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5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tress-deformation analysis of cut-off wall in clay-core rockfill dam on thick overburden 被引量:12
1
作者 Si-hong Liu Liu-jiang Wang +1 位作者 Zi-jian Wang Erich Bauer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19-226,共8页
The cut-off wall in a clay-core rockfill dam built on a thick overburden layer is subjected to a large compressive pressure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loads such as the dead weight of both the dam and the overburden laye... The cut-off wall in a clay-core rockfill dam built on a thick overburden layer is subjected to a large compressive pressure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loads such as the dead weight of both the dam and the overburden layer, the frictional force induced by the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between the cut-off wall and surrounding soils, and the water pressure. Thus, reduction of the stress of the cut-off wall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problems for consideration in engineering design. In this paper, numerical analysis of a core rockfill dam built on a thick overburden layer was conducted and som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tress-strain behaviors of the cut-off wall were investigated. The factors includ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verburden layer, the modeling approach for interfacial contact between the cut-off wall and surrounding soils, the modulus of the cut-off wall concrete, and the connected pattern between the cut-off wall and the clay core. The result shows that improving the overburden layer,selecting plastic concrete with a low modulus and high strength, and optimiz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ut-off wall and the clay core of the dam are effective measures of reducing the deformations and compressive stresses of the cut-off wall. In addition, both the Goodman element and the mud-layer element are suitable for simulating the interfacial contact between the cut-off wall and surrounding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VERBURDEN layer Core ROCKFILL DAM CUT-ofF wall NUMERICAL ANALYSIS stress and deformation ANALYSIS
下载PDF
An analytic solution to asymmetrical bending problem of diaphragm coupling
2
作者 朱可柯 朱如鹏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2008年第12期1643-1649,共7页
Because rigidity of either hub or rim of diaphragm coupling is much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disk, and asymmetrical bending i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 speed revolution, an assumption is made that each circle in th... Because rigidity of either hub or rim of diaphragm coupling is much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disk, and asymmetrical bending i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 speed revolution, an assumption is made that each circle in the middle plane before deforma- tion keeps its radius unchanged after deformation, but the plane on which the circle lies has a varying deflecting angle. Based on this assump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energy variation, the corresponding Euler's equation can be obtained, which has the primary integral. By neglecting some subsidiary factors, an analytic solution is obtained. Applying these formulas to a hyperbolic model of diaphrag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ctahedral shear stress varies less along either radial or thickness direction, but fluctuates greatly and periodically along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Thus asymmetrical bending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material's fatig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phragm coupling BENDING stress DEFORMATION
下载PDF
MOTION AND DEFORMATION OF VISCOUS DROP IN STOKES FLOW NEAR RIGID WALL
3
作者 陆华剑 张慧生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2005年第12期1634-1642,共9页
A boundary integral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simulating the motion and deformation of a viscous drop in an axisymmetric ambient Stokes flow near a rigid wall and for direct calculating the stress on the wall. Numerica... A boundary integral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simulating the motion and deformation of a viscous drop in an axisymmetric ambient Stokes flow near a rigid wall and for direct calculating the stress on the wall. Numerical experiments by the method were performed for different initial stand-off distances of the drop to the wall, viscosity ratios, combined surface tension and buoyancy parameters and ambient flow parameters.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due to the action of ambient flow and buoyancy the drop is compressed and stretched respectively in axial and radial directions when time goes. When the ambient flow action is weaker than that of the buoyancy the drop raises and bends upward and the stress on the wall induced by drop motion decreases when time advances. When the ambient flow action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the buoyancy the drop descends and becomes flatter and flatter as time goes. In this case when the initial stand-off distance is large the stress on the wall increases as the drop evolutes but when the stand-off distance is small the stress on the wall decreases as a result of combined effects of ambient flow, buoyancy and the stronger wall action to the flow. The action of the stress on the wall induced by drop motion is restricted in an area near the symmetric axis, which increases when the initial stand-off distance increases. When the initial stand-off distance increases the stress induced by drop motion decreases substantially. The surface tension effects resist the deformation and smooth the profile of the drop surfaces. The drop viscosity will reduce the deformation and migration of the dr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cous drop axisymmetric Stokes flow rigid wall motion and deformation stress boundary integral method
下载PDF
北京地铁薄壁地下连续墙基坑变形规律统计分析
4
作者 祝建勋 杨春阳 +3 位作者 李永伟 赵智涛 钟巧荣 宋云兴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7-132,140,共7页
[目的]地下连续墙(以下简称“地连墙”)厚度对基坑变形量与变形模式的影响较为明显,尤其是薄壁地连墙对于基坑开挖和坑边荷载十分敏感。因此,有必要对北京地铁不同壁厚的地连墙基坑变形规律进行研究。[方法]以北京地铁6座薄壁地连墙车... [目的]地下连续墙(以下简称“地连墙”)厚度对基坑变形量与变形模式的影响较为明显,尤其是薄壁地连墙对于基坑开挖和坑边荷载十分敏感。因此,有必要对北京地铁不同壁厚的地连墙基坑变形规律进行研究。[方法]以北京地铁6座薄壁地连墙车站基坑工程为例,使用统计学方法对其地面竖向变形、地连墙墙顶竖向变形、地连墙水平位移及钢支撑轴力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及结论]薄壁地连墙基坑的地面变形可分为隆起-沉降型和沉降型两种,且地面变形中隆起变形的占比较高。土方开挖阶段,地连墙呈快速隆起趋势,开挖结束后墙顶隆起值产生小幅回落,并最终达到稳定值。根据地连墙变形特征,将其分为正常抛物线型、荷载抛物线A型、荷载抛物线B型3种类型。地连墙最大变形位置一般处于0.50H~0.85H(H为基坑深度),累计变形量集中于10~20 mm。第1道钢支撑轴力变化特征较为明显,其曲线可分为快速上升、快速下降、缓慢下降、快速上升4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薄壁地连墙 基坑变形
下载PDF
装配式地连墙接缝变形特性研究
5
作者 刘永超 贺文贤 +4 位作者 李泽源 王川 石长城 王成 陆鸿宇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4,共10页
为了研究接缝对装配式地连墙变形特性的影响并采取合理的改进措施,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将局部现浇地连墙替换为装配式地连墙,并对其实测的变形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实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PLAXIS2D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了不同深度横向... 为了研究接缝对装配式地连墙变形特性的影响并采取合理的改进措施,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将局部现浇地连墙替换为装配式地连墙,并对其实测的变形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实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PLAXIS2D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了不同深度横向接缝对装配式地连墙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PLAXIS3D有限元软件对比了现浇墙与装配式地连墙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变形形态,分析了竖向接缝对装配式地连墙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最后,针对实测数据显示出的变形偏大问题,提出了改变冠梁刚度、围檩刚度、墙幅宽度、支撑位置4种改进措施,并通过PLAXIS3D有限元软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装配式地连墙的接缝对墙体的刚度存在弱化作用,增大了其变形程度;位于坑底以上的横向接头失效时,墙体水平位移会显著增大,位于坑底以下的横向接头失效时,不会引起墙体水平位移的显著增大;竖向接头会显著减小装配式墙体的整体刚度,使其协同变形能力变差,变形更加难以控制;适当调节支撑位置可有效缓解墙幅间的错动和减小墙体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地连墙 变形特性 支护结构 接缝
下载PDF
基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的节状地下连续墙变形特性与破坏模式研究
6
作者 吴九江 肖琳 +1 位作者 王丽娟 张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07-2718,共12页
节状地下连续墙(简称节状墙)是一种新型的地基基础形式,具备良好的工程特性,相对于传统地下连续墙而言,由于节部的存在,其抗拔承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升。目前,节状墙的应用及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变形特性与破坏模式亟待摸清。通过室内... 节状地下连续墙(简称节状墙)是一种新型的地基基础形式,具备良好的工程特性,相对于传统地下连续墙而言,由于节部的存在,其抗拔承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升。目前,节状墙的应用及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变形特性与破坏模式亟待摸清。通过室内模型试验辅以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简称PIV)技术对节状墙基础竖向受拉下的位移和破坏形态开展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端部与中部节的设置扩大了深部与浅部土体的影响范围,多部节的设置相对于单部节有利于调动更广范围的土体。节状墙的破坏模式包括垂直滑移面、倒金字塔状或正切曲线和花瓶状曲线(即曲线滑移面)相连接的滑移面。总体而言,与抗拔桩相比,节状墙的抗拔破坏面受到节部数量和位置的影响而表现为复合型,且部分滑移面的走向与土体内摩擦角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状地下连续墙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变形与破坏模式 节部 模型试验
下载PDF
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引起的地层和既有隧道变形响应分析
7
作者 吕延豪 栗晓龙 +2 位作者 陈健 孙雪兵 娄英豪 《交通科技》 2024年第5期134-138,共5页
为探究地连墙施工对既有隧道变形影响,以武汉某基坑工程为例,分析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周边土体变形规律和既有结构变形响应特征,以为优化地连墙施工过程控制隧道变形提供指导。采用PLAXIS 2D软件,建立二维数值模型,研究地连墙开挖成槽... 为探究地连墙施工对既有隧道变形影响,以武汉某基坑工程为例,分析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周边土体变形规律和既有结构变形响应特征,以为优化地连墙施工过程控制隧道变形提供指导。采用PLAXIS 2D软件,建立二维数值模型,研究地连墙开挖成槽和混凝土浇筑2个阶段引起的土体变形和隧道变形特征,分析不同泥浆重度下地层变形和既有隧道变形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地下连续墙施工引起的地层变形受泥浆重度影响显著,泥浆重度较大时泥浆压力大于土体水平压力,引起周边土体向槽外变形。地下连续墙施工完成后引起的地层水平位移随泥浆重度增大而增大,既有隧道拱顶沉降随泥浆重度增加而显著减小。当泥浆重度从12 kN/m3增至14 kN/m3时,施工引起土体的最大水平位移从3.48 mm增长至22.04 mm,左线隧道拱顶沉降由5.54 mm减少至0.90 mm,右线隧道拱顶沉降由5.33 mm减少至0.84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连续墙 泥浆重度 既有隧道 数值分析 变形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DEFORMATIONS,STRESSES AND STABILITY OF CIRCULAR CORRUGATED DIAPHRAGMS UNDER CONCENTRATED LOAD AT THE CENTER
8
作者 宋卫平 叶开源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SCIE 1989年第6期696-706,共11页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deformations, stresses and stability of circular corrugateddiaphragm under a concentrated load at the center on the basis of the large-deflection theoryof shallow shells of revolution. By usi...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deformations, stresses and stability of circular corrugateddiaphragm under a concentrated load at the center on the basis of the large-deflection theoryof shallow shells of revolution. By using the Newton-spline method the nonlinear equationsof the shell for circular corrugated diaphragm with sine-shaped shallow waves are solved.Solutions for both unbuckled and buckled states are obtained. Numerical results are yieldedby digital computer for some circular corrugated diaphragms with a given form of corrug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rugated diaphragm nonlinear analysis DEFORMATION stress BUCKLING
原文传递
软土地层45m级超深基坑工程实测变形性状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徐中华 王卫东 +3 位作者 宗露丹 朱殷航 翁其平 张佶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8-127,共10页
以上海软土地区某挖深45m级超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分析了其实测变形特性。结果表明:地下连续墙的侧向位移随开挖深度的增大而逐渐变大,且变形空间效应显著;由于开挖深度大,地下连续墙的绝对侧向变形量也较大,但最大侧向位移平均值与开挖... 以上海软土地区某挖深45m级超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分析了其实测变形特性。结果表明:地下连续墙的侧向位移随开挖深度的增大而逐渐变大,且变形空间效应显著;由于开挖深度大,地下连续墙的绝对侧向变形量也较大,但最大侧向位移平均值与开挖深度的比值仅为0.43%,与上海软土地区挖深小于30m的基坑变形统计平均值接近;地下连续墙及立柱受开挖卸荷影响,竖向位移表现为隆起,且在底板浇筑工况下隆起值趋于稳定,立柱的最大回弹达65mm;各道支撑轴力增量基本发生在紧邻下方土体开挖工况,且最大轴力值基本发生在第六、七、八道支撑中;基坑外地表沉降均呈“凹槽形”,随施工阶段的推移地表沉降逐步增加,且发生最大沉降的位置随之逐步向坑外发展,而无量纲化地表沉降仍处于上海软土地区统计的沉降包络线范围之内;此外,基坑周边管线、磁悬浮的变形均较小,表明基坑工程的安全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基坑 软土 变形性状 地下连续墙变形 地表沉降 建(构)筑物变形
下载PDF
土石坝加高工程老坝防渗墙施工时机优选
10
作者 曹艺凡 岑威钧 +1 位作者 邓成发 魏江梁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93,共7页
针对老旧水库大坝加高工程中混凝土防渗墙的修建时机对其自身应力变形影响很大,可能对坝体防渗系统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以某土石坝加高工程为例,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大坝加高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分析比较了不同施工方案下防渗墙的应力变形... 针对老旧水库大坝加高工程中混凝土防渗墙的修建时机对其自身应力变形影响很大,可能对坝体防渗系统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以某土石坝加高工程为例,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大坝加高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分析比较了不同施工方案下防渗墙的应力变形特性,以优选防渗墙施工时机。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加高坝填筑至215 m或此之前修建老坝防渗墙时墙体应力变形较小,此时竣工期与蓄水期防渗墙顺河向最大位移分别为-1.56 cm与4.91 cm,大主应力极值分别为1.01 MPa与1.67 MPa,小主应力极值分别为-0.41 MPa与-0.66 MPa,防渗墙与连接板接缝的切向错动和相对沉降变形极值分别为4.84 mm与8.11 mm,能够满足安全运行要求。相比加高坝填筑后期施工防渗墙,在加高坝填筑开始前或填筑至与老坝同高之前完成防渗墙的施工,可改善防渗墙的应力变形状态并降低防渗墙与连接板接缝的切向错动和相对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渗墙 土石坝 坝体加高 应力变形 施工时机
下载PDF
初始残余应力的检测方法及其在薄壁叶片加工变形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张华 赵晟强 +4 位作者 孙豪 彭芳瑜 闫蓉 唐小卫 单玉楠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24年第2期158-173,共16页
薄壁叶片是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部件,在加工过程中极易发生剧烈的变形。已有的变形研究控制重点关注在减小切削力和加工残余应力(Machining‑induced residual stress,MIRS)这两方面。本文利用材料热处理和锻造过程中产生的初始残余应力(Ini... 薄壁叶片是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部件,在加工过程中极易发生剧烈的变形。已有的变形研究控制重点关注在减小切削力和加工残余应力(Machining‑induced residual stress,MIRS)这两方面。本文利用材料热处理和锻造过程中产生的初始残余应力(Initial residual stress,IRS)来减轻薄壁零件受切削力与加工残余应力影响所产生的变形。由于初始残余应力测量困难且具有破坏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初始残余应力逆辨识方法来测量Ti6Al4V的初始残余应力。与传统的初始残余应力测量方法相比,逆辨识方法更符合应力分布和叶片变形的分布趋势。为了研究和解耦初始残余应力、加工残余应力和切削力之间对加工变形影响的相互作用,针对钛合金直纹叶片为对象进行实验验证,并建立了有限元预测模型。在分析切削力与加工残余应力对变形的影响后,可以得到切削力占变形程度的46.17%,平均值为26.36μm,而加工残余应力占变形程度的53.83%,平均值为30.70μm。耦合初始残余应力后使得整体的变形减小,受加工残余应力影响的最大挠度变形从35.32μm降低到15.50μm,该分析为利用初始残余应力减小薄壁叶片加工变形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叶片 加工变形 残余应力分析 切削力模型
下载PDF
高心墙堆石坝材料本构模型计算的适用性研究
12
作者 程瑞林 汪泾周 +3 位作者 范钦煜 湛正刚 周伟 马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9-229,共11页
为研究不同材料本构模型对高心墙堆石坝应力、变形计算的适用性,以RM 300 m级高心墙堆石坝堆石料的室内试验成果为基础,分别对邓肯E-B模型、沈珠江双屈服面模型及MPZG模型进行材料本构验证和坝体有限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种模型均能... 为研究不同材料本构模型对高心墙堆石坝应力、变形计算的适用性,以RM 300 m级高心墙堆石坝堆石料的室内试验成果为基础,分别对邓肯E-B模型、沈珠江双屈服面模型及MPZG模型进行材料本构验证和坝体有限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种模型均能较好地表现堆石料三轴路径下的应力响应,而邓肯EB模型在低围压下体积响应表现效果欠佳;3种模型计算的坝体应力、变形分布均符合一般规律,应力相近,但变形计算中邓肯E-B模型得到的沉降与顺河向位移均较大;在高心墙堆石坝建设初期,可采用邓肯E-B模型进行早期分析,后期宜采用沈珠江双屈服面模型、MPZG模型等进行决策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 变形 本构模型 心墙堆石坝 有限元分析 广义塑性模型
下载PDF
软土地区紧邻超高压电力管线的深基坑工程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魏仁杰 《岩土工程技术》 2024年第1期65-69,共5页
以上海地区某紧邻超高压电力管线的深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介绍了紧邻超高压电力管线侧基坑的围护形式,并根据管线保护要求,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通过对比分析支护结构变形的理论计算值和实际监测值得出:(1)围护体侧向变形均呈“鱼腹型... 以上海地区某紧邻超高压电力管线的深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介绍了紧邻超高压电力管线侧基坑的围护形式,并根据管线保护要求,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通过对比分析支护结构变形的理论计算值和实际监测值得出:(1)围护体侧向变形均呈“鱼腹型”抛物线形状,地连墙的抗变形能力明显优于灌注桩;(2)地表沉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管线的垂直位移。基坑开挖前的施工工况会对周边道路和管线造成一定的影响;(3)实测变形比理论计算偏大,是因为理论计算的变形值仅考虑了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的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区 超高压管线 地下连续墙 侧向变形 地面沉降
下载PDF
软土地区深基坑地下连续墙变形机制方法研究
14
作者 黄毅 覃峰 +2 位作者 吴华达 李港 司林军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7期161-163,共3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地下空间利用的增加,不同土质环境下深基坑工程中维护结构的变形性状及稳定性控制存在差异,如何精确评估和预测软土地区深基坑工程中地下连续墙的变形行为是关键挑战之一。通过回顾近年来对软土地区深基坑工程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地下空间利用的增加,不同土质环境下深基坑工程中维护结构的变形性状及稳定性控制存在差异,如何精确评估和预测软土地区深基坑工程中地下连续墙的变形行为是关键挑战之一。通过回顾近年来对软土地区深基坑工程中地下连续墙的变形机理研究,综合分析软土土质特性对深基坑地下连续墙位移变形的影响,总结不同案例中的变形规律,探讨有效的预测模型规律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区 深基坑 地下连续墙 变形特性
下载PDF
圆形深基坑地连墙侧向变形特性分析
15
作者 李克锋 张莲花 《山西建筑》 2024年第21期78-81,共4页
以湖北某长江公路大桥南锚碇基坑工程为背景,运用数值模拟软件,分析圆形深基坑地连墙侧向变形的特性,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圆形深基坑地连墙侧向变形的总体表现为“中间大,两端小”,最大侧向变形出现的位置随着基坑开... 以湖北某长江公路大桥南锚碇基坑工程为背景,运用数值模拟软件,分析圆形深基坑地连墙侧向变形的特性,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圆形深基坑地连墙侧向变形的总体表现为“中间大,两端小”,最大侧向变形出现的位置随着基坑开挖,不断向下移动,开挖完成后,最终稳定在墙体的中下部约2/3处。圆形深基坑地连墙厚度和插入深度对地连墙侧向变形的影响较大,因此,在设计时合理的取值,不仅可以节约工程造价,更能保证工程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形深基坑 侧向变形 数值模拟 地下连续墙
下载PDF
内压薄壁圆柱壳电阻凸焊接头疲劳寿命研究
16
作者 朱杰 王海峰 《轻工机械》 CAS 2024年第3期54-59,共6页
为提高凸焊接头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笔者采用有限元法和等效结构应力法,对内压薄壁圆柱壳电阻凸焊接头疲劳寿命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考虑预压载荷对圆柱壳形状影响的建模方法,计算了不同预压载荷下的筒体变形和凸焊接头... 为提高凸焊接头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笔者采用有限元法和等效结构应力法,对内压薄壁圆柱壳电阻凸焊接头疲劳寿命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考虑预压载荷对圆柱壳形状影响的建模方法,计算了不同预压载荷下的筒体变形和凸焊接头疲劳寿命。研究结果表明薄壁圆柱壳在凸焊接头处的变形对凸焊接头疲劳寿命有显著影响。建议在制造中采取措施减小焊接过程对圆柱壳在开孔区的变形的影响,从而使凸焊接头获得较高的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焊 薄壁圆柱壳 焊接变形 等效结构应力法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壁厚对波纹钢管涵受力与变形特征影响分析
17
作者 黄志福 杨语翔 +2 位作者 何金武 韩飞飞 刘洋 《山西建筑》 2024年第7期115-117,123,共4页
以桐岳高速六标波纹管人行通道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不同壁厚(5 mm,6 mm,7 mm,8 mm,9 mm)条件下拱形波纹钢涵洞受力及变形的特征。结果表明:壁厚的增加会整体降低管涵的应力;壁厚的增加对管涵侧面的应力变化控制效... 以桐岳高速六标波纹管人行通道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不同壁厚(5 mm,6 mm,7 mm,8 mm,9 mm)条件下拱形波纹钢涵洞受力及变形的特征。结果表明:壁厚的增加会整体降低管涵的应力;壁厚的增加对管涵侧面的应力变化控制效果要好于管涵顶部和底部区域;壁厚的增加可以减小波纹钢管涵的变形,当壁厚增加至一定的值时,减小的变形量较小;若仅考虑壁厚对结构的受力及变形这一影响因素,本工程中波纹钢管涵的较佳壁厚选择为7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涵洞 波纹钢 壁厚 有限元模拟 应力 变形
下载PDF
软土地层超深圆形地连墙受力变形特性研究
18
作者 石波 张光辉 +2 位作者 刘云凯 卢春雨 马迪 《工程建设》 2024年第10期1-6,30,共7页
软土地层中超深圆形地连墙受力与变形特性复杂,且开挖过程中地连墙内土体会产生土塞效应。文章以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后续优化工程中的GX12号工作井深基坑为依托,建立三维数值模型,研究超深圆形地连墙的受力变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软土地层中超深圆形地连墙受力与变形特性复杂,且开挖过程中地连墙内土体会产生土塞效应。文章以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后续优化工程中的GX12号工作井深基坑为依托,建立三维数值模型,研究超深圆形地连墙的受力变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地连墙摩擦力、弯矩、环向轴力、水平位移均随开挖深度增加逐渐增大;坑内土体在地连墙内形成土塞,在地连墙内侧产生摩阻力;圆形地连墙沿深度方向表现出柔性特质;地连墙表现为向坑内的挤压变形,地连墙最大水平位移值为0.063‰H(H为基坑开挖深度);开挖过程中地连墙边缘土体略有隆起,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基坑周边地表出现沉降,且地表沉降值随着离开基坑距离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地表沉降沉降最大值为0.034‰H,地表沉降的影响范围为0.57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圆形地连墙 受力特性 变形特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软硬交替地层超深竖井围护结构受力和变形特性
19
作者 许访坤 周王鹏 +1 位作者 王旭 陈保国 《工程建设》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研究区地层条件以“硬岩”(泥质粉砂岩、岩屑砂岩)与“软岩”(泥岩)互层为特征,形成了明显的软硬交替地层,使竖井的受力与变形尤为复杂。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对竖井开挖施工全过程进行研究,详细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圆形地连墙和内衬的... 研究区地层条件以“硬岩”(泥质粉砂岩、岩屑砂岩)与“软岩”(泥岩)互层为特征,形成了明显的软硬交替地层,使竖井的受力与变形尤为复杂。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对竖井开挖施工全过程进行研究,详细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圆形地连墙和内衬的受力及变形特性,结果表明:1)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当开挖深度高于或处于“硬岩”时,地连墙在该软硬分界面位置处产生反弯点,向坑外发生弯曲变形,而当坑内“硬岩”被挖除后,整体向坑内产生水平位移。2)地连墙的环向应力和水平位移变形规律为“E”型,地连墙的最大环向应力和水平位移总是集中在“软岩”深度范围内,而在“硬岩”深度范围内环向应力和水平位移最小;同时,地连墙的最大弯矩总是出现在软岩岩层交界面深度附近。3)内衬的环向应力和水平位移变形规律为“阶梯”型增长,但在“硬岩”深度处出现减小;内衬受坑内岩体隆起影响明显,最大弯矩总是出现在内衬底部,同时向坑外产生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竖井 地连墙 软硬交替地层 受力特性 变形规律
下载PDF
复杂条件下深基坑支护内力及变形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润彦 《路基工程》 2024年第1期91-96,共6页
依托京滨城际滨海西站市政配套工程,采用FLAC3D软件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分析A区主体盾构井段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连续墙后土体侧向位移和支撑上的轴力。结果表明:不同的施工阶段,土体位移和5道支撑的变化相差较大;第1道支撑从开始开挖到... 依托京滨城际滨海西站市政配套工程,采用FLAC3D软件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分析A区主体盾构井段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连续墙后土体侧向位移和支撑上的轴力。结果表明:不同的施工阶段,土体位移和5道支撑的变化相差较大;第1道支撑从开始开挖到另4道支撑全部拆除,轴力变化为压-拉-压;基坑开挖施工完成后,各支撑上的轴力趋于稳定,墙后土体向基坑内侧移动,最大可达11.0 mm;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土体侧向最大位移出现在基坑深度5.0 m的位置,为6.3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数值仿真 地下连续墙 受力分析 变形研究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