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治疗妊娠恶阻的用药规律
1
作者 王凯悦 常惠 +2 位作者 王宇 朱梦一 吴效科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3-409,共7页
目的:借助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现代临床研究文献中,中药治疗妊娠恶阻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实践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中临床研究文献,提取文献数据,建立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 目的:借助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现代临床研究文献中,中药治疗妊娠恶阻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实践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中临床研究文献,提取文献数据,建立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对用药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文献121篇,纳入处方139首,涉及中药99味;平均使用频次为12.22次,使用频次≥13次的中药有22味,前5味中药分别是半夏、陈皮、甘草、竹茹、白术;使用中药四气顺序为:温性、寒性、平性、凉性、热性;五味顺序为:甘、辛、苦、酸、涩、咸;归经顺序为:脾经、胃经、肺经、心经、肾经、肝经、大肠经、胆经、小肠经和三焦经。通过关联规则对组方规律进行分析,得出常见药对及药物组合,其中核心药物组合为“半夏,陈皮,甘草”;通过复杂系统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出潜在核心药物组合16个(8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出潜在新方组合8个。结论:治疗妊娠恶阻的高频中药多以补虚、化痰、理气、化湿药为主,且多具有止呕、保护胃黏膜、调节肠道菌群、调节胃肠道功能等作用;核心药物组合及潜在新方多以健脾益气、清热泻火、化痰行滞、养阴生津安胎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恶阻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健脾益气 清热泻火 化痰行滞 养阴生津安胎
下载PDF
郑日新教授治疗鼻鼽经验拾遗
2
作者 李平萍 朱玲 +3 位作者 郑日新 王蓓佳 赵润之 霍星星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8期907-911,共5页
鼻鼽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多表现为鼻痒、鼻塞、喷嚏、流清涕等,具有阵发性、反复性。郑日新教授作为新安医学郑氏喉科嫡传后学,基于新安郑氏喉科流派学术思想,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鼻鼽方面有其独特见解,认为其发病多与肺... 鼻鼽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多表现为鼻痒、鼻塞、喷嚏、流清涕等,具有阵发性、反复性。郑日新教授作为新安医学郑氏喉科嫡传后学,基于新安郑氏喉科流派学术思想,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鼻鼽方面有其独特见解,认为其发病多与肺脾肾三脏虚损及外邪有关,提出“护元扶正”“养阴清肺”“益气健脾”治法。在选方用药上,肺肾虚寒者多用黄芪、党参、白术、附子;肺经伏热者加生地黄、牡丹皮、麦冬;肺脾气虚者多用茯苓、白术、陈皮、黄芪等,临床应用时随证加减,疗效显著。通过总结郑日新教授治疗鼻鼽的临床经验,并举验案,予以例证,为中医治疗鼻鼽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鼽 郑日新 护元扶正 养阴清肺 益气健脾
下载PDF
张梅芳基于调脾法论治干眼经验介绍
3
作者 范志敏 周琴 +1 位作者 陈兹满 李振萍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21期228-232,共5页
介绍张梅芳教授运用调脾法治疗干眼的临床经验。张梅芳教授认为,干眼病位在眼,与脾密切相关,临证分为脾气虚弱型、脾虚夹湿热型、脾肾亏虚型,治法有健脾益气、健脾清热利湿、健脾益肾。健脾益气多以四君子汤加减,辨证加用密蒙花、枸杞... 介绍张梅芳教授运用调脾法治疗干眼的临床经验。张梅芳教授认为,干眼病位在眼,与脾密切相关,临证分为脾气虚弱型、脾虚夹湿热型、脾肾亏虚型,治法有健脾益气、健脾清热利湿、健脾益肾。健脾益气多以四君子汤加减,辨证加用密蒙花、枸杞子等明目之品;健脾清热利湿多以三仁汤为基础加减,辨证加用夏枯草、密蒙花等明目之品;健脾益肾则先健脾运而后用自制的益眼明方剂进行加味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调脾法 健脾益气 健脾清热利湿 健脾益肾 张梅芳
下载PDF
汤水福采用益气升提法治疗肾性蛋白尿经验
4
作者 柯曼 汤水福(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764-768,共5页
汤水福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肾性蛋白尿的出现乃因脾肾亏虚而致机体升清降浊功能失常,浊毒内蕴。早期以脾肾气虚为主,中后期因脾肾亏虚日久,浊毒蕴结,正虚与邪实互为因果。基于肾性蛋白尿的气机升降失调的关键病机,汤水福教授以健脾补肾... 汤水福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肾性蛋白尿的出现乃因脾肾亏虚而致机体升清降浊功能失常,浊毒内蕴。早期以脾肾气虚为主,中后期因脾肾亏虚日久,浊毒蕴结,正虚与邪实互为因果。基于肾性蛋白尿的气机升降失调的关键病机,汤水福教授以健脾补肾法为基础,结合湿浊瘀毒弥漫三焦的邪实特点,针对性地使用祛湿、泻浊、化瘀之法,同时重视采用益气升提法以调节脾肾气机。早期在健脾益肾基础上加用升麻、柴胡等助清阳之气上升的药物,使精微得固,蛋白尿得解;中后期,病程日久,诸邪内扰,清浊逆乱,则以降浊为基础,佐以益气升提药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升麻、柴胡等,使气机升降协调,清升浊降,保护肾功能,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蛋白尿 慢性肾脏病 脾肾亏虚 气机升降失调 健脾补肾 益气升提法 升麻 柴胡 汤水福
下载PDF
通督提胃针刺法联合隔姜灸治疗脾虚气陷型胃下垂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俊 王天锡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通督调神、健脾提胃针刺法联合隔姜灸治疗胃下垂的临床效果,观察针灸并用治疗胃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信封法筛选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在该院住院及在脾胃病门诊、中医科门诊、消化科门诊就诊中符合胃下垂诊断,且为... 目的探讨采用通督调神、健脾提胃针刺法联合隔姜灸治疗胃下垂的临床效果,观察针灸并用治疗胃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信封法筛选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在该院住院及在脾胃病门诊、中医科门诊、消化科门诊就诊中符合胃下垂诊断,且为脾虚气陷型的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隔姜灸组和联合组,每组45例。联合组给予通督提胃针刺法联合隔姜灸进行治疗,隔姜灸组给予单纯隔姜灸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胃角切迹低于两侧髂嵴的距离、数字胃肠钡餐造影检查的结果。结果(1)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40/45),高于隔姜灸组的7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总积分相比呈现下降趋势,且联合组症状积分较隔姜灸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胃角切迹低于两侧髂嵴的距离均呈现下降趋势,且联合组数值较隔姜灸组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治疗后,数字胃肠钡餐造影检查联合组正常例数占比(48.89%,22/45)最多,高于隔姜灸组正常人数占比的31.11%(1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联合组治疗后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隔姜灸组出现胃潴留、恶心症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2/45)(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隔姜灸治疗,通督提胃针刺法联合隔姜灸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腹肌松弛、韧带松弛,对脾虚气陷型胃下垂的状况起到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提胃针刺法 隔姜灸 脾虚气陷型胃下垂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从肺论治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被引量:1
6
作者 潘彦君 董石 +4 位作者 于航 李萌菲 翟昌明 董青 姜苗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3年第4期19-22,38,共5页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介导的慢性复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临床常见的难治性出血性疾患。笔者通过理论探讨及临床实践,认为肺脏功能失司是其发病过程中重要病理环节之一,临证运用“清肺热、化瘀滞,健...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介导的慢性复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临床常见的难治性出血性疾患。笔者通过理论探讨及临床实践,认为肺脏功能失司是其发病过程中重要病理环节之一,临证运用“清肺热、化瘀滞,健肺脾、调升降”为治则治法,疗效显著,为难治性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证 从肺论治 清肺热化瘀滞 健肺脾调升降
下载PDF
升清降浊法在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周丽媛 张诏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4期3538-3542,共5页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是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多发病。中医认为此类疾病的关键病机为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其主要病位在肺、脾、肾。瘀浊、痰湿等有形病理产物对肾脏的损害是影响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针对此类疾病常规治疗复杂漫长,症状...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是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多发病。中医认为此类疾病的关键病机为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其主要病位在肺、脾、肾。瘀浊、痰湿等有形病理产物对肾脏的损害是影响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针对此类疾病常规治疗复杂漫长,症状迁延多变,疾病复发率高等诸多不足,中医着眼于整体观及辨证论治,以升清降浊为指导思想展开治疗,包括调脾肾以助升降、交心肾以运输布、畅气机以促升降、培正气以助升清、除邪气以降脏浊、借性味以助升降。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病情,提高临床疗效,更是对拓宽疾病治疗思路,突出中医治疗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清降浊 尿酸性肾病 糖尿病肾病 紫癜性肾炎 通调脾肾 交通心肾 调畅气机 培正除邪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针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选穴规律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英栋 郭晨琪 +1 位作者 李浩然 张宇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3219-3225,共7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AHZ)的选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等各大数据库。检...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AHZ)的选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等各大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23年2月。收集以针灸疗法治疗AHZ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选穴处方数据库,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和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数据挖掘以分析腧穴配伍规律。【结果】纳入针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文献共189篇,共189条针灸处方,涉及116个腧穴,使用频次最高的前5位腧穴为阿是穴、夹脊穴、支沟、后溪、太冲;经脉选用以胆、膀胱、胃经最多;关联度最高的腧穴组合与选用频次对应;通过聚类分析可得到4个聚类群。【结论】针灸治疗AHZ以阿是穴、夹脊穴、支沟、后溪为基础,注重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相结合,配合辨证论治,以达到清肝泻火、健脾祛湿、行气活血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急性期带状疱疹 选穴规律 清肝泻火 健脾祛湿 行气活血 阿是穴 夹脊穴 支沟 后溪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基于清浊理论运用升清降浊法治疗原发性头痛理论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利娟 宋振杰 +2 位作者 纪丽纯 刘兴华 林兴栋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22期206-209,共4页
本文通过探讨升清降浊法的源流和内涵,总结升清降浊法治疗原发性头痛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认为头痛病机总属不荣则痛和不通则痛;升清降浊法可使精微上升,脑窍得养;浊邪下降,脑窍清明。临床应用升清降浊法,通过健运脾胃,疏肝理气,调畅... 本文通过探讨升清降浊法的源流和内涵,总结升清降浊法治疗原发性头痛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认为头痛病机总属不荣则痛和不通则痛;升清降浊法可使精微上升,脑窍得养;浊邪下降,脑窍清明。临床应用升清降浊法,通过健运脾胃,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助清阳上荣,引浊阴下降以治疗原发性头痛,可为临床治疗原发性头痛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头痛 脑病 升清降浊法 健运脾胃 疏肝理气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辨治探析 被引量:25
10
作者 陆宇平 王长洪 +3 位作者 高文艳 巩阳 刘杨 林一帆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6期1239-1241,共3页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但对其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方面尚存在不同认识。通过临床实践我们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为脾虚是发病基础,热毒内蕴是发病的条件,瘀血阻络是病理产物,针对上述的病因病机,确立以益气健脾、清热...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但对其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方面尚存在不同认识。通过临床实践我们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为脾虚是发病基础,热毒内蕴是发病的条件,瘀血阻络是病理产物,针对上述的病因病机,确立以益气健脾、清热解毒、化瘀通络为原则的治疗方法,将有助于完善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益气健脾 清热解毒 化瘀通络
下载PDF
益气清热解毒化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陆宇平 王长洪 +3 位作者 高文艳 巩阳 刘杨 林一帆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9期1843-1845,共3页
目的:探讨以益气健脾、清热解毒、化瘀通络为原则组成的方剂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治疗作用,以验证通过此法为原则所组成方剂的有效性及合理性。方法:采用TNBS复制实验性大鼠UC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 目的:探讨以益气健脾、清热解毒、化瘀通络为原则组成的方剂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治疗作用,以验证通过此法为原则所组成方剂的有效性及合理性。方法:采用TNBS复制实验性大鼠UC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综合组、健脾益气组、清热解毒组、化瘀通络组,观察临床症状,肉眼及镜下的组织学损伤。结果:在与生理盐水组的比较中发现,本方在缓解临床症状,减轻肉眼及镜下的组织学损伤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效果(P<0.05,P<0.01);在与SASP组的比较中发现,本方在减轻大鼠体重下降,改善大便性状,降低疾病活动指数方面疗效明显(P<0.05),在与益气健脾组的比较中发现,本方在减轻体重下降、降低疾病活动指数及减少溃疡面积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可减轻镜下的病变深度及隐窝破坏的组织学损伤。结论:以益气健脾、清热解毒、化瘀通络为原则所组成的方剂治疗UC有效、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益气健脾 清热解毒 化瘀通络
下载PDF
基于临床数据分析原发性肝癌的证治规律 被引量:9
12
作者 邵峰 曾普华 +5 位作者 曾光 郜文辉 贺佐梅 夏帅帅 李静 黄惠勇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证治规律。方法选取来自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近5年住院的原发性肝癌病历资料。使用SPSS 21.0软件,采用频次统计和聚类分析对肝癌四诊信息及用药进行数据挖掘。结果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获取628份合格...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证治规律。方法选取来自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近5年住院的原发性肝癌病历资料。使用SPSS 21.0软件,采用频次统计和聚类分析对肝癌四诊信息及用药进行数据挖掘。结果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获取628份合格病历。对628例患者病历的四诊信息进行逐一提取,共获得73个四诊信息表现字段,总频次达4 978次,出现频次在30次以上的核心四诊有50个。628例患者生存期>6个月以上原发性肝癌患者病历中,共使用中药348味,药物总频次28 547次,使用频次在100次以上的核心药物共57味。从原发性肝癌四诊信息聚类分析及用药规律发现原发性肝癌以肝区疼痛、倦怠乏力、纳呆恶食、夜寐差、形体消瘦为主要临床特点;黄芪、甘草、白术、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茯苓、重楼为主要药物;其四个基本证型分别是肝瘀脾虚证、湿热蕴脾证、湿热毒结证、肝肾阴虚证。结论 "瘀、毒、虚"为原发性肝癌基本病机,益气健脾、化瘀软坚、清热解毒法为中医治疗肝癌的主要治法,其中益气健脾为治疗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证候 肝区疼痛 倦怠乏力 益气健脾 清热解毒 黄芪 白术
下载PDF
消胀冲剂治疗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邓伟民 梁超杨 +2 位作者 许鑫梅 劳绍贤 王宏伟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3期200-201,共2页
为探讨由中药党参、甘松、砂仁等组成,具有健脾、养胃、清热、行气功效的消胀冲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理,将主动免疫结合胆汁及热水灌胃方法制成的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随机分为维霉素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消胀冲剂大、小剂量... 为探讨由中药党参、甘松、砂仁等组成,具有健脾、养胃、清热、行气功效的消胀冲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理,将主动免疫结合胆汁及热水灌胃方法制成的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随机分为维霉素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消胀冲剂大、小剂量组各20只,并设正常组20只,检测胃粘膜pH值、胃粘膜壁细胞体密度。结果:消胀冲剂大、小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维酶素组比较,pH值明显降低(P<0.05或P<0.001),壁细胞体密度明显增大(P<0.05或P<0.001)。提示消胀冲剂使胃粘膜细胞数目增多,促进壁细胞泌酸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性胃炎 消胀冲剂 药理学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从气机升降理论论治脾胃病 被引量:13
14
作者 高翠英 张文艳 +1 位作者 程宏申 梁超 《河南中医》 2013年第2期166-168,共3页
脾胃是气机升降之枢纽,脾气升清,胃气降浊。生理状态下,脾胃脏腑之气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升中有降,降中有升,始终保持协调通畅,故而人体能够升清降浊,摄取精微,排泄废物,完成机体的新陈代谢。若气机失调,升已不降,降已无升,升降混乱,则... 脾胃是气机升降之枢纽,脾气升清,胃气降浊。生理状态下,脾胃脏腑之气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升中有降,降中有升,始终保持协调通畅,故而人体能够升清降浊,摄取精微,排泄废物,完成机体的新陈代谢。若气机失调,升已不降,降已无升,升降混乱,则易致人体发病。故治疗脾胃疾病重在调理脾胃气机,俟脾气得运,胃气得降,则气血生化有源,疾病自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机升降理论 脾胃病 健脾降浊法 健脾降胃法
下载PDF
王长洪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验案二则 被引量:4
15
作者 柳越冬 陶弘武 刘玉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31-32,共2页
王长洪教授,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医大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临床善用经验方,口服中药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作者有幸师从王长洪教... 王长洪教授,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医大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临床善用经验方,口服中药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作者有幸师从王长洪教授学习,对其运用健脾益气、清热解毒、化瘀通络法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两则医案加以整理,以期反映导师独特的辨证治疗思想和临床用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健脾益气 清热解毒 化瘀通络 王长洪教授
下载PDF
基于“祛邪为第一要义”从清热化湿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被引量:4
16
作者 石克华 折哲 +7 位作者 孙永顺 徐贵华 史苗颜 陆云飞 戴彦成 吴欢 张炜 胡静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8期9-15,共7页
结合验案分析,基于"祛邪为第一要义"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从清热化湿论治的思路与方法。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是属于"湿热"性质的疫病,治疗应强调清热化湿,以"祛邪为第一要义",辅以扶正。在中医祛邪... 结合验案分析,基于"祛邪为第一要义"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从清热化湿论治的思路与方法。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是属于"湿热"性质的疫病,治疗应强调清热化湿,以"祛邪为第一要义",辅以扶正。在中医祛邪与扶正理论指导下,通过宣肺平喘、通腑泻热、芳香化湿等治法,祛邪为主,肺肠合治,可以使发热减轻或消退,使大便通畅,从而截断病情进展,避免或减少危重症的发生及死亡的风险;通过清热化湿、疏肝健脾、凉血化瘀等治法,祛邪兼以扶正,肺与肝、脾合调,可以改善肝功能损伤,减少病情加重的风险;通过补气健脾等扶正治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和体力,促使病毒更快转阴,缩短病程,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病 祛邪 扶正 清热化湿 肺脾同治 肺肠同治
下载PDF
补气健脾清热中药对恶性肿瘤患者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瑞花 毕宏观 +6 位作者 张丙贵 康素娴 孙立新 张丽华 焦红蕾 王凌芬 田翠丽 《河北中医》 2013年第2期173-175,共3页
目的观察补气健脾清热中药对恶性肿瘤患者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予补气健脾清热中药,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治疗,2组均2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以Karnofsky(卡氏)... 目的观察补气健脾清热中药对恶性肿瘤患者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予补气健脾清热中药,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治疗,2组均2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以Karnofsky(卡氏)评分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检测2组治疗前后NK细胞活性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症状疗效及体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79.0%,体质量改善率72.0%;对照组分别为39.0%、25.0%。2组生活质量及体质量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NK细胞活性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食欲减退、失眠及自汗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气健脾清热中药可明显提高恶性肿瘤患者NK细胞活性,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补气 健脾 清热 中药疗法
下载PDF
从脾论治糖尿病探析 被引量:22
18
作者 杨春华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7期829-830,共2页
目的:从中焦脾胃理论探讨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及治则。方法:从糖尿病现代医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诱发因素、脾胃生理功能探讨糖尿病的病因病机。结果: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谱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神疲乏力... 目的:从中焦脾胃理论探讨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及治则。方法:从糖尿病现代医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诱发因素、脾胃生理功能探讨糖尿病的病因病机。结果: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谱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症状较突出,脾虚成为糖尿病的基本病机。结论:脾虚是糖尿病的病理基础,脾化失司、脾胃升降失调是糖尿病的基本病机,益气健脾、升清降浊是糖尿病的治疗大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消渴 病因病机 脾虚 益气健脾 升清降浊
下载PDF
国医大师干祖望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晨 史军 +2 位作者 朱慧兰 乔植 刘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521-527,共7页
目的分析国医大师干祖望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用药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筛选出国医大师干祖望5000余份医案手稿中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医案102份,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分析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用药频次、四气五味、药物... 目的分析国医大师干祖望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用药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筛选出国医大师干祖望5000余份医案手稿中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医案102份,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分析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用药频次、四气五味、药物归经、药物核心组合、药物关联规则、证型分布,解析干教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用药规律。结果102份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医案中,所用中药共119味,常用中药为石菖蒲、路路通、甘草、茯苓、陈皮、白术、半夏、葛根、升麻、柴胡、党参、防己、乌药。药性以温、平、寒性为主,药味以甘、苦、辛居多,多归肺、脾、胃经。对处方用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物组合34组,常用药对为“石菖蒲,半夏→陈皮”“路路通,升麻→石菖蒲”“茯苓,半夏→陈皮”等。基于k-means算法进行用药聚类分析,提取出3组核心药物组合:茯苓-陈皮-半夏-白术-党参,乌药-升麻-葛根-柴胡,石菖蒲-路路通-甘草-防己。证型分布以风邪外袭型为主,其次为清阳不升型、脾虚湿困型。结论国医大师干祖望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多用补气药、开窍药、利水药,以宣肺理气、健脾化痰、升清开窍为常用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 宣肺理气 健脾化痰 升清开窍 石菖蒲 路路通 陈皮 半夏 干祖望
下载PDF
疏肝健脾、和胃降逆方加味合穴位敷贴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8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淑华 王强 杨倩 《河北中医》 2009年第6期819-821,共3页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和胃降逆方加味合穴位敷贴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肝郁脾虚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予疏肝健脾、和胃降逆方合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80例予常规西药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和胃降逆方加味合穴位敷贴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肝郁脾虚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予疏肝健脾、和胃降逆方合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80例予常规西药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主要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8%、显效率86.3%,对照组总有效率90.0%、显效率6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个症状积分和总积分均明显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治疗组上腹痛、纳呆、乏力、善太息积分及总积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疏肝健脾、和胃降逆方合穴位敷贴治疗FD疗效确切,能推动胃肠蠕动,促进胃肠道排空,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 疏肝 健脾 和胃降逆 中药疗法 穴位贴敷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