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原灌丛化过程灌木-草本植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侯慧扬 周建伟 +6 位作者 刘慧娟 李元恒 常春 吴昊 熊王丹 刘雪骄 高韶勃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141,共10页
近年来,草原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灌丛化现象加剧。草原灌丛化的本质是灌木-草本植物相互作用的方向与强度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群落结构的变化。本文从灌木-草本植物相互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生机制及其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三方面梳理近... 近年来,草原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灌丛化现象加剧。草原灌丛化的本质是灌木-草本植物相互作用的方向与强度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群落结构的变化。本文从灌木-草本植物相互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生机制及其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三方面梳理近年研究进展,探讨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下灌木-草本植物相互作用的变化趋势及其对草原群落的影响,以期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灌木-草本植物动态变化及灌丛化草原群落演替方向预测提供参考,也为我国灌丛化草原的恢复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 草本植物 相互作用 胁迫梯度假说 群落演替
下载PDF
沿干旱梯度小叶锦鸡儿灌丛化对草本植物叶片矿质元素浓度及地上生物量累积的影响
2
作者 关家欣 李小琴 +3 位作者 张明伟 解李娜 何鹏 马成仓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8047-8056,共10页
草原灌丛化通过改变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刻影响着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然而,当前有关灌木如何影响不同功能群草本植物对矿质元素吸收和累积的研究仍明显不足。在内蒙古草原沿干旱梯度选取了4个研究地点,对比分析了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 草原灌丛化通过改变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刻影响着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然而,当前有关灌木如何影响不同功能群草本植物对矿质元素吸收和累积的研究仍明显不足。在内蒙古草原沿干旱梯度选取了4个研究地点,对比分析了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灌丛斑块内和斑块外群落中禾草和非禾草功能群植物叶中矿质元素浓度以及地上生物量生产的差异,旨在阐明干旱和灌木对群落草本植物叶元素累积的影响,揭示灌草间相互作用的元素利用特征及其随干旱梯度的变化。结果显示:1)随干旱加剧,灌丛斑块内的非禾草功能群植物地上生物量保持恒定,但叶中的K、Ca、Mg、Fe、Mn和Cu元素浓度显著增加(P<0.05)。该结果表明群落中的非禾草功能群植物通过提高叶中的矿质元素水平来抵御和适应干旱胁迫。2)随干旱加剧,灌丛对非禾草功能群植物地上生物量,叶中Ca、Fe、Cu和Zn,禾草功能群植物叶中的P的累积影响从负(RII<0)或中性(RII=0)转变为正效应(RII>0)。该结果与胁迫梯度假说相符,表明灌木对草本植物的促进效应随干旱胁迫加剧而增加。3)灌丛的“沃岛”效应是驱动灌木对草本植物元素累积正效应的主要机制。研究结果揭示了锦鸡儿属灌木的促进效应在维持内蒙古干旱、半干旱草原群落植被物种共存和生态系统功能稳定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灌丛化草原 胁迫梯度假说 种间相互作用 叶片功能性状
下载PDF
不同密度条件下芨芨草空间格局对环境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明娟 刘茂松 +2 位作者 徐驰 池婷 洪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95-604,共10页
基于小尺度上植物间相互作用与空间格局的高度相关性,选用可避免环境异质性影响的K2点格局函数,研究了沙枣-芨芨草群落中63个芨芨草样方(3密度条件×3生境条件×7重复)中芨芨草种群在小尺度下(0—0.5 m)的空间格局,探讨了在3种... 基于小尺度上植物间相互作用与空间格局的高度相关性,选用可避免环境异质性影响的K2点格局函数,研究了沙枣-芨芨草群落中63个芨芨草样方(3密度条件×3生境条件×7重复)中芨芨草种群在小尺度下(0—0.5 m)的空间格局,探讨了在3种密度条件(高、中、低)及3种生境条件下(冠盖区、过渡区、空旷区),芨芨草种群空间格局对土壤理化性质胁迫(盐分、有机质及容重)程度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就土壤盐分,养分含量及土壤容重而言,土壤理化性质胁迫程度沿冠盖区、过渡区和空旷区增加的趋势。相应地,芨芨草种群呈聚集分布的样方比例在沿冠盖区(6/21)较低,而在过渡区(11/21)和空旷区(11/21)较高。然而,在不同密度条件下,芨芨草种群空间格局对土壤性质胁迫的响应不同。在低密度条件下,芨芨草种群在冠盖区多数为聚集分布(4/7),在过渡区和空旷区全部为聚集分布;中密度条件下,芨芨草聚集分布样方比例沿冠盖区-过渡区-空旷区梯度增加(分别为2/7,3/7,4/7),但低于同等胁迫条件下低密度样方中聚集分布数量;高密度条件下,在各胁迫条件下,除了一个过渡区高密度样方,其余芨芨草种群均为随机分布。总体上,随着环境胁迫增强,在中低密度下,芨芨草种群趋向于聚集分布;但在高密度下,芨芨草种群均以随机分布为主。此外,芨芨草种群空间格局随密度变化趋势比随土壤理化性质胁迫梯度变化趋势更加明显,可能表明相对于土壤理化性质胁迫程度,芨芨草种群密度对其空间格局影响更大。因此,在考虑芨芨草种群空间格局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时,应当考虑种群密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2点格局分析 生境胁迫 种群密度 胁迫梯度假说
下载PDF
不同水分处理对狗牙根种内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曾成城 王振夏 +3 位作者 陈锦平 顾艳文 贾中民 魏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96-704,共9页
以狗牙根当年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根据库区河岸带水分特征设置4种水分处理方式:水分对照组(CK)、水淹与干旱交替组(FD)、土壤水分饱和组(LF)和全淹组(FL),4种密度方式:对照(1株/盆)、低密度(2株/盆)、中密度(4株/盆)及高密度(12株/盆),... 以狗牙根当年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根据库区河岸带水分特征设置4种水分处理方式:水分对照组(CK)、水淹与干旱交替组(FD)、土壤水分饱和组(LF)和全淹组(FL),4种密度方式:对照(1株/盆)、低密度(2株/盆)、中密度(4株/盆)及高密度(12株/盆),探究狗牙根生长及形态响应,并验证胁迫梯度假说。结果表明:(1)狗牙根各生物量随水分胁迫强度的增加显著下降(P<0.001);密度处理和二者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狗牙根叶干重、茎干重、根干重、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P<0.001)。(2)水分处理显著影响狗牙根各形态指标(P<0.001);密度和二者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狗牙根分枝数、总茎长和节间长(P<0.001)。(3)CK组和LF组狗牙根生物量相对邻体效应(RNE)均为负值,表明其种内关系为竞争关系。FL组各密度组生物量RNE值均为正值,其种内关系转化为促进关系。(4)中高密度组总茎长RNE值随水分胁迫增加而增大。研究表明:(1)狗牙根对不同的水分胁迫均表现出积极响应,可考虑将狗牙根用于库区河岸带植被重建。(2)随种植密度的增大,狗牙根生长及形态均表现出一定的负面效应。(3)本试验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胁迫梯度假说,但尚需更多概念模型将其改进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 狗牙根 水分 密度 生长 形态 胁迫梯度假说
下载PDF
促进作用理论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泽正 傅宇 +4 位作者 马旭 解成杰 邱冬冬 隋皓辰 崔保山 《环境生态学》 2020年第2期41-47,共7页
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下,全球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威胁,生态修复已成为通过人为干预来减缓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策略之一。物种间的促进作用或正相互作用是构建群落的重要因素,并在生态修复与重建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 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下,全球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威胁,生态修复已成为通过人为干预来减缓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策略之一。物种间的促进作用或正相互作用是构建群落的重要因素,并在生态修复与重建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回顾促进作用概念的历史发展,分析了其在生态修复实践中的应用,并归纳总结了其在生态修复应用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随着促进作用正式融入主流生态学理论中,促进作用理论得到迅速发展,并在生态修复实践中得到大量的验证及应用。其主要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类型。相对其在陆域生态系统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水域生态系统的应用较为缺乏。通过对比促进作用机理、生态系统类型以及国内外研究等方面,展望了在未来的生态修复中应充分发挥物种内部、不同营养级间以及人工模拟促进作用的积极作用,并提出应加强对水域生态系统以及国内的研究,将促进作用广泛应用到生态修复中,为修复退化的生态系统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进作用 正相互作用 生态修复 滨海湿地 胁迫梯度假说
下载PDF
盐分介导下芦苇对不同邻体植物的表型可塑性响应
6
作者 Huijia Song Xiao Guo +4 位作者 Jingcheng Yang Lele Liu Mingyan Li Jingfeng Wang Weihua Guo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95-103,共9页
随着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盐胁迫增加,群落中的植物同时受到盐胁迫和植物相互作用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干扰植物之间竞争和促进效应的稳定,使植物产生复杂的表型可塑性响应。探讨不同的邻体物种及对性状可塑性的影响将会扩展胁迫梯度假说,深... 随着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盐胁迫增加,群落中的植物同时受到盐胁迫和植物相互作用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干扰植物之间竞争和促进效应的稳定,使植物产生复杂的表型可塑性响应。探讨不同的邻体物种及对性状可塑性的影响将会扩展胁迫梯度假说,深入理解盐沼湿地的物种分布特征。本研究开展温室控制实验,探究盐胁迫下(0和10 g/L)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对3种功能类型7种邻体植物(同种植物、禾草类植物和杂草类植物)的表型可塑性响应。实验测量了株高、基径、密度、叶厚度、比叶面积、总生物量和各部分生物量等性状,计算了邻体效应指数(基于生物量)和相对表型可塑性指数。结果表明,盐分显著降低了芦苇的生物量、株高、密度和基径。邻体植物的功能类型显著影响芦苇的生长性状。盐分为0 g/L时,禾草类植物对芦苇形成负的竞争效应,但在10 g/L盐分下,这种负效应转变为正的促进作用。芦苇的生长性状对盐分和竞争具有可塑性反应,如增加地下生物量以获得更多的水分和资源,可塑性指数在盐分条件下比竞争条件下更高。总之,植物-植物相互作用对胁迫的响应随植物功能类型和性状可塑性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状 表型可塑性 相互作用 耐盐性 胁迫梯度假说
原文传递
Effect of daily salinity fluctuation on the intraspecific interactions of a euhalophyte(Suaeda salsa)along a salinity gradient 被引量:1
7
作者 Hua Ma Li-Juan Cui +5 位作者 Wei Li Yu Ning Yin-Ru Lei Xu Pan Yi-Fei Wang Man-Yin Zhang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22年第1期208-221,共14页
Heterogeneity of soil salinity is a prominent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 in the intertidal zone of estuaries,affecting the plant growth and the shift of biotic interactions in the salt marsh.This study aims to exami... Heterogeneity of soil salinity is a prominent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 in the intertidal zone of estuaries,affecting the plant growth and the shift of biotic interactions in the salt marsh.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the interactive effects of a salinity gradient and salinity fluctuations on intraspecific interactions of a euhalophyte.We assessed the impact of daily fluctuating salinity on the outcome of intraspecific interactions by cultivating seeds of Suaeda salsa(Chenopodiaceae)in river sand.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a greenhouse with three treatments:daily salinity fluctuations(static and fluctuating salinity),a salinity gradient(200 and 400 mmol L^(−1))and three planting densities(1,2 and 4 plants/pot).First,height and biomass of plants were measured at both the start and end of the experiment.Then,the growth indexes and log response ratio of S.salsa were analyzed.The outcome of intraspecific interactions of S.salsa shifted from competition in low salinity to facilitation in high salinity,and high conspecific density strengthened the competition and facilitation intensities.Daily salinity fluctuation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plant growth and the outcome of intraspecific interactions,but did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belowground biomass.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tress-gradient hypothesis may apply to predicting the variation of the intraspecific relationship of a salt-tolerant species along a salinity gradient,and the magnitude of this variation is density dependent.These findings help us understand how individuals and populations of a euhalophyte species respond to the natural variation or human modification of salinity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inity gradient daily salinity fluctuations euhalophyte intraspecific relationship stress-gradient hypothesis(sgh)
原文传递
资源胁迫与放牧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植物相互作用的联合效应
8
作者 Li Mo Hao Yang +2 位作者 Peng Luo Cheng-Xiang Mou Jun Wang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23年第2期39-51,共13页
胁迫梯度假说认为,植物之间的正相互作用频率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然而,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放牧干扰和资源胁迫对植物相互作用的联合效应仍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青藏高原东缘沙化高寒草甸两种优势种[沙生薹草(Carex praeclara... 胁迫梯度假说认为,植物之间的正相互作用频率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然而,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放牧干扰和资源胁迫对植物相互作用的联合效应仍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青藏高原东缘沙化高寒草甸两种优势种[沙生薹草(Carex praeclara;不可食)和藏茴香(Carum carvi;可食)]的空间关联的研究,探讨了放牧和未放牧条件下,3种沙化水平(轻度、中度、重度)上植物相互作用的变化,以检验胁迫梯度假说在青藏高原东缘沙化高寒草甸的普遍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无放牧干扰下,随着沙化程度的增加,沙生薹草和藏茴香的种内相互作用由正转化为负,而种间相互作用由负转化为正。然而,当放牧干扰存在时,各沙化水平下藏茴香的种内相互作用均为中性;在中等胁迫条件下,种间相互作用也由负转化为正,但在严重胁迫梯度下,种间正相互作用崩溃,这与胁迫梯度假说的预测不一致。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在高寒生态系统中,放牧强烈影响着种内和种间相互作用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沙化梯度 放牧 种内和种间相互作用 青藏高原 胁迫梯度假说
原文传递
典型草原大针茅种群空间格局及对长期过度放牧的响应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鑫厅 柴静 +5 位作者 姜超 邰阳 迟延艳 张维华 刘芳 李素英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8-134,共7页
种群空间格局是生态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典型草原带由于过度放牧退化严重,原生群落罕见,探讨原生群落的种群空间格局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大针茅(Stipagrandis)草原是典型草原区广泛分布的主要群落类型,1979年围封的大针茅样地,是目... 种群空间格局是生态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典型草原带由于过度放牧退化严重,原生群落罕见,探讨原生群落的种群空间格局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大针茅(Stipagrandis)草原是典型草原区广泛分布的主要群落类型,1979年围封的大针茅样地,是目前保存完整的大针茅草原原生群落。本文选择大针茅草原原生群落和长期过度放牧群落,应用O-Ring函数结合不同零假设模型分析了大针茅种群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在原生群落中大针茅种群在小尺度范围内呈均匀分布,而在长期过度放牧群落中则表现为聚集分布。这说明在大针茅草原原生群落中竞争是主要的相互作用,而在长期过度放牧群落中正相互作用居主导,验证了胁迫梯度假说;同时证明长期过度放牧改变了种群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格局分析 O-Ring函数 胁迫梯度假说 重复取样 种群 原生群落 长期过度放牧
原文传递
遮阴对两种泥炭藓植物生长及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马进泽 卜兆君 +3 位作者 郑星星 李善麟 曾竞 赵高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7-362,共6页
以大泥炭藓和喙叶泥炭藓为材料,研究遮阴对其生长及植物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种群中,遮阴处理明显促进了大泥炭藓的高生长,但对喙叶泥炭藓的生长以及大泥炭藓生物量和分枝数未产生影响;在混合群中,喙叶泥炭藓抑制了大泥炭藓生... 以大泥炭藓和喙叶泥炭藓为材料,研究遮阴对其生长及植物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种群中,遮阴处理明显促进了大泥炭藓的高生长,但对喙叶泥炭藓的生长以及大泥炭藓生物量和分枝数未产生影响;在混合群中,喙叶泥炭藓抑制了大泥炭藓生物量和分枝数的增长,而大泥炭藓对喙叶泥炭藓的生长无影响.随遮阴胁迫的增加,邻体对喙叶泥炭藓竞争加剧,当胁迫进一步增强,邻体效应有转变为正相互作用的趋势,但邻体对大泥炭藓的效应始终为竞争,未随胁迫增加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藓 遮阴 光竞争 正相互作用 胁迫梯度假说
原文传递
不同生境下荒漠植物红砂-珍珠猪毛菜混生根系的垂直分布规律 被引量:24
11
作者 单立山 苏铭 +3 位作者 张正中 王洋 王珊 李毅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5-486,共12页
植物种间相互作用及其对环境胁迫的响应一直是物种共存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研究的一个热点,从地下根系入手来探讨混生群落植物种间关系及其对环境胁迫响应的研究少见报道。该文以荒漠草原区(灵武)、典型荒漠区(张掖)和极端荒漠区(酒泉)3个... 植物种间相互作用及其对环境胁迫的响应一直是物种共存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研究的一个热点,从地下根系入手来探讨混生群落植物种间关系及其对环境胁迫响应的研究少见报道。该文以荒漠草原区(灵武)、典型荒漠区(张掖)和极端荒漠区(酒泉)3个不同生境条件下单生与混生红砂(Reaumuria soongarica)和珍珠猪毛菜(Salsola passerina)为实验材料,采用分层取样法对其垂直根系参数进行测定和分析,探讨了两种植物根系分布对混生及荒漠环境梯度的响应。结果表明:同一生境条件下,混生红砂和珍珠猪毛菜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均高于单生,说明红砂、珍珠猪毛菜混生后其根系相互作用关系表现为互惠,促进了植株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吸收。不同生境条件下,同一生长方式的红砂根系分布深度均大于珍珠猪毛菜,且根系消弱系数也普遍高于珍珠猪毛菜,说明二者在不同生境条件下占据不同生态位,红砂表现为深根性,根系位于土壤深层,珍珠猪毛菜表现为浅根性,根系分布于土壤浅层。随着荒漠环境胁迫增强,单生和混生红砂与珍珠猪毛菜的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均呈现出极端荒漠区>典型荒漠区>草原荒漠区的规律,且生境越干旱,混生群落根系分离越明显;单生与混生红砂根系消弱系数也逐渐增大,在极端干旱区达到最大值,珍珠猪毛菜变化不大,表明红砂-珍珠猪毛菜混生群落根系生态位分离随荒漠环境胁迫增强而加大,验证了环境胁迫梯度假说。可见"地上聚生,地下分离"的混生方式可能是红砂-珍珠猪毛菜混生群落适应干旱胁迫环境的生长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垂直分布 根系消弱系数 种间关系 环境胁迫梯度假说 红砂 珍珠猪毛菜
原文传递
水淹对克隆植物空心莲子草种内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于国磊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73-980,共8页
为检验"水淹程度可以改变植物种内关系的类型和强度"的假说,将克隆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的3种不同密度的植株(每盆种植1、4或16株)置于4种不同的水淹处理下(水位分别为-20(不水淹)、0、20或40cm),研... 为检验"水淹程度可以改变植物种内关系的类型和强度"的假说,将克隆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的3种不同密度的植株(每盆种植1、4或16株)置于4种不同的水淹处理下(水位分别为-20(不水淹)、0、20或40cm),研究不同水淹程度对空心莲子草种内关系的影响。随着植株密度和水淹程度的增加,空心莲子草的生长显著减慢,但密度效应在不同的水淹处理下显著不同。在不发生水淹的情况下,植株密度对生长的负面(竞争)效应最强;在水位为0和20cm的情况下,植株密度对生长的效应仍为负面的,但影响强度相对减小;而在水位为40cm的情况下,空心莲子草植株的生物量随着植株密度的增大而倾向于增加。进一步分析相对邻体效应时发现,随着水淹程度的增加,相对邻体效应显著增加,并且数值从负值(不水淹)逐渐变为正值(40cm水位下)。这些结果支持胁迫梯度假说,表明水淹可以影响植物的种内关系,即随着水淹程度的增加,植物种内竞争作用减弱,而易化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 易化 植物作用关系 胁迫 胁迫梯度假说 水位
原文传递
藏北高原自东向西样带典型植物群落中矮嵩草与紫花针茅小尺度空间格局变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新娥 孟凡栋 +5 位作者 姜丽丽 张立荣 贾书刚 汪诗平 崔霞 吕汪汪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577-2584,共8页
植物群落中物种的小尺度空间格局,如聚集、随机和扩散分布,因环境条件而改变,反映了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态适应策略。藏北高原区自东向西逐渐由亚寒带半湿润区向温带干旱区过渡,群落内物种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发生了极大的改变。2012... 植物群落中物种的小尺度空间格局,如聚集、随机和扩散分布,因环境条件而改变,反映了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态适应策略。藏北高原区自东向西逐渐由亚寒带半湿润区向温带干旱区过渡,群落内物种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发生了极大的改变。2012年7—8月份,在藏北高原自东向西选择了8个不同地区的典型草原植物群落进行样方调查,分析了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以及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和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两个种群的小尺度空间格局。结果显示:物种丰富度和矮嵩草的相对盖度均与年均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自东向西,矮嵩草种群则由扩散向随机格局转变,而紫花针茅种群由随机向扩散转变;在年均降水量最低的地区两个种群之间呈空间隔离关系。矮嵩草和紫花针茅种内及种间小尺度空间格局变化是在藏北高原自东向西样带梯度上影响两者共存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共存 物种多样性 种间关系 胁迫梯度假说
原文传递
干旱半干旱区灌丛对草本植物的促进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崔光帅 罗天祥 +1 位作者 梁尔源 张林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21-1333,共13页
植物间竞争与促进作用是调控物种、群落以及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响应的重要机制,其中促进作用在胁迫生境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该文从灌丛对草本植物的促进作用随水分的变化规律、发生机制以及在植被恢复中的应用3个方面,总结了最近30年来... 植物间竞争与促进作用是调控物种、群落以及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响应的重要机制,其中促进作用在胁迫生境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该文从灌丛对草本植物的促进作用随水分的变化规律、发生机制以及在植被恢复中的应用3个方面,总结了最近30年来干旱半干旱区灌丛促进作用的主要研究进展。作为预测植物间相互作用随环境胁迫程度变化的经典模式,胁迫梯度假说(SGH)认为促进作用随环境胁迫程度的增强而增强。然而,在以水分为主要限制因子的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中,SGH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即灌丛对草本植物的促进作用随水分的减少并不总是线性增强,这种不确定性不仅与灌丛对土壤水分的复杂影响密切相关,同时还受到物种特性、植物生活史阶段、研究方法、研究尺度和指标等的影响。干旱半干旱区灌丛通过调节其冠层下土壤水分、养分及微生物群落,改善冠层内温度和辐射,抵御取食者等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影响其冠层下植物的存活、生长和繁殖。近年开展的去除实验结果表明,灌木地下部分对灌丛促进作用的影响强于地上部分。灌丛促进作用被认为是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有效手段,而植被恢复成功与否受到环境胁迫程度、物种特性、植物生活史阶段和土地利用等的综合影响。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全球干旱半干旱区面积不断扩大,灌丛明显扩张。明确灌丛促进作用发生机制,探索灌丛与草本植物间相互作用随干旱梯度的变化规律,阐明灌丛对草本植物的影响,对预测干旱半干旱区物种和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目前的研究进展和干旱半干旱区发生的气候和环境变化,该文对未来灌丛促进作用研究提出以下展望:1)探索利用生物指标指示环境胁迫程度和植物间相互作用;2)明确灌木地上和地下部分在促进作用中的相对贡献,进而阐明灌丛促进作用的发生机制;3)探索受益物种对护卫植物的反馈作用机制;4)综合评估护卫植物在植被恢复中的贡献;5)加强模拟增水实验和长期定位观测研究;6)加强促进作用与其他研究领域的结合,如促进作用与生物入侵、灌丛化、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促进作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卫植物 水分可利用性 物种丰富度 胁迫梯度假说 促进作用 植被恢复
原文传递
Positive interactions by cushion plants in high mountains:fact or artifact? 被引量:1
15
作者 Marco A.Molina-Montenegro Rómulo Oses +5 位作者 Ian S.Acuña-Rodríguez Cristian Fardella Ernesto I.Badano Patricio Torres-Morales Jorge Gallardo-Cerda Cristian Torres-Díaz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2016年第2期117-123,共7页
Positive interactions are defined as non-trophic interactions where at least one of the interacting species is benefited in terms of fitness and the other remains unaffected.Nevertheless,the bidirectional feedbacks be... Positive interactions are defined as non-trophic interactions where at least one of the interacting species is benefited in terms of fitness and the other remains unaffected.Nevertheless,the bidirectional feedbacks between species may be positive,neutral or negative.Thus,if facilitated species induce negative effects on their‘nurses’,the assumed definition of positive interactions could be reconsidered.Methods We assessed if ecological interactions between cushions of Azorella madreporica and their facilitated species are positive.Specifically,we tested if cover of facilitated species has any costs for cushion plants from an ecophysiological perspective,and if these costs increase with the amount of cover of facilitated species.In addition,through pathway analysis and correlations,we assessed if cover and richness of facilitated species have a direct and/or indirect effect on the fitness of cushion plants.Important Findings We found that facilitated plant species induced a significant cost for their nurses(cushion plants),and this cost increases with cover of the facilitated species.Additionally,the facilitated species exert a strong direct negative effect on the cushion’s fitness and a moderate indirect negative cost evident through the nutrient status and physiological performance of cushion plants.We thus contribute evidence that positive interactions between high mountain cushion plants of central Chile and their‘facilitated’species may be an artifact more than a fact,especially when bidirectional effects are considered;contrasting with the majority of studies that document only one side of the inter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hion plants FACILITATION nurse effect positive interactions stress gradient hypothesis
原文传递
Balance between facilitation and competition determines spatial patterns in a plant population 被引量:17
16
作者 Xinting Wang Cunzhu Liang Wei W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4年第13期1405-1415,共11页
A considerable challenge in plant ecology is to understand how interactions,such as competition or facilitation,shap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lants.The‘‘stress gradient hypothesis’’predicts that facilitation ... A considerable challenge in plant ecology is to understand how interactions,such as competition or facilitation,shap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lants.The‘‘stress gradient hypothesis’’predicts that facilitation and competition will vary inversely across gradients of abiotic stress or consumer pressure.Surprisingly,few previous studies have explored how the balance between facilitation and competition affects spatial patterns along gradients of stress in a plant population based on field experiments.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onsumer pressure,facilitation,and competition on the spatial pattern of plant populations,we conducted a restoration succession series field experiment in the Inner Mongolian steppe in which sample sites of graded consumer pressure,specifically grazing stress,were established.We chose to examine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Leymus chinensis,a dominant species in our experimental site.In order to test the‘‘stress gradient hypothesis,’’we applied the univariate O-ring statistic to analyze local neighborhood density at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We used the pair-correlation function to det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int patterns using complete spatial randomness,the Poisson cluster process,and the nested double-cluster process.We found that the local densities of L.chinensis were higher under high stress than lower stress environments.This demonstrated the‘‘stress gradient hypothesis’’in that facilitation and competition varied inversely across gradients of consumer pressure.However,we found nodifferences in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L.chinensis based on complete spatial randomness when interactions shifted from facilitation to competition along gradients of consumer pressure.Furthermore,we detec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int patterns using the Poisson cluster and nested doublecluster processes.The results showed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L.chinensis to fit well with the nested double-cluster model under highly stressful conditions,while in lower stress environments they were best approximated by the Thomas process.Our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a shift in interactions from facilitation to competition along gradients of consumer pressure can shape spatial patterns and that a combination of the Poisson cluster process and nested doublecluster process can detect spatial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which cannot be detected by complete spatial random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格局 植物种群 竞争 便利 平衡 压力梯度 非生物胁迫 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重庆中梁山不同石漠化生境中石生南亚毛灰藓斑块的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1
17
作者 党成强 黄慧敏 +3 位作者 董蓉 陈淼 高婷 陶建平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8-607,共10页
基于重庆市中梁山喀斯特(Karst)地区3种不同石漠化生境(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和中度石漠化)中0.75 hm2样地的数据,以石生南亚毛灰藓(Homomallium simlaense)的3种斑块(小斑块、中斑块和大斑块)为研究对象,运用点格局O-ring的单变量和... 基于重庆市中梁山喀斯特(Karst)地区3种不同石漠化生境(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和中度石漠化)中0.75 hm2样地的数据,以石生南亚毛灰藓(Homomallium simlaense)的3种斑块(小斑块、中斑块和大斑块)为研究对象,运用点格局O-ring的单变量和双变量统计方法对斑块空间格局以及斑块间的关联性进行生态学特性与形成过程分析,取得以下结果。(1)南亚毛灰藓总斑块数量关系为轻度石漠化>潜在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在3种石漠化生境中,各种类型的斑块均呈现出小斑块>中斑块>大斑块的数量变化。(2)小斑块和中斑块在小尺度上主要为聚集分布,其它尺度上为随机分布;大斑块在整个尺度上都呈随机分布。(3)中斑块与小斑块在3种生境中均在小尺度上有显著的关联性;大斑块与中斑块仅在潜在石漠化生境中的小尺度上有关联性,其它斑块间在不同生境与尺度上均无关联性。(4)环境因子中坡度和石缝数对斑块的分布起很大作用,但是相对湿度是影响分布的主要因子。(5)在相对湿度和郁闭度胁迫方面,小斑块和中斑块随环境胁迫增大而趋于聚集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苔藓斑块大小及其分布式样在石漠化地区裸露岩石的生态恢复中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生境 斑块大小 空间格局 胁迫梯度假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