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2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disaster caused by the linkage failure of the residual coal pillar and rock stratum during multiple coal seam mining:mechanism of progressive and dynamic failure
1
作者 Yunliang Tan Qing Ma +4 位作者 Xiaoli Liu Xuesheng Liu Derek Elsworth Ruipengg Qian Junlong Sh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22-135,共14页
Multi-seam mining often leads to the retention of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coal pillars for purposes such as protection,safety,or water isolation.However,stress concentration beneath these residual coal pillars can sig... Multi-seam mining often leads to the retention of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coal pillars for purposes such as protection,safety,or water isolation.However,stress concentration beneath these residual coal pillars can significantly impact their strength and stability when mining below them,potentially leading to hydraulic support failure,surface subsidence,and rock bursting.To address this issue,the linkage between the failure and instability of residual coal pillars and rock strata during multi-seam mining is examined in this study.Key controls include residual pillar spalling,safety factor(f.),local mine stiffness(LMS),and the post-peak stiffness(k)of the residual coal pillar.Limits separating the two forms of failure,progressive versus dynamic,are defined.Progressive failure results at lower stresses when the coal pillar transitions from indefinitely stable(f,>1.5)to failing(f,<1.5)when the coal pillar can no longer remain stable for an extended duration,whereas sud-den(unstable)failure results when the strength of the pillar is further degraded and fails.The transition in mode of failure is defined by the LMS/k ratio.Failure transitions from quiescent to dynamic as LMS/k.<1,which can cause chain pillar instability propagating throughout the mine.This study provides theoretical guidance to define this limit to instability of residual coal pillars for multi-seam mining in similar m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seam mining Residual coal pillars rock stratum Linkage instability mechanism Local mine stiffness
下载PDF
Prediction on rock stratum stability us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2
作者 刘少伟 张永庆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03年第1期73-75,共3页
Numerical simulation, which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thods for tectonic simulation, can be successfully applied into the stability analysis of rock stratum in mining engineering. With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charac... Numerical simulation, which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thods for tectonic simulation, can be successfully applied into the stability analysis of rock stratum in mining engineering. With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ess deformation field of the area study can be well discovered,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regions can be clearly located and the mechanism and effect of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can be analyzed. The results of these studies offer fundamental data for evaluation of the rock stability and prediction of the tunnel wall stability in the working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bility of rock stratum numerical simulation field prediction
下载PDF
Lateral Stress Concentration in Localized Interlayer Rock Stratum and the Impact on Deep Multi-Seam Coal Mining
3
作者 Mingwei Zhang Hideki Shimada +1 位作者 Takashi Sasaoka Kikuo Matsu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3年第9期1248-1255,共8页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lateral stress concentration in interlayer rock stratum on the exploitation of protected coal seam,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in a multi-seam mining structure. Lateral stress redistri...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lateral stress concentration in interlayer rock stratum on the exploitation of protected coal seam,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in a multi-seam mining structure. Lateral stress redistribution and interlayer rock failure behavior were surveyed. Then an assistant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was implemented to evolve the effect of liberated seam mining and its influence on stress reconstruction in surrounding rock mass. The cause of lateral stress concentration and its impact were discussed finally. Key findings turn out that a certain lateral stress increases in interlayer rock stratum and concentrates on its lower region. Lateral stress concentration and interlayer rock failure are interactional. The former is an inducing factor of the latter;the latter promotes the increase of concentration degree. Extent of lateral stress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to the maximum as seam distance is about 50 m. But the efficacy of liberated seam mining decreases as the seam spacing gets larger. Protected seam mining is then classified based upon the impact of lateral stress concentration, which helps to prevent the rock burst hazard and then to achieve a reliable mining in deep m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ral STRESS CONCENTRATION INTERLAYER rock stratum Multi-Seam Coal Mining STRESS Relaxation Zone Floor Failure Behavior
下载PDF
基于结构张量的走滑断裂破碎带地震识别——以富满油田超深层碳酸盐岩为例
4
作者 汪如军 孙冲 +4 位作者 袁敬一 刘瑞东 王轩 马应龙 王旭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482,共8页
塔里木盆地超深层奥陶系碳酸盐岩走滑断裂破碎带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由于超深层地震资料分辨率低,难以精准刻画走滑断裂破碎带,制约了走滑断控油气藏的高效评价与目标优选。根据富满油田走滑断裂破碎带的地震响应特征,在构造导向滤... 塔里木盆地超深层奥陶系碳酸盐岩走滑断裂破碎带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由于超深层地震资料分辨率低,难以精准刻画走滑断裂破碎带,制约了走滑断控油气藏的高效评价与目标优选。根据富满油田走滑断裂破碎带的地震响应特征,在构造导向滤波基础上,利用结构张量方法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通过时窗选取与纵向厚度叠加加强反映沿断裂方向的投影能量,突出走滑断裂破碎带,刻画其边界与强度。结果表明:该方法更清晰地刻画了走滑断裂的分布,可以识别更小规模的走滑断裂;实现了超深层碳酸盐岩走滑断裂破碎带宽度与强度的刻画,可以用来评价走滑断裂破碎带的发育程度;将该方法应用于圈闭评价、井位部署、井轨迹设计、钻井监测等,大幅提高了钻探成功率与单井油气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富满油田 超深层 碳酸盐岩 走滑断裂 破碎带 结构张量
下载PDF
软土地层隧道围岩分区初期支护技术研究
5
作者 高熙贺 《粉煤灰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4期87-91,共5页
软土地层通常具有较低的承载力和较高的压缩性,隧道开挖过程中极易发生变形和坍塌。为了控制围岩的变形和破坏,确保施工安全,提出软土地层隧道围岩分区初期支护技术。通过合理规划围岩压力监测点,采集压力数据;利用简化的锚杆、钢架及... 软土地层通常具有较低的承载力和较高的压缩性,隧道开挖过程中极易发生变形和坍塌。为了控制围岩的变形和破坏,确保施工安全,提出软土地层隧道围岩分区初期支护技术。通过合理规划围岩压力监测点,采集压力数据;利用简化的锚杆、钢架及岩体结构面,构建初期支护本构模型;计算锚杆与钢架的最佳间距和长度,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复合支护结构,实现围岩分区初期支护。结果表明:所提方法隧道沉降位移较小、塑性区分布面积较小。体现了支护技术的有效性,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层隧道 初期支护 围岩压力 锚杆应力 钢架应力
下载PDF
采动覆岩裂隙演化的光纤监测耦合性及分带表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奇 牛家宝 +2 位作者 李青海 赵金海 訾建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45-1357,共13页
分布式光纤感测作为科学认识采动覆岩动态演变规律的重要工具,其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光纤-岩体的耦合关系。选择神东某矿作为研究对象,将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应用于相似模拟实验,结合光纤-岩体耦合关系,探究采动覆岩垂直分带时空... 分布式光纤感测作为科学认识采动覆岩动态演变规律的重要工具,其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光纤-岩体的耦合关系。选择神东某矿作为研究对象,将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应用于相似模拟实验,结合光纤-岩体耦合关系,探究采动覆岩垂直分带时空演化特征与光纤应变数据峰值点位置的内在联系。针对以往研究中光纤应变数据容易受光纤-岩体耦合关系影响,从而导致测试结果出现误差的问题,提出用岩体裂隙率表征光纤-岩体耦合关系的新方法。通过光纤-岩体耦合关系试验,得到光纤-岩体应变传递系数与岩体裂隙率之间呈线性函数关系,并采用二值化方法处理模型图像获取各区域裂隙变化量,分区域地计算出采动覆岩直埋光纤的应变传递系数,为进一步探究光纤应变数据峰值与采动覆岩垂直分带特征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支撑。研究表明:光纤应变峰值点位置能用于关键层下方离层以及覆岩分带表征,利用构建的关键层下方离层及覆岩分带表征模型,结合峰值检测算法,得到关键层的位置分别为44、68、107 cm,以及垮落带、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分别为35、68 cm,算法识别结果与理论计算数值吻合,符合神东某矿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覆岩 导水裂隙 关键层 光纤传感 耦合性
下载PDF
三模式掘进机全断面岩层段TBM模式施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谢文达 梁红兵 +2 位作者 陈乔松 郭永顺 马经哲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604,共9页
为研究三模式掘进机使用TBM模式在全断面岩层中的施工技术,以广州地铁7号线二期萝岗站—水西站盾构区间工程为研究背景,分别从出渣方式、掘进参数控制、刀具管理和稳定器应用4个方面对三模式掘进机TBM模式施工技术进行总结。结果表明:1... 为研究三模式掘进机使用TBM模式在全断面岩层中的施工技术,以广州地铁7号线二期萝岗站—水西站盾构区间工程为研究背景,分别从出渣方式、掘进参数控制、刀具管理和稳定器应用4个方面对三模式掘进机TBM模式施工技术进行总结。结果表明:1)本工程中三模式掘进机使用镶齿滚刀施工,相对光面滚刀的消耗更少,刀盘转矩更低;2)三模式掘进机TBM模式采用泥浆循环和螺旋输送机双通道出渣,可显著降低泥浆管堵塞的概率,提高出渣效率;3)三模式掘进机在前盾、中盾安装稳定器和撑靴,可保证全断面硬岩地层中掘进盾体不发生滚动,同时增强盾体稳定性;4)在全断面岩层中采用三模式掘进机TBM模式开挖隧道,刀盘转速为3.0 r/min,总推力约15000 k N,转矩可控制在1300 k N·m,推进速度为8~12 mm/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三模式掘进机 硬岩段 掘进效率 全断面岩层
下载PDF
滨海地区土岩复合地层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深大基坑施工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杜岩 殷建国 +2 位作者 李文斌 王宝泉 宋卓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187,192,共7页
[目的]基坑开挖会引起周围地层和建(构)筑物产生变形,轻则影响施工进度,重则造成工程事故。为了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深大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土层与围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青岛某地铁车站深... [目的]基坑开挖会引起周围地层和建(构)筑物产生变形,轻则影响施工进度,重则造成工程事故。为了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深大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土层与围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青岛某地铁车站深大基坑为工程背景,结合土岩复合地层特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深大基坑各施工工况下的变形及内力进行分析。结合现场数据,研究土岩复合地层下深大基坑开挖过程中地面沉降、围护桩位移及支撑轴力的变形规律。[结果及结论]数值模拟表明:未施工双轴高压旋喷桩时,端头井东墙、西墙及南墙均发生侧向位移,且侧向位移方向均朝向基坑内部,最大侧向位移为2.19 mm,发生在南墙中部;施工双轴高压旋喷桩时,基坑端头井一侧旋喷桩加固过程中,端头井侧墙变形量出现峰值,最大变形量为2.21 mm。未施工双轴高压旋喷桩时,地连墙内力变化峰值出现在其腰部,最大值为101 kN;施工双轴高压旋喷桩时,端头井旋喷桩加固地层侧的地连墙结构内力变化明显,其内力变化峰值出现在地连墙腰部,最大值为96 kN。由此可见,双轴高压旋喷桩对基坑各施工工况下的地连墙的内力有一定的减小作用,但对基坑变形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车站 深大基坑 施工稳定性 土岩复合地层 滨海地区
下载PDF
微型钢管桩内接于灌注桩围护结构计算方法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军舰 张勇 隋倩倩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7-877,共11页
针对土岩结合二元地层深基坑工程中“吊脚桩”围护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灌注桩内接微型钢管桩围护结构。考虑微型钢管桩与桩间岩土的“纽结效应”和开挖后桩间岩石与带裂缝混凝土相似性,将该结构等效为上部灌注桩+下部带裂缝的钢筋混... 针对土岩结合二元地层深基坑工程中“吊脚桩”围护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灌注桩内接微型钢管桩围护结构。考虑微型钢管桩与桩间岩土的“纽结效应”和开挖后桩间岩石与带裂缝混凝土相似性,将该结构等效为上部灌注桩+下部带裂缝的钢筋混凝土无腹筋等效梁阶梯变截面桩(梁)模型,下部等效梁中微型钢管为纵向钢筋,桩间岩石为带裂缝混凝土。用侧向刚度折减来定量表征围护结构截面减少和岩体裂缝对围护结构刚度影响,提出基于侧向刚度折减的弹性支点法来计算围护结构内力,并考虑纵筋销栓作用计算等效梁抗剪承载力。工程实例计算表明,侧向刚度折减系数β由0.85减至0.12,上部灌注桩弯矩增大55.8%,下部等效梁弯矩减少48.7%,上部灌注桩剪力减少13.6%,下部等效梁剪力减少22.0%,桩顶水平位移增加39.5%。开挖至土岩结合面处该结构相对于“吊脚桩”围护结构,桩顶水平位移、竖向沉降没有明显突增,桩顶最终水平位移、竖向沉降仅为“吊脚桩”围护结构的43%、69%。桩顶水平位移监测值为5.5mm,仅为计算包络值的35%,说明刚度折减系数可适当提高。本研究可为土岩结合二元地层深基坑支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岩组合二元地层 灌注桩内接钢管桩 纽结效应 纵筋销栓作用 带裂缝混凝土 侧向刚度折减
下载PDF
砂页岩缓倾地层隧道锚杆支护参数研究
10
作者 王海亭 王征 +4 位作者 王壮壮 霍鹏飞 陈君宝 申杰 汪精河 《铁路技术创新》 2024年第1期96-104,共9页
砂岩页岩互层常为软硬相间的缓倾岩层,强度和变形各向异性显著,隧道支护结构受力机理复杂。以西延高铁武家塬隧道深埋段为研究对象,在现场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岩石破裂软件RFPA2D建立水平砂页岩互层隧道概化数值模型,分析锚杆长度和... 砂岩页岩互层常为软硬相间的缓倾岩层,强度和变形各向异性显著,隧道支护结构受力机理复杂。以西延高铁武家塬隧道深埋段为研究对象,在现场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岩石破裂软件RFPA2D建立水平砂页岩互层隧道概化数值模型,分析锚杆长度和布置方式对围岩破裂特征的影响规律,提出合理的锚杆支护参数,通过现场监测验证支护参数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1)砂页岩缓倾地层各向异性显著,隧道开挖后在软岩层中产生剪切和张拉裂缝。施加喷锚支护后,可以有效抑制隧道拱顶软硬岩层间产生的剪切滑移和张拉裂缝。(2)随着锚杆长度的增加,围岩应力状态改善,破裂区形状由X形转化为洞周月牙形,破裂范围逐渐减小,声发射数减小,围岩稳定性提高。(3)随着锚杆分布范围由拱顶局部变为全周,围岩破裂区范围减小,最大主应力值减小,声发射数减小。(4)为发挥锚杆的组合梁加固效应,应与岩层呈现大角度相交布设,锚杆长度应大于软岩层厚度并深入硬岩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延高铁 砂页岩缓倾地层 锚杆支护 围岩破裂 数值模拟 RFPA
下载PDF
穿越土岩交界面的隧洞围岩变形数值模拟分析
11
作者 芦承澳 申继先 +4 位作者 韩睿 范伟丽 杨长明 周海韵 李龙伟 《水力发电》 CAS 2024年第10期47-52,共6页
针对强降雨导致穿越土岩交界面处隧洞围岩变形问题,依托某灌区工程总干渠1号隧洞,采用流固耦合理论的数值模拟方法,对该部位隧洞变形问题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围岩不同弹性模量、不同黏聚力、不同摩擦角、不同土岩交界面产状等参数对围... 针对强降雨导致穿越土岩交界面处隧洞围岩变形问题,依托某灌区工程总干渠1号隧洞,采用流固耦合理论的数值模拟方法,对该部位隧洞变形问题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围岩不同弹性模量、不同黏聚力、不同摩擦角、不同土岩交界面产状等参数对围岩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强降雨是隧洞变形的主要原因;拱顶沉降对弹性模量变化更敏感,地表沉降对黏聚力变化更敏感;土岩交界面倾角的变化对降雨后的围岩和地表沉降影响很大,地表沉降从0°时的5.82 mm变化到60°的37.16 mm,拱顶沉降从0°时的15.77 mm变化到60°时的26.17 mm。研究成果可以为类似工程选线布置和施工控制措施实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洞 土岩复合地层 强降雨 围岩变形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砂页岩缓倾地层隧道围岩破坏特征及影响因素
12
作者 张黎杰 王天勇 +1 位作者 白银银 汪精河 《铁路技术创新》 2024年第1期41-48,共8页
砂页岩缓倾地层常为近水平软硬互层岩体,强度和变形各向异性显著,隧道围岩稳定机理复杂。以西延高铁宜君隧道某深埋段为研究对象,在现场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采用RFPA建立砂页岩水平互层数值模型,研究无支护条件下的围岩破坏特征,分析软硬... 砂页岩缓倾地层常为近水平软硬互层岩体,强度和变形各向异性显著,隧道围岩稳定机理复杂。以西延高铁宜君隧道某深埋段为研究对象,在现场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采用RFPA建立砂页岩水平互层数值模型,研究无支护条件下的围岩破坏特征,分析软硬岩层厚比、强度比和侧压力系数对隧道围岩破坏的影响规律,并通过现场变形监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砂页岩缓倾岩体各向异性特征显著,隧道开挖后在拱顶产生沿层面的张拉破坏,随层厚比减小,围岩破坏范围逐渐减小。(2)强度比越小,岩体各向异性越显著,拱顶软硬层交界处易产生剪切破坏,且破坏范围越大。(3)侧压力系数为0.25时,围岩呈现X形破坏,拱顶产生张拉破坏,随侧压力系数增加,围岩破坏范围减小,呈现月牙形分布;侧压力系数为1时,围岩呈现圆环形破坏。(4)围压、层厚比和强度比的增大均可弱化砂页岩缓倾岩体的各向异性特征,声发射数减少,岩体破坏程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延高铁 隧道围岩 砂页岩缓倾地层 围岩破坏 数值模拟 RFPA 宜君隧道
下载PDF
煤系软岩中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大断面硐室支护设计
13
作者 张沛顶 李福清 +7 位作者 管增伦 许国安 苗梅 张照伟 邬敏 张凯 张朋 刘永 《煤炭科技》 2024年第3期68-74,共7页
为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龙东煤矿拟在埋深约300 m的煤系软岩地层中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决定该项目可行性的关键问题之一是能否对主厂房大断面硐室进行经济有效的支护。为此,提出了基于规范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支护... 为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龙东煤矿拟在埋深约300 m的煤系软岩地层中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决定该项目可行性的关键问题之一是能否对主厂房大断面硐室进行经济有效的支护。为此,提出了基于规范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支护设计方法。首先对该硐室的围岩稳定性进行分级,然后根据相关规范和工程经验提出4种支护备选方案,继而通过数值模拟对其支护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运用灰色理论的关联度模型综合支护效果和支护成本确定出技术经济效果最优的支护方案,从大断面软岩硐室的支护角度证明了在龙东煤矿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可行性。该支护设计方法科学、可行、高效,可为煤系软岩中大断面硐室的支护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地层 抽水蓄能电站 大断面硐室 围岩分级 支护设计
下载PDF
缓倾岩层高铁隧道控制爆破技术研究
14
作者 王天勇 张黎杰 白银银 《铁路技术创新》 2024年第1期82-89,共8页
为解决爆破开挖引起的层状围岩隧道成型困难问题,以西延高铁缓倾层状宜君隧道工程为研究背景,分析爆破方案爆后隧道轮廓存在超欠挖等问题。采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对缓倾层状围岩隧道光面爆破成形控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隧道围岩损... 为解决爆破开挖引起的层状围岩隧道成型困难问题,以西延高铁缓倾层状宜君隧道工程为研究背景,分析爆破方案爆后隧道轮廓存在超欠挖等问题。采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对缓倾层状围岩隧道光面爆破成形控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隧道围岩损伤情况,提出光面爆破参数的优化措施,通过改变炮眼布置形式及参数,可有效改善隧道超欠挖效果,提高隧道开挖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延高铁 宜君隧道 缓倾岩层 控制爆破 超欠挖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覆土石混合体地层隧道稳定性分析
15
作者 周敏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5期155-158,163,共5页
为了探究隧道进出洞区域遭遇上覆土石混合体这一土岩复合地层下隧道的稳定性,以泸石高速青极坝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差分计算不同土岩交界层与隧道距离对隧道的稳定性影响。主要结论如下:土石混合体由于稳定性较差,抗剪能力不足,... 为了探究隧道进出洞区域遭遇上覆土石混合体这一土岩复合地层下隧道的稳定性,以泸石高速青极坝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差分计算不同土岩交界层与隧道距离对隧道的稳定性影响。主要结论如下:土石混合体由于稳定性较差,抗剪能力不足,隧道开挖后容易形成剪切滑移带导致隧道拱部发生塌方。隧道拱部以上的岩体层作为承载层,受力模式类似固端梁,随着厚度的降低,隧道拱部沉降以及安全强度折减系数逐渐降低,当距离小于2 m后,塑性区发生贯通,承载能力失效。当上部岩层厚度小于2 m时,需要采用双层超前小导管加固岩层使得岩层达到安全厚度,并采用三台阶与及时支护控制围岩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土岩复合地层 隧道稳定性 防控措施
下载PDF
冲击载荷下动压巷道坚硬顶板动态力学特性及其破坏机理研究
16
作者 朱孟智 郭际鹏 谭秀君 《山东煤炭科技》 2024年第1期123-127,132,共6页
为研究冲击载荷作用下动压巷道坚硬顶板的动态力学特性及其破坏机理,利用SHPB冲击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岩性顶板的动态力学特性和破坏模式,从应力波的角度揭示了其破坏机理。结果表明:试样的动态力学特性具有较强的应... 为研究冲击载荷作用下动压巷道坚硬顶板的动态力学特性及其破坏机理,利用SHPB冲击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岩性顶板的动态力学特性和破坏模式,从应力波的角度揭示了其破坏机理。结果表明:试样的动态力学特性具有较强的应变率效应,动态抗压强度与应变率呈线性关系增长;随着冲击载荷增大,试样的动态抗压强度、动态弹性模量和极限应变在一定范围内均增大,破坏模式具有从张拉破坏向剪切破坏变化的趋势;应力波在试样内部反射形成的拉伸波在试样内部轴心叠加是导致内部裂纹扩展贯通破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载荷 岩层 力学特性 破坏机理
下载PDF
复杂环境与地质情况下深基坑顺逆结合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17
作者 李伟强 《建筑施工》 2024年第10期1679-1682,1686,共5页
西南地区以喀斯特地貌为主,起伏的山地及交互多变的沉积土层导致地勘不能准确揭示地质特点。同时,裂隙中的地下水因山地势能而具有承压性,由于裂隙发育没有规律,导致深基坑无法采用隔断承压水的方式进行处理。以西南地区某超高层建筑项... 西南地区以喀斯特地貌为主,起伏的山地及交互多变的沉积土层导致地勘不能准确揭示地质特点。同时,裂隙中的地下水因山地势能而具有承压性,由于裂隙发育没有规律,导致深基坑无法采用隔断承压水的方式进行处理。以西南地区某超高层建筑项目为例,介绍了在西南地区复杂环境与地质情况下,采用主楼顺作、裙楼逆作相结合的深基坑施工方法,解决岩层与软土交互、裂隙水丰富无法隔断情况下基坑变形和周边环境控制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主楼顺作、裙楼逆作 岩层与软土交互地质 基岩裂隙水
下载PDF
基于块体离散元法的盾构掘进围岩与管片变形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元 吕威帆 王颖轶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134,共10页
针对有限差分法及有限元法等连续介质数值方法无法模拟砂卵石地层的离散介质属性的问题,基于块体离散元方法,建立离散元模型,模拟盾构穿越砂卵石地层的掘进过程,研究盾构掘进过程中砂卵石地层中块体或颗粒间结构面的位移以及围岩与管片... 针对有限差分法及有限元法等连续介质数值方法无法模拟砂卵石地层的离散介质属性的问题,基于块体离散元方法,建立离散元模型,模拟盾构穿越砂卵石地层的掘进过程,研究盾构掘进过程中砂卵石地层中块体或颗粒间结构面的位移以及围岩与管片变形;将砂卵石地层等效为连续介质,建立有限差分模型模拟盾构掘进过程,并且对比离散元模型与有限差分模型计算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离散元模型中结构面正法向位移超过0.1 mm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仰拱处,结构面负法向位移超过0.1 mm的区域位于两侧拱腰处,结构面切向位移超过0.4 mm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仰拱处;对于围岩和管片的变形,离散元法的计算结果均大于有限差分法,因此采用离散元方法对砂卵石地层中隧道及管片的设计方案进行验证相对更加安全、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掘进 砂卵石地层 离散介质 块体离散元 结构面 围岩变形 城市轨道交通
下载PDF
土岩深基坑开挖对临近管线变形影响分析
19
作者 胡聪伟 赵军 齐鲁杰 《低温建筑技术》 2024年第6期62-65,73,共5页
为探究土岩复合地层桩锚支护深基坑开挖对临近管线变形的影响,文中依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二期项目的深基坑工程,通过Midas有限元模拟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管线与基坑之间不同距离、管线周围不同土体对管线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探究土岩复合地层桩锚支护深基坑开挖对临近管线变形的影响,文中依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二期项目的深基坑工程,通过Midas有限元模拟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管线与基坑之间不同距离、管线周围不同土体对管线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管线竖向变形呈凹槽形,在基坑端部-10~20m范围内不均匀变形最大;管线的位移与管线埋距负相关,在0.85H范围内影响较大;管周土体弹性模量的变化对其横向位移影响较大并且土体弹性模量越大,管线变形越小。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岩复合地层 深基坑开挖 管线变形 桩锚支护
下载PDF
复合地层隧洞中隔离桩对围岩位移的控制效果分析
20
作者 石宇雷 曾哲哨 +2 位作者 王珂 纪丙蔬 宗祥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3-159,共7页
设置隔离桩作为一种控制城市隧洞开挖引起围岩变形的有效手段,在“上软下硬”复合地层中的作用效果还罕有研究。依托滇中引水工程龙泉隧洞,采用FLAC^(3D)软件,分析隔离桩桩位、桩径、桩长及桩顶埋深等参数对隧洞衬砌及地表建筑物变形控... 设置隔离桩作为一种控制城市隧洞开挖引起围岩变形的有效手段,在“上软下硬”复合地层中的作用效果还罕有研究。依托滇中引水工程龙泉隧洞,采用FLAC^(3D)软件,分析隔离桩桩位、桩径、桩长及桩顶埋深等参数对隧洞衬砌及地表建筑物变形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设置隔离桩能够阻隔地层应力的传递,合理的设计参数是充分发挥隔离桩阻隔作用的关键;同等条件下,隔离桩对地层位移的限制作用在水平方向优于竖直方向;隔离桩距离隧洞越近、桩径越大,控制变形效果越好;隔离桩只有穿过地层滑移面并嵌入下层土体时,才能够较好控制由隧洞开挖引起的隧洞衬砌以及地表建筑物位移,建议嵌入下层土体深度为隔离桩长度的1/4;适当设置桩顶埋深能够降低隔离桩对于土体的牵引作用,建议桩顶埋深深度为隔离桩长度的1/5。研究成果可为隔离桩在城市浅埋复合地层隧洞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桩 复合地层 浅埋隧洞 围岩变形 控制效果 龙泉隧洞 滇中引水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