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eam-power incision model in non-steady-state mountain ranges: An empirical approach 被引量:4
1
作者 CHEN Yen-Chieh SUNG Quocheng CHEN Chao-N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6年第22期2789-2794,共6页
溪流力量切口模型总是被用于检测范围的 thesteady 状态状况。在引起台湾山的时期 ofPenglai 造山运动期间发生的倾斜的弧大陆碰撞系上带子开发三个进化阶段的风景,也就是上演 pre 不变(在南部的台湾的成长范围) ,不变(在中央台湾的范... 溪流力量切口模型总是被用于检测范围的 thesteady 状态状况。在引起台湾山的时期 ofPenglai 造山运动期间发生的倾斜的弧大陆碰撞系上带子开发三个进化阶段的风景,也就是上演 pre 不变(在南部的台湾的成长范围) ,不变(在中央台湾的范围) 并且 steady-state 以后(在北台湾的腐烂的范围) 。在探索在基岩隧道(S) 和集水区域(A) 的斜坡之间的关系做的台湾山带的分析开工,在这三个阶段的范围的地志的特征被获得。不变的范围的 S-A 阴谋在一种线性形式,表明基岩隧道的河床高度不随着时间的过去变化(dz/dt = 0 ) 。斜坡并且直线 S-A 拦截与不变的地形学的进化时间有关并且构造高举分别地评价。台湾山带的南部、北的范围的 S-A 阴谋看起来分别地在凸、凹面的形式,暗示在二个范围的基岩隧道的河床高度升起(dz/tit】 0 ) 并且下降(dz/dt 【 0 ) 随着时间的过去分别地。他们的正切拦截罐头仍然思考构造高举率。这研究开发一个实验 stream-powererosion 模型 pre 不变并且 steady-state 以后地形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区域 稳定态值域 水流侵蚀模型 地形学
原文传递
Analgesic effect of intrathecal bumetanide is accompanied by changes in spinal sodium-potassium-chloride co-transporter 1 and potassium-chloride co-transporter 2 expression in a rat model of incisional pain 被引量:2
2
作者 Yanbing He Shiyuan Xu +1 位作者 Junjie Huang Qingjuan Go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1055-1062,共8页
Accumulating evidence h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odium-potassium-chloride co-transporter 1 and potassium-chloride co-transporter 2 have a role in the modulation of pain transmission at the spinal level through chlorid... Accumulating evidence h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odium-potassium-chloride co-transporter 1 and potassium-chloride co-transporter 2 have a role in the modulation of pain transmission at the spinal level through chloride regulation in the pain pathway and by effecting neuronal excitability and pain sensitization.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the speciifc sodium-potassium-chloride co-transporter 1 inhibitor bumetanide, and the change in spinal sodium-potassium-chloride co-transporter 1 and potassium-chloride co-transporter 2 expression in a rat model of incisional pain. Results showed that intrathecal bumetanide could decrease cumulative pain scores, and could increase thermal and mechanical pain thresholds in a rat model of incisional pain. Sodium-potassium-chloride co-transporter 1 expression in-creased in neurons from dorsal root ganglion and the deep laminae of the ipsilateral dorsal horn following incision. By contrast, potassium-chloride co-transporter 2 expression decreased in neurons of the deep laminae from the ipsilateral dorsal horn. These ifndings suggest that spinal sodium-potassium-chloride co-transporter 1 expression was up-regulated and spinal potassi-um-chloride co-transporter 2 expression was down-regulated following incision. Intrathecal bumetanide has analgesic effects on incisional pain through inhibition of sodium-potassi-um-chloride co-transporter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sodium-potassium-chloride co-transporter 1 potassium-chloride co-transporter 2 BUMETANIDE spinal cord dorsal root ganglion incision model postoperative pain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The longitudinal epineural incision and complete nerve transection method for modeling sciatic nerve injury 被引量:5
3
作者 Xing-long Cheng Pei Wang +4 位作者 Bo Sun Shi-bo Liu Yun-feng Gao Xin-ze He Chang-yu Y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1663-1668,共6页
Injury severity, operative technique and nerve regeneration are important factors to consider when constructing a model of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Here, we present a novel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model and compare it... Injury severity, operative technique and nerve regeneration are important factors to consider when constructing a model of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Here, we present a novel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model and compare it with the complete sciatic nerve transection metho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nder a microscope, a 3-mm longitudinal incision was made in the epineurium of the sciatic nerve to reveal the nerve fibers, which were then transected. The small, longitudinal incision in the epineurium was then sutured closed, requiring no stump anastomosi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sciatic nerve was completely transected, and the epineurium was repaired by anastomosis. At 2 and 4 weeks after surgery, Wallerian degeneration was observed in both group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t 8 and 12 weeks after surgery, distinct medullary nerve fibers and axons were observed in the injured sciatic nerve. Regular, dense myelin sheaths were visible, as well as some scarring. By 12 weeks, the myelin sheaths were normal and intact, and a tight lamellar structure was observed. Functionally, limb movement and nerve conduction recovered in the injured region between 4 and 12 weeks. The present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longitudinal epineural incision with nerve transection can stably replicate a model of Sunderland grade IV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Compared with the complete sciatic nerve transection model, our method reduced the difficulties of micromanipulation and surgery time, and resulted in good stump restoration, nerve regeneration,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peripheral nerve sciatic nerve injury animal models longitudinal epineural incision Sunderland IV nerve regeneration and repair rats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全飞秒激光近视手术治疗病人术前固视训练依从性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4
作者 卢海燕 何坤夏 韩云 《循证护理》 2024年第1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全飞秒激光近视手术治疗病人术前固视训练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全飞秒激光近视手术治疗病人345例,按入组先后顺序将前70%的病人设为建模组(242例),... 目的:探讨全飞秒激光近视手术治疗病人术前固视训练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全飞秒激光近视手术治疗病人345例,按入组先后顺序将前70%的病人设为建模组(242例),后30%的病人设为验证组(103例)。收集病人一般资料,采用自制的固视训练知信行问卷、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自制的病人固视训练依从性量表对病人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固视训练依从性危险因素,通过R软件构建列线图模型并验证。结果:345例全飞秒激光近视手术治疗病人中,108例(31.30%)术前固视训练依从性差。建模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工作状态、知信行评分、自我效能评分是全飞秒激光近视手术治疗病人术前固视训练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均P<0.05)。列线图模型验证结果显示,AUC为0.793,95%CI(0.734,0.852);Calibration校准曲线中理想曲线与实际曲线走势基本一致,斜率接近1。结论:构建的全飞秒激光近视手术治疗病人术前固视训练依从性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预测精准度,可用于评估全飞秒激光近视手术治疗病人术前固视训练依从性差的风险,利于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提高病人的训练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飞秒激光近视手术 固视训练 依从性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骨折病人术后切口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5
作者 白志刚 沙丽艳 +4 位作者 伊静 张涛 陈熠蔓 邬昊冉 李韵健 《全科护理》 2024年第7期1341-1344,共4页
目的:建立骨折病人术后切口感染风险预测模型,评估其预测感染效能。方法:选取2022年1月-10月在辽宁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202例骨折并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通过... 目的:建立骨折病人术后切口感染风险预测模型,评估其预测感染效能。方法:选取2022年1月-10月在辽宁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202例骨折并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202例病人中有12例病人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率为5.94%;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高血压、手术时间≥3 h、住院时间≥7 d、术中出血量≥500 mL;骨折病人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预测模型为:Logit(P)=8.046+(3.830×高血压)+(3.456×糖尿病)+(-2.519×手术时间)+(-5.876×住院时间)+(-5.224×术中出血量)+(-2.493×年龄)。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模型的预测概率和实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验证试验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89,95%CI为0.797~0.982。结论:该模型可有效预测骨折病人发生切口感染,且预测效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肾癌根治术后切口感染的易感因素调查与预防措施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益楠 杨瑞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探讨肾癌根治术后切口感染的易感因素及预防措施,并建立相关预测模型,探索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1例我院收治的肾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选患者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52例)和未感染组(929例)。分析肾癌根治... 目的探讨肾癌根治术后切口感染的易感因素及预防措施,并建立相关预测模型,探索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1例我院收治的肾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选患者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52例)和未感染组(929例)。分析肾癌根治术后切口感染的单因素,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索肾癌根治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易感因素,并构建相关预测模型,予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预测模型对肾癌根治术后切口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是否合并糖尿病、有无术中低体温、手术时间、导尿留置时间及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白蛋白(ALB)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术中低体温、手术时间≥3h、导尿留置时间≥7d及血清ALB水平偏低是肾癌根治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48、3.108、2.986、1.672、1.636,P<0.05)。构建相关预测模型:logit(P)=-10.891+合并糖尿病×0.614+术中低体温×1.134+手术时间≥3h×1.094+导尿留置时间≥7d×0.514+血清ALB水平偏低×0.492。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预测模型预测肾癌根治术后切口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67,95%CI为0.844~0.887,敏感度为86.54%,特异度为69.97%。结论肾癌根治术后发生切口感染与合并糖尿病、有术中低体温、手术时间≥3h、导尿留置时间≥7d及血清ALB水平偏低有关,据此建立的预测模型对肾癌根治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根治术 切口感染 易感因素 预防措施 预测模型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尿道感染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应用
7
作者 王海鹏 唐艳斌 杨兴华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817-82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尿道感染风险因素,并以此构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尿道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并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01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术后...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尿道感染风险因素,并以此构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尿道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并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01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术后尿道感染者111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出老年骨科患者尿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综合考虑临床经验,将相关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根据结果建立Logistic模型。结果纳入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经筛选后发现,影响术后尿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低蛋白血症、电解质失衡、肺炎、糖尿病4项(P<0.05)。检测发现,预测模型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诊断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各为83.78%,90.77%。结论低蛋白血症、电解质失衡、肺炎、糖尿病均是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尿道感染风险的因素。基于本文列线图模型构建的老年髋部骨折尿道感染预测模型有良好的预测能力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风险预测模型 髋部骨折 手术时间 手术切口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经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后出现切口并发症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与评价
8
作者 詹勇 刘军平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9期50-54,共5页
目的分析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经微创接骨板内固定(MIPO)术后出现切口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性能。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3年3月新余北湖医院收治的30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IPO术,根据患... 目的分析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经微创接骨板内固定(MIPO)术后出现切口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性能。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3年3月新余北湖医院收治的30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IPO术,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切口并发症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272)。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出现切口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R软件构建预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并发症的列线图模型;校正曲线对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决策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净收益。结果两组年龄、糖尿病、吸烟、术前使用抗生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术前没有使用抗生素(β=0.611,OR=1.843,95%CI:1.242~2.013)、年龄(β=0.718,OR:2.051,95%CI:1.574~2.689)、糖尿病(β=0.578,OR=1.872,95%CI:1.513~2.529)、吸烟(β=1.140,OR=3.128,95%CI:2.573~3.975)是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经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后出现切口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连续变量纳入ROC曲线:年龄、BMI的曲线下面积(AUC)是0.786、0.602,最佳截断值分别是52.65岁、27.23 kg/m^(2)。内部验证结果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的C-index为0.823(95%CI:0.452~0.896),观测值与预测值之间保持较好一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决策曲线显示当风险阈值>0.05时,此预测模型可以提供额外的临床净收益。结论胫骨远端骨折患者MIPO术后出现切口并发症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有助于医务人员认识胫骨远端骨折患者MIPO术后出现切口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并早期进行针对性干预,可为临床控制患者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骨折 切口并发症 影响因素 列线图预测模型
下载PDF
新产程助产服务模式在孕晚期睡眠障碍产妇中的应用
9
作者 陈志春 林燕红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806-809,共4页
目的:探究新产程助产服务模式在孕晚期睡眠障碍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厦门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08例经阴道分娩产妇临床资料,将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旧产程助产服务模式实行期间53例产妇纳入对照组,将2021... 目的:探究新产程助产服务模式在孕晚期睡眠障碍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厦门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08例经阴道分娩产妇临床资料,将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旧产程助产服务模式实行期间53例产妇纳入对照组,将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新产程助产服务模式实行期间55例产妇纳入观察组。比较2组产妇分娩期间会阴侧切情况(会阴侧切指征、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发生率);分娩前后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分娩期间,观察组产妇产钳助产发生率、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分娩后,观察组产妇PSQI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阴道分娩产妇应用新产程助产服务模式可显著降低会阴侧切率,改善围产期睡眠质量,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产程助产服务模式 睡眠护理干预 孕晚期产妇 睡眠障碍 会阴侧切 睡眠质量 干预效果
下载PDF
改良切口与传统切口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疗效比较
10
作者 颜光堂 王中亮 田蓉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37-441,共5页
目的 基于多准则决策模型探讨改良切口与传统切口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于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采用手术治疗的98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采用倒“V”型切口治疗的患者作为改良组,采用“... 目的 基于多准则决策模型探讨改良切口与传统切口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于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采用手术治疗的98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采用倒“V”型切口治疗的患者作为改良组,采用“S”形切口治疗的患者作为传统组,两组各49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病理结果、病变部位、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等一般资料;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术后面瘫分级、术后3个月的疗效;比较两组面瘫、涎瘘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建立改良术式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多准则决策模型,并对两组效益值、风险值及决策模型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 改良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皮肤表面瘢痕长度、VAS评分及SAS评分与传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与传统组的平均效益值分别为83、55,改良组的效益值100%优于传统组;改良组与传统组的平均风险值分别为75、57,改良组的风险值100%低于传统组;改良组与传统组的平均效益-风险总值分别为79、56,改良组的总效益-风险值高于传统组的概率为100%;多准则决策评价模型稳定性较好。结论 倒“V”型切口能明显改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后面颈部的美观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幸福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V”型切口 腮腺良性肿瘤 疗效 多准则决策模型
下载PDF
循化-贵德地区黄河水系河流纵剖面形态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66
11
作者 张会平 张培震 +1 位作者 吴庆龙 陈正位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9-309,共11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贵德地区晚新生代构造活动强烈,同时晚新生代黄河的发育和演化也提供了研究高原构造隆升扩展以及黄河侵蚀下切过程的理想场所。黄河水系通过调整河流纵剖面的形态在垂向上响应不同的构造隆升以及河床岩性的变化。利... 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贵德地区晚新生代构造活动强烈,同时晚新生代黄河的发育和演化也提供了研究高原构造隆升扩展以及黄河侵蚀下切过程的理想场所。黄河水系通过调整河流纵剖面的形态在垂向上响应不同的构造隆升以及河床岩性的变化。利用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提取黄河水系河流纵剖面形态,利用基岩河道河流水力侵蚀模型(stream-power incision model)为依托,尝试揭示晚新生代以来强烈构造活动在黄河水系河流纵剖面形态特征上的表现。分析发现,在循化-贵德地区岩性分布均匀的新生代盆地内部,黄河水系纵剖面在河流水力侵蚀模型坡度-面积双对数图解中大部分表现为上凸特征,即基岩河道的河床随时间的变化为正值,指示了基岩的隆升速率大于河流的下切侵蚀速率。在河流流经盆地内部不同岩性地区,特别是前新生界地层区,河流纵剖面也表现为一定的上凸特征,表明了新生界与前新生界地层岩性差异对河流纵剖面的控制作用。综合来看,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贵德地区黄河水系河流纵剖面形态特征是晚新生代强烈构造活动和岩性差异共同控制的结果,揭示了循化-贵德地区造山系统地形发育仍然处于前均衡或接近均衡状态,同时也从侧面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是整个高原隆升扩展的最新和最前缘部位的时空格局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循化-贵德地区 河流纵剖面 河流水力侵蚀模型
下载PDF
金沙江深切河谷百胜滑坡演化过程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12
12
作者 白永健 王运生 +1 位作者 葛华 倪化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80-1688,共9页
受青藏高原地质构造作用和末次冰期暖湿气候的影响,金沙江深切成谷,高山峡谷区发育大量的大型滑坡,在降雨和河(库)水升降等作用下复活。为了分析降雨型深切河谷的斜坡稳定性机制,以百胜滑坡为例,采用地面调查和地质力学分析方法,对滑坡... 受青藏高原地质构造作用和末次冰期暖湿气候的影响,金沙江深切成谷,高山峡谷区发育大量的大型滑坡,在降雨和河(库)水升降等作用下复活。为了分析降雨型深切河谷的斜坡稳定性机制,以百胜滑坡为例,采用地面调查和地质力学分析方法,对滑坡的演化过程、形成机制、地质力学模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滑坡形成及复活演化过程可分为原始斜坡、岩体卸荷劣化、挤压塑性流变、降雨诱发失稳、滑体解体压密蠕滑、局部复活等6个阶段。在深切河谷的形成过程中,斜坡岩体在卸荷拉裂、后期水弱化和泥化等多种耦合作用下由稳态逐步演化至失稳。计算结果表明,天然工况下稳定性系数为1.12,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暴雨及库水位涨落工况下稳定性系数为0.98,失稳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 深切河谷 演化过程 成因机制 地质力学模型
下载PDF
乌尔逊凹陷下切谷的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懋新 戴跃进 +2 位作者 李清仁 王成 孔凡忠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5期11-12,共2页
发育在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东部斜坡上南屯组地层中的下切谷,是在区域水进背景下形成,谷内进积、反韵律的充填特点,与经典的同类地质现象迥然不同,同时在区域上也无法简单地用“顺源堆积”来解释,为此在充分分析了它的地震资料和沉积... 发育在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东部斜坡上南屯组地层中的下切谷,是在区域水进背景下形成,谷内进积、反韵律的充填特点,与经典的同类地质现象迥然不同,同时在区域上也无法简单地用“顺源堆积”来解释,为此在充分分析了它的地震资料和沉积特征基础上,从凹陷的构造演化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个翘倾构造成因模式,进一步强调了构造作用在断陷盆地层序的形成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切谷 乌尔逊凹陷 模式 南屯组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在大鼠手术切口组织中靶向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陈雄刚 陈百红 林财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31-432,共2页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在大鼠手术切口组织中靶向分布,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2只250g左右的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8只。K2、K4、K8、K16组分别注入氟比洛芬酯2、4、8、16mg/kg。使用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上清液中氟比洛芬的含量。...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在大鼠手术切口组织中靶向分布,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2只250g左右的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8只。K2、K4、K8、K16组分别注入氟比洛芬酯2、4、8、16mg/kg。使用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上清液中氟比洛芬的含量。结果各组手术侧大鼠足底肌肉组织中氟比洛芬浓度均较未手术侧大鼠足底肌肉组织中氟比洛芬浓度明显升高(P<0.01),K16组最高。各组随着氟比洛芬酯给药量的增加,手术侧大鼠足底肌肉组织中氟比洛芬浓度也随着增高(P<0.05或P<0.01);未手术侧大鼠足底肌肉组织中氟比洛芬浓度K2、K4、K8组两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K16组未手术侧大鼠足底肌肉组织中氟比洛芬浓度与K2、K4、K8组两两组间比较有升高(P<0.01)。结论氟比洛芬酯在手术切口组织中具有一定的靶向分布;静脉注射较高剂量(16mg/kg)的氟比洛芬酯时,大鼠正常肌肉组织中氟比洛芬的浓度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切口疼痛模型 反相高效液相法
下载PDF
木材无卡轴旋切机变速给进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钟珊 李琳 +1 位作者 杨军 陈文芗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71-874,共4页
目前主流的木材旋切机容易造成加工木芯剩余过大,为了解决木径小于100 mm的木材加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无卡轴旋切机变速给进控制系统实现方案.该方案采用驱动辊组合来固定圆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变速给进控制数学模型,可以确保加... 目前主流的木材旋切机容易造成加工木芯剩余过大,为了解决木径小于100 mm的木材加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无卡轴旋切机变速给进控制系统实现方案.该方案采用驱动辊组合来固定圆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变速给进控制数学模型,可以确保加工单板厚度误差小于0.03 mm,大大提高了木材的利用率.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通过了安全性能测试,已经投入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卡轴旋切 控制模型 变速给进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数字高程剖面及其对晚新生代河流下切深度和下切速率的约束 被引量:48
16
作者 李勇 A.L.Densmore +3 位作者 周荣军 M.A.Ellis 张毅 黎兵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6-243,共8页
文章利用数字高程剖面将青藏高原东缘分为4个大尺度地貌单元,即青藏高原地貌区、龙门山高山地貌区、山前冲积平原区(成都盆地)和四川盆地东部隆起区。根据数字高程剖面中的最高海拔高程点剖面与最低海拔高程点剖面之间的高差,定量计算... 文章利用数字高程剖面将青藏高原东缘分为4个大尺度地貌单元,即青藏高原地貌区、龙门山高山地貌区、山前冲积平原区(成都盆地)和四川盆地东部隆起区。根据数字高程剖面中的最高海拔高程点剖面与最低海拔高程点剖面之间的高差,定量计算了该地区河流下切深度;结合成都盆地岷江最古老冲积扇沉积物提供的青藏高原东缘河流形成的时间(3.6M aB.P.),定量计算了河流下切速率为1.29mm/a;在约束局部侵蚀基准面和气候变化对河流下切速率控制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了青藏高原东缘河流下切速率与表面隆升速率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河流下切速率约为表面隆升速率的4倍。基于龙门山在表面隆升速率和下切速率等方面均大于青藏高原内部,认为青藏高原东缘的边缘山脉是剥蚀隆升和构造隆升两者叠加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数字高程剖面 河流下切深度 河流下切速率 表面隆升速率
下载PDF
天山北麓河流纵剖面与基岩侵蚀模型特征分析 被引量:30
17
作者 赵洪壮 李有利 +1 位作者 杨景春 吕红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3-570,共8页
本文提取分析天山北麓10条河流的纵剖面,通过函数拟合纵剖面形态特征,同时运用基岩侵蚀力模型来研究河流纵剖面形态的发育演化过程,来揭示河流纵剖面的发育与构造活动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表明:天山北麓河流地貌地形发育阶段处于河流侵... 本文提取分析天山北麓10条河流的纵剖面,通过函数拟合纵剖面形态特征,同时运用基岩侵蚀力模型来研究河流纵剖面形态的发育演化过程,来揭示河流纵剖面的发育与构造活动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表明:天山北麓河流地貌地形发育阶段处于河流侵蚀作用强烈的前均衡状态时期。塔西河的纵剖面凹曲度最大,向东西两侧河流凹曲度依次降低,乌鲁木齐河与四棵树河凹曲度最小,河流的凹曲度(θ)和河道坡度(KS)的数值分布规律与所对应构造部位晚更新世以来的抬升速率和地壳缩短速度相一致,排除时间、气候因素和基岩性质影响因素后,发现晚更新世以来天山北麓河流纵剖面形态变化主要受构造抬升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纵剖面 基岩侵蚀模型(S-A模型) 河流凹曲度 河道坡度 构造运动 天山
下载PDF
纤维环切开法建立猪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 被引量:4
18
作者 康然 黄桂成 +5 位作者 李海声 李青 胡春萍 刘彬彬 戚晴雪 谢林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2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建立猪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方法 6头实验猪全麻下行腰椎腹膜后入路,暴露椎间盘前外侧。18号穿刺针平行于椎间隙刺穿纤维环,深度17 mm,穿刺8个椎间隙。23号手术刀片平行于椎间隙刺穿纤维环,深度17 mm,穿刺25个椎间隙。对照组9个... 目的建立猪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方法 6头实验猪全麻下行腰椎腹膜后入路,暴露椎间盘前外侧。18号穿刺针平行于椎间隙刺穿纤维环,深度17 mm,穿刺8个椎间隙。23号手术刀片平行于椎间隙刺穿纤维环,深度17 mm,穿刺25个椎间隙。对照组9个椎间隙只暴露不损伤纤维环。术前及术后2周全部行腰椎MRI检查评估,术后第4、6周对其中特定1头继续进行MRI检查,并于6周时处死取椎间盘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刀刺模型组术后2周出现明显的椎间盘退变,MRI T2加权像髓核相对信号强度从0.98±0.13降到0.77±0.17;椎间隙高度从(2.64±0.41)mm降到(1.98±0.32)mm;Pfirrmann分级从术前的Ⅰ级25例,变为术后Ⅱ级18例、Ⅲ级7例。刀刺模型组手术前后对比及术后与另外2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显著(P<0.05或P<0.01)。这种退变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加重趋势。病理切片显示椎间盘髓核细胞减少,为纤维组织取代,纤维环板层裂隙明显,内层有毛细血管长入。针刺组除椎间盘高度有较小的降低外,余与对照组相似。结论刀刺损伤家猪椎间盘纤维环可以建立较理想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使用适当大小的针穿刺纤维环对椎间盘退变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环切开 纤维环针刺 椎间盘退变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青海高原龙穆尔沟红层滑坡变形机制的地质分析与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吴红刚 马惠民 +2 位作者 侯殿英 周德培 冯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94-2102,共9页
以西久公路(S101线)龙穆尔沟DH6#红层滑坡为典型代表,采用地质分析与室内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河谷下切和雨水浸润作用下青海高原红层滑坡的变形破坏过程进行研究。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中,以坡体开挖来模拟河谷下切卸荷作用,采用均匀... 以西久公路(S101线)龙穆尔沟DH6#红层滑坡为典型代表,采用地质分析与室内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河谷下切和雨水浸润作用下青海高原红层滑坡的变形破坏过程进行研究。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中,以坡体开挖来模拟河谷下切卸荷作用,采用均匀毛细浸润技术模拟雨水入渗改变岩土强度的现象。以位移量作为重要指标,先分析河谷下切和雨水浸润对坡体变形的单独影响,再将二者综合分析,并分析二者的作用权重。结果表明,河谷下切和雨水浸润作用在红层滑坡的变形过程中均扮演重要角色,认为坡体变形的根本原因是以红层特殊岩土性质为基础的2次强度衰减过程:河谷下切引起的坡体卸荷松弛(第一次强度衰减)以及临空面的出现是滑坡发生的基础;长期的雨水浸润作用造成岩体强度软化(第二次强度衰减)是滑坡发展的直接原因。把以龙穆尔沟DH6#滑坡为典型代表的高原红层滑坡的变形机制归纳为:原始地貌→河谷下切→坡体卸荷松弛→岩土强度衰减→水的作用→岩土强度进一步衰减→坡体整体滑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红层滑坡 变形机制 河谷下切 雨水浸润 地质分析 模型试验
下载PDF
稳态河道高程剖面分析的新方法--积分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一舟 张会平 +3 位作者 郑德文 俞晶星 李朝鹏 肖霖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11-1126,共16页
以稳态的河水动力侵蚀方程为基础,分析河道高程剖面,可以得到河道陡峭系数,从而反映区域基岩隆升速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传统的坡度-面积分析法计算陡峭系数时,需要对原始高程数据进行平滑、重采样和微分等一系列操作来计算坡度,这会... 以稳态的河水动力侵蚀方程为基础,分析河道高程剖面,可以得到河道陡峭系数,从而反映区域基岩隆升速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传统的坡度-面积分析法计算陡峭系数时,需要对原始高程数据进行平滑、重采样和微分等一系列操作来计算坡度,这会造成信息丢失和重复引入误差。而近5a来逐渐得到推广应用的积分方法,通过直接求解河水动力侵蚀方程,将稳态的河道高程剖面变换成1条直线,直线斜率即河道陡峭系数,避免了计算坡度带来的缺点。同时,该方法用积分函数表示基岩河道高程剖面,可以将陡峭系数和其他一些地貌参数(坡度长度指数、面积高程曲线积分)联系起来,为用这些参数表示区域构造活动信息提供理论依据。此外,该方法还可用于判别分水岭迁移方向。因此,综合这些优势,积分法在分析流域地貌特征和进行构造地貌的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水动力侵蚀方程 积分法 Chi-plot 陡峭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