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History and Consensus,Trends and Experiences,Issues and Challenges
1
作者 Ce Zhang Peng Liu +1 位作者 Yubin Wang Meng Wei 《计算机教育》 2023年第12期167-179,共13页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gener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triggered the evolution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owards digitalization,accelerating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bringing an i...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gener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triggered the evolution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owards digitalization,accelerating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bringing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Firstly,we give an overview of the digital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discuss how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reshaping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higher education.Secondly,we explain the consensus on the digital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and focus on summarizing the digital achievement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nd analyzing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digital development trend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world.Finally,we point out the current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and make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Digital empowerment has arrived,and in the era of digitization,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will lead to systemic changes in universities.This is an inevitable stage in the process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Digital transformation will drive higher education to be more competitive,inclusive,and accessible,enabling universities to unleash their digital vitality in various service functions and contribut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digital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er educatio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education dig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action Metaverse Smart education
下载PDF
基于ACTION模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设计策略 被引量:3
2
作者 杨琳 吴鹏泽 许亚武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3年第4期64-67,共4页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之一,教育部"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再次突出了教育资源开发...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之一,教育部"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再次突出了教育资源开发与共享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开展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设计与开发,论文在利用文献分析法对同类研究进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指导媒体选择与技术应用的ACTION模式,提出了基于ACTION模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设计策略,包括提高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可获得性、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最小代价率原则、服务教与学的最优化及多元的交互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on模式 数字化教育资源 设计 策略
下载PDF
全球视野中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研究——基于25份教育数字化转型政策文本的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杨彦军 张胜歌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49,共9页
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数字时代全球教育变革的重要突破口,全面认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动因、目标、路径等基本理论问题,是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的重要基础。文章基于战略计划要素理论建构了包括战略动因、目标、任务、路径、保... 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数字时代全球教育变革的重要突破口,全面认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动因、目标、路径等基本理论问题,是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的重要基础。文章基于战略计划要素理论建构了包括战略动因、目标、任务、路径、保障五大维度的分析框架,然后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政策文本分析法,对25份教育数字化转型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分析,研究结论如下: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三大战略动因是技术驱动的社会数字化转型、教育内生发展需求及教育系统外部危机问题;三大战略目标是建设高水平数字国家、发展高质量数字教育、培养高水平数字人才;四大战略任务是完善数字环境建设、丰富数字资源供给、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提升全民数字素养;战略路径可分为环境建设和资源开发推动、教学变革驱动、人才需求引领三条主要路径;战略保障包括组织管理、政策体系、经费投入。最后对全球视野中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逻辑进行了整体性分析与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教育数字化转型 政策文本分析 战略路径
下载PDF
生涯教育的国家行动:国际经验及我国战略应对 被引量:3
4
作者 索桂芳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1,共10页
在当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加强生涯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培养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真正有用人才的需要,是促进人终身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需要,是保障育人方式转变和新高考改革顺利推进的... 在当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加强生涯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培养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真正有用人才的需要,是促进人终身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需要,是保障育人方式转变和新高考改革顺利推进的需要,也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全球产业竞争的需要。成功推行生涯教育,需要国家层面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国外将发展生涯教育上升为国家行动,强化立法保障与政策支持,强化组织保障与经费支持,强化顶层设计与战略指导,强化平台建设与公共服务提供,强化机制建立与环境氛围营造,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从而推动生涯教育在本国蓬勃有效地开展。借鉴国际经验,从我国实际出发,为使我国生涯教育走出当前困境,应从战略上提升对生涯教育的认识,增强社会认同;坚持立法先行,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加强组织机构建设,为推进生涯教育提供组织保障;建立长效机制,破解学校生涯教育面对的缺乏经费、师资以及职业体验机会等难题;强化战略指导,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完善对学校的考核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涯教育 国家行动 国际经验 战略应对
下载PDF
高等教育数字化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学理阐释、作用机理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丙利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7-85,共9页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数字时代的创新和发展。高等教育数字化赋能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的重要时代命题。在学理阐释方面,通过哲学、历史学、经济学等视角的分析,可以厘清高等教育数字化赋能新...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数字时代的创新和发展。高等教育数字化赋能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的重要时代命题。在学理阐释方面,通过哲学、历史学、经济学等视角的分析,可以厘清高等教育数字化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必然。在作用机理方面,高等教育数字化赋能新质生产力是多维的,在赋能向度上可以分为直接赋能与间接赋能,在赋能对象上可以分为要素组合赋能与系统组合赋能,在赋能模式上可以分为内部循环赋能与开放循环赋能。在实践进路方面,通过深化理念以回应新质生产力的意义旨归、丰富场景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发展、推进进程以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实践、优化治理以完善新质生产力的保障体系等路径,高等教育数字化在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同时,也能够实现人的成长解放与社会的发展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数字化 新质生产力 学理阐释 作用机理 实践进路
下载PDF
高职院校教学数字化体系构建的驱动机理、现实困境与突破策略
6
作者 沈璐 胡新岗 +1 位作者 李莹 丁越勉 《职业教育研究》 2024年第12期13-18,共6页
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背景下深化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致力于构建开放、健康、安全的教学数字化体系。明晰高职院校教学数字化体系构建的驱动机理,针对教学数字化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制度体系、数字基建、教学驱动、教师素养等方面的问题... 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背景下深化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致力于构建开放、健康、安全的教学数字化体系。明晰高职院校教学数字化体系构建的驱动机理,针对教学数字化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制度体系、数字基建、教学驱动、教师素养等方面的问题,建议从加强顶层设计,搭建政策框架体系;完善“新基建”,夯实教育教学基础;创新教学模式,构建数字化新生态;加强数字素养,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等方面实现高职院校教学数字化体系构建的实践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高职院校 教学数字化体系
下载PDF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理念、逻辑机理与行动方略
7
作者 唐高华 贺秋硕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4年第5期119-124,共6页
基于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需求和内在发展诉求,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愿景、使命、价值观是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念之基,是锚定转型的现实支点和价值基点;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 基于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需求和内在发展诉求,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愿景、使命、价值观是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念之基,是锚定转型的现实支点和价值基点;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国家政策、社会经济、技术发展和职业教育需求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体现出政策、经济、社会、教育等多层面的机理逻辑;基于此,从目标层、方针层、行为层诠释职业数字化转型的行动策略,围绕数字化思维、数字化组织、数字化资源、数字化创新、数字化治理等方面探寻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行动路向,以此推进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数字化转型 理念 逻辑 行动
下载PDF
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价值意蕴、风险隐忧与策略调适
8
作者 付卫东 汪琪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90,共8页
新时代加快推进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强国、数字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标志着我国乡村教育发展进入数字驱动的新节点。乡村教育数字化从时代价值、人才价值、治理价值、社会价值赋予了未来乡土社会发展的内驱力。但是,审视... 新时代加快推进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强国、数字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标志着我国乡村教育发展进入数字驱动的新节点。乡村教育数字化从时代价值、人才价值、治理价值、社会价值赋予了未来乡土社会发展的内驱力。但是,审视当前我国乡村教育发展状况,智能技术为乡村教育发展增值赋能的同时,也隐匿着乡村教育者权利转移、传统乡土文化迷失、政府教育治理塌陷、乡村学校教育向城化等多方面风险。因此,对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策略进行调适显得十分重要:一是搭建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行动网络;二是培育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数字基因;三是发掘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生潜能。总之,促进数字技术与乡村教育耦合互构,实现乡村教育全方位数字化升级,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数字化 乡土文化 风险隐忧 策略调适
下载PDF
非盟数字教育战略的逻辑动因、行动路向与价值坐标
9
作者 武学超 孙菲 晁静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7,共12页
为全面推进非洲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教育全纳高质量发展,非盟出台了《数字教育战略与实施计划》,绘制了2023-2028年非盟区域数字教育发展战略路线图,通过新基建支持、本真内涵回归、循证决策引导、安全治理保障等战略行动,建立非盟数字... 为全面推进非洲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教育全纳高质量发展,非盟出台了《数字教育战略与实施计划》,绘制了2023-2028年非盟区域数字教育发展战略路线图,通过新基建支持、本真内涵回归、循证决策引导、安全治理保障等战略行动,建立非盟数字技术赋能教育全纳优质发展的区域生态系统。非盟数字教育战略充分体现了数字技术赋能教育公平、国际教育援助彰显人文理性、网络安全与伦理治理确保数字技术“向善”的价值坐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盟 数字教育 战略路向 价值坐标
下载PDF
基于舞蹈美育数字化转型的动作描述信息化与动作图式建构路径探析
10
作者 张晓梅 《中国舞蹈学》 2024年第1期245-256,364-366,共15页
舞蹈美育的数字化转型是社会发展信息化语境下面向教育事业革新发出的时代呼声。教育的数字化是为了展示教育的崭新格局与时代形象。舞蹈美育的数字化转型应着眼学科的实质,从动作本体的核心出发,创建以信息交流为前提的动作描述体系,... 舞蹈美育的数字化转型是社会发展信息化语境下面向教育事业革新发出的时代呼声。教育的数字化是为了展示教育的崭新格局与时代形象。舞蹈美育的数字化转型应着眼学科的实质,从动作本体的核心出发,创建以信息交流为前提的动作描述体系,以应对数字化语言的逻辑特征,并能有效形成信息化互动。拉班动作理论提供了全面的动作谱系,并对舞蹈语言的逻辑内涵做出了充分解释。本文以此为工具,从中提炼动作描述的原则与类型,同时认为动作概念的建立能促进个体在动作学习中动作图示的形成,动作图示能促进动作技能的掌握,学习自主性与效率提升,这个内在机制显示了动作概念描述与动作图式的密切关系,并指出其对于个体认知模式发展的价值,同时也为舞蹈美育的数字化转型铺设了先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美育 动作描述 动作图式 数字化转型
下载PDF
“机车行车安全与设备”课程岗位能力数字化培养研究
11
作者 刘芳璇 谢程程 +2 位作者 虞梦月 刘艺筱 韩宾凯 《时代汽车》 2024年第14期57-59,共3页
针对教学内容和岗位实际脱节、岗位能力培养的实施步骤和方法不够完善和思政育人路径不够全面等铁路机务岗位能力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依托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专业核心课程“机车行车安全与设备”,提出了相应的三方面六种解决方法... 针对教学内容和岗位实际脱节、岗位能力培养的实施步骤和方法不够完善和思政育人路径不够全面等铁路机务岗位能力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依托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专业核心课程“机车行车安全与设备”,提出了相应的三方面六种解决方法,形成了理实一体的行动导向模式和育训并举的实践训练模式,旨在通过数字化教学改革提升铁路机务岗位能力的培养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机务岗位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 行动导向 育训并举 数字化教学改革
下载PDF
伴生与耦合: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36
12
作者 张培 南旭光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52,共9页
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为主要内涵的新质生产力代表了生产力的跃迁,同时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如何与新质生产力共生长成为职业教育在新时代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高质量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具有伴生与耦合的现实逻... 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为主要内涵的新质生产力代表了生产力的跃迁,同时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如何与新质生产力共生长成为职业教育在新时代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高质量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具有伴生与耦合的现实逻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具有系统性提质、数智化驱动、嵌入式培养、跨场域协同四个方面的典型特征。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面向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协同创新为关键路径、以共建共治为主要抓手、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动力、以价值创造为基本导向,高要求打造职业教育新形态、高品质提升人才培养新效能、高水平构建产教融合新格局、高标准激活数智赋能新变量、高站位形成服务发展新优势等行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数智技术 人才培养 典型特征 行动策略
下载PDF
法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动因、路径与挑战——基于《2023—2027年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凌鹊 王艳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8,共8页
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教育发展潮流。为提升数字化全球影响力、满足数字化人才的需要及契合教育内生发展需求,法国国民教育和青年部于2023年1月颁布《2023—2027年教育数字化战略》。研究旨在... 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教育发展潮流。为提升数字化全球影响力、满足数字化人才的需要及契合教育内生发展需求,法国国民教育和青年部于2023年1月颁布《2023—2027年教育数字化战略》。研究旨在通过对法国教育数字化战略、相关政策文件和学术文献的系统深入分析,阐明法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路径、实现策略与现实挑战。该战略提出四大行动举措:完善教育生态系统、设立教育数据中心项目、搭建数字社区、配齐个人设备。整体而言,该战略呈现重理念、重教学、重合作的显著特点。但是政策在推行过程中仍面临一系列挑战:教育数字平台操作方式烦琐,用户体验感下降;教师教学能力与数字技能割裂,技术应用薄弱;教育生态系统参与者协调困难,机制运行受阻等。法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行动逻辑与改革路向为实现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 教育数字化 数字化转型 教育变革 战略行动
下载PDF
数智赋能研究生“导学思政”的内在机理和行动逻辑 被引量:1
14
作者 元静 张晓普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7-43,共7页
深入推进数智赋能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是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遵循研究生人才培养规律的现实需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厘清数智化和研究生导学思政两个基本概念的内涵,通过对研究生“导学思政”的教育... 深入推进数智赋能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是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遵循研究生人才培养规律的现实需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厘清数智化和研究生导学思政两个基本概念的内涵,通过对研究生“导学思政”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数智化赋能变化的阐释,明确数智化赋能研究生“导学思政”的本质,分析其实践困境,科学提出“核心圈层—关键圈层—辐射圈层”逐级递进的行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赋能 导学思政 研究生 内在机理 行为逻辑
下载PDF
教师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追问与行动路径 被引量:5
15
作者 蒋志辉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4年第1期50-60,共11页
教师是助推教育发展的核心动力和关键力量,教育数字化战略转型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与战略选择,定然离不开教师的智慧赋能。本研究首先立足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与追问,紧扣时代发展的教育使命,揭示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教育自变带来... 教师是助推教育发展的核心动力和关键力量,教育数字化战略转型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与战略选择,定然离不开教师的智慧赋能。本研究首先立足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与追问,紧扣时代发展的教育使命,揭示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教育自变带来的教师应然发展态势:面对知识获取的“多通道”,教师应当好指导者和领航者;面对数字“原住民”,教师应当好倾听者和参与者;面对教育情境的“丰富性”,教师应当好对话者、陪伴者和连通者;面对自我成长的“持续性”,教师应当好终身学习者。其后,基于此,结合教师赋能数字化维度(即知识力、工具力、活动力、道德力四个维度),从学生的满意度和学习绩效两个方面验证其赋能的信度与效度。最后,提出可借鉴的教师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行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赋能 转型 教育数字化 教师行动力
下载PDF
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中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国际版)”的价值与发展
16
作者 任昌山 刘嘉豪 +1 位作者 张国良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0-67,共8页
作为响应UNESCO和UNICEF“公共数字学习门户倡议”的具体行动,中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国际版(简称“平台国际版”)是“数字共享”和“数字公共产品”的具象体现,也是打造中国数字教育国际品牌的关键拼图。该文通过价值分析、战略... 作为响应UNESCO和UNICEF“公共数字学习门户倡议”的具体行动,中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国际版(简称“平台国际版”)是“数字共享”和“数字公共产品”的具象体现,也是打造中国数字教育国际品牌的关键拼图。该文通过价值分析、战略分析和综合对标分析,系统探讨了平台国际版的价值、诉求、优势、现状及挑战,以期提出适应性的平台优化建议。首先,平台国际版的发布与持续迭代标志着中国教育数字化战略迈向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的新阶段。平台国际版不仅为全球学习者建立了随时随地了解中国的新窗口,更将助力于构建数字教育资源国际传播与应用的新格局。其次,基于全球“公共数字学习门户”诉求的战略分析,平台国际版在文化传播和政务服务方面具有优势,但在资源管理、平台运营和学习支持方面存在劣势。面临市场竞争和文化适应的挑战,但同时也拥有诸多发展机遇。再次,基于与国际上典型数字学习平台的综合对标,平台国际版在可用性、包容性、有用性等方面具有提升空间。最后,为进一步服务全球学习者,平台国际版的持续优化迭代可从平台资源建设、公共服务贯通、多渠道推广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切入,有序推进平台的适应性升级,为全球数字学习生态建设贡献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国际版) 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全球公共数字学习门户 数字教育公共服务
下载PDF
学习型社会的数字化生成:逻辑架构与行动路向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志章 吴南中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12,共10页
学习型社会建构是社会焕发生命力的关键,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学习型社会建构需要把握数字化转型契机,通过数字化重构学习型社会建构的底层逻辑和实施路径。学习型社会的数字化生成蕴含了学习型社会本体的数字化重塑、社会空... 学习型社会建构是社会焕发生命力的关键,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学习型社会建构需要把握数字化转型契机,通过数字化重构学习型社会建构的底层逻辑和实施路径。学习型社会的数字化生成蕴含了学习型社会本体的数字化重塑、社会空间的数字化开放和社会时间的数字化重构等实践逻辑,其行动结构是系统、组织、资源支配下的运行整体,包含了政府、教育体系、技术体系和社会组织等主体性要素,数字化嵌入的自然、社会、生物和心理等环境性要素,教育供给制度相关的组织、权力和资源等制度性要素,以及超越当前社会形态建设的人才培养理念性要素。学习型社会的数字化生成并不会自动发生,需要重构技术维系的“个体—社会”互动关系为依托的关系本体,强化“个体—组织”契约为依托的实质载体,推进“个体—个体”行动网络的组织系统建构。学习型社会的数字化生成路径指向全社会参与的行动者网络体系建构,可以通过学校体系嵌入数字化发展的“文化基因”,通过数字化平台夯实学习型社会的基础,通过适配个体学习进程形成契合学习者学习逻辑的学习进路,以及通过个体与社会的多重互动关系生成整体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型社会 教育数字化 数字化生成 逻辑架构 行动路向
下载PDF
新时期构建高职数字化教材的开发与建设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朝军 熊妍茜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80-85,95,共7页
教材是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教材建设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和“三教”改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当前数字化教材的开发建设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在资源整合、框架设计、内容呈现、监管制度、运行机制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缺陷... 教材是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教材建设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和“三教”改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当前数字化教材的开发建设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在资源整合、框架设计、内容呈现、监管制度、运行机制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需要教材建设者全面规划,持续深化校企合作,统筹各项教育资源,创新多元开发联动机制;强化内部监督审核,建立健全教材选用机制和质量评价机制;规范内部管理,优化教材开发建设的激励机制。通过全面完善数字化教材的建设机制,激发教材开发和建设的内生动力,促进高职教育数字化教材质量的持续提升,为高职教育“三教”改革的深入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数字化教材 建设机制 策略研究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特征图卷积网络的教学行为识别及分析
19
作者 李佳楠 李锐宜 +3 位作者 赵至夫 宋娟 韩嘉泷 朱桐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5-143,共9页
在教育领域,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随着数字化教育的推广,寻求一种智能化的评价方法变得尤为重要。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骨架行为识别和滞后序列分析的新型方法,旨在更准确地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捕获和分析,在减... 在教育领域,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随着数字化教育的推广,寻求一种智能化的评价方法变得尤为重要。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骨架行为识别和滞后序列分析的新型方法,旨在更准确地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捕获和分析,在减少人力资源消耗的同时,降低教学评价的主观性。首先,提出多尺度特征图卷积网络,并将其用于教师课堂行为分析。该网络在空间维度上使用多尺度语义特征融合模块捕捉骨架点和肢体部位两个尺度的特征;在时间维度上使用多尺度时序特征提取模块,并分别从全局和局部两个角度提取骨架数据的时间特征。然后,构建了教师课堂行为分析数据集,并在该数据集上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利用所提的骨架行为识别模型和滞后序列分析法,搭建了一套教学行为识别与分析系统。在进行不同课堂教学行为识别时,所提方法在教室行为识别与分析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行为分析 骨架序列 数字化教育 图卷积网络 行为识别
下载PDF
面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教师设计思维素养:评价指标与提升策略
20
作者 张义 钟志贤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8-56,共9页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当前技术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实践形态。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典型特点之一是“设计性”。设计思维作为设计活动的引擎,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设计思维素养是智能时代教师...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当前技术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实践形态。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典型特点之一是“设计性”。设计思维作为设计活动的引擎,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设计思维素养是智能时代教师的必备素养。研究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背景,针对教师设计思维素养的评价指标和提升策略,首先运用文献扎根理论和德尔菲法,从“核心价值、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3个一级指标维度建构了教师设计思维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包括11个二级指标以及32个三级指标。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绘制递阶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和一致性检验,确定各级指标权重,构建了完整的教师设计思维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其三,基于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政策逻辑、教师工作场景的现实逻辑,以及教师设计思维素养评价指标的价值逻辑,建构了一个适用于教师在具体工作场景中实施自助式培养或提升的策略框架,以期为教师设计思维素养的评价和培养提供可操作的依据和实践路径,促进教师设计思维素养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思维素养 教育数字化转型 评价指标体系 策略框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