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厚复杂海峡场地二维非线性地震反应特性
1
作者 王彦臻 范宏飞 +2 位作者 赵凯 陈国兴 江志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5-356,共12页
海峡地层常为深厚沉积盆地构造,海床微地形类型多样,海峡场地地震反应受微地形的影响显著。以跨琼州海峡通道剖面场地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海峡盆地构造、海床微地形和海床沉积土异质性,建立海床剖面二维精细化有限元模型;依据场址区域... 海峡地层常为深厚沉积盆地构造,海床微地形类型多样,海峡场地地震反应受微地形的影响显著。以跨琼州海峡通道剖面场地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海峡盆地构造、海床微地形和海床沉积土异质性,建立海床剖面二维精细化有限元模型;依据场址区域地震环境与历史地震活动性,选择Kik-net台网井下台阵基岩地震记录作为海床基岩输入地震动,考虑土的非线性滞回特性,模拟海峡场地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微地形效应和海床沉积土异质性对跨海峡场地地震反应的耦合影响显著,表现为盆地类共振现象、海床凹陷边缘和海床表面凸起处的反应加剧;与海峡场地基本频率接近的基岩地震动频率成分易于传播与放大;与海床水平向地震反应相比,海床地表微地形对其竖向地震反应的影响更为显著;水平向和竖向地震波传播的叠加效应会在海床表面产生面波,导致海床地表水平向地震反应放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场地 琼州海峡 盆地构造 海床微地形 沉积土异质性 土的非线性
下载PDF
Probabilistic Analyses of Seismic Hazard in the Messina Straits(Northeastern Sicily,Italy)
2
作者 Francesco Pizzolo Antonio Bottari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71-71,共1页
In order to assess the seismic hazard in an area with high seismogenic potential as the Messina Straits is, we employed the Cornell’s probabilistic approach, implemented by Bender and Perkins in the SEISRISKⅢcode,wh... In order to assess the seismic hazard in an area with high seismogenic potential as the Messina Straits is, we employed the Cornell’s probabilistic approach, implemented by Bender and Perkins in the SEISRISKⅢcode,which allows calculating the expected ground motion.We considered all the earthquakes with magnitude M_s】4.0 reported in the CPTI04 catalogue and located in the seismogenic zones of Southern Italy(ZS9),which are able t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HAZARD ground motion site AMPLIFICATION Messina straitS SOUTHERN ITALY
下载PDF
浅谈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登陆点比选及铁路接线规划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勇 田宝红 李鹏飞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9-44,共6页
登陆点比选及接线规划是海峡通道平面线位设计中的关键技术,是跨海通道与铁路网连接的控制性因素。恰当的登陆点及接线规划可以促进沿线城市的发展,提高客货运输效率和运输服务质量,降低建设工程投资及客货运输成本,使跨海通道运输能力... 登陆点比选及接线规划是海峡通道平面线位设计中的关键技术,是跨海通道与铁路网连接的控制性因素。恰当的登陆点及接线规划可以促进沿线城市的发展,提高客货运输效率和运输服务质量,降低建设工程投资及客货运输成本,使跨海通道运输能力及经济效益最大化。基于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两侧既有铁路网现状和规划情况的调研,结合交通运输模式,提出大连端的登陆点为旅顺老铁山角,烟台端可行的登陆点为烽火台或东港,并给出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两端的铁路接线规划建议。研究结论对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平面线位确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海通道 渤海海峡 登陆点 铁路接线规划
下载PDF
琼州海峡海床地震反应特性的一维非线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国兴 夏高旭 +1 位作者 王彦臻 金丹丹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5-85,共11页
深软海床上修建跨海通道并确保其地震安全是一项重大的工程挑战。选取拟建琼州海峡海底隧道沿线4个典型钻孔剖面进行一维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研究了输入地震动特性、土体动力本构模型的选取对海床非线性地震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 深软海床上修建跨海通道并确保其地震安全是一项重大的工程挑战。选取拟建琼州海峡海底隧道沿线4个典型钻孔剖面进行一维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研究了输入地震动特性、土体动力本构模型的选取对海床非线性地震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MKZ模型相比,DCZ模型能更好地模拟地震动的某些高频和中-长周期分量在海床土层中的传播;海床35 m以浅和80 m~160 m深土层对0.6 Hz~1.1 Hz地震波传播的放大效应显著。对于0.2 g基岩地震动水平,海床地表峰值加速度达0.297 g,相当于地震烈度Ⅷ度水平,这与历史最大影响烈度是一致的;依据海床场地效应特征,累积绝对速度CAV是一个更合适的地震动强度指标。在周期0.05 s~0.5 s范围内,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反应谱设计跨海通道将偏于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效应 海床场地 琼州海峡 地震反应特性 土的非线性效应
下载PDF
平潭海峡大桥海上地震勘探 被引量:1
5
作者 高霞 张永旺 魏文博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0-544,共5页
全长3478m的平潭海峡大桥是一大型桥梁工程,桥位自然条件恶劣,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为了克服浅层水域常见的电火花震源激发频率高、能量衰减快、探测深度浅等不足,采用工程地震仪和振动冲击震源在海上开展地震反射波勘探工作,结合地质钻探... 全长3478m的平潭海峡大桥是一大型桥梁工程,桥位自然条件恶劣,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为了克服浅层水域常见的电火花震源激发频率高、能量衰减快、探测深度浅等不足,采用工程地震仪和振动冲击震源在海上开展地震反射波勘探工作,结合地质钻探工作,查明了桥址区的地层岩性分布、地质构造等工程地质问题,为桥梁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工程应用表明:在地球物理条件不利的情况下,获得了较清晰的地震反射波,其有效波主频为200Hz左右,是水域工程地震勘探经济环保、简单有效的工作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潭海峡大桥 桥址勘探 海上地震勘探 震源
下载PDF
跨海大桥施工结构监控预警系统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赵多苍 樊立龙 李义强 《铁道建筑技术》 2017年第8期18-22,共5页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B0~B58)工程受海洋环境影响,风大浪高、台风频繁,施工结构长期服役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中,结构容易产生损伤,对施工安全及管理都带来极大的挑战。为此,结合施工平台结构特点,部署视频监控、数据采集传感器,利用通讯网...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B0~B58)工程受海洋环境影响,风大浪高、台风频繁,施工结构长期服役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中,结构容易产生损伤,对施工安全及管理都带来极大的挑战。为此,结合施工平台结构特点,部署视频监控、数据采集传感器,利用通讯网络,建立施工结构监控预警系统。该系统首先利用MATLAB信号处理工具箱,开发适用于风速、波浪、潮汐、倾角、振动加速度、洋流流速、流向等信号处理的程序,然后借助GUI功能将上述多个模块化程序进行集成,辅以便于分析的操作界面,从而可以使用多种处理方法分析信号,实现预警功能。通过本工程中监控预警系统的开发及应用,可为类似工程中监控系统的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警系统 施工结构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 现场监控 海洋环境
下载PDF
台湾海峡铁路轮渡码头选址与建设方案
7
作者 寇军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8-93,共6页
建设台湾海峡铁路轮渡码头,尽快实现两岸铁路互联互通,是京台高铁及台湾海峡海底隧道建成前的过渡性最优方案。参考国内类似项目建设经验,分析码头特点与选址原则,论证设计船型与建设规模,提出港址比选论证建议探讨码头总体设计方案,提... 建设台湾海峡铁路轮渡码头,尽快实现两岸铁路互联互通,是京台高铁及台湾海峡海底隧道建成前的过渡性最优方案。参考国内类似项目建设经验,分析码头特点与选址原则,论证设计船型与建设规模,提出港址比选论证建议探讨码头总体设计方案,提出需研究解决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为项目规划和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海峡 铁路轮渡码头 设计船型 建设规模 港址比选 总体设计
下载PDF
黄瓜山文化彩陶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贺娅辉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9-100,共12页
黄瓜山文化(4300-3500 BP)是分布于闽东和浙南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彩陶和施衣陶是其重要特征之一。本文以2012年在黄瓜山遗址调查和发掘的材料为基础,对黄瓜山文化的彩陶和施衣陶进行了图像和成分分析其中成分分析是首次进行的关于黄... 黄瓜山文化(4300-3500 BP)是分布于闽东和浙南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彩陶和施衣陶是其重要特征之一。本文以2012年在黄瓜山遗址调查和发掘的材料为基础,对黄瓜山文化的彩陶和施衣陶进行了图像和成分分析其中成分分析是首次进行的关于黄瓜山文化彩陶的实验室研究.分析结果填补了学界对黄瓜山遗址彩陶和陶衣的矿物构成和来源认识的空白对工艺过程的观察也加深了对彩陶和施衣陶制作过程的认识。黄瓜山文化的彩陶和施衣陶在特征上与福建内陆和台湾地区同时代文化的相似性,表明新石器时代晚期存在一个跨越内陆和台湾海峡的互动圈,为认识和探索这一时期该地区文化和社会的变迁提供了新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陶 黄瓜山遗址 福建 台湾海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