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100β CysC和NF-κB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李鹤 李樱 李磊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415-419,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外周血中S-100β、CysC和NF-κB水平对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9-03—2022-03接受溶栓治疗的AIS患者140例,根据溶栓后24 h是否发生出血转化(HT)将患者分为非HT组(n=112)和HT组(...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外周血中S-100β、CysC和NF-κB水平对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9-03—2022-03接受溶栓治疗的AIS患者140例,根据溶栓后24 h是否发生出血转化(HT)将患者分为非HT组(n=112)和HT组(n=28)。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T发生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100β、CysC和NF-κB预测HT发生的价值。结果 HT组与非HT组相比,患者年龄、发病至溶栓时间、房颤、TOAST分型、C反应蛋白、凝血酶原时间、S-100β、CysC、NF-κB、白质高信号和脑微出血等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房颤、S-100β、CysC和NF-κB为影响HT发生的危险因素。S-100β、CysC和NF-κB预测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5(0.902~0.923)、0.874(0.856~0.882)和0.789(0.771~0.796),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 S-100β、CysC和NF-κB为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危险因素,对HT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出血转化 中枢神经特异蛋白 胱抑素C 核因子ΚB 外周血 危险因素 预测价值
下载PDF
高含S-腺苷甲硫氨酸饮食通过TET3介导的DNA去甲基抑制小鼠脑卒中后神经元细胞凋亡及活性氧蓄积
2
作者 罗杉杉 胡成云 +1 位作者 李雪 唐朝亮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469-476,共8页
目的 明确高含S-腺苷甲硫氨酸(SAM)饮食是否通过激活10-11易位蛋白3(TET3)促进DNA去甲基化,抑制脑卒中后小鼠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及活性氧(ROS)产生。方法 将C57BL/6J小鼠分为Sham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组和SAM组。术后行Morris水迷宫... 目的 明确高含S-腺苷甲硫氨酸(SAM)饮食是否通过激活10-11易位蛋白3(TET3)促进DNA去甲基化,抑制脑卒中后小鼠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及活性氧(ROS)产生。方法 将C57BL/6J小鼠分为Sham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组和SAM组。术后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小鼠神经功能状态,对小鼠脑组织进行取材、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将PC-12细胞分为Control组、缺氧/复氧(H/R)组和SAM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ROS水平及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ET3相对表达量;Dot blot检测细胞内5-羟甲基胞嘧啶(5hmC)水平。结果 在动物实验中,与Sham组相比,MCAO组小鼠神经功能缺损加重,脑梗死区域明显,脑组织结构排列紊乱且存在大量空洞,神经细胞数量减少,脑切片中TET3蛋白表达减少,5hmC水平降低;而与MCAO组相比,SAM组小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减轻,脑梗死区域体积减小,脑组织中的空洞减少,存活神经细胞增多,TET3蛋白表达增多,5hmC水平升高。在细胞实验中,与Control组相比,H/R组缺氧处理可促使细胞内产生大量ROS,诱导细胞发生凋亡,胞内TET3蛋白表达减少和5hmC水平下降;而与H/R组相比,SAM组细胞ROS产生减少,细胞凋亡减少,TET3表达增多和5hmC水平上升。给予TET3抑制剂可消除SAM减少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 高含SAM饮食通过促进TET3介导的DNA去甲基化减轻小鼠脑卒中后神经元损伤,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腺苷甲硫氨酸 去甲基化 TET3 脑卒中 细胞凋亡 神经保护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100β、SCUBE1及cTnI水平变化与其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3
作者 赵方敏 张慈华 于贺花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血清s-100β、SCUBE1及cTnI水平变化与其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AIS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取80例同期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血清s-100β、SCUBE1及cTnI水平变化与其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AIS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取80例同期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s-100β、SCUBE1及cTnI水平。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病例组患者分为轻型组(0~15分)、中型组(16~30分)及重型组(31~45),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和log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血清因子与其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SCUBE1、s-100β及cTnI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例组血清cTnI、SCUBE1及s-100β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型组血清SCUBE1、s-100β和cTnI水平高于轻型组和中型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患者的血清cTnI、SCUBE1和s-100β水平均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436,0.393,0.502,P<0.05)。Log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CUBE1、cTnI及s-100β水平均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CUBE1、s-100β及cTnI水平预测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AUC分别为0.784(0.680~0.889)、0.749(0.634~0.864)和0.727(0.608~0.847),其灵敏度分别为81.25%、78.13%及71.88%;特异度依次为62.41%、65.08%和67.53%。结论 血清s-100β、SCUBE1及cTnI水平均与AIS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存在密切联系,可为临床评估AIS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清s-100Β sCUBE1 CTNI 病情严重程度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PROS1基因新同义突变致以脑梗死起病的遗传性蛋白S缺陷症家系调查
4
作者 赵瑾莹 潘蓉蓉 +4 位作者 金慧慧 刘春梅 黄婷 张颖冬 田有勇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84-187,共4页
目的调查一个以急性脑梗死起病的遗传性蛋白S缺陷症家系的临床特征,分析其PROS1基因的突变特点。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直系亲属的临床资料,采集血标本,检测蛋白S活性水平并对PROS1基因进行测序。结果该家系直系亲属三代8人,其中3名确诊为... 目的调查一个以急性脑梗死起病的遗传性蛋白S缺陷症家系的临床特征,分析其PROS1基因的突变特点。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直系亲属的临床资料,采集血标本,检测蛋白S活性水平并对PROS1基因进行测序。结果该家系直系亲属三代8人,其中3名确诊为遗传性蛋白S缺陷症,先证者及其兄均表现为急性脑梗死,余家系成员尚未发生血栓事件。检测蛋白S活性:先证者、先证者之兄、先证者母亲分别为16.8%、38.0%、31.8%,父亲正常。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先证者之兄、先证者母亲PROS1基因第11外显子均存在c.1323G>A杂合变异,父亲为野生型。结论本家系为一个新发现的由PROS1基因c.1323G>A同义突变引起的遗传性蛋白S缺陷症家系;此突变可能导致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 PROs1基因 同义突变 遗传性蛋白s缺陷症
下载PDF
Acute development of collateral circulation and therapeutic prospects in ischemic stroke 被引量:20
5
作者 Eri Iwasawa Masahiko Ichijo +1 位作者 Satoru Ishibashi Takanori Yokota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3期368-371,共4页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collateral circul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blood flow to the tissue that is at risk of progressing into ischemia,and in increasing the successful recanalization rate without...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collateral circul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blood flow to the tissue that is at risk of progressing into ischemia,and in increasing the successful recanalization rate without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We have reported that well-developed collateral circul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smaller infarct volume and better long-term neurological outcome,and it disappears promptly once the effective recanalization is achieved.Contrary to the belief that collateral vessels develop over time in chronic stenotic condition,there exists a phenomenon that collateral circulation develops immediately in acute stenosis or occlusion of the arteries and it seems to be triggered by fluid shear stress,which occurs between the territories of stenotic/occluded arteries and those fed by surrounding intact arteries.We believe that this acute development of collateral circulation is a target of novel therapeutics in ischemic stroke and refer our recent attempt in enhancing collateral circulation by modulating 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1,which is a known shear-stress mechanosensing prote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chemic stroke collateral s1PR1 shear stress leptomeningeal arteries PCA laterality hyperintensive vessels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100β、NT-proBNP及cTnI水平变化与其病情进展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吕亚敏 李冰洋 亓静阳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8期27-29,共3页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100β、NT-proBNP(N末端脑钠肽前体)及cTnI(肌钙蛋白I)水平变化与其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9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50~7...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100β、NT-proBNP(N末端脑钠肽前体)及cTnI(肌钙蛋白I)水平变化与其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9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50~70周岁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轻症组与重症组,观察组发病3个月后,使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对比轻症组与重症组在发病24h、7d、14d血清s-100β、NT-proBNP、cTnI水平差异,并与对照组相比较;对比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在发病24h、7d、14d血清s-100β、NT-proBNP、cTnI水平差异;分析患者发病24h血清s-100β、NT-proBNP、cTnI水平与NIHSS评分、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观察组24h血清s-100β、NT-proBNP、cTn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24h、7d、14d血清s-100β、NT-proBNP、cTnI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2)预后不良组24h、7d、14d血清s-100β、NT-proBNP、cTnI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3)24h血清s-100β、NT-proBNP、cTnI水平与NIHSS评分、mRs评分正相关;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100β、NT-proBNP、cTnI水平在急性期要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其与患者脑损伤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正相关,可以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诊断与预后分析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s-100Β N末端脑钠肽前体 肌钙蛋白I 病情进展 相关性
下载PDF
Association of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T1 and M1 gene polymorphisms with ischemic stroke risk in the Chinese Han population 被引量:1
7
作者 Rui Wang Yan Wang +1 位作者 Junhong Wang Kun Y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8期1420-1427,共8页
Atherosclerosi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schemic stroke, and oxidative stress participates in the entire process of atherosclerosis.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 acting with other antioxidant enzymes can elimi... Atherosclerosi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schemic stroke, and oxidative stress participates in the entire process of atherosclerosis.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 acting with other antioxidant enzymes can eliminat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protect cells against oxidative damage. To assess the association of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T1 and GSTM1) gene polymorphisms with ischemic stroke in the Chinese Han population, the present study selected 315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and 210 healthy controls for comparison. GSTT1 and GSTM1 genotypes were determined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 electrophoresis and imaging analysis. No obvious evidence of GSTTI-nulI, GSTMI-null and GSTTI/GSTMI-double null genotype distribution differences was found between case and control groups or between genders. Subgroup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isk of stroke was increased when hypertension was accompanied by GSTTl-null (odds ratio (OR) = 2.996, P 〈 0.001) and GSTMl-null (OR = 3.680, P 〈 0.001 ) genotypes; diabetes mellitus was accompanied by GSTTI-null (OR = 1.860, P = 0.031) and GSTMI-null (OR = 2.444, P = 0.002) genotypes, and smokers showed a GSTTl-null genotype (OR = 2.276, P = 0.003). GSTT1- and GSTMl-null genotypes may interact synergistically with hypertension, diabetes mellitus and smoking to increase the incidence risk of ischemic stro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T1 GsTM1 gene polymorphism ischemic stroke risk factors stroke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调节肠道菌群代谢产物TMAO/H_(2)S促进卒中后抑郁大鼠血脑屏障和神经功能恢复
8
作者 李新翼 刘玉杰 +1 位作者 邓克崇 胡义奎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413-419,共7页
目的 研究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MAO)/硫化氢(H_(2)S)对卒中后抑郁(PSD)大鼠血脑屏障、神经功能的作用。方法 SD大鼠分成对照组、中动脉栓塞(MCAO)组、PSD组、粪便移植组、抗生素(利福昔明)组、益生菌组和氟西汀组,对大鼠进行神... 目的 研究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MAO)/硫化氢(H_(2)S)对卒中后抑郁(PSD)大鼠血脑屏障、神经功能的作用。方法 SD大鼠分成对照组、中动脉栓塞(MCAO)组、PSD组、粪便移植组、抗生素(利福昔明)组、益生菌组和氟西汀组,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检测大鼠的糖水偏好度和强迫游泳静止不动时间;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中TMAO、H_(2)S水平;采用Western-blot实验检测大鼠脑组织中闭锁蛋白(Occludin)、封闭蛋白5(claudin 5)、免疫球蛋白G(IgG)等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CAO组、PSD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升高,强迫游泳静止不动时间增加,TMAO水平升高,H_(2)S水平降低,TMAO/H_(2)S比值升高(P<0.05);PSD组大鼠糖水偏好度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CAO组比较,PSD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升高,强迫游泳静止不动时间增加,糖水偏好度降低,TMAO水升高,H_(2)S水平降低,TMAO/H_(2)S比值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SD大鼠TMAO/H_(2)S比值与神经功能评分、强迫游泳静止不动时间和IgG蛋白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0.323 5,P=0.026 9;r=0.629 0,P=0.000 4;r=0.472 4,P=0.004 6),与糖水偏好度、Occludin和claudin 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r=-0.453 4,P=0.005 9;r=-0.356 4,P=0.018 8;r=-0.290 9,P=0.038 0)。与对照组比较,PSD组大鼠IgG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Occludin、claudin 5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SD组比较,粪便移植组、抗生素组、益生菌组和氟西汀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和强迫游泳静止不动时间均降低,糖水偏好度升高,TMAO/H_(2)S比值降低,IgG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Occludin、claudin 5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D大鼠TMAO/H_(2)S比值与神经功能评分、强迫游泳静止不动时间、糖水偏好度相关,调节肠道菌群可改善PSD大鼠神经功能和抑郁症状,促进大鼠血脑屏障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TMAO/H_(2)s 肠道菌群 血脑屏障
下载PDF
血清瘦素、NSE及S-100B水平与卒中后抑郁关系的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赵美英 王润青 +3 位作者 刘威 赵杰 吕娟 李江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6-230,共5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清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S-100B水平与卒中后发生抑郁的危险性的关系。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12月入住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1例,随访半年后42例患者确诊为卒中后抑郁(...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清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S-100B水平与卒中后发生抑郁的危险性的关系。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12月入住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1例,随访半年后42例患者确诊为卒中后抑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8分),按照入组时间、年龄、性别及脑损伤部位匹配原则,选择未患卒中后抑郁的脑卒中患者42例作为对照。收集出院时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瘦素、NSE及S-100B浓度,分析其与卒中后抑郁发生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检验各组数据值对诊断卒中后抑郁的效率。结果卒中后抑郁组血清瘦素、NSE、S-100B浓度(分别为25.84±13.80、2.59±1.48、25.03±8.24μg/L)与对照组(分别为8.67±6.17、2.27±1.84、22.40±6.84μg/L)比较明显增高(P〈0.05)。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NSE及S-100B未见明显相关性;基于ROC曲线,卒中后患者血清瘦素曲线下面积为0.935(95%CI 0.885~0.984),血清瘦素值16.17μg/L是诊断卒中后抑郁的最佳临界点,敏感性为81.0%,特异性为90.1%,是具有较高精准度的诊断指标。结论脑卒中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升高与卒中后发生抑郁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卒中后抑郁的血清预测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磷酸丙酮酸水合酶 s100蛋白质类 抑郁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OCSP分型与影像学分型及病因学分型之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施咏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9期724-726,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OCSP分型、Adams分型及LSR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分型诊断, 第一为OCSP分型: 分别为TACI、PACI、POCI、LACI; 第二为Adams分型: 分别为腔梗组、小梗塞组、大梗塞组、阴性组; 第三为...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OCSP分型、Adams分型及LSR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分型诊断, 第一为OCSP分型: 分别为TACI、PACI、POCI、LACI; 第二为Adams分型: 分别为腔梗组、小梗塞组、大梗塞组、阴性组; 第三为LSR分型: 分别为LAA、CE、SAD及其他病因、病因不明或混合性病因。结果 OCSP各亚型构成: TACI10. 7%, PACI28 .0%, POCI17 .9%, LACI43 .4%。OCSP分型与影像学结果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88. 9%的TACI为大面积梗死; PACI中36. 2%为大梗塞及57. 4%为小梗塞; POCI中53. 3%为腔梗, 36 .7%为小梗塞; LACI多数为腔梗(83. 6% )。大多数TACI是由CE造成的, 在PACI中, CE和LAA的数量相近, POCI的病因多样, 60. 3%的LACI被划分为SAD, 而23. 3%被划为LAA。结论 急性脑梗死的OCSP亚型构成中轻型患者多,重症少。OCSP分型与影像学结果有良好对应关系。用OCSP分类可预测TACI和PACI患者病因分类, 但难以预测PO- CI患者的病因, 不少的LACI是由LAA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sP分型 影像学分型 病因学 急性脑梗死患者 TACI PACI Adams 影像学结果 对应关系 大面积梗死 LAA 分型诊断 病因不明 病因分类 sAD 梗塞 IAA CE 混合性 病因多 亚型 预测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杨德本 许可 +2 位作者 陈建业 张国元 王晓明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10-31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发病在48 h内的4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其中脑梗死组19例,脑出血组1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11例)血清NSE、...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发病在48 h内的4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其中脑梗死组19例,脑出血组1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11例)血清NSE、S-100B蛋白、MBP水平变化及其与脑梗死、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患者血清NSE、S-100B蛋白、MBP水平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增高(P<0.05),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变化。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患者中神经功能缺损较重的中重型亚组患者血清NSE、S-100B蛋白、MBP水平较轻型亚组水平高(P<0.05)。结论血清NSE、S-100B蛋白、MBP水平可作为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判断、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对早期脑梗死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也有鉴别诊断价值,尤其适用于无法进行影像学检查的脑卒中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B蛋白 髓鞘碱性蛋白
下载PDF
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进展性卒中的关系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鹏飞 赵仁亮 +1 位作者 徐爱敏 孙荣同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10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72h内S-100b蛋白及NSE的水平变化,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判断是否为进展性卒中。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 目的探讨血清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72h内S-100b蛋白及NSE的水平变化,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判断是否为进展性卒中。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RS评分)及颅脑MRI/MRA扫描。结果 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30例(20%)于入院后3d内发展为进展性脑卒中,进展组患者入院后24h、36h、48h、72h血清S-100b蛋白、NSE明显高于无进展组(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S-100b蛋白、NSE与NIHSS评分、mRS评分及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0.65~0.75,P<0.01;r=0.59~0.69,P<0.01),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狭窄的患者血清S-100b蛋白、NSE的水平较无血管闭塞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及NSE水平可能是进展性脑卒中的有效预测指标,且S-100b蛋白及NSE水平与颅内动脉狭窄、神经功能评分以及脑梗死体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卒中 s-100B蛋白 NsE 颅内动脉狭窄
下载PDF
NSE和S-100β蛋白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液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翔凌 陈萍 +2 位作者 李自如 李润今 刘举珍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7年第7期792-794,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S-100βprotein)在急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寻找简便、可靠的方法来评价急性脑卒中的脑损伤及预后。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急性脑卒中患者和对照组血液NSE和S-100β蛋白含量并进行统...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S-100βprotein)在急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寻找简便、可靠的方法来评价急性脑卒中的脑损伤及预后。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急性脑卒中患者和对照组血液NSE和S-100β蛋白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急性脑梗死组中不同梗死面积组的血液NSE和S-100β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且不同的脑梗死面积组间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急性脑出血组中不同出血组的血液NSE和S-100β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且不同的脑出血量组间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血液NSE和S-100β蛋白含量随着脑梗死面积和脑出血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与病人的意识状态呈正相关(NSE和意识状态相关r=0.687,P=0.003;S-100β和意识状态相关r=0.523,P=0.047);④急性脑梗死组和急性脑出血组两组的NSE和S-100β蛋白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E和S-100β蛋白可以敏感反映脑组织的损伤程度,可作为疾病程度和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NsE s-100Β蛋白
下载PDF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IL-6、TNF-α、S-100b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14
作者 江秀龙 张旭 +1 位作者 雷惠新 程琼 《疑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658-661,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100b蛋白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血清IL-6、TNF-α、S-100b蛋白水平变化,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SSS)评...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100b蛋白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血清IL-6、TNF-α、S-100b蛋白水平变化,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SSS)评分判断是否发展为进展性脑卒中。另纳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19例(38.0%)于7d内发展为进展性脑卒中,其发病后第1d、3d、7d、14d外周血IL-6、TNF-α、S-100b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无进展的脑梗死患者,第14d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发病当天IL-6、TNF-α水平与入院时体温、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r=0.52、0.61,P均<0.01),S-100b蛋白峰浓度与IL-6、TNF-α峰浓度呈正相关(r=0.52、0.61,P均<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S-100b蛋白增高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可能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进展性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s-100B蛋白
下载PDF
清热化瘀Ⅱ号方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神经功能及S100B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祝美珍 吴志敏 +2 位作者 肖健 肖艳芬 胡跃强 《广西中医药》 2011年第4期6-8,共3页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Ⅱ号方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S100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清热化瘀Ⅱ号方治疗,对照组予天丹通络胶囊治...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Ⅱ号方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S100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清热化瘀Ⅱ号方治疗,对照组予天丹通络胶囊治疗,从患者入院并筛选分组后开始给药,两组均治疗14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测定观察病例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7,14d各时间点的血清S100B蛋白含量。结果:两组治疗后第3,7,14 d血清S100B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或P<0.01),但以治疗组降低程度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组血清S100B蛋白水平治疗前后差值亦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差值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化瘀Ⅱ号方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持续抑制S100B蛋白表达,从而减少神经细胞的损伤与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清热化瘀Ⅱ号方 sIOOB蛋白表达
下载PDF
蛋白S缺乏与脑梗死 被引量:3
16
作者 柳扬 潘家绮 黄一宁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53-154,182,共3页
目的 :探讨蛋白 S在脑梗死中的改变。方法 :脑梗死患者 42例 ,健康体检者 40例作为对照。使用自动凝血仪检测蛋白 S活性 ,EL ISA法检测总和游离蛋白 S抗原含量。结果 :42例脑梗死患者中检出 7例蛋白 S活性缺乏 ,其中仅有 2例伴有游离蛋... 目的 :探讨蛋白 S在脑梗死中的改变。方法 :脑梗死患者 42例 ,健康体检者 40例作为对照。使用自动凝血仪检测蛋白 S活性 ,EL ISA法检测总和游离蛋白 S抗原含量。结果 :42例脑梗死患者中检出 7例蛋白 S活性缺乏 ,其中仅有 2例伴有游离蛋白 S抗原严重下降。结论 :脑梗死中存在蛋白 S活性缺乏 ,但并不与游离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因学 蛋白质s缺乏 并发症
下载PDF
刘氏毫火针联合骨骼肌冲击波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17
作者 何烨欣 白伟杰 +1 位作者 孙春梅 张志强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5期838-841,共4页
目的观察刘氏毫火针结合骨骼肌冲击波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卒中后SH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毫火针组、冲击波组和联合组。3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3组分别采用刘氏毫火针治疗、骨骼肌冲击波治疗和... 目的观察刘氏毫火针结合骨骼肌冲击波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卒中后SH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毫火针组、冲击波组和联合组。3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3组分别采用刘氏毫火针治疗、骨骼肌冲击波治疗和刘氏毫火针与骨骼肌冲击波联合治疗,均治疗1个月。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时分别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脑卒中生活质量量表(SS-QOL)、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和肩关节被动活动度(PROM)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96.67%)明显优于毫火针组(80.00%)、冲击波组(73.33%)(P<0.05)。联合组的mRS、SS-QOL、NRS评分及肩关节PROM优于冲击波组(P<0.05),联合组mRS、SS-QOL、NRS评分及肩关节外展PROM优于毫火针组(P<0.05),肩关节前屈PROM与毫火针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刘氏毫火针联合骨骼肌冲击波治疗卒中后SHS能有效减轻疼痛和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刘氏毫火针 骨骼肌冲击波 针刺
下载PDF
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前循环进展性卒中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百灵 陈玉平 +1 位作者 孔伶俐 王春霞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6年第3期14-16,共3页
目的研究前循环进展性卒中患者S-100B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前循环进展性卒中的作用和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发病24小时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85例,在入院时及发病3天、发病1周时,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目的研究前循环进展性卒中患者S-100B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前循环进展性卒中的作用和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发病24小时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85例,在入院时及发病3天、发病1周时,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the 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SSS)评分系统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入院后1周内SSS评分下降2分或以上者纳入进展性卒中组,否则纳入非进展性卒中组。应用ELISA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72小时内S-100B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组无论是否进展,其入院后12小时、24小时、36小时、48小时、72小时的S-100B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1)。与非进展组相比,进展性卒中组患者血清S-100B水平在发病后24小时、36小时、48小时、72小时明显增高(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S-100B蛋白水平在入院监测时间内72小时达到最高点。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72小时内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入院时SSS评分呈正相关(r=0.6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可能是前循环进展性脑卒中的有效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卒中 血清 s-100B蛋白
下载PDF
靳氏舌三针联合Schuell刺激法治疗脑卒中后Broca失语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宋成宪 李舜 +3 位作者 薛森新 陈广恩 谢泽良 林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23期35-38,共4页
目的观察靳氏舌三针联合Schuell刺激法治疗脑卒中后Broca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1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用靳氏舌三针联合Schuell刺激法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Schuell刺激法语言训... 目的观察靳氏舌三针联合Schuell刺激法治疗脑卒中后Broca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1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用靳氏舌三针联合Schuell刺激法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Schuell刺激法语言训练,1次/d,每周5次,每次每个项目30min,共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中国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评价患者语言沟通能力的变化,用波士顿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BDAE)评价病情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CFC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FCP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且试验组CFCP评分增加更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为76.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氏舌三针联合Schuell刺激法可以改善脑卒中后Broca失语患者的言语沟通能力,优于单纯的语言训练,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靳氏舌三针 言语训练 脑卒中 BROCA失语 schuell刺激法
下载PDF
表面肌电图在单侧脑卒中患者30s反复唾液吞咽试验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邦亮 王根发 +3 位作者 朱美兰 江健 张娟娟 罗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22-827,共6页
目的:通过运用表面肌电图(s EMG)分析单侧脑卒中患者30s反复唾液吞咽试验状态下的肌电信号特征,探讨表面肌电在单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单侧脑卒中后吞咽正常患者、单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各15例,分别纳入对照... 目的:通过运用表面肌电图(s EMG)分析单侧脑卒中患者30s反复唾液吞咽试验状态下的肌电信号特征,探讨表面肌电在单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单侧脑卒中后吞咽正常患者、单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各15例,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试验组,测定两组患者在30s反复唾液吞咽试验状态下健患两侧舌骨上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对比分析二者间的异同。结果:在30s反复唾液吞咽试验状态下,同组舌骨上肌群健患两侧波形平均值、峰值、波形面积之间相比较,对照组健患两侧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试验组健侧以上指标数值均明显大于患侧(P<0.05)。上述指标组间相互比较,试验组健侧略大于对照组健侧,但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患侧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患侧,有明显差异性(P<0.05)。单个吞咽波两组组间吞咽时限相比较,试验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30s内吞咽次数相比较,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舌骨上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的检测发现,单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健患两侧AEMG、峰值、IEMG值存在明显差异性,而单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正常患者健患两侧不存在;且两人群中吞咽时间、吞咽次数及患侧单侧AEMG、峰值、IEMG值亦同样有差异,这对运用表面肌电图诊断单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可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30s反复唾液试验 表面肌电图 吞咽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