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exploration enlightenment of aluminous rock series gas reservoirs in Ordos Basin,NW China
1
作者 ZHANG Lei CAO Qian +7 位作者 ZHANG Caili ZHANG Jianwu WEI Jiayi LI Han WANG Xingjian PAN Xing YAN Ting QUAN Haiqi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4年第3期621-633,共13页
Based on the data of outcrop,core,logging,gas testing,and experiments,the natural gas accumulation and aluminous rock mineralization integrated research was adopted to analyze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of aluminous rock... Based on the data of outcrop,core,logging,gas testing,and experiments,the natural gas accumulation and aluminous rock mineralization integrated research was adopted to analyze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of aluminous rock series effective reservoirs in the Ordos Basin,NW China,as well as the configuration of coal-measure source rocks and aluminous rock series reservoirs.A natural gas accumulation model was constructed to evaluate the gas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aluminous rock series under coal seam in the basin.The effective reservoirs of aluminous rock series in the Ordos Basin are composed of honeycomb-shaped bauxites with porous residual pisolitic and detrital structures,with the diasporite content of greater than 80%and dissolved pores as the main storage space.The bauxite reservoirs are formed under a model that planation controls the material supply,karst paleogeomorphology controls diagenesis,and land surface leaching improves reservoir quality.The hot humid climate and sea level changes in the Late Carboniferous–Early Permian dominated the development of a typical coal-aluminum-iron three-stage stratigraphic structure.The natural gas generated by the extensiv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of coal-measure source rocks was accumulated in aluminous rock series under the coal seam,indicating a model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under the source.During the Upper Carboniferous–Lower Permian,the relatively low-lying area on the edge of an ancient land or island in the North China landmass was developed.The gas reservoirs of aluminous rock series,which are clustered at multiple points in lenticular shape,are important new natural gas exploration fields with great potential in the Upper Paleozoic of North China Crat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dos Basin Carboniferous Benxi Formation Permian Taiyuan Formation aluminous rock series coal-aluminum-iron three-stage stratigraphic structur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under source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含铝岩系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与勘探启示
2
作者 张雷 曹茜 +7 位作者 张才利 张建伍 魏嘉怡 李涵 王兴建 潘星 严婷 权海奇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1-552,共12页
基于野外露头、岩心、录井、测井、试气及分析化验等资料,采用天然气成藏与铝土岩成矿一体化研究方法,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含铝岩系有效储层发育控制因素、煤系烃源岩与含铝岩系的源储配置关系,构建天然气成藏模式,对煤下含铝岩系天然气勘... 基于野外露头、岩心、录井、测井、试气及分析化验等资料,采用天然气成藏与铝土岩成矿一体化研究方法,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含铝岩系有效储层发育控制因素、煤系烃源岩与含铝岩系的源储配置关系,构建天然气成藏模式,对煤下含铝岩系天然气勘探潜力进行评价。研究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含铝岩系的有效储层主要为一水硬铝石含量超过75%,具有多孔状残余豆鲕、碎屑结构的蜂窝状铝土岩,溶蚀孔为主要储集空间;(2)铝土岩储层形成模式为夷平化作用提供含铝岩系发育的物质基础、岩溶古地貌控制含铝岩系发育、陆表淋滤作用改善储集性能;(3)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受湿热气候环境和海平面变化控制,古陆或古岛边缘的相对低洼带发育典型的煤-铝-铁三段式地层结构;(4)煤系烃源岩广覆式生烃,天然气在煤下含铝岩系储层富集,为源下成藏;(5)中国华北陆块的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含铝岩系气藏呈透镜状点群式聚集,勘探潜力大,有望成为华北克拉通上古生界重要的天然气勘探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石炭系本溪组 二叠系太原组 含铝岩系 煤-铝-铁三段式地层结构 源下成藏
下载PDF
济阳坳陷桩海地区古近系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
3
作者 董志文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232-234,共3页
桩海地区油源条件优越,勘探程度低,近期完钻探井在古近系均获得高产油流,展现出较大的增储潜力。勘探实践证明,古近系沉积类型多样,物源复杂,因此阐明沉积体系分布对发现油气资源至关重要。通过利用钻测井、岩心和地震资料,综合考虑构... 桩海地区油源条件优越,勘探程度低,近期完钻探井在古近系均获得高产油流,展现出较大的增储潜力。勘探实践证明,古近系沉积类型多样,物源复杂,因此阐明沉积体系分布对发现油气资源至关重要。通过利用钻测井、岩心和地震资料,综合考虑构造演化、物源体系等多种因素,明确了桩海地区古近系沉积类型及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海地区 古近系 层序地层 沉积体系 体系域
下载PDF
Research into selection evaluation system on co-mining of“the three gas”in coal series stratum
4
作者 Qiang Liu Jianjun Liu Bing Liang 《Petroleum》 2018年第4期444-451,共8页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ly go deep into of the research on coal series stratum,unconventional coalderived gas gets more attention,including coalbed methane,shale gas and tight sandstone gas.However,selection evaluati...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ly go deep into of the research on coal series stratum,unconventional coalderived gas gets more attention,including coalbed methane,shale gas and tight sandstone gas.However,selection evaluation as the basis and prerequisite for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nconventional coal-derived gas has great significance.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et up a selection evaluation system,and this system is called selection evaluation on co-mining of“the three gas”in coal series stratum.If a basin exists these three gases at the same time,then we can use this evaluation system to evaluate this type of basin and choose dessert area,finally,for co-mining of“the three gas”in coal series stratum provide guidance.By choosing the main control factors of coalbed methane,shale gas and tight sandstone gas,and based on fuzzy mathematics,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heory and multilevel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heory to research selection evaluation system on co-mining of“the three gas”in coal series stratum.Finally,26 main control factors are selected,and then the index system is set up;in addition,by calculating the weight and establishing the membership function and evaluation set,and then selection evaluation system on co-mining of“the three gas”in coal series stratum with a four layer index is established.This paper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engineering guidance for unconventional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logical engineering Selection evaluation system Multi-level fuzzy mathematics “The three gas”in coal series stratum
原文传递
南海97-37柱样的主元素特征及其潜在的古环境指示作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颜文 古森昌 +1 位作者 陈忠 陈木宏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5-83,共9页
探讨了南海南部97-37钻孔沉积物中主元素的含量变化特征及部分特征地球化学指标的潜在古环境意义,并建立了基于 MgO/Al2O3比值变化的元素地层序列。该序列与氧同位素地层序列总体上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说明 MgO/Al2O3比值能提供... 探讨了南海南部97-37钻孔沉积物中主元素的含量变化特征及部分特征地球化学指标的潜在古环境意义,并建立了基于 MgO/Al2O3比值变化的元素地层序列。该序列与氧同位素地层序列总体上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说明 MgO/Al2O3比值能提供有关陆源区物质输入改变及古气候变化的信息,但 MgO/Al2O3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一般都超前于δ18O,且在各个气候期超前的幅度不尽一致;CaCO3和 MnO含量均显示出冰后期高于冰期的特点,且最低值都出现在氧同位素第3期,它们同时揭示出,大约从 Heinrich 4事件到末次冰消期,气候呈现出更加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层序列 古环境 南海 氧同位素 古气候变化
下载PDF
断陷湖盆层序地层格架中的油气聚集规律——以松辽盆地为例 被引量:16
6
作者 郭巍 刘招君 +1 位作者 董清水 方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3-237,共5页
松辽盆地早期断陷湖盆样式研究表明 ,松辽盆地存在二型四式构造样式 :即有补偿断层和无补偿断层的单断型断陷盆地 ,有补偿断层和无补偿断层的复合型断陷盆地。一个完整的断陷湖盆层序形成一套区域生储盖组合 ,其中 ,发育在TST和HST之间... 松辽盆地早期断陷湖盆样式研究表明 ,松辽盆地存在二型四式构造样式 :即有补偿断层和无补偿断层的单断型断陷盆地 ,有补偿断层和无补偿断层的复合型断陷盆地。一个完整的断陷湖盆层序形成一套区域生储盖组合 ,其中 ,发育在TST和HST之间的最大密集段为主力生油层 ,也是良好的盖层 ;而LST、TST底部、HST顶部及RST通常发育有利储层。它们的规律性配置可构成上生下储、下生上储、侧生侧储和自生自储四种有利的生储盖层组合类型。每个体系域中都有岩性油气藏 ,构造油气藏是HST的主要类型 ,RST中可以找到不整合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断陷湖盆 层序地层格架 充填序列 油气聚集规律
下载PDF
沉积地层系统三维实体模型构建方法 被引量:8
7
作者 朱良峰 孙建中 张成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243-3250,共8页
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沉积地层系统三维实体构模的原理、方法及实施过程。针对沉积地层系统的几何结构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钻孔数据的三维实体模型生成方法"钻孔-层面-实体法"。该方法首先使用二分拓扑结构将钻孔数据离散化为一... 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沉积地层系统三维实体构模的原理、方法及实施过程。针对沉积地层系统的几何结构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钻孔数据的三维实体模型生成方法"钻孔-层面-实体法"。该方法首先使用二分拓扑结构将钻孔数据离散化为一系列散点,基于这些散点插值拟合出各个地层顶、底界面的初始高程,自动推算出缺失地层的地质成因;然后按照不同的地质成因,自动对缺失地层及其控制界面进行交切处理、高程调整与一致性处理;最后生成用三维块体或三棱柱体元充填的三维实体模型。通过上海城建工程中的一个应用实例验证了"钻孔-层面-实体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建模 三维可视化 沉积地层系统 钻孔 地层
下载PDF
赣南—粤北晚中生代火山岩系划分和时代讨论 被引量:36
8
作者 巫建华 周维勋 章邦桐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2-370,共9页
根据不整合面和岩石组合特征,赣南—粤北晚中生代火山岩系自下而上划分为余田群、莲花寨群和版石群。再根据岩性岩相特征,结合火山旋回分析,余田群、莲花寨群和版石群均可进一步划分为两个组:余田群下部称水头迳组、上部称菖蒲组,莲花... 根据不整合面和岩石组合特征,赣南—粤北晚中生代火山岩系自下而上划分为余田群、莲花寨群和版石群。再根据岩性岩相特征,结合火山旋回分析,余田群、莲花寨群和版石群均可进一步划分为两个组:余田群下部称水头迳组、上部称菖蒲组,莲花寨群下部称上丁组、上部称鸡笼嶂组,版石群下部称合水组、上部称优胜组。菖蒲组的同位素年龄为176~147.6 Ma,峰值为170~160 Ma,属中侏罗世;鸡笼嶂组同位素年龄为154~138 Ma,峰值为150~140 Ma,属晚侏罗世;合水组的化石特征指示其属早白垩世;优胜组同位素年龄为104~72.2 Ma,峰值为86.5~100 Ma,属晚白垩世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纪 白垩纪 火山岩系 地层划分 赣南-粤北
下载PDF
东营凹陷中始新统上部—上始新统层序地层模式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9
作者 冯有良 潘元林 郑和荣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76-383,共8页
通过识别沉积基准面旋回产生的层序界面 ,东营凹陷中始新统上部—上始新统可划分出四个层序。各层序具有相似的成因和体系域构成。其低位域 (LST)发育辫状河、下切水道—浊积扇、扇三角洲、废弃型三角洲和水下扇。湖泊扩张体系域 (EST)... 通过识别沉积基准面旋回产生的层序界面 ,东营凹陷中始新统上部—上始新统可划分出四个层序。各层序具有相似的成因和体系域构成。其低位域 (LST)发育辫状河、下切水道—浊积扇、扇三角洲、废弃型三角洲和水下扇。湖泊扩张体系域 (EST)发育由深湖泥岩、油页岩、白云岩、滨浅湖组成的湖泊体系、破坏型三角洲及曲流河体系。湖泊萎缩体系域 (RST)发育浅湖、河流三角洲体系及扇三角洲体系。由于同一层序在盆地发育的构造部位不同 ,可以表现出三种层序样式 :A位于构造坡折带之下的深湖—三角洲环境层序样式 ,B、位于构造坡折带之上的下切水道—浅湖环境层序样式和C、位于湖域之外的河流—泛滥平原环境层序样式。并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东营凹陷中始新统上部—上始新统层序的成因模式。指出在每个三角洲主朵体的前方同生断裂带及其靠近洼陷一侧是低位砂体的主要发育区 ,也是低位砂体油藏的富集区和寻找隐蔽油藏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层序地层模式 油气聚集 油藏
下载PDF
层序界面的转换性质与济阳坳陷下第三系三级层序统层 被引量:4
10
作者 陶宗普 邓宏文 +4 位作者 苏宗富 王洪亮 徐中祥 郭广立 徐相涛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3期11-14,5,共5页
根据地层过程/响应动力学,按照旋回转换性质和沉积连续性综合分析和归纳了层序界面的类型,进而将2种性质、不同类别的界面进行了复合分类。这一分类方法是在济阳坳陷三级层序地层统层过程中认识到的,并应用到了该次统层工作中。实践证... 根据地层过程/响应动力学,按照旋回转换性质和沉积连续性综合分析和归纳了层序界面的类型,进而将2种性质、不同类别的界面进行了复合分类。这一分类方法是在济阳坳陷三级层序地层统层过程中认识到的,并应用到了该次统层工作中。实践证明这种分类适用于三级层序地层统层,统层结果与所选济阳坳陷各井的分层数据符合较好、分层的旋回性质全区基本一致,并得到定年资料的标定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层序地层 转换面 界面 地层动力学 沉积连续性 统层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邻区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碳同位素特征与芙蓉统底界标志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伟 贾鹏 +3 位作者 樊茹 卢远征 李鑫 邓胜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0,共10页
四川盆地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为一套以台地相为主的白云岩,过去一直未能找到有效的方法来确定上寒武统的底界标志,导致对该层位的天然气勘探工作较为滞后。以岩屑碳氧同位素剖面的建立为依托,发现洗象池群中部存在着碳同位素正漂移事件... 四川盆地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为一套以台地相为主的白云岩,过去一直未能找到有效的方法来确定上寒武统的底界标志,导致对该层位的天然气勘探工作较为滞后。以岩屑碳氧同位素剖面的建立为依托,发现洗象池群中部存在着碳同位素正漂移事件且这一现象可全球比对,可作为识别芙蓉统(相当于上寒武统)的重要标志。进而结合电性曲线特征,确定了芙蓉统底界的划分标志,初步找到了解决芙蓉统划分难题的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洗象池群沉积时该区古地貌为西高东低的缓坡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了一套西薄东厚的薄层—中厚层白云岩地层,纵向上可分4个层段;(2)四川盆地及邻区芙蓉统底界划分标志可以由碳同位素SPICE(Steptoean Positive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事件与电性曲线特征结合来确定;(3)芙蓉统底界的碳同位素标志是区域可对比的正漂移所对应的SPICE事件,电性标志是SPICE事件对应的洗象池群中部自然伽马值低峰,而岩性标志则是该自然伽马值低峰所对应的泥质云岩。该研究成果有助于对该盆地及其邻区洗象池群的进一步细分并推进其沉积演化与储层分布规律研究,以加快对该层系的勘探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晚寒武世 洗象池群 芙蓉统 地层划分标志 碳同位素 正漂移 自然伽马 沉积环境
下载PDF
中国东部海域及相邻陆域综合地层分区及地层发育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明健 徐扬 +1 位作者 张勇 黄龙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共9页
中国东部海域地质历史上长期处于板块的结合部位,构造活动剧烈,地层发育特征复杂,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海域和陆域地层研究程度不均衡,陆域资料多,研究程度高,而海域受各种条件限制,研究程度较低。此外,地层分区方案多针对陆域开... 中国东部海域地质历史上长期处于板块的结合部位,构造活动剧烈,地层发育特征复杂,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海域和陆域地层研究程度不均衡,陆域资料多,研究程度高,而海域受各种条件限制,研究程度较低。此外,地层分区方案多针对陆域开展工作,迄今没有开展过统一的海域-陆域的地层分区,制约了对我国地层整体发育特征的深入认识。本文以近几年实施的1∶100万和更高比例尺的海洋区域调查成果资料为基础,开展了中国东部海域及邻域综合地层分区,系统研究了各地层分区中地层发育特征,重点研究了我国东部海域(台湾以北海域)中生代以来的地层特征和沉积演化历史。结果表明,我国东部海域及相邻陆域可以划分为1个地层大区(一级)、5个地层区(二级)和13个地层分区(三级);渤海海域主体位于华北平原分区,北黄海海域主要分布在辽东地层分区,南黄海海域主要属于下扬子地层分区,而东海和冲绳海槽主要位于东海陆架分区;中生代以来中国东部海域内各个盆地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地层发育特征差异性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综合分区 中—新生代 沉积演化 中国东部海域
下载PDF
泌阳凹陷古近系核三段页岩层有机质富集规律 被引量:6
13
作者 尚飞 刘峥君 +2 位作者 解习农 陈慧 黄亚浩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6-141,共6页
泌阳凹陷古近系核三段泥页岩是主要烃源岩,可划分出5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层,页岩层系中有机质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呈规律性分布。利用常量、微量元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参数分析了5号和3号页岩层内有机质富集及其与沉积环境(气候、盐度、生产... 泌阳凹陷古近系核三段泥页岩是主要烃源岩,可划分出5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层,页岩层系中有机质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呈规律性分布。利用常量、微量元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参数分析了5号和3号页岩层内有机质富集及其与沉积环境(气候、盐度、生产力、氧化还原条件)的相关性,并探讨了层序地层格架内有机质富集的主控因素(生产力和保存条件)。研究表明:15号页岩层有机质主要富集于湖扩体系域中下部,3号页岩层有机质主要富集于最大湖泛面附近;2浊流活动对沉积层中有机质含量起稀释作用,导致深凹周缘区有机碳质量分数变化较大且频繁,但深凹中心区变化相对较小;35号和3号页岩层有机碳质量分数变化与氧化还原指标(V/Cr,Pr/Ph)均呈线性相关,其中3号页岩层有机碳质量分数变化还与古生产力指标(Cu、Ni)呈较好的相关性,表明干旱炎热气候下咸化水体的盐度分层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保存条件,是5号页岩层有机质富集的关键,而温暖潮湿气候下藻类勃发对应的高生产力水平,以及湖盆深处缺氧底水环境决定了3号页岩层有机质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格架 有机质富集 咸化环境 页岩层系 泌阳凹陷 核三段
下载PDF
藏南洛扎地区侏罗纪—早白垩世层序地层与地层格架——兼论基本层序变化规律调查在区调工作中的运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夏军 钟华明 +1 位作者 童劲松 鲁如魁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20,共11页
根据米级旋回垂向上的变化规律,新特提斯洋北缘北喜马拉雅被动大陆边缘的沉积层序自侏罗纪—早白垩世共可划分二级层序3个,三级层序18个。早、中侏罗世低位体系域不发育,由海进体系域与高位体系域两部分组成。晚侏罗世出现大型深切河谷... 根据米级旋回垂向上的变化规律,新特提斯洋北缘北喜马拉雅被动大陆边缘的沉积层序自侏罗纪—早白垩世共可划分二级层序3个,三级层序18个。早、中侏罗世低位体系域不发育,由海进体系域与高位体系域两部分组成。晚侏罗世出现大型深切河谷。海平面下降幅度最大。早白垩世发育陆架边缘体系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测区侏罗纪—早白垩世地层格架。讨论了当前1∶25万、1∶5万区调填图过程中岩石地层单位内基本层序调查应从静态的代表性基本层序描述转变为动态的基本层序变化规律的调查,阐明了基本层序变化规律与层序地层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格架 层序地层 侏罗纪-早白垩世 洛扎地区 藏南
下载PDF
胜陀油田特高含水期油藏矢量层系井网产液结构调整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崔文富 赵红兵 +1 位作者 吴伟 郭振海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6期127-131,169,共5页
针对胜坨油田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点,对研究区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对研究区内平面、层间、层内3种类型的剩余油分布进行了详细分析。平面剩余油主要呈现为普遍分布型和差异富集型;层间剩余油分布呈现为均匀分布型和层间干... 针对胜坨油田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点,对研究区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对研究区内平面、层间、层内3种类型的剩余油分布进行了详细分析。平面剩余油主要呈现为普遍分布型和差异富集型;层间剩余油分布呈现为均匀分布型和层间干扰型2种;层内剩余油以顶部富集型、均匀分布型和夹层控制型3种类型为主。在剩余油分布特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区矢量层系井网调整技术,主要分层间、层内、平面3种矢量调整技术进行了分析。层间矢量调整关键是通过细分层系实现剩余油有效动用;平面矢量调整主要通过井网、井距、液量合理化分析来实现;层内矢量调整的主要手段是水平井优化开发和堵水调剖。通过15个矢量调整区块试验,注采对应率、水驱储量控制程度、现状储量动用程度均达到90%以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陀油田 特高含水油藏 井网调整 矢量层系 剩余油
下载PDF
与轴向力斜交以及受约束岩层的初始挠度对单层褶皱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喻爱南 叶柏龙 +1 位作者 邓硕华 毛先成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7-9,共3页
应用傅里叶级数方法,对与轴向力不在同一平面上的初始挠度对褶皱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由岩层褶皱时,只有一阶波对它有明显的影响,其他初始挠度对褶皱的影响不大,同时讨论了受约束岩层褶皱时初始挠度对它的影响,并指出只... 应用傅里叶级数方法,对与轴向力不在同一平面上的初始挠度对褶皱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由岩层褶皱时,只有一阶波对它有明显的影响,其他初始挠度对褶皱的影响不大,同时讨论了受约束岩层褶皱时初始挠度对它的影响,并指出只有某一特定波长的初始挠度(即它的波长等于或近似等于最终波长的初始挠度)才对岩层褶皱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皱 初挠度 傅里叶级数 岩层 轴向力
下载PDF
基于多变量时间序列(CAR)模型的洞庭湖区域地下水资源量预测 被引量:5
17
作者 付宏渊 邱祥 +1 位作者 曾铃 史振宁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40-47,共8页
为了预测洞庭湖区域地下水资源量的变化趋势,制定应对地下水资源量较低年份的有效措施,通过分析洞庭湖区域河川天然径流量、长江三口入水量、城陵矶出水量与地下水资源量的变化趋势和相关性,运用多变量时间序列CAR模型,建立了洞庭湖区... 为了预测洞庭湖区域地下水资源量的变化趋势,制定应对地下水资源量较低年份的有效措施,通过分析洞庭湖区域河川天然径流量、长江三口入水量、城陵矶出水量与地下水资源量的变化趋势和相关性,运用多变量时间序列CAR模型,建立了洞庭湖区域地下水资源量的预测模型,验证了模型的预测效果;并运用该模型对洞庭湖区域地下水资源量的变化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区域河川天然径流量、长江三口入水量和城陵矶出水量的变化是引起地下水资源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所建的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的最大值为-7.47%,平均值为3.63%,表明该模型的预测精度高、效果好;通过对未来10年洞庭湖区域的地下水资源量进行预测可知,其平均值下降了0.49亿m3,最低值下降了0.66亿m3,表明该区域地下水资源量仍将持续降低;据不同方案下的地下水资源量预测结果可知,通过增加长江三口入水量,可以有效提高洞庭湖区域的地下水资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变量时间序列 洞庭湖区域 地下水资源量 预测 地层变形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上白垩统高分辨率层序界面类型及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丽娟 朱思源 +2 位作者 高有峰 白雪峰 刘平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共8页
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及露头剖面等资料,在松辽盆地上白垩统识别出古暴露面、冲刷面、岩性岩相转换面、同种岩性颜色变化界面等4种类型的层序界面,并描述了层序界面的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及测井曲线的识别特征.研究认为:大型冲刷面和长期... 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及露头剖面等资料,在松辽盆地上白垩统识别出古暴露面、冲刷面、岩性岩相转换面、同种岩性颜色变化界面等4种类型的层序界面,并描述了层序界面的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及测井曲线的识别特征.研究认为:大型冲刷面和长期、中长期暴露面可作为长期或中期基准面旋回的层序界面;中小型冲刷面、间歇暴露面、岩性—岩相转换面及颜色变化界面可作为短期或超短期基准面旋回的层序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上白垩统 高分辨率 层序地层 古暴露面 冲刷面
下载PDF
松嫩平原东部中、晚更新世地层界限:光释光年龄及元素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文 贾大成 +5 位作者 李桐林 王泽光 姜琦刚 刘春茹 张潇 姜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89-1896,共8页
松辽平原东部受第四纪差异性构造活动影响,形成特殊的更新世沉积地层。由于第四纪划分方案和地域差异,松辽平原东部中、晚更新世界限仍处于不确定状态。通过黑龙江省方正剖面的研究、中更新统顶部(149.6±10.4)ka光释光年龄和主要... 松辽平原东部受第四纪差异性构造活动影响,形成特殊的更新世沉积地层。由于第四纪划分方案和地域差异,松辽平原东部中、晚更新世界限仍处于不确定状态。通过黑龙江省方正剖面的研究、中更新统顶部(149.6±10.4)ka光释光年龄和主要氧化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分析以及区域剖面对比,认为将松辽盆地东缘中、晚更新世的界限年龄置于140ka更适合地层实际情况。中更新世地层以河湖相、河流相和洪积相沉积物为主,完整的晚更新世地层应该包括下部的沼泽漫滩相黏土、亚黏土和上部亚砂土、黄土沉积。黑龙江省荒山剖面哈尔滨组下部可能由于相变而缺少沼泽漫滩相的沉积物。方正剖面与榆树东岗组剖面地层可以对比。中、晚更新世沉积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氧化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在中、晚更新世的地层界限处都发生了明显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释光年龄 更新统 地层界限 气候变化 沉积物 松辽平原东部
下载PDF
考虑层间剪应力作用的煤矿岩层控制理论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学华 姚强岭 张有乾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371-2378,共8页
目前已被广泛应用的煤矿开采的关键层理论对煤矿岩层控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并合理解释了煤矿开采矿压显现现象。该理论认为煤矿开采引起的岩层破断、失稳后形成的铰接结构控制了覆岩的运移规律,但其忽略了层与层之间剪应力对覆岩破断... 目前已被广泛应用的煤矿开采的关键层理论对煤矿岩层控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并合理解释了煤矿开采矿压显现现象。该理论认为煤矿开采引起的岩层破断、失稳后形成的铰接结构控制了覆岩的运移规律,但其忽略了层与层之间剪应力对覆岩破断运移规律的影响。基于岩层间存在剪应力这一假设,建立了覆岩组合梁力学模型,获得了非均质组合梁剪应力理论解;提出了考虑层间剪应力的关键层判断步骤,并修正了煤矿开采关键层破断距的计算公式;研究认为关键层控制的上覆岩层并不一定同时随其破断;基于双层岩层开采模型,分析提出了柔性控制层概念:即关键层破断后起到类似关键层作用而控制上覆一层或几层岩层变形的一类岩层;进一步提出了柔性控制层的判别方式,探讨了柔性控制层对关键层复合破断和矿压显现规律的影响,分析认为柔性控制层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周期来压强度并产生二次伴随来压现象;结合工程案例,验证了该假设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沉积岩 关键层 柔性控制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