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ultrastructure of the spermatozoon of Octopus ocellatus Gray, 1849 (Cephalopoda: Octopoda)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建敏 王卫军 +4 位作者 郑小东 周全利 张宇 孙国华 刘相全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99-205,共7页
Morphology of the spermatozoon of Octopus ocellatus was studied by light, scanning electron,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s. Sperm are 600-700 um long, with a large number of granules in diameter about 130 um. ... Morphology of the spermatozoon of Octopus ocellatus was studied by light, scanning electron,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s. Sperm are 600-700 um long, with a large number of granules in diameter about 130 um. Each spermatozoon is composed of a head, neck, and tail. The head is made up of an acrosomal complex anterior to the nucleus. The spiral acrosomal complex consists of an electron-lucent vesicle, lacuna, and an electron-dense acrosomal vesicle. Additionally, the spiral acrosomal vesicle has numerous equidistant striations, and is surrounded by many small granules (20 nm diameter). A long straight nucleus, which is electron-densed, has a deep posterior concavity, the nuclear vacuole. At the terminal end of the nucleus is a sleeve-like structure with a concave posterior nuclear fossa (PNF). The neck is short connecting the PNF. The basal body is located in the PNF and gives rise to the axoneme. This structure connects the head, neck, and tail. The tail is divided into a middle piece and a principal piece. The middle piece, having a 9+9+2 arrangement, is surrounded by a mitochondrial sheath and terminates by an electron-dense fibrous sheath. The principal piece is the longest part of the sperm with coarse fibers tapering posteriorl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all provide som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artificial breeding of this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rm length structure acrosomal complex nucleus
下载PDF
Structural Analysis of Jianglang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in Western Margin of yangtze Crston,Sichuan Province
2
作者 Song Honglin Fu Zhaoren Yan DanpingDepartment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 Beijing 100083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3-17,共5页
There is a belt of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es in 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craton . The geological setting of the belt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Cordilleran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es . A typical one in this b... There is a belt of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es in 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craton . The geological setting of the belt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Cordilleran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es . A typical one in this belt is the Jianglang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 which has a configuration consisting of three layers : a core complex consisting of Mesoproterozoic schist sequence . a ductile middle slab consisting of Paleozoic meta- sedimentary -basalt characteriz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 folding layer' and an upper cover consisting of Xikang Group which has suffered both buckling and flattening . A detachment fault developed along the contact boundary between the cover and basement causes the omission of Upper Sinian and Cambrian at the base of cover . A lot of normal ductile shear zones developed in the cover causes the thinning of it . All the features show that the early extension results in the thinning of crust , but the formation of the dome and exposure of basement rocks may be the results of superimposing of the E-W directed contraction and the following southward thrusting during Indosinian to Yanshanian orogeny . Syntectonic plutonism and pervasive thermo - metamor-phism in the cover suggest that the thermal uplift also causes the uplift of the MCC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extensional structure western margin of Yangtzecraton thermal uplift.
下载PDF
黑龙江嫩江地区科洛杂岩伸展构造特征 被引量:32
3
作者 梁琛岳 刘永江 +3 位作者 李伟 韩国卿 温泉波 赵英利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1-299,共9页
黑龙江省嫩江县科洛杂岩位于大兴安岭北段。详细的构造解析揭示,科洛杂岩内发育一处大型滑脱构造,其中包括鞘褶皱、层间柔皱、不对称褶皱、S-C组构、眼球状构造等构造样式,整体反映杂岩体向SE伸展滑脱的特征。结合年代学和岩石学方面的... 黑龙江省嫩江县科洛杂岩位于大兴安岭北段。详细的构造解析揭示,科洛杂岩内发育一处大型滑脱构造,其中包括鞘褶皱、层间柔皱、不对称褶皱、S-C组构、眼球状构造等构造样式,整体反映杂岩体向SE伸展滑脱的特征。结合年代学和岩石学方面的证据,认为科洛杂岩伸展滑脱始于中侏罗世晚期或稍后,其隆升机制应源于大兴安岭地区中、晚侏罗世岩浆的强烈底侵作用,导致整体隆升造山,伴随区域伸展滑脱,形成变质核杂岩。这为大兴安岭北段隆升机制和构造样式的研究提供了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科洛杂岩 滑脱构造 变质核杂岩
下载PDF
桐柏山高压变质带及其区域构造型式 被引量:41
4
作者 索书田 钟增球 +2 位作者 张宏飞 周汉文 游振东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51-559,共9页
桐柏山是秦岭 -大别山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近的构造学和岩石学详细研究表明 ,该区广泛分布有大量的、大小不一的榴辉岩及退变质榴辉岩块体 ,构成一个延展长约2 0 0km和宽约 4 0km的高压变质带 .由榴辉岩或退变质榴辉岩、遭受过高... 桐柏山是秦岭 -大别山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近的构造学和岩石学详细研究表明 ,该区广泛分布有大量的、大小不一的榴辉岩及退变质榴辉岩块体 ,构成一个延展长约2 0 0km和宽约 4 0km的高压变质带 .由榴辉岩或退变质榴辉岩、遭受过高压变质作用的沉积和火山岩、由榴辉岩退变质而成的片麻岩和片岩、以及面理化的含榴或不含榴的花岗岩组成的高压变质单位 (HP) ,在组成及变质演化特征方面 ,均与大别—苏鲁地区的高压单位类似 .构造上 ,显示一典型的西北美型变质核杂岩 .分隔开由桐柏杂岩组成的核部杂岩单位 (CC)及上覆的高压单位的km尺度的伸展拆离带 ,具有下和中伸展拆离带的复合性质 ,是在高压变质作用期后伸展体制下形成的 .桐柏山高压变质带是与大别山地区的高压变质带相联接的 ,据其岩石学、构造学及相关的主要构造边界展布特征 ,推测该高压变质带穿过南襄盆地有继续向东秦岭延伸的趋势 .桐柏山高压变质带是东秦岭造山带与大别—苏鲁超高压和高压变质带间的构造纽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柏山 高压变质带 变质核杂岩 伸展拆离带 构造边界 构造纽带 榴辉岩
下载PDF
中蒙边界区亚干变质核杂岩的组成与结构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涛 郑亚东 +2 位作者 李天斌 高永军 马铭波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9-85,共7页
亚干核杂岩的变质核由条带状片麻岩、大理岩 糜棱状片 (麻 )岩、糜棱片麻状花岗岩、石英片岩等单位组成 ,拆离带由糜棱岩带、绿泥石化带、微角砾岩—假熔岩带、拆离断层面、断层泥和断层角砾构成 ,上盘岩系主要有二叠系、侏罗系、白垩... 亚干核杂岩的变质核由条带状片麻岩、大理岩 糜棱状片 (麻 )岩、糜棱片麻状花岗岩、石英片岩等单位组成 ,拆离带由糜棱岩带、绿泥石化带、微角砾岩—假熔岩带、拆离断层面、断层泥和断层角砾构成 ,上盘岩系主要有二叠系、侏罗系、白垩系以及白云质大理岩异地块体。这些单位从构造角度可归结为 3层结构并发育 2个拆离带 ,显示了多层构造岩片由多个韧性拆离带经过长期递进伸展抬升叠置的特点 ,可能揭示了一种大陆内部多层伸展构造体系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成 亚干变质核杂岩 伸展构造 折离断层 构造体系 结构
下载PDF
小秦岭金矿田中生代构造演化与矿床形成 被引量:61
6
作者 张进江 郑亚东 刘树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4-84,共11页
作为中国金矿主产地之一 ,小秦岭变质核杂岩经历两期不同性质的伸展。第一期为沿周缘拆离断层发育、方向与造山带平行的同造山伸展 ,上盘向WNW运动 ,活动时代为距今 1 35~ 1 2 3Ma,属燕山期陆内造山形成的地壳增厚和岩浆活动共同作用... 作为中国金矿主产地之一 ,小秦岭变质核杂岩经历两期不同性质的伸展。第一期为沿周缘拆离断层发育、方向与造山带平行的同造山伸展 ,上盘向WNW运动 ,活动时代为距今 1 35~ 1 2 3Ma,属燕山期陆内造山形成的地壳增厚和岩浆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二期为退化变质糜棱岩带和正断层组成的变质核杂岩内部伸展构造 ,代表造山后进一步隆升导致的垮塌 ,时代为距今 1 2 0~ 1 0 6Ma。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内部发育与垮塌伸展同期的挤压性逆冲断层 ,由造山后残余挤压作用和构造剥蚀导致的伸展驱动力降低所致。小秦岭中蚀变千糜岩型金矿受退化变质糜棱岩带控制 ,成因为典型的伸展控矿机制 ,石英脉型金矿产于内部逆冲断层 ,成矿机制与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垮塌伸展过程中的构造反转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核杂岩 构造演化 伸展构造 挤压构造 金矿床 中生代 控矿机制
下载PDF
辽宁南部万福变质核杂岩的发现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被引量:35
7
作者 关会梅 刘俊来 +3 位作者 纪沫 赵胜金 胡玲 Gregory A.Davis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9-208,共10页
根据宏观与微观构造测量,结合白垩纪沉积盆地组成与结构、区域岩浆活动性及其测年资料等的综合分析,揭示出在辽宁南部辽南变质核杂岩东侧存在另一个变质核杂岩构造,即万福变质核杂岩。该核杂岩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拆离断层带由不同层次... 根据宏观与微观构造测量,结合白垩纪沉积盆地组成与结构、区域岩浆活动性及其测年资料等的综合分析,揭示出在辽宁南部辽南变质核杂岩东侧存在另一个变质核杂岩构造,即万福变质核杂岩。该核杂岩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拆离断层带由不同层次构造岩构成,上盘为元古宇岩石,下盘是太古宇岩石和就位于其中的同构造花岗质侵入体。万福变质核杂岩形成于早白垩世,与辽南变质核杂岩构成一个变质核杂岩对,两者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性。该变质核杂岩对的厘定可能为阐明华北晚中生代岩石圈的力学和流变学属性以及岩石圈减薄过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福变质核杂岩 伸展构造 晚中生代 岩石圈减薄 辽南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及邻区晚中生代伸展构造及其动力学背景的讨论 被引量:75
8
作者 林伟 王军 +2 位作者 刘飞 冀文斌 王清晨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91-1810,共20页
欧亚大陆东部晚中生代伸展构造十分显著,表现为大量发育的变质核杂岩、同构造岩浆岩、韧性拆离断层带等伸展成因的穹隆和地堑-半地堑盆地。通过对这些伸展构造进行系统分析、归纳和总结,将欧亚大陆东部晚中生代伸展构造发育区划分为:泛... 欧亚大陆东部晚中生代伸展构造十分显著,表现为大量发育的变质核杂岩、同构造岩浆岩、韧性拆离断层带等伸展成因的穹隆和地堑-半地堑盆地。通过对这些伸展构造进行系统分析、归纳和总结,将欧亚大陆东部晚中生代伸展构造发育区划分为:泛贝加尔-鄂霍次克带、华北西部带、华北东部带、华北南缘及秦岭-大别带和华南内陆带。这些伸展构造记录了大区域上的NW-SE方向伸展,构成了全球最大的陆壳伸展地区。这些伸展构造使地壳深部的岩石沿拆离断层折返至地表,从而使中下地壳结构发生了强烈的改造。除华北东部带给出了一个较为宽泛的伸展时段外,各个研究区所涉及的伸展穹隆及其相关的拆离断层所表现的伸展峰期时间均十分相近:位于130~126Ma之间。岩石圈根部的拆沉可能是这个巨型伸展构造带形成的动力学机制。这个模型为探讨华北克拉通破坏和减薄的时限、机制、模式及深部动力学背景提供直接的构造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破坏 晚中生代伸展构造 变质核杂岩 拆沉机制 动力学机制
下载PDF
黑龙江省嫩江地区科洛杂岩隆升时代 被引量:11
9
作者 梁琛岳 刘永江 +3 位作者 李伟 韩国卿 温泉波 Neubauer F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60-375,共16页
科洛杂岩出露于黑龙江省嫩江县大兴安岭北段,构造解析指示其为一大型伸展滑脱构造,整体反映杂岩体向南东伸展滑脱的特征。依据杂岩体显微构造特征,推测科洛地区伸展滑脱变形带变形温度约为300~450℃。滑脱带中变形花岗片麻岩样品中黑... 科洛杂岩出露于黑龙江省嫩江县大兴安岭北段,构造解析指示其为一大型伸展滑脱构造,整体反映杂岩体向南东伸展滑脱的特征。依据杂岩体显微构造特征,推测科洛地区伸展滑脱变形带变形温度约为300~450℃。滑脱带中变形花岗片麻岩样品中黑云母单矿物的^(40)Ar/^(39)Ar年龄为118.39~117.37 Ma,指示伸展滑脱带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结合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特征和南北变质核杂岩对比研究,认为大兴安岭整体经历了早白垩世中晚期的快速隆升,形成一系列变质核杂岩,发育大规模伸展变形作用,与松辽盆地坳陷期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隆升 科洛杂岩 滑脱构造 变质核杂岩 40^Ar-^39Ar年代学
下载PDF
四川省九龙县中咀铜矿构造与成矿关系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张惠华 冯孝良 +5 位作者 唐高林 周清 李同柱 祝向平 吴振波 夏祥标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5-108,共14页
江浪穹隆是扬子地台西缘变质核杂岩带中比较典型的一个变质核杂岩体,具有良好的成矿物理化学条件,以存在一系列铜硫化物矿床而著称。中咀铜矿的成矿作用表现出多期次、多成因的特点,其成矿与江浪变质核杂岩的形成和演化有着密切的成因... 江浪穹隆是扬子地台西缘变质核杂岩带中比较典型的一个变质核杂岩体,具有良好的成矿物理化学条件,以存在一系列铜硫化物矿床而著称。中咀铜矿的成矿作用表现出多期次、多成因的特点,其成矿与江浪变质核杂岩的形成和演化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本文应用构造解析方法,对江浪穹隆北部的中咀铜矿进行了构造解析和成矿规律研究。通过野外构造解析,结合相关同位素测年资料,初步确定中咀铜矿含矿岩系经历至少6个世代的构造变形,并认为矿体主要受华力西期顺层韧性剪切带和燕山期成穹过程中形成的重力滑脱带控制,本文从矿源、热源、成矿元素活化、增生富集和成矿空间等方面探讨了其成矿过程和矿床成因,建立了中咀铜矿的成矿模式,对在江浪变质穹窿周缘寻找同类型矿体指出了明确的层位和构造部位,指明了下一步重点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解析 韧性剪切带 重力滑脱带 变质核杂岩
下载PDF
巨型矿床形成与定位的构造控制:胶东金矿集区剖析 被引量:37
11
作者 杨立强 邓军 +4 位作者 宋明春 于学峰 王中亮 李瑞红 王偲瑞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1-446,共16页
胶东被视为全球惟一一个晚于赋矿围岩几十亿年而发生巨量金聚积的矿集区,也是中国最重要的黄金基地,已发现金矿床150余处,累计探明黄金资源储量超过4500t。金矿床沿区域上NE-NNE向断裂带及其次级断裂产出,具有NE呈带、EW呈行的分布特征... 胶东被视为全球惟一一个晚于赋矿围岩几十亿年而发生巨量金聚积的矿集区,也是中国最重要的黄金基地,已发现金矿床150余处,累计探明黄金资源储量超过4500t。金矿床沿区域上NE-NNE向断裂带及其次级断裂产出,具有NE呈带、EW呈行的分布特征,形成招莱、蓬栖、牟乳和盆缘4条金矿带。控矿断裂带经历了从挤压、经剪压和剪张、到伸展的构造体制转换,其中成矿前为挤压-剪压构造体制,成矿后为伸展构造体制,而大规模金成矿作用受控于NNW-SSE向主构造应力场引起的韧-脆性形变,形成于剪压-剪张构造体制转换过程中。区域控矿断裂带具有拆离断层特征,且在成矿期与上、下盘的构造-建造组合具有变质核杂岩典型的3层组成结构,其中受控于拆离断层脆-韧性变形的玲珑变质核杂岩东缘金矿床的金矿化年龄略早于受控于脆性构造变形的区域大规模金成矿作用,表明至少存在两次连续却明显不同的金成矿事件,其形成于陆内伸展拆离向汇聚挤压构造体制转换背景。成矿前、后,区域主构造应力场基本均一,反映了区域均匀应变特征;而成矿期NE-NNE向断裂带叠加于再活化的近EW向基底构造之上,触发区域控矿的NNE向断裂带往NE方向偏转了约20°~30°,引起构造主应力偏离区域等效应力10°~20°,导致局部非均匀应变和围岩渗透率的增大,从而有利于巨型金矿床(区)的形成与就位。压剪构造体制下断层产状相对平缓的部位呈拉张状态,导致断裂带下盘形成厚且宽的含赤铁矿钾化蚀变带,其化学和流变学特征有利于随后金成矿作用的发生,是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NE向控矿断层倾角相对较缓的可能原因;而由断块旋转变形导致的近平行S-N向高角度断裂带间先存构造薄弱带的再活化和液压致裂作用是导致石英脉型金矿床形成与就位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体制转换 基底构造复活 拆离断层 变质核杂岩 胶东金矿床
下载PDF
冀中坳陷中区中生代中晚期大型拆离滑覆构造的确定 被引量:22
12
作者 孙冬胜 刘池阳 +3 位作者 杨明慧 杜金虎 张以明 张锐锋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6-133,共8页
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 ,太行地区受区域热构造事件的影响 ,燕山期的岩浆活动达到高潮 ,并由此引发了阜平、赞皇变质核杂岩的强烈拱升及浅层的侧向伸展拆离作用 ,在阜平变质核杂岩东侧的冀中坳陷中区形成了西部伸展而东部挤压的有机相连、... 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 ,太行地区受区域热构造事件的影响 ,燕山期的岩浆活动达到高潮 ,并由此引发了阜平、赞皇变质核杂岩的强烈拱升及浅层的侧向伸展拆离作用 ,在阜平变质核杂岩东侧的冀中坳陷中区形成了西部伸展而东部挤压的有机相连、有序发展的拆离滑覆构造体系 ,波及宽度达 1 5 0km。其后缘伸展区表现为变质核杂岩内的韧性剪切带、盖层内的拆离伸展断层及伴随的断陷盆地 ;而前缘挤压区形成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体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平变质核杂岩 拆离滑覆构造 前缘与后缘 中生代中晚期 冀中坳陷中区
下载PDF
庐山“星子变质核杂岩”中海会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22
13
作者 张海祥 朱炳泉 +1 位作者 涂湘林 孙大中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9-72,共4页
 单颗锆石UPb 年龄测定结果显示,星子变质核杂岩中的海会花岗岩岩体的形成年龄为122 Ma~130 Ma,表明星子变质核杂岩形成于中生代,这与当时华南岩石圈的伸展构造环境一致。花岗岩中1 723±348 Ma的残...  单颗锆石UPb 年龄测定结果显示,星子变质核杂岩中的海会花岗岩岩体的形成年龄为122 Ma~130 Ma,表明星子变质核杂岩形成于中生代,这与当时华南岩石圈的伸展构造环境一致。花岗岩中1 723±348 Ma的残留锆石年代信息显示,海会花岗岩是由古元古代地壳重熔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子变质核杂岩 海会岩体 花岗岩 铀-铅定年
下载PDF
东特提斯地质调查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26
14
作者 王立全 王保弟 +2 位作者 李光明 王冬兵 彭智敏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3-296,共14页
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东特提斯构造演化一直是国内外地学研究中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为了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青藏高原及东特提斯构造域的形成演化历史,本文在综述前人有关特提斯构造域时空演变和演化阶段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近年来1... 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东特提斯构造演化一直是国内外地学研究中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为了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青藏高原及东特提斯构造域的形成演化历史,本文在综述前人有关特提斯构造域时空演变和演化阶段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近年来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昌宁-澜沧构造带原-古特提斯连续演化、南冈底斯构造带古-新特提斯连续演化新认识,构建了青藏高原及东特提斯构造域大陆边缘多岛弧盆系时空格局和原、古、新三阶段构造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增生杂岩 高压变质岩 多岛弧盆系构造 特提斯构造演化
下载PDF
辽西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的形成过程与晚侏罗世伸展事件 被引量:30
15
作者 张必龙 朱光 +2 位作者 姜大志 陈印 胡召齐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79-798,共20页
根据野外详细调查,本文系统分析了医巫闾山地区的伸展构造,认为区内瓦子峪伸展韧性剪切带发育之前就出现了变质核杂岩。该核杂岩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其拆离韧性剪切带出现在变质基底内,但西侧被晚期早白垩世瓦子峪韧性剪切带切割,呈不... 根据野外详细调查,本文系统分析了医巫闾山地区的伸展构造,认为区内瓦子峪伸展韧性剪切带发育之前就出现了变质核杂岩。该核杂岩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其拆离韧性剪切带出现在变质基底内,但西侧被晚期早白垩世瓦子峪韧性剪切带切割,呈不完整的长环形带状展布。露头构造、显微构造及石英C组构皆指示核杂岩的下盘、拆离韧性剪切带及上盘底部具有一致的上盘向SSW的运动学指向。拆离剪切带和下盘中同构造侵入了大量浅色花岗岩脉,其锆石LA-ICP-MS定年结果指示核杂岩形成于157~147Ma,表明研究区的伸展活动开始于晚侏罗世。医巫闾山晚侏罗世变质核杂岩的厘定,暗示燕山构造带上广泛出现的晚侏罗世岩浆活动应发生在区域性伸展背景下,华北克拉通北部可能从晚侏罗世已经开始发生破坏,到早白垩世达峰期并遍及整个华北克拉通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 同构造岩脉 伸展变形 燕山构造带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辽南变质核杂岩主拆离断层的波瓦状构造(corrugation)及其成因 被引量:15
16
作者 纪沫 胡玲 +2 位作者 刘俊来 关会梅 Gregory Davis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22,49,共12页
基于对辽南变质核杂岩主拆离断层及下伏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学分析以及拆离断层带构造岩的显微构造研究,结合变质核杂岩构造—岩浆活动及其形成过程和力学机制,重点讨论了主拆离断层的波瓦状构造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结果表明:波瓦状构造... 基于对辽南变质核杂岩主拆离断层及下伏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学分析以及拆离断层带构造岩的显微构造研究,结合变质核杂岩构造—岩浆活动及其形成过程和力学机制,重点讨论了主拆离断层的波瓦状构造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结果表明:波瓦状构造的发育与下盘晚期阶段花岗质岩体的侵位具有同时性。伸展构造发育初期就位的深成岩体加热和软化了上部地壳,此时岩石力学属性控制的钝角锯齿状断裂构成了波瓦状构造的雏形,晚期阶段花岗质深成侵入岩的不均匀侵位制约了波瓦状构造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拆离断层 波瓦状构造 深成岩体 辽南变质核杂岩
下载PDF
米仓山西段地质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登忠 魏显贵 +1 位作者 杜思清 徐新煌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4-11,共8页
通过米仓山西段1∶5万区域地质调查研究,从元古界火地垭群中解体出后河岩群,属太古-早元古代。认为前震旦纪变质基底以穹盆构造、叠加褶皱、多期面理置换、韧性剪切带为特色,确立了光雾山推覆构造,提出盖层变形以层滑褶皱为主。... 通过米仓山西段1∶5万区域地质调查研究,从元古界火地垭群中解体出后河岩群,属太古-早元古代。认为前震旦纪变质基底以穹盆构造、叠加褶皱、多期面理置换、韧性剪切带为特色,确立了光雾山推覆构造,提出盖层变形以层滑褶皱为主。对岩浆杂岩成功地进行了解体,认为侵入岩具多种成因类型并具多旋回演化特点,指出地台边缘的层序地层有别于陆棚边缘经典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仓山 变质基底 后河岩群 构造样式 岩浆杂岩 层序地~层
下载PDF
不同样式的剥离断层控矿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傅昭仁 李先福 +2 位作者 李德威 王显达 汪劲草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627-634,共8页
剥离断层是大陆板块内部的一种重要控矿构造。本文在探讨这一构造型式控矿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叙述了桃林铅锌矿、月山铜铁矿和中条山胡篦铜矿的剥离控矿表现。建立了三类不同构造经历和样式的剥离断层控矿模式,并提出对这一课题的研究... 剥离断层是大陆板块内部的一种重要控矿构造。本文在探讨这一构造型式控矿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叙述了桃林铅锌矿、月山铜铁矿和中条山胡篦铜矿的剥离控矿表现。建立了三类不同构造经历和样式的剥离断层控矿模式,并提出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必须遵循构造序列分析与成矿过程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离断层 断层 控矿构造 核杂岩
下载PDF
大陆韧性伸展构造系统解析纲要 被引量:13
19
作者 单文琅 傅昭仁 宋鸿林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515-522,共8页
大陆壳韧性伸展构造的表现型式可以归纳为6类:韧性剥离断层、变质核杂岩构造、近水平正向韧性剪切带、褶叠层构造、横向置换面理和岩层的普遍变薄与构造流失。韧性伸展构造可以发育于不同时代、不同构造单位中。它们在地壳构造演化中的... 大陆壳韧性伸展构造的表现型式可以归纳为6类:韧性剥离断层、变质核杂岩构造、近水平正向韧性剪切带、褶叠层构造、横向置换面理和岩层的普遍变薄与构造流失。韧性伸展构造可以发育于不同时代、不同构造单位中。它们在地壳构造演化中的地位与挤压构造是并驾齐驱的。韧性伸展构造对成矿也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 伸展构造 褶叠层 大陆壳
下载PDF
金川地区构造序列及与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关系 被引量:13
20
作者 曾南石 汪劲草 +1 位作者 罗先熔 张建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0-218,共9页
金川地区的控矿构造有其特色,一个存在于白家嘴子组和塔马子沟组间的早期推覆构造造成位于断层上盘的白家嘴子组地层强烈变形,并与后期伴随大陆裂解的伸展构造一同为含矿超基性岩浆的贯入成矿创造了条件。在中新元古代,金川地区可能发... 金川地区的控矿构造有其特色,一个存在于白家嘴子组和塔马子沟组间的早期推覆构造造成位于断层上盘的白家嘴子组地层强烈变形,并与后期伴随大陆裂解的伸展构造一同为含矿超基性岩浆的贯入成矿创造了条件。在中新元古代,金川地区可能发育成一个变质核杂岩体,伴随有大规模基性-超基性岩浆侵入。祁连造山运动为区域成矿后的最主要构造运动。在造山过程,形成一系列近北西西向逆-平移断层,并将龙首山的老变质核杂岩夹持隆起,在区域上显现出一个正花状构造系,构建了该区域的主要构造格架。祁连运动还导致原似层状的含矿岩体破裂、走滑和翘起,导致青藏高原隆起的新构造运动则将白家嘴子含矿岩体进一步破坏,同时将其向北东东推掩至新生代冲积层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 构造序列 推覆构造 变质核杂岩 正花状构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