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粱种质资源对黑束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5
1
作者 胡兰 刘可杰 +2 位作者 徐婧 姜钰 徐秀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0-555,共6页
2016-2017年,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对110份高粱种质资源进行了抗黑束病鉴定与评价研究,拟探明高粱抗病性及不同寄主来源的高粱、玉米黑束病菌致病力差异。110份高粱种质资源中,对高粱来源的黑束病菌(GHS-1)表现免疫(IM)的13份(占11.8%),高抗... 2016-2017年,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对110份高粱种质资源进行了抗黑束病鉴定与评价研究,拟探明高粱抗病性及不同寄主来源的高粱、玉米黑束病菌致病力差异。110份高粱种质资源中,对高粱来源的黑束病菌(GHS-1)表现免疫(IM)的13份(占11.8%),高抗(HR)的17份(占15.5%),抗病(R)和中抗(MR)的各14份(占25.4%);感病(S)的17份(占15.5%),高感(HS)的35份(占31.8%);对玉米来源的黑束病菌(YHS-1)表现免疫(IM)的21份(占19.1%),高抗(HR)的11份(占10.0%),抗病(R)的15份(占13.6%),中抗(MR)的12份(占10.9%);感病(S)的21份(占19.1%),高感(HS)的30份(占27.3%)。上述结果表明,目前高粱育种中广泛应用的育种种质恢复系中抗黑束病材料较为丰富,且不同寄主来源的高粱和玉米黑束病菌致病力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黑束病 直帚枝杆孢 抗病性
下载PDF
危害双孢蘑菇子实体的一种新病原——顶枝孢霉病害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康晓慧 贺新生 张玲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73-77,共5页
报道了双孢蘑菇栽培中一种新的病原菌———点枝顶孢的培养特征、形态特征、症状及发病规律以及不同温度、pH、13种药物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使用克霉灵、甲醛、硫酸铜、有机酸和石灰水等药物可以有效地杀灭病原菌。
关键词 双孢蘑菇 子实体 病原 点枝顶孢 鉴定 分离 症状 形态特征 发生规律 防治
下载PDF
双孢蘑菇顶枝孢霉病害的生物学特性和药剂筛选 被引量:3
3
作者 康晓慧 贺新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8-31,共4页
在双孢蘑菇上发现一种新的病原菌:点枝顶孢菌(Acremonium strictum W.)。该菌侵染双孢蘑菇的子实体,形成不规则的褐色斑块,大小为(2-15)mm×(3-20)mm,病斑凹陷于菌肉或穿过菌肉组织直至菌褶,深达2-13 mmo病斑干枯不腐烂,俗你黑疤病... 在双孢蘑菇上发现一种新的病原菌:点枝顶孢菌(Acremonium strictum W.)。该菌侵染双孢蘑菇的子实体,形成不规则的褐色斑块,大小为(2-15)mm×(3-20)mm,病斑凹陷于菌肉或穿过菌肉组织直至菌褶,深达2-13 mmo病斑干枯不腐烂,俗你黑疤病或褐疤病。通过人工接菌观察了病害症状、发病规律、培养特性、形态特征,以及温度、pH对菌丝体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经室内外药剂筛选试验,明确克霉灵、甲醛、硫酸铜和石灰水可有效杀灭该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顶枝孢霉病 生物学特性 化学药剂 药剂筛选 点枝顶孢菌 症状
下载PDF
毛尖连轴藓及其近缘种的比较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丁彩琴 白学良 +1 位作者 冯超 张红霞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8,共10页
连轴藓属(Schistidium Brid.)的毛尖连轴藓(S.lancifolium)、圆蒴连轴藓(S.apocarpum)和粗疣连轴藓(S.strictum)在内蒙古贺兰山和黑龙江五大连池均有分布,它们的形态特征较为相似,极易混淆,因此对其分类鉴定较困难。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 连轴藓属(Schistidium Brid.)的毛尖连轴藓(S.lancifolium)、圆蒴连轴藓(S.apocarpum)和粗疣连轴藓(S.strictum)在内蒙古贺兰山和黑龙江五大连池均有分布,它们的形态特征较为相似,极易混淆,因此对其分类鉴定较困难。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并结合Blom的形态学和Ignatova的分子系统学分类观点,对采自两个地区的3种连轴藓属植物标本进行了分类研究,并对它们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其形态特征是:圆蒴连轴藓叶中肋背部无疣或上部具分散低疣、叶缘上部微具钝齿,毛尖平滑或具小齿;毛尖连轴藓叶中肋背面中部以上具高疣、叶缘中上部具强烈不规则的齿或锯齿,毛尖具强烈刺状齿;粗疣连轴藓除叶中肋背部具疣外,叶片细胞也具疣。根据以上特征可以区别并确认这3个种是各自独立的种。在此基础上,根据Blom的分类观点,并参照相关文献编制了中国连轴藓属11个种的分种检索表。本研究进一步确认了毛尖连轴藓在中国的地理分布,丰富了中国连轴藓属的研究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轴藓属 毛尖连轴藓 圆蒴连轴藓 粗疣连轴藓 形态特征
下载PDF
两种枝顶孢霉胞内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种群演替 被引量:1
5
作者 何培新 刘伟 张长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056-2062,共7页
分离、鉴定了枝顶孢霉(Acremonium strictum Gams.)2种胞内细菌,探讨了细菌在其宿主真菌菌丝细胞内的种群演替规律。结果表明,2种胞内细菌分别为不动杆菌Epbas6菌株(Acinetobacter sp.Epbas6)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分离、鉴定了枝顶孢霉(Acremonium strictum Gams.)2种胞内细菌,探讨了细菌在其宿主真菌菌丝细胞内的种群演替规律。结果表明,2种胞内细菌分别为不动杆菌Epbas6菌株(Acinetobacter sp.Epbas6)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镜检分析和原始分离物菌落统计表明,不动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比例为77.5∶1;然而,4℃保藏6个月的真菌分离物中不动杆菌的数量大大减少,地衣芽孢杆菌占据优势,二者的比例变为1∶50.45;而保藏12个月的真菌分离物中只有地衣芽孢杆菌。根据2种细菌的16SrDNA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分别扩增了保藏6个月和12个月的枝顶孢霉分离物,发现保藏6个月的分离物能够扩增出2种细菌的保守序列,而保藏12个月的分离物只能扩增出地衣芽孢杆菌保守序列。研究结果说明在枝顶孢霉人工培养和菌种保藏过程中,2种细菌在其宿主真菌菌丝细胞内发生着复杂的生态互作,存在着动态种群演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顶孢霉 胞内细菌 不动杆菌Epbas6 地衣芽孢杆菌 种群演替
下载PDF
三种裸盖伞的伴生菌——点枝顶孢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何培新 张长铠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4,共4页
点枝顶孢为四川省分布的黄褐裸盖伞、粪生裸盖伞及裸盖伞205菌株的伴生菌。研究了点枝顶孢对碳素营养和氮素营养的同化利用情况以及菌丝生长的温度和pH值范围。结果表明,点枝顶孢对麦芽糖、可溶性淀粉和葡萄糖同化能力最强,不能利用d... 点枝顶孢为四川省分布的黄褐裸盖伞、粪生裸盖伞及裸盖伞205菌株的伴生菌。研究了点枝顶孢对碳素营养和氮素营养的同化利用情况以及菌丝生长的温度和pH值范围。结果表明,点枝顶孢对麦芽糖、可溶性淀粉和葡萄糖同化能力最强,不能利用d-半乳糖、L-山梨糖、L-阿拉伯糖、甘露醇、乳糖和木聚糖;对酵母粉、干酪素钠和琥珀酸铵的同化能力最强,不能利用尿素和亚硝酸钠;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是5~40℃,最适25℃;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较宽(1.5~13.5),最适pH为6.5。点枝顶孢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作为三种裸盖伞伴生菌的点枝顶孢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枝顶孢 碳源同化 氮源同化 温度 PH值
下载PDF
玉米黑束病研究病害症状与病原生理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孟有儒 张保善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1期27-32,共6页
玉米黑束病菌〔Acremonium strictum W.Gams(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 Cda)〕产生的症状类型,主要是髓部出现黑束型和褐节型;叶部出现淡紫红枯死型和个别品种产生黄白色枯死型.病原菌只侵染玉米.菌丝在 PDA 培养基上生长适温28~30℃... 玉米黑束病菌〔Acremonium strictum W.Gams(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 Cda)〕产生的症状类型,主要是髓部出现黑束型和褐节型;叶部出现淡紫红枯死型和个别品种产生黄白色枯死型.病原菌只侵染玉米.菌丝在 PDA 培养基上生长适温28~30℃,孢子萌发为20~33℃,致死温度50℃.该菌对 pH 值适应范围广,但以 PH 值6最佳.紫外线与黑暗和光照与黑暗各12h 交替处理有利于菌丝生长.在 PDA、蔡氏、马丁、玉米粉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玉米粉、PDA 上产孢量最大.玉米茎髓提取液有利于菌丝生长.该菌能利用多种碳源,尤以蔗糖,D(+)葡萄糖最好,在可溶性淀粉培养液中产孢量最多.无机氮对菌丝生长较有机氮为好,其中磷酸氢二铵和碳酸氢铵最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黑束病 生理特性
下载PDF
制种玉米黑束病在不同土壤生态环境下发病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赵芸晨 李建龙 孟有儒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4-118,共5页
在甘肃张掖大规模制种过程,采用人工调控土壤生态环境和田间调查方法,针对不同土体温度、湿度、酸碱度、养分含量,研究了菌丝体的生长状况和对寄主侵染的规律,提出了抗病品种为主的栽培措施以外的以调控土壤环境为主的防治方法。结果表... 在甘肃张掖大规模制种过程,采用人工调控土壤生态环境和田间调查方法,针对不同土体温度、湿度、酸碱度、养分含量,研究了菌丝体的生长状况和对寄主侵染的规律,提出了抗病品种为主的栽培措施以外的以调控土壤环境为主的防治方法。结果表明:致病菌枝顶头孢霉Acrrmonium strictum W.Gams在土壤pH7.0-8.0时生长迅速;生长适温为28~32℃,较菌丝体在培养基上的适温高;当绝对含水量在10%或20%时生长迅速;肥力因子N、K、P素对该病的影响较大,养分有效N素含量高、有效P素含量低、有效K含量不足发病重;病菌对幼苗的侵染也具明显的规律性,高温高湿有利于病菌对幼苗的侵染,病情指数增高,感病品种较抗病品种病情指数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黑米病 顶头孢霉 侵染 病情指数
原文传递
Relationship between acid phosphatase activity and P concentration in organs of Cyclopia and Aspalathus species,and a non-legume of the Cape Floristic Region
9
作者 Sipho T.Maseko Felix D.Dakora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19年第2期387-392,共6页
Aims The role of tissue acid phosphatase(APase)activity of legumes and non-legumes in their P nutrition and adaptation to low-P soils is not well understood.To better understand this,a relationship between APase activ... Aims The role of tissue acid phosphatase(APase)activity of legumes and non-legumes in their P nutrition and adaptation to low-P soils is not well understood.To better understand this,a relationship between APase activ-ity and P concentration in leaves,stems,roots and nodules of legumes,Cyclopia and Aspalathus and a non-legume,Leucadendron strictum,all native to the P-poor soils of the Cape fynbos biome,was assessed.Methods Plants were collected and each separated into leaves,stems and roots.Phosphatase enzyme activity was assayed in soil using the p-nitrophenol method,while soil P and shoot P were measured using ICP-MS.To measure tissue APase activity,an acetate buffer was added into ground plant material and contents filtered.An ace-tate buffer and a p-nitrophenyl solution were added to the superna-tant and contents incubated.After incubation,NaOH(0.5 M)was added and absorbance read at 405 nm.Important Findings At Koksrivier,Cyclopia genistoides exhibited the highest leaf enzyme activity whilst Aspalathus aspalathoides showed the highest enzyme activity in the stems.At both Kleinberg and Kanetberg,Cyclopia subternata and Cyclopia longifolia showed the highest APase activity in leaves,followed by stems and low-est in roots.P concentration closely mirrored enzyme activity in organs of all test species from each site.APase activit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 concentration in organs of all the test Cyclopia and Leucadendron species,indicating that intracellular APase activity is directly linked to P mobilization and transloca-tion in these species.Percentage of N derived from fixat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issue APase activity in C.genistoides(r=0.911^(*)),A.aspalathoides(r=0.868^(*))and Aspalathus cal-edonensis(r=0.957^(*)),suggesting that APase activity could b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linked to symbiotic functioning in these fynbos legumes,possibly via increased P supply to sites of N2 fix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e fynbos δ^(15)N Leucadendron strictum percent N derived from fixation P nutri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