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8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eatment of Arthralgia Syndrome from Eliminating Pathogen and Strengthening Vital Qi
1
作者 Lamei ZHOU Wen XU Donglin HAO 《Medicinal Plant》 CAS 2020年第3期1-5,10,共6页
More than 40 medical history works and classical medical literatures about the theory and prescription of arthralgia syndrome treated from eliminating pathogen and strengthening vital qi were sorted out,summarized and... More than 40 medical history works and classical medical literatures about the theory and prescription of arthralgia syndrome treated from eliminating pathogen and strengthening vital qi were sorted out,summarized and analyzed,and the theory of treating arthralgia syndrome from eliminating pathogenic factors including dampness,heat,cold,phlegm and blood stasis,and strengthening vital qi basically reflected the academic thought of treating Bi syndrome from eliminating pathogen and strengthening vital qi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oo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hralgia syndrome Eliminating pathogen strengthening vital qi
下载PDF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Tumors by Replenishing Qi and Nourishing Blood,Detoxicating and Resolving Masses
2
作者 LIU Nan-nan CHEN Shi-zhou WEI Li-hua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21年第3期37-41,共5页
The pathogenesis of malignant tumors is the deficiency of vital Qi and the excess of pathogenic Qi.Its basic treating principle is to strengthen vital Qi to eliminate pathogenic factor.The paper is to summarize the cl... The pathogenesis of malignant tumors is the deficiency of vital Qi and the excess of pathogenic Qi.Its basic treating principle is to strengthen vital Qi to eliminate pathogenic factor.The paper is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s in tumor treatment of Dr.Chen Shizhou,a well-know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pert in Weifang City,Shandong Province.He put forward the treatment method of"replenishing Qi and nourishing blood,detoxicating and resolving masses",paying attention to protecting stomach qi and advocating survival with tumor,with remarkable clinical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ignant tumors The deficiency of vital qi and the excess of pathogenic qi strengthening vital qi to eliminate pathogenic factor Replenishing qi and nourishing blood Detoxicating and resolving masses Protecting stomach qi
下载PDF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论治癌性腹水临床经验探讨
3
作者 张文静 郭立中 +3 位作者 朱颖 徐敏 陈利 贺佳文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3期41-44,共4页
癌性腹水作为中晚期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以腹部胀满和呼吸窘迫为主要症状,多见于晚期卵巢、胰腺和胃肠道恶性肿瘤等腹腔脏器恶性肿瘤患者。其发展速度快,病情进行性加重,一旦出现癌性腹水,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将缩短至数月甚至数周,... 癌性腹水作为中晚期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以腹部胀满和呼吸窘迫为主要症状,多见于晚期卵巢、胰腺和胃肠道恶性肿瘤等腹腔脏器恶性肿瘤患者。其发展速度快,病情进行性加重,一旦出现癌性腹水,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将缩短至数月甚至数周,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后续治疗及生活质量。癌性腹水的治疗至今仍是临床一大难题。“阳化气,阴成形”是《黄帝内经》中关于阴阳生理病理状态的重要论述,阳主“动”而流散以化气,阴主“静”而凝聚以成形,二者调和一致则为平人,若平衡被打破则百病由生。郭立中教授立足临床,结合古医籍和临床经验,提出“阳化气”不及、“阴成形”太过与癌性腹水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阳化气”不及是发病之本,“阴成形”太过是发病之标。肺、脾、肾阳虚化气不足,水液运化失常,水湿结聚,水为寒邪,寒性收引凝滞,易致血脉凝结,血凝又加重水湿留而不行,水湿、血瘀停聚腹腔形成癌性腹水。阳虚、水湿、血瘀是关键病因,病性为本虚标实,导师以扶阳消阴为治疗总则,重视扶肺、脾、肾阳气以固其本,消水湿瘀血以治其标,并根据疾病不同时期的病机特点在治疗上讲求次第,灵活变通,并配合外治法,临床收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化气 阴成形 癌性腹水 扶阳消阴
下载PDF
《神农本草经》与经方应用之泽泻篇
4
作者 郑振涛 袁红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428-433,共6页
《神农本草经》记载泽泻“:味甘,寒。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以《神农本草经》中泽泻的主治作用为线索,分析《伤寒杂病论》中泽泻的应用。泽泻主治消水,消心下之水... 《神农本草经》记载泽泻“:味甘,寒。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以《神农本草经》中泽泻的主治作用为线索,分析《伤寒杂病论》中泽泻的应用。泽泻主治消水,消心下之水,常与白术配伍,以泽泻汤为代表方;消膀胱之水,常与茯苓、白术、桂枝等药配伍,以五苓散为代表方;消腰下之水,常与牡蛎、栝楼根、葶苈子等药配伍,以牡蛎泽泻散为代表方;消肾脏之水,常与生地黄、山茱萸等药配伍,以肾气丸为代表方;消血中之水,常与当归、芍药等药配伍,以当归芍药散为代表方。泽泻可调养五脏,培补正气,“养五脏,益气力,耳目聪明”,常与生地黄、山药等配伍,以肾气丸为代表方;“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常与茯苓、甘草、桂枝等药配伍,以茯苓泽泻汤为代表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 经方 泽泻 消水 养正 养五脏 益气力
下载PDF
腹针“扶正气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王成研 张钰琪 王琢琳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5期56-58,共3页
目的:分析腹针“扶正气法”治疗周围性面瘫(PFP)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收治的PFP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n=33)与对照组(n=34)。治疗组实施腹针“扶正气法”治疗,对照组... 目的:分析腹针“扶正气法”治疗周围性面瘫(PFP)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收治的PFP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n=33)与对照组(n=34)。治疗组实施腹针“扶正气法”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躯体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社会功能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结论:腹针“扶正气法”治疗PFP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应用并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腹针 扶正气法 周围性面瘫
下载PDF
名中医丛慧芳从“正虚邪恋”论治“寒地”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经验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丽淼 吴丹 +3 位作者 丛慧芳 徐虹云 王丹凝 门佳囡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期96-99,103,共5页
总结丛慧芳教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经验。丛慧芳教授基于女性胞宫的生理独特性,认为胞宫为至阴之地以及地处北方的地域性,再结合疾病迁延难愈的特性,总结正虚邪恋是此病的关键病机,病位虽在胞宫,病机为冲任受损,但与五脏相因... 总结丛慧芳教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经验。丛慧芳教授基于女性胞宫的生理独特性,认为胞宫为至阴之地以及地处北方的地域性,再结合疾病迁延难愈的特性,总结正虚邪恋是此病的关键病机,病位虽在胞宫,病机为冲任受损,但与五脏相因,切不可一味攻伐祛湿清热,认为“虚”和“瘀”是导致本病发生和经久不愈的关键因素。此时瘀血同时作为病理产物和继发病因,机体无力自主,缠绵痛苦势所必然。由此在治疗时以扶正祛邪为其根本治疗思路,唯清热除湿恐难取效,亦非独驱邪攻瘕以复其能,故丛慧芳教授在此基础上采取温散祛瘀之法,使正气匡扶,邪气可散,余症自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正虚邪恋 温散祛瘀 胞宫 临证经验 丛慧芳
下载PDF
浅析前胡之推陈致新功用
7
作者 王珏 王星栋 薛佳怡 《河南中医》 2024年第3期347-350,共4页
前胡味苦、辛,性微寒,归肺经,《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等均记载其有推陈致新功效,可祛除在表之水饮,解在表之邪气,从而达到“推陈”之功,且其味甘可健中焦,补益胃气,故在祛除病理产物的同时还具有补益之功。柴胡、前胡均能疗伤寒寒... 前胡味苦、辛,性微寒,归肺经,《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等均记载其有推陈致新功效,可祛除在表之水饮,解在表之邪气,从而达到“推陈”之功,且其味甘可健中焦,补益胃气,故在祛除病理产物的同时还具有补益之功。柴胡、前胡均能疗伤寒寒热,发表散风,推陈致新,清里散结,而前胡更偏于除里之痰饮水气,散表之风邪,其与半夏相配能制痰饮痞结,降逆化浊;与黄芩相配可泻厥阴伏火;与桂枝相配能散表之风邪;与生姜相配意在温胃化饮。前胡之推陈致新功用既体现在气机层面,可理气、散气,对不同程度的气机瘀滞、气机凝结等均有效;又表现在活血通脉方面,在理气的基础上,通行血脉,活血化瘀。散气、活血均是“推陈”的体现,“陈”包括机体的病理产物如痰浊、水饮、瘀血、滞气、燥矢等,推出体内陈旧之代谢废物,促使新生之物产生,从而使机体达到气血通畅、五脏安和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胡 推陈致新 健中焦 化痰滞 和少阳 降火热 解表邪 祛水饮 散气结 祛瘀血
下载PDF
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的“通法”在银屑病治疗中的运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小婷 徐菁 +3 位作者 吴治民 陈广山 张润田 段行武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38,共3页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其慢性、复发性的特点成为临床难治性疾病。“通法”在中医治法中占据重要地位,内涵丰富,包罗万象,运用“通法”论治络病,为临床医家治疗多种疑难杂病提供了新的治疗角度和治疗思路,在皮肤科以络...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其慢性、复发性的特点成为临床难治性疾病。“通法”在中医治法中占据重要地位,内涵丰富,包罗万象,运用“通法”论治络病,为临床医家治疗多种疑难杂病提供了新的治疗角度和治疗思路,在皮肤科以络病理论为基础的“通络法”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慢性顽固性皮肤病的治疗。文中对络脉的形象、生理、病理特点进行了简要剖析,从病位、病理因素、病机发展角度系统阐述了银屑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络脉病变机制,包括皮肤与络脉的关系、银屑病与络病的共同病理因素、久病入络的疾病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通络法治疗银屑病的理论依据进行具体探讨和介绍,总结概括为驱除病邪、引药达所、维护气血3种治疗目的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及其理论指导基础。以期为研究银屑病病因病机、指导临床治疗、完善用药结构尽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络脉 络病理论 久病入络 通法 祛邪通络 银屑病 气血阻滞
下载PDF
基于“气化则湿亦化”论治湿滞三焦 被引量:2
9
作者 莫小英 阮威君 +1 位作者 郑锋玲 骆欢欢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048-1052,共5页
“气化则湿亦化”论述源于清代医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三焦之湿均因气化不利所致,治湿皆需以行气为本,重在宣畅气机,恢复三焦气化。治湿犯上焦,需宣肺利气、化湿开郁;治湿阻中焦,重在健脾行气,使脾气畅达,既助湿化,又杜生湿之源;治... “气化则湿亦化”论述源于清代医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三焦之湿均因气化不利所致,治湿皆需以行气为本,重在宣畅气机,恢复三焦气化。治湿犯上焦,需宣肺利气、化湿开郁;治湿阻中焦,重在健脾行气,使脾气畅达,既助湿化,又杜生湿之源;治湿滞下焦,需淡渗通阳,因势利导。治湿之“开上、宣中、导下”三法均寓有“气化湿亦化”之机理,而轻宣、开泄、芳化、淡渗等诸法也应随证而用。“气化则湿亦化”学术思想的挖掘可为中医湿证的基础研究与治湿法的临证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 湿化 三焦气化 宣肺利气 健脾行气 淡渗通阳 《温病条辨》
下载PDF
基于肿瘤外泌体探讨中医药防治大肠癌肝转移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成磊 张广辉 +2 位作者 陈雪 杨冰炜 李卫东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56-1062,共7页
肝脏作为结直肠癌常见的远处转移靶器官,其发生转移受到人体自身免疫力和肿瘤微环境等多因素调控的影响。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晚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外泌体是直径为30~150 nm的细胞外囊泡体,结直肠癌来源的外泌体含有的miRNA与癌基因参... 肝脏作为结直肠癌常见的远处转移靶器官,其发生转移受到人体自身免疫力和肿瘤微环境等多因素调控的影响。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晚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外泌体是直径为30~150 nm的细胞外囊泡体,结直肠癌来源的外泌体含有的miRNA与癌基因参与肿瘤的复发、转移。中医认为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的原因不外乎“正虚”与“邪实”。中医药具有整体性、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可通过调节外泌体调控细胞间通信并影响肿瘤微环境,防治肿瘤的复发、转移。一方面通过“扶正健脾固本”提高患者免疫力,改善肿瘤抑制微环境;另一方面通过“调气祛瘀解毒”改善肿瘤炎症微环境,使癌毒无法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外泌体 肿瘤微环境 肝转移 中医药 作用机制 正虚 邪实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朴炳奎治疗大肠癌术后用药规律研究
11
作者 陈欣 谢飞彪 +5 位作者 张润顺 高劲 于惠博 马苏苏 郑红刚 花宝金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24-30,共7页
目的研究全国名中医朴炳奎教授治疗大肠癌术后患者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朴炳奎教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和北京颐庆堂中医诊所2002年1月1日-2022年2月28日大肠癌术后患者的门诊电子和纸质医案资料,运用R4.2.1对大肠癌术后患者处方... 目的研究全国名中医朴炳奎教授治疗大肠癌术后患者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朴炳奎教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和北京颐庆堂中医诊所2002年1月1日-2022年2月28日大肠癌术后患者的门诊电子和纸质医案资料,运用R4.2.1对大肠癌术后患者处方进行高频药物、药物类型、中药性能、药物阴阳五行和用药剂量,以及多味药关联性用药的规律研究。结果共纳入大肠癌术后患者642例,涉及2226诊次处方、180味中药、总频次为39988。高频药物为黄芪、麸炒枳壳、山药等,药物功效多为补虚药、消食药等;中药药性多用温、平,药味以甘、辛、苦为多,主归脾经、胃经,常用升浮药,药物基本无毒;补阳药使用频率高,五行常用属土药;药物剂量多为10、15、20 g。多味药关联性复杂网络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朴炳奎教授治疗大肠癌术后基础方为黄芪、麸炒枳壳、山药、盐益智仁、陈皮、土茯苓、太子参、麸炒白术。结论朴炳奎教授治疗大肠癌术后重在扶正培本,顾护脾胃,兼顾清热解毒、祛湿化痰、导滞散瘀,辨证施治,补中益气,调畅气机,从而达到“治中焦如衡”,以平为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朴炳奎 数据挖掘 大肠癌 用药规律 扶正祛邪 补中益气
下载PDF
李雁运用扶正祛邪法治疗肺癌经验
12
作者 赵振宇 吴建春 +4 位作者 张博 骆莹滨 周亦忻 徐力立 李雁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12期78-82,共5页
介绍李雁教授运用扶正祛邪法治疗肺癌的经验。李教授认为肺癌是以脾肾不足为本,痰瘀寒结为标的本虚标实病,当根据“扶正祛邪”的理论选方施治,并兼顾“清滋轻补”“动静结合”“寒热平调”“以毒攻毒”等用药准则。此外,李教授在国医大... 介绍李雁教授运用扶正祛邪法治疗肺癌的经验。李教授认为肺癌是以脾肾不足为本,痰瘀寒结为标的本虚标实病,当根据“扶正祛邪”的理论选方施治,并兼顾“清滋轻补”“动静结合”“寒热平调”“以毒攻毒”等用药准则。此外,李教授在国医大师刘嘉湘“扶正治癌”的基础上,提出了“免疫扶正”的新用药方向。并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扶正祛邪 名医经验 中医药疗法 免疫治疗
下载PDF
蔡连香教授基于“扶正祛邪”理论辨证论治卵巢癌术后化疗经验撷英
13
作者 席艳雪 朱馥丽 +3 位作者 孙佳琦 杨梦婷 朱晓彤 黄欲晓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2期161-165,共5页
本文详细总结蔡连香教授基于“扶正祛邪”理论治疗卵巢癌术后化疗的中医药诊治经验,指出该阶段病因病机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提倡将“扶正祛邪”理论灵活运用全程,同时提出根据正邪交争特点分阶段辨证论治的中医药介入策略,具体为术后... 本文详细总结蔡连香教授基于“扶正祛邪”理论治疗卵巢癌术后化疗的中医药诊治经验,指出该阶段病因病机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提倡将“扶正祛邪”理论灵活运用全程,同时提出根据正邪交争特点分阶段辨证论治的中医药介入策略,具体为术后、化疗前扶正为主,化疗期扶正祛邪并重,化疗后维持治疗期扶正以截断病势,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达到减轻不良反应、缓解病症、延长生命周期的积极作用。文末附蔡教授诊治医案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化疗 “扶正祛邪” 中医药 蔡连香
下载PDF
董克礼教授治疗大肠癌经验撷英
14
作者 萨依腊西·杰恩斯努尔 朱宏 +3 位作者 张婷 任丹 李若梦 肖岚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1期18-21,共4页
通过典型案例探讨董克礼教授治疗大肠癌的经验,其认为尽管病因复杂,但大肠癌的根本病机在于正虚邪实。并指出大肠癌的发病往往与不规律的饮食习惯、湿热瘀滞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可能损伤脾肾功能,导致脾肾虚弱;同时,湿邪和热毒在体内形... 通过典型案例探讨董克礼教授治疗大肠癌的经验,其认为尽管病因复杂,但大肠癌的根本病机在于正虚邪实。并指出大肠癌的发病往往与不规律的饮食习惯、湿热瘀滞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可能损伤脾肾功能,导致脾肾虚弱;同时,湿邪和热毒在体内形成瘀滞,表现为标实。在临床治疗中,董克礼教授倡导扶正祛邪相结合的治疗原则,通过健脾益气和补肾填精的方法来增强正气,同时运用清热利湿、活血祛瘀的方法来祛邪,这种综合治疗方法在大肠癌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扶正祛邪 董克礼 名医经验 医案
下载PDF
基于中医扶正祛邪法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恢复期失眠
15
作者 梁双琴 徐少君 +1 位作者 张金艳 李贻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中医“疫”病范畴,其病邪为湿邪,湿性黏滞,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缠绵难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余邪未清,正气不足,余邪则为湿、热、痰、瘀、燥、寒等邪气,正虚表现为气虚及阴虚。在身体虚弱以及情绪的影响下,新型...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中医“疫”病范畴,其病邪为湿邪,湿性黏滞,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缠绵难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余邪未清,正气不足,余邪则为湿、热、痰、瘀、燥、寒等邪气,正虚表现为气虚及阴虚。在身体虚弱以及情绪的影响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患者易出现失眠。与普通失眠相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失眠患者有感邪病史,且身体虚弱,因此在治疗时首先应注意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故使用补气及滋阴药物以扶正,祛/化/利湿、清热、化痰、散瘀药物以祛邪;最后同普通失眠治法相同,使患者身体阴平阳秘,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恢复正常,阴交于阳,改善睡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新冠病毒感染 恢复期 扶正祛邪
下载PDF
融汇黄河文化:齐鲁正骨流派的学术特色与发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卢博文 李嘉程 李刚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25-529,共5页
黄河文化倡导天人合一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对齐鲁正骨流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齐鲁正骨流派经过三代人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技术体系。流派重视整体观念、气血辨治,强调局部修复与整体调理并举... 黄河文化倡导天人合一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对齐鲁正骨流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齐鲁正骨流派经过三代人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技术体系。流派重视整体观念、气血辨治,强调局部修复与整体调理并举,秉持固本祛邪的治疗理念,擅长运用滋补肝肾、强化筋骨、滋养气血、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治疗方法,创立了“调线-牵引-整复”方法用于骨折治疗,归纳出关节脱位十大技法,整复关节内部骨折讲究手法细腻柔和,注重中西医结合,形成了周密完备的调护体系。流派在教学培养模式上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理论与临床结合,人才传承结构合理,积极推广特色技术,促进了基层及社区正骨技术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文化 齐鲁正骨流派 固本祛邪 中西医结合 调护体系 人才培养
下载PDF
陆拯“健脾清肠解毒”治疗结肠癌经验举隅
17
作者 刘亚铭 傅睿 +1 位作者 陈明显 陆拯(指导)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154-1158,共5页
[目的]总结国医名师陆拯教授“健脾清肠解毒”治疗结肠癌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门诊跟诊学习,病案收集整理,查找结肠癌相关文献及中医典籍,研习陆拯教授所著之《毒证论》,结合教授的临证释义,探讨结肠癌的病因病机,阐释结肠癌的治疗方... [目的]总结国医名师陆拯教授“健脾清肠解毒”治疗结肠癌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门诊跟诊学习,病案收集整理,查找结肠癌相关文献及中医典籍,研习陆拯教授所著之《毒证论》,结合教授的临证释义,探讨结肠癌的病因病机,阐释结肠癌的治疗方法为“毒证四层总纲”指导下的“健脾清肠解毒”,归纳其临证辨证施治要点及组方用药规律,并附验案加以佐证。[结果]陆拯教授认为结肠癌基本病机是脾胃元气受损、癌毒蓄积于肠,并进一步指出脾胃元气受损是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前提,癌毒蓄积于肠是结肠癌发生、复发和转移的关键,临证治疗当着眼于恢复脾胃元气,清除肠中湿、热、痰、瘀等内生邪气以及残余癌毒,条畅肠腑气机,即以“健脾清肠解毒”为指导思想,根据患者术后具体症状,归纳为湿热毒蕴、痰瘀毒阻、瘀血毒壅、阳虚寒毒、阴虚热毒五种证型,基于扶正拔毒并举的理念,分别以清热解毒、化痰祛瘀、化瘀逐毒、温阳拔毒、滋阴败毒论治,从而祛除术后余毒,杜绝新生癌毒。所举医案应用“健脾清肠解毒”法治疗后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随访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陆拯教授“健脾清肠解毒”治疗结肠癌的临证经验,展示了陆拯毒证理论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为结肠癌的中医辨治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脾胃元气 健脾清肠解毒 毒证 扶正祛邪 医案 陆拯 名中医经验
下载PDF
郑日新教授治疗鼻鼽经验拾遗
18
作者 李平萍 朱玲 +3 位作者 郑日新 王蓓佳 赵润之 霍星星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8期907-911,共5页
鼻鼽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多表现为鼻痒、鼻塞、喷嚏、流清涕等,具有阵发性、反复性。郑日新教授作为新安医学郑氏喉科嫡传后学,基于新安郑氏喉科流派学术思想,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鼻鼽方面有其独特见解,认为其发病多与肺... 鼻鼽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多表现为鼻痒、鼻塞、喷嚏、流清涕等,具有阵发性、反复性。郑日新教授作为新安医学郑氏喉科嫡传后学,基于新安郑氏喉科流派学术思想,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鼻鼽方面有其独特见解,认为其发病多与肺脾肾三脏虚损及外邪有关,提出“护元扶正”“养阴清肺”“益气健脾”治法。在选方用药上,肺肾虚寒者多用黄芪、党参、白术、附子;肺经伏热者加生地黄、牡丹皮、麦冬;肺脾气虚者多用茯苓、白术、陈皮、黄芪等,临床应用时随证加减,疗效显著。通过总结郑日新教授治疗鼻鼽的临床经验,并举验案,予以例证,为中医治疗鼻鼽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鼽 郑日新 护元扶正 养阴清肺 益气健脾
下载PDF
中医“扶正祛邪”治则及其在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19
作者 李文诗 孙家乐 王琳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676-2680,共5页
基于中医学正邪发病观与现代免疫学发病机制相结合研究免疫性疾病,发现其核心病机为“真邪相搏”。正气是维持和调节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三大免疫功能正常的体现;“邪气”则包括诱发免疫异常的病理因素和因异常免疫功能而形成... 基于中医学正邪发病观与现代免疫学发病机制相结合研究免疫性疾病,发现其核心病机为“真邪相搏”。正气是维持和调节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三大免疫功能正常的体现;“邪气”则包括诱发免疫异常的病理因素和因异常免疫功能而形成对机体有损害的病理产物。中医药扶正祛邪切中“真邪相搏”的病机,可通过增强和(或)抑制免疫功能起到调节和稳定免疫系统的作用,在超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疾病、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的治疗中均获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祛邪 免疫性疾病 真邪相搏 超敏反应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缺陷疾病 感染性疾病 肿瘤
下载PDF
裴正学运用祛邪扶正法诊治白塞病经验
20
作者 祁琴 任超展 +3 位作者 郑访江 郑捷 法强 裴正学(指导)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9期53-56,共4页
裴正学认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复受外邪侵袭,以致湿热交阻,气血凝滞而生白塞病;裴正学提出“祛邪扶正”为治疗总纲,先祛邪,后扶正,并将其辨证分型为肝经积热证、脾胃湿热证、肝肾阴虚证三种证型,实证以清热解毒燥湿为法,虚证以益... 裴正学认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复受外邪侵袭,以致湿热交阻,气血凝滞而生白塞病;裴正学提出“祛邪扶正”为治疗总纲,先祛邪,后扶正,并将其辨证分型为肝经积热证、脾胃湿热证、肝肾阴虚证三种证型,实证以清热解毒燥湿为法,虚证以益气养阴扶正为要,疗效颇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氏病 祛邪扶正 裴正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