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陌生人”到“共同体”:高校导生关系的转向 被引量:1
1
作者 金明飞 蔡连玉 《研究生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92,共7页
优质导生关系是研究生成长的重要滋养。实践中导生间“陌生人”关系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导生交往在不同程度上成为以利益计算为基础的“冷亲密”,这就造成了“为他者”的道德悬空、工具理性异化学术逻辑和利己计算致使利益排斥等问题。导... 优质导生关系是研究生成长的重要滋养。实践中导生间“陌生人”关系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导生交往在不同程度上成为以利益计算为基础的“冷亲密”,这就造成了“为他者”的道德悬空、工具理性异化学术逻辑和利己计算致使利益排斥等问题。导生陌生人关系的共同体转向是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须。作为学术范畴,导生共同体立足现实情境和共同体思想资源、超越单一模式和传统教育人性假设,以“导生复合共同体”样态呈现,是差异的、学术的、利益的和成长的“四重交互共同体”。实现导生陌生人关系向复合共同体转向,亟需凝聚四重共同体建设的思想共识,提供充分的制度供给,涵养坚实的伦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人 复合共同体 导生关系 转向路径
下载PDF
如何从“他人身体”中获得信任?——中西医患关系的差异性讨论
2
作者 赵旭 陈天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5,35,共6页
医患关系是身体关系,其特殊性体现为主体双方均是通过“他人身体”获得社会位置,且“他人身体”又因社会情境的不同而不同。陌生人社会中,“他人身体”是物的或资本的存在,主体关系“因资而信”;熟人社会中,“他人身体”是人情的存在,... 医患关系是身体关系,其特殊性体现为主体双方均是通过“他人身体”获得社会位置,且“他人身体”又因社会情境的不同而不同。陌生人社会中,“他人身体”是物的或资本的存在,主体关系“因资而信”;熟人社会中,“他人身体”是人情的存在,主体关系“因熟而信”。构建现代中国医患关系不应遵循西方社会的选择,不能追随以“我”为中心的陌生人伦理,而应客观、辩证地认识到熟人社会中“人情”的积极意义,以“他”或“他人身体”为目的实现超越、提升医学温度、改善医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关系 他人身体 医患主体性 陌生人社会 熟人社会
下载PDF
“熟人”与“陌生人”的人际关系比较 被引量:50
3
作者 张康之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2期58-64,共7页
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伴随着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变。熟人社会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建立在亲缘、地缘基础上的自由的稀薄的人际关系,以习俗型信任为特征。工业社会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契约的基础上以及受到契约、物和物化了的... 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伴随着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变。熟人社会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建立在亲缘、地缘基础上的自由的稀薄的人际关系,以习俗型信任为特征。工业社会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契约的基础上以及受到契约、物和物化了的社会设置所中介了的间断式人际关系,它以契约型信任为特征。后工业社会也是一个陌生人社会,但是,由于社会网络结构的生成,人际关系将是一种自由稠密的人际关系,在这种人际关系中,所包含的是合作型信任。对于中国社会来说,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要跨越工业社会的人际关系模式,自觉地促进后工业社会人际关系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人 陌生人 人际关系
下载PDF
从陌生人到共同体——孔子及其弟子师生关系伦理性质考论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薇薇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20,共9页
孔子之前时代教育关系的成立来源于行政命令或家族办学,本质上是从熟人关系直接派生出来的。与之前教育形式相比较,孔子与其学生的关系最初具有陌生人性质。通过教学活动,他们最终转化为熟人性质甚至是拟亲人性质的师生关系。当拟亲人... 孔子之前时代教育关系的成立来源于行政命令或家族办学,本质上是从熟人关系直接派生出来的。与之前教育形式相比较,孔子与其学生的关系最初具有陌生人性质。通过教学活动,他们最终转化为熟人性质甚至是拟亲人性质的师生关系。当拟亲人性质的师生关系出现时,容易蜕变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然而孔子与弟子之间形成的却是道义共同体,从而形成了人际关系中崭新的一伦——"师生",奠定了古典时代师生关系伦理的基本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陌生人 熟人 师生关系 共同体
下载PDF
全球流动时代的文化认同:从“异乡人”到“全球族”——兼及儒家文化对“逆全球化”的纠偏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军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4期12-19,共8页
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深处,始终存在一个"异乡人",是现代性的灾星。"Shanghailander"曾经是其典型。全球流动时代,"异乡人"为"全球族"所改写,成为新全球经济中种族、宗教与文化认同的来源。"... 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深处,始终存在一个"异乡人",是现代性的灾星。"Shanghailander"曾经是其典型。全球流动时代,"异乡人"为"全球族"所改写,成为新全球经济中种族、宗教与文化认同的来源。"华裔全球族"以科技和网络的连接实现经济的转型和文化边界的消解,其所建构的关系社群及其伦理重建了现代性危机下的个体与群体、原子与社会的稳定关联,体现了儒家文化对"异乡人"问题的救赎和重写,这一基于"缘"与"类"的文化机制提供了应对城市化问题的中国经验,对于当下"逆全球化思潮"冲击下的民族及其身份问题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异乡人 全球族 现代性 关系社群 上海价值
下载PDF
养老机构内五保老人社会关系充权实践的研究——以南京M敬老院五保老人小组为个案 被引量:1
6
作者 武艳华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7年第3期19-25,73,共8页
基于充权的视角,以南京M敬老院五保老人小组作为具有研究相关性的关键个案,通过对五保老人社会关系充权小组从"单纯的五保老人社会关系的思想充权"到"社会关系的实践充权"再到"实现社会关系的自我管理"... 基于充权的视角,以南京M敬老院五保老人小组作为具有研究相关性的关键个案,通过对五保老人社会关系充权小组从"单纯的五保老人社会关系的思想充权"到"社会关系的实践充权"再到"实现社会关系的自我管理"三阶段的成长与发育过程的研究,探讨小组工作方法对养老机构内五保老人社会关系充权与治疗的功能。研究发现,我国养老机构内五保老人的社会关系呈现出家人关系与邻里关系效能感低下、朋友关系窄化及机构关系兼具依赖与疏离双重属性的特征,小组治疗的方法对改善其不良社会关系有效果。总结与反思介入过程后发现,五保老人社会关系充权小组效果的发挥,既需要社工通过多种技巧和角色动员关系相关者充分参与,又需要各方主体协同改善个人充权意识和营造集体充权环境,还需要实施由个体自身到家人、再到熟人、又到生人的"由内而外"的渐进式的社会关系充权模式,由此,才能达到为该群体社会关系进行充权的目的。深入剖析发现,服务对象的独特性、机构环境的特殊性、小组目标的针对性与制度环境的复杂性,是影响养老机构内五保老人社会关系充权模式的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人关系 熟人关系 生人关系 充权 集体治疗
下载PDF
新陌生人社会的自我呈现与社交逻辑 被引量:6
7
作者 许同文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57-162,共6页
社交媒体给社会个体带来了全新的社交体验。在二次脱域中,匿名化的社交场域重构了陌生人社会的内涵和边界,形成了稠密型的新陌生人社会。原子化的个体在幻化的匿名社交过程中摆脱了先赋身份和自致身份的桎梏,以自定义身份为角色互动的前... 社交媒体给社会个体带来了全新的社交体验。在二次脱域中,匿名化的社交场域重构了陌生人社会的内涵和边界,形成了稠密型的新陌生人社会。原子化的个体在幻化的匿名社交过程中摆脱了先赋身份和自致身份的桎梏,以自定义身份为角色互动的前提,建构了一个去习俗型信任和去契约型信任的社交空间。中国本土化的"关系"型社交逻辑也在这一场域失范,在赋权的同时出现了异化。治理这种异化的路径,应该是在承认匿名化社交逻辑的前提下,适度回归到契约型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陌生人社会 社交网络 社会互动 二次脱域
下载PDF
生人社会的演进与招呼语的类型变异
8
作者 闫克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88-92,共5页
人际关系性是招呼语的本质属性,招呼语和招呼行为对人际关系具有显示、保持、增进或减损等功能。根据对人际关系适用情况的不同,招呼语可分为缘亲型和陌疏型两类。中国传统社会中人际关系属于家庭化的熟人关系,缘亲型招呼语的选用倾向... 人际关系性是招呼语的本质属性,招呼语和招呼行为对人际关系具有显示、保持、增进或减损等功能。根据对人际关系适用情况的不同,招呼语可分为缘亲型和陌疏型两类。中国传统社会中人际关系属于家庭化的熟人关系,缘亲型招呼语的选用倾向极为突出。然而在当下的现代中国,生人社会已经形成,人际关系多样化、复杂化,招呼语的选用呈现出由缘亲型向陌疏型发展的变异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招呼语 人际关系 类型 人生社会 熟人社会
下载PDF
真诚-虚伪品质对建议采纳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谢梦雅 段锦云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4-140,共7页
通过三个实验探究陌生关系中建议者真诚-虚伪品质对决策者建议采纳的影响机制。实验一将建议者真诚-虚伪品质设为组间变量,探讨其对建议采纳的影响;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加入认知信任的测量,探讨认知信任的中介作用;实验三加入建议者... 通过三个实验探究陌生关系中建议者真诚-虚伪品质对决策者建议采纳的影响机制。实验一将建议者真诚-虚伪品质设为组间变量,探讨其对建议采纳的影响;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加入认知信任的测量,探讨认知信任的中介作用;实验三加入建议者有无损失经历,形成2(真诚-虚伪品质)×2(有无损失经历)的组间设计,探究有无损失经历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建议者的真诚品质可以促进建议采纳;(2)认知信任在建议者真诚-虚伪品质与建议采纳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建议者有无损失经历在建议者真诚-虚伪品质和建议采纳间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关系 真诚-虚伪品质 认知信任 有无损失经历 建议采纳
下载PDF
校园交往场域德育意蕴的现代失落及理性回归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慧逸 徐洁 《现代教育科学》 2022年第1期8-13,共6页
校园交往场域中的人际关系及其所隐含的伦理关系与道德规范,会对学生的道德发展产生显性或隐性的影响。校园交往场域包括科层关系场域、熟人关系场域和陌生人关系场域,分别在德育主导性力量的增强、德育对象主体地位的提升以及德育有效... 校园交往场域中的人际关系及其所隐含的伦理关系与道德规范,会对学生的道德发展产生显性或隐性的影响。校园交往场域包括科层关系场域、熟人关系场域和陌生人关系场域,分别在德育主导性力量的增强、德育对象主体地位的提升以及德育有效性的实现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然而,三个场域也分别存在不利于德育的因素:科层关系场域中的道德规范具有预设性与专断性,等级观念与监视性被过度强调;熟人关系场域对内部特殊成员具有排斥性,道德逻辑具有功利性;陌生人关系场域则潜伏着现代社会的信任危机和难以弥合的价值纷争。为充分发挥校园交往场域中德育功能,学校应创建平等的师生交互关系,构筑自觉热忱的人际网络,建构多元融合的交流空间,从而有效拓展德育时空,深化德育效果,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跃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德育 科层关系场域 熟人关系场域 陌生人关系场域
下载PDF
校园中的熟人道德与陌生人道德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莹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4-78,共5页
从道德关系理论中的熟人道德关系和陌生人道德关系视角出发,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滑坡现象进行理性分析,进一步厘清校园中熟人关系的亲疏性、实用性、单向义务性、道德双重性等特征,以及当今大学校园中陌生人道德关系发展的滞后所带来的“... 从道德关系理论中的熟人道德关系和陌生人道德关系视角出发,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滑坡现象进行理性分析,进一步厘清校园中熟人关系的亲疏性、实用性、单向义务性、道德双重性等特征,以及当今大学校园中陌生人道德关系发展的滞后所带来的“道德排他主义”盛行、道德信任危机频发、道德责任感落寞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建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校园熟人道德体系,倡导“无论生熟,平等待人”的道德原则,博爱宽容、理性自觉、公私分明的道德要求;同时积极构建校园陌生人道德体系,克服道德排他主义,不以自己为标准同化或排斥“陌生人”,接受“陌生人”的差异性,建立与陌生人之间的信任感,尊重“陌生人”的道德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关系 熟人道德关系 陌生人道德关系 大学德育
下载PDF
图式变迁:“人际关系”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信任的时代定位
12
作者 王亮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第15期33-35,共3页
伴随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新的历史时代的到来,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人际关系的变迁对于人们社会信任的考量和挑战更大,而这种信任是基于人际关系的建立,也是探讨大学生社会信任问题的基础。当前大学生自我认知失调、人际关... 伴随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新的历史时代的到来,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人际关系的变迁对于人们社会信任的考量和挑战更大,而这种信任是基于人际关系的建立,也是探讨大学生社会信任问题的基础。当前大学生自我认知失调、人际关系淡漠、社会信任危机等导致大学生社会信任缺失。本文尝试探索和建立有利于提升当今大学生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社会信任的途径和机制,对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自我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关系 社会信任 熟人社会 陌生人社会
下载PDF
异乡人视角下的医患关系问题探析
13
作者 杨小钵 覃小妮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5-18,共4页
医患关系问题是当下社会热点问题。从现代性的文化后果出发,借鉴恩格尔哈特“道德异乡人”理念之异乡人视角,来审视和分析当下的医患关系问题,成为可能的破题思路。在异乡人视角下,当下医患关系紧张的一种解释是道德多元和大众文化观念... 医患关系问题是当下社会热点问题。从现代性的文化后果出发,借鉴恩格尔哈特“道德异乡人”理念之异乡人视角,来审视和分析当下的医患关系问题,成为可能的破题思路。在异乡人视角下,当下医患关系紧张的一种解释是道德多元和大众文化观念滞后的双重效应,使社会价值观念和道德共识缺位,个体道德合理性基础袪魅,形成工具理性对医学精神的僭越、传统价值合理性嬗变和生命终极关怀缺乏的后果。医患关系问题可能的破题之路在于回归医学的初心和人本属性,建构新的伦理实体,为个体生命提供精神的安身立命之地,最终完成由异乡人向共同体的精神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关系 异乡人 共同体
下载PDF
Impact of Strangers on Opportunistic Routing Performance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培燕 马华东 段鹏瑞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3年第3期574-582,共9页
Routing is one of the challenging tasks in Delay Tolerant Networks (DTNs), due to the lack of global knowledge and sporadic contacts between nodes. Most existing studies take a greedy scheme in data forwarding proce... Routing is one of the challenging tasks in Delay Tolerant Networks (DTNs), due to the lack of global knowledge and sporadic contacts between nodes. Most existing studies take a greedy scheme in data forwarding process, i.e., only nodes with higher utility values than current carriers can be selected as relays. They lack an in-depth investigation on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optimal paths in Epidemic. These features are vital to any forwarding scheme that tends to make a trade-off between packet delivery delay and cost. This is mainly because Epidemic provides an upper bound on cost and a lower bound on delivery delay. Therefor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se features is useful to make informed forwarding decisions. In this paper, we try to explore these features by observing the roles of different social relationships in the optimal paths through a set of real datasets. These datasets provide evidence that strangers have two sides in data forwarding process, and that the importance of strangers shows a decreasing trend along the forwarding paths. Using this heuristic knowledge, we propose STRON, a distributed and lightweight forwarding scheme. The distributed feature makes it very suitable for opportunistic scenarios and the low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ation features make it easy to be integrated with state-of-the-art work. The trace-driven simulations obviously confirm its effectiveness, especially in terms of packet delivery delay and co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nger forwarding mechanism social relationship Delay Tolerant Network
原文传递
重思“差序格局”——兼与朱苏力教授商榷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小章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0-57,141-142,2,共10页
费孝通先生并没有放弃"差序格局"这一概念;"差序格局"兼具事实(即客观的社会关系的差序格局)和规范(即伦理准则、价值标准上的差序格局)两个层面的意涵;"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之间既是伦理上... 费孝通先生并没有放弃"差序格局"这一概念;"差序格局"兼具事实(即客观的社会关系的差序格局)和规范(即伦理准则、价值标准上的差序格局)两个层面的意涵;"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之间既是伦理上之"肯定和适应现世"和"拒斥并宰制现世"的中西之异,又是客观社会关系形态上之"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的古今之别;当中国社会从传统乡土型熟人社会进入现代陌生人社会,从而"差序格局"中客观社会关系的层面无法再维持之后,伦理规范取向上的"差序格局"也就不能继续维持下去,而必须培育确立起普遍主义的伦理准则和道德精神。像"差序格局"这样旨在揭示特定社会、特定时代之特殊性格的概念的效能和价值,须放到社会变迁的历史进程中来检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序格局 客观关系 伦理准则 熟人社会 陌生人社会
原文传递
女权主义理论中的几个关键概念分析
16
作者 刘稳妮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9期105-106,共2页
面对现代女性仍然在男权社会中处于从属地位的现实,女权主义者们从各个角度提出了"陌生人"、"边缘视角"、"双重视野"、"主奴关系"等概念。希望从女性受压迫的劣势地位出发,进而寻找女性获得解... 面对现代女性仍然在男权社会中处于从属地位的现实,女权主义者们从各个角度提出了"陌生人"、"边缘视角"、"双重视野"、"主奴关系"等概念。希望从女性受压迫的劣势地位出发,进而寻找女性获得解放的批判性优势。但这些理论上的概念却具有它的局限性,无法在现实中帮助女性获得自己想要的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权主义理论 陌生人 边缘视角 双重视野 主奴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