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ute effects of static stretching on peak and end-range hamstring-to-quadriceps functional ratios 被引量:3
1
作者 Ufuk Sekir Ramiz Arabaci Bedrettin Akova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5年第9期719-726,共8页
AIM: To evaluate if static stretching influences peak and end-range functional hamstring-to-quadriceps(H/Q) strength ratios in elite women athletes. METHODS: Eleven healthy female athletes in an elite competitive leve... AIM: To evaluate if static stretching influences peak and end-range functional hamstring-to-quadriceps(H/Q) strength ratios in elite women athletes. METHODS: Eleven healthy female athletes in an elite competitive level participated to the study. All the participants fulfilled the static stretching or non-stretching(control) intervention protocol in a randomized design on different days. Two static unassisted stretching exercises, one in standing and one in sitting position, were used to stretch both the hamstring and quadriceps muscles during these protocols. The total time for the static stretching was 6 ± 1 min. The isokinetic peak torque measurements for the hamstring and quadriceps muscles in eccentric and concentric modes and the calculations for the functional H/Q strength ratios at angular velocities of 60°/s and 180°/s were made before(pre) and after(post) the control or stretching intervention. The strength measurements and functional strength ratio calculations were based during the entire- and end-range of knee extension.RESULTS: The pre-test scores for quadriceps and hamstring peak torque and end range valu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groups(P > 0.05). Subsequently, although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exhibit significant changes in quadriceps and hamstring muscle strength(P > 0.05), static stretching decreased eccentric and concentric quadriceps muscle strength at both the 60°/s and 180°/s test speeds(P < 0.01). Similarly, static stretching also decreased eccentric and concentric hamstring muscle strength at both the 60°/s and 180°/s test speeds(P < 0.01). On the other hand, when the functional H/Q strength ratios we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e pre-intervention values we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t between the groups both during the entire and end range of knee extension(P > 0.05). Furthermore, the functional H/Q strength ratios exhibited no significant alterations during the entire and end ranges of knee extension both in the static stretching or the control intervention(P > 0.05).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our results, static stretching routine does not influence functional H/Q ratio. Athletes can confidently perform static stretching during their warm-up rout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te women athletes ECCENTRIC CONCENTRIC Static stretching Functional hamstring-to-quadriceps ratio Muscle strength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FINITE-ELEMENT SIMULATION OF STRETCHING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b_t/h AND b_b/h OF HEAVY FORGINGS 被引量:1
2
作者 Wang Leigang,Liu Zhubai,Deng Dongmei (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Yanshan University)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03-206,共4页
A thee-dimensional finite-element simulation of stretching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f heavy forgings is performed by using ANSYS program. The law of internal stress distribution with different bt/h (tool width ratio... A thee-dimensional finite-element simulation of stretching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f heavy forgings is performed by using ANSYS program. The law of internal stress distribution with different bt/h (tool width ratio) and different bb/h (blank width ratio) is studied. Consequently,the critical tool width ratio( bt/h )cr and blank width ratio( bb/ h )cr leading no bi-axial tension are obtained. It lays a credible foundation for designing reasonable stretching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tchING Tool width ratio Blank width ratio Simulation
下载PDF
Second to fourth digit ratio: a predictor of adult penile ength 被引量:3
3
作者 In Ho Choi Khae Hawn Kim +3 位作者 Han Jung Sang Jin Yoon Soo Woong Kim Tae Beom Kim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5期710-714,共5页
The second to fourth digit ratio (2D:4D) has been proposed as a putative biomarker for prenatal testosterone and covaries with the sensitivity of the androgen receptor (AR). Both prenatal testosterone and the AR ... The second to fourth digit ratio (2D:4D) has been proposed as a putative biomarker for prenatal testosterone and covaries with the sensitivity of the androgen receptor (AR). Both prenatal testosterone and the AR play a central role in penile growth.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git ratio and penile length. Korean men who were hospitalized for urological surgery at a single tertiary academic centre were examined in this study, and 144 men aged 20 years or older who gave informed consent were prospectively enrolled. Right-hand second- and fourth-digit lengths were measured by a single investigator prior to measurement of penile length. Under anaesthesia, flaccid and stretched penile lengths were measured by another investigator who did not measure nor have any th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digit lengths.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using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showed that only height was a significant predictive factor for flaccid penile length (univariate analysis: r=0. 185, P=-0.026; multivariate analysis: r=-0.172, P=0.038) and that only digit ratio was a significant predictive factor for stretched penile length (univariate analysis: r=-0.216, P=0.009; multivariate analysis: r=-0.201, P=0.024; stretched penile length=-9.201 xdigit ratio + 20.577). Based on this evidence, we suggest that the digit ratio can predict adult penile size and that the effects of prenatal testosterone may in part explain the differences in adult penile leng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 ratio flaccid penile length stretched penile length
下载PDF
Numerical Si mulation of Inner Stress Fields for Stretching Block With Rectangular Section Between Flat Anvils 被引量:1
4
作者 DENG Dong-mei LIU Zhu-bai ZHOU Lai-shui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5-78,共4页
The stretch of blocks with rectangular section using flat anvils was simulated by using ANSYS software. The inner stress distribution for different tool width ratio w/h and blank width ratio b/h was studied. Consequen... The stretch of blocks with rectangular section using flat anvils was simulated by using ANSYS software. The inner stress distribution for different tool width ratio w/h and blank width ratio b/h was studied. Consequent- ly, critical anvil width ratio (w/h)c and critical blank width ratio (b/h)c are obtained, which provide a sound basis for designing reasonable stretching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tchING flat anvil anvil width ratio blank width ratio transverse stress axial stress
下载PDF
拉伸成膜工艺诱导聚乳酸结晶行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丁诗娟 崔玲娜 刘跃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62-270,共9页
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以及一定的力学强度,是当前包装材料应用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PLA脆性大、耐热性差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的拓展。拉伸成膜工艺是一种温度场、拉伸场等多场耦合的塑料... 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以及一定的力学强度,是当前包装材料应用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PLA脆性大、耐热性差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的拓展。拉伸成膜工艺是一种温度场、拉伸场等多场耦合的塑料薄膜成型工艺,在拉伸成膜过程中,调节拉伸温度、拉伸比、拉伸速率等工艺参数,可改变PLA分子的结晶、取向等凝聚态结构以及拉伸诱导结晶程度,最终改善PLA薄膜的性能。本文综述了拉伸成膜工艺参数(拉伸温度、拉伸比、拉伸速率等)分别对PLA拉伸诱导结晶行为的影响,以期为实现PLA薄膜的高性能化以及拓展其应用范围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PLA) 拉伸薄膜 拉伸诱导结晶 凝聚态结构 拉伸比
下载PDF
横风环境下方形建筑迎风面雨滴收集率特性分析
6
作者 许晨豪 皮思源 +2 位作者 胡姝瑶 蒋崇文 李椿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07-3520,共14页
现有建筑风驱雨研究主要关注不同环境和建筑外形条件下,建筑表面风驱雨量的分布结果,但缺乏对风驱雨量分布产生原因的分析。利用有限区域计算方法,对典型条件下方形建筑迎风面收集率分布进行计算,分析了雨滴轨迹包络区域的变化规律,说... 现有建筑风驱雨研究主要关注不同环境和建筑外形条件下,建筑表面风驱雨量的分布结果,但缺乏对风驱雨量分布产生原因的分析。利用有限区域计算方法,对典型条件下方形建筑迎风面收集率分布进行计算,分析了雨滴轨迹包络区域的变化规律,说明了收集率分布的产生原因。结果表明,从轨迹起点平面至终点平面,轨迹包络区域存在拉伸和扭转2种效应。在风向角为0°、参考风速为10 m/s时,高度和宽度方向拉伸率均呈现“上小下大”、“两侧小中间大”的特点。高度方向边界扭转角呈现从中间到两侧逐渐增大的趋势,宽度方向边界扭转角呈现从角点到中间区域逐渐减小的趋势。随参考风速增大,高度方向拉伸率由正变负,宽度方向拉伸率逐渐减小,高度方向扭转角在靠近地面区域逐渐增大、在建筑上部逐渐减小,宽度方向扭转角在靠近建筑顶部区域逐渐增大、在建筑下部逐渐减小。风向角为30°时,从上风侧到下风侧,高度方向拉伸率、高度和宽度边界扭转角均逐渐增大,宽度方向拉伸率则从两侧到中间逐渐增大。研究结果为分析建筑外形对收集率分布的影响和建筑防雨结构设计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驱雨 收集率 拉伸效应 扭转效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一种基于转发图的域内路由保护算法
7
作者 耿海军 孟卓 +3 位作者 姚姗姗 杨静 池浩田 尹霞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9-538,共10页
业界提出利用路由保护算法来解决网络中的故障问题,然而已有的路由保护算法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1)无法应对网络中所有可能的单故障情形;2)需要额外辅助机制的协助;3)不支持增量部署;4)每个结点存储多个到达目的地址的备份下一跳.提出一... 业界提出利用路由保护算法来解决网络中的故障问题,然而已有的路由保护算法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1)无法应对网络中所有可能的单故障情形;2)需要额外辅助机制的协助;3)不支持增量部署;4)每个结点存储多个到达目的地址的备份下一跳.提出一种基于转发图的域内路由保护算法(an intradomain routing pro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forwarding graph,RPBFG)来解决这4个问题.首先建立了以最大化故障保护率为目标、以转发图包含反向最短路径树为约束条件的路由保护模型;然后提出了利用遗传算法构造满足上述目标的转发图;最后根据构造的转发图计算出所有结点到达目的结点的备份下一跳.在11个真实拓扑结构中比较了RPBFG,NPC,U-turn,MARA-MA,MARA-SPE在故障保护率和路径拉伸度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RPBFG可以应对网络中所有可能的单故障;在平均路径拉伸度方面,RPBFG比NPC,U-turn,MARA-MA,MARA-SPE分别降低了0.11%,0.72%,37.79%,36.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由保护 网络故障 故障保护率 路径拉伸度 有向无环图 转发图
下载PDF
微观结构及拉伸倍率对电容器聚丙烯薄膜介电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邢照亮 杜潇丹 +3 位作者 杜伯学 肖萌 郭少玮 郝建红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44-2353,共10页
聚丙烯薄膜是电力电容器中应用最广泛的储能介质,其介电性能取决于粒料微观结构及拉伸工艺参数。该文以不同等规度的聚丙烯粒料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拉伸倍率获得聚丙烯薄膜,研究了不同聚丙烯薄膜的表面形貌及结晶特性,分析了不同温度下... 聚丙烯薄膜是电力电容器中应用最广泛的储能介质,其介电性能取决于粒料微观结构及拉伸工艺参数。该文以不同等规度的聚丙烯粒料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拉伸倍率获得聚丙烯薄膜,研究了不同聚丙烯薄膜的表面形貌及结晶特性,分析了不同温度下聚丙烯薄膜电导率、介质损耗、击穿强度及储能特性等介电性能,探究了微观结构参数及拉伸倍率对聚丙烯薄膜介电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等规度为99.6%、拉伸倍率为4×5的聚丙烯薄膜试样电导率最低、击穿强度最高;等规度的提升能够增强分子链的热稳定性,改善聚丙烯非晶区分子链的松散结构,阻止电弱点的发展;此外,合理的拉伸倍率能够使聚丙烯的分子链发生取向排列,形成有序的结晶形态,从而提高结晶度。研究结果可为聚丙烯薄膜介电性能的提升提供实验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规度 拉伸倍率 薄膜电容器 聚丙烯薄膜 介电性能 导电率 击穿强度
下载PDF
高性能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的制备工艺研究
9
作者 秦其峰 许丽莉 +2 位作者 陈涛君 李学清 潘颖颖 《合成纤维》 CAS 2024年第8期45-49,共5页
原丝的质量与碳纤维品质息息相关,高性能原丝才能制备出高性能碳纤维。采用均相溶液聚合工艺,通过丙烯腈单体与丙烯酸甲酯、衣康酸在二甲基亚砜溶剂中进行三元自由基共聚反应,确定了最佳的聚合工艺参数,合成了纺丝性能较好的纺丝溶液;... 原丝的质量与碳纤维品质息息相关,高性能原丝才能制备出高性能碳纤维。采用均相溶液聚合工艺,通过丙烯腈单体与丙烯酸甲酯、衣康酸在二甲基亚砜溶剂中进行三元自由基共聚反应,确定了最佳的聚合工艺参数,合成了纺丝性能较好的纺丝溶液;并对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的纺丝工艺进行了系统探讨。试验表明,湿法纺丝工艺下,采用一定凝固负牵伸比,适当的热水牵伸倍数,110~140℃梯级干燥致密化工艺,并对纤维进行较高牵伸倍数的蒸汽热牵伸,最终可制备出较高强度和模量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 纺丝工艺 牵伸倍数 干燥致密化
下载PDF
聚丙烯腈湿法纺丝中纤维结构的形成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延相 王成国 +2 位作者 朱波 季保华 王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11-114,共4页
借助于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小角 X 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聚丙烯腈湿法纺丝中形成的纤维的结构,结果发现:初生纤维是一种高度溶胀立体网络状的冻胶体,立体网络骨架由大分子链束集组成,大分子链间的缠结是骨架的物理交联点,原丝聚集态结... 借助于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小角 X 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聚丙烯腈湿法纺丝中形成的纤维的结构,结果发现:初生纤维是一种高度溶胀立体网络状的冻胶体,立体网络骨架由大分子链束集组成,大分子链间的缠结是骨架的物理交联点,原丝聚集态结构由里向外由3层组成:外表层是极薄的、密实的皮膜,从皮膜向里是柱状皮层,再向里是芯层。纤维沿径向分布的各层具有不同的取向度,随着凝固率和拉伸率的增加,结晶度增加。同时提高凝固液浓度,增加拉伸倍数,增大拉伸速度,可使晶粒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纺丝 聚丙烯腈 纤维结构 X射线衍射方法 聚集态结构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初生纤维 径向分布 拉伸倍数 拉伸速度 分子链 网络状 交联点 取向度 拉伸率 结晶度 立体 组成 骨架 皮膜 溶胀 原丝 柱状
下载PDF
不同轴向伸长率下兔股动、静脉的顺应性变化 被引量:8
11
作者 黄耀添 侯黎升 +2 位作者 颉强 杨柳 赵黎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42-147,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轴向伸长率下兔股动、静脉的顺应性变化,以及对临床修复血管损伤时方法选择的影响。方法:以兔正常股动、静脉血管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血管压力-轴向应变试验及检测血管轴向伸长率,获取兔正常股动、静脉顺应性变化规... 目的:探讨不同轴向伸长率下兔股动、静脉的顺应性变化,以及对临床修复血管损伤时方法选择的影响。方法:以兔正常股动、静脉血管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血管压力-轴向应变试验及检测血管轴向伸长率,获取兔正常股动、静脉顺应性变化规律。结果:顺应性不仅与压力有关,而且同轴向伸长率有关。在内压强为动脉血压时,兔股动脉血管在伸长率为1.9时比其正常生理伸长率1.58下的横截面积减少40%。静脉也有相似变化规律。结论:当吻合口张力为1.19g时,在动脉血压下兔股动脉和静脉游离段顺应性一致。在动脉平均血压下,股动脉血管随轴向伸长率的加大,内径逐渐减小。提示临床修复四肢不同部位动、静脉伤时,应考虑相应血管的力学特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伸长率 顺应性 动脉损伤 静脉移植
下载PDF
纵凸筋钢板连轧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姜正义 刘相华 +1 位作者 王国栋 张强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7-81,共5页
利用紧凑式连轧机轧制了基板厚度为2.0mm,筋高为1.5mm的纵凸筋钢板,得到了筋底压下率对筋高、宽展率及真实延伸率的影响规律,以及凸筋沿宽向的分布规律等。试验也正实了经连轧一次就能得到所要求的纵凸筋钢板,因而本设计是可行的。
关键词 连轧 钢板 异形钢板 试验 连续轧制
下载PDF
非结构网格生成技术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星 卞恩荣 朱金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96-700,共5页
描述了非结构网格生成的过程,网格的生成方法基于Delaunay 三角形方法,并对物面附近网格进行拉伸以便获得在边界层内高拉伸比的三角形单元。网格的生成过程分两部分:(1) 按Delaunay 三角形方法生成适于无粘情况下的非结构网格。(2) 对... 描述了非结构网格生成的过程,网格的生成方法基于Delaunay 三角形方法,并对物面附近网格进行拉伸以便获得在边界层内高拉伸比的三角形单元。网格的生成过程分两部分:(1) 按Delaunay 三角形方法生成适于无粘情况下的非结构网格。(2) 对近物面的部分三角形单元进行拉伸,使生成的网格能适用于粘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 非结构网络 三角形单元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拉伸倍率对BOPP薄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达利 张师军 +3 位作者 唐毓婧 邹浩 张丽英 徐毅辉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8-81,共4页
选取一种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专用料进行了双向拉伸实验,在不同拉伸倍率下制备了BOPP薄膜试样,并对原料性能及所制备薄膜的光学性能、力学性能等进行了研究,从而建立起了拉伸倍率与薄膜拉伸成型和薄膜性能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 选取一种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专用料进行了双向拉伸实验,在不同拉伸倍率下制备了BOPP薄膜试样,并对原料性能及所制备薄膜的光学性能、力学性能等进行了研究,从而建立起了拉伸倍率与薄膜拉伸成型和薄膜性能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随纵向(MD)拉伸倍率的增大,薄膜雾度降低,光泽度升高;而随横向(TD)拉伸倍率的增大,薄膜的TD向拉伸强度呈线性提高,BOPP薄膜的性能主要受TD向拉伸倍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薄膜 双向拉伸 拉伸倍率
下载PDF
PTT等弹性纤维的弹性回复性能比较 被引量:21
15
作者 王府梅 李京歌 谢璇妍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0-92,共3页
实测了PTT、PBT的DTY长丝与PA66的高弹丝、氨纶包芯纱的应力—应变曲线和定伸长10%、…30%条件下的急、缓弹性回复率。通过比较分析发现,PTT长丝的模量最低、弹性回复率最高、急弹性回复性能最好;而PA66高弹丝的模量大于PTT和PBT,弹... 实测了PTT、PBT的DTY长丝与PA66的高弹丝、氨纶包芯纱的应力—应变曲线和定伸长10%、…30%条件下的急、缓弹性回复率。通过比较分析发现,PTT长丝的模量最低、弹性回复率最高、急弹性回复性能最好;而PA66高弹丝的模量大于PTT和PBT,弹性回复率小于后二者;PBT长丝的模量和弹性回复性能都在PTT和PA66之间,缓弹性回复性能最好;氨纶的突出特点是伸长率高,但氨纶包芯纱的弹性回复率低于PTT、PBT、PA66长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纤维 重复拉伸 弹性回复率 氨纶包芯纱 PTT PBT DTY长丝
下载PDF
凝固浴拉伸对碳纤维前驱体PAN初生纤维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董兴广 王成国 +2 位作者 曹伟伟 赵亚奇 陈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7-120,共4页
采用高锰酸钾反滴定法、X射线衍射法、电子探针、纤维纤度仪及强力仪等考察了聚丙烯腈纤维在湿法成形过程中,凝固浴拉伸对溶剂二甲基亚砜的扩散系数、残留溶剂含量、S元素含量、初生纤维结晶性能、截面形貌及初生纤维应力-应变曲线的影... 采用高锰酸钾反滴定法、X射线衍射法、电子探针、纤维纤度仪及强力仪等考察了聚丙烯腈纤维在湿法成形过程中,凝固浴拉伸对溶剂二甲基亚砜的扩散系数、残留溶剂含量、S元素含量、初生纤维结晶性能、截面形貌及初生纤维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凝固浴温度、浓度、凝固时间一定的情况下,表观负牵伸为-10%时,溶剂二甲基亚砜的扩散速率较快,残留溶剂量较小;同时,出浴初生纤维表现出了较均匀、规则的横截面形貌,较好的结晶度以及韧性良好的应力-应变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生纤维 负牵伸 扩散系数 应力-应变曲线
下载PDF
PE土工膜双向拉伸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思云 鲁伟涛 靳向煜 《隧道建设》 2012年第5期654-657,共4页
为了模拟土工膜在实际应用中的复杂受力情况,采用"十字形"试样对PE土工膜进行双向拉伸试验研究,探索土工膜在双向拉伸与单向拉伸条件下力学性质的差别,分别对PE土工膜在双向拉伸试验条件下的纵、横向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进... 为了模拟土工膜在实际应用中的复杂受力情况,采用"十字形"试样对PE土工膜进行双向拉伸试验研究,探索土工膜在双向拉伸与单向拉伸条件下力学性质的差别,分别对PE土工膜在双向拉伸试验条件下的纵、横向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进行测试,并与单向拉伸试验的相应数据对比。得出以下结论:1)PE土工膜在双向同时拉伸试验条件下,纵、横向断裂强度分别下降21.53%和60.32%,断裂伸长率分别下降63.07%和64.17%;2)在一端夹持一端拉伸的试验条件下,纵、横向断裂强度分别下降5.84%和57.14%,断裂伸长率分别下降68.06%和68.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土工膜 双向拉伸 强度 断裂伸长率
下载PDF
蜂窝结构对蜂窝纸板平压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唐勇 黄利强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6-58,101,共4页
研究了蜂窝纸板结构对其平压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蜂窝纸板平压强度与蜂窝半径与孔径比的理论计算模型,将试验结果与理论模型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了平压强度的预测计算公式,且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关键词 蜂窝结构 平压强度 蜂窝边长 孔径比
下载PDF
大直径PA6/PA66共聚物单丝的后拉伸性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海燕 刘兆峰 +1 位作者 张军 马海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96,100,共5页
以PA6/PA66共聚物为原料,纺制大直径单丝。对大直径共聚尼龙单丝初生丝的后拉伸性能进行研究,主要分析拉伸温度、拉伸方式、拉伸倍率及其分配对单丝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测定共聚尼龙单丝结构并与相关均聚物进行对比。研究了口模拉伸与... 以PA6/PA66共聚物为原料,纺制大直径单丝。对大直径共聚尼龙单丝初生丝的后拉伸性能进行研究,主要分析拉伸温度、拉伸方式、拉伸倍率及其分配对单丝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测定共聚尼龙单丝结构并与相关均聚物进行对比。研究了口模拉伸与常规拉伸对共聚尼龙单丝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采用二级拉伸方式时,最佳拉伸倍率为4.7倍,其中一级拉伸倍率占比85%。热水拉伸温度为90℃,热风拉伸温度为1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尼龙 拉伸倍率 温度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湿纺凝固负拉伸对初生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季保华 王成国 +2 位作者 王凯 王延相 朱波 《合成纤维》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19,47,共5页
研究了凝固负拉伸对聚丙烯腈(PAN)纺丝液的膨胀效应、初生纤维聚集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初步揭示了膨胀效应和凝固取向的产生机理及其对初生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指出溶剂与水之间的传质速率差是控制初生纤维结构进而控制其性能的最关... 研究了凝固负拉伸对聚丙烯腈(PAN)纺丝液的膨胀效应、初生纤维聚集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初步揭示了膨胀效应和凝固取向的产生机理及其对初生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指出溶剂与水之间的传质速率差是控制初生纤维结构进而控制其性能的最关键因素,它决定了原液细流表面凝固层的组成及结构,而凝固速率反映了凝固层的生长速度。研究发现:随着凝固负拉伸的降低,PAN纺丝液的挤出胀大比减小,其传质速率差与凝固速率均下降,初生纤维的凝固取向、结晶度和晶粒尺寸均增加,其截面形状趋于圆形,内部结构变得均匀致密、缺陷减少,从而使断裂强度得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固负拉伸 膨胀效应 凝固取向 传质速率差 凝固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