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1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chemical Behaviors of REE and Other Trace Elements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Strata-bound Skarns and Related Deposits:A Case Study of the Dongguashan Cu(Au)Deposit,Anhui Province,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LINGQicong LIUCongqi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46-257,共12页
REE and other trace elements in the altered marbles, massive skarns and ores, as well as garnet and quartz were determined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behaviors of trace elements during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It is demo... REE and other trace elements in the altered marbles, massive skarns and ores, as well as garnet and quartz were determined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behaviors of trace elements during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high-field-strength (HFS) elements Zr, Hf, Th and Nb were immobile while other trace elements were mobile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skarns and related deposits. REE and ore-forming elements such as Cu and Ag in hydrothermally-altered marbles and skarns were provided primarily by hydrothermal fluids. In the direction transverse of the strata, the more deeply the marbles were altered, the higher the total REE abundance and the larger the negative Eu anomalies would be. The chondrite-normalized REE patterns of skarn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marbles, but the former are distinguished by much higher REE contents and more remarkable negative Eu anomalies. Those patterns were apparently not inherited from the marble protolith, but were controlled by garnets, which were determined by the hydrothermal solutions involved in the infiltration metasomatism. The hydrothermal fluids are characterized by having slightly right-hand dipping REE patterns, being enriched in LREE and having strongly negative Eu anomalies. The uptake of REE from hydrothermal fluids during the growth of garnet crystals resulted in the garnets having similar REE patterns to the hydrothermal fluids. Based on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REE in skarns and the structures of the hosting strata, we can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ransport path and pattern of the fluids involved in the formation of skarns and their related deposits. REE geochemistry investigation can help elucidate the genesis of skarns and skarn-related depos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 REE strata-bound skarn Dongguashan deposit Anhui China
下载PDF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s of pyrite and stibnite:implications for the genesis of antimony mineralization in the Yangla Cu skarn deposit,Northwestern Yunnan,China
2
作者 Ping Pan Xinfu Wang +2 位作者 Bo Li Guo Tang Zuopeng Xiang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535-554,共20页
The Yangla Cu skarn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Jinshajiang Suture Zone,southwest China,with a total reserve of 150 Mt Cu@1.03%.The newly discovered antimony orebodies at the depth of Yangla are stri... The Yangla Cu skarn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Jinshajiang Suture Zone,southwest China,with a total reserve of 150 Mt Cu@1.03%.The newly discovered antimony orebodies at the depth of Yangla are strictly controlled by the stratum,structure,and lithology,which are lenticular and vein-like within the marble fracture zone,which can provide a window into multistage miner-alization and ore genesis at Yangla.Mineraliz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Cu–Pb–Zn(skarn)pyrite,galena,and sphalerite,Cu(porphyry)chalcopyrite and pyrite,and Sb(hydrothermal)stibnite and pyrite.The mineral assem-blages were stibnite+pyrite+calcite+quartz±minor scheelite in antimony ores.This study presents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s of the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s of pyrite and stibnite from the Yangla antimony ores.Analysis of pyrite with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EPMA)showed enrichment in Co,Ni,Sb,As,and Mo,and deficit in its S and Fe contents when compared to the stoichiometric con-centrations of S and Fe in pyrite.The Sb-related pyrite may belong to sedimentary-reworked genesis and may be modi-fied by hydrothermalfluids,thereby presenting a certain dif-ference(i.e.,crystal morphology,texture,and chemical com-position)compared to the skarn and porphyry Cu-related pyrite in the Yangla Cu skarn deposit.Analysis of stibnite with EPMA an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showed enrichment in As,Pb,Sn,Pb,Cu,and Zn,and presented much higher Sb contents and slightly lower S con-tents when compared to the stoichiometric concentrations of Sb and S in stibnite.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stibnite trace elements showed correlations for the elemental pairs Cu–Pb,As–Sb,and Sn–Pb,and the coupled substitution equations Sb^(3+)↔Cu^(+)+Pb^(2+),Sb^(3+)↔As^(3+),and Sn^(2+)↔Pb^(2+)may be the major factors governed the incorporating Cu,Pb,As and Sn within the stibnite.Moreover,this study preliminary shows that the antimony mineralization may belong to a car-bonate replacement hydrothermal genesis at Yang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ce elements PYRITE STIBNITE Substitution mechanisms Antimony mineralization Yangla Cu skarn deposit
下载PDF
Pb-Zn-Ag-bearing M anganoan Skarns of China 被引量:3
3
作者 ZHAOYiming LIDaxi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2期524-528,共5页
Manganoan skarns consist of special Mn (Ca, Mg, Fe, Al) silicate metasomatic minerals and are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Pb-Zn(Ag) mineralization. They occur chiefly along the lithologic contacts or faults and fractures ... Manganoan skarns consist of special Mn (Ca, Mg, Fe, Al) silicate metasomatic minerals and are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Pb-Zn(Ag) mineralization. They occur chiefly along the lithologic contacts or faults and fractures of carbonate wall rocks distal from the intrusive contact zone, and are combined with Fe, Cu, W, Sn and Cu-bearing calcic or magnesian skarns occurring in the contact zones to constitute certain metasomatic zoning. Manganoan skarns are formed later than calcic or magnesian skarns. Their rock-forming temperatures are lower than those of calcic or magnesian skarns. The mineral assemblages of manganoan skarns occurring in different carbonate rocks (limestone or dolomite) are notably differ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ganoan skarn calcic skarn magnesian skarn continental-margin orogenic belt exocontact carbonate rocks Pb-Zn-Ag skarn deposit
下载PDF
A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Skarns of Magmatic Origin
4
作者 Wu Yanchang Anhui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ciences, Hefei 230001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1期58-61,共4页
Skarns of magmatic origin, or magmatic skarns as called, are formed by crystallization of skarnic magma injecting into structural fissures. They occur in various rocks (rock formations), mainly in form of veins. Usual... Skarns of magmatic origin, or magmatic skarns as called, are formed by crystallization of skarnic magma injecting into structural fissures. They occur in various rocks (rock formations), mainly in form of veins. Usually, they possess massive structure and cumulative texture. They mainly consist of calc silicate, without or with minor water bearing silicates. The typical minerals in it include alkali feldspar, calcite and anhydrite. Some silicate melt inclusions and high temperature, high salinity poly phase inclusions can be seen in the crystals of their host minerals. The particular members of the magmatic skarns are transitional skarn and skarnic pegmatite. The magmatic skarn and the congenetic alkali rich diorite usually collaborate in a conjugating and complementary manner. They probably are the products of calcic contamination, degassing, desilicification and separation in melt state of deep seated (high level magma chamber) alkali rich intermediate acid mag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matic skarn magmatic skarn alkali intrusive pair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Changjiang River.
下载PDF
高精度重磁方法寻找隐伏矽卡岩型铁矿 被引量:1
5
作者 董健 李肖鹏 +5 位作者 付超 党智财 赵晓博 曾庆斌 胡雪平 王金辉 《物探与化探》 CAS 2024年第1期31-39,共9页
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的鲁中莱芜地区是矽卡岩型富铁矿重要产区,矿床主要产于矿山岩体与中奥陶统碳酸盐岩地层的接触带中。本文利用最新重磁测量成果,对矿山岩体外围西部石家泉—刘家庙一带重磁异常特征进行了细致研究,结合区内已知铁矿... 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的鲁中莱芜地区是矽卡岩型富铁矿重要产区,矿床主要产于矿山岩体与中奥陶统碳酸盐岩地层的接触带中。本文利用最新重磁测量成果,对矿山岩体外围西部石家泉—刘家庙一带重磁异常特征进行了细致研究,结合区内已知铁矿重磁场特征,圈定了深部找矿靶区。在成矿有利地段布设了大比例尺重磁剖面,以已知钻孔为约束条件,利用2.5D重磁联合反演技术,对重磁异常进行了定性及定量解释。解释结果为后续钻孔位置布设及深度预测提供了依据,该钻孔揭露了15.8 m厚的富铁矿,找矿效果显著,为今后本区进一步寻找矽卡岩型铁矿提供了重要指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芜地区 布格重力异常 航磁异常 矽卡岩型铁矿 2.5D重磁联合反演
下载PDF
“禹城式”矽卡岩型富铁矿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招崇 王怀洪 +4 位作者 谢秋红 沈立军 朱裕振 吕云鹤 金博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山东省西北部齐河—禹城地区矽卡岩型富铁矿找矿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有望成为继莱芜、金岭和济南之后又一个重要的富铁矿基地。与传统的矽卡岩型铁矿产于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不同的是,齐河—禹城地区李屯铁矿的矿体产于石炭系—二叠系... 山东省西北部齐河—禹城地区矽卡岩型富铁矿找矿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有望成为继莱芜、金岭和济南之后又一个重要的富铁矿基地。与传统的矽卡岩型铁矿产于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不同的是,齐河—禹城地区李屯铁矿的矿体产于石炭系—二叠系含煤地层内,富铁矿体与围岩呈截然的接触关系,并且矿体附近的围岩发生了强烈的角岩化。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提出上覆的煤系极低的热导率使得含矿热液能够保持高温状态,发生长距离迁移而就位于远接触带的石炭系—二叠系中。李屯铁矿的形成可能是高温的岩浆流体与低温的大气降水混合,导致温度和盐度下降发生快速沉淀的结果。另外,近矿岩体普遍发生强烈的钠长石化,导致了闪长质岩石“铁的丢失”,为出溶高浓度富铁流体以及富铁矿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幔源“高分异”的闪长岩以及浅侵位时岩浆流体的出溶,也是邯邢式铁矿形成的先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 富铁矿 流体迁移 钠长石化 禹城式
下载PDF
山东省德州市矽卡岩型铁矿赋矿规律研究
7
作者 郝兴中 孙斌 +4 位作者 王巧云 朱学强 张华平 刘芳 秦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9-60,共2页
山东省鲁西隆起区是我国重要铁矿集区之一,其中矽卡岩型铁矿是其优势矿种,主要分布于济南、莱芜、淄博等地区(段壮,2019)。2013年以来,山东省地质调查院等地勘单位在德州市齐河—禹城地区郭店、李屯、大张等地进行了异常查证并取得重大... 山东省鲁西隆起区是我国重要铁矿集区之一,其中矽卡岩型铁矿是其优势矿种,主要分布于济南、莱芜、淄博等地区(段壮,2019)。2013年以来,山东省地质调查院等地勘单位在德州市齐河—禹城地区郭店、李屯、大张等地进行了异常查证并取得重大找矿突破,发现多处大中型富铁矿床;因研究区属超深覆盖区(新生界厚度大于53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型 铁矿 赋矿规律 德州
下载PDF
岩浆因素对中国东部铜陵矿集区差异性矿化的控制作用:来自角闪石、斜长石矿物学证据
8
作者 陈可 邵拥军 +3 位作者 刘忠法 张俊柯 李永顺 陈雨莹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9-217,共19页
冬瓜山铜(金)矿床和新桥硫铁铜金矿床是铜陵矿集区内两个大型夕卡岩型矿床,二者成矿地质背景相似,矿体产于同一地层层位,冬瓜山矿床以黄铜矿和磁黄铁矿为主,新桥矿床以黄铁矿和磁铁矿为主,二者矿物组合差异性非常明显,但造成二者矿物组... 冬瓜山铜(金)矿床和新桥硫铁铜金矿床是铜陵矿集区内两个大型夕卡岩型矿床,二者成矿地质背景相似,矿体产于同一地层层位,冬瓜山矿床以黄铜矿和磁黄铁矿为主,新桥矿床以黄铁矿和磁铁矿为主,二者矿物组合差异性非常明显,但造成二者矿物组合差异的关键控制因素还不清楚。针对这一科学问题,本文以二者成矿岩体中的角闪石和斜长石为研究对象,拟揭示岩浆因素对二者差异性矿化的控制作用。冬瓜山矿床青山脚石英二长闪长岩和新桥矿床矶头石英闪长岩角闪石和斜长石岩相学和电子探针(EPMA)主量元素和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青山脚岩体中的角闪石大部分属于镁角闪石系列;矶头岩体中的角闪石大部分属于镁角闪石和浅闪石系列。青山脚岩体和矶头岩体的角闪石结晶压力、结晶温度、结晶深度、氧逸度和含水量分别为41~306 MPa和23~225 MPa,691~916℃和634~918℃,1.6~11.6 km和0.9~8.5 km,ΔNNO=0~2.3和ΔNNO=-0.4~2.4,3.7%~5.5%和3.1%~5.4%,青山脚和矶头岩体内角闪石以地壳型为主,少部分为壳幔混合型。两个岩体中斜长石多为中长石,根据斜长石结构和成分剖面特征,推测青山脚和矶头岩体晶体群分别来自5个和4个不同的岩浆子系统,都经历了镁铁质岩浆的注入和混合作用。我们认为镁铁质岩浆中氧逸度和元素含量的差异控制了冬瓜山和新桥的差异性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闪石 斜长石 成因矿物学 夕卡岩型矿床 铜陵矿集区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矽卡岩型富铁矿成矿关键控制因素:来自地层学的制约
9
作者 张保涛 梅贞华 +6 位作者 李秀章 姜晓平 胡兆国 王小玉 赵晓博 胡加斌 柳森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16,共19页
华北克拉通矽卡岩型富铁矿床成矿关键控制因素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也是制约下一步找矿方向和进一步实现找矿突破的关键。本次工作基于对华北克拉通典型矿床矿体分布规律的研究,基于地层学分析,研究了矿体分布的关键控制因素和... 华北克拉通矽卡岩型富铁矿床成矿关键控制因素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也是制约下一步找矿方向和进一步实现找矿突破的关键。本次工作基于对华北克拉通典型矿床矿体分布规律的研究,基于地层学分析,研究了矿体分布的关键控制因素和制约机理。华北克拉通各典型矽卡岩型富铁矿床主矿体与围岩层系、岩溶层、膏岩层等的空间关系密切,主要分布于中奥陶统峰峰组二段、下马家沟组二段和上马家沟组二段,处于主要含膏层的上覆强岩溶层。地层学因素对矽卡岩型富铁矿床成矿的关键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岩溶层系的垂向分布制约富铁矿体就位的有利空间;不整合面的发育控制岩溶系统发育的程度,影响富铁矿体规模;层序地层对岩溶期次的约束作用,限定了岩溶发育层位以及富铁矿层的分布;膏盐岩层指示阶段性强岩溶作用的底界,限定富铁矿体赋存的有利空间下限。根据研究认识,建立了华北克拉通矽卡岩型富铁矿床地质找矿模型,提出七个潜在成矿空间层段,其中包括三个主力成矿层段,并指出了下一步重点找矿及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控制因素 富铁矿 矽卡岩型 地层学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还原性矽卡岩型金矿床基本特征、研究现状及在中国前景
10
作者 刘军 王晓彤 +1 位作者 何军成 李铁刚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共28页
还原性矽卡岩型金矿以独立金矿形式赋存于钙质沉积岩中,以金品位高(5~15 g/t)著称。目前,该类型金矿的总体研究程度较低,在成矿背景、还原性岩浆源区及成因、金高效富集机制等方面仍缺乏理解。笔者对该类型金矿的地质特征、时空分布规... 还原性矽卡岩型金矿以独立金矿形式赋存于钙质沉积岩中,以金品位高(5~15 g/t)著称。目前,该类型金矿的总体研究程度较低,在成矿背景、还原性岩浆源区及成因、金高效富集机制等方面仍缺乏理解。笔者对该类型金矿的地质特征、时空分布规律、成矿机理、找矿标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探讨了该类金矿的研究难点及其在中国的成矿潜力和找矿前景。还原性矽卡岩型金矿具有以下特征:(1)独特的Au-Bi-Te-As±Co元素组合,缺乏Cu等贱金属;(2)矽卡岩以钙铁辉石为主,其次为石榴子石;(3)成矿岩体属于还原性钛铁矿系列,包括辉长闪长岩、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等;(4)代表性低硫逸度的金属矿物,包括斜方砷铁矿、黑铋金矿、贫S的Te-Bi矿物。关键问题或薄弱环节主要有:(1)还原性岩浆存在温度、盐度、氧逸度、硫逸度、含水量、还原性组分类型及含量等多种属性,这些属性对还原性矽卡岩型金矿的形成有哪些影响?(2) Au可能以氯络合物、硫络合物、Bi-Te熔体、纳米絮状物等多种方式运移,还原性岩浆流体中Au的高效迁移及富集方式有哪些?(3)还原性成矿岩浆的氧化-还原性质有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岩浆始终为还原性,另一些学者认为母岩浆为氧化性,后期混入还原性物质;(4)存在深部W-Mo矿化、浅部Au-Sb-Bi矿化的金属元素分带现象,这种分带规律受哪些因素控制?总之,还原性矽卡岩型金矿在中国有着良好的成矿潜力和找矿前景,其中中国东部W/Sn成矿区(带)和Au成矿区(带)的叠加区域、西部还原性岩体分布区是该类金矿的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性岩浆 矽卡岩 金矿床 岩浆成因 成矿机制
下载PDF
闽西南凤山-赤坂场矽卡岩型萤石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11
作者 朱启象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6-244,共9页
闽西南凤山-赤坂场萤石矿主要产于矿区接触变质带中,通过对萤石及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围岩开展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研究,探讨矿床的成因及成矿物质、流体来源.萤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特征和La/Ho-Y/Ho关系图表明,凤山-赤坂场... 闽西南凤山-赤坂场萤石矿主要产于矿区接触变质带中,通过对萤石及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围岩开展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研究,探讨矿床的成因及成矿物质、流体来源.萤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特征和La/Ho-Y/Ho关系图表明,凤山-赤坂场萤石矿体的成矿流体来自同一流体体系,成矿物源稳定且单一,为同期成矿.萤石和花岗岩围岩有相近的Sm/Nd比值,且均具有δ_(Eu)和δ_(Ce)负异常特征,表明萤石成矿和二长花岗岩体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结合萤石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结果,显示矿区萤石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成矿物质F和Ca元素来源于大气降水对围岩花岗岩和碳酸盐岩的淋滤和萃取,属于构造控制的岩浆期后气化-热液的低温热液充填萤石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型萤石矿床 稀土元素 氢氧同位素 矿床成因 凤山-赤坂场
下载PDF
斑岩-矽卡岩型钼矿成矿控制因素
12
作者 欧阳荷根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1-281,I0002,共12页
本文从成钼矿岩浆的化学组分和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成钼矿流体的出溶和金属堆积过程两个层次,探讨了斑岩-矽卡岩型钼矿的成矿控制因素。研究揭示,不同构造环境中的斑岩-矽卡岩型钼矿的成矿岩浆均不富集钼,氧化性富水岩浆是形成斑岩-矽卡... 本文从成钼矿岩浆的化学组分和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成钼矿流体的出溶和金属堆积过程两个层次,探讨了斑岩-矽卡岩型钼矿的成矿控制因素。研究揭示,不同构造环境中的斑岩-矽卡岩型钼矿的成矿岩浆均不富集钼,氧化性富水岩浆是形成斑岩-矽卡岩型钼矿的基础,成矿流体沿岩浆房顶部衍生的小岩株高度聚集是成钼矿之关键环节。研究还揭示,大型-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均具有多期岩浆-热液活动叠加成矿的特点,成矿岩体与大岩浆房相连,并且成矿岩浆能多期侵位与成矿,是形成大型-超大型钼矿的关键因素。综合来看,斑岩-矽卡岩型钼矿是岩浆体量、岩浆氧逸度和水含量、流体聚集程度以及多期岩浆-热液活动叠加成矿多因素耦合的产物。岩浆体量、岩浆氧逸度和岩浆水含量是基础,流体聚集程度是关键,要形成大型-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钼矿,还需要多期岩浆-热液活动的叠加成矿。研究提出,寻找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在关注岩体地球化学属性的同时,还应关注岩体的空间结构属性以及多期岩浆-热液活动叠加成矿特征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矽卡岩型钼矿 熔体钼含量 岩浆体量 流体聚集程度 多期岩浆-热液活动
下载PDF
希夏邦马峰地区矽卡岩型稀有金属矿化:岩石学特征、成矿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侯康师 王佳敏 +1 位作者 胡方泱 杨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7-1547,共21页
近年来,喜马拉雅稀有金属找矿工作和成矿研究不断取得突破,喜马拉雅已成为我国新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基地。本次研究对希夏邦马峰地区的吉隆岩体北部扎龙沟、岗布以及聂拉木北部等多处的矽卡岩进行了岩相学、矿物学和年代学研究,指出该区... 近年来,喜马拉雅稀有金属找矿工作和成矿研究不断取得突破,喜马拉雅已成为我国新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基地。本次研究对希夏邦马峰地区的吉隆岩体北部扎龙沟、岗布以及聂拉木北部等多处的矽卡岩进行了岩相学、矿物学和年代学研究,指出该区域广泛发育石榴子石、透辉石、符山石、绿帘石和角闪石等典型矽卡岩矿物。研究结果显示,扎龙沟矽卡岩具有明显的Li-Be-Sn矿化现象,成矿元素主要赋存在符山石(Li:469×10^(-6)~3162×10^(-6);Be:47.9×10^(-6)~2010×10^(-6);Sn:58.1×10^(-6)~1767×10^(-6))和云母(Li:2900×10^(-6)~3570×10^(-6))中,且云母中Rb(1572×10^(-6)~2364×10^(-6))、Cs(390×10^(-6)~749×10^(-6))、Ga(68.2×10^(-6)~111×10^(-6))元素含量较高;岗布矽卡岩以Li-Be矿化为主,赋存矿物为符山石(Li:833×10^(-6)~1624×10^(-6);Be:401×10^(-6)~1664×10^(-6);Sn:87.8×10^(-6)~181×10^(-6))和榍石(Sn:30340×10^(-6)~48600×10^(-6));聂拉木矽卡岩以Sn矿化为主,赋存矿物为石榴子石(92.3×10^(-6)~571×10^(-6))和绿帘石(86.0×10^(-6)~2003×10^(-6))。榍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扎龙沟矽卡岩形成于19~18Ma,岗布和聂拉木矽卡岩形成于24~23Ma,分别与已报道的钠长石花岗岩、电气石白云母淡色花岗岩时代一致,是岩浆出溶的热液流体交代围岩的产物,反映喜马拉雅稀有金属阶段性成矿特点。榍石Zr和黑云母Ti等温度计结果结合矿物成分表明,矽卡岩化过程中,热液流体温度从~680℃降低至~520℃,晚期均以氧化环境为主。进变质过程中脱CO 2导致原岩孔隙度增加,为后续成矿流体的加入和热量传输提供通道;退化蚀变过程中体积增大,岩石产生构造裂隙,控制成矿矽卡岩最终产出形态。综合研究表明,淡色花岗岩在藏南拆离系驱动下高度分异演化造成Li、Be、Sn等元素富集,晚期出溶的热液流体与碳酸盐岩围岩发生接触交代变质和矽卡岩化反应,是吉隆-聂拉木一带矽卡岩型Li-Be-Sn矿化的主要机制。我们指出,喜马拉雅造山带具有很好的矽卡岩型稀有金属成矿前景,未来应加强对接触变质带和围岩蚀变的研究,以寻找更多稀有金属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 矽卡岩 稀有金属成矿 接触交代变质 热液流体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矽卡岩矿床钴赋存状态及富集特征
14
作者 王硕 许源 +3 位作者 单鹏飞 斯郎旺堆 李光明 曹明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80,共18页
钴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性关键金属,随着新能源、新材料和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钴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矽卡岩型矿床中的钴是我国钴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钴常作为伴生组分出现在矽卡岩矿床中,部分矿床中伴生的钴资源量可达大型规模。西... 钴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性关键金属,随着新能源、新材料和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钴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矽卡岩型矿床中的钴是我国钴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钴常作为伴生组分出现在矽卡岩矿床中,部分矿床中伴生的钴资源量可达大型规模。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分布众多矽卡岩型矿床,但对其中钴的富集特征和赋存状态尚缺乏系统认识和深入研究。本文对冈底斯东段的甲玛、龙马拉、春哲、知不拉、蒙亚啊、努日、邦浦、浦桑果、亚圭拉矽卡岩型矿床,以及冈底斯西段的帮布勒和查个勒等矽卡岩型矿床进行调查。通过手持X射线荧光分析、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以及电子探针分析方法,对上述矽卡岩型矿床中代表性矿石钴的富集特征及赋存状态进行研究。手持X射线荧光分析结果显示冈底斯东段的矿床均不同程度存在钴的富集,其中甲玛、知不拉、浦桑果和春哲矿床中矿石的平均钴含量可分别达853×10^(-6)、410×10^(-6)、460×10^(-6)和898×10^(-6);西段的帮布勒和查个勒矽卡岩型矿床中矿石钴含量基本低于检出限(<3×10^(-6))。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以及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钴元素在甲玛矿床中主要以辉砷钴矿的独立矿物形式存在;在浦桑果矿床中主要以辉砷钴矿和硫铜钴矿的独立矿物形式存在;在知不拉矿床中主要以硫镍钴矿的独立矿物形式存在;而在东段其他矽卡岩型矿床中缺乏独立钴矿物,钴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分布在黄铁矿、斑铜矿、黄铜矿、闪锌矿、黝铜矿、碲银矿中。综上所述,冈底斯东段矽卡岩型矿床钴的富集程度明显优于冈底斯西段矽卡岩型矿床,表明冈底斯东段比西段更具钴富集潜力,冈底斯东段矽卡岩富钴的特征空间上大致受控于深部岩石圈结构,其成因可能与东段存在更多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有关,此外,矿质沉淀不排除受到大气降水的影响。本次研究对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矽卡岩型矿床钴的富集特征、成矿机理及后续勘探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成矿带 矽卡岩矿床 富集特征 赋存状态
下载PDF
滇东南官房钨矿床矽卡岩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5
作者 蔡金定 刘益 +3 位作者 孔志岗 李文昌 陈港 朱俊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7-546,共20页
官房钨矿床位于滇东南薄竹山W多金属矿集区,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白钨矿床。矽卡岩多产于层间破碎带,呈似层状、透镜状和脉状,一般不与花岗岩体接触而形成远端矽卡岩(深部揭露有少量产于接触带),矽卡岩矿物发育。为进一步查明矽卡岩矿... 官房钨矿床位于滇东南薄竹山W多金属矿集区,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白钨矿床。矽卡岩多产于层间破碎带,呈似层状、透镜状和脉状,一般不与花岗岩体接触而形成远端矽卡岩(深部揭露有少量产于接触带),矽卡岩矿物发育。为进一步查明矽卡岩矿物学和矿物化学特征,揭示矽卡岩形成环境,探讨矽卡岩与矿化类型之间的关系,笔者采集了KT3近端矽卡岩与KT5远端矽卡岩进行对比,通过开展系统的矿物学镜下观察,利用EMPA进行石榴子石成分分析,LA-ICP-MS对典型的矽卡岩矿物进行了单矿物分析。研究表明,官房钨矿床矽卡岩属典型钙质矽卡岩,矽卡岩矿物主要有石榴子石、辉石、符山石等,其中石榴子石为钙铝榴石-钙铁榴石系列,辉石为透辉石-钙铁辉石系列,符山石属普通符山石。由近端矽卡岩向远端矽卡岩,石榴子石主要成分由钙铝榴石向钙铁榴石转化;辉石几乎全部为透辉石向透辉石、钙铁辉石的组合转化,石榴子石与辉石的特征表明矿床的矽卡岩由还原型矽卡岩转为氧化型矽卡岩;KT5形成条件较KT3氧逸度更高,两者流体交代方式以扩散交代为主。石榴子石、辉石端员组分及Mn/Fe、Mg/Fe比值稍高的特征,综合指示其矿化类型属于铁铜锌等多金属矿化类型;符山石中较低的w(W)可作为钨矿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 矿物学 矿物化学 官房钨矿床 薄竹山
下载PDF
西藏那阿钨矿床中石榴子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意义
16
作者 吴明锴 张刚阳 +2 位作者 陈友良 陈曦 何忠庠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7-802,共16页
那阿钨矿床是藏东地区代表性的矽卡岩型钨矿床,发育多期次的石榴子石。依据蚀变矿物组合和交切关系,石榴子石由早到晚可划分为BR型(棕红色)、DB型(深棕色)及B型(棕色)石榴子石等3类。本文运用EPMA和LA-ICP-MS技术对石榴子石进行成分分析... 那阿钨矿床是藏东地区代表性的矽卡岩型钨矿床,发育多期次的石榴子石。依据蚀变矿物组合和交切关系,石榴子石由早到晚可划分为BR型(棕红色)、DB型(深棕色)及B型(棕色)石榴子石等3类。本文运用EPMA和LA-ICP-MS技术对石榴子石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BR型、DB型及B型石榴子石端员组成分别为Gro_(72.63)And_(26.31)~Gro_(49.36)And_(18.21)、Gro_(52.58)And_(45.63)Spe_(31.99)~Gro_(14.12)And_(25.90)Spe_(5.61)、Gro_(41.69)And_(38.10)Spe_(38.79)~Gro_(15.74)And_(20.56)Spe_(22.23),均属钙铝-钙铁-锰铝榴石系列。3类石榴子石镜下均发育典型八边形和环带特征,具有高钙、低锰和低镁成分的特征,显示典型的热液蚀变成因。BR型和DB型石榴子石钙铝榴石端员含量高,形成于相对还原的环境;B型石榴子石钙铁榴石端员含量增加,反映热液流体向氧化环境演化的趋势。3类石榴子石的∑REE与Fe^(3+)/(Fe^(3+)+Al)值呈弱负相关的关系,表明热液流体总体处于相对还原环境。3类石榴子石均表现出亏损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和负Eu异常的特征,表明热液流体为相对中性的酸碱环境。3类石榴子石的稀土元素类质同象替代机制主要为[REE^(3+)]^(Ⅷ)+[Z^(3+)]^(Ⅳ)→[X^(2+)]^(Ⅷ)+[Si^(4+)]^(Ⅳ)及[REE~(^(3+))]^(Ⅷ)+[Y^(2+)]^(Ⅵ)→[X^(2+)]^(Ⅷ)+[Y^(3+)]^(Ⅵ)。不同金属类型矽卡岩矿床中石榴子石W、Sn含量对比显示,含W矿化的矿床中石榴子石W、Sn含量显著高于不含W矿化矿床,表明石榴子石矿物中的W、Sn含量对成矿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元素U和Eu能反映矿物生长的氧化还原条件,故石榴子石的W-U及W-δEu关系特征可用于指示区分不同类型的W矿化矽卡岩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型钨矿 石榴子石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意义
下载PDF
湖南铜山岭层状钨多金属矽卡岩形成时代、成因机制及其找矿启示
17
作者 谭富诚 孔华 +3 位作者 刘飚 吴堑虹 刘玉国 杨齐智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42,共20页
湖南铜山岭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西段,是与I型花岗闪长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近年在远离花岗闪长岩体的棋梓桥组灰岩地层中发现了厚层状矽卡岩型钨钼矿体,其地质特征、矿物组合与金属类型均与岩体接触带型矿体不同。通过系统的... 湖南铜山岭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西段,是与I型花岗闪长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近年在远离花岗闪长岩体的棋梓桥组灰岩地层中发现了厚层状矽卡岩型钨钼矿体,其地质特征、矿物组合与金属类型均与岩体接触带型矿体不同。通过系统的野外观察、显微鉴定、石榴石原位U-Pb定年、白钨矿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对该矿床矽卡岩形成时代、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矽卡岩成矿作用可划分为石榴石矽卡岩、绿帘石绿泥石矽卡岩、石英硫化物、石英方解石4个阶段;(2)石榴石U-Pb谐和年龄为(160.4±4.2)Ma(MSWD=0.79),明显晚于花岗闪长岩体(约167 Ma),与花岗斑岩(约161 Ma)的年龄一致;(3)核部石榴石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平坦型,与花岗斑岩全岩稀土元素配分型式相似,边缘石榴石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为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平坦型,与接触带矽卡岩中石榴石不同;(4)与绿帘石共生的白钨矿主要可分为3个世代,3个世代的白钨矿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均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型,但稀土元素总质量分数从第一阶段(Sch1-a,332×10^(-6)~353×10^(-6))到第二阶段(Sch1-b,144×10^(-6)~301×10^(-6))到第三阶段(Sch1-c,4.05×10^(-6)~31.8×10^(-6))呈显著渐进式下降趋势,与绿泥石共生的白钨矿(Sch2)稀土元素配分型式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稀土元素总质量分数为51.2×10^(-6)~139×10^(-6);(5)钨钼矿化主要集中在退变质阶段,其中Sch1-b及Sch2阶段具有较高的氧逸度,为钨沉淀的主要阶段,Sch1-a与Sch1-c阶段氧逸度较低,为钼沉淀的主要阶段。综合分析认为,层状矽卡岩与铜山岭及魏家接触带矽卡岩均不为同一成矿系统,可能与分异程度更高的花岗斑岩有关,未来铜山岭矿床深边部找矿应该更加关注晚期花岗斑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矽卡岩 石榴石 白钨矿 LA-ICP-MS 湖南铜山岭
下载PDF
LA-ICP-MS石榴子石U-Pb定年方法在异剥钙榴岩和矽卡岩年代学研究中的应用
18
作者 王森 张拴宏 +3 位作者 蔡梦颖 申佳奇 张琪琪 杨静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6-396,I0001-I0004,共15页
本文利用Coherent GeoLas HD型193 nm ArF准分子激光剥蚀系统和Agilent 7900型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建立了LA-ICP-MS石榴子石U-Pb定年方法。利用该方法,对采自冀北地区晚古生代镁铁质-超镁铁质混杂岩体中的异剥钙榴岩和闽西南... 本文利用Coherent GeoLas HD型193 nm ArF准分子激光剥蚀系统和Agilent 7900型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建立了LA-ICP-MS石榴子石U-Pb定年方法。利用该方法,对采自冀北地区晚古生代镁铁质-超镁铁质混杂岩体中的异剥钙榴岩和闽西南马坑式铁矿含矿石榴子石矽卡岩这两种岩石中的石榴子石开展U-Pb定年研究。在冀北地区晚古生代镁铁质-超镁铁质混杂岩体中的异剥钙榴岩中,获得石榴子石下交点年龄为(387.6±5.4) Ma (D496-1, MSWD=1.1, N=30)和(409.3±7.8) Ma (D493-1, MSWD=2.0, N=60),在马坑铁矿石榴子石矽卡岩中,获得石榴子石下交点年龄为(128.6±2.1) Ma (ZK7921-b24, MSWD=2.0, N=60)和(128.7±3.2)Ma(ZK7922-b1,用锆石91500校正,MSWD=1.8,N=42);在潘田铁矿的石榴子石矽卡岩中,获得石榴子石的下交点年龄为(128.7±1.7)Ma (PT-b1, MSWD=1.7, N=30)和(132.1±1.3) Ma(PT-b1样品,用锆石91500校正,MSWD=1.6,N=30)(除了指明使用锆石标样91500校正石榴子石未知样品外,其他皆用石榴子石标样Willsboro校正石榴子石未知样品的U/Pb分馏)。以上结果与Sm-Nd等时线年龄及前人报道的锆石U-Pb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对马坑式铁矿石榴子石矽卡岩U-Pb定年结果表明,利用石榴子石标样Willsboro和锆石标样91500作为外标样校正同一样品中石榴子石U/Pb同位素分馏,获得的下交点年龄一致,206Pb/238U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也一致,说明石榴子石与锆石之间的基体效应较小,在缺乏石榴子石标样时,可用锆石标样91500代替。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分析了石榴子石U-Pb定年方法在矽卡岩型矿床成矿时代研究及异剥钙榴岩年代学研究中的应用潜力,认为石榴子石U-Pb定年方法在矽卡岩型矿床及异剥钙榴岩年代学研究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推广前景,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际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子石 锆石 U-Pb定年 LA-ICP-MS 异剥钙榴岩 矽卡岩
下载PDF
西藏龙玛拉铅锌矿床矽卡岩矿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9
作者 何逸飞 谢富伟 +3 位作者 周敖日格勒 王立强 孙杨 张冠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88,共14页
龙玛拉铅锌矿床是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之念青唐古拉铅锌成矿亚带东段的一个典型矽卡岩型矿床。前人对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演化、成岩-成矿时代、矿床形成动力学背景等方面进行过一定的研究,但对矽卡岩矿物学及分带模式还缺乏系统的研究。为... 龙玛拉铅锌矿床是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之念青唐古拉铅锌成矿亚带东段的一个典型矽卡岩型矿床。前人对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演化、成岩-成矿时代、矿床形成动力学背景等方面进行过一定的研究,但对矽卡岩矿物学及分带模式还缺乏系统的研究。为此,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编录、系统的镜下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开展矽卡岩矿物组合、矿物成分及其分带特征研究。矿床矽卡岩矿物主要包括石榴子石、辉石、硅灰石、绿泥石和绿帘石等。矽卡岩矿物组合和化学成分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矽卡岩主要发育在角岩与大理岩接触带,或沿裂隙充填在围岩中,横向上显示了从褪色角岩→石榴子石矽卡岩→深色角岩→透辉石矽卡岩(矿体)→大理岩→角岩的分带特征。垂向上由顶板至底板表现出从角岩→石榴子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大理岩→石榴子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角岩的岩性分带特征。矿床石榴子石为钙铁-钙铝榴石类质同象系列(And_(7.92~88.63)Gro_(5.92~86.46)Pyr+Spe_(1.04~5.11)),端员组分变化范围较大,表明矽卡岩的形成环境并不是完全封闭的体系。通过对铅锌主矿体的赋矿矽卡岩中石榴子石进行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是从矿区南西方向向北东方向运移就位形成主矿体,为矿区寻找成矿岩体及深部找矿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矽卡岩型铅锌矿床 龙玛拉 矽卡岩分带 矽卡岩矿物学
下载PDF
湘南铜山岭铜铅锌矿床闪锌矿矿物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指示意义
20
作者 黄旭栋 陆建军 +4 位作者 高剑峰 章荣清 SIZARET Stanislas 马东升 王汝成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7-402,共16页
为探讨湘南铜山岭铜铅锌矿床的形成过程,本文对不同类型矿石中的闪锌矿开展了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结果表明,Fe主要通过直接置换Zn的方式进入闪锌矿,Cd可能通过与Fe耦合置换Zn的方式(Cd^(2+)+Fe^(2+)←→2Zn^(2+))进入闪锌矿,含铜矿石的... 为探讨湘南铜山岭铜铅锌矿床的形成过程,本文对不同类型矿石中的闪锌矿开展了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结果表明,Fe主要通过直接置换Zn的方式进入闪锌矿,Cd可能通过与Fe耦合置换Zn的方式(Cd^(2+)+Fe^(2+)←→2Zn^(2+))进入闪锌矿,含铜矿石的闪锌矿中可能含有亚显微级黄铜矿包裹体。闪锌矿的Fe、Cd含量和Fe/Zn、Zn/Cd值的变化指示近端内矽卡岩、近端外矽卡岩和远端矽卡岩矿体依次形成,铜硫化物-石英脉、铜铅锌硫化物-石英脉和铅锌硫化物-石英脉矿体依次形成,碳酸盐交代型矿体形成较晚。结合矿床地质和闪锌矿矿物学特征,本文认为铜山岭铜铅锌矿床可能存在两期流体出溶,早期出溶温度较高的含Cu、Pb、Zn流体,引起近端内矽卡岩、近端外矽卡岩、远端矽卡岩、铜硫化物-石英脉和铜铅锌硫化物-石英脉矿化;晚期出溶温度较低的含Pb、Zn流体,导致铅锌硫化物-石英脉型和碳酸盐交代型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锌矿 电子探针 矿物化学 矽卡岩铜铅锌矿床 成矿过程 铜山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