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EUROPEAN STREAM RUNOFF
1
作者 Cheng Tianwen(Institute of Geography, CAS, Beijing 100101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1994年第Z1期102-109,共8页
This paper compares stream stream runoff in China in terms of drainage basin, water balance,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and regime of stream runoff with that in Europe. European stream runoff resources are more abun... This paper compares stream stream runoff in China in terms of drainage basin, water balance,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and regime of stream runoff with that in Europe. European stream runoff resources are more abundant than that of China. Europe has 28 rivers with runoff volume exceeding 10 km3, and China only has 19.But Europe has no rivers like those in China which are long andhave abundant waer volume such as Changiiang (Yangtze River) and Zhujiang. Heat conditions of the European water-abundant and water-sufficient zones are poor and their agiculture are not flourishing.In China these zones have very good heat conditions and are main farm production regions. The interannual and annual variation of stream runoff are the sane to the irrespective feedings in Europe and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am runoff drainage basin water balance distribution interannual variation annual variation
下载PDF
黄河上游近60年水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曦泽 杨丽虎 宋献方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2-619,共18页
由于受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影响,黄河上游干流水沙特征发生显著变化。为探究黄河上游水沙变化情况,基于黄河上游5个水文站19642019年水沙、遥感影像等数据,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累积距平曲线和双累积曲线等突变检验方... 由于受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影响,黄河上游干流水沙特征发生显著变化。为探究黄河上游水沙变化情况,基于黄河上游5个水文站19642019年水沙、遥感影像等数据,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累积距平曲线和双累积曲线等突变检验方法和小波分析法,对黄河上游水沙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利用水沙关系曲线及线性回归法等方法估算人类活动和气候对水沙变化的贡献率,并着重讨论梯级水库建设及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河上游玛曲-小川段流域内降雨量和径流量变化幅度不明显,贵德站、循化站、小川站19862019年年均输沙量分别减至19641985年的9.8%、24.6%、38.8%,输沙量大大减少。黄河上游玛曲-小川段径流量突变多在1986年,输沙量突变多在1969、1986、2004年,径流量存在8、16、22 a周期,输沙量存在4~8、18~21、27 a周期。2)1969年后,河流输沙能力增强,水沙关系显著改变。在不同时段内,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在19872019年贡献率为66.3%,对输沙量变化在19701986、19872004、20052019年的贡献率为72.96%、70.73%、69.7%。人类活动对黄河上游干流水沙影响占据主导因素。3)刘家峡水库淤积最为严重,单库运行期水库淤积量为2.39亿t,排沙比变化范围为1.39%~10.7%。梯级水库联调使得径流量在19642004年间减少47.8%,19642019年间梯级水库减沙94.8%,梯级水库对输沙量影响远大于对径流量的影响。4)19802020年间,草地面积增加了1880.03 km 2,增幅3.1%,有利于减少输沙量,草地拦沙效益大于截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水沙变化 人类活动 梯级水库 土地利用
下载PDF
祖厉河干流近65 a径流变化及归因分析
3
作者 梁双河 牛最荣 贾玲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8-939,共12页
基于祖厉河干流会宁、郭城驿、靖远3个国家基本水文站1957—2021年实测的月、年径流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祖厉河流域不同时间尺度径流变化规律,进行了径流减少的归因分析。结果表明:(1)195... 基于祖厉河干流会宁、郭城驿、靖远3个国家基本水文站1957—2021年实测的月、年径流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祖厉河流域不同时间尺度径流变化规律,进行了径流减少的归因分析。结果表明:(1)1957—2021年期间祖厉河干流径流量呈减少趋势,近30 a径流量减少52.9%。(2)会宁、郭城驿、靖远3个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分别在1992年、1984年、1994年发生了突变。(3)祖厉河干流3站径流量与降水量呈现相似的丰枯周期。分析结果表明,祖厉河干流实测年径流量减少主要受水土保持措施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次为降水减少等气候因素的影响,其中,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74.47%、25.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 径流量 归因分析 祖厉河干流
下载PDF
Change trend analysis of ammonia nitrogen in Nenjiang River main stream under fluctuating precipitation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远 常学礼 +6 位作者 孙朋 吴孟泉 刘紫恩 付益伟 王琼 向明灯 于云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I0002-I0007,12,共6页
将2004-2010年嫩江流域沿途13个气象站的降水量作为径流的主要考察因子,以嫩江最下游的自沙滩水环境监测站获得的氨氮监测数据为流域总体氨氮污染水平表征,分析了降水波动对嫩江流域氨氮污染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嫩江流域在年度内... 将2004-2010年嫩江流域沿途13个气象站的降水量作为径流的主要考察因子,以嫩江最下游的自沙滩水环境监测站获得的氨氮监测数据为流域总体氨氮污染水平表征,分析了降水波动对嫩江流域氨氮污染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嫩江流域在年度内的氨氮质量浓度以枯水期最高,平均为(0.99±0.48)mg/L,在丰水期最低,平均为(O.58±0.08)mg/L。从年际总体变化趋势来看,2004-2010年嫩江流域氨氮浓度总体呈增加趋势。降水量的年内分布格局对嫩江流域氨氮浓度的影响在不同时期略有差别。在平水期,降水量变化对氨氮浓度的影响不显著;但在枯水期、丰水期,降水量的波动对氨氮浓度有较显著(Sig.〈O.05)的影响。从年尺度上看,随降水量增加,嫩江流域中氨氮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与防治》 英文摘要 期刊 编辑工作
下载PDF
Sediment Load in Runoff Under Laboratory and Field Simulated Rainfall 被引量:1
5
作者 JINKe WouterSchiettecatte +3 位作者 KoenVerbist DonaldGabriels RogerHartmann CAIDian-xi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1-36,共6页
Soil eros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affectingsustainable agriculture. Near Luoyang (Henan Province, China), field plots were constructed tomeasure soil erosion rates under ... Soil eros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affectingsustainable agriculture. Near Luoyang (Henan Province, China), field plots were constructed tomeasure soil erosion rates under conventional tillage practices using field-simulated rainfall.Field rainfall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compare previous results from laboratoryrainfall simulations on the same soil for interrill conditions. Although in the laboratoryexperiments, a strong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stream power of the runoff water andthe unit sediment load, this sediment transport equation overestimated the field rainfallsimulation results. Another sediment transport equation derived by Nearing et al. for rillerosion was in better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field experiments, although it alsooverestimated these values. The measured sediment load values during the field rainfallsimulations were also lower than those found during field experiments on the same soil but witha loosened surface layer. This difference indicates the importance of soil physical conditionof surfce like soil structure and aggregate size, which may contribute to the discrepancybetween the field and laboratory experiment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am power runoff Sediment load Rainfall simulation
下载PDF
Implications of Different DEMs on Watershed Runoffs Estimations 被引量:1
6
作者 Nazia N. Arbab Jean Marie Hartman +1 位作者 Johnny Quispe Jason Grabosky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2019年第4期448-467,共20页
Watershed modelling tools like ArcSWAT, an ArcGIS extension of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 (SWAT), are useful to watershed managers in many ways. One particular use is analyzing model outputs for decision making re... Watershed modelling tools like ArcSWAT, an ArcGIS extension of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 (SWAT), are useful to watershed managers in many ways. One particular use is analyzing model outputs for decision making related to waterway restoration and mitigation, which is often undertaken to improve water quality in streams. The present study evaluates the use of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at 10 meter, 30 meter, and 100 meter pixel size on non-point runoff predictions for three sub-watersheds in Raritan River Basin in New Jersey. These three watersheds include: Bound Brook, Lamington River, and Lawrence Brook watersheds. ArcSWAT is utilized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due to DEM variation in predicting monthly estimates of pollutant loads including ammonium (NH4), nitrite (NO2) and sediment transported with water out of a watershed. Using land use/cover, slope and soil data for 2012, monthly pollutant loads are calculated for each sub-basin in the watershed over a 10-year simulation period (2012-2022) in ArcSWAT. Overall statistical and spatial results show that ArcSWAT results are sensitive to changes in DEM pixel size for watershed model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otal sum of monthly runoffs including NH4, NO2 and sediment differ among the three different DEMs. Moreover, the spatial pattern of input (in sub-catchments) also changes among the three DEMs for most watersheds. This indicates that watershed managers need to supplement model predictions with field measurements before making substantial investments in stream restoration progr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noffs DEM SWAT stream RESTORATION WATERSHED Characteristics WATERSHED Modeling
下载PDF
SWAT Model Prediction of Phosphorus Loading in a South Carolina Karst Watershed with a Downstream Embayment
7
作者 Devendra M. Amatya Manoj K. Jha +2 位作者 Thomas M. Williams Amy E. Edwards Daniel R. Hitchcock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3年第7期75-90,共16页
The SWAT model was used to predict total phosphorus (TP) loadings for a 1555-ha karst watershed—Chapel Branch Creek (CBC)—which drains to a lake via a reservoir-like embayment (R-E). The model was first tested for m... The SWAT model was used to predict total phosphorus (TP) loadings for a 1555-ha karst watershed—Chapel Branch Creek (CBC)—which drains to a lake via a reservoir-like embayment (R-E). The model was first tested for monthly streamflow predictions from tributaries draining three potential source areas as well as the downstream R-E, followed by TP loadings using data collected March 2007-October 2009. Source areas included 1) a golf course that received applied wastewater, 2) urban areas, highway, and some agricultural lands, and 3) a cave spring draining a second golf course along with agricultural and forested areas, including a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 of subsurface water via karst connectivity. SWAT predictions of mean monthly TP loadings at the first two source outlets were deemed reasonable. However, the predictions at the cave spring outlet were somewhat poorer, likely due to diffuse variable groundwater flow from an unknown drainage area larger than the actual surface watershed, for which monthly subsurface flow was represented as a point source during simulations. Further testing of the SWAT model to predict monthly TP loadings at the R-E, modeled as a completely mixed system, resulted in their over-predictions most of the months, except when high lake water levels occurred. The mean monthly and annual flows were calibrated to acceptable limits with the exception of flow over-prediction when lake levels were low and surface water from tributaries disappeared into karst connections. The discrepancy in TP load predictions was attributed primarily to the use of limited monthly TP data collected during baseflow in the embayment. However, for the 22-month period, over-prediction of mean monthly TP load (34.6 kg/mo) by 13% compared to measured load (30.6 kg/mo) in the embayment was deemed acceptable. Simulated results showed a 42% reduction in TP load due to settling in the embay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Quality Models Lake Marion runoff Groundwater (Baseflow) Losing streamS Deep PERCOLATION SETTLING Rate
下载PDF
蔗区小流域泥沙有机碳入河负荷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8
作者 吴宗猛 郭豪 +6 位作者 李勇 陈婷婷 周小淇 杨翠红 杨江怡 王旭 黄智刚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4-381,共8页
[目的]针对广西红壤区典型小流域坡耕地甘蔗土壤有机碳流失问题,探究其流失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解析流域泥沙有机碳在甘蔗不同生长时期入河负荷时空变化,为揭示自然降雨侵蚀下土壤有机碳流失的影响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区位于... [目的]针对广西红壤区典型小流域坡耕地甘蔗土壤有机碳流失问题,探究其流失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解析流域泥沙有机碳在甘蔗不同生长时期入河负荷时空变化,为揭示自然降雨侵蚀下土壤有机碳流失的影响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扶绥县客兰水库水源区那辣小流域,流域分为下游子流域(S 1)和上游子流域(S_(2),S_(3))。利用无人机技术和径流泥沙自动监测—采样系统对甘蔗4个生长时期(苗期、分蘖期、伸长期和成熟期)入河泥沙有机碳及植被覆盖度等进行监测,并利用皮尔逊相关分析,确定入河泥沙有机碳与降雨径流、植被覆盖度和施肥等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①甘蔗苗期的流域泥沙有机碳入河负荷占整个生长期总流失量的61.1%,显著高于其他生长期,其特征为苗期(5.1 kg/hm^(2))>成熟期(1.6 kg/hm^(2))>伸长期(1.4 kg/hm^(2))>分蘖期(0.3 kg/hm^(2))。②流域降雨径流和植被覆盖度与泥沙有机碳入河负荷呈极显著相关,分别解释了泥沙有机碳入河负荷生长期变化的45%和54%;而流域施肥和土壤容重与泥沙有机碳入河负荷呈显著相关,分别解释了泥沙有机碳入河负荷生长期变化的79%和36%。[结论]流域入河泥沙有机碳流失变化主要是由降雨径流、植被覆盖度、施肥和土壤容重所引起。在蔗区小流域,通过增加植被覆盖以减少地表径流的冲刷及调控施肥时间,对降低土壤有机碳流失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区小流域 泥沙有机碳 入河负荷 时空变化特征 地表径流 植被覆盖度
下载PDF
河网径流节点及其基于DEM的自动提取 被引量:39
9
作者 易红伟 汤国安 +2 位作者 刘咏梅 杨昕 朱红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8-111,132,共5页
河流的交汇点是在地貌、水文上均有重要意义的特殊地段,在GIS中又融合了大量的时空信息。从河流水文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的角度,首先提出了河网径流节点的概念,分析了河网径流节点的基本特征,包括河网径流节点的属性特征、空间分布特... 河流的交汇点是在地貌、水文上均有重要意义的特殊地段,在GIS中又融合了大量的时空信息。从河流水文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的角度,首先提出了河网径流节点的概念,分析了河网径流节点的基本特征,包括河网径流节点的属性特征、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变异特征等方面的内容,并对河网径流节点在地学空间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此外,对以DEM数据为基础提取河网径流节点的原理、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网径流节点 地理信息系统 特征 地学空间分析 应用 DEM 自动提取 数字高程模型 地表径流 流域水文学
下载PDF
基于集中度与集中期的径流年内分配研究 被引量:155
10
作者 刘贤赵 李嘉竹 +2 位作者 宿庆 王春芝 李希国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1-795,共5页
借鉴年降水量年内分配的向量法,描述径流年内分配的径流集中度和集中期,尝试提出一种计算河川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性的定量新方法。实例研究表明,用月径流量计算的集中度比径流年内不均匀系数有更高的分辨能力和敏感性,用月径流量计算的... 借鉴年降水量年内分配的向量法,描述径流年内分配的径流集中度和集中期,尝试提出一种计算河川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性的定量新方法。实例研究表明,用月径流量计算的集中度比径流年内不均匀系数有更高的分辨能力和敏感性,用月径流量计算的集中期对应的月份与月径流最大值出现的实际月份完全一致,径流集中度、集中期能够充分定量地表征径流在年内分配的非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川径流 年内分配 径流集中度 径流集中期 不均匀性
下载PDF
流域宏观尺度降雨-景观-径流变化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谢高地 甄霖 +1 位作者 陈操操 杨丽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6-163,共8页
大流域宏观尺度上长时间序列的降雨变化、景观变化、径流变化及其相互作用是近年来研究全球变化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研究泾河流域降雨-景观-径流变化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①泾河流域中上游主流域40多年来的降水具有微弱下降趋势,降雨... 大流域宏观尺度上长时间序列的降雨变化、景观变化、径流变化及其相互作用是近年来研究全球变化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研究泾河流域降雨-景观-径流变化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①泾河流域中上游主流域40多年来的降水具有微弱下降趋势,降雨倾向率为-4.9mm/10^-11.3mm/10年;泾河流域马莲河分流域,年降雨量表现为不变或微弱下降;②泾河流域1986年~2000年15年之间,景观结构变化不大,一直以草地景观和耕地景观为主。草地景观和农耕地景观二者始终占流域总面积的85%以上,林地景观始终占流域总面积的10%左右,其他景观类型一直占流域总面积的5%左右。在宏观景观格局的变化中,泾河流域中上游主流域,农耕地景观所占比例有所上升,而泾河流域马莲河分流域农耕地景观所占比例维持稳定;③泾河流域中上游主流域年径流量逐年较大幅度地减少,下降速度达到每10年减少1.78m3/s。在泾河流域马莲河分流域,年径流和径流模数在过去30年中基本维持稳定,整个泾河流域年径流量逐年下降;④相应年份内对应的径流和降雨相关性极为显著(P<0.01)。在泾河主流域中上游地区降水每减少10mm,径流可能相应减少70×108m3,在马莲河分流域地区每减少10mm,径流可能减少110×108m3。在泾河流域,若维持景观结构的稳定,则径流的变化趋势会与降雨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景观结构的微弱变化会改变径流对降雨响应的变化幅度。在景观组成中,耕地景观比例的增加会显著减少径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泾河流域 景观变化 气候变化 径流变化 相互作用
下载PDF
澜沧江(云南段)河道生态需水量计算 被引量:13
12
作者 胡波 崔保山 +3 位作者 杨志峰 王娟 翟红娟 姚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3-173,共11页
综合分析澜沧江地理地貌、水文气象以及人类活动等现状特征,将澜沧江河道分为三区五段九大支流,并根据需水特征选取了上游旧州、中下游戛旧、下游允景洪3区作为研究区。在多年逐月实测径流量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生态现状的时空分析比... 综合分析澜沧江地理地貌、水文气象以及人类活动等现状特征,将澜沧江河道分为三区五段九大支流,并根据需水特征选取了上游旧州、中下游戛旧、下游允景洪3区作为研究区。在多年逐月实测径流量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生态现状的时空分析比较、数据资料的集中趋势以及离散程度分析等方法设定了河道生态需水等级系数;在通过对澜沧江径流量集中与离散程度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了频度法进行生态径流量的计算;综合河道生态需水等级系数与生态径流量进行澜沧江河道生态需水的计算,并对澜沧江汛期与非汛期河道生态需水量进行了分析计算。通过综合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澜沧江河道最小、适宜以及理想河道生态需水量分别为161·77×108m3、278·22×108m3、358·82×104m3,占澜沧江多年实测平均径流量(567·76×108m3)的28·49%、49·00%、63·20%,占澜沧江多年径流量(765×108m3)的21·15%、36·37%、46·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量 河道 实测径流量 需水系数 频度 澜沧江 纵向岭谷区
下载PDF
长江上游干流近期水沙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蔺秋生 黄莉 姚仕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8,共4页
通过对长江上游干流几个主要控制水文站点近50多年水文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了长江上游水沙变化的过程、变化特点和变化趋势。分析表明,近50多年来长江上游干流河道来水量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变化,而输沙量有减少的趋势;受三峡水库蓄水拦... 通过对长江上游干流几个主要控制水文站点近50多年水文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了长江上游水沙变化的过程、变化特点和变化趋势。分析表明,近50多年来长江上游干流河道来水量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变化,而输沙量有减少的趋势;受三峡水库蓄水拦沙和库区上游来沙减少两个主要因素的影响,2003年以来长江中下游来沙量明显减少。长江上游水沙年内分配的特点是年内径流量和输沙量均集中于汛期5~10月,且输沙量更为集中;多年来上述年内分配规律并未发生大的变化。近50多年,长江上游干流河段年径流量时间序列以12 a为主周期发生丰、枯变化;长江上游来水来沙总体呈正相关性。趋势分析表明,目前,长江上游来水相对偏枯,之后几年又将进入一个丰水期;随着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长治"工程的逐步建设和多座水库蓄水拦沙作用的显现,长江上游总来沙量在水库平衡期内仍将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情势 变化规律 多时间尺度 趋势分析 长江上游干流
下载PDF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响应模拟 被引量:26
14
作者 李恒鹏 杨桂山 金洋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7-543,共7页
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太湖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1985、1995和2000年TM/ETM土地利用解译资料,应用区域尺度单元格网分布式水文模型,进行长序列水文模拟,定量评估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水文响应特征,为流域用地规划、水资源管理以及灾害... 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太湖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1985、1995和2000年TM/ETM土地利用解译资料,应用区域尺度单元格网分布式水文模型,进行长序列水文模拟,定量评估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水文响应特征,为流域用地规划、水资源管理以及灾害防治提供决策参数.研究显示,自1985年到2000年,太湖流域城镇面积扩展了40.38%,增加量占太湖流域总面积的3.88%.在1980-2000年的雨情下,全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产流量平均增加4.11%,约为7.56×10~8m^3,最高值为11.76%,约为10.0×10~8m^3.受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差异影响,产流量增加具有较大区域差异,城镇快速扩展的苏锡常地区和浦东浦西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产流量平均增加为10.07%和7.03%,最高增量达2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土地利用 分布式水文模型 径流 stream
下载PDF
重庆市地下河的空间分布及水资源 被引量:25
15
作者 蒲俊兵 袁道先 蒋勇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39,共6页
文章利用ArcGIS软件提取重庆市1∶20万水文地质图信息,统计出重庆市地下河约380条,总长度约为1 898.43km,多年平均流量约144.20m3/s,水资源量约45.47×108m3/a。总的来说,重庆市地下河主要分布在渝东北、东南地区,其分布范围和重庆... 文章利用ArcGIS软件提取重庆市1∶20万水文地质图信息,统计出重庆市地下河约380条,总长度约为1 898.43km,多年平均流量约144.20m3/s,水资源量约45.47×108m3/a。总的来说,重庆市地下河主要分布在渝东北、东南地区,其分布范围和重庆市碳酸盐岩分布范围一致。同时利用地下河发育密度和多年平均径流模数,结合各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对重庆市地下河水资源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得出地下河发育密集地区并不一定就是水资源量大的地区;降水量高的地区也不一定是地下河水资源量大的地区,二者在重庆市存在较大差异。这主要是和各地下河的地质背景、构造条件、岩性、汇水面积、降雨特征等因素的相匹配情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下河 发育密度 多年平均径流模数 水资源
下载PDF
祁连山北坡寒区水文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针娘 王强 朱守森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305-313,共9页
探讨了祁连山区北坡3大水系河流(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寒区水文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根据近70a的气温、降水量和近50a的径流量,分析其对应关系、周期变化及预测径流量与寒区环境的变化。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寒区水文 祁连山 河川径流量
下载PDF
第四纪昌平冲积扇沉积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印森林 胡张明 +2 位作者 郑丽君 吴胜和 刘岩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828-1833,共6页
针对不完善的冲积扇沉积模式,通过研究提出了第四纪昌平冲积扇沉积构型要素和沉积模式。在野外露头及区域背景资料的条件下,利用岩石相与层次界面分析的方法,结合沉积学及储层理论,建立了第四纪昌平冲积扇沉积模式。结果表明:露头区可... 针对不完善的冲积扇沉积模式,通过研究提出了第四纪昌平冲积扇沉积构型要素和沉积模式。在野外露头及区域背景资料的条件下,利用岩石相与层次界面分析的方法,结合沉积学及储层理论,建立了第四纪昌平冲积扇沉积模式。结果表明:露头区可以识别5类典型的岩石相类型,组合成3类关键构型要素。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冲积扇顺流方向依次发育成片流、辫流和径流3类砂砾岩体,其中以辫流水道为主体沉积单元。在洪水涌出山口后,水流强烈片状堆积,然后逐渐分散形成一段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多条辫流水道,最后,水流进一步发散,形成更多条不稳定的径流水道。多期次的山洪暴发后,辫流水道在不同位置迁移交错叠置,形成了平面连片状扇形砂砾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扇 沉积构型 沉积模式 沉积特征 片流 辫流 径流 岩石相与层次界面分析 沉积学
下载PDF
小流域降雨径流氢氧同位素特征分析及其对径流分割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轶凡 瞿思敏 +5 位作者 李代华 石朋 单帅 周敏敏 刘金涛 韩小乐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5-371,共7页
结合水文气象资料,分析浙江和睦桥小流域在2015年汛期的3场台风雨事件中降雨、地面径流以及河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并研究降水中δ~2H-δ^(18)O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降雨中的氢氧同位素具有显著的时程效应。无论是等体积的降雨增量还是... 结合水文气象资料,分析浙江和睦桥小流域在2015年汛期的3场台风雨事件中降雨、地面径流以及河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并研究降水中δ~2H-δ^(18)O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降雨中的氢氧同位素具有显著的时程效应。无论是等体积的降雨增量还是等时段降雨,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δ^(18)O值均出现递减的趋势;穿透降雨由于林冠的滞留作用以及同位素分馏作用,比林外降雨更加富含重同位素;降水是河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由于河水蒸发,河水中重同位素比同时期降雨和地面径流更加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同位素 大气降水 地面径流 河水 时程效应 小流域 东苕溪水系
下载PDF
近50年洮河干流径流量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罗颖 张钰 +2 位作者 路阳 陶嗣廉 高喆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3-158,共6页
根据洮河干流4个水文站1956-2009年的逐月径流量资料,从不均匀性和集中程度等方面分析了径流量年内分配的变化特征,并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分析了流域月、年径流量变化的趋势性.结果表明:洮河干流径流量在枯水季节和丰水季节... 根据洮河干流4个水文站1956-2009年的逐月径流量资料,从不均匀性和集中程度等方面分析了径流量年内分配的变化特征,并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分析了流域月、年径流量变化的趋势性.结果表明:洮河干流径流量在枯水季节和丰水季节相差较大,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从时间上来看,1980年以后各水文站径流量的不均匀性和集中程度有所缓解,径流量的集中期有提前的趋势.从空间上来看,洮河流域下游比上游具有更高的不均匀性和集中度,说明越向下游径流量年内分配越不均匀.另外,不均匀性和集中度的相对变化幅度整体有升高趋势.1980年以后洮河干流各月径流量普遍减小,汛期减少尤为明显,且上游枯水期减少趋势大于下游,下游汛期减少趋势大于上游,春、夏季减少趋势大于秋、冬季.洮河干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较为剧烈,1980年以后洮河干流年径流量明显减小,且下游减少趋势大于上游.其中,下巴沟、岷县、李家村、红旗站年径流量分别以每年0.14×108,0.28×108,0.35×108,0.37×108m3的速率递减,递减量分别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0.91%,0.84%,0.88%,0.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洮河干流 径流量 年内分配 趋势性分析
下载PDF
城市内涝风险分析模型系统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玉文 娄富豪 +4 位作者 刘子龙 杨伟明 刘原 吴献平 王中昌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84-90,共7页
为了全面客观评估城市排水管网的排水能力、预防城市内涝灾害的发生,基于EPA SWMM与ArcEngine技术,结合等流时线法与水量平衡原理,开发了城市内涝风险分析模型系统(USRAMS)。阐述了USRAMS的原理与功能,说明了利用USRAMS进行管网排水能... 为了全面客观评估城市排水管网的排水能力、预防城市内涝灾害的发生,基于EPA SWMM与ArcEngine技术,结合等流时线法与水量平衡原理,开发了城市内涝风险分析模型系统(USRAMS)。阐述了USRAMS的原理与功能,说明了利用USRAMS进行管网排水能力评估与内涝风险分析的方法,并验证了USRAMS的适用性;对沧州市进行了现状管网排水能力评估和城市内涝风险分析,以主题图的形式准确直观地表达了瓶颈管段位置以及城市内涝风险的分布情况。实例证明,USRAMS地表产汇流模块只需径流系数与汇水时间2个参数,较好地适应了中国当前情况,二维地表淹水模拟采用水量平衡原理,计算稳定、快速,其模型结果可为城市内涝防治与雨水管网系统的规划改造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 USRAMS 等流时线 径流系数 排水能力评估 内涝风险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