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掌上天坛APP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武美茹 陈义彤 +2 位作者 刘星池 王士婕 邓永梅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591,共6页
目的了解基于掌上天坛APP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情况,为此类患者及家属提供有效的延续性护理服务。方法对使用过掌上天坛APP的8例卒中患者和4例家属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质性研究现象学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提炼“互联网+”... 目的了解基于掌上天坛APP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情况,为此类患者及家属提供有效的延续性护理服务。方法对使用过掌上天坛APP的8例卒中患者和4例家属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质性研究现象学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提炼“互联网+”延续性护理需求及使用“掌上天坛APP卒中护理门诊”的感受与建议两方面的主题。结果受访者对“互联网+”延续性护理需求的主题分别为肢体康复指导、药物相关知识、了解报销流程等、视频健康教育、居家护理指导、控制危险因素及药物快递到家七大方面的需求;受访者对使用“掌上天坛APP卒中护理门诊”的感受与建议的主题分别为:愿意使用线上互联网护理门诊就诊、使用方便、应答及时、节省时间和专业性强。结论应优化基于掌上天坛APP的“互联网+”延续性护理门诊,健全针对卒中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方案,提升卒中医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延续性护理需求 半结构式访谈 互联网护理门诊 质性研究
下载PDF
分经论治思想指导下探讨拇指药罐护理技术对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张文娟 修闽宁 +1 位作者 李晶 刘晶晶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11期102-105,109,共5页
目的:在分经论治思想指导下,探讨拇指药罐护理技术在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100例缺血性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规范西医治疗及护理... 目的:在分经论治思想指导下,探讨拇指药罐护理技术在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100例缺血性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规范西医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取穴、处方,再予拇指药罐护理技术干预,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缺损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中医证候积分及焦虑抑郁情况,评估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卒中患者运动评估量表(MAS)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SD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同期对照组,MAS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4.0%(42/50),低于观察组的98.0%(4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50)、观察组为4.0%(2/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经论治思想指导下,拇指药罐护理技术干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安全有效,能进一步促进患者缺损神经功能恢复,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肢体运动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恢复期 偏瘫 拇指药罐护理技术 分经论治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脑血管病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对卒中医疗服务质量关键绩效指标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张心邈 徐曼 +6 位作者 丁玲玲 荆京 龚浠平 董可辉 赵性泉 王拥军 李子孝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4,共5页
目的探索脑血管病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CDSS)对卒中医疗服务质量关键绩效指标改进是否具有积极作用。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血管神经病学2病区应用脑血管病CDSS前(2020年1—11... 目的探索脑血管病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CDSS)对卒中医疗服务质量关键绩效指标改进是否具有积极作用。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血管神经病学2病区应用脑血管病CDSS前(2020年1—11月)住院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脑血管病CDSS后(2021年1—11月)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和缺血性卒中医疗服务质量关键绩效指标,评估脑血管病CDSS对卒中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31例患者,其中对照组651例,干预组680例。对照组平均年龄为(71.7±11.8)岁,男性490例(75.3%);干预组平均年龄(72.3±10.2)岁,男性498例(73.2%)。缺血性卒中医疗服务质量关键绩效指标中,干预组入院48 h内不能行走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率(86.3%vs.65.0%,P<0.01)、出院时患者抗栓治疗率(98.1%vs.96.2%,P=0.03)、出院时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抗凝治疗率(70.1%vs.44.2%,P<0.01)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脑血管病CDSS有助于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医疗服务质量关键绩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人工智能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医疗服务质量
下载PDF
中医康复护理介入早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胡华君 唐晓燕 +1 位作者 宋晓倩 张海红 《中外医疗》 2024年第4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介入早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研究。方法方便选择2019年11月-2022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老年医院治疗的106例缺血性脑卒中伴有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54例)、对照组(52例)。...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介入早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研究。方法方便选择2019年11月-2022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老年医院治疗的106例缺血性脑卒中伴有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54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观察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康复。比较两组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护理满意度及康复功能锻炼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运动功能评分(86.47±4.57)分高于对照组(81.36±3.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59,P<0.05)。护理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护理满意度及康复功能锻炼依从性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伴有肢体活动功能障碍患者选择使用中医特色技术进行针对性的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后,健康情况发生显著转归,临床效果相对更加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康复护理 临床护理 脑卒中 肢体障碍 效果
下载PDF
脑卒中护理门诊的4C管理模式在脑梗死高危人群中的应用
5
作者 王小丽 曹俊景 +2 位作者 李玲杰 张冬 司晓娜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96-201,共6页
目的分析脑卒中护理门诊的4C管理模式应用于脑梗死高危人群中的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73例脑梗死高危人群为对照组,以202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75例脑梗死高危人群为4C管理组。对照组采用脑卒中护理门诊的常规延续护理模式,4C... 目的分析脑卒中护理门诊的4C管理模式应用于脑梗死高危人群中的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73例脑梗死高危人群为对照组,以202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75例脑梗死高危人群为4C管理组。对照组采用脑卒中护理门诊的常规延续护理模式,4C管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卒中护理门诊的4C管理模式。干预并随访6个月,调查脑梗死危险因素达标率,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评估健康行为,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估自我护理能力。结果干预后,4C管理组的血压、血脂、血糖、运动能力、体质量指数等脑梗死危险因素达标率,健康责任、自我实现、营养、运动锻炼、人际关系、压力管理等健康行为评分,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等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脑梗死高危人群管理期间脑梗死发生率高于4C管理组(P<0.05)。结论脑卒中护理门诊的4C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达标率,能够提升健康行为及自我护理能力,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护理门诊 4C管理模式 脑梗死高危人群 脑梗死危险因素达标率 健康行为 自我护理能力
下载PDF
序贯评估病情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前急救效率及临床结局的影响
6
作者 王成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0期156-158,共3页
目的分析序贯评估病情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前急救效率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分诊方式分为对照组(55例,常规急诊分诊)及观察组(55例,给予序贯方式评估病情)。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 目的分析序贯评估病情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前急救效率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分诊方式分为对照组(55例,常规急诊分诊)及观察组(55例,给予序贯方式评估病情)。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急救前评估时间、呼救至治疗时间、医院反应时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GO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救治效果及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救前评估时间(4.36±1.15)min、呼救至治疗时间(12.16±5.86)min、医院反应时间(5.26±2.15)min短于对照组的(7.56±1.36)、(22.36±5.58)、(17.54±5.25)min,GOS评分(4.15±0.4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8±0.56)分(P<0.05)。观察组患者中枢性高热、直肠功能障碍、肺部感染、肝肾功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0.00%、3.64%、1.8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18%、16.36%、12.73%、7.27%(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7.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36%,死亡率1.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73%(P<0.05)。结论序贯评估病情能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院前急救效率,缩短整体急救时间,增加患者治愈率,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贯评估病情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院前急救 临床结局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运用及康复效果评价 被引量:20
7
作者 杨勇 余时智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8-89,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入院首日、出院时...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入院首日、出院时和出院2个月后的FMA评分和ADL评分,以及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和护理满意率。结果:路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路径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和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增加患者的康复率和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临床护理路径 康复 效果评价
下载PDF
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集束化治疗 被引量:18
8
作者 杨巧云 刘文明 +1 位作者 俞建峰 马海鹰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36-739,共4页
目的 探讨36例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提出集束化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统计36例重症中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32例生产性中暑患者进行分组,根据高温环境中暴露时间长短分为两组,长时间暴露组(〉6 h)及短时间暴露组(〈6 h),... 目的 探讨36例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提出集束化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统计36例重症中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32例生产性中暑患者进行分组,根据高温环境中暴露时间长短分为两组,长时间暴露组(〉6 h)及短时间暴露组(〈6 h),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6例重症中暑患者中生产性中暑占88.9%,生活性中暑占11.1%.长时间暴露组高热、昏迷、休克、低钠血症、酶谱显著升高、血肌酐升高、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与短时间暴露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中,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高.对重症中暑患者采取"早期快速降温、早期快速扩容、早期抗凝、积极支持脏器功能等"集束化治疗策略,可有效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缩短住ICU时间,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中暑 临床特点 集束化治疗
下载PDF
神经重症医学医师临床实践的培训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冯娅 桂雅星 +2 位作者 王国栋 冯轶 吴云成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1期1194-1197,共4页
随着神经病学相关技术发展及脑血管病患者数量增加,神经重症监护和管理需求逐年增加。神经重症医学作为神经病学的亚专业,同时具有重症医学特点。作为一门新兴亚专科,神经重症医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理论体系有待完善、医护人员参差不齐... 随着神经病学相关技术发展及脑血管病患者数量增加,神经重症监护和管理需求逐年增加。神经重症医学作为神经病学的亚专业,同时具有重症医学特点。作为一门新兴亚专科,神经重症医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理论体系有待完善、医护人员参差不齐,其中缺乏系统的临床培训尤为显著。本文以神经重症医学医师培训为出发点,指出我国神经重症医学尚缺乏统一理论课教材及规范临床操作指南,并提出“制定培训细则,完善理论体系;加强神经重症医学资质培训;强化实践教学与基地建设;完善教学评价与团队激励计划”的具体举措,旨在提高我国神经重症医学医师的临床实践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 脑血管病 临床实践 专科培训
下载PDF
脑卒中后失眠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初探 被引量:6
10
作者 倪斐琳 桑丽清 单霄雁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12期2339-2340,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脑卒中后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8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神经内科医生护士共同制定的脑卒中后失眠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出院时比较两纽患...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脑卒中后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8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神经内科医生护士共同制定的脑卒中后失眠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出院时比较两纽患者的疗效、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和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失眠患者采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脑卒中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疗效 满意度
下载PDF
预防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观察和护理体会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淑燕 吴春芳 李冰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33期262-263,共2页
目的探析预防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观察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52例脑卒中患者,按入院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 目的探析预防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观察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52例脑卒中患者,按入院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口腔、饮食等针对性的护理可降低并发坠积性肺炎的发病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及患者家属的经济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坠积性肺炎 临床护理效果
下载PDF
中风病辨证施护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平 牟善芳 +4 位作者 刘淑娟 张爱莲 崔霞 包月 商楠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1期1-4,共4页
目的通过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构建中风病辨证施护模式,以提高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方法将200例中风病患者按病区分为观察组104例和对照组96例。对照组采用中医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构建中风病辨证施护模式,采用该模式对患者辨... 目的通过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构建中风病辨证施护模式,以提高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方法将200例中风病患者按病区分为观察组104例和对照组96例。对照组采用中医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构建中风病辨证施护模式,采用该模式对患者辨证分型施护。连续14d后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Barthel指数评价及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中风病辨证施护模式应用于临床效果可靠,患者满意,可作为中医临床护理和研究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辨证施护 护理模式 中医护理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临床药师参与房颤卒中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实践与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溪 贾素洁 +7 位作者 廖音娟 古春萍 毛艳梅 陈艳平 肖祎云 陈敬 文丹丹 刘芳群 《中南药学》 CAS 2018年第1期121-125,共5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房颤卒中患者药学监护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积极参与房颤脑卒中合并尿路感染患者治疗策略的制定,通过对患者进行卒中病因分型,分析华法林与抗菌药物相互作用及其对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影响,为临床医师提供充分的决策...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房颤卒中患者药学监护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积极参与房颤脑卒中合并尿路感染患者治疗策略的制定,通过对患者进行卒中病因分型,分析华法林与抗菌药物相互作用及其对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影响,为临床医师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和合理的药物治疗建议,同时对患者出院带药进行用药教育。结果对于服用华法林的房颤卒中患者,在合并感染的情况下,临床药师协助医师为患者制定出合理的治疗策略。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多学科治疗团队,能为药物治疗决策提供积极帮助,为患者提供合理的用药宣教,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房颤 卒中 华法林 药学监护
下载PDF
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全程系统化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丽 殷毅 +1 位作者 梁东如 张亚丽 《空军航空医学》 2023年第5期436-440,共5页
目的 探究在脑卒中后发生构音障碍的患者中实行依托互联网平台的全程系统化康复训练策略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入2019年6月—2021年6月于开滦总医院诊治的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5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7例,... 目的 探究在脑卒中后发生构音障碍的患者中实行依托互联网平台的全程系统化康复训练策略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入2019年6月—2021年6月于开滦总医院诊治的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5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7例,进行临床脑卒中患者的常规护理,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研究组28例,院内护理中采用系统化康复训练,出院后依托微信平台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和随访。随后比较2组临床一般资料信息、Frenchay活动量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SS-QOL)、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得分情况。结果 在经全程系统化康复训练后,研究组Frenchay活动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t=3.10,P=0.003),而SS-QOL量表得分则高于对照组(t=4.38,P=0.001)。研究组SAS及SDS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t=2.94、3.33,P=0.005、0.002)。结论 依托互联网平台的全程系统化康复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的临床预后,有利于增强自主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并且有效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值得进一步研究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 延续护理 脑卒中 构音障碍 临床疗效
下载PDF
1例卒中相关肺炎患者的药学监护 被引量:2
15
作者 蔡然 张杰根 张占强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2年第6期335-337,共3页
1例77岁男性患者,因新发脑梗后肺部感染入院,入院时合并有高血压、酒精性肝硬化、脑出血后遗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多种疾病,给予抗感染、清热解毒、祛痰、活血化瘀、营养脑细胞及对症治疗。针对患者卒中相关肺炎的情况,临床药师根据其... 1例77岁男性患者,因新发脑梗后肺部感染入院,入院时合并有高血压、酒精性肝硬化、脑出血后遗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多种疾病,给予抗感染、清热解毒、祛痰、活血化瘀、营养脑细胞及对症治疗。针对患者卒中相关肺炎的情况,临床药师根据其疾病特点协助医生经验性选择美罗培南,覆盖卒中相关肺炎常见的致病菌,根据痰培养结果,结合病原菌的特点、药物的抗菌谱进行抗菌药的调整,针对支原体选择莫西沙星,针对克柔念珠菌选择伏立康唑;考虑患者新发脑梗及酒精性肝硬化,对莫西沙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及伏立康唑引起肝功能损害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对莫西沙星与多索茶碱相互作用进行密切监测,并利用药动学知识对伏立康唑治疗方案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卒中相关肺炎 伏立康唑 克柔念珠菌
下载PDF
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丹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24期206-207,共2页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3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探讨,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56例)和康复组(76例),常规组患者予以神经内科常规基础护理,康复组患...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3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探讨,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56例)和康复组(76例),常规组患者予以神经内科常规基础护理,康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康复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最终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3个月治疗和护理后,康复组患者最终治疗总有效率为93.4%,常规组患者最终治疗总有效率为66.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结合康复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该护理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神经内科护理 康复护理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综合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历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14期3032-3033,共2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综合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2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对症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 目的:探讨和分析综合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2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对症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饮食等综合护理。观察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种护理方式对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脑卒中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基于国际临床照护计划认证模式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药学服务实践 被引量:3
18
作者 于静 宫丽 +3 位作者 胡秀 王雨来 张松 郜伟莉 《中国药业》 CAS 2021年第24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国际临床照护计划认证(CCPC)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药学服务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黄石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临床CCPC模式药学服务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49例,比较临床药师介入CCPC模式照护团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国际临床照护计划认证(CCPC)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药学服务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黄石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临床CCPC模式药学服务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49例,比较临床药师介入CCPC模式照护团队开展药学干预前(2017年)、干预后(2018年)的临床药学服务效果。结果干预后,患者的药物治疗指南中“阿替普酶给药时机及剂量”治疗遵从度由44.30%升至96.69%(P<0.01),“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遵从度由58.87%升至96.35%(P<0.01),“他汀类药物”治疗遵从度由61.87%升至96.08%(P<0.01),用药总依从率由67.62%升至80.08%(P<0.0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基于CCPC模式开展的药学服务,可显著提高药物治疗指南的遵从度及患者的用药依从率,可提升缺血性卒中单病种控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临床照护计划认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药学服务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抢救中的急救护理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魏正琴 《基层医学论坛》 2018年第24期3351-3353,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抢救中应用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院前抢救急救护理,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出诊时间为(9.8...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抢救中应用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院前抢救急救护理,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出诊时间为(9.8±1.7)min,急救时间为(21.9±4.5)min,住院时间为(10.8±1.2)d,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短(P<0.05)。研究组致残率和病死率分别为25.0%和2.5%,与对照组的52.5%和2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度为92.5%,对照组满意度为72.5%,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急性脑卒中院前抢救中应用急救护理,可有效缩短出诊和急救时间,从而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加速患者恢复,提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院前抢救 急救护理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中医护理急性脑中风 被引量:1
20
作者 姜美娴 李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6期148-149,共2页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急性脑中风护理效果。[方法]对60例实施一般护理、临证施护、饮食护理、二便护理、情志护理、康复训练等措施。[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
关键词 急性脑中风 中医护理 一般护理 临证施护 饮食护理 二便护理 情志护理 康复训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