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元古代末期高家山生物群的生态多样性 被引量:10
1
作者 华洪 蔡耀平 +3 位作者 闵筱 柴姝 代乔坤 崔再航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8-46,共19页
新元古代末期是生命演化的关键转折期,也是以微生物占主导的生态系统向显生宙以后生动物占主导的生态系统的转变期,埃迪卡拉纪大型软躯体生物以固着、底栖、食悬浮为特色,普遍缺乏运动能力。作为这一时期特殊代表的高家山生物群,是目前... 新元古代末期是生命演化的关键转折期,也是以微生物占主导的生态系统向显生宙以后生动物占主导的生态系统的转变期,埃迪卡拉纪大型软躯体生物以固着、底栖、食悬浮为特色,普遍缺乏运动能力。作为这一时期特殊代表的高家山生物群,是目前新元古代唯一一个以黄铁矿化三维保存的管状和锥管状化石为主导,兼有骨骼生物、原生动物、钙化蓝细菌类及遗迹化石的多门类生物组合,是研究埃迪卡拉纪末期生命演化和生态系统演变十分重要的载体。本文通过对高家山生物群古生态学的初步研究,揭示出在前寒武纪—寒武纪之交,生态系统已显示一定的多样性。为适应平底面上(level-bottom)微生物席的发育,高家山生物群的许多生物采取了适应性的生存策略,通过黏附或插入微生物席中,营底栖固着食悬浮(如Cloudina、Conotubus)或化学共生(可能的Shaanxilithes)或平躺(如Gaojiashania和Sinotubulites)食碎屑生活。底内遗迹化石表明存在可能的表栖和半内栖、可自由运动、食碎屑的造迹生物。Conotubus中常见的“回春”或“复苏”现象,Gaojiashania和Sinotubulites的身体扭转或生活姿态调整则是对频繁风暴事件的被动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家山生物群 新元古代末期 生态多样性 生命创新事件 微生物席底 风暴事件沉积
下载PDF
南沙群岛永暑礁澙湖沉积的晚全新世风暴事件记录 被引量:3
2
作者 施祺 余克服 《热带地理》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位于南沙群岛永暑礁西南小澙湖的南永4井岩芯柱中含多层珊瑚枝和珊瑚砾石的堆积,反映了突发性风暴事件造成的珊瑚碎屑快速搬运和堆积。全新世晚期约4 000 aBP以来,澙湖珊瑚砾堆积记录了1 400870BC、660BC390AD、600770AD和940-1992AD 4... 位于南沙群岛永暑礁西南小澙湖的南永4井岩芯柱中含多层珊瑚枝和珊瑚砾石的堆积,反映了突发性风暴事件造成的珊瑚碎屑快速搬运和堆积。全新世晚期约4 000 aBP以来,澙湖珊瑚砾堆积记录了1 400870BC、660BC390AD、600770AD和940-1992AD 4个主要的风暴事件频发时期,并且风暴的强度呈阶段性增强。风暴事件还表现出千年和百年尺度的周期性波动,具有1 280 a、370 a、210230 a、140150 a和90 a的准周期,与全新世气候环境的周期性变化相对应,很大程度上受太阳活动周期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事件 漏湖 永暑礁 珊瑚碎屑沉积 全新世
下载PDF
末次冰期间冰阶晚期长江中游风尘堆积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17
3
作者 庄检平 贾玉连 +3 位作者 马春梅 胡忠 张海荣 吴敬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4-428,共5页
定山砂山剖面的下层灰黄色土-淤泥沉积,为末次冰期间冰阶(40~22kaBP)区域降尘堆积。灰黄色土层与淤泥为同源异相沉积,粒度组合基本相同,无特征性差异。频数曲线都以双峰为特征,第一峰为主峰,众值8~32μm;第二为次峰,众值250~500μm。... 定山砂山剖面的下层灰黄色土-淤泥沉积,为末次冰期间冰阶(40~22kaBP)区域降尘堆积。灰黄色土层与淤泥为同源异相沉积,粒度组合基本相同,无特征性差异。频数曲线都以双峰为特征,第一峰为主峰,众值8~32μm;第二为次峰,众值250~500μm。9.75±0.25Φ~4.25±0.25Φ(1~62.5μm)在垂向上具有相似的线形变化,组成第一峰态,各粒级垂向上的含量变化是区域冬季风强弱变化的敏感指标;2.25±0.25Φ~-0.75±0.25Φ(180~2000μm)具有相似的线形,组成第二峰态,各粒级剖面含量变化则揭示了冬半年环境干湿状况与局地尘暴事件。在对应区域降尘堆积较弱的两个时段,存在局地尘暴的增强事件,指示局地冬半年环境干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 末次冰期间冰阶 灰黄色土-淤泥沉积层 区域降尘 局地尘暴事件
下载PDF
广西泥盆纪早埃姆斯期沉积事件与矿产关系的探讨
4
作者 张振贤 周怀玲 《南方国土资源》 1992年第2期67-75,共9页
本文通过对广西泥盆纪早埃姆斯期盆地相和台地相两条含矿岩系剖面的研究,认为:早埃姆斯期沉积事件主要是风暴事件、缺氧事件和生物礁的兴衰交替和消亡在盆地、台地环境中反映不尽相同;根据沉积事件的发生、发展可划分为早、晚两期。早期... 本文通过对广西泥盆纪早埃姆斯期盆地相和台地相两条含矿岩系剖面的研究,认为:早埃姆斯期沉积事件主要是风暴事件、缺氧事件和生物礁的兴衰交替和消亡在盆地、台地环境中反映不尽相同;根据沉积事件的发生、发展可划分为早、晚两期。早期,由弱到强的周期性风暴事件,在缺氧环境的盆地中形成一套呈黑色的含碳质角砾状泥岩、碳质泥岩、硅质岩互层的岩石组合与石煤、钒银(铀)矿床共生,而在台地边缘相中形成一套礁、滩、坪、凹交替的碳酸盐岩和风暴岩与成岩—后生铅锌矿床共(伴)生。晚期,为海侵缺氧事件,在盆地中表现为一套呈黑色的含碳质泥岩与石煤、沥青煤共生,而在台地边缘相中表现为碳质泥岩益复礁云岩组合与成岩型铅锌矿床共生。因此,研究沉积事件与矿产关系,对于泥盆系沉积、层控矿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姆斯期 风暴事件 缺氧事件 Elegans生物事件 钒银(铀)矿 铅锌矿 石煤 沥青煤
下载PDF
海岸泥质风暴沉积物研究现状与展望
5
作者 江凯禧 苏明 +5 位作者 林春明 刘佳威 雷亚平 王策 陈慧 马文斌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9-291,共13页
从前寒武纪至今,各年代地层中普遍存在风暴沉积物,它们记录了地史时期曾经发生的极端气象事件。古风暴沉积物研究被认为能在预测未来极端气象事件演变趋势方面提供关键的长时间尺度信息,而准确识别风暴沉积物是这项研究的重要基础。在... 从前寒武纪至今,各年代地层中普遍存在风暴沉积物,它们记录了地史时期曾经发生的极端气象事件。古风暴沉积物研究被认为能在预测未来极端气象事件演变趋势方面提供关键的长时间尺度信息,而准确识别风暴沉积物是这项研究的重要基础。在先前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关注相对容易识别的砂质风暴沉积物、碳酸盐(钙质)风暴沉积物、风暴砾石与巨砾以及风暴贝壳层,而对较难识别的泥质风暴沉积物缺乏深入研究。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在海岸泥质风暴沉积物的判识方法和指标、沉积过程以及古风暴历史重建等方面取得了不少重要进展。这对于完善对风暴沉积记录类型的认识以及进行高分辨率的古风暴活动历史重建十分重要。为此,着重回顾了近年来有关海岸泥质风暴沉积物判识方法体系的研究进展,发现综合运用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的敏感指标是准确识别泥质风暴沉积物的关键,但仍需深入探究泥质风暴沉积物地球化学判识指标与风暴沉积动力过程的响应机理,建议优先关注不同沉积环境泥质风暴沉积物的系统性对比研究、野外原位观测及室内沉积模拟,并强化跨学科交叉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天气事件 风暴沉积物 泥质风暴沉积物 古风暴历史重建
原文传递
Characteristics and origin of a new type of polyhalite potassium ore in the Lower Triassic Jialingjiang Formation, Puguang area, northeastern Sichuan Basin, SW China 被引量:2
6
作者 Wen-Jun Shang Mian-Ping Zheng +5 位作者 Yong-Sheng Zhang Jia-Ai Zhong En-Yuan Xing Yuan Peng Bao-Ling Gui Kong Li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SCIE CSCD 2021年第1期112-124,共13页
A new type of polyhalite potassium ore(NTPPO) was found in the Lower Triassic Jialingjiang Formation, NE Sichuan Basin, SW China. It is water soluble, therefore can be exploited using the water-solution method, and is... A new type of polyhalite potassium ore(NTPPO) was found in the Lower Triassic Jialingjiang Formation, NE Sichuan Basin, SW China. It is water soluble, therefore can be exploited using the water-solution method, and is of great potential of economic value a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Based on cores, thin sections, energy spectrum and SEM analyses, its microfeatures, macrofeatures and origin are discussed, and a genetic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future evaluation, prediction and exploration of potassium ore in the Sichuan Basin.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NTPPO was caused by storm activities:(1) the storm broke the original sedimentary polyhalite–gypsum beds, whose fragments were transported into the salt basin with high content of K+ and Mg2+;(2) in the basin, the polyhalite continued to be formed from gypsum by metasomatism with K-and Mg-rich brine;(3) during diagenesis,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K–Mg-rich brine from halite continued to replace anhydrite(or gypsum) to form polyhal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guang area Lower Triassic New type of polyhalite potassium ore Microfeatures and macrofeatures storm event deposi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