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步行友好导向的生活街道空间重塑策略——以欧洲12个更新项目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泳 袁旭旸 《建筑技艺》 2023年第6期19-25,共7页
以12个欧洲生活街道更新项目为例,对其空间断面与环境设施等展开系统研究。案例通过优化步行环境提升街道的场所功能并降低机动车的主导性,体现了由以车为本的道路交通工程向以人为本的社区生活场所营造的设计理念转型,为国内人性化城... 以12个欧洲生活街道更新项目为例,对其空间断面与环境设施等展开系统研究。案例通过优化步行环境提升街道的场所功能并降低机动车的主导性,体现了由以车为本的道路交通工程向以人为本的社区生活场所营造的设计理念转型,为国内人性化城市更新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友好 生活街道 精细化设计 街道使用者
下载PDF
历史文化街区街道家具用户感知评价及设计研究
2
作者 褚海峰 房殿奇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439-447,共9页
目的为系统分析历史街区街道家具的现状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街道家具优化设计方法,帮助提升历史街区街道家具的品质,彰显城市地域特色。方法从感知体验视角出发,运用使用后评价(POE)建立历史街区街道家具的感知评价体系,概括街道家具... 目的为系统分析历史街区街道家具的现状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街道家具优化设计方法,帮助提升历史街区街道家具的品质,彰显城市地域特色。方法从感知体验视角出发,运用使用后评价(POE)建立历史街区街道家具的感知评价体系,概括街道家具用户感知的重要影响指标。通过语义分析法(SD)的定量研究,对桂林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各类街道家具进行用户感知评价,得到客观的评价结果,为后续街道家具的设计实践提供参考。结论从历史感知、文化感知、形式感知、功能感知和精神感知五方面探讨历史街区街道家具设计的不足之处。通过评价数据,总结出东西巷历史街区街道家具存在历史感知与文化感知不足、功能感知欠缺和精神感知薄弱等问题,进而对街道家具中文化感知的激活、功能感知的提高,以及精神感知的提升提出具体的优化设计方法与策略。同时,为我国历史街区街道家具的优化提供实践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街道家具 用户感知 使用后评价(POE)
下载PDF
塑造活力街区--沈阳中街商业步行街人性化研究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海畅 彭晓烈 《现代城市研究》 2008年第12期29-37,共9页
步行商业街是一个城市最富有生命力的场所之一,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沈阳中街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现状存在的问题,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人性化商业街区的若干重要组成因素进行了探讨,以期塑造更加富有魅力和... 步行商业街是一个城市最富有生命力的场所之一,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沈阳中街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现状存在的问题,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人性化商业街区的若干重要组成因素进行了探讨,以期塑造更加富有魅力和活力的城市商业公共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步行商业街 人性化设计
下载PDF
城市开敞空间中使用者活动与拥挤的研究——以上海城市中心区广场与步行街为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磊青 《新建筑》 2005年第3期75-78,共4页
在2001-2002年展开的一个系列研究调查了人们在城市开敞空间内的环境行为。每年的3-6月之间研究者访问了上海市中心区的4个广场和5条步行街,共有917人接受了调查并回答了问卷。介绍了这个研究中关于使用者活动与空间拥挤的研究结果。研... 在2001-2002年展开的一个系列研究调查了人们在城市开敞空间内的环境行为。每年的3-6月之间研究者访问了上海市中心区的4个广场和5条步行街,共有917人接受了调查并回答了问卷。介绍了这个研究中关于使用者活动与空间拥挤的研究结果。研究揭示开敞空间中活动是丰富和多样的,其中行走与穿越是最主要方面。在停留活动中以坐、休息以及观赏风景为主,活动内容与空间的性质和功能有关。在两个著名的开敞空间中,人们体验到了明显的拥挤感。在一些样本中,发现年龄和性别对拥挤体验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场 步行街 使用者活动 拥挤
下载PDF
使用者的社会因素对地下商业街主观响度和声舒适度影响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孟琪 康健 金虹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1-381,共11页
前人研究表明主观响度和声舒适度由实际环境中的众多因素决定,而不是仅受声压级的影响。本文在对地下商业街声场和声源特性进行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使用者的社会因素对主观响度和声舒适度的影响,在哈尔滨的几个典型地下商业街进行... 前人研究表明主观响度和声舒适度由实际环境中的众多因素决定,而不是仅受声压级的影响。本文在对地下商业街声场和声源特性进行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使用者的社会因素对主观响度和声舒适度的影响,在哈尔滨的几个典型地下商业街进行了大量问卷调查,并运用相关统计方法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收入和职业与主观响度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1~0.4之间,学历、收入和职业与主观声舒适度亦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1~0.6之间。虽然性别对主观响度和主观声舒适度无显著性影响,但是女性对这两者的主观感觉评分范围比男性宽。年龄段与主观响度和声舒适度的相关性不显著,但是不同地下商业街有的年龄段对主观响度和声舒适度的感受有区别。职业对于主观声舒适度的影响的本质是源于收入和学历对于主观声舒适度的作用,并且收入对于主观声舒适度的影响要大于学历的影响。这些结果可以增加对地下商业街声景的了解,并且为建立地下商业街声景预测模型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用者 社会因素 地下商业街 主观声舒适度 主观响度
下载PDF
使用者行为对地下商业街主观响度和声舒适度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孟琪 金虹 康健 《华中建筑》 2010年第5期90-92,共3页
大量研究表明,除了使用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社会学/人口学特征之外,行为特征对主观响度和声舒适度也存在影响。该文从使用者来地下商业街的一系列行为特征入手,基于在哈尔滨的五个典型地下商业街的问卷调查,对主观响度和声舒适度进行... 大量研究表明,除了使用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社会学/人口学特征之外,行为特征对主观响度和声舒适度也存在影响。该文从使用者来地下商业街的一系列行为特征入手,基于在哈尔滨的五个典型地下商业街的问卷调查,对主观响度和声舒适度进行了研究。运用多种统计方法的结果分析表明,目的、频率、停留时间分别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主观响度和主观声舒适度的感受。而光顾时段的不同和同行人数的变化,对主观响度和声舒适度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用者 行为 地下商业街 主观声舒适度 主观响度
下载PDF
城市环境中共享(街道街道)空间概念演变综述 被引量:30
7
作者 Auttapone Karndacharuk Douglas J.Wilson +2 位作者 Roger Dunn 魏贺 刘斌 《城市交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6-94,共19页
通过综述城市设计与交通工程学科文献,从新西兰视角明确共享空间概念的起源和演变。综述过程包括研究公众期望变化背景下的公共道路空间的功能与使用以及如何与一些相互关联的街道设计方法(如交通稳静化和自适应道路)联系起来。这些方... 通过综述城市设计与交通工程学科文献,从新西兰视角明确共享空间概念的起源和演变。综述过程包括研究公众期望变化背景下的公共道路空间的功能与使用以及如何与一些相互关联的街道设计方法(如交通稳静化和自适应道路)联系起来。这些方法从机动车时代初期就被用于最小化机动车影响。应用于城市活动中心的公共道路环境中的共享空间概念,正逐渐被城市规划师、交通工程师和管理部门所接受。共享空间不同于传统道路,它鼓励通过少量物理隔离使全体道路使用者合理地使用同一道路空间。为了以安全有效的方式实现共享空间,在设计上需要通过促进步行与骑行活动来降低机动车主导性,同时应将道路空间作为场所来利用而非仅仅出于其机动性与可达性目的。基于交通稳静化街道与共享空间在基础概念上的差异,认为共享空间由一些设计要素组成,若缺少这些要素,公共街道将难以对全体道路使用者发挥其真正的共享空间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街道)空间 街道设计 使用者融合 交通稳静化
下载PDF
南京路步行街购物环境的用户感知与服务新触点设计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明刚 李雪梅 《设计》 2018年第15期44-45,共2页
文章将服务设计的思路运用到商业步行街购物服务环境的优化中。文章以南京路步行街为案例,运用综合观察法、实地考察法和用户行为地图、利益相关人地图等方法,从用户感知的角度出发,寻找出商业街购物环境可优化和可创新的服务触点,提出... 文章将服务设计的思路运用到商业步行街购物服务环境的优化中。文章以南京路步行街为案例,运用综合观察法、实地考察法和用户行为地图、利益相关人地图等方法,从用户感知的角度出发,寻找出商业街购物环境可优化和可创新的服务触点,提出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良好的购物体验的服务设计改进思路,提升用户购物满意度,实现对商业步行街购物环境的现代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感知 服务触点 南京路步行街
下载PDF
公共生活与城市街道空间的景观规划:以北京市朝阳区望京社区为例
9
作者 丁圆 《建筑创作》 2007年第1期132-139,共8页
城市的街道既有便捷交通功能,同时又体现了城市的形象,是人们认知城市的首要的,也是最直观的体验场所。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望京社区为例,试从街道空间的利用现状出发,把握街道空间形态的景观个性和特征,找出其问题点。同时,考察街道空... 城市的街道既有便捷交通功能,同时又体现了城市的形象,是人们认知城市的首要的,也是最直观的体验场所。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望京社区为例,试从街道空间的利用现状出发,把握街道空间形态的景观个性和特征,找出其问题点。同时,考察街道空间的利用状况,调查分析和整理利用者的社会属性、行为、利用理由以及和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重新审视街道空间的使用价值,探索解决街道景观规划设计的指导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生活 街道空间 利用者 环境要素 规划原则
下载PDF
基于质量屋的LED路灯关键质量特征研究
10
作者 张跃刚 章万银 +1 位作者 杨何亮 黄凤娇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37-39,48,共4页
以LED路灯质量性能特征为研究对象,在对用户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和整理的基础上,建立用户需求与质量特征关系矩阵和质量规划矩阵,利用质量功能展开(QFD)软件建立LED路灯质量屋(HOQ),将质量屋相关信息输入质量屋中,获得质量屋输出的产品... 以LED路灯质量性能特征为研究对象,在对用户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和整理的基础上,建立用户需求与质量特征关系矩阵和质量规划矩阵,利用质量功能展开(QFD)软件建立LED路灯质量屋(HOQ),将质量屋相关信息输入质量屋中,获得质量屋输出的产品质量特征的绝对重要度和相对重要度,从而实现由用户需求向产品质量特征的转换,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选取不同的质量特征相对重要度阈值,最后获得用户满意的LED路灯关键质量性能特征集。该研究为产品开发和产品标准化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路灯 质量功能展开 质量屋 用户需求 质量特征
下载PDF
“街”、“路”概念辨析与街道设计基本理念 被引量:13
11
作者 高克跃 《城市交通》 2014年第1期61-65,73,共6页
中国城市道路规划和设计更加侧重于解决机动交通问题,较少考虑人在街道上的活动需求,以及街道空间的设计问题。首先追溯"街"和"路"的概念起源、比较国内外"街"和"路"的概念差异。指出"街&... 中国城市道路规划和设计更加侧重于解决机动交通问题,较少考虑人在街道上的活动需求,以及街道空间的设计问题。首先追溯"街"和"路"的概念起源、比较国内外"街"和"路"的概念差异。指出"街"强调公共活动空间属性,"路"强调交通通过性,二者在空间界面、使用功能、使用对象以及交通特点方面均有不同。探讨中国与英美国家、日本城市道路分类的异同,指出英美国家及日本对"街"和"路"在概念上有明显区分。详细阐述街道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同时应满足人对街道的使用需求,使其具有安全性、包容性和可替代性,并做到绿色环保以及与立体空间的协调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 街道设计 以人为本
下载PDF
共享(街道)空间理论在老旧小区更新中的适应性初探——以上海鞍山新村更新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汪留成 汪珊珊 刘军瑞 《住宅科技》 2022年第7期15-19,共5页
文章从现实困境出发,分析共享空间理论在我国老旧小区内部应用的必要性;并借鉴西方共享街道的稳净化措施,提出老旧小区道路共享的实现策略。按照多层行列式老旧小区的脊骨、刺骨和边界三种空间类型,结合上海鞍山新村的道路更新实践,归... 文章从现实困境出发,分析共享空间理论在我国老旧小区内部应用的必要性;并借鉴西方共享街道的稳净化措施,提出老旧小区道路共享的实现策略。按照多层行列式老旧小区的脊骨、刺骨和边界三种空间类型,结合上海鞍山新村的道路更新实践,归纳出老旧小区内部共享道路的空间模式与更新方法,为缓解老旧小区人车矛盾,达到道路使用融合的目的提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旧小区 道路更新 共享(街道)空间 使用者融合 交通稳静化
下载PDF
设计以人为本的街道——以东莞市东城以东莞市东城世博商业圈道路设计为例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杜红波 刘少坤 韩颖 《城市交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42,6,共8页
中国很多城市道路往往以机动车交通为主要设计对象,而忽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阐述当前世界各大城市和地区以人为本的街道设计理念和趋势,总结国外街道设计基本原则,并辅以国际经验示例。以东莞市东城世博商业圈道路设计为例,阐述商业区... 中国很多城市道路往往以机动车交通为主要设计对象,而忽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阐述当前世界各大城市和地区以人为本的街道设计理念和趋势,总结国外街道设计基本原则,并辅以国际经验示例。以东莞市东城世博商业圈道路设计为例,阐述商业区、住宅区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进行人性化道路设计的要点。通过压缩机动车道数、设计中间分隔带、设置非机动车道、统筹布置设施带等方法,设计更加人性化的道路横断面;通过抬升交叉口、采用较小路缘石半径、交通稳静化措施等方法,设计更加人性化的交叉口。指出以人为本的街道设计有利于创建富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设计 以人为本 街道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 交通稳静化 东莞市
下载PDF
商业步行街使用后评价研究——以呈贡大学城新天地步行街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晶 翟辉 《华中建筑》 2020年第8期71-75,共5页
使用后评价随着理论和实践的成熟与丰富,评价对象从建筑物扩展到对其他建成环境,包括室外商业步行街。呈贡新天地是呈贡大学城内开发较早、服务范围较广的商业步行街,为学生和居民生活提供便利,但在使用中是否完全满足使用者需求呢?该... 使用后评价随着理论和实践的成熟与丰富,评价对象从建筑物扩展到对其他建成环境,包括室外商业步行街。呈贡新天地是呈贡大学城内开发较早、服务范围较广的商业步行街,为学生和居民生活提供便利,但在使用中是否完全满足使用者需求呢?该文运用使用后评价理论与调研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包括观察法、问卷和访谈法。结果表明空间适宜性影响使用者密集度,服务设施布置与使用者聚集点不匹配。并从以上两方面提出优化措施,为今后大学城新天地步行街的改造和同类商业步行街的设计、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步行街 使用后评价 使用者
下载PDF
食街管道天然气改造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佳 《城市燃气》 2018年第1期37-39,共3页
食街餐饮类用户的管道天然气改造一直难以得到实行,本文主要介绍了以深圳地区为例,食街类用户天然气改造模式的成功推广,为城市燃气企业商业用户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食街 管道天然气 商业用户
下载PDF
基于不同使用者需求的街道更新策略研究
16
作者 王振报 向思蓉 +1 位作者 朱嘉欣 郭树明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1期74-75,共2页
街道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空间场所,"以人为本"的街道更新改造有利于人居环境的提升。为了解街道中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营造宜人的街道空间,文章在用户画像的基础上,进行街道用户分类。以邯郸市安居东城社区周边街道为例,通过... 街道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空间场所,"以人为本"的街道更新改造有利于人居环境的提升。为了解街道中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营造宜人的街道空间,文章在用户画像的基础上,进行街道用户分类。以邯郸市安居东城社区周边街道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得出不同用户的需求,提出街道更新改造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街道更新 用户画像 更新策略
下载PDF
老旧小区街道空间共享设计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佘乐乐 《城市建筑》 2021年第30期52-54,共3页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兴建大量封闭小区。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当时兴建的住区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发展的需求。于是大量封闭小区逐渐打开,向社会开放,这种共享街道的方式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封闭小区...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兴建大量封闭小区。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当时兴建的住区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发展的需求。于是大量封闭小区逐渐打开,向社会开放,这种共享街道的方式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封闭小区带来的危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共享街道也带来一系列问题。本文基于这样的背景和现实情况,结合成都市小通巷街道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运用修复性原则、公平性原则、时空"共享性"原则对老旧住区进行更新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街道 时空间共享 内外使用者 非正规性商业空间
下载PDF
城市道路单行系统布局优化的双层规划模型和混合算法 被引量:12
18
作者 许项东 程琳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80-187,共8页
研究了基于出行者路径选择行为的单行道布局优化问题.借助于双层规划思想,以最小化研究区域内的总旅行时间为交通管理者的决策目标,建立了单行道布局优化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用0-1变量表征路段单行与否,用Logit型随机用户均衡网... 研究了基于出行者路径选择行为的单行道布局优化问题.借助于双层规划思想,以最小化研究区域内的总旅行时间为交通管理者的决策目标,建立了单行道布局优化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用0-1变量表征路段单行与否,用Logit型随机用户均衡网络模型刻画在交通管理者确定的某一单行道布局方案下的网络均衡流量模式.设计了GA-MSA组合式算法,其中遗传算法求解上层问题,MSA算法求解在上层给定的单行布局方案下的路段均衡流量模式.为使初始化和遗传操作得到的染色体可行,设计了相应的染色体修复程序.算例分析验证了用定量化方法优化单行道布局的必要性,参数敏感度分析解析了参数取值对优化结果的影响趋势和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单行道 双层规划 随机用户均衡 遗传算法
原文传递
城市开敞空间中使用者活动与期望研究——以上海城市中心区的广场与步行街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磊青 《城市规划汇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8-83,96,共7页
在 2 0 0 1~ 2 0 0 2年为调查研究人们在城市开敞空间内的环境行为 ,每年的 3~ 6月之间 ,笔者共访问了上海市中心区的 4个广场与 5条步行街 ,共有 917人接受了调查并回答了问卷。文章介绍了这个研究中关于使用者活动期望与活动的研究结... 在 2 0 0 1~ 2 0 0 2年为调查研究人们在城市开敞空间内的环境行为 ,每年的 3~ 6月之间 ,笔者共访问了上海市中心区的 4个广场与 5条步行街 ,共有 917人接受了调查并回答了问卷。文章介绍了这个研究中关于使用者活动期望与活动的研究结果。揭示在上海城市开敞空间中 ,人们有很强烈的休闲期望 ,其中放松心情、与同伴、家人相聚和观赏城市风光为最主要。空间中的活动也是丰富多样 ,活动内容与空间的性质、功能和设施有关。停留活动中主要是坐、休息以及观赏风景。而步行街活动存在着明显的三种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场 步行街 使用者活动 活动期望
原文传递
身份、流动与权力:街头摊贩的空间实践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权坤 胡雪瑶 艾少伟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5-43,共9页
城市公共空间的意义与秩序,建构于使用者利用空间并遇到相关主体的日常场景中。论文以空间实践为理论视角,搭建涵盖身份、流动、权力的分析框架,发掘开封小吃夜市摊贩的身份属性与流动特征,探寻边界和节奏同权力运作的关联。研究认为:(1... 城市公共空间的意义与秩序,建构于使用者利用空间并遇到相关主体的日常场景中。论文以空间实践为理论视角,搭建涵盖身份、流动、权力的分析框架,发掘开封小吃夜市摊贩的身份属性与流动特征,探寻边界和节奏同权力运作的关联。研究认为:(1)回族摊贩为夜市赋予民族特性和地方性特色,回族社区是塑造从业身份的引力场;(2)摊贩通过短距离流动将集体社会文化属性嵌入空间,造就夜市和清真寺的空间邻近关系;(3)夜市的正规性附着于空间边界,场所的可占据性呈现于时间节奏,反映出权力运作依赖于空间资源的有限性与区位条件的差异性。空间实践能够为解释空间变迁中意义与秩序的形成逻辑提供理论框架,此案例分析可为公共空间的长效治理提供政策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空间实践 街头摊贩 空间使用者 意义与秩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