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ike Point Control on EAST Using an Isoflux Control Method
1
作者 邢哲 肖炳甲 +2 位作者 罗正平 M.L.WALKER D.A.HUMPHREYS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774-780,共7页
For the advanced tokamak,the particle deposition and thermal load on the divertor is a big challenge.By moving the strike points on divertor target plates,the position of particle deposition and thermal load can be sh... For the advanced tokamak,the particle deposition and thermal load on the divertor is a big challenge.By moving the strike points on divertor target plates,the position of particle deposition and thermal load can be shifted.We could adjust the Poloidal Field(PF) coil current to achieve the strike point position feedback control.Using isoflux control method,the strike point position can be controlled by controlling the X point position.On the basis of experimental data,we establish relational expressions between X point position and strike point position.Benchmark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to validate the correctness and robustness of the control methods.The strike point position is successfully controlled following our command in the EAST 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plasma control system strike point control
下载PDF
Study on divertor plasma behavior through sweeping strike point in new lower divertor on EAST
2
作者 陶余强 徐国盛 +7 位作者 孟令义 梁瑞荣 余林 刘祥 颜宁 杨清泉 林新 王亮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6期529-534,共6页
A series of L-mode discharges have been conducted in the new‘corner slot’divertor on the 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EAST)to study the divertor plasma behavior through sweeping strike point.The pla... A series of L-mode discharges have been conducted in the new‘corner slot’divertor on the 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EAST)to study the divertor plasma behavior through sweeping strike point.The plasma control system controls the strike point sweeping from the horizontal target to the vertical target through poloidal field coils,with keeping the main plasma stability.The surface temperature of the divertor target cools down as the strike point moves away,indicating that sweeping strike point mitigates the heat load.To avoid the negative effect of probe tip damage,a method based on sweeping strike point is used to get the normalized profile and study the decay length of particle and heat flux on the divertor target λ_(js),_λ(q).In the discharges with high radio-frequency(RF)heating power,electron temperature T_(e) is lower and λ_(js)is larger when the strike point locates on the horizontal target compared to the vertical target,probably due to the corner effect.In the Ohmic discharges,λ_(js),λ_(q) are much larger compared to the discharges with high RF heating power,which may be attributed to lower edge T_(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tokamak divertor plasma sweeping strike point decay length
下载PDF
基于直击雷先导发展模型的舰船雷击附着点计算及试验验证
3
作者 周蜜 左芯睿 +4 位作者 王冬冬 段邓垒 郑生全 蔡力 王建国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58,共9页
[目的]为设置并完善舰船防雷措施,对舰船关键设备的雷击风险和避雷针防护效果进行评估。[方法]首先,构建能模拟自然先导发展状况的先导发展模型,并引入舰船模型对舰船的雷电附着过程进行分析计算;然后,研究下行雷电先导发展至舰船四周... [目的]为设置并完善舰船防雷措施,对舰船关键设备的雷击风险和避雷针防护效果进行评估。[方法]首先,构建能模拟自然先导发展状况的先导发展模型,并引入舰船模型对舰船的雷电附着过程进行分析计算;然后,研究下行雷电先导发展至舰船四周不同区域时的舰船表面电场分布、各位置受到雷击的可能性,以及避雷针对雷击风险的防护效果;最后,在实验室中开展缩比模型放电试验并验证计算结果。[结果]结果显示,雷击附着点主要集中在舰船结构相对突出的位置,避雷针可改善舰船表面的电位分布,起到雷击防护作用,但最终雷击点的确定与下行先导的发展区域有关。[结论]结合计算结果与舰船缩比模型雷击附着试验结果,能够分析舰船直击雷防护薄弱环节,雷击附着点的最终位置与双向先导的连接情况关系紧密,所提先导发展模型能较好地对不同先导发展方位下受到雷击的舰船区域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雷击防护 雷击 雷电先导附着点 雷电附着过程 有限差分法
下载PDF
首次回击具有双接地点的地闪光学和电学特征的个例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孔祥贞 郄秀书 +3 位作者 王才伟 张义军 王怀斌 张翠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9-267,共9页
利用成像率为1000幅/s的数字化高速摄像系统和时间分辨率为1μs的快、慢天线闪电电场变化测量仪在广州附近观测到一次首次回击具有两个接地点的负极性地闪。两个分支到达地面的时间间隔约为30μs;在发生回击R2时,其中一个分支的直窜先... 利用成像率为1000幅/s的数字化高速摄像系统和时间分辨率为1μs的快、慢天线闪电电场变化测量仪在广州附近观测到一次首次回击具有两个接地点的负极性地闪。两个分支到达地面的时间间隔约为30μs;在发生回击R2时,其中一个分支的直窜先导发展成为企图先导。观测发现M-分量的发光要比梯级先导强;回击间的K-变化与云中的在击穿和通道的延伸有关,但不引起云地间通道的发光。光学和电场变化的同步观测证实了直窜-梯级先导的发展速度与前一次回击的时间间隔有关,较快的先导发展速度对应于较短的回击时间间隔,较慢的发展速度对应于较长的回击时间间隔。另外,本文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产生双接地点的四种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接地闪电 高速摄像 电场变化
下载PDF
操作冲击下空间电荷对间隙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詹花茂 刘波 +2 位作者 颜廷利 邓丽红 李成榕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2-218,共7页
绕击是造成超特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主要原因,很多学者认为空间电荷是造成绕击事故的原因之一。为深入研究空间电荷对雷电放电的影响,本文搭建了100cm板-针间隙,对其施加正、负极性操作冲击电压,采用高速摄像系统对放电发展过程进行... 绕击是造成超特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主要原因,很多学者认为空间电荷是造成绕击事故的原因之一。为深入研究空间电荷对雷电放电的影响,本文搭建了100cm板-针间隙,对其施加正、负极性操作冲击电压,采用高速摄像系统对放电发展过程进行观测。为定量分析空间电荷对放电发展的影响,测量了正板-针间隙预放电电流,通过提取电荷电流,并对其积分得到空间电荷量的大小。试验结果发现:正、负极性操作电压下,放电发展都是由正极性电极指向负极性电极;正极性操作冲击电压下,放电击中点在针电极头部的概率随着针头部曲率半径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板-尖头针间隙的空间电荷量最大,随着针电极头部曲率半径逐渐增大,空间电荷量逐渐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作冲击 空间电荷 高速摄像 放电击中点压
下载PDF
双接地负地闪VHF辐射源放电通道和光学通道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武斌 张广庶 +4 位作者 王彦辉 李亚珺 张彤 范祥鹏 吕伟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19-529,共11页
利用闪电VHF辐射源三维定位和闪电光通道高速摄像同步资料,对一次双接地负地闪放电通道作定位和亮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仔细分析了其通道发展和连接,详细讨论了一次负地闪双接地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在预击穿阶段,通道击穿作用很强,... 利用闪电VHF辐射源三维定位和闪电光通道高速摄像同步资料,对一次双接地负地闪放电通道作定位和亮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仔细分析了其通道发展和连接,详细讨论了一次负地闪双接地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在预击穿阶段,通道击穿作用很强,但电流小,其载体主要是雪崩电荷;在回击激发阶段,通道电流迅速增大,其载体除了雪崩电荷外,还有大量来自云内电荷区的电荷。在整个过程中,主通道有较高亮度(云外),即主通道中有较强电流运动,而分叉通道电流较弱。研究表明近地面向上发展的辐射源可能是源于地面尖端产生的向上先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地闪 双接地 VHF辐射源通道 高速摄像 上行先导
下载PDF
500kV变电站雷电过电压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相龙阳 彭春华 刘刚 《电力科学与工程》 2011年第2期30-35,共6页
将500 kV变电站和进线段结合起来,考虑远近区杆塔冲击接地电阻、进线段冲击电晕、雷击点与变电站的距离等影响因素,采用EMTP-ATP对500 kV变电站的雷电侵入波过电压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表明,冲击电晕、近区杆塔接地电阻对雷电过电压的... 将500 kV变电站和进线段结合起来,考虑远近区杆塔冲击接地电阻、进线段冲击电晕、雷击点与变电站的距离等影响因素,采用EMTP-ATP对500 kV变电站的雷电侵入波过电压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表明,冲击电晕、近区杆塔接地电阻对雷电过电压的大小有较大的影响;当设备过电压较严重时,母线上增装一组避雷器可有效降低雷电过电压;最后,提出在主变避雷器前串联电感,以抑制雷电侵入波的陡度。该研究考虑到通过降低雷电侵入波的陡度来提高变电站防雷保护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兼顾经济性,可为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 EMTP-ATP 冲击电晕 接地电阻 雷击点 串联电感
下载PDF
正极性电压下空间电荷对空气间隙放电击中点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詹花茂 邓丽红 +1 位作者 郝丽霞 颜廷利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211-2217,共7页
人们对空间电荷对放电过程的影响研究较少,但很多试验现象体现了空间电荷的作用。为了研究空间电荷对放电击中点的影响,建立了试验平台,并用高速摄像机观测了放电现象。正极性直流与雷电冲击联合加压试验与正雷电冲击电压试验,体现了预... 人们对空间电荷对放电过程的影响研究较少,但很多试验现象体现了空间电荷的作用。为了研究空间电荷对放电击中点的影响,建立了试验平台,并用高速摄像机观测了放电现象。正极性直流与雷电冲击联合加压试验与正雷电冲击电压试验,体现了预加直流电压产生的空间电荷对放电击中点的影响;正极性操作冲击电压试验,研究了不同电压幅值下放电击中点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正极性雷电冲击电压下,预加直流在针电极附近产生的空间电荷对空间电场的畸变作用不显著;在正极性操作冲击电压下,随着电压幅值的增加,空间电荷对针电极头部电场的屏蔽作用有所提高,放电点远离针电极头部的距离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电荷 高速摄像机 联合加压 雷电冲击 操作冲击 放电击中点
下载PDF
接地电阻对放电击中点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钱冠军 王晓瑜 +1 位作者 徐先芝 汪雁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68-70,共3页
采用对比性试验,研究了接地电阻对火花放电击中点的影响.试验结果和观测均表明,接地电阻能抑制从接地端产生的迎面放电的发展速度和通道强度,从而使其被击中概率下降,负极性比正极性下接地电阻对火花放电击中点的影响要显著得多.
关键词 放电击中点 接地电阻 正极性 负极性 雷击
下载PDF
放电击中点概率分布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詹花茂 王晓瑜 +1 位作者 汪雁 钱冠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9-81,共3页
采用对比性的试验,对放电击中点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放电击中点的概率分布与上电极对各目的物的击穿电压、击穿时间和迎面放电的发展有关,受目的物几何形状、接地电阻和几何台距等因素的影响。所得结果深化了对... 采用对比性的试验,对放电击中点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放电击中点的概率分布与上电极对各目的物的击穿电压、击穿时间和迎面放电的发展有关,受目的物几何形状、接地电阻和几何台距等因素的影响。所得结果深化了对雷击击中点选择物理过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击中点 概率分布 试验 雷电屏蔽
下载PDF
击弦点及击弦力度对钢琴幅度谱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谢志文 黄天乾 肖魏 《电声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6-9,共4页
从理论和谱分析实验研究了钢琴的击弦点及击弦力度对钢琴幅度谱的影响。首先通过弦振动理论对速度振幅进行了理论计算,然后用计算机对钢琴的原始录音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了钢琴的幅度谱,最后讨论了击弦点及击弦力度对钢琴幅度谱的影响... 从理论和谱分析实验研究了钢琴的击弦点及击弦力度对钢琴幅度谱的影响。首先通过弦振动理论对速度振幅进行了理论计算,然后用计算机对钢琴的原始录音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了钢琴的幅度谱,最后讨论了击弦点及击弦力度对钢琴幅度谱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钢琴的幅度谱值与速度振幅值之间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但两者是成正比的。欲改变各次谐波幅度谱值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比较方便地通过调整A/L值来达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击弦点 击弦力度 钢琴 幅度谱 速度振幅
下载PDF
空间电荷对球头棒-板间隙放电击中点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詹花茂 颜廷利 +2 位作者 邓丽红 郝丽霞 刘波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90-796,共7页
雷电引起的输电线路事故中因绕击导致的故障所占比例很大,一些学者认为空间电荷的影响是导致屏蔽失效的原因之一。为此,通过试验研究了直流电压下球头棒-板间隙的电晕电流,以此来衡量一定电压下球头周围空间电荷的量;并试验研究了正极... 雷电引起的输电线路事故中因绕击导致的故障所占比例很大,一些学者认为空间电荷的影响是导致屏蔽失效的原因之一。为此,通过试验研究了直流电压下球头棒-板间隙的电晕电流,以此来衡量一定电压下球头周围空间电荷的量;并试验研究了正极性操作冲击下球头棒-板间隙放电击中点的分布规律,且与尖头棒试验结果比较。试验结果和仿真结果表明:与尖头棒相比,球头棒更容易吸引放电;球头棒周围电场畸变不严重,没有形成有效屏蔽层,从而使放电点更容易发生在头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电荷 球头棒-板间隙 电晕电流 正极性操作冲击 高速摄像 放电击中点
下载PDF
基于光学观测的雷电定位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付亚鹏 高成 +2 位作者 杨波 黄正宇 石立华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16,共5页
首次提出了基于光学观测的雷电定位装置及方法,利用两台摄像机对监测区域进行同步拍摄,对拍摄到的雷电图像进行识别并提取雷电通道,最后根据图像匹配和三角定位原理,计算出雷击点位置。该方法可以对较小区域内的雷击点实现较准确的定位... 首次提出了基于光学观测的雷电定位装置及方法,利用两台摄像机对监测区域进行同步拍摄,对拍摄到的雷电图像进行识别并提取雷电通道,最后根据图像匹配和三角定位原理,计算出雷击点位置。该方法可以对较小区域内的雷击点实现较准确的定位,并对摄像机的拍摄帧率要求不高,处理速度快,可实现实时雷电定位。初步试验证明,该方法精度较高,能够满足对雷电定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目视觉 雷电定位 雷击点 雷电通道
下载PDF
输电线路防雷分析分形模型及其统计特性 被引量:21
14
作者 何金良 董林 +1 位作者 张薛巍 曾嵘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33-1340,共8页
随着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和发展,绕击已成为造成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输电线路的防雷分析成为线路设计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主要有3种雷电分析模型,它们用不同的方法来描述雷电的发展过程。电气几何模型和先导发展模型分别给出了不... 随着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和发展,绕击已成为造成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输电线路的防雷分析成为线路设计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主要有3种雷电分析模型,它们用不同的方法来描述雷电的发展过程。电气几何模型和先导发展模型分别给出了不同的雷电先导的发展机制并被广泛应用,雷电的分形模型由于其在唯象层次上与实际雷电的相似性而被一些学者采用。然而,由于雷电放电的随机性,需要用统计学的方法来进行输电线路防雷性能的评估。为此采用分形模型模拟了先导的发展过程,以特定的输电线路为例,从统计学角度上对分形模型进行了分析,对先导发展过程中不同空间阶段的统计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且与传统的电气几何模型以及先导发展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造成各种模型不同结果的关键原因在于其对雷电发展机制的描述各不相同,并由此导致了先导发展过程统计特征的不同。分形模型不仅能够给出逼真的先导通道图形,而且能够从统计学意义上对一些不合理的侧面绕击现象作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统计学分析 雷电模拟 直击雷 落点分布 分形
下载PDF
机场目标打击方法优化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运吉 陈永胜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4-65,73,共3页
运用系统效能分析方法,采用机场保障能力指标评估机场效能,提出机场目标优化打击方法。在分析机场目标系统组成和机场目标的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提出机场目标保障能力计算方法,最后通过优化瞄准点,得出机场目标优化打击方法。
关键词 机场目标 系统效能 保障能力 瞄准点 打击方法
下载PDF
改进的足球机器人直冲射门算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家新 刘彦伯 +1 位作者 张旭华 杨盛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077-4080,F0003,共5页
为了提高多机器人协作进攻的效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直冲射门算法。对球的运动信息进行分析,预测出射门击球点的坐标,并使用最小二乘拟合法计算出机器人的运动方程。将球运动到击球点花费的时间代入运动方程,其解作为射门时机预判的条件... 为了提高多机器人协作进攻的效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直冲射门算法。对球的运动信息进行分析,预测出射门击球点的坐标,并使用最小二乘拟合法计算出机器人的运动方程。将球运动到击球点花费的时间代入运动方程,其解作为射门时机预判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与原算法相比改进的直冲射门算法在传球球速较快的情况下也能保证较高的击球率和成功率,使多机器人协作进攻的成功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进攻 直冲射门 射门击球点 最小二乘拟合 运动方程
下载PDF
论排球击球过程中的"人—球—网"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谢诚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186-188,共3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论述了排球击球过程中"人—球—网"关系的内涵;阐述了调节"人—球—网"关系的专门化知觉;提出了击球时正确处理好"人—球—网"关系的具体训练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 排球 击球过程 “人-球-网”关系 专门化知觉 训练措施 训练方法
下载PDF
无刷直流电机在电动转辙机中的应用设计 被引量:3
18
作者 任先进 马瑞卿 +2 位作者 卢颖 边党伟 陈晓明 《微电机》 2016年第1期64-68,共5页
简要分析了基于直流串励电动机的转辙机的缺点,提出了采用稀土永磁无刷直流电机驱动转辙机的方案。首先,通过对系统技术要求的分析,给出了其系统组成方案;其次,给出了主功率及驱动电路、正/反转判断电路、PWM波生成和逻辑合成电路、辅... 简要分析了基于直流串励电动机的转辙机的缺点,提出了采用稀土永磁无刷直流电机驱动转辙机的方案。首先,通过对系统技术要求的分析,给出了其系统组成方案;其次,给出了主功率及驱动电路、正/反转判断电路、PWM波生成和逻辑合成电路、辅助电源等关键电路的设计,重点针对系统防雷击保护、抗电磁干扰等提出了解决措施;最后,给出了实验波形和测试数据。从样机的测试结果来看,满足铁路转辙机的各项性能指标要求,电机起动稳定快速、效率高、正/反转运行平稳,一致性好,大大降低了转辙机的故障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刷直流电机 转辙机 防雷击
下载PDF
飞机空中客舱创口雷电直击耦合概率计算
19
作者 王耀华 王亮 +3 位作者 杨小强 熊伟 庞敬军 樊成飞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1年第3期97-99,103,共4页
计算了飞机客舱后部形成4个110 mm×130 mm大小的创口时雷电直击耦合入飞机客舱内的概率。依据卫星观测的全国1995—2005年平均总闪电密度分布数据,计算得出在我国雷电密度最大的湛江地区飞行时,雷电直击耦合到4个创口的概率仅为18... 计算了飞机客舱后部形成4个110 mm×130 mm大小的创口时雷电直击耦合入飞机客舱内的概率。依据卫星观测的全国1995—2005年平均总闪电密度分布数据,计算得出在我国雷电密度最大的湛江地区飞行时,雷电直击耦合到4个创口的概率仅为180万亿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 闪电密度 雷击的选择性 尖端放电 雷电直击耦合
下载PDF
Divertor Plasma Properties for a Lower Single-Null Discharge in EAST
20
作者 王俊 常加峰 +5 位作者 徐国盛 张炜 明廷凤 丁斯晔 胡立群 高翔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4期448-451,共4页
Divertor plasma properties for lower single-null (LSN) configuration in EAST, under a water-cooling graphite wall condition, are presented. A typical shot is selected for analyzing electron temperature, density and ... Divertor plasma properties for lower single-null (LSN) configuration in EAST, under a water-cooling graphite wall condition, are presented. A typical shot is selected for analyzing electron temperature, density and power flux at targets. Both higher electron density and lower electron temperature are found at the inboard target, compared to those at the outboard target. A higher power flux is also found to be at the outboard target because of in-out asymmetries for LSN-shaped dischar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le probes divertor plasma parameters strike points fully superconducting tokamak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