%和2.7%,绝大部分子汇水区分级为中和差;结合现场实测和RECARGA模型模拟,明确了绿色基础设施海绵容量及灰色基础设施入流参数,结果表明:相较于填料厚度变化,绿色基础设施对降雨量大小的响应更为明显。从排水管道系统优化和灰-绿组合排水系统优化两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方案设计,构建了灰-绿联用雨水调蓄技术路径,为其关键设计参数的选取和管道改造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成区 海绵容量 灰绿耦合 分级调蓄 雨水径流 峰值流量削减
下载PDF
不同暴雨情景下的城市内涝响应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赖成光 廖耀星 王兆礼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108,133,共9页
针对近年来频发的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问题,以广州长湴地区为例,构建了基于SWMM和LISFLOOD-FP的内涝耦合模型,结合历史暴雨事件提出一种新的短历时暴雨过程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114种暴雨情景,探讨了不同暴雨雨型和集中度条件下的城... 针对近年来频发的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问题,以广州长湴地区为例,构建了基于SWMM和LISFLOOD-FP的内涝耦合模型,结合历史暴雨事件提出一种新的短历时暴雨过程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114种暴雨情景,探讨了不同暴雨雨型和集中度条件下的城市内涝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单峰雨型下的溢流和淹没情况比双峰和均匀型要高;在单峰雨型中,峰后型暴雨的溢流峰值最高,峰中和峰后型暴雨的溢流总量较大,峰后型暴雨导致的整体淹没情况较严重;重现期小于50 a时芝加哥型(r=0.7)暴雨导致的淹没情况最严重,而重现期大于50 a时单峰Ⅱ型(峰后型)暴雨的淹没情况最严重;重现期为100 a时单峰Ⅱ型的淹没范围及水深比芝加哥型(r=0.7)暴雨分别高8%和64%;暴雨集中度每上升一个等级,溢流及淹没情况明显加重;目前常用的芝加哥雨型在一定情况下存在低估内涝的风险,建议在内涝分析时进一步考虑更危险的雨型以及暴雨的集中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内涝耦合模型 设计暴雨 暴雨雨型 集中度 长湴地区
下载PDF
考虑地磁暴期间电网电压下降的GIC-Q计算及易损区域识别
14
作者 刘青 马龙雄 +2 位作者 查虹丽 陈梁金 周宁馨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3-170,共8页
地磁暴诱发的GIC及其次生GIC-Q对电网的不同变电站影响程度不同,目前计算GIC-Q没有考虑电网电压下降,因此有必要提高GIC-Q的准确性和识别出易损区域以指导电网安全运行。文中提出了考虑地磁暴期间电网电压下降的GIC-Q计算方法,以新疆电... 地磁暴诱发的GIC及其次生GIC-Q对电网的不同变电站影响程度不同,目前计算GIC-Q没有考虑电网电压下降,因此有必要提高GIC-Q的准确性和识别出易损区域以指导电网安全运行。文中提出了考虑地磁暴期间电网电压下降的GIC-Q计算方法,以新疆电网为算例计算了角度为90°,大小为1 V/km的地电场作用时各变电站变压器GIC;根据潮流计算模型,比较了是否考虑地磁暴期间电网电压下降的各变电站GIC-Q和电压的计算结果,以及喀什站GIC-Q和电压随地电场强度变化趋势;分析了地磁暴期间发电机无功储备对电网电压影响,以及线路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分布变化;分别提出了GIC严重度和电压越限严重度描述GIC对变压器的影响程度和GIC-Q对电网电压的影响程度,根据提出的变电站易损严重度来描述地电场对变电站的危害程度,并识别了新疆电网易损区域。结果表明,考虑地磁暴期间电网电压下降可以修正GIC-Q和节点电压计算结果,电网易损区域一般位于网络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暴 迭代修正GIC-Q 易损严重度 易损区域
下载PDF
舟山相关海域台风暴潮增水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舟 顾文炜 陈芳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15,21,共9页
以舟山相关海域台风暴潮增水为研究对象,对舟山5个潮位站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得出5种类型12个典型台风引起的增水过程及最大增水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同一台风在不同的潮位站具有相似的增水过程线但也有例外,同一台风引起5个潮位站... 以舟山相关海域台风暴潮增水为研究对象,对舟山5个潮位站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得出5种类型12个典型台风引起的增水过程及最大增水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同一台风在不同的潮位站具有相似的增水过程线但也有例外,同一台风引起5个潮位站的最大增水值的最大值发生在长峙站;舟山—杭州湾区域登陆、沿东海北上的2类台风增水过程线具有各自相似的特点,其他3类台风增水过程线则相差较大;最大增水值与天文大潮和高潮位之间没有强相关性;66.7%的台风增水值随着台风的到来不断增大,直至台风登陆后迅速减小。每个台风的最大增水值不仅与台风强度等特性有关,而且还与潮位站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 海域 台风 暴潮增水
下载PDF
虾稻共作产汇流过程中TANK-MIKE 11耦合模型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天楷 何军 +2 位作者 刘路广 范杨臻 黄洁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6-150,共5页
以构建的适合于平原灌区虾稻共作田降雨-径流过程模拟的TANK-MIKE 11耦合模型为工具,对四湖流域典型虾稻共作田区进行区域排涝影响研究。模拟了在不同降雨标准下,虾稻田种植面积占比、虾稻田上限排水深等条件变化对四新垸农排区径流的影... 以构建的适合于平原灌区虾稻共作田降雨-径流过程模拟的TANK-MIKE 11耦合模型为工具,对四湖流域典型虾稻共作田区进行区域排涝影响研究。模拟了在不同降雨标准下,虾稻田种植面积占比、虾稻田上限排水深等条件变化对四新垸农排区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历时暴雨重现期下,相较于50%现有虾稻共作种植面积,当虾稻田面积为10%与90%时,外排水量分别增加6%~28%和减少3%~18%;在各种设计暴雨下,相较于1.2 m虾沟上限排水深,1.3m时洪峰流量减小3.01%~5.62%。1.4 m时洪峰流量减小5.79%~10.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稻共作 TANK模型 MIKE 11模型 设计暴雨 区域径流
下载PDF
强地磁暴期间超、特高压交流电网主导节点电压设定值校正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辛文凯 刘春明 +1 位作者 王泽忠 李宇妍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284-4290,共7页
当电网遭受地磁暴侵害时,电网中感生的地磁感应电流(geomagnetically induced current,GIC)会使变压器铁心偏磁饱和,变压器无功损耗增大,引发整个电网的无功不足与电压波动。超、特高压电网由于其特殊的电气特性更容易受到地磁暴的侵害... 当电网遭受地磁暴侵害时,电网中感生的地磁感应电流(geomagnetically induced current,GIC)会使变压器铁心偏磁饱和,变压器无功损耗增大,引发整个电网的无功不足与电压波动。超、特高压电网由于其特殊的电气特性更容易受到地磁暴的侵害,群发性、突发性的无功扰动易使电网电压跌落至不合格区间。针对这种情况,在确定超、特高压电网主导节点电压设定值时,须考虑地磁暴衍生的无功扰动对系统电压的影响。通过分析地磁暴期间电压波动的机理和模拟电网对强地磁暴的响应,该文提出了强地磁暴期间超、特高压电网主导节点电压设定值和电压控制区域校正方法。该研究适用于强地磁暴期间超、特高压电网电压控制,保证在遭受地磁暴侵害情况下各电压等级电网电压仍可保持在合格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暴 地磁感应电流 主导节点 电压校正 电压控制区域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贵州省典型区域设计暴雨再分析及其潜在风险
18
作者 李嘉淇 任东兴 +2 位作者 雷文娟 姜涛 周向阳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1-144,共14页
极端降水背景下的基础设施安全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喀斯特区域复杂的水汽来源和下垫面条件导致该区域的时空不确定性更高。研究以典型的喀斯特区域贵州省为例,基于最大24 h暴雨量(1951—2019年),在分析其变化趋势和显著性水平的基础上... 极端降水背景下的基础设施安全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喀斯特区域复杂的水汽来源和下垫面条件导致该区域的时空不确定性更高。研究以典型的喀斯特区域贵州省为例,基于最大24 h暴雨量(1951—2019年),在分析其变化趋势和显著性水平的基础上,按照30 a的最低设计资料年限要求,以1980年为初始时段(1951—1980年),逐年分析(1951—1980,1951—1981,1951—1982,……,1951—2019年)各区域典型频率下设计暴雨的动态变化过程和空间差异,并揭示其产生的偏差和潜在风险水平。结果表明:典型重现期水平下设计暴雨变化的显著性水平均明显高于最大24 h暴雨量,其原因是基于PⅢ型曲线推求设计暴雨量时,要求Cs≥2CV的约束条件导致估算结果更大,同时适线时极端值在曲线拟合过程中占有较大的权重;对于同一站点,设计暴雨量与设计频率(或重现期)呈较好的对数关系,并且在相同频率下设计暴雨的极差平均为10%~20%,最大可达45%。因此,设计暴雨的变化趋势比降水敏感,基于不同时段监测资料的设计暴雨量差异较大。相关部门在开展洪水防治相关规划和应急管理时,需要充分考虑上述问题,不能简单地按区域评估其面临的风险,而是针对具体工程项目逐一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暴雨 气候变化 极端降水 贵州省 喀斯特区域
下载PDF
无资料地区的设计暴雨计算思考——以鲁西地区为例
19
作者 潘旭 赵庆鲁 陈成勇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3年第10期42-45,共4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对于全国各地来说,汛期的强降水造成的自然灾害尤为严重,降水形成的洪涝灾害可对地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工程建设上要考虑本地区可能发生的较大暴雨。但很多地区没有长系列资料,无法计算设计...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对于全国各地来说,汛期的强降水造成的自然灾害尤为严重,降水形成的洪涝灾害可对地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工程建设上要考虑本地区可能发生的较大暴雨。但很多地区没有长系列资料,无法计算设计暴雨。本次通过邻近有长系列资料的站点,参考地区降水和气候特征,利用自然规律结合计算公式来计算无资料地区的设计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暴雨 无资料地区 雨量站 降水
下载PDF
不同类型台风气象场对深圳近海海域风暴潮模拟的比较研究——以台风“山竹”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哲然 胡俊洋 +3 位作者 周凯 张鹏晖 邢久星 陈胜利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4,共14页
台风引起的风暴增水严重影响沿海地区的生产生活,是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海洋灾害之一。深圳市位于中国南海北部沿岸,是易受风暴潮灾害影响的区域,对深圳近海海域风暴潮开展研究不仅能够提升对风暴潮物理机制的认识,同时对沿海城市有效... 台风引起的风暴增水严重影响沿海地区的生产生活,是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海洋灾害之一。深圳市位于中国南海北部沿岸,是易受风暴潮灾害影响的区域,对深圳近海海域风暴潮开展研究不仅能够提升对风暴潮物理机制的认识,同时对沿海城市有效防灾减灾预警有重要意义。在风暴潮模拟研究过程中,台风气象场是风暴潮模拟准确与否的关键因素。本文针对深圳近海区域海洋环境,以海流模型FVCOM(finite volume community ocean model)和海浪模型SWAN(simulation wave nearshore)为基础,建立了区域风暴潮–波浪耦合模型,分别用再分析气象数据(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 weather forecasting,ECMWF)、理想台风模型(Holland)及大气模型台风模拟结果(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WRF)作为驱动场条件,对台风“山竹”期间的风暴潮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分辨率较低的ECMWF再分析气象数据难以准确体现台风水平结构,从而导致模拟误差;Holland气象场在整体上能够对台风“山竹”进行准确模拟,但无法再现台风在近岸区域的结构形变,从而导致在蛇口及附近(深圳湾,珠江口内侧)区域的风暴潮模拟水位偏高;WRF对风速、气压、水位、波浪都有较好的模拟效果,且WRF很好的改善了Holland在靠近台风登陆点的区域风暴潮水位偏高的问题,对珠江口、深圳湾区域定量改进约20%~30%。在未来的风暴潮预报中,如果采用类似于Holland这样的理想台风场,需注意上述区域的模拟结果。此外,Holland理想台风场和WRF模型结果驱动下的波浪场模拟效果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近海 台风“山竹” 台风气象场 风暴潮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